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我的教学风格20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思我的教学风格

我是北大附小的数学老师杨重生。我将结合我的数学教学实践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认识与总结。

一、思考学科,链接知识与素养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小故事,它发生在2016年12月11日,我在说课的答辩环节和评委们开了一个小玩笑。当时我说到学生学习比较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是比多少,那叫数量,一一对应的去比;第二是比大小,那叫度量,需要确定度量单位;第三是比优劣,那叫衡量,这是不好比的东西非要比,于是有时就会出差错,会失衡。就像我们说课,本来大家都说的挺好的,评委还得比较,不容易!当然这只是一个玩笑,风采杯的比赛更多的是展示和交流。

答辩怎么会说到这个呢?其实我抽到的课题是《百分数的应用》。面对这一内容,我就想百分数到底有什么用?想数学,看生活,翻教材,我知道百分数是用来做比较的,而比较的核心是标准。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学生来思考百分数,来思考比较。

我选择了学生关心的空气质量的情境。哪座城市的空气质量改善更大,学生经过计算发现A城市2015年的达标天数比2014年增长了51.2%,远高于B城市。这一结论您能认可吗?接下来对于C城市和D城市我们也希望比较一下它们谁改善的更大,这次的数据是污染天数,那就应该是谁减少的百分比多,谁改善的大。似乎应该是这样吧,计算的结果是D城市2015年的污染天数比2014年降低了23.7%。问题在这时突然出现了,其实ABCD只是两座城市,处理数据的不同方式会导致不同的结论。这时学生开始觉得有趣和好玩了。当学生知道这组数据不是人为编造的,而是两个城市真实的信息时,他们就开始严肃的对待和认真的思考了。学生会主动的将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站在数学的角度看待生活“这些变化可以怎样刻画”,以及站在生活的角度思考数学“这样的刻画是否恰当”。他们就更能体会数学的价值了。这也教会了学生面对数据的时候要进行审视。

本节课的一些想法就来自这本书《魔鬼数学》,我也把它推荐给了我的学生。我也和同学们分享了书里的一句话。

这也是我对数学的一种理解。我想数学课绝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我们都知道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大部分都没有机会在生活中去使用,那数学课要留给学生什么呢?我有一个梦想,就是通过数学做教育,帮助学生学会思考,拥有智慧。记得我到北大附小应聘的时候,校长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选择小学?”。我说,中学有考试的指挥棒,小学更有可能做真正的教育。不仅仅是教书,更是育人。这就是我最初的教育梦想吧。

梦想,这是一个带给人美好遐想的词语。因为有梦想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因为有梦想我们会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不畏辛苦,砥砺前行。梦想是我们成长中不竭的动力源泉。梦想是一个很个人的东西,它只属于你自己。于是它能够让你坚持独立思考。于是它驱动着我去寻找数学知识背后的教育价值。

怎样才能建立这种连接呢?

其实,总会有朋友问我,你数学系的研究生,学了那么多数学,去教小学是不是太浪费了?也会有老师这么想,你学的都是高等数学,和我们小学有什么关系啊?是的,那些专业知识不能教授给小学生,不过它能帮我更好的理解我要教学的内容,更重要的是那些知识所蕴含的思想是可以和小学生进行交流的,而这需要我们去发现。

这就需要我们站在学科的高度去思考问题,找到有价值的东西;光有这还不够,还需要我们广泛的兴趣,广泛的知识面,这样才能找到这有价值的东西和学生结合的那个点;另外我们要有一点哲学的思考,抓住本质,我们才能把学生这儿的点和那有价值的东西用一条线连接起来。

我想我们可以试着从这两条路径去寻找,“深入学科,关注本质”“跳出学科,联系生活”。

刚刚《百分数的应用》是从“跳出学科,联系生活”这条路出发的,我想再举一个例子说说“深入学科,关注本质”。

抽象是数学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基本的数学思想。在《正比例的认识》一课中,我尝试和学生一起来体会和感悟。那一年,正是苹果公司最红火的一年,有一种说法是,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三个苹果,一个被亚当和夏娃吃了,一个掉在了牛顿头上,一个在乔布斯手中。我想把这个苹果用到我的课堂中,把它和数学中的正方形作比较,展现抽象的力量!

它们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数字本身就是一种抽象;它们都有着学生最熟悉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周长=边长×4,这两个都是正比例关系;而正方形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关系不是正比例,它的图像是这样的,这正与掉在牛顿头上的苹果不谋而合,自由落体运动的图像也是一条抛物线。正是抽象让我们从实物到数,到数量关系到正比例,再到一般的函数关系。越是抽象的,它的应用就越是广泛。

二、走近学生,链接教学与教育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对学科本质的深入理解,对学科教育价值的深入思考,更离不开对学生的研究与理解。在理解学生这一方面,我做的还很不够,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是通过数学,通过课堂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在我努力走近学生、理解学生的过程中,我也在逐渐的理解着教育。做教师,我们需要真正的关注他们的兴趣,了解他们的需求,观察他们的表现,倾听他们的感受。

1.学生是渴望挑战的

小孩子都是渴望挑战的,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试探自己能力的边界,每一次成功都会带给他们极大的愉悦。迎接挑战那是他们证明成长的方式。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让他们在挑战中获得成长,在成功中变得自信。

2.学生是充满好奇的

学生是有着强烈求知欲的,课本知识的学习有时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曾经我们对“比的知识”做过一次后测。学生还想了解比的起源,在生活中的用途。于是,我在课堂中给学生,

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有不同的收获,他们会带着这种欣喜,对未来的学习充满期待。

3.学生是喜爱真实的

百分数的素材选取,真实的是能够打动人的。孩子是纯真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做更优秀的榜样。

4.每个学生是不同的

对于学生在数学上的精彩表现,我总是能捕捉到。一次我讲圆的认识,用课件为学生演示正多边形边逼近圆的过程。一个学生说他想看看正十七边形,我演示了正十七边形的样子,又接着问他为什么要看正十七边形?他说因为正十七边形和数学王子高斯有关。于是我欣赏道,你知道的真多。高斯在年轻时证明了正十七边形可用尺规作图得到,解决了两千多年的悬而未决的难题,他甚至留下遗嘱要求把正十七边形刻到他的墓碑上。学生们被这样的故事激励着。

捕捉这样的精彩对我来说并不困难,困难的是我对学生不那么起眼的成长总是难以发自内心的赞叹。这一点目前正在慢慢的改变。我从身边的老师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举一个我身边同事的小例子,一天早晨她在值班的时候,发现了这样一个小男孩,这是她发到朋友圈里的故事。原来我总是用数学的尺子来度量学生的成长,现在我开始学习用生命的尺子去度量。那种精彩变得闪光起来。如何用儿童的心态去体会,我将继续求索。

三、追求梦想,链接个人与团队

我的成长离不开北大附小文化的熏陶,离不开团队的支撑。十年前我从未名博雅之间来到了一路之隔的附小。在这里,完全是熟悉的感觉,虽是小学但她有大学的气度,这里有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文化氛围,这里有一群钻研业务,追求理想的教师。

学校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每一个人在这里都会被尊重,被包容,被欣赏,被支持;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

在附小我们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我们有共同的教育追求和梦想,我们在一起对话思考,我们能感受的自己的价值。我们期待给学生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我们也期待实现自己五彩斑斓的人生梦想。我想不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我们都愿意在这样的一个地方工作生活,实现梦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