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
衡阳
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
①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
所谓立体,是指信息的丰富性使我们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
②对于年轻人乘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
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一一选择的自由,使年轻的朋友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③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
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棒,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
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
④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
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现的文化基础。
⑤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
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
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危济国、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
⑥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堆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
比如小儿皆可诵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而错过,对春光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以致使人们不愿放弃片刻的光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
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
⑦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
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部不算晚。
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拜托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别改)17. 通读全文,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8. 阅读文章第③自然段,说一说,与传统出版业相比,网络信息具有哪些局限性?
19. 文章第⑤自然段在论证过程中主要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0. 结合本文内容和你的阅读经验,谈谈你对第⑦段划线句的体会。
【答案】17. 信息时代(更)需要经典阅读
18. (1)网络信息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2)往往只是有个人色彩(脾气),而不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
(3)让人得到的只有空虚的焦虑
19. 举例论证,举出读四大名著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惯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观点。
20. 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仅提供两个答题角度。
(1)多阅读经典,不沉迷网络;(2)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应懂得正确取舍。
【解析】
17.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提炼或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的能力。
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
有的文章题目就是论点;有的则含在第一段中或最后一段中;少量的在文中;还有的论点则需要结合论题、论据等内容进行概括。
作答时,要在理解文章的论证层次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题目(或论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进行分析和提炼。
点睛:寻找或提炼论点。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
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找准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和结尾,三看论据。
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
有的文章的论点要根据论题并结合文章内容自己来概括。
18.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本信息筛选概括的能力。
为了达到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筛选要点,归纳概括这一目的,有三个原则:①带着题目,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②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
③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
19. 试题分析: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
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①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力,更具有权威性。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有力地论证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其作用要具体分析。
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本题列举“阅读四大名著”的事例,运用了举例论证方法,其作用结合文章的分论点和中心论点分析即可。
点睛:文章使用论证方法的目的就是为了论证观点。
因而在解答论证方法作用的时候,要紧扣文章的论点或分论点,结合各种论证方法的独特作用进行分析。
20. 试题分析:主观性试题。
解答此类试题一般采用“观点+理由”的格式,即言简意赅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结合题目的相关要求,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谈体会,语言要通顺,表意要明确,尽量有文采。
只要切合文题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邵阳市
母语是教育的起点
①尼采曾经指出: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良好的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工作”的“自然的、丰产的土壤”;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代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
我完全赞同他的见解。
②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而母语环境是心智成长重要的环境之一。
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在我们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
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
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地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心智生活的严肃态度。
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
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
③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那么,母语就是教养的基本功,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
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
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
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一丝不苟的训练和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
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是写只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究用词和语法的正确,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教养,因为教养无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习惯罢了。
④一百多年前,尼采埋怨德国青少年不是从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习母语,使得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
如果尼采生活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真不知他会做何感想。
我本人认为,网络语文的繁荣极大地拓宽了写作普及的范围和发表自由的空间,诚然是好事,但也因此更应该警惕尼采所说的“新闻审美趣味”的蔓延。
网络语文往往是急就章,因此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内容上的浅薄,缺乏酝酿和积累,成为即兴发泄和时尚狂欢的娱乐场;二是语言上的粗率,容易滋生马虎对待母语的习气,成为错别字和语病的重灾区。
⑤所以,我提倡,各民族都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它们理应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而不该是网络语文。
19.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0. 第②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1. 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②③段从母语环境的重要性及母语是教养的基本功两个方面,正面论述了中心论点。
B. 作者坚决否定了网络语文学习母语的做法,并指出了网络语文的缺点及危害。
C. 作者善于引用,巧妙分析,使文章富有文化底蕴。
D. 作者号召我们要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母语学习的范本应该是民族的经典作品。
22. 书写是母语教育的基础,键盘打字是时代进步的必然。
结合文本,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对汉字书写及键盘打字的看法。
【答案】19. “母语是教育的起点”或“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
20. 运用了比喻论证,把“母语”比作“文化母乳”,形象地论述了母语在心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深奥抽象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
21. B
22. 示例:汉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写一手好字,不但便于与人交流,还体现我们个人的修养和情趣。
同时,我们在书写过程中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还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血脉。
用键盘打字,字体规范、速度快、准确性高。
所以,我们既要重视汉字书写,也要重视键盘打字,把键盘打字作为学习汉语的辅助手段。
【解析】
19. 试题分析:标题就是论点。
标题是读者接触论文的第一信息,对读者是否注意、选择该议论文来阅读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题就是论点好处就是直截了当,开宗明义。
通篇阅读后再作答。
20. 试题分析:考查论证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
“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我们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
”此句明显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形象生动地论述了母语在心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具有形象性,就能将抽象的道理予以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易生动,从而加强对论点的证明。
21.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本知识的迁移能力。
答此题,要结合文本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此题的答案比较开放。
关键是能够有理有据地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讲明白。
立场要鲜明,根据要真实有效。
可举现实生活的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要把汉字书写及键盘打字的利弊得失讲清楚。
特别是要把汉字书写的意义谈出来。
岳阳
(―)阅读下面一组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1】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太多被人为创造出来,用以吸引我们注意力的东西——偶像剧、商业大片、娱乐圈花边新闻、网络游戏、热点消息等。
我们每天光是保持对自己改做的事情的专注,就已经很困难了。
拿网络游戏来说吧,背后可能是几百人的团队,用最前沿的科技、最详尽的数据,通过声、光,交互、反馈等全方位途径,在心理学、行为经济学、认知神经科学等理论指导下,精心打造而成的。
目的是什么呢?创造一个虚拟空间,吸引你的注意力并消磨你的时间。
可以说,一切娱乐产品背后的庞大团队,考虑的更多的是用多种手段来减小你触及它们时的心理阻力,
诱导你一次次去点击,耗费你的精力,让你忘记自己该做什么,让你很难保持专注,更不用说深度思考了。
【文本2】
这个时代,我们似乎很难投入地、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
我们的大脑已经习惯了轻而易举获得大量愉悦感,久而久之,当这种强度的愉悦感已经满足不了你时,你需要更高强度、更持续、更深入的刺激。
相对而言,付出更多、貌似愉悦感更少的事情——比如学习、阅读、深度思考——自然也就没有人愿意去做。
【文本3】
当我能够在画画中其乐陶陶时,我的生活变得令人着迷。
我惊讶地发现在自然景色中还有许多以前从未注意到的东西。
每当走路坐车时,附加了一个新目的,那可真是新鲜有趣之极:山丘的侧面有那么丰富的色彩,在阴暗处和阳光下不相同;水塘里闪烁着如此耀眼夺目的反光,光波在一层一层地淡下去,表面和边缘那种镀金镶银般的光亮真是美不胜收。
在每一个平凡的景色中都能享有一种额外的兴味。
在美术馆,我会用一种剖析的理解的眼光来欣赏一幅幅艺术杰作,我常常看见阻碍过我的难点,被一个个绘画大师如何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真不知道还有什么在不精疲力竭消耗体力的情况下,比绘画更使人全神贯注了。
我的日子因专注于这一目标而使每一个空闲都很充实。
我感到心满意足。
这就是思考带给我的福利。
(节选自英国政治家丘吉尔的《我与绘画的缘分》)
8. 这组文本的主要目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阐述大众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被毁掉的。
B. 呼吁大众不要让自己成为愉悦感的奴隶。
C. 呼吁大众在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上磨砺专注力和深度思考能力。
D. 表现丘吉尔良好的艺术修养,以及对自然、艺术、生活的热爱。
9. 根据文本信息,比较“生活中大多数人的愉悦感”和“丘吉尔的愉悦感”有什么不同?
10. 根据【文本1】【文本2】,预测一下,大众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失去什么能力?
11. 军军想将上面三则文本作为素材,写一篇议论性文章,请帮他补充完成下列写作提纲。
12. 这组文本引起了你哪些思考,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答案】8. C 9. 生活中大多数人获得愉悦感,不需要动脑子,不需要付出太多精力:愉悦的保持时长短暂;愉悦感的获得依赖媒体等外物,把自己的生活导向空虚和无聊。
丘吉尔获得愉悦感,却是全身心付出,经过了观察、比较、剖析、内化等一系列深度思考过程;愉悦保持时长绵长,因为不时有新知识纳入自己思维体系而获得快乐与满足;愉悦感的获得从自己出发,生活永远有额外的兴味,也将永远充实。
(能从付出精
力的程度、愉悦的持久度、愉悦的影响度选择一点作答即可)
10. 最终他们会因为太期望媒体为他们思考并作出判断而丧失热情,丧失抗争欲望,失去,自己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11. 示例一:做到专注以及深度思考的策略与方法。
示例二:号召大众磨砺专注力以及深度思考能力.
12. 示例一:我曾沉迷过游戏,陷入其中,成为了“愉悦感”的奴隶,这组文本引起我思考,要为自己设定有意义的目标,并把它安排进日常中,保持专注。
示例二:我曾经拒绝过抢夺注意力的低劣娱乐产品,这组文本让我更加相信我的拒绝是正确的,我以后还是选择亲近那些引发思考,需要动脑子的优秀产品。
【解析】
8. 试题分析:考查对这组文本的主要目的的把握。
首先要通读全文,理解材料的主要内容,再根据题干要求找到三个文本的共同主题。
可分析“让你很难保持专注,更不用说深度思考了”,“这个时代,我们似乎很难投入地、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等句即可得出答案。
其它选项都以偏概全、失之偏颇。
9.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本重要信息的提取能力。
理解“生活中大多数人的愉悦感”和“丘吉尔的愉悦感”这两个概念是作答的关键。
“生活中大多数人的愉悦感”可分析“我们的大脑已经习惯了轻而易举获得大量愉悦感”等句,是指不需要动脑子但愉悦的保持时长短暂。
“丘吉尔获得愉悦感”可分析“你需要更高强度、更持续、更深入的刺激。
相对而言,付出更多、貌似愉悦感更少的事情——比如学习、阅读、深度思考”等句,是指却是全身心付出,经过了观察、比较、剖析、内化等一系列深度思考过程;愉悦保持时长绵长。
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
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
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
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10. 试题分析:探究题。
通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根据题干的“大众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失去什么能力”的问题提取重要信息。
如可分析“我们的大脑已经习惯了轻而易举获得大量愉悦感”,“诱导你一次次去点击,耗费你的精力,让你忘记自己该做什么,让你很难保持专注,更不用说深度思考了”等句即可得到答案。
11. 试题分析:补充完成写作提纲。
第一步是摆出想象,第二步是分析原因及影响,那么第三步自然是写解决问题方法或策略。
当然也可提出希望或号召。
12. 试题分析: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题目。
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
学生理解原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阐述自己感受,概括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并能陈述理由。
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读书学习来谈“专注”。
怀化市
长沙市
“熬”的境界
熬,从火,敖声。
“熬”有“抬高”的意思。
与“火”放一起表示“隔空加热”,原指烹调工序,引申到人文领域,有“艰苦修行、持久忍耐、终成正果”的意思,所谓“多年媳妇熬成婆”。
人们在劝解受过挫折、心情处于低谷的人时,常常会说:慢慢熬吧,总会有出头的日子。
“慢慢熬”是过程,说多长就有多长;出头之日是结果,在这里还只是预期。
一般说来,“熬”是一个被动的过程,似乎是一种消极心态。
其实不然,同样一个“熬”字,所折射出来的境界并不相同。
无奈何的挣扎叫熬,无目标的混日子叫熬,执着地与命运抗争,有预期的奋斗也叫熬。
都是“熬”,境界迥异。
“熬”的过程是渐变,对象是时间,但不一定都是消极地混日子,关键要看你的心态和志向。
心态积极,志向不改,与时间斗,与困难斗,“熬”出来的就是高境界、大成就。
“熬”字的分量和境界,平时也许觉不出来,关键时刻高下立判。
最有说服力的是竞技场上的较量。
就拿摔跤、柔道等赛事来说,双方体能势均力敌,竞技水平旗鼓相当。
刚交手时难解难分,几个回合下来,筋疲力尽,特别是到了相持阶段,就看谁能经得住“熬”了。
谁的心理强大,意志坚强,最终“熬”了下来,谁就是胜者。
谁的心理脆弱,精神崩盘,最终“熬”不住了,谁就必输无疑,前面的拼搏付诸东流。
在“熬”的过程中,力量和胜负渐渐发生微妙变化,在最后关键时刻决定了输赢。
平常人的生活也是这样,不论是熬得出名堂,还是熬不出名堂,都得熬。
问题是要辩证地认识这个“熬”字,理性地面对这个“熬”字。
在平凡的生活中“熬”出应有的境界来,人生征途,有时候顺风顺水,有时候崎岖难行,只有处逆境不沉溺,处逆境不服输的,才能“熬”出名堂来。
当然,这里的名堂,不限于功利,还应有更高的境界。
正像智者告诉我们的那样,顺境熬秉性,逆境熬心志,岁月熬人也树人,熬去的是浮躁,熬出的是淡定;熬掉的是幼稚。
(选自《读有所得》作者王兆贵,有改动)
1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段通过解释“熬”字含义和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引出话题。
B.第②段例举了“熬”的几种形态,论证不同的“熬”展现出的境界不同。
C.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如何才能在“熬”中战胜对手。
D.第⑤段落实到平常人的生活,告诉我们在平凡中要“熬”出境界来。
20.如果要在第③段的横线上加上一句话,下面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越王勾践,时刻不忘复国梦想,卧薪尝胆,熬过了那些屈辱的日子,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惑,终于兴越灭吴。
B.唐僧为了完成神圣的使命,遭遇重重危险,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真经,修成正果。
C.“干锤万凿出探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灰为了“要留清白在人间”。
熬过了“干锤万凿”“烈火焚烧”的日子。
终于熬出了应有的境界。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读得多了,知识累积得多了,下笔就自然会达到如神助的境界。
21.如何理解结尾段“岁月熬人也树人”这句话?(4分)
娄底市
包容多样的和平
科菲•安南
①今天,没有人不知道世界上贫富之间的差距,没有人能说一点也不了解这个差距让穷人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
那些穷人与我们一样,应当享有人的尊严、基本自由、安全、食物和教育。
但付出代价的不会仅仅是那些穷人。
最终,我们所有人,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无论种族和宗教,所有人都要付出代价。
②今天,真正的分界线不在国与国之间,而在强者与弱者、自由者与受压制者、特权者与困窘者之间。
今天,没有一堵墙能把世界上一个地区的人道主义或人权危机与另一地区的国家安全危机隔离开。
③科学家告诉我们,自然世界是多么狭小,并且相互依存,一只蝴蝶在亚马逊热带雨林中扇动翅膀,就能够在地球另一端造成强烈风暴,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蝴蝶效应”原则。
今天,我们比以往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人类世界也有自己的“蝴蝶效应”,是好是坏,都要面对。
④尊敬的来宾,掌握真理的人只有一个,消除世界弊端的答案只有一种,满足人类需要的办法只有一个,这种想法在整个历史中造成了严重的损害,特别是在上个世纪,然而今天,即使在世界各地不断发生种族冲突的情况下,人们也日益发现,人类的多样性不仅是促使对话成为必要的现实,而且是对话的真正基础。
⑤我们比以往更加深刻地察觉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获得尊重和尊严,这对我们全体人类至关重要,我们认识到,我们是多种文化,多种传统和多种记忆的产物;如果我们能够互相尊重,我们就能研究和学习其他文化;如果能把熟悉的和外来的融合起来,我们的力量就会增强。
⑥在任何一个伟大的信仰和传统中,人们都可以找到宽容和互相谅解的价值观。
例如,《古兰经》告诉我们:“我确以从一男一女创造你们,我使你们成为许多民族和部落,以使人们互相认识。
”孔子教导他的弟子:“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在犹太传统教义中,“爱邻如爱己”的训喻被视为《圣经旧约》前五卷的精髓,基督教的《福音书》也反映了同样的思想,还教导我们爱自己的敌人,并为那些想迫害我们的人祈祷,印度教训示:“真理唯一,哲人以不同名字称谓之。
”佛教教义则敦促个人在生活诸方面慈悲济世。
⑦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力为自己的信仰或传统感到自豪,有人认为,属于我们的必定与属于他人的发生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