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贫困的界定标准
农村贫困户标准是什么
农村贫困户标准是什么
农村贫困户标准是指国家根据一定的经济指标和社会条件对农村家庭的贫困程度进行划分和认定的标准。
在我国,农村贫困户标准是根据家庭收入、生活水平、生产条件、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定的。
具体来说,农村贫困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家庭收入是农村贫困户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
家庭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可以被认定为农村贫困户。
此外,家庭收入来源的不稳定性也是评定农村贫困户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家庭主要依靠临时性收入或者季节性收入维持生计,也会被认定为贫困户。
其次,生活水平是评定农村贫困户的重要考量因素。
生活水平低下、基本生活条件得不到满足的家庭也会被认定为贫困户。
例如,家庭没有稳定的住房、饮水困难、饮食不均衡等情况都会被考虑在内。
再次,生产条件也是评定农村贫困户的重要指标之一。
家庭缺乏生产资金、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等条件,导致无法有效地进行农业生产,也会被认定为贫困户。
此外,家庭成员劳动能力不足、失业、残疾等情况也会被考虑在内。
此外,社会保障也是农村贫困户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家庭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如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失业保障等,也会被认定为贫困户。
家庭成员因病致贫、因灾致贫的情况也会被纳入评定范围。
总的来说,农村贫困户标准是一个综合评定的标准,需要考虑家庭收入、生活水平、生产条件、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准确地评定农村贫困户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政策,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贫困户识别标准是什么
贫困户识别标准是什么贫困户是指生活贫困、缺乏基本生活保障的家庭或个人。
贫困户识别标准的制定对于精准扶贫工作至关重要。
那么,贫困户识别标准究竟是什么呢?首先,贫困户识别标准应该包括经济收入、生活水平、基本生活条件等方面的指标。
通常情况下,国家或地方政府会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成本制定相应的贫困线,以此作为识别贫困户的标准。
经济收入是识别贫困户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是以家庭人均收入或家庭总收入来衡量。
生活水平则包括基本生活条件、教育、医疗等方面,这些都是识别贫困户的重要考量。
其次,贫困户识别标准还应考虑家庭人口结构、劳动能力、生产资料等因素。
家庭人口结构的复杂性会影响到家庭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比如家庭中是否有未成年子女或老年人需要赡养,这些都是识别贫困户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劳动能力和生产资料则关系到家庭的生产能力和发展潜力,这也是识别贫困户时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之一。
此外,贫困户识别标准还应该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因素。
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不同,因此对贫困户的识别标准也会有所差异。
产业结构则关系到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这也是识别贫困户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最后,贫困户识别标准还应该注重动态调整和精准施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贫困户的情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识别标准需要动态调整,以保证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同时,在实施扶贫政策时,也需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以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综上所述,贫困户识别标准是一个综合考量经济、社会、自然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系统工程。
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和调整识别标准,才能更好地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帮助贫困户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小康。
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资助对象界定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资助对象界定标准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资助对象界定标准: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确保社会资源更公平地分配,制定明确的贫困学生资助对象界定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二、贫困学生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关于贯彻实施工作试点〈优抚对象划定标准〉的通知》中的规定,贫困学生包括两类.1)家庭经济条件特别困难的学生。
2)因疾病、残疾等特殊原因导致其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
三、家庭经济条件特别困难的学生界定标准:家庭经济条件特别困难的学生应满足以下条件:1)农村地区:家庭经济困难指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百分之一百。
2)城市地区:家庭经济困难指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百分之一百。
四、特殊原因导致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界定标准:特殊原因导致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应满足以下条件:1)因患有严重疾病而导致家庭经济负担沉重,经医院出具诊断证明,并由当地民政部门审核确认。
2)因残疾而导致家庭经济负担沉重,经残疾人联合会出具残疾证明,并由当地民政部门审核确认。
五、申请流程:学生家庭应向当地教育部门提交申请材料,包括家庭收入证明、医院诊断证明、残疾证明等相关材料。
当地教育部门将根据申请材料以及相关政策规定进行审核,并根据审核结果确定是否符合贫困学生资助对象界定标准。
六、附件:本文档无附件。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关于贯彻实施工作试点〈优抚对象划定标准〉的通知》:该通知是中国民政部针对贫困家庭中的学生制定的标准文件,用以界定贫困学生的资助对象。
2)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指当地制定的用以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最低经济收入标准。
陕西贫困 认定标准
陕西贫困认定标准陕西贫困认定标准。
陕西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个省份,地处黄河流域和秦岭山脉之间,自然条件多样,经济发展不平衡。
在陕西,贫困认定标准是指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对家庭经济困难的人员进行认定,以便给予相应的帮扶和扶持。
下面将详细介绍陕西贫困认定的相关标准。
首先,陕西贫困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收入水平,二是生活条件。
在收入水平方面,主要考虑家庭人均年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
按照国家规定,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人员,可以被认定为贫困人口。
而在生活条件方面,主要考虑住房条件、饮水安全、就业和教育等情况。
如果家庭居住环境差、饮水不安全、就业困难、教育条件差等,也可以成为贫困认定的依据。
其次,陕西贫困认定标准的具体实施需要遵循国家相关政策文件和规定。
根据国家扶贫开发政策,陕西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的贫困认定标准和程序。
在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政策规定,确保认定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机制,防止滥用权力和腐败现象的发生,保障贫困人口的合法权益。
最后,陕西贫困认定标准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除了政府部门之外,还需要各级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个人的积极参与。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更好地发现和帮助真正的贫困人口,让他们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小康。
因此,各方应当加强宣传,提高社会公众的认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关心贫困人口的良好氛围。
总而言之,陕西贫困认定标准是一个涉及到国家政策、地方实际和社会参与的综合性工作。
只有通过严格执行政策、公正认定贫困人口、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解决贫困问题,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不懈努力,陕西省的贫困认定工作能够更加科学、规范和有效,为贫困人口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改变。
农村贫困的界定标准
确定新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主要标准有:贫困人口的数量、年人均纯收入的水平和基本生活水平。
还包括财政收入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
(一)农村贫困的界定标准贫困,是人们生活、收入差距的一个相对概念。
在当今世界,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绝对贫困,也称极度贫困,是指难以生存的问题。
世界银行把每人每天的消费支出低于一美元视为绝对贫困。
一类是相对贫困,是指当一部分人或一个家庭的收人比社会平均收入水平低到一定程度时所维持的生活状况,即不公平的问题。
世界银行认为,一个社会成员的收入只有(或少于)社会平均收入的1/3,便可视为相对贫困。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贫困现象普遍存在的发展中国家。
缓解和消除贫困,尤其是消除农村的绝对贫困,是关系全局的当务之急。
本世纪末,我国农村扶贫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消除绝对贫困,即基本解决现有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各个国家由于国情、国力和贫困人口的分布不同,对绝对贫困人口的收入界定标准是不一样的,但都以能维持生存、参与生产的最低需要,参照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6 0%以上),作为界定的基本依据。
我国农村的贫困人口,主要是指物质生活特别困难(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房不避风雨),只能维持萎缩性再生产或简单再生产的那一部分绝对贫困的群体。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测算,中国居民维持正常生活的日摄热量应为2400大卡,最低限为2000大卡。
我国政府考虑到农村居民主要从事体力劳动的实际情况,选择了2100大卡作为最低热量输入量。
按此标准,国家统计局计算,1985年全国农村人均最低生活费支出平均为206元。
但是,由于我们国家大,贫困人口分布面广,各地的食物结构、消费水平和物价指数的不同,以及其他特殊因素,因此,1986年在第一次确定国定贫困县时,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标准。
即:以县为单位,1985年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50元的县和年人均纯收人低于200元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对民主革命时期作过重大贡献,有较大影响的革命老区县,给予重点照顾,放宽到人均年纯收入250、元一300元。
中国的贫困线划分标准
中国的贫困线划分标准
中国的贫困线划分标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农村贫困线,另一种是城市贫困线。
农村贫困线是指农村地区贫困人口的最低收入标准。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和中国扶贫办的规定,农村贫困线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等因素而不断调整。
目前,中国农村贫困线的标准为人均年纯收入低于2300元人民币(2020年统计数据)。
城市贫困线是指城市地区贫困人口的最低收入标准。
根据中国统计局的规定,城市贫困线主要参考当地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即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人群为贫困人口。
不同城市的城市贫困线标准会有所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贫困线标准仅是一种参考标准,实际的贫困标准还包括其他指标,如教育、卫生、住房等方面的条件。
此外,中国还根据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等因素,制定了一系列扶贫和项目来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中国 贫困 标准
中国贫困标准近年来,中国取得了长足的经济发展和减贫进展。
为了更好地衡量贫困状况和制定相关政策,中国不断修订和完善贫困标准。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贫困标准及其背后的意义。
一、贫困标准的概述中国的贫困标准是指用于界定贫困人口的一套指标和计算方式。
根据国际惯例,中国采用了绝对贫困线的测算方法,即以收入为主要依据,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中国的贫困标准分为农村贫困标准和城市贫困标准。
农村贫困标准主要考虑了农业生产、生活成本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差异,而城市贫困标准则更多地关注了居民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的差异。
二、农村贫困标准的指标中国农村贫困标准主要包括收入、食品消费、住房条件、教育、医疗等多个指标。
其中,收入是核心指标之一。
1. 收入指标中国农村贫困标准将收入作为判断贫困的重要依据。
当前,农村贫困人口的收入主要以年收入为单位进行计算。
在制定贫困标准时,政府考虑了农村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差异,综合考虑了农业收入、经营收入、转移收入等多种来源。
2. 食品消费指标除了收入,农村贫困标准还考虑了食品消费水平。
食品消费是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也是评估贫困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中国农村贫困标准将食品消费支出纳入了核算范围,并参考不同地区的物价水平进行调整。
3. 住房条件、教育和医疗指标此外,中国农村贫困标准还综合考虑了住房条件、教育和医疗水平。
这些指标反映了人们的基本生活条件和社会福利水平。
三、城市贫困标准的指标与农村贫困标准相比,城市贫困标准更加注重居民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
1. 收入指标城市贫困标准主要以居民可支配收入为核心指标。
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或家庭在支付各种税费后所剩余的收入,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关键指标。
2. 社会保障指标除了收入,城市贫困标准还考虑了社会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
这些保险项目的覆盖范围和待遇水平对于判断城市居民的贫困程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贫困标准的意义贫困标准不仅仅是一个统计指标,更是制定扶贫政策、评估扶贫成效和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依据。
贫困识别标准
贫困识别标准贫困识别标准是指用来确定一个人或一个家庭是否处于贫困状态的一套指标和方法。
准确的贫困识别标准对于政府制定扶贫政策、分配扶贫资源以及帮助贫困人口摆脱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际上,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各自的贫困识别标准,但总体来说,贫困识别标准通常包括收入水平、生活条件、教育水平和健康状况等方面的指标。
首先,收入水平是贫困识别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为贫困人口通常具有较低的收入水平,他们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如食品、衣物、住房等。
因此,确定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收入水平是贫困识别的首要任务。
在国际上,通常会将收入水平与国家或地区的平均收入进行比较,从而确定一个人或一个家庭是否处于贫困状态。
其次,生活条件也是贫困识别的重要指标之一。
生活条件包括住房条件、饮水条件、饮食条件等方面。
贫困人口通常居住在简陋的房屋中,缺乏清洁的饮用水和营养均衡的饮食。
因此,通过调查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条件,可以初步判断其是否处于贫困状态。
此外,教育水平和健康状况也是贫困识别的重要指标。
贫困人口通常由于经济原因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导致其教育水平较低,健康状况较差。
因此,通过调查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教育水平和健康状况,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是否处于贫困状态。
总的来说,贫困识别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体系,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指标。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贫困识别,如家庭访谈、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
只有准确地识别出贫困人口,才能更好地制定针对性的扶贫政策,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小康。
在国际上,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不断完善自己的贫困识别标准,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
同时,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分享经验,共同应对全球贫困问题。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消除贫困的宏伟目标。
因此,贫困识别标准的建立和完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国际组织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公正、准确的贫困识别,才能更好地帮助贫困人口摆脱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农村贫困户的标准是什么
农村贫困户的标准是什么
在农村贫困户是⾮常多的,⽽且甚⾄有的贫困户家⾥⾯的房⼦都是属于随时坍塌的情况,那么关于农村的贫困户的认识标准是如何的呢?下⾯,为了帮助⼤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店铺⼩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农村贫困户的标准
⾮建档⽴卡农业户籍农村常住⼈⼝,家庭年⼈均纯收⼊低于2300元(2010年不变价),且满⾜以下任⼀条件的,按程序纳⼊建档⽴卡贫困对象管理:
(1)实际居住C级、D级危房且⾃⾝⽆⼒改造;
(2)家庭因病致贫,且成员未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3)家庭适龄成员因贫辍学,或家庭因学致贫。
符合低保条件并享受低保政策,但仍符合国家扶贫标准的,也应纳⼊建档⽴卡贫困对象管理。
⼆、贫困户
国家对贫困户的界定,有其严格的划分标准:即绝对贫困⼈⼝(年⼈均纯收⼊低于627元),相对贫困⼈⼝(年⼈均纯收⼊628—865元),低收⼊⼈⼝(年⼈均纯收⼊866—1205元);⼀般收⼊和⾼收⼊(年⼈均纯收⼊1205元以上)。
通常把年⼈均纯收⼊低于1205元的家庭⼈⼝统称为弱势群体。
以上内容就是相关的回答,要认定农村的贫困户的话,那么这个标准需要按照对⽅的年收⼊来进⾏考虑,以及家庭所享受到的住房以及教育⽅⾯进⾏考虑,⽽且农村的贫困户和城市的贫困户的年收⼊规定不⼀样,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可以咨询店铺相关律师。
贫困等级认定标准
贫困等级认定标准贫困等级认定标准是指根据一定的指标和标准,对特定群体或地区的贫困程度进行评估和认定的一项工作。
贫困等级认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和贫困人口的帮扶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贫困等级认定标准主要是指农村贫困人口的认定标准,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农村贫困等级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指标,即收入指标和生活条件指标。
收入指标是指家庭人均年收入,生活条件指标包括住房、饮水、饮食、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条件。
根据这些指标,可以对农村贫困人口进行合理的分类和认定。
其次,贫困等级认定标准的制定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成本差异。
比如,东部地区的贫困等级认定标准可能会高于西部地区,因为东部地区的生活成本普遍较高,收入水平也相对较高。
因此,在制定贫困等级认定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到地区差异,避免一刀切的情况发生。
再次,贫困等级认定标准的实施需要建立科学、公正、透明的评定机制。
评定机制要建立在客观、真实的数据基础上,避免主观臆断和随意性。
评定机制还需要注重公正和透明,确保每一个被认定的贫困人口都能够享有应有的权利和利益。
最后,贫困等级认定标准的实施需要充分考虑到特殊困难群体的情况。
比如,残疾人、孤儿、特困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体,他们的生活条件和收入状况可能会更为困难,因此在认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对这些特殊困难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综上所述,贫困等级认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精准扶贫政策的贯彻落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建立科学、公正、透明的认定标准,才能更好地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小康。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贫困等级认定标准的研究和完善,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家庭人均年收入8000算贫困吗
家庭人均年收入8000算贫困吗
家庭人均年收入8000是否算贫困需要根据所在地区的人均收入来看,像一二线大城市人均年均收入8000肯定是算贫困的,若是放在县城或偏远农村地区,人均年收入8000就不算贫困。
家庭贫困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和财政部门参照本行政区域内各地(市、州)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定。
贫困线的实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社会发展条件下,维持人们基本生存和社会公认标准所必须消费的物品和服务的最低费用。
贫困线界定标准
1、绝对贫困线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开始接受由国家统计局设定的农村贫困线,把它作为识别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和农村贫困发生率的标准。
该贫困线设定的方法是符合国际规范的,首先,确定一种营养标准,国家统计局将营养标准确定为每人每天2100大卡。
然后,根据20%的最低收入人群的消费结构来测定出满足这一营养标准所需要的各种食物量,再按照食物的价格计算出相应的货币价值。
这一货币价值成为“食物贫困线”。
最后是确定“非食物贫困线”,简单的方法是既可以主观地确定食物贫困线在整体贫困线中的比例,也可以参照整个社会的恩格尔系数或低收入人群的恩格尔系数来确定这一比例。
2、发展贫困线
农村的贫困线是建立在生存贫困的观念上的,该贫困线被用来识
别处于生存困难的人群,而城市贫困线已经超越了生存贫困的观念,贫困线不仅包括为了保证最低的营养所需要的购买食品支出,还包括用于教育和医疗的基本支出。
一定意义上,城市贫困线是建立在发展贫困的观念上的,用它识别出来的贫困人群不仅包括了生存贫困人口,也包括了发展贫困人口。
广西农村贫困户标准
广西农村贫困户标准
贫困户的标准条件:
1、持有当地常住农业户口;
2、因病、因残、因灾导致家庭丧失主要劳动力,难以维持日常基本生活的农村家庭;
3、有劳动能力,但因病、因残、因灾、因自然条件差等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困难的农村家庭。
法律依据:《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第七条。
申请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并出具有关证明材料,填写《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审批表》。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由其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初审,并将有关材料和初审意见报送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
管理审批机关为审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需要,可以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进行调查核实。
申请人及有关单位、组织或者个人应当接受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回答完毕。
贫困户识别标准是什么
贫困户识别标准是什么贫困户识别标准是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人群进行识别和帮助的一套标准和程序。
在中国,贫困户识别标准是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制定的,主要包括家庭收入、家庭财产、生活水平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详细介绍贫困户识别标准是什么。
首先,贫困户识别标准是根据家庭收入来确定的。
家庭收入是识别贫困户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包括家庭成员的工资收入、农产品收入、财产性收入等。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家庭收入低于一定标准的家庭可以被认定为贫困户。
这个标准通常会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水平进行调整,以保证识别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其次,贫困户识别标准还需要考虑家庭的财产状况。
家庭的财产包括房产、土地、车辆、存款等,这些财产的价值会直接影响家庭的经济状况。
在识别贫困户时,通常会对家庭的财产状况进行评估,如果家庭的财产价值低于一定标准,也会被认定为贫困户。
另外,生活水平也是贫困户识别的重要指标之一。
生活水平包括家庭的住房条件、饮食水平、教育和医疗条件等多个方面。
如果家庭的生活水平低于一定标准,也会成为识别贫困户的依据之一。
除了以上几点,贫困户识别标准还需要考虑家庭的人口状况、劳动能力、受教育程度等因素。
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因此也需要纳入识别的范围之内。
总的来说,贫困户识别标准是一个综合考量家庭经济状况、生活水平和社会资源的过程。
只有通过全面、客观的评估,才能准确识别出真正需要帮助的家庭,从而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和支持。
同时,贫困户识别标准也需要不断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进行调整和完善,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
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能够帮助更多的贫困家庭走出困境,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精准扶贫贫困户标准
精准扶贫贫困户标准贫困户在我国可以享受到很多的补助政策,所以这也是很多⼈都想要申请的。
那么,⼤家知道精准扶贫贫困户标准吗?在此,店铺的⼩编为⼤家整理了精准扶贫贫困户标准相关⽅⾯的法律知识,欢迎⼤家阅读,希望能对⼤家有所帮助。
⼀、精准扶贫贫困户标准国家对贫困户的界定,有其严格的划分标准:即绝对贫困⼈⼝(年⼈均纯收⼊低于627元),相对贫困⼈⼝(年⼈均纯收⼊628—865元),低收⼊⼈⼝(年⼈均纯收⼊866—1205元);⼀般收⼊和⾼收⼊(年⼈均纯收⼊1205元以上)。
通常把年⼈均纯收⼊低于1205元的家庭⼈⼝统称为弱势群体。
⼆、贫困户有什么优惠政策1、贫困户产业扶持补助补助标准为4000元/户,⽤于建档⽴卡贫困户发展产业,验收合格后兑现该项资⾦。
2、贫困户教育补助①学前教育免收保教费;②义务教育免除杂费、教科书、作业本,享受寄宿⽣补助,⼩学⽣每⽣每期500元、初中⽣每⼈每期625元,享受营养改善计划,4元/⽣/天;③⾼中教育:发放国家助学⾦,建档⽴卡的学⽣可领取每⼈每年1000元的补助;④⼤学教育:每⼈每年可获得4000元补助(其中学费资助2000元、⽣活补助2000元),直到学业结束。
休学期间,暂停发放资助。
3、贫困户医疗补助⾦①建档⽴卡贫困户享受医疗扶贫“⼗免四补助”;②在区内住院治疗⽬前实⾏的是个⼈医疗费⽤“零⽀付”;③2017年贫困户免收新农合费⽤。
4、贫困户民政低保补助①重点低保保障标准为220元/⼈/⽉;②⼀般兜底保障标准为120元/⼈/⽉。
5、贫困户建房补助①危旧房改造补助:C级补助1.5万元/户,D级补助2.5万元/户;②易地扶贫搬迁补助:⾃愿到朝天中⼼城区购买合法商品房的,⼈均补助5万元;⾃愿在农村按统⼀规划⾃建的,⼈均补助2万元;6、贫困户社保补助1.养⽼保险个⼈缴费补助:⼀般贫困⼈员每⼈每年补助60元;农村低保⼈员每⼈每年补助100元。
2.医疗保险个⼈缴费补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每⼈每年由72元提⾼到每⼈每年120元。
第九章 1农村贫困与农村扶贫
贫困实际上包括两层意思。 第一,贫困是由于资源的匮乏,从而使其生活水 平低于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标准。这里讲的资源, 既包括物质资源,也包括文化的和社会的资源。 第二,从根本上讲,贫困是缺乏手段、能力和机 会。因此,要克服贫困,就要给贫困者以扶持, 换言之,社会不应该仅仅被动地保障贫困者的最 低生活水准,而应该更多地把注意力投向铲除人 们陷入贫困的根源,主动地保障贫困者拥有必要 的手段、能力和机会。
3、贫困的测度 (1)贫困线:绝对贫困线和相对贫困线
(2)贫困人口调查指数 (3)社会经济地位量表
4、农村贫困理论 (1) 要素短缺论 (2)智力低下论。 (3)贫困文化论 (4)环境成因论 (5)素质贫困论 (6)功能贫困论 (7)社会排斥论 (8)能力贫困论
(3)贫困县的划定 1986年和1994年,国家两次确定了国家级 贫困县331个和592个。
广西 的贫困县
南宁市(4):马山县、天等县、隆安县、龙州县
桂林市(1):龙胜县
柳州市(4):忻城县、融水县、三江县、金秀县 百色市(10):凌云县、乐业县、平果县、德保县、 田林县、西林县、田东县、靖西县、那坡县、隆 林县 河池市(9):天峨县、凤山县、南丹县、东兰县、 环江县、罗城县、巴马县、都安县、大化县
世界银行在其年度报告《1981年世界发展报告》 中指出:“当某些人、某些家庭或某些群体没有 足够的资源去获取他们那个社会公认的,一般都 能享受到的饮食、生活条件、舒适和参加某些活 动的机会,就是处于贫困状态。” 在以贫困问题为主题的《1990年世界发展报 告》中,世界银行给贫困所下的定义是:“缺少 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该报告同时指出, 衡量生活水准不仅要考虑家庭的收入和人均支出, 还要考虑那些属于社会福利的内容,比如医疗卫 生、预期寿命、识字能力以及公共货物或共同财 产资源的获得情况。它用营养、预期寿命、5岁以 下儿童死亡率、入学率等指标,作为以消费为基 础对贫困进行衡量的补充。
云南贫困户标准是什么
云南贫困户标准是什么在我国,是有很多的扶贫政策的,但是扶贫只针对贫困户,但是很多⼈对此不是很清楚。
那么,⼤家知道云南贫困户标准是什么吗?在此,店铺的⼩编为⼤家整理了云南贫困户标准是什么相关⽅⾯的法律知识,欢迎⼤家阅读,希望能对⼤家有所帮助。
云南贫困户标准是什么⼀、云南贫困户标准国家对贫困户的界定,有其严格的划分标准:即绝对贫困⼈⼝(年⼈均纯收⼊低于627元),相对贫困⼈⼝(年⼈均纯收⼊628—865元),低收⼊⼈⼝(年⼈均纯收⼊866—1205元);⼀般收⼊和⾼收⼊(年⼈均纯收⼊1205元以上)。
通常把年⼈均纯收⼊低于1205元的家庭⼈⼝统称为弱势群体。
⼆、贫困户有什么优惠政策1、贫困户产业扶持补助补助标准为4000元/户,⽤于建档⽴卡贫困户发展产业,验收合格后兑现该项资⾦。
2、贫困户教育补助①学前教育免收保教费;②义务教育免除杂费、教科书、作业本,享受寄宿⽣补助,⼩学⽣每⽣每期500元、初中⽣每⼈每期625元,享受营养改善计划,4元/⽣/天;③⾼中教育:发放国家助学⾦,建档⽴卡的学⽣可领取每⼈每年1000元的补助;④⼤学教育:每⼈每年可获得4000元补助(其中学费资助2000元、⽣活补助2000元),直到学业结束。
休学期间,暂停发放资助。
3、贫困户医疗补助⾦①建档⽴卡贫困户享受医疗扶贫“⼗免四补助”;②在区内住院治疗⽬前实⾏的是个⼈医疗费⽤“零⽀付”;③2017年贫困户免收新农合费⽤。
4、贫困户民政低保补助①重点低保保障标准为220元/⼈/⽉;②⼀般兜底保障标准为120元/⼈/⽉。
5、贫困户建房补助①危旧房改造补助:C级补助1.5万元/户,D级补助2.5万元/户;②易地扶贫搬迁补助:⾃愿到朝天中⼼城区购买合法商品房的,⼈均补助5万元;⾃愿在农村按统⼀规划⾃建的,⼈均补助2万元;6、贫困户社保补助1.养⽼保险个⼈缴费补助:⼀般贫困⼈员每⼈每年补助60元;农村低保⼈员每⼈每年补助100元。
2.医疗保险个⼈缴费补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每⼈每年由72元提⾼到每⼈每年120元。
特困生和贫困生标准
特困生和贫困生标准
贫困生的界定标准暂定为:
1、本人月平均生活费、家庭人均收入在300元以下的,平时生活节俭,完成学业确有经济困难的学生;
2、家庭所在地处边远经济较落后的农村地区,或父母下岗无固定经济来源,以及残疾学生、单亲、父母离异(低收入家庭)的学生;
3、少数民族学生,及少数本人虽未主动申请但家庭确实贫困,且有相关证明情况属实的学生,可列为贫困生。
特困生:
1、孤儿,需要相关证明,复审不需要补充材料;
2、烈士子女,家庭无固定经济来源,需要相关证明,复审不需要补充材料;
3、父母亲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复审看是否是三年内低保证,需补当年发放记录;
4、单亲家庭,家庭无固定经济来源,需要离婚或者死亡证明,复审时需调查是否再婚;
5、父母亲因丧失劳动能力,家庭无固定经济来源,需要残疾证来鉴别残疾种类的影响,复审不需补充材料;
6、直接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或突发自然灾害导致家庭经济特别困难,需要病历或突发自然灾害证明,复审不需补充材料。
(1)特殊困难:指孤残学生、烈士子女、以及家庭成员长期患病、无劳动能力、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等的特殊情况,完
全无正常学习、生活来源的学生;
(2)困难:指家居农村贫困地区,家庭主要成员年老体弱等原因导致经济负担过重劳动力低下,经济来源少;
(3)一般困难:它是指家庭主要成员有一定劳动能力,有少量经济来源。
但所能筹集到的资金,仍然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
贫困线 农村贫困标准 世界银行贫困线
贫困线/农村贫困标准:1984年标准、2008年标准、2010年标准1984年标准:1986年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提出的206元的绝对贫困标准,具体为按1984年不变价格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00元作为扶贫标准。
这是一条低水平的生存标准,其中食物支出比重约占85%,可保证每人每天2100大卡热量的食物需要,且粗粮比重较高、肉蛋比重很低。
2008年标准:从2000年开始先作为低收入标准使用,绝对贫困标准和低收入标准合一,国家正式将其作为贫困线使用。
按2000年不变价格865元,2008年统一使用1067元作为扶贫标准。
这是一条基本温饱标准,食物支出比重降低到60%,可基本实现“有吃、有穿”。
基本满足温饱。
2010年标准:是2011年提出的按2010年不变价格人均年纯收入2300元,按2015年和2016年价格为2855元和2952元,这是结合“两不愁三保障”测定的基本温饱标准。
世界银行贫困线世界银行发布的贫困标准是最常用的国际贫困标准,自1990年首次发布每人每天1美元的极端贫困线以来,历经三次调整,目前为每人每天1.9美元。
1990年,世界银行按照1985年购买力平价指数将12个最贫困国家的贫困线转换成美元,取其平均值,从而确定了每人每天1美元的极端贫困线。
由于参照国物价水平和购买力平价均会发生变化,世界银行根据各参照国的通胀率和购买力平价定期调整贫困标准,以保持贫困标准在各国的实际购买力不变。
2008年,世界银行根据15个最贫困国家的贫困线和2005年购买力平价,将极端贫困标准从每人每天1美元上调到每人每天1.25美元;此外,世界银行根据75个国家的贫困线,取其中位数,确定了每人每天2美元的高贫困标准,在保障温饱的基础上考虑了更多的非食物基本需求。
2015年,世界银行以2011年为价格基期,将极端贫困线上调到每人每天1.9美元,高贫困线由每人每天2美元上调到每人每天3.1美元。
贫困标准及全球贫困状况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贫困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相关研究,明确研究框架。其次,运用问卷调查法,以某 高校贫困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了解其就业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最后,采用案例 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深入挖掘,探讨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有效途 径。
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中国农村贫困标准与贫困监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贫困标准的制定和调整,二是对贫困监测指标的研究,三是贫困现状的调查 和分析。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层面的政策研究和宏观数据分析,对地方层 面的政策实施和微观层面研究较少。
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数据分析法进行研究。首先, 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其次,运用问卷调查法收 集各地农村贫困状况的一手数据;最后,运用统计数据分析法对贫困标准与贫困 监测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
2、相对贫困标准
相对贫困标准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这个标准 通常是根据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平均收入水平来确定。例如,欧洲联盟的相对贫困 标准是指收入低于该国或地区平均收入60%的人口。
二、全球贫困状况
尽管全球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全球贫困问题仍然存在。根据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截至2019年,全球估计有7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中,其中 约5亿人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亚洲和其他地区也存在着广泛的贫困问题。这 些地区的人口每天生活在极端贫困中,他们的基本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包括食物、 水和住所等。
一、贫困标准的定义
贫困标准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方面的收入水平。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贫困标准可能存在差异,这主要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文化背景和政府政策等因素。一般来说,贫困标准可以分为绝对贫困标准和 相对贫困标准。
贫困家庭月总收入一般写多少
贫困家庭月总收入一般写多少
认定贫困家庭的收入标准各地有所不同,比如月人均收入300元在北上广肯定属于贫困家庭。
一般在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的贫困家庭月人均收入标准在400元到500元之间,而农村在300元到400元之间。
贫困家庭的现状
常因居住环境、物质条件、受教育程度、生活方式等发展出独特的贫穷文化。
在教育社会学中,30年代已有大量研究,分析贫穷与教育的关系。
一般认为,其子女入学率、升学率低,辍学率高,学业成绩低于别的家庭子女,而且教育缺乏或不足现象更为普遍。
(1)绝对贫穷,缺乏起码生活水准所需要的资源。
家庭成员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营养不良,死亡率高。
通常的测算标准是家庭年收入,即满足家庭中每一成员起码生活需求的购买力。
低于这一购买力,为绝对贫穷。
(2)相对贫穷,西方常指年收入居全国最低1/5的家庭。
除上述客观标准外,社会学家认为还可从文化角度加以界定。
以上内容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定新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主要标准有:贫困人口的数量、年人均纯收入的水平和基本生活水平;还包括财政收入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一农村贫困的界定标准贫困,是人们生活、收入差距的一个相对概念;在当今世界,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绝对贫困,也称极度贫困,是指难以生存的问题;世界银行把每人每天的消费支出低于一美元视为绝对贫困;一类是相对贫困,是指当一部分人或一个家庭的收人比社会平均收入水平低到一定程度时所维持的生活状况,即不公平的问题;世界银行认为,一个社会成员的收入只有或少于社会平均收入的1/3,便可视为相对贫困;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贫困现象普遍存在的发展中国家;缓解和消除贫困,尤其是消除农村的绝对贫困,是关系全局的当务之急;本世纪末,我国农村扶贫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消除绝对贫困,即基本解决现有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各个国家由于国情、国力和贫困人口的分布不同,对绝对贫困人口的收入界定标准是不一样的,但都以能维持生存、参与生产的最低需要,参照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60%以上,作为界定的基本依据;我国农村的贫困人口,主要是指物质生活特别困难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房不避风雨,只能维持萎缩性再生产或简单再生产的那一部分绝对贫困的群体;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测算,中国居民维持正常生活的日摄热量应为2400大卡,最低限为2000大卡;我国政府考虑到农村居民主要从事体力劳动的实际情况,选择了2100大卡作为最低热量输入量;按此标准,国家统计局计算,1985年全国农村人均最低生活费支出平均为206元;但是,由于我们国家大,贫困人口分布面广,各地的食物结构、消费水平和物价指数的不同,以及其他特殊因素,因此,1986年在第一次确定国定贫困县时,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标准;即:以县为单位,1985年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50元的县和年人均纯收人低于20 0元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对民主革命时期作过重大贡献,有较大影响的革命老区县,给予重点照顾,放宽到人均年纯收入250、元一300元;这个标准虽然比较低,但它基本符合我们的国情和国力;如果把贫困的标准定得过高,扶持面扩大,就不利于集中力量尽快解决极贫户的温饱问题;1994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扶贫国际研讨会上,国家统计局就此作了说明,与会者对我国制定的贫困标准,均表理解和认同;我国所称的国定贫困县,实际上是指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少数特别贫困县;我国所称的省定贫困县,主要是指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百分之三十以下,或当地省、区、市人民政府认定的低收入县;我国所称_的贫困地区,是指国定贫困县和省定贫困县集中连片的地带;不仅农民生活困难,而且生产条件恶劣,不改善生存环境,就很难脱贫致富;按照上述标准推算,1 978年我国农村的贫困人口为2.5亿人,1985年为1.25亿人;1986年确定国定贫困县331个,省区自定的贫困县333个;这些贫困县中,有64.8 9/6的县集中分布在18片贫困地区;经过多年扶持,到1994年,国定贫困县的经济发展较快,但一些原比国定贫困县收入略高的省定贫困县,由于扶持力度不够,发展非常缓慢,甚至有的县经济水平落在国定贫困县的后头;为了加快改变贫困县的面貌,1994年制定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时,重新调整了国定贫困县的标准;即:以县为单位,凡是1992年年人均纯收入低于400元的县按原贫困线为320元全部纳入国定贫困县,凡是1992年年人均纯收入高于700元的原国定贫困县,原则上退出国定贫困县;调整结果,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定贫困县标准的25个县,退出国定贫困县行列,原定扶贫资金不减,今后也不再增加,走向自立致富;原困难较大的283个省定贫困县,列为国定贫困县;204个中央和省未扶持的贫困县和低收入县,列为省定贫困县扶持;总计,全国列入国定贫困县的有592个县,列入省定贫困县的有254个县;扶贫对象的界定和调整,提高了各级党委、政府对扶贫工作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为我国从1986年起开展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工作,从1994年起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提供了明确的扶持对象和制定扶贫开发战略的依据;二贫困人口的分布和特点我国的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农村;1978年,农村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的87%;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东西地形差异很大,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农村贫困人口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一是集中分布在23个省市、自治区的18片贫困山区;即:沂蒙山区、闽西南闽东北地区、鲁努儿虎山区、太行山区、吕梁山区、秦岭大巴山区、武陵山区、大别山区、井冈山和赣南地区、定西干旱地区、西海固地区、陕北地区、西藏地区、滇东南地区、横断山区、九万大山地区、乌蒙山区、桂西北地区;其中,大部分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贫困地区,习惯统称“老少边穷”地区;1986年,这些地区有国定、省定贫困县430个,占当时全国664个国定、省定贫困县总数的64.8%;二是从地形地貌看,除青藏高原外,86%的贫困县分布在我国第二阶梯的高原、山区和第一、二阶梯的过渡带上,具有六种不同的贫困类型,即:东西部接壤地带贫困类型、西南卡斯特地貌贫困类型、内蒙古旱地贫困类型、东部丘陵山区贫困类型、黄土高原丘岭沟壑区贫困类型、西藏高寒山区贫困类型;三是贫困分布反映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部开发早,基础好,经济比较发达,贫困地区成零星状态分布;西部开发晚,基础差,比较贫困,贫困地区集中连片;按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划分,贫困县的分布比例为1:3.5:4.7;四是贫困分布有明显的边缘性;贫困地区大部分布在远离经济发达的中心地区,同时又位于省、区、市及县、市的边缘地带;这种分布状态说明,我国贫困地区的贫困不是社会经济制度的问题,主要是自然、地理条件不好,加之“左"的影响,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我国贫困地区虽然存在着不同的差别,但都具有以下共同特点:一是经济水平很低,生产方式原始,生产手段落后,市场规模狭小,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薄弱,粮食自给不足;1986年,全国664个贫困县,人口和耕地各占全国的25%左右,但农村社会总产值仅占全国的14 9/6,粮食总产量仅占全国的18%,人均纯收入仅占全国平均数的51%;二是社会发育程度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科技人员奇缺,农民素质低,医疗设备简陋,地方病严重;1985年,这些贫困县中,有16.1%的乡不通公路,有22.2%的乡不通电,农村用电量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5.8%,文盲人口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医疗标准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三是自然条件差,干旱、风沙、雪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很多地方积温低,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生态恶化;四是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全国平均数高出40-100%,“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相当突出;五是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准及整个经济发展的差距,与发达地区越拉越大;这些情况说明,贫困是个综合症,主要是生产力水平低的反映;贫困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恶劣,而又缺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缓解和消除贫困必须标本兼治,既要解决生产生活上面临的实际困难,更重要的是注入新的生产要素,改善生产条件和发展环境,加快经济发展,努力增加群众收入;从总体上看,我国贫困地区一方面自然条件恶劣,生产水平低下,经济贫困,社会发展滞后,甚至个别地方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困难是很大的;另一方面,幅员辽阔,荒山、荒垣、草场、森林很多,水能、矿产等潜在资源十分丰富,大有发展的潜力;在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发达,城市就业容量有限的条件下,立足当地资源,面向自身需求和市场需要,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努力把当地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是治穷致富的根本出路;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确立开发式方针,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大力增加扶贫投入,进行综合智力,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的着眼点,是加快解决群众温饱的基本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曾几次确定贫困标准;1981年,农业部首次把人均集体收入50元和40元作为划分农村贫困的标准,人均40元收入相当于当时150公斤小麦或200公斤稻谷的价值,这样的粮食消费水平,就绝对贫困而言,也是很低的;1986年,国务院农研中心在调查统计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均口粮200公斤和人均收入200元的贫困线标准;同年,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为了确定国家专项扶贫资金的投资范围,确定了新的贫困线标准;把1985年全省人均纯收入150元以下作为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对少数民族自治县和革命老区县分别扩大到200元和300元,150元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基准线;90年代初,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把农民人均纯收入300元作为贫困县资格审查的最基本的入选标准;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后,国家又把农民人均纯收入625元作为贫困线的标准,2000年625元相当于1990年300元;后又根据各种因素,将贫困线标准修改为637元以及668元2005年绝对贫困标准为668元;这些标准,都与世界银行划定的人均每天1美元的国际标准相差很大,中国贫困人口的食品消费需求比重即恩格尔系数一般也都大大高出60%的国际标准;所以,这一标准实际上所划出的是所谓“绝对贫困线”,即满足贫困人口衣食住行等人类基本生存需求的最低收入水平,远远不能满足贫困人口除食物消费以外的教育文化、人口素质和思想观念上的问题一、贫困的定义、衡量标准和扶贫工作的对象一贫困的定义和衡量标准何谓贫困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对贫困的定义是:所谓贫困,就是指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而衡量生活水准的标准不外乎两个:第一,决定居民消费能力的家庭收入和人均支出;第二,与最低生活水准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的供给;为了横向比较世界各国的贫困人口比率和贫困程度,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用人均年消费支出275美元赤贫和370美元贫困1985年购买力平价不变价格作为全球贫困线的单一标准;人均年消费支出370美元大体相当于1人1天1美元,这是国际通行的贫困标准;针对这一定义,世界银行提出了称为“机会与能力”的全球扶贫基本战略;其中“机会”是指通过实施劳动力密集型发展模式,为穷人提供谋生的机会,提高家庭收入和人均支出;“能力”是指广泛向穷人提供基础设施和基本社会服务,提高其生活水平,增加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提高穷人利用谋生机会的能力;这一战略的设计理念是:如果贫困家庭能够发现自食其力的工作机会,同时其家庭成员又具备一定的技能、受过一定的教育而且身体健康,那么他们就有可能不依靠外力扶助而摆脱贫困;按照经济学的一般理论,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贫困落后现象的总称,但首先是指经济范畴的贫困,即物质生活贫困;因此,贫困可以定义为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标准;对于贫困的最低标准,我国确定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温饱问题为限;这一标准的量化指标是人均纯收入达到1990年不变价300元2000年现价625元,人均产粮300公斤,即“双三百”标准;生活水平在这一标准之下的我们称之为“绝对贫困人口”;绝对贫困又叫生存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或家庭依靠其劳动所得和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生存需要,即达不到人类生存基本临界点,这样的个人或家庭就称之为绝对贫困人口或绝对贫困户;与绝对贫困人口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相对贫困人口”,是指与全社会平均水平相比,其收入水平有一定差距,相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还处于贫困状态的人口;通常是按一定比例确定;世界银行认为个人收入只要低于全社会平均收入三分之一的社会成员即可视为相对贫困人口;二扶贫工作的对象在新世纪扶贫开发工作中,我们国家将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865元2000年现价的人口界定为低收入人口;低收入人口也属于相对贫困人口范畴;这些人口仅仅基本解决了温饱,但仍不稳定、易返贫;据此,国家公布2000年底全国农村有低收入以下贫困人口9000万人;其中:625元以下绝对贫困人口3000万人,62 5元~865元低收入人口6000万人;2000年底,甘肃省农村有低收入以下贫困人口756万人,其中:625元以下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196万人,贫困发生率%;625元~865元低收入人口560万人,贫困发生率%;新阶段国家和我省扶贫工作的对象就是这部分低收入人口和绝对贫困人口,重点是绝对贫困人口;据省统计局最新监测结果,2002年底我省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万人,低收入人口为万人;国家将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和初步解决温饱的低收入人口确定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对象,既是发展的需要,亦与国际上通行的基本做法接轨;首先,我国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测定标准为2000年人均纯收入865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这大体相当于人均1天1美元的国际通行贫困标准;其次,国际上认为在一个社会中收入最低的10%的人群总是相对贫困的,我国目前的扶贫工作对象大体有9000万人,实际上就是全国农村人口的10%;二、扶贫开发工作回顾一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成就与经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里,贫困一直困扰着我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关注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问题,开展了大规模的扶贫开发,极大地缓解了贫困现象;从1978年到2000年,全国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由亿人减少到不足3000万人,基本实现了国家确定的“到二十世纪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战略目标;1、我国扶贫开发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体制改革推动扶贫阶段1978年—1985年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开始改革,农产品价格逐步放开,乡镇企业快速发展;这一系列改革措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很大一部分农村贫困人口很快脱贫致富;1978年至1985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由亿人减少到亿人,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由%下降到%;2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1986年—1993年为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国家自1986年起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成立了专门的扶贫机构,安排了专项资金,制定了专门的优惠政策,并确定了开发式扶贫方针;中国的扶贫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到1993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了8000万人,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下降到%;3扶贫攻坚阶段1994年—2000年1994年3月,国家公布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明确提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力争用七年左右的时间,到2000年底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中国的扶贫开发进入了攻坚阶段;到2000年底,除了少数社会保障对象和生活在自然环境恶劣地区的特困人口,以及部分残疾人外,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国家“八七”扶贫攻坚目标基本实现;4扶贫开发新时期2001年至今2001年,中央召开了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随后,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确定了新世纪扶贫开发的目标、对象、重点和政策措施;2002年年初,国家取消了国定贫困县,确定了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新确定的重点县全部集中于中西部地区,既说明新世纪扶贫开发的重点在西部地区,也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关怀和照顾;国家在新世纪初出台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为今后十年内的扶贫开发指明了方向;2、我国扶贫开发的成功经验1中央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把扶贫工作作为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全局的大事,始终高度重视;中央分别于1994、1996、199 9年三次召开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国家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逐年加大扶贫投入;2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开展扶贫工作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经济不发达,农村尤其不发达;据此,我国政府实事求是地把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作为二十世纪末扶贫开发的基本目标和中心任务,合理确定贫困标准,规划重点扶持范围,制定分年度的具体任务和措施,事实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以贫困标准为例,1986年中国贫困人口的标准是1985年农村人均纯收入206元;到1990年这一标准相当于300元,2000年为625元,这一标准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3坚持走开发式扶贫的道路在扶贫开发中,我们始终把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改善基本生产条件和发展种养业作为重点,依靠科技和教育,不断提高资源开发的水平和效益,有效地增加了贫困农户的收入,增强了他们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较快地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发式扶贫,是解决我国贫困农民温饱、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同时也是我国扶贫工作要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4重视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眼于贫困地区的长远发展我国在扶贫开发中积极发展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尤其是重视基础教育、职业技术培训和实用技术推广,实行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疾病防治工作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经济建设相适应,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是实现贫困地区长远、稳定发展和尽快走上富裕之路的重要基础;5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贫困地区脱贫致富,需要国家的扶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更需要自身的努力;多年来,我们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极探索脱贫致富的路子;许多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就是在国家支持下,主要依靠当地干部群众苦干实干,改变了面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搞好扶贫开发、改变贫困地区面貌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