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结理论简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
文 章 中 的 具 体 应 用
实线:表示由式
d
dt
23r(1)
计算结果。
虚线:表示由式 V V3L L49rt 计算结果。
2、塑性流动(L少)
剪应力 f
塑 流 型
d d t2 3 r (1 )1 [f 2 r ln 1 1 ( )]
讨论: (1)、屈服值 f d/dt ; (2)、 f=0时,属粘性流动,是牛顿型; (3)、 当[ ]0, d/dt 0,此时即为终点密度; (4)、 为达到致密烧结,应选择最小的r、和较大的。
气孔率
P C1K 0D * T 3L(tf t)
由此可见 气孔率与时间t成一 次方关系,致密化 速度快。
中烧 期结 时进 间入
烧结时间
3、后期 特点:气孔完全孤立,晶粒已明显长大,
1.0
相 0.9 对 密 度 0.8
0.7
坯体收缩率达90%~100%。
Pt 62D K * T3L (tf t)
断裂强度
G 强度 晶粒尺寸
2、气孔 强度(应力集中点); 透明度(散射); 铁电性和磁性。
主要内容
1、烧结推动力及模型 2、固相烧结和液相烧结过程中的四种基本传质
产生的原因、条件、特点和动力学方程。 3、烧结过程中晶粒生长与二次再结晶的控制。 4、影响烧结的因素。
§14-1 概述
收缩 a
2C0 kT
自颈部到内部浓度差:2C = Ct-C0
C0
kT
结论: Ct>C0>Cc
1C> 2C
从式可见,在一定温度下空位浓度差是与表面张 力成比例的,因此由扩散机理进行的烧结过程, 其推动力也是表面张力。
颈部 曲 扩 率 大 推动 C .力
3、扩散途径 ( 结论: Ct>C0>Cc
1C> 2C )
三、烧结过程推动力
粉状物料的表面能 > 多晶烧结体的晶界能 * 烧结能否自发进行?
1m材料烧结 G1卡/g -石英 G20卡 0/mol
一般化学反 G应 几万/m 卡ol
结论:由于烧结推动力与相变和化学反应的能量相比, 很小,因而不能自发进行,必须加热!!
*烧结难易程度的判断:
GB
GB晶界能
表面凹凸不平的固体颗粒,其凸处呈正压,凹处呈负 压,故存在着使物质自凸处向凹处迁移。
传质原因:曲率差别产生P 条件:颗粒足够小,r <10m 定量关系: P ~
存在范围:在高温下蒸汽压较大的系统(NaCl KCl BeO PbO)。 硅酸盐材料不多见。
根据烧结的模型(双球模型中心距不变)
蒸发-凝聚机理(凝聚速率=颈部体积增加)
x(16 0D*)1/5r5 3t1 5
r
kT
颈部生长速率
换成体积收缩或线收缩:(中心距逼近速率)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3 L 3 (5 D *)2 /5r 5 6 t5 2
VL
kT
讨论因素以扩散为主的初始烧结中,影响:
(1)、烧结时间: xt15 r
Lt52 L
L
L
Al2O3 1300℃
t
原因:t 颈部 扩 曲大 率 推动 C 力 延长时
§14-2 固态烧结
对 象: 单一粉体的烧结。
蒸发-凝聚 主要传质方式:
扩散
一、蒸发-凝聚传质
表面张力能使凹、凸表面处的蒸气压P分别低于和高于平 面表面处的蒸气压Po,并可以用开尔文本公式表达:
P
对于球形表面 ln P 2M (1)
P0 dRTr
r
x
对于非球形表面
lnP M (11) (2)
P0 dRTr1 r2
气孔形状由不规则圆柱形管道, 且相互连通; 晶界开始移动;晶粒正常生长。 由于颈部生长使球形颗粒逐渐变成多面体,此时晶粒分布 及空间堆积方式等均很复杂,科布尔图提出多面体模型
Coble 的多面体模型(十四面体)
图 十四面体模型及十二面体模型
十四面体模型由正八面体沿其顶点在边长1/3处截去一部分而得到,截后有6个四边 形8个六边形的面,这种多面体可按体心立方紧密堆积在一起 。紧密堆积时,多面体 的每个边为三个多面体所共有,它们之间近似形成一个圆柱形气孔、气孔表面为空位 源。每个顶点为四个多面体所共有。
结论:
中期和后期 无明显差异。 均呈线性关 系。
0
10
100
100t0(min)
§14-3 液相参与的烧结
一、特点和类型 定义:凡有液相参加的烧结过程 对比:液相烧结与固相烧结
共同点:推动力(能量差)、 过 程 (颗粒重排、 气孔填充、晶粒生长等);
异同点 : 流动传质比扩散传质快,液相烧结致密化 速率高、温度低。
A 第一阶段:颗粒重排
B 溶解-沉淀传质
P114
影响此种烧结机理的因素:
时间 颗粒的起始粒度 溶解度 润湿性 液相数量 烧结温度。
*四、各种传质机理分析比较
传质 方式
蒸发-凝聚
扩散
原因
压力差
空位浓度差
流动 应力-应变
溶解-沉淀 溶解度
条件
特点
公式 工艺 控制
△P>10~1Pa r<10μm
蒸发-凝聚 △L/L=0


状 况
2
实 颗粒尺寸、形状、堆积方式不同, 颈 际 状 部形状不规则接触点局部产生剪应力 况 晶界滑移,颗粒重排
堆积密度,气孔率,坯体收缩
2静压力
(但颗粒形状不变,气孔不可能完全消 除。)
(二)、颗粒中心靠近机理
中心距缩短,必有物质向气孔迁移,气孔作为 空位源。
空位消失的部位: 自由表面、晶界、位错。 考查空位浓度变化。
4、特点:烧结时颈部扩大,气孔形状改变,但双球 之间中心距不变,因此坯体不发生收缩,密度不变。
二、扩散传质
对象:多数固体材料,由于其蒸汽压低。 (一)、颈部应力模型(见书图14-6)
说明:颈颈 部部x应应力力主要由, = F 产 (1x生 - - F x1可 , ) 以 (张应忽 力) 略不计。
三、溶解-沉淀传质 液相多
1、条件
固相在液相内有显著的可溶性 液体润湿固相
2.定义
3、推动力:表面能 颗粒之间形成的毛细管力。
每个颗粒之间的空间都组成一系列毛细管。
P 2VL
r
表面能(表面张力)以毛细管力的方式使 颗粒拉紧,毛细管中的熔体起着把分散在
其中的固态颗粒结合起来的作用。
实验结果:0.1~1m的颗粒中间充满硅酸盐液相,其P = 1.23~12.3MPa。 毛细管力造成的烧结推动力很大!!
2、不同区域浓度
有无 压应 应 力力 浓度 C 浓 0: e度 xp k E : V (T )-
2
Cc
expE(V -) kT
expE(V -kT)C0exp(kT)
又 kT 1
有张应 Cc力 C tC 0浓 (C 10 (1 k度 T k ) T : )
自颈部到接触点浓度差:1C
=
Ct-Cc
SV
SV表面能
愈小愈易烧结,反之难烧结。 例:
Al2O3 : 两者差别较大,易烧结; 共价化合物如Si3N4、SiC、AlN 难烧结。
*推动力与颗粒细度的关系:
颗粒堆积后,有很多细小气孔弯曲表面由于表面 张力而产生压力差,
当为球 形 P= : 2/r
当非球 P= 形 (1 : 1)
r1 r2
结论:粉料愈细,由曲率而引起的烧结推动力愈大!!
空位扩散:优先由颈表面接触点;
其次由颈表面内部扩散
原子扩散:与空位扩散方向相反,扩散终点:颈部。
扩散途径:(参见P264,图14-8)
表面扩散
界面扩散
体积扩散
(三)、扩散传质的动力学关系
1、初期:表面扩散显著。
(因为表面扩散温度<<体积扩散温度)
例:Al2O3 T体积=900℃;T表面=330℃ 特点:气孔率大,收缩约1%。 原因:表面扩散促使空隙表面光滑和气孔球形化, 对空隙的消失和烧结体收缩无明显影响。
球形颗粒接触面积颈部生长速率关系式
r x(32R 3/M 2T 33 //22 P d02)1/3.
2 1
3.t3
x
讨论:1、x/r ~t1/3 ,证明初期x/r 增大很快, r
但时间延长,很快停止。
说明:此类传质不能靠延长时间达到烧结。
t
2、温度 T 增加,有利于烧结。
3、颗粒粒度 ,愈小烧结速率愈大。
按照烧结时是否出现液相,可将烧结分为两类:
固相烧结 液相烧结
烧结温度下基本上无液相出 现的烧结,如高纯氧化物之 间的烧结过程。
有液相参与下的烧结,如多组 分物系在烧结温度下常有液相 出现。
近年来,在研制特种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的同时,产 生了一些新型烧结方法。如热压烧结,放电等离子体 烧结,微波烧结等。
图1 热压炉
图2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炉(SPS)
图3 气压烧结炉(GPS)
图4 微波烧结炉
二、与烧结有关的一些概念 1、烧结与烧成
烧成: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烧制成致密体的过程。 烧结:粉料经加热而致密化的简单物理过程。 2、烧结与熔融 烧结:至少一组元为固态 熔融 :固体熔化成熔体
3、烧结与固相反应 相同点: 反应进行温度均低于熔点 不同点:是否为化学反应
度升高明显增大
L(5D*)2/5r5 6t5 2
L
kT
公式变形
前提:温度和粒径恒定
loYgYPP 1lK otgtKYKt:::烧烧烧结结结时收速间缩率。率常数;L/L
ln KA Q /RT
烧结活化能Q值
2、中期 晶界和晶格扩散显著。
特点:气孔率降为5%,收缩率达80%~90%。 原因:颗粒粘结,颈部扩大,
L/L0
温度、粒度
△C>n0/N r<5μm
粘性流动粘度小
塑性流动ι>η
扩散 中心距缩短
流动并引起颗粒 重排
致密化速率高
d
L /L K 6 / r 5 t2 /5dt
K(1)/r
温度、粒度
粘度、粒度
可观的液相量 溶解度大 固液润湿
溶解-沉淀 传质同时又是晶
四、烧结模型
1945年以前:粉体压块 1945年后,G.C.Kuczynski (库津斯基)提出:双球模型










x2 / 2r A 2x3 /r V x4 / 2r
x2 / 4r A 2x3 / 2r V x4 / 4r
x2 / 2r A x3 /r V x4 / 2r
(2)、原料起始粒度: xr5 3 r
0.5
Lr56 L
0.4 x
0.3 r
0.2
0.1 0 0.05 0.10 0.15 0.20 0.25
r3/5(m3/5)
在1600℃烧结100hAl2O3的颗粒尺寸对接触 面积生长的影响
说明:在扩散传质的烧结过程中,控制起始粒度很重要。
(3)、温度对烧结过程的决定性自作扩用散系。数随温
1、引起空位浓度差异的原因 有应力存在时空位形成所需的附加功
2
E t / . - . (有张应力时)
E c/. .(有压应力时)
空位形成能:
无应力时: EV
压( 应 接 ): 力 触 E V E 区 V 点 . 张( 应 颈 ): 力 表 E V E 区 V 面 .
结论:张应力区空位形成能<无应力区<压应力区,因而有浓度差异。
b 收缩
c 收缩
烧结现象示意图
说明:
a: 颗粒聚焦
b: 开口堆积体中颗 无气孔的
粒中心逼近 多晶体
c: 封闭堆积体中颗 粒中心逼近
6/1
12/2
a)烧结前
b)烧结后
图 铁粉烧结的SEM照片
烧结过程中性质的变化:
一、烧结的定义及分类 物理性质变化:V 、气孔率 、强度 、致密度…… 定义1:一种或多种粉末经成型,在加热到一定温 度后开始收缩, 在低于熔点温度下变成致密、坚硬的烧结体。 缺点:只描述宏观变化,未揭示本质。 定义2:由于分子或原子的吸引,通过加热使粉体产生颗粒粘结, 经过物质迁移使粉末产生强度并致密化和再结晶的过程。 衡量烧结的指标: 收缩率、气孔率、吸水率、相对密度
牛 顿 型
宾 汉 型
塑 流 型
对比:
粘性蠕变 扩散传质
剪应力 f
剪应力
f
相同点
区别点
在应力作用下,由 空位的定向流动而 引起。
整排原子沿应力方向 移动。
一个质点的迁移
粘性流动坯体内的收缩方程:(近似法)
相对密度
-液气表面张力

2 r


d
dt
23r(1)
适用全过程
r

总结:影响粘性流动传质的三参数
影响液相烧结的因素:液相数量、性质(粘度和表面 张力)、液固润湿性、固相在液相中的溶解度
二、流动传质 1、粘性流动(粘性蠕变传质)
受到剪切应力即开始流 动,剪切速度与剪切应 力成正比,当应力消除 后,变形不复原的流动
(1) 定义:由于高温下粘性液体出现牛顿型流动而产生的传质
dv/dx
.dv /dx
烧结理论简介
烧结
化学组成、矿物组成
材料性质 结构
晶粒尺寸分布
改变
显微结构 气孔尺寸分布
晶界体积分数 目的:粉状物料变成致密体。
应用
陶瓷、耐火材料、粉沫冶金、超高温材料…… 现代无机材料
如:功能瓷:热、声、光、电、磁、生物特性。 结构瓷:耐磨、弯曲、强度、韧性……
如何改变材料性质:
1、 =f(G-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