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关于家庭史的研究及相关观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汉型家庭”“唐型家庭”“宋型家庭”的比较

台湾学者杜正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写了《传统家族试论》的长文,把中国历史上的家庭结构区分为秦汉的“汉型”家庭,魏晋南北朝隋唐的“唐型”家庭和宋以后“汉型”与“唐型”折衷的家庭,即“宋型家庭”(邢铁说)。

汉型家庭:父母与未成年的子女住在一起,形成社会学上所谓的“核心家庭”,平均家庭人口低于五口。

唐型家庭:人口一般都超过了5口,多的高达10口。特点是尊长犹在,子孙多合籍,同居共财,人生三代同堂是很正常的,共祖父的成员为一家。

宋型家庭:就是通常所说的“三代五口”之家,其中主要是“三代”结构,即以中间的壮年夫妇为核心,上养老人,下育子女。

由此可见,汉型家庭与宋型家庭,在人口数量上一般都在五口左右,即规模是相差不大的。但是在结构上却明显不同:汉代主要是父子两代结构,而儿子必须是未成年的;宋代是三代家庭,而且家庭中孙子都可以是结了婚的。

唐型家庭和宋型家庭虽然都是三代同堂,但是家庭的权利中心不同,唐型是祖父是家庭的中心,而宋型中中间的壮年父亲为家庭权利中心。

二、什么是“核心家庭”?此外还有哪些家庭类型?

核心家庭指两代人组成的家庭,核心家庭的成员是夫妻两人及其未婚孩子,也包括无子女夫妇和养父母及养子女组成的家庭。核心家庭的特征是规模小、人数少、结构简单、关系单纯、家庭内部只有一个权力和活动中心。

其优点是对亲属关系网络的依赖性小,所受的控制和影响较少。但缺少也比较明显: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少,如来自家族的帮助;因为较少得到家庭内外的支持使稳固性较差。

父子两代的家庭为核心家庭,加上祖父母的三代家庭为“扩大的核心家庭”(三代五口之家),如果加上旁系,有从父兄弟、从祖兄弟,则为“横向扩展式家庭”。

其他的家庭类型有:

1、主干家庭:又称直系家庭。主干家庭是指由父母、有孩子的已婚子女三代人所组成的家庭。在我国,主干家庭曾为主要家庭类型,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此家庭类型已不再占主导地位。主干家庭特点是家庭内不仅有一个主要的权力和活动中心,还有一个权力和活动的次中心存在。是我国古代“宋型家庭”的延续,其核心是壮年的夫妇。

2、联合家庭:又称复式家庭,指包括父母、已婚子女、未婚子女、孙子女、曾孙子女等几代居住在一起的家庭。联合家庭的特点是人数多、结构复杂,家庭内存在一个主要的权力和活动中心,几个权力和活动的次中心。类似于我国古代的唐型家庭。

3、其他家庭类型:包括单身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

三、家庭史学比较常用理论,由谁提出,是什么理论?

1、关于家庭形态的理论:王玉波(《中国家长制家庭制度史》)认为,在氏族社会初期家庭还处在幼年阶段,经历了母系、双系到母系家庭的演变过程;夏商时期家庭依附于家族,个体小家庭尚未取得独立地位;春秋时期随着宗法制度的逐步松解,小家庭逐渐独立出来;战国至西汉初期,个体小家庭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形态,并且形成了父系父权制家庭制度。

2、有些学者将家庭形态按社会形态的变化依次分为原始社会家庭、奴隶社会家庭和封建社会家庭。

3、台湾学者杜正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写了《传统家族试论》的长文,把中国历史上的家庭结构区分为秦汉的“汉型”家庭,魏晋南北朝隋唐的“唐型”家庭和宋以后“汉型”与“唐型”折衷的家庭,即“宋型家庭”(邢铁说)。

4、有些学者使用社会学的概念,将家庭分为核心家庭、扩大的核心家庭、联合家庭,以“扩大的核心家庭”即“三代五口之家”为标准家庭模式。依据正史典籍的记载,并结合

出土资料推断,汉代为以父母和未成年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主体,唐代和宋代都属于“扩大的核心家庭”,而唐代的家庭人口一般都超过了五口,多的可以达到九口以上(冻国栋:《唐代人口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杨即平等《五—十世纪敦煌的家庭与家族关系》岳麓书社1998年版都持这样的观点、熊铁基《以敦煌资料证传统家庭》敦煌研究1993年第3期也得出相同结论);宋代则是典型的“三代五口之家”(杜正胜、邢铁)。四、宋史研究家庭史学的史料及出版情况,点校情况。

研究宋代家庭问题的资料大致有三类:

1、正史典志上的有关条文和事例,这是最权威的资料,但条文不全而且笼统,所记载的相关事例很少又简略。

2、文集笔记中判例,记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具体真实,但涵盖面小,如《名公书判清明集》所记只是南宋江南地区。

3、墓志资料,两宋时期的文集笔记中有很多墓志铭,一方墓志就是一个以死者为中心的家庭简史,对家庭史的研究非常重要。

《宋史》元脱脱撰1977年中华书局标点校勘本

《宋刑统》宋窦仪撰1984年中华书局版吴翊如点校

《文献通考》元马端临撰1985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标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1986年北京中华书局点校发行1988年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版《宋会要辑稿》清徐松著1957年北京中华书局版《宋会要辑稿考校》王云海著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宋会要辑稿补编》1988年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廿二史劄记》清赵翼1987年北京中国书店有句读无标点排印版1987年4月中国书店影印本2000年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黄寿成校点

《梦粱录》南宋吴自牧2001年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傅林祥注

《名公书判清明集》1987年北京中华书局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

《宋元笔记小说大观》200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版

《渑水燕谈录》宋代王辟之1981年中华书局版1990年上海书店出版

五、研究宋代家庭的学术史(400字)

1、谁先从事的宋代家庭史的研究

2、哪些人有过重要研究

3、近几年的研究趋势

家庭史的研究最初是附着在家族史的研究上的。20世纪初学术界开始重视研究家族史,并且涉及到家庭问题,但是专门的家庭史研究却比较落后,直到二、三十年代才有了一些论文,五十年代一度中断,八十年代开始续接,关于宋代家庭史的研究也相应多了起来。

关于宋代家庭类型的研究主要有:1980年徐扬杰、柯昌基所作的《宋明以来的封建家族组织述论》,提出我们在近现代所看到的家族,实际上是宋代以降东南地区的家族形态。1982年杜正胜先生的《传统家庭试论》除提到了“汉型”家庭和“唐型”家庭这两个概念外,还认为中唐以后实际上已经不是“唐型”家庭了,宋代以降平均每户的人口在5人左右,从结构上讲多是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小家庭,与已婚子女同居的少了,这种家庭模式和结构不同于“唐型”,稍偏于“汉型”,可说是两者的折中。1994年冯尔康在《中国社会的结构演变》中指出,宋代以后随着人们摆脱了过去氏族门阀的控制,成了独立的个体家庭,家庭的结构和功能也有了新的特点,如家庭趋于小型化、父家长权力增大等。1957年袁震《宋代人口》认为宋代的户与口的比例不同,归因于宋代户口计成年男丁,不计妇女和老人和小孩。2000年葛剑雄、吴松弟主编的《中国人口史》第三卷全面回顾了分析了以往论著对宋代人口问题的研究,也认为宋代户口统计的是户和男口,而男口是与实际的男性人口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