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高寒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高寒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作者:张忠喜陈国才李仲培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01期摘要介绍了宁蒗县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高寒贫困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寒贫困山区;农村经济;现状;问题;对策;云南宁蒗中图分类号 F32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298-01农村经济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达程度,而农业生产又是农村经济收入的主体。
笔者多年在高寒贫困山区开展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对高寒贫困山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以宁蒗县为例进行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1 宁蒗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1.1 地理概况宁蒗县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中断东侧,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境内山峰林立,沟壑交错,属典型山原地貌。
绵绵山自北向南纵贯全境。
海拔1 300~4 510 m,气候属低纬高原季风区,干湿季分明,因受高原和高山峡谷地形的影响,立体气候显著。
年均降雨量910 mm,年均日照时数2 298 h,年均无霜期200 d,年均气温12.7 ℃。
全县境内山高谷深,高寒山区占80%以上,俗称“小凉山”,幅员面积6 025 km2,是一个集边疆、民族、贫困于一体的山区农业特困县。
1.2 农村经济现状全县辖15个乡(镇)、91个村委会、1 152个自然村,总人口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7万人,占总人口的91.2%,有可耕地7.07万hm2,常年种植的耕地面积为2.64万hm2,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荞麦、马铃薯、豆类、燕麦等。
据2010年统计资料显示:全县农业总产值为62 328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37 939万元,畜牧业产值17 375万元,渔业产值911万元,林业产值4 933万元,服务业产值1 1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 384元。
粮食总产量72 974 t,人均占有粮食312 kg;蔬菜播种面积1 220 hm2,总产量8 400 t;烤烟面积866.67 hm2,总产量1 988 t。
高寒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浅析
高寒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浅析高寒地区是指位于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的地区,主要指我国的东北地区、青藏高原以及新疆北部等地。
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高寒地区的农业发展一直以来都面临着诸多困难,但随着科技进步和政策支持的不断加大,高寒地区的农业产业也在逐步发展壮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高寒地区农业产业的发展进行浅析,探讨其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1. 气候条件恶劣。
高寒地区气候寒冷、冻土层厚,气温低、日照时间短,这些都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尤其是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地区,春耕和秋收期短暂,而且气温波动大,降水不足,这些因素都给作物种植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 土壤贫瘠。
高寒地区的土壤大多为冻土和草甸土,属于寒地土壤,土壤肥力低,有机质含量少,矿物质贫乏,这些都是限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 缺乏现代化农业技术。
由于地域偏远、交通不便等原因,高寒地区的农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缺乏现代化的种植、养殖技术和设施,致使农业产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4. 生态环境脆弱。
高寒地区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一些不当的农业活动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农业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高寒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机遇1. 国家政策的支持。
为了促进高寒地区的农业产业发展,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科技支持等,这些政策的出台为高寒地区的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经济支持。
2. 科技进步的推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些高新技术也逐渐被引入到高寒地区的农业生产中,比如温室大棚种植、高山蔬菜种植、冷冻保鲜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高寒地区的农业产业有了新的发展机遇。
3. 北方地区粮食战略重要性的提升。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北方地区对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高寒地区正是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生产区之一,这为高寒地区的农业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对策与措施
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对策与措施近年来,贫困地区乡村振兴成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如何有效推动贫困地区实现乡村振兴,不仅关乎当地居民的生存和发展,也对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对策与措施。
一、改善基础设施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改善基础设施。
建设道路、电力、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是脱贫攻坚的前提条件。
政府可以加大对贫困地区改善基础设施的投入,并推动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这一过程。
此外,还可以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探索适合贫困地区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如太阳能发电、无线网络覆盖等。
二、发展产业带动就业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发展产业,创造就业机会。
政府应该积极推动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发展农业、旅游、文创产业等符合当地资源和特色的产业,能够实现乡村经济的持续增长。
同时,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就业能力,让更多人脱贫致富。
三、提供金融支持贫困地区的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投资资金,政府可以推动金融机构增加对贫困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
鼓励金融机构设立专门的小微贷款部门,提供低息贷款给贫困地区的农民和农民合作社,支持其进行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
四、完善农村土地制度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要通过改革和创新,使农民更好地利用和流转土地资源。
政府应该简化土地流转手续,建立健全农村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五、推动科技创新贫困地区乡村振兴需要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
政府应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与贫困地区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智能制造等,提升贫困地区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同时,还要推动数字农业的发展,提升信息技术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
六、加强社会保障贫困地区乡村振兴需要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社会保障投入,提供医疗、教育、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
山区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现状与措施研究
山区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现状与措施研究一、贫困地区现状分析山区贫困地区是中国扶贫工作的重点对象之一,也是攻坚任务最为艰巨的地区之一。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832个县级市、17350个行政村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区)。
目前,贫困地区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 生产和生活水平较低山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设备落后,生产模式过时,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既不能吸引大量城镇人口,也不能使农民受益。
很多地区农户的土地比较贫瘠,产量低,收入不高,导致这些地区的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资源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2. 教育、医疗水平差贫困地区的人民普遍受教育程度偏低,很多地区的文化氛围不够浓厚,教育条件落后,尤其是农村区域的教育资源差距还比较大。
医疗卫生水平也比较落后,中西医结合的情况较少,公共卫生设施不完善,疫情和传染病的发生率高,导致医疗负担不断增大。
3. 人口素质较低贫困地区的人口素质整体上比较低,缺乏科学文化和医学知识,少有运动爱好,甚至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等深度内在因素也是贫困的重要原因。
二、目前扶贫措施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的关注力度,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加强贫困地区的帮扶工作。
1. 精准扶贫精准扶贫为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国家通过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
采用精准扶贫的方法,使帮助对象更加明确,把中央政府等相关资源优先用于扶持首批贫困人口,从而协调各方力量增强脱贫攻坚的效力。
2. 特色产业发展扶贫开发的核心是产业发展。
在山区贫困地区,政府通过引进新的技术和优质肥料,改进作物品种,增加农民种植农作物的收益。
同时,政府也大力支持地方发展特色产业,围绕当地的资源禀赋开展新的经济活动,进一步扩大当地地区的产业基础,并通过创新和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3. 土地改革对于农民而言,土地是最重要的财产。
高寒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高寒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介绍了宁蒗县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高寒贫困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寒贫困山区;农村经济;现状;问题;对策;云南宁蒗农村经济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达程度,而农业生产又是农村经济收入的主体。
笔者多年在高寒贫困山区开展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对高寒贫困山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以宁蒗县为例进行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1 宁蒗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1.1 地理概况宁蒗县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中断东侧,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境内山峰林立,沟壑交错,属典型山原地貌。
绵绵山自北向南纵贯全境。
海拔1 300~4 510 m,气候属低纬高原季风区,干湿季分明,因受高原和高山峡谷地形的影响,立体气候显著。
年均降雨量910 mm,年均日照时数2 298 h,年均无霜期200 d,年均气温12.7 ℃。
全县境内山高谷深,高寒山区占80%以上,俗称“小凉山”,幅员面积6 025 km2,是一个集边疆、民族、贫困于一体的山区农业特困县。
1.2 农村经济现状全县辖15个乡(镇)、91个村委会、1 152个自然村,总人口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7万人,占总人口的91.2%,有可耕地7.07万hm2,常年种植的耕地面积为2.64万hm2,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荞麦、马铃薯、豆类、燕麦等。
据2010年统计资料显示:全县农业总产值为62 328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37 939万元,畜牧业产值17 375万元,渔业产值911万元,林业产值4 933万元,服务业产值1 1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 384元。
粮食总产量72 974 t,人均占有粮食312 kg;蔬菜播种面积1 220 hm2,总产量8 400 t;烤烟面积866.67 hm2,总产量1 988 t。
2 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宁蒗县是一个集边远、贫困、多民族为一体的高寒山区县,广大农村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农民思想滞后,科技意识不强,商品意识淡薄,对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认识不足。
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与对策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与对策分析一、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一些瓶颈问题。
首先,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以种植业为主导,缺乏多元化发展。
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电力、饮水等问题仍然困扰着农民。
再次,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贷款难、贷款利率高等问题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此外,农村人才流失问题严重,优秀的年轻人纷纷进城就业,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
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了解决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需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首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其次,大力发展农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同时,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引导农民将土地流转给专业合作社或企业,加大规模经营力度。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道路、电力、通讯、饮水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此外,还应加强农村环境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
应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设立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
同时,要降低农村贷款的门槛,减少利息负担,提高农民的贷款便利性。
另外,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提高农民的金融素质。
五、解决农村人才流失问题农村人才流失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措施,如提高农村人才的待遇,加大对留乡创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等,吸引更多人才回流农村发展。
同时,要加强农村教育体系建设,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农村人才。
六、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农村信息化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政府应推动农村互联网接入,提高农民的信息获取能力。
鼓励农村电商发展,推广农村网络购物,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此外,还应加强农村数字化建设,推动农村智慧农业的发展。
七、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不完善,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高寒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介绍了宁蒗县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高寒贫困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寒贫困山区;农村经济;现状;问题;对策;云南宁蒗中图分类号F32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1-0298-01高寒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张忠喜1陈国才2李仲培3(1云南省宁蒗县宁利乡农技推广站,云南宁蒗674306;2宁蒗县土肥站;3宁蒗县大兴镇农技推广站)农村经济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达程度,而农业生产又是农村经济收入的主体。
笔者多年在高寒贫困山区开展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对高寒贫困山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以宁蒗县为例进行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1宁蒗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1.1地理概况宁蒗县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中断东侧,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境内山峰林立,沟壑交错,属典型山原地貌。
绵绵山自北向南纵贯全境。
海拔1300~4510m ,气候属低纬高原季风区,干湿季分明,因受高原和高山峡谷地形的影响,立体气候显著。
年均降雨量910mm ,年均日照时数2298h ,年均无霜期200d ,年均气温12.7℃。
全县境内山高谷深,高寒山区占80%以上,俗称“小凉山”,幅员面积6025km 2,是一个集边疆、民族、贫困于一体的山区农业特困县。
1.2农村经济现状全县辖15个乡(镇)、91个村委会、1152个自然村,总人口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7万人,占总人口的91.2%,有可耕地7.07万hm 2,常年种植的耕地面积为2.64万hm 2,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荞麦、马铃薯、豆类、燕麦等。
据2010年统计资料显示:全县农业总产值为62328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37939万元,畜牧业产值17375万元,渔业产值911万元,林业产值4933万元,服务业产值11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84元。
粮食总产量72974t ,人均占有粮食312kg ;蔬菜播种面积1220hm 2,总产量8400t ;烤烟面积866.67hm 2,总产量1988t 。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一、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农村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
由于地区差异和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贫困问题仍然突出。
其次,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
传统农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来源单一。
农村产业发展缺乏多样性,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农民收入增长受限。
再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释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也限制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最后,农村金融服务不完善。
农村金融机构相对较少,金融服务覆盖面不广,农民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存在。
农村金融服务不完善,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二、农村经济发展思路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现代化。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发展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2.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加大对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完善农村交通网络,提高农村电力供应能力,改善农村供水和排水条件,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3.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增加农村金融机构数量,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
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降低农民融资成本,提高农民融资的便利性,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4. 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发展农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培育农村特色产业,丰富农民收入来源。
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多元化,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应对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的解决方案
应对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的解决方案对于贫困地区发展滞后的问题,需要制定一系列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经济、教育、卫生等多个方面入手,为该地区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本文将从这些角度出发,提出一些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一、经济发展方面的解决方案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产业扶贫: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培育适应当地环境特点的优势产业。
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为当地企业提供贷款、税收减免等优惠,吸引更多投资者和企业家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
2. 发展农业:贫困地区多为农业区域,因此,发展农业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
可以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耕地利用率,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培养当地农民的技能和意识。
3. 建设基础设施: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改善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这将有助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教育发展方面的解决方案教育是贫困地区发展的根本,为此,需要采取以下步骤:1. 提高教师待遇:改善贫困地区教师薪资待遇,增加教师的培训机会,提高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这样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前往贫困地区从事教育工作。
2. 增加教育资源: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学校建设水平,购置更多先进的教育设备,并且引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和学习环境。
3.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鼓励贫困地区居民重视教育,提高其教育意识,消除因贫困导致的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
三、卫生发展方面的解决方案贫困地区卫生问题的解决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设医疗卫生设施:增加贫困地区的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条件和服务质量。
加强医疗队伍建设,培养更多医护人员,确保贫困地区居民能够及时获得医疗服务。
2. 推广健康知识:加强对贫困地区居民的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同时,加大对特定疾病防控的宣传力度,提高贫困地区的疾病防控能力。
贫困县实施乡村振兴面临的困难与对策
贫困县实施乡村振兴面临的困难与对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贫困县的乡村振兴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贫困县实施乡村振兴面临着诸多困难,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
本文将从人口流失、产业薄弱、基础设施滞后等方面,分析贫困县实施乡村振兴面临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人口流失贫困县的人口流失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首当其冲。
由于贫困地区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很多年轻人为了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而外出务工,导致贫困县的人口结构老龄化,劳动力流失严重。
这给乡村振兴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对策:为了解决贫困县的人口流失问题,首先要通过政策引导留住本地人才。
通过引导政策和资金扶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留在当地从事农村经济活动。
可以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村经济收入,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
加强对留守儿童和老人的关爱和照顾,也是解决人口流失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产业薄弱贫困县的产业结构单一,产业薄弱是乡村振兴的又一个难题。
由于资源禀赋较差,加上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导致了贫困县的产业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对策:要解决贫困县产业薄弱的问题,首先要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乡村振兴的新支点。
可以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特色种植业等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要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扶持力度,提升农村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三、基础设施滞后贫困县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这也成为了乡村振兴的一个制约因素。
缺乏现代化的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严重制约了贫困县的乡村振兴进程。
对策:要解决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首先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政府要加大对贫困县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建设现代化的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提高乡村的生产生活水平。
可以引入社会资本,加强政府和市场的合作,推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
加强基础设施维护和管理,保障基础设施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四、土地流转困难贫困县土地流转困难是制约乡村振兴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贫困山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对策研究
贫困山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对策研究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农村发展的不断推进,贫困山区的发展也成为了国家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
贫困山区的发展任务繁重,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为当前贫困山区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研究贫困山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为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一、当前贫困山区村级集体经济的面临的问题1.资源匮乏。
贫困山区地理环境恶劣,资源匮乏,导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困难。
2.产业结构单一。
贫困山区村级集体经济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产品销售渠道少,市场竞争力不足,产业结构单一。
3.资金短缺。
贫困山区村级集体经济资金来源有限,缺乏资金支持影响了发展壮大。
4.人才匮乏。
贫困山区缺乏专业人才和管理经验,导致村级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以上问题严重制约了贫困山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对策一:多元化发展产业,拓宽经济发展渠道1. 发展特色种植业。
贫困山区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发展适应当地条件的特色种植业,如水果种植、中药材种植等,拓宽经济发展渠道。
2. 发展乡村旅游业。
依托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资源,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的收入来源。
3. 发展农村电商。
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多元化发展产业,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山区村级集体经济的产业结构单一问题,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三、对策二:加强资金支持,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1. 政府扶持政策。
加大对贫困山区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设立专项扶贫资金,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和资金补贴。
2. 吸引社会资本。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贫困山区投资兴业,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3. 建立金融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的金融服务体系,为贫困山区的村级集体经济提供融资和贷款支持。
四、对策三:加强人才培养,提升经济管理水平1. 建立培训基地。
建立当地的村级集体经济管理培训基地,培训村民和村干部的经济管理技能。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近年来,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许多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当前农村经济的现状,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产业化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影响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
同时,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产品供给不足,与市场需求无法很好地对接。
政策建议: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提升其技能水平,吸引他们回到家乡创业。
同时,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相匹配,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二、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农村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政策建议: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农村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生活和生产的便利性。
三、农村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贷款渠道有限,贷款利率较高,难以满足农户的融资需求。
政策建议: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设立农村金融机构,在做好风险管理的同时,提供更多的贷款渠道和金融服务,降低贷款利率,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四、农业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药、化肥使用过多,影响农产品质量,环境污染严重。
政策建议: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推广先进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农村旅游与乡村振兴农村旅游发展潜力巨大,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和乡村振兴。
然而,目前农村旅游开发存在规划不足、服务品质低下等问题。
政策建议:加强农村旅游规划,挖掘乡村特色资源,提高服务质量,推动农村旅游的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六、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品牌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在近年来频频发生,导致农产品信任危机,农产品品牌建设滞后。
政策建议: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加大农产品质量检测力度,完善农产品追溯体系,提升农产品品牌形象,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农村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如何解决农民收入低的难题
农村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如何解决农民收入低的难题农村发展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实中仍然面临着一些瓶颈和困难。
其中,农民收入低是一个突出的问题,需要我们着力解决。
本文将从现状和问题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农村发展的现状目前,我国农村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
农村经济过于依赖传统农业,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农民收入不稳定。
此外,农村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在非农领域的就业机会有限。
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相较于城市,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电力、通讯等方面的不足阻碍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此外,农民素质和技能水平有限,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和收入。
教育资源不均衡,农村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制约了农民的自身发展。
二、农民收入低的问题农民收入低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农业收入受限。
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较大,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导致农民收入不稳定。
其次,农村非农就业不足。
由于农村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在非农领域的就业机会有限,不少农民只能在农村从事农业劳动,收入相对较低。
再次,农民就业技能和素质水平有限。
农民缺乏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创造力的能力有限,影响了收入水平的提高。
三、解决农民收入低的难题首先,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鼓励农民从事现代农业和农村综合产业发展,通过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电商等方式,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稳定农民收入。
其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再次,加强农民教育培训。
完善农村教育资源分配,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培养农民的技能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收入水平。
此外,还需要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提供贷款、融资等金融支持,帮助农民发展农村产业和个体经济。
同时,优化税收政策和土地流转机制,为农民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
贫困县实施乡村振兴面临的困难与对策
贫困县实施乡村振兴面临的困难与对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中国的贫困县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贫困县实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以下困难:1. 资金短缺。
贫困县经济条件相对较差,财政收入有限,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乡村振兴项目的实施。
缺乏资金会限制贫困县的发展空间,使乡村振兴的步伐受限。
对策:加大政府资金支持。
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县的资金支持力度,提供贷款、补贴等支持,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还可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贫困县,支持乡村振兴项目的发展。
2. 人才匮乏。
贫困县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缺乏高素质的人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
人才匮乏会影响到乡村振兴项目的实施效果,限制贫困县的发展潜力。
对策:加强人才培养。
贫困县应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群众的教育水平,培养多样化的人才。
可以引进外部人才,通过专业合作、人才引进政策等方式解决人才匮乏问题。
3. 基础设施薄弱。
贫困县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限制了乡村振兴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对策:加大基础设施投资。
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县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还可以引入社会资本,通过公私合作、PPP等方式推进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
4. 产业结构单一。
贫困县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依赖传统农业产业,缺乏多元化的产业支撑。
这会导致贫困县的经济发展受限,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对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贫困县应加大产业转型升级的力度,引进新兴产业,培育特色产业,推动农业农村产业向现代农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还可以建立产业合作联盟,推动不同地区的产业互补,促进整体产业发展。
5. 制度机制不完善。
贫困县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制度机制不完善的问题,缺乏有效的政策保障和运行机制。
对策:健全制度机制。
贫困县应加强政策研究和法规建设,完善相关的政策保障和运行机制。
还可以借鉴成功案例,建立起适应贫困县特点的制度机制,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有序推进。
山区农民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山区农民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尤其是山区农民的经济发展。
山区农民经济发展具有其独特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本文将对山区农民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山区农民经济发展现状1. 经济基础薄弱:山区农民的土地资源相对有限,土地贫瘠,耕种面积较小。
因此,土地利用效率低,难以满足农民的生产需求。
此外,山区地形复杂,交通条件差,给农产品销售带来了困难。
2. 农产品结构单一:山区农民的主要农产品多为传统农作物,例如小麦、玉米等。
这些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波动较大。
农民缺乏农产品多元化种植的意识,从而限制了经济收入的增长。
3. 产业发展滞后:由于山区地势复杂,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导致生产效益低下。
与此同时,山区缺乏发展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持和资金投入,使得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产值较低。
4. 教育资源匮乏:山区农民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缺乏现代农业管理和企业经营的知识。
农民缺乏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的能力,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二、山区农民经济发展趋势1. 发展特色农业:为了提高山区农民的经济收入,政府应推动特色农业的发展。
通过培育山地绿色农业,如草莓、茶叶等,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利用山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吸引城市人口参观和消费,推动农民经济的发展。
2. 加强合作社建设:山区农民缺乏个人力量进行农产品销售和加工,在这方面,政府应推动农民组织成立合作社,通过集体经营方式,提高农产品的销售能力和产品附加值。
合作社可以提供技术指导以及市场信息,提高农民的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3. 发展乡村旅游业:山区的自然风景独特美丽,很适合开展乡村旅游业。
政府可以鼓励山区农民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农家乐、农业观光等项目。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既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又可以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4. 引入农业科技:政府应当加大对山区农民的科技支持和培训力度。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与对策建议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与对策建议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经济发展迅猛,而农村经济发展却相对滞后。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并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农村经济现状分析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当前,农村经济面临落后的生产技术、缺乏市场导向和产业多元化的问题。
首先,农村生产技术仍然相对滞后。
许多农民仍然采用传统的种植、养殖方法,导致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其次,农村缺乏市场导向。
由于信息不畅通、销售渠道狭窄,农民常常面临产品滞销和价格波动的困境,无法获得合理的收益。
此外,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
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经济活动仍以农业为主,农民收入过于依赖于农产品销售。
一旦农产品价格下跌或者遭受自然灾害,就会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农村经济发展对策建议为了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需要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首先,加强农业科技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资金投入,推动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模式的推广应用。
通过培训农民,提高其科技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效益提升。
其次,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
政府应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和冷链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保鲜和运输效率。
同时,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和价格预警机制,为农民提供决策参考。
此外,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
政府应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农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的成立,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
三、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村金融服务薄弱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首先,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持和政策扶持,降低农村信贷利率,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其次,推动金融创新。
政府应鼓励金融科技公司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在农村地区推广使用移动支付、小额贷款、农村电商等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提高农民的金融包容性。
少数民族高寒山区 贫困现状调查与对策建议
少数民族高寒山区贫困现状调查与对策建议作者:欧良正蒙正友来源:《中国扶贫》2014年第10期通道县位于湖南省西南边陲,怀化市最南端,地处武陵山脉边缘,北与本省靖州县、缓宁县接壤,西与贵州的黎平县相连,南与广西的三江县、龙胜县交界。
夏、商、周时期为荆州西南隅要服之地,春秋战国时期属黔楚中地,汉三国时期为武陵郡镡成地,自古有“南楚极地,北越襟喉”之称。
全县辖21个乡(镇)、242个村,总人口23.3万,其中有农业人口18.8万。
全县总面积2236平方公里,县内居住着侗、汉、苗、瑶等13个民族,其中以侗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8.3%,是湖南省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县。
2012年被列为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到2013年底,全县有贫困人口6.36万人,贫困依然是最大的县情。
通道县少数民族高寒山区基本概况通道县海拔500米以上的少数民族高寒山区村主要分布在大高坪、传素等14个乡镇,共36个村(上报36个,由于全省指标控制仅批复14个),受“十二五”期间贫困村指标的限制,36个村仅有国定村3个,省定村7个。
(一)人口及经济发展状况。
36个村共有213个村民小组,6525户28379人,几乎全是少数民族人口。
有原造册登记扶贫对象户632户、2673人,低保户653户、1219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6.12%。
36个村目前没有一个村有主导产业,村民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的劳务收入为主。
经统计,2012年底,36个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640元。
(二)自然资源状况。
36个村总面积有492170亩,水田面积22297亩、旱地面积4493亩、山地面积458394亩。
这些少数民族高寒山区山高坡陡,交通不便,自然资源匮乏,信息不畅,农民增收乏力。
(三)社会发展状况。
有饮水困难人口12202人,无房、危房户576户,有23个村未通广播电视,未通畅村20个,未通畅里程252公里;36个村没有一个村有小学,教学点也所剩无几,适龄儿童都得到离家十几里甚至二十几里地的乡镇中心校读书,受经济条件限制,村民受教育程度低;合格的村级卫生室几乎没有,村民看病就医依然困难。
贫困地区的农业发展之路
贫困地区的农业发展之路近年来,贫困地区农业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农业作为贫困地区人民生计的主要来源之一,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
然而,由于地理条件、资源不足、技术水平等因素的限制,贫困地区的农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探讨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行的发展策略。
一、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1.1 地理条件和资源限制贫困地区通常位于偏远、山区或干旱地区,其地理条件复杂,交通不便,导致农产品运输和市场接触困难。
此外,由于土壤贫瘠、水资源稀缺等因素,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限制,难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1.2 技术和知识储备不足相对于发达地区,贫困地区在农业技术、科学知识和管理方面的投入较少。
缺乏适应当地条件和创新的技术手段,农民难以提高农业生产力,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1.3 金融支持和市场保障不完善贫困地区农民在资金和信贷方面面临困难,无法获得必要的投资和贷款支持,限制了农业发展的资金来源。
此外,市场保障不完善,农产品难以销售,价格波动大,农民收入不稳定。
二、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策略与对策2.1 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这包括改善灌溉设施、提供现代化农机具、修复农田和建设农产品加工厂等,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产条件。
2.2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知识传播加强科技对贫困地区农业的支持和帮助,推广适应当地条件的新技术和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
同时,加强农技培训,向农民传授先进的种植、养殖、管理等知识,提升其技术水平。
2.3 加强金融和市场扶持政府应当加强金融扶持,提供贷款和补贴,降低农民的融资成本,促进农业投资和发展。
同时,建立健全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强市场信息的收集与公开,提供市场保障,保证农产品销售和价格的稳定。
2.4 加强合作与协作机制鼓励农民组织成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通过合作和协作的方式,整合资源和力量,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策略
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策略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这些地区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等方面的限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导致贫困问题较为突出。
本文将从贫困地区的现状出发,探讨经济发展策略,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一、贫困地区现状贫困地区的经济状况通常表现为: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利用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人力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等。
这些因素导致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教育水平低下、医疗条件差、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
二、经济发展策略1.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转型升级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
传统农业和资源型产业无法支撑起地区的长期发展,需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如旅游、电商、特色农业等。
通过产业升级,可以带动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促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贫困地区应加强科技创新,鼓励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3.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贫困地区应加强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吸引投资和人才流入。
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环境恶化。
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引导企业履行环保责任,促进绿色发展。
4.精准扶贫和政策支持精准扶贫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
贫困地区应针对不同群体制定相应的扶贫政策,如就业帮扶、教育援助、医疗救助等,确保贫困人口共享发展成果。
此外,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如税收优惠、金融扶持等,为经济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三、具体建议1.加强区域合作贫困地区应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发展。
通过产业合作、技术交流、人才培训等方式,提高地区整体竞争力。
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对策
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对策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
贫困地区往往面临着诸多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如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教育水平低下、产业结构单一等。
要实现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
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贫困地区的交通、通信、水电等基础设施普遍落后,这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修建公路、铁路,改善交通条件,降低物流成本,使贫困地区能够更好地与外界市场连接。
同时,加强通信网络建设,提高信息流通效率,为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和市场拓展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加大对水电等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保障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
其次,发展特色产业是贫困地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贫困地区应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
例如,一些山区可以发展生态农业、林业、旅游业等;一些具有独特文化传统的地区,可以发展文化产业、手工艺品制作等。
在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要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加强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如农产品加工基地、物流配送中心等,延长产业链,增加产业效益。
教育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贫困地区往往教育资源匮乏,人口素质较低,这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因此,要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改善教育设施,提高教育质量。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吸引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任教。
同时,要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通过教育,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推动科技创新也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贫困地区应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政府可以组织科技人员到贫困地区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帮助农民和企业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
同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适合当地资源和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寒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介绍了宁蒗县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高寒贫困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寒贫困山区;农村经济;现状;问题;对策;云南宁蒗
中图分类号 f32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298-01
农村经济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达程度,而农业生产又是农村经济收入的主体。
笔者多年在高寒贫困山区开展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对高寒贫困山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以宁蒗县为例进行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1 宁蒗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1.1 地理概况
宁蒗县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中断东侧,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境内山峰林立,沟壑交错,属典型山原地貌。
绵绵山自北向南纵贯全境。
海拔1 300~4 510 m,气候属低纬高原季风区,干湿季分明,因受高原和高山峡谷地形的影响,立体气候显著。
年均降雨量910 mm,年均日照时数2 298 h,年均无霜期200 d,年均气温12.7 ℃。
全县境内山高谷深,高寒山区占80%以上,俗称“小凉山”,幅员面积6 025 km2,是一个集边疆、民族、贫困于一体的山区农业特困县。
1.2 农村经济现状
全县辖15个乡(镇)、91个村委会、1 152个自然村,总人口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7万人,占总人口的91.2%,有可耕地7.07万hm2,常年种植的耕地面积为2.64万hm2,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荞麦、马铃薯、豆类、燕麦等。
据2010年统计资料显示:全县农业总产值为62 328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37 939万元,畜牧业产值17 375万元,渔业产值911万元,林业产值4 933万元,服务业产值1 1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 384元。
粮食总产量72 974 t,人均占有粮食312 kg;蔬菜播种面积1 220 hm2,总产量8 400 t;烤烟面积866.67 hm2,总产量1 988 t。
2 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宁蒗县是一个集边远、贫困、多民族为一体的高寒山区县,广大农村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农民思想滞后,科技意识不强,商品意识淡薄,对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认识不足。
二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管理体制不顺、职责不明确。
乡级服务站所人、财、物“三权”一并下放到乡镇管理,业务主管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业务指导,不便于业务管理。
三是对农业产业的长期性投入不足,水利化程度低,农村农业生产深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四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缺乏龙头营销和加工企业的组织带动,农产品市场以家庭经营和民间体私营为主,难以向外地市场拓展,处于自产自销的状况。
全县机械化、标准化、产业化、特色化产业发展程度较低。
五是宁蒗县整体耕地面积在逐渐缩小,而且农业所
需的物资的价格也在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农业生产效益不明显[1]。
3 发展对策
3.1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服务体制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每年县委县政府和县直各相关部门与各乡(镇)党委政府(“三农”服务中心及站所)、村委会签订农村经济发展责任状,明确每个部门的经济发展主要任务。
同时,要将农村经济发展的指标任务与干部的年终考核奖惩联系起来,实行每个技术干部都有明确的片区发展任务,且实行个人责任制,个人的年终考核也要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任务完成情况挂钩[2-4]。
3.2 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
农民的科技素质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迫在眉睫。
利用一切资源充分调动农民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学习,提高其科技素质,从而为新农村的建设打好基础。
经常开展科技培训,着力将农民科技培训始终贯穿在整个农村工作中去,提高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生产技能和水平,形成一批新型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队伍,从而有效促进新农村建设[5-6]。
3.3 加快信息建设,改善服务条件
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农业科技信息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和光盘、多媒体软件、文字材料等远程传播手段和媒体,及时有效地向广大农民、基
层农技推广人员,以及农村基层干部提供技术、信息、培训和咨询服务,促使农民能够掌握市场的主动权[3,7]。
3.4 制定产业发展思路,加速产业建设进程
因地制宜,区域化发展的制定宁蒗县农村产业发展思路,要按照建龙头、建基地、兴产业、占市场的思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
着力培植一批上规模、上档次、有特色的农村经济实体,引导集中连片,规模经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构筑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使资源优势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把宁蒗县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县农业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特色化、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建设进程[8]。
3.5 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对农业产业投入力度
县、乡两级政府应制定特殊优惠政策,发动群众兴修农田水利工程,搞好治水改土,为广大农民创造优异的农业生
产条件。
积极努力争取省、市各级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
各级部门要跟踪抓好农业产业建设项目资金落实情况、项目实施措施,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项目资金发挥应有的作用[3]。
4 参考文献
[1] 苏刚.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j].吉林农业,2012(8):118.
[2] 马林仙.昭阳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措施及成效[j].现代农业科技,2010(16):360.
[3] 韦敏.水富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j].云南农
业,2010(9):44-45.
[4] 张红琪.临猗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思考[j].农业技
术与装备,2011(12):22.
[5] 章秀德.对湖北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创新问题的探讨[j].湖北农业科学,2003(6):10-14.
[6] 徐洪,刘卫华.新形势下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摸式的探讨和研究——对镇江市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调查[j].中国农村小康
科技,2007(1):19-21.
[7] 柏振忠,王红玲.新阶段我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5):580-582.
[8] 何会.浅析乡镇农业服务中心[j].现代商业,2010(3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