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演变与发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列宁的农轻重产业分类法
➢分类标准:以物质生产的不同特点为标准 ➢内容:将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物质生产划分成农业、 轻工业和重工业三个产业大类的产业分类法。 ➢优点:简便易行 ➢缺点:没有把全部物质生产部门都包括进去,更 没有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
3、霍夫曼的产业分类法
❖分类标准:当某产业产品的用途有75%以上是消 费资料时即将该产业归入消费资料产业,同样划出 了资本资料产业。难以确定归属的产业就全部归入 其他产业。 ❖内容:一是消费资料产业:食品、纺织等 二是资本资料产业:冶金及金属材料工业、运输机 械工业等 三是其他产业:橡胶、木材、造纸、印刷等工业 ❖优点:是霍夫曼进一步研究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结 构演变规律及工业化阶段理论的基础
(3)深入研究者:库兹涅茨
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 ) (1901-1985)
库兹涅茨在西方经济学界获得“国民生产总 值之父”的美名,其是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 家,他特别强调经验统计对经济学研究的意 义。1971年,他因在各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 势的结构分析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获得了诺 贝尔经济学奖。他对产业结构方面的理论研 究成果,主要反映在《现代经济增长:速率、 结构与扩展》和《各国的经济增长:总产出 和生产结构》等专著中。
1、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
❖分类标准:以产品的最终用途不同划分 ❖内容:第一部类:生产资料部门(专门生产生产 资料的部门,来满足社会生产消费的需要) ❖第二部类:消费资料部门(专门生产生活资料的 部门,来满足社会消费的需要) ❖优点:揭示了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时两大部类产 业间的实物和价值构成的比例平衡关系,是研究社 会再生产过程的理论基础。 ❖缺点:覆盖面窄、实际应用困难
库兹涅茨关于三次产业的主要理论
库兹涅茨在继承了克拉克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从国 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分布两个方面,对伴 随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库兹 涅茨把第一、二、三产业分别称为农业部门(A部 门)、工业部门(I部门)和服务业部门(S部门)。 他认为:“分三个主要部门:农业及相关的渔业、 林业和狩猎;工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 水力电力、运输业和通信;服务业——贸易、金融、 不动产、动产、商业、仆佣、专业人员及政府。每 个主要部门所包括的行业,在考虑原材料、生产性 营运、最终产品及其行业间的区别特征方面各有不 同,因此,同广义分类一样,以上的狭义分类定有 不同意见。”
百度文库
4、三次产业分类法(克拉克)
➢分类标准:以产业发展的层次顺序及其与自然界的 关系作为标准 ➢内容:第一产业: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的物质生产部 门,即广义的农业 第二产业:加工取自自然物质的物质生产部门,即广 义的制造业或工业 第三产业:派生于有形物质财富生产活动之上的无形 财富的生产部门,即广义的服务业 ➢优点:是一种有效的产业经济分析方法,被诸多国 家广泛采用,许多经济学家用它来解释经济发展的条 件和结果 ➢缺点:社会再生产过程被描述的过于简单和笼统, 还存在许多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其内容也过于庞杂
费希尔在当时的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经济杂志上发表了数篇论文, 不仅提出了第三产业的概念,而且指出第三产业的本质在于提供 服务。1935年,费希尔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从世界 经济史的角度对三次产业分类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
(2)继承者:克拉克
费希尔虽然提出了三次产业的分类方法,但他没有 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英国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克拉 克则在继承费希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1940年出版 的《经济进步的条件》(The Conditions of Economic Progress)一书中,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方 法研究了经济发展同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关系的规律, 从而拓展了产业结构理论的应用研究,使得三次产业 分类方法得到了普及。因此,三次产业分类方法更多 地是与克拉克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这种产业的分类方 法又称为克拉克产业分类法。
三次产业分类法的代表人物
(1)创始人:费希尔(A.G.D.Fisher)
经济学界普遍认为,三次产业分类法的确立,实际上是由英国 经济学家、新西兰突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A.G.D.Fisher)完成 的。本世纪30年代初,费希尔研究认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并 没有穷尽全部经济活动,于是,把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外的所 有其他经济活动,统称为第三产业。
产业结构演变
第一节 产业分类与产业发展 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 第三节 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
第一节 产业分类与产业发展
一、产业的分类方法 二、产业发展
一、产业的分类方法
1、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 2、农轻重产业分类法 3、霍夫曼的产业分类法 4、三次产业分类法 5、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 6、产业地位分类法 7、产业发展状况分类法 8、标准产业分类法
❖我国三次产业划分的具体标准和范围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 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 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居民服 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 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 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
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 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5、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
划分标准:根据不同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需求 种类和依赖程度的差异 内容: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所投入的生产要素中劳动 占有突出比重(纺织,服务)。同样: 资本密集型产业:如:钢铁、汽车、机器制造 技术密集型产业:如北大方正,科技一条街 知识密集型产业:如以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为主体的产业 优点:有利于将各个产业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 在产业之间进行比较、判断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研究产业之间对生产要素依赖程度的差异等 缺点:各种产业类型的划分范围不容易界定
我国三次产业划分的具体标准和范围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 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了上述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 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 服务部门,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