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山区特色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夏山区特色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临夏山区特色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规模,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关键词:山区;特色经济;发展;对策;临夏
1发展现状
临夏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区,地形条件属西南高东北低,西南部为高寒阴湿区,中部为二阴地区,东北部为干旱区,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
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等。
长期以来,由于地处边远,高寒阴湿,科技在农业中的含量低,自然灾害频繁,粮食产量低而不稳,辖区内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各族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
2存在的问题
2.1优势产业规模小,效益低
花椒、皮特果、核桃、杏树种植分散,不连片,没形成规模。
虽自然资源丰富,但当地深加工能力有限,致使转化为最终消费品的能力明显不足。
马铃薯、玉米、双低油菜、设施蔬菜特色优势作物普遍存在单产量较低,质量欠佳,管理滞后及规模偏小,销售存在局限性的问题。
2.2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较低
与其它先进省区相比,我区域农产品生产主要以露地和地膜为主,设施农业刚刚起步,良种与良法脱节,重点技术推广率低,常规技术普及率低,尤其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生产投入少,产品质量不达标。
特色经济几乎没有引进的育苗,修建和嫁接技术不普及,技术人员特少。
2.3产业链条短
农产品无注册商标和产品品牌,大部分直接以原始产品上市,该区域尚无农产品专业市场和专门销售渠道。
道路等次低,通达率不高,导致农产品运输困难,甚至出现滞销现象。
2.4结构调整滞后,影响实现规模效益
虽说近几年通过多方努力,农业结构已逐步得到调整,初步形成了几大优质产业,但总体上产业规模偏小,再加上受传统生产影响,农民思想观念仍比较落
后,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缺乏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应有的超前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品牌意识、精品意识、市场经济意识和创大业意识。
2.5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的扶持力度还不够
近年来,虽然国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贫困区域的扶持力度,但是由于该区域人口多,底子薄,难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应进一步加大农业重大项目的扶持力度,提高土地产出率。
2.6技术力量单薄,服务设备落后
一是农技推广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技术人才少,服务设备落后,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例如在食品安全方面,由于受到资金限制无农药检测设备,无法检测蔬菜等上市快的农作物的农药量。
二是农技推广队伍整体素质不均衡,技术骨干老化,推广队伍出现青黄不接现象。
相关部门、业务技术推广队伍薄弱,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2.7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缺少带动型龙头企业
传统产业和优势产品布局分散,没有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区域内集中连片的专业村和专业大户不多,大多靠价格拉动增收、靠政策扶持致富,产业化经营的规模不大、水平不高、后劲不足,区域内农业产业化特色经济经营的覆盖面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主要体现在农产品资源多,适宜加工的少;普通产品多,专用产品少;低档产品多,优势产品少;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普通产品多,品牌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
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而且广大农民的小农经济意识较强,耕作观念落后。
产业化和现代化的意识不强,与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市场混乱。
3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3.1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
强化支农措施,构建发展现代农业的支撑体系,积极争取中央、省、州财政、发改等多方面的支持。
整合资金,集中用于农业产业化建设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上来,这样才有利于县、乡、村农技人员和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提高,才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对病虫害的防控、农民技能的提高。
同时要提高专项追加经费的到位率。
3.2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面对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要不断注入新的技术力量,来充实技术推广队伍,才能满足现代农业和山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的需要。
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和队伍是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主要载体,也是提高农民素质的依靠。
一是要建立和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信息;二是要巩固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基础设施建设,添
置必要的仪器设备;三是要落实各项政策法规,健全激励机制。
3.3找准切入点,着重发展地方特色产业
找准切入点是发展现代农业成败的关键,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和生产方式,选准产业、找准模式,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把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做大做强。
3.4积极做好农业招商引资工作
要通过联谊招商、参展招商、外出招商等多方位、多渠道招商方式,有的放矢组织项目推介招商,捆绑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管理、新工艺设备,增加农业投入,该区域现在最缺的就是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引进和增加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改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全面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
3.5龙头带动,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
大力扶持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
按照中央“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指示精神,加大扶持力度,培植出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
着重发展马铃薯、玉米、油菜、花椒、乳业、肉类等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
狠抓标准化生产,打造区域龙头产品。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完善市场预测系统。
逐步规范龙头企业与农户的产销合同,提高订单农业的成功率和履约率。
坚持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增加科技含量来培育品牌、打响品牌、发挥品牌效应,夯实增大农业产业链。
3.6加强农民技能培训
一是强化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重点抓好科技专业大户、农村致富带头人、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切实增强农民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本领。
二是强化新型科技的培训。
着重加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和流通等方面培训,努力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3.7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培育农产品市场
大力发展油菜、药材等专业合作社,扩大花椒、核桃、皮特果的种植规模、加大肉用羔羊、绒山羊、牛羊皮半成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建设;发展中介组织和营销大户,组织和引导广大群众进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