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第二部分阅读专题九论述类文本阅读三思而行

合集下载

广东中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阅读第二章课外文言文阅读

广东中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阅读第二章课外文言文阅读

☞备考秘诀
课外文言文阅读是课内文言文的拓展和延伸。考察内容以一个 语段形式出现,难度适中。重点考察学生活用文言文知识,拓展理 解的能力。主客观题兼有,题型主要有六种:词语解释、断句、句 子翻译、内容理解、人物分析和评价感悟,2021年出现了一词多义 的选择题,更强化了与课内文言词语的联系。
第1题以往考察解释词语,2021年考察一词多义的判断;第 2 题从断句和翻译中选择,侧重于考句子翻译,2021到 2021 年都是 考句子翻译,而2021考了断句;第 3 题内容理解近几年都有考察, 比较稳定,2021年还考了启示;第 4 题从人物分析和评价感悟中 选择,2021 年到 2021 年都是考评价感悟,2021年没有了第4题。
3.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2分)【考 察考点D1】 __鹬__蚌__相__争__,__渔__翁__得__利__(_或__:__鹬__蚌__相__争__、__鹬__蚌__相__持__)_。__示__:__面__对__矛____ __盾__(_冲__突__)_,__要__以__理__智__、__包__容__的__态__度__对__待__,__防__止__两__败__俱__伤__。________
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存 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 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 调整。四是所翻译的句子假设是省略句,那么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 补出来。
3.断句:就是给出没有句读的句子,让考生标出句子的句读。 主要考察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用“/〞线在句子中标出句读; 另一种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选出句读标志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1)对话、引文的标志后断开。 (2)句首语气词之前断开,句末语气词之后往往断开。句首语气词 主要有:呜呼、噫、嗟夫(乎)、夫、假设夫、盖等;句末语气词主 要有:也、乎、哉、矣、耳、焉、邪、耶、与、欤等。 (3)时间词之前往往断开。时间词主要有:少顷、少时、未几、俄 顷、俄而、已而、既而、忽、突然等。 (4)关联词之前往往断开。关联词主要有:故、由是、是故、是以、 苟、那么、然那么、然、然而等。 (5)一样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断开。 (6)对偶句之间、排比句之连续开。 (7)找名词(代词)、辨主宾,主语前、宾语后断开。

广东中考论述文阅读精选题及答案

广东中考论述文阅读精选题及答案

广东中考论述文阅读精选题及答案广东中考论述文精选阅读原文艺术境界之真,不等于实录、实描、实写。

实录是史家的事,实描是匠人的事,实写是记者的事。

然而即便是史学著述、新闻写作,面对真实的人物和事件,也得有一定的选择与取舍。

艺术境界之所以需要真,乃是基于这样的审美实际:唯有真情实境,才能引人;唯有真情实感,才能动人。

鉴赏者只有在信以为真的心绪的引领下,才乐于进入艺术审美的过程。

看画,看戏,看小说,尽管观众读者明知这是画的,编的,造出来的,可他们会主动地进行虚实真假的心理转换:以虚为实,以假为真。

可见,艺术创作的基点在于,不是胡编乱造,而是以生活真实为依凭进行艺术真实的再创造。

由真而假,由假而真,出发点是真,落脚点在真,“真”的品格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铸炼与提高。

只有懂得艺术真实的这种真正底蕴,才能理解艺术境界之真的领域的广与阔——夸能显真。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谁说这不是情感之真?“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能讲这不是景物之真?“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这佳人之美的真实感难道你会怀疑?艺术实践表明,夸张的美学功能,有如一面以艺术灵性为涂饰的、形制特殊的放大镜,最能突出人、物之真,情、景之真,让人于夸张的境界之中体悟艺术更高层次的真实感。

幻中有真。

比如我国著名的幻想小说《西游记》,通篇以虚幻的境界来敷演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似人似佛,亦鬼亦魔,上天入地,惊险离奇,然愈幻而愈觉其真。

尤其孙悟空的形象,他叱咤风云、驱邪去恶的智慧与本领,已经成为体现我们民族心灵理想的最佳典型之一。

这是荒诞化、玄妙化、魔幻化了的人生境界。

似乎作者在巧施艺术的魔法,以期读者能于幻境之中更深刻的体悟世事之真、理想之真。

借用艺术家的话来形容,就是“寓真于诞,寓实于玄”(刘熙载)。

梦亦存真。

人道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梦确乎是一位艺术家,具有再现与重塑人生境界的本领。

昔日美好的形象留存于梦境中,永葆青春的情韵。

“三思”而后行

“三思”而后行

“三思”而后行——论述类文本复习备考策略之浅见一、近三年广东省论述类文本命题特点和趋势: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高考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涉及两大层级六个考点,与《考试大纲》吻合,题型、分值基本稳定。

命题紧扣论述类文本的特点,从从论点、论据、论证及语言切入,主要考查考生对文中作者(或其他人)的观点、观点与材料的关系、作者运用材料证明观点的思路的掌握等。

(二)命题趋势:根据以上分析及对2010年考试说明相关内容的理解,我们认为,2010年论述类文本考查的重点依然将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对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评价等几个方面,题型应仍是主、客观题各2小题;而分值将略有下降(由原来的约占全卷的12%降至约11%)。

二、备考策略通过以上对广东省近三年论述类文本的命题特点和趋势的分析,结合学生实际,我们可制定如下“三思”备考策略,即:训练思维、理清思路、把握思想。

当然,严格说来,这三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如训练思维应该贯穿在论述类文本复习的始终,渗透于每个环节,理清思路、把握思想都需要学生正确严密的思维。

在此,仅为方便起见,对三者作分开阐述。

(一)训练思维读懂文章是解答题目的基础,论述类文章由于其内容的特殊性,理解起来会有一些难度,如果学生没有较好的阅读思维能力,那就很难真正读懂。

同时,论述类文本的选择题中常设置的几大陷阱如因果颠倒等,也需要学生积极地调动思维方能高效率地完成。

因此,在论述类文本的复习备考过程中,有必要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

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包含的内容很广,这里所谈的只是一个方面,就是通过训练,让学生了解论述类文本的文体特点,并掌握阅读这类文本的规律和方法,从而形成一定的阅读思维模式。

如何训练学生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思维模式?根据论述类文本的命题切入点,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也应抓住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特点,掌握这类文本阅读的规律和方法。

2010届《备考指南》将论述类文本分为学术论文、评论文章、议论随笔等三类,对每类文本的特点、规律和具体的解读方法都有详尽的说明和指导,我们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同时训练学生在阅读论述类文本时遵循一定的思维逻辑,并形成如下的阅读思维模式:从论述类文本的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入手,首先找出作者观点(包括中心论点、分论点),弄清作者想要证明(或阐明)什么;其次思考文章是怎样论证(或阐明)的,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理清文章的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再次,通过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运用论据证明观点的写作思路。

2024年广东省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二章+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

2024年广东省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二章+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
3.注重个性阅读体验。考生阅读材料时,要求具有一定的转换认知能力,即必 须联系积累的知识经验及生活体验去解释文本的意义,注重提高个性思考和 判断能力,并提出自己对文本的形式和内容的反思与评价。
答题技巧
考点导航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解答此类题目,最重要的是要关注生活。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密切相关,在中考语文中
答题技巧
考点导航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一 筛选信息、印证判断
1.典型试题 (2022·广东省)下列表述与上述材料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2021·广东省)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答题方法
筛选信息:定位信息的位置(关注材料的标题、首尾句、总括句中的提 示性词语,以便快速准确定位),筛选有用的信息(注意区分归纳出的要点 及阐述内容)。
印证判断:将每个选项和文中相关联的语句仔细比对,寻找差异,辨别 正误。找不到原句时,要先弄清选项的意思,再找出与其相关联的段落或句 子仔细比对判断。
答题技巧
考点导航
考点解读
中考精炼
中考链接
考点二 提取信息、概括归纳 1.典型试题
(2022·广东省)材料二提到有声阅读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 挥了积极的作用,请你用材料三的相关信息对这一提法加以说明。
答题技巧
考点导航
考点解读中考精炼源自中考链接考点二 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1.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
此类题重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首先要浏览全篇,理解题意,分析文 章的层次,逐层采集信息点。其次,阅读题目要求,根据阅读目的对信息进行 取舍,捕捉和选取有效的、符合题目要求的语句,研究分析重要语句所包含的 信息,舍弃无关紧要的东西。解答此类题目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广东省云浮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第二次调研试卷含解析

广东省云浮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第二次调研试卷含解析

广东省云浮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第二次调研试卷一、选择题1.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阅读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活动。

①由于有了文字,就可以把语言的声音信息转换为视觉信息,并把它长期地保持下来。

②人类社会也因此发展并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

③这种活动是随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

④这样就突破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人类社会所积累起来的经验能够系统地保留和传播。

A.②①④③B.③①④②C.②③④①D.③②①④2.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霍金是科学界耀眼的明星,他创立了现代宇宙学,激发了数百万人的眼球。

”此句搭配不当,“激发”和“眼球”搭配不当,可把“激发”改为“吸引”。

B.“在他们内心深处,与其盼望着说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属于递进复句。

C.“这么厚的一本书,我至少要五、六天才能读完。

”中“五、六天”之间的顿号应删去。

D.“道德高尚”“拨动心弦”“中国方案”“打扫干净”四个短语的结构完全不同。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虞初新志》是笔记体小说,《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

B.《故乡》中的闰土和《孔乙己》中的孔乙己,都是鲁迅笔下受迫害的旧知识分子代表。

C.《使至塞上》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两首边塞诗的作者分别是唐代诗人王维和岑参。

D.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既是一封爱憎分明的书信,也是一篇酣畅淋漓的檄文。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防疫春耕两手抓,一列列钢铁巨龙昼夜兼程,飞驰在大江南北,为广袤..的田野带去无限希望。

B.爱心人士高飞和她的朋友沿着崎岖..的山路,走进广西山区,给贫困的孩子们送去“温暖包”。

C.被贬谪到永州的柳宗元,留连山水,俯仰古今兴废,感慨深沉,流露出怀古伤今....的浓烈情思。

D.虽然正如大家所预料的那样,小婷获得了市作文比赛的冠军,大家得知消息后还是喜出望外....。

2024届广东省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思辨性阅读 教学PPT课件

2024届广东省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思辨性阅读 教学PPT课件
①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在随声附和,走着别人的路,重 复着别人的生活,一言以蔽之,他们缺少独立思考、独立精神 和独立人格,缺少人之为人的那份坚定。没有坚定,人就会随 便更改方向,而一个随便更改方向的人,随时可能走上一条错 误的道路甚至不归路。
②坚定,需要独立思考和独立精神;坚定,是我们心灵的长 城。有了坚定,我们就不怕外来的一切干扰。《五灯会元》中记载 了这样一件事,法常和尚是大师马祖道一的徒弟,学成后就长住大 梅山,并在那里传法。马祖道一听说后,就叫自己的一位学僧前去 问法常:“你在马祖那里学习,都悟到了些什么啊?”他回答道: “‘即心是佛’,所以,我就来这里讲解佛法了。”学僧说:“可 是,最近大师讲‘非心非佛’。”他听了,微微一笑,说:“这老 汉还在迷惑扰乱人。他说他的,我讲我的就是了。”学僧回去一一 报告给大师,大师听了,拊掌大声称赞说:“大梅山的梅子熟了 啊。”正是坚定,使他赢得了声誉,否则,他可能会成为一个没有 主见的人。
⑥著名作家张炜说:“写作是一种心灵之业,要始终听从内心 的指引,更是追求真理的一种方式。”坚定也是这样,源于心灵, 听从心灵,更是对真理和世间美好的捍卫。有了这样的坚定,不管 是怎样的私心杂念还是五彩缤纷的诱惑,都不能改变它,因为有它 当关,万夫莫开。
⑦由此可见,坚定就是生命的黄金,有了它,我们的生命会变 得更美好,更高贵,也更有价值和意义。
②胜心、畏心、痴心可以说是人生的三病,陈继儒分别将其对 应 于 贫 、 病 、 愚 这 三 种 人 们 最 忌 讳 的 东 西 , 用 “ 使 之 ”“ 蔽 之”“覆之”三个词语将其连贯起来,可以说探到了病根。换句话 说,表层的病状是贫、病、愚,而深层的病因则是胜、畏、痴。意 思是说:要想除掉前者,必须从后者入手,也就是从心底下功夫。
③会交友,是读无字书的一个方面。“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 寡闻”,良友既可带来学识见地上的进步,也可使视野胸襟开阔。 朋友间相互促进,切磋琢磨,能得到书本上读不到的知识。如古代 的管鲍之交、高山流水、桃园结义等,都歌颂了友谊的珍贵。现代 的鲁迅与瞿秋白,陈寅恪与王国维,冰心与巴金等,也是惺惺相 惜,情同手足,获得了友谊和事业上的双赢。

必考类现代文阅读-9论述类文章(必考)专题复习 (1)

必考类现代文阅读-9论述类文章(必考)专题复习 (1)

论述类文章(必考)专题复习广州市铁一中学高三备课组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指导学生加强对必考阅读方法及答题技巧的了解。

2.明确高考对必考阅读涉及的各种能力及考点的要求和考查方式。

(二)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了解并掌握阅读程序。

2.训练学生掌握解题对策。

3.培养学生整体阅读语言材料、把握文段语意的好习惯。

(三)情感目标:通过文章阅读方法及解题方法的学习,提高同学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语文学习的信心。

【系列一】研学考纲,研究样题,初步了解阅读、答题要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熟悉考纲和阅读必备技能。

一、研学考纲——知道考什么2010年广东省高考考纲关于现代文阅读(必考) :一种文体:(论述文),两种能力:(理解B、分析综合C)六个考点: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③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④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⑤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研究样题——知道怎么考论述类文章阅读试题的必备技能(一)理解筛选能力筛选信息,特别要注意筛选的依据。

1.筛选的目的。

2.阅读的文本。

⑴依据题意,框定文本。

⑵对照文本,确定选项。

(二)推断能力推断,就是由已知的判断(前提)合乎逻辑地推出一个新的判断(结论)。

1.牢固掌握推断成立的依据。

2.准确掌握推断不能成立的原因:⑴推断以偏概全。

⑵推断混淆不同语气。

⑶推断不合常理。

⑷推断与原文相悖。

三、学会怎么答第一,学会三遍阅读法根据处理信息的过程,阅读论述类文章宜采取三遍阅读法。

一读文本晓大意——先通读全文,弄清思路,立足于整体感知和把握。

第一遍阅读要求平心静气,全神贯注,采用逐句快读的方法,迅速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力争基本把握整体文意。

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意,就必须在阅读时边读边划出关键词句。

阅读前思考:文章对论述的问题有什么见解和主张?运用了那些材料?➢边读边划出关键词句——文章重要阐述的概念术语,有重要意义的修饰语、限制语等。

2024年广东省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含对比阅读)课件

2024年广东省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含对比阅读)课件

的怀念。
续表
类 别
篇目 (加*为非课标篇
目)
主题情感
星级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借讨论战争来论述推行仁政 、赢得
民心的重要性。
★★★★
说 理
*富贵不能淫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提出了“大丈夫”的标准。
论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 题,提出了“生于忧患而死于安 乐”的观点。
★★★
★★★★ ★
虽有嘉肴
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文言文主题归类整合
本部分对统编教材39篇文言文以及课标独有篇目《伯牙鼓琴》进行 了主题归类整合及星级划分梳理,以便精准掌握考查动向,高效复习文 言文。星级划分的依据结合了以下几点,在后面具体篇目中会有相关标 注,下面进行简单说明。
具体评级依据: ①是否为课标篇目(课标篇目为重点考查篇目)。 ② 广 东 中 考 近 10 年 考 查 情 况 ( 近 5年 已 考 篇 目 重 复 考 查 概 率 较 小)。
通过对核舟的细致描绘,显示了雕刻者
*核舟记
的巧妙构思、高超技艺和我国古代工艺 美术的卓越成就。
续表 星级 ★★★ ★★★★ ★★★
续表

篇目
别 (加*为非课标篇目)
主题情感
星级
*周亚夫军细柳
记叙了汉文帝细柳营劳军的故事,刻画 出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
★★★★

通过写唐雎忠于使命,与强秦针锋相对


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有所成就。

邹忌以自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纳谏除 邹忌讽齐王纳谏

弊、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

通过回顾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终托

2020广东语文中考解读之第二章实用类文本阅读第二节 议论文阅读

2020广东语文中考解读之第二章实用类文本阅读第二节 议论文阅读
第二节 议论文阅读
课标解读
一、课标要求 1.整体把握议论文的主要内容。 2.阅读简单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 料之间的联系。 3.联系实际,对议论文中的观点做出自己的判断。
二、命题规律 1.题量及分值:2道选择题,1道问答题,共10分。 2.考查范围:广东省中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连续五年 都是考查议论文阅读。选择的文章侧重人文色彩, 对于完善学生的人格等方面有着积极引导作用。 3.命题形式:命题主要有三方面内容—— ①筛选信息综合分析。(选择题) ②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选择题)
文中的 C2.联系实际,
14.文章第⑦段,作者
观点做 评价或阐述不
为什么说“坚定就是生
2019年
出自己 同于选文观点
命的黄金”?请结合全
的判断 的看法
文回答。(4分)
真题回放
一、(2019·广东省)《坚定是生命的黄金》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大梅山的梅子熟了”这句话含义丰富,表面上是说梅 子成熟了,实际上是说法常已经悟道并有了独立的见解。 B.第③段引用孔范的事例,论证了要多做有把握的事情, 对没有把握的事情要正确理解、科学分析和综合评估的观点。 C.第④段举出林肯竞选总统的事例,旨在阐明在应该坚定 的事情上,一定要坚持原则,坚守底线,保持独立的人格。 D.利益至上的人大多是名利之徒,为了利益,可以随意改 变做人的原则和底线,是游离在真善美之外的没有境界的人。
③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问答题) 注意,以下考查内容不能忽视:①整体把握文章主
要内容。②联系生活实际,对文中的观点做出自己的理 解判断。
广东省中考议论文阅读近十年考查情况表
课标要求 考点分解 考查年份

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阅读 专题九 论述类文本阅读 读书与境遇

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阅读 专题九 论述类文本阅读 读书与境遇

读书与境遇罗建军①读书的境遇是指人读书时所处的境况和遭遇。

人总是活在特定的境遇之中,境遇不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理解和感悟也会有所区别。

读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常常会与境遇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同境遇中的人读同一本书,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因此,科学地认识读书的境遇,是人们不容回避的问题。

②顺境中读书,可贵的是精神愉悦。

人在此时此刻的心境,既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明媚,也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愉悦。

身心轻松,兴趣大增,容易打开视野,汲取新知识。

正如罗曼·罗兰所言:“你用神采奕奕的眼神看世界,世界也会用宽容的怀抱接纳你。

”顺境中读书,关键是要确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高远目标,广采博纳。

同时还应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和清醒的头脑,平心静气,深思精进。

顺境中读书,可以帮助一个人消除骄气,清醒地认识自己,理性地看待世界。

③逆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坚持不懈。

逆境人人都可能遇到,一些人在逆境中消沉,另一些人却以此为机遇,砥砺磨炼,最终“鱼化为龙”。

逆境中读书,因为外界的压力,也因为内心的苦闷,常常会获得不一般的感受,甚至得到对人生世理豁然开朗的认识。

古今中外,在逆境中坚持读书学习而成就伟业的不乏其人。

司马迁惨遭宫刑,仍持之以恒地博览群书,从而成就了《史记》这一伟大著作。

海伦·凯勒失聪失明,却凭借超乎常人的毅力,坚持读书,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语言,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传奇人物。

在这些人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水滴穿石”的韧性,逆境中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驱散心里积压的阴霾,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④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无旁骛。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仿佛连同这个社会一起变得躁动不安,很难静下心来读书。

社会愈是嘈杂,愈需要我们有“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心态,书籍恰好具有这种功能。

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闹中取静,摆脱嘈杂与喧嚣,丰富学识,增长智慧;能帮助我们摆脱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无纤尘地走进或厚重或轻盈的书中世界;也能帮助我们不被五光十色的世界所左右,追求灵魂与人格的崇高。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二 论述性文本阅读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二 论述性文本阅读

专题二 论述性文本阅读
返回目录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考点8 考点9
知识储备


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解决“用什么 来证明”的问题。
事实论据(2019.13;2017.13;2016.13;2015.13BC;2014.12):
包括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考情搜索】2019.13;2017.13;2016.13;2015.13;2014.12
典例剖析 (2019广东《坚定是生命的黄金》第13题)下列与文中“坚定是生命的黄金” 这个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 战国时期的屈原,能够在浑浊的世道中不随波逐流,“举世皆浊我独 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其人格和行为的真实写照。 B. 《我最好的老师》中的怀特森老师曾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 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举例: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列举“四书”之一《大学》
中的名言。
专题二 论述性文本阅读
返回目录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考点8 考点9
方法指导 第一步,看题干要求。认真分析题干中已给出的观点,明确作者在题干
中对此观点的阐释:①是选择能做论据还是选择不能做论据的一项;②是论 证中心论点还是论证分论点。
作用:真实有力地论证了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举例:《谈创造性思维》为了论证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作者
举了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并提供了不同的解题思路。 分 类 道理论据(2015.13AD):包括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人名
言、格言、谚语、原理、定律等。

广东省深圳市莲花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调研测试(二)语文试题文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深圳市莲花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调研测试(二)语文试题文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深圳市莲花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调研测试(二)语文试题文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学校决定在12月份左右召开图片展览、学术研讨、正文比赛等大型主题活动。

B.设立“中国旅游日”,旨在以强化旅游宣传,培养国民旅游休闲意识,提升国民生活质量为目的。

C.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是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

D.去年李克强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了《快递暂行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快递业的行政法规。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厉害了!我的国。

”这是无数中华儿女对祖国发展成果的由衷赞叹。

B.你参加了“用经典润泽心灵”主题演讲大赛了吗?获得了第几名?C.大街上摆满了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苹果啊、葡萄啊……D.说起黄山,人们很容易想起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3.下列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

B.“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

C.《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曹刿论战》便选自这一著作。

D.“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

其中“风”原指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骚”原指《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是出自这部作品。

4.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是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

2024年广东省广州中考语文复习专题:《思辨性文本阅读》课件

2024年广东省广州中考语文复习专题:《思辨性文本阅读》课件

•且有充分证据与检测细节,公众就应当支持相关部门和涉事机构的 辟谣工作。如果不能秉持理性精神,就可能波及无辜者,从而造成 不利影响。
• ④相较于事后的“反转”与“平反”,我们更希望看到公众保持理 性精神,有自己的见地而非随波逐流。有些时候,怀疑精神可以促 进事件向好的方向发展,但一味地怀疑批判并不是事情的“最优 解”。对于“习惯性质疑”这一“社会病”,保持理智“让子弹飞 一会儿”或许是一剂良药。
• 材料三:《长安三万里》中对于人物形象的设计引发了争议,类似 的争议在其他国产动漫作品中也曾出现。动画短片《中国奇谭》和 电影《雄狮少年》都因为人物形象的设计而引发争议。在审美多元 化的时代,不同人对美的理解存在差异,这是无法避免的。
• 电影创作团队表示电影的人物形象参考了唐俑,旨在展现对历史的 尊重与敬畏,人物腿短身长、腰带靠下,都是为了还原当时的审美 观。这种设计实际上是为了突显大唐盛世的自信与丰腴之美。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专题三 思辨性文本阅读
•社会热点与时事点评篇
•一、[典学原创·体会国风动画电影魅力,讨论文艺创作争议](10分)
• 材料一:暑期电影《长安三万里》掀起了观影热潮。
• 电影里男子腰带下褪、女子玉颊樱唇、骏马粗脖肥臀,灵感源自于唐俑 雕塑和画作;人们打招呼的“叉手礼”,和《韩熙载夜宴图》里的一模 一样;胡姬酒肆、曲项琵琶,也都是符合唐代现实的细节……
• (摘编自2023年7月12日人民网《〈长安三万里〉,打破时空的“唐代 诗友会”》)
• 材料二:“长安”象征一个生机蓬勃的时代,“李白”代表一种洒脱、 乐观、真诚的精神,“唐诗”是时代和精神的精华凝缩,传唱出生生 不息、昂扬进取的民族气质和高贵品性。从长安盛世中穿行时空,借 着“李白”们的精神风骨和高洁情操,咏颂着唐诗里的鸿音与旋歌, 有共鸣共情的回响在联动,那是烙印进中国人骨子里的不息斗争之气 和奋发图强之志。

广东省广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第二次调研试卷含解析

广东省广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第二次调研试卷含解析

广东省广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第二次调研试卷一、选择题1.根据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浅阅读”对我们增长学问、开阔眼界无疑起到促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使知识向精、深、专的方向挺进。

“深阅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国民素质的提升更加重要。

①而“深阅读”就是深度阅读,它讲究反复咀嚼、品味、思考②但是,浅阅读本身存在无法克服的缺点和不足③那么对于国家和民族将是灾难性的④如果仅限于浅阅读,过分热衷于浅阅读⑤表现为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泛泛而读A.①②④⑤③B.②①④③⑤C.②⑤④③①D.⑤④③①②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召开,增进了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的桥梁,令人瞩目。

B.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在于它独到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在于它深刻的思想内涵。

C.优异成绩的获得,必须经过刻苦勤奋的学习而取得,学到了什么,取决于做了什么,不是教师教了什么。

D.为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当地政府加大投入建设了多个休闲公园,成为市民娱乐的新去处。

3.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不是每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便成了死湖;不是每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便成了空壳!B.“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

”表露了李克强总理要为民尽忠尽职尽责的决心。

C.面对发射导弹的威胁,人们不禁怀疑:朝鲜到底是在维护国家主权,还是扰乱地区和平?D.“希望同学们珍惜现在良好的学习环境,全面发展。

”胡主席充满期待地说,“我相信,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用一封封的书信传递着自己的惦念。

B.文明是一种修养,这种修养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有时生活习惯中的细节才是一个人是否文明的最真实表现。

中考试题研究第二部分阅读专题九论述类文本阅读三思而行素材

中考试题研究第二部分阅读专题九论述类文本阅读三思而行素材

三思而行季羡林①“三思而行〞,是我们如今常说的一句话,是劝人做事不要鲁莽,要仔细考虑,然后行动,那么成功的可能性会大一些,碰壁的可能性会小一些。

②要数典而不忘祖,也并不难。

这个典故就出在?论语·公冶长第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这说明,孔老夫子是持反对意见的。

吾家老祖宗文子的三思而后行的举动,二千六七百年以来,几乎得到了历代天下人的赞扬,包括许多大学者在内。

查一查?十三经注疏?,就能一目了然。

?论语正义?说:“三思者,言思之多,能审慎也。

〞许多书上还表扬了季文子,说他是“忠而有贤行者〞。

甚至有人认为三思还不够。

?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注?中说:有人劝恪“每事必十思〞。

可是我们的孔圣人却冒天下之大不韪,批评了季文子三思过多,只思二次(再)就够了。

③这怎么解释呢?终究谁是谁非呢?④我们必须先弄明白,什么叫“三思〞。

总起来说,对此有两个解释。

一个是“言思之多〞,这在上面已经引过。

另一个是文子自己说的,君子无论谋划什么事,开头、中间、结局都要考虑到。

(见?左传·哀公二十七年?)然而孔子以及上万上亿的众人却不这样理解,他们理解,一直到今天,仍然是“多思〞。

⑤多思有什么害处呢?又有什么好处呢?⑥根据我个人几十年来的体会,除了下围棋、象棋等等以外,多思有时候能使人昏昏,容易误事。

平常骂人说是“不肖子孙〞,意思是与祖先的行动不一样的人。

我是季文子的最“肖〞子孙。

我平常做事不但三思,而且超过三思,是否到达了人们要求诸葛恪做的“十思〞,没做统计,不敢乱说。

反正是思过来,思过去,越思越糊涂,终而至于头昏昏然,而仍不见行动,不敢行动。

我这样一个过于细心的人,有时会误大事的。

我觉得,碰到一件事,决不能不思而行,鲁莽行动。

记得当年在德国时,法西斯统治正如火如荼。

一些盲目崇拜希特勒的人,常常使用一个词儿Darauf­galngertum,意思是“说干就干,不必考虑〞。

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试卷类型:A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2024.4试卷共10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重建附近”:年轻人如何从现实中获得力量?——人类学家项飙访谈(节录)康岚:您最早在什么时候提出“附近”这个概念?为什么想到提出这个概念?项飙:我第一次提“附近”应该是在2019年夏天,我跟许知远在“十三邀”节目上的对话。

当时好像是被时间逻辑统治了,空间逻辑消失了。

原来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通过人的行动,比方说我和你的距离是一袋烟的工夫,或者说这个距离是从你家走到荷塘边上的那个工夫,其实时间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空间来衡量的。

但在工业化之后,抽象时间也就是钟表时间变得非常重要。

当这种抽象时间统治了我们的生活,空间就完全变成了附属性的东西。

对快递小哥迟到两分钟会非常不满,是因为你根本不考虑他是从空间中哪个点到餐馆拿了东西,以及路上的交通是怎样的、进你家小区的门时他要跟保安怎样交涉,这些经历性、空间性的东西,你是不管的,你要的就是那个东西要在你规定的时间内送到你的手里。

这种心态是“时间的暴政”造成的。

在这样的场景下,我提到“附近的消失”。

“附近”这个空间的消失,一方面是因为“时间的暴政”,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面建立自己对世界的感知越来越通过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则,而不是通过对自己周边的感知来理解。

比如,你的邻居是干什么的,楼下打扫卫生、门口卖水果的人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家在哪里,如果家不在这里,一年回几次家,他们的焦虑和梦想是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思而行
季羡林
①“三思而行”,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句话,是劝人做事不要鲁莽,要仔细考虑,然后行动,则成功的可能性会大一些,碰壁的可能性会小一些。

②要数典而不忘祖,也并不难。

这个典故就出在《论语·公冶长第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这说明,孔老夫子是持反对意见的。

吾家老祖宗文子的三思而后行的举动,二千六七百年以来,几乎得到了历代天下人的赞扬,包括许多大学者在内。

查一查《十三经注疏》,就能一目了然。

《论语正义》说:“三思者,言思之多,能审慎也。

”许多书上还表扬了季文子,说他是“忠而有贤行者”。

甚至有人认为三思还不够。

《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注》中说:有人劝恪“每事必十思”。

可是我们的孔圣人却冒天下之大不韪,批评了季文子三思过多,只思二次(再)就够了。

③这怎么解释呢?究竟谁是谁非呢?
④我们必须先弄明白,什么叫“三思”。

总起来说,对此有两个解释。

一个是“言思之多”,这在上面已经引过。

另一个是文子自己说的,君子无论谋划什么事,开头、中间、结局都要考虑到。

(见《左传·哀公二十七年》)然而孔子以及上万上亿的众人却不这样理解,他们理解,一直到今天,仍然是“多思”。

⑤多思有什么坏处呢?又有什么好处呢?
⑥根据我个人几十年来的体会,除了下围棋、象棋等等以外,多思有时候能使人昏昏,容易误事。

平常骂人说是“不肖子孙”,意思是与先人的行动不一样的人。

我是季文子的最“肖”子孙。

我平常做事不但三思,而且超过三思,是否达到了人们要求诸葛恪做的“十思”,没做统计,不敢乱说。

反正是思过来,思过去,越思越糊涂,终而至于头昏昏然,而仍不见行动,不敢行动。

我这样一个过于细心的人,有时会误大事的。

我觉得,碰到一件事,决不能不思而行,鲁莽行动。

记得当年在德国时,法西斯统治正如火如荼。

一些盲目崇拜希特勒的人,常常使用一个词儿Darauf­galngertum,意思是“说干就干,不必思考”。

这是法西斯的做法,我们必须坚决扬弃。

遇事必须深思熟虑。

先考虑可行性,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

然后再考虑不可行性,也是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

正反两面仔细考虑完以后,就必须加以比较,做出决定,立即行动。

如果你考虑正面,又考虑反面之后,再回头来考虑正面,又再考虑反面,那么,如此循环往复,终无宁日,最终成为考虑的巨人,行动的侏儒。

⑦所以,我赞成孔子的“再,斯可矣”。

(选自《季羡林谈人生》,有删改)
1 /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