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7-03T14:46:32.800Z 来源:《中国研究型医院》2018年5卷1期作者:刘强,邱成才,唐旭泽,简慧峰,章雄[导读] 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变血管血供,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黑龙江省鸡西鸡矿医院 158100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4例,采取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患者均随访12个月,观察和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12个月的病变血管收缩期峰流速( Vs) ,以及治疗后3个月、12个月时两组患者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介入组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以及椎动脉收缩期峰流速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变血管血供,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溶栓

在世界范围内脑血管疾病病死率仅次于心血管病和肿瘤,位居第三位,而存活者中50.0%~ 70.0%会遗留不同程度残疾,造成患者生活能力与劳动能力下降甚至丧失,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所有脑血管病患者的80.0%,且该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1]。如何有效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提高患者预后成为医务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以往经静脉或动脉给药的溶栓治疗虽能获得血管再通,脑卒中发生率也明显降低,但血管再闭塞率较高,对一些血管狭窄或闭塞较为严重的患者效果不佳或无效,且溶栓药物有诱发颅内出血的倾向。近年来介入治疗技术因能减少或避免溶栓药物的毒副作用[2],在改善严重血管管腔狭窄、防止脑卒中事件再发方面的优势而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本研究通过对比单纯药物治疗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4例作为观察对象,均符合我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诊断标准[3],且均经颅CT以及MRI等相关影像学检查证实。排除:2个月内有新发梗死,3个月内有颅内出血者;对阿司匹林、肝素或其他抗血小板药物过敏者;高血压控制不理想或动脉完全闭塞者;动脉严重迂曲、硬化使导管无法通行者;既往有颅内出血史,或相应供血区有出血性疾患

(如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等);术前30 d内有生殖泌尿系统或消化道出血,或己预约其他外科手术;孕产妇;伴严重心肝肾疾病或严重神经方面疾患者。其中男34例,女30例;年龄23~79岁,平均(57.1±13.2)岁;脑梗死2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39例;颅脑MRI或CT显示:正常30例,多发性脑梗死(大脑、小脑和/或脑干))11例,小脑梗死13例,大脑半球梗死10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部血管超声显示:正常35例,血管内

斑块和内膜局限性增厚16例,血管闭塞和狭窄13例。

1.2 治疗方法患者均接受介入手术治疗,术前3 d开始常规口服阿司匹林(3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连服3 d,术前1 h输注尼莫地平预防脑血管痉挛。患者取仰卧位,全程给予严密的心电监护。常规腹股沟下股动脉穿刺,置入6F~8F动脉鞘,全身肝素化,经Pigtail导管和Vertebtal导管分别行主动脉弓和选择性弓上血管造影,进一步明确动脉狭窄部位及侧肢循环情况。借助0.035inch超滑导丝的引导将6F~8F导引管输送至责任血管,先将微导丝头端插入并通过狭窄部位,在微导丝引导下行狭窄部位球囊扩张,然后在狭窄部位置入支架以解除狭窄。再次行血管造影了解和评估支架置入后血管再通情况,如无异常则以此撤出操作器械,保留动脉鞘,术毕。患者继续留住监护病房观察24 h,术后口服阿司匹林(3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 / d,6 个月后改为阿司匹林(100 mg / d)长期服用。1.5观察指标患者均随访12个月,观察和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12个月的病变血管收缩期峰流速( Vs) ,以及治疗后3个月、12个月时两组患者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

1.3 观察指标患者均随访12个月,观察和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12个月的病变血管收缩期峰流速(Vs),以及治疗后3个月、12个月时两组患者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管收缩期峰流速情况治疗后介入组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以及椎动脉收缩期峰流速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变血管收缩期峰流速比较[(±s)c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