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华侨华人研究述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华侨华人研究述析
[摘要]近年国内外出现华侨华人研究热潮。大致有三类研究主体即国内学者、华侨华人学者及外国学者。从研究主体的视角对近年华侨华人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并对部分观点进行了简单评析,指出较全面研究华侨华人与中国现代化之间内在联系的成果尚不多见,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华侨华人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形成了一股华侨华人研究热潮。从研究主体看,大致可分为三类群体,即国内学者、华侨华人学者、外国学者(准确地说是外国非华人学者,因为外籍华人也是外国人)。他们研究的视角及内容不尽相同,体现出各自的特点,对我们认识和研究华侨华人都很有启发作用。
一、国内华侨华人研究概述
一般而言,国内学者主要集中在特定的学校或与侨务相关机构部门,有“大集中,小分散”的特点。如坐落在福建侨乡的有厦门大学的南洋研究院、华侨大学的华侨华人研究所,广东暨南大学的东南亚研究所、中山大学的东南亚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世界华侨华人研究中心等。其中前四所学校都坐落华侨华人众多的侨乡,有着得天独厚的研究条件。而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则成立于1999年,其宗旨是致力于组织、协调和规划本校有关华侨华人问题的研究;同国内外有关的教育与学术研究机构及专家学者建立联系,进行学术交流,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为探索北京大学文科新专业、新课程的设置与发展服务;为有关部门、团体和企事业单位进行定题委托研究、专题讲座与咨询服务。同年,鉴于“华人问题”的重要性,素有党和国家“智囊库”之称的中国社科院在民族研究所建立了“海外华人研究中心”,并于2002年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海外华人研究中心”。这类机构中的许多专家学者本身与华侨华人联系密切,有的出生于侨乡,亲戚朋友乡亲即为华侨华人;有的自身就是归侨,身后还有着千丝万缕的海外关系;有的在侨务部门工作,做着与华侨华人有关的接待或者研究工作。在他们的研究成果中,涉及华侨华人历史的研究成果丰硕。特别是东南亚诸国,几乎都有各国的华侨华人史专著出版。近年来,北美、欧洲、大洋洲、非洲等地的华侨华人史也有出版。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的李安山著《非洲华侨华人史》就是一部可圈可点之作。因为国内外研究者对东南亚诸国、美国和西欧等发达国家的华侨华人关注较多,研究也多些;而对落后地区尤其是非洲华侨华人的研究则十分有限。所以,这部著作不愧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第一部论述全非洲华侨华人历史发展的著作”(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主任周南京语),并且此书资料翔实、论述全面,学术价值很高。
改革开放后,国内学者对华侨华人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内容更加广泛,研究方法更加多样化,取得了一批颇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有学者从方法论的高度,认为必须更新观念,突破旧框框,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主张从世界历史的视角来看华侨
华人,认为这样既能拓展研究视野,又能更科学更客观地看待华侨华人问题。华侨华人研究重镇——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的庄国土教授梳理了从古至今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预示中国与世界华侨华人资源整合的趋势,认为世界范围内华人合作的特点与趋势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烈的互补性,即从合作内容上看,中国大陆具有的市场、劳力、物产、科技资源;台港澳及东南亚华人拥有的资金、营销贸易网络与技术;以北美为主的发达国家的华侨华人的高科技力量。这三种资源在华人(包括中国人)世界加速流动以实现最佳配置。二是历史的延续性和现实的松散性,即华人之间的合作历史悠久,但即使在今天,世界性华人联系网络有所发展,也仍是一种基于文化纽带的松散联络。三是中国在世界性华人合作中的地位正日益提高。我们应创造有利条件,促使世界华人专门人才、科技资本与大陆资源在大陆的更密切结合。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启迪我们制订有关华侨华人方针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有学者从华侨华人因素在中国与其居住国的相互关系的影响和作用的视角来研究,认为冷战期间与冷战之后,华人问题呈现着国际性的特点,它超越了单纯的民族国家本身的民族问题,成为事关中国和华人居住国国家关系的一部分,且始终与中国相关联;中国政府在处理涉及国际关系中的华侨问题时所奉行的“外交—侨务”政策,体现了外交为先、侨务次之的辨证一体,推动了华侨新的国家认同的形成和东南亚华侨当地化的实现。这是中国政府开辟睦邻友好、保障华侨权益的双重承诺,是国家利益与民族感情的有效统一;多元化主义政策为多民族种族国家的和谐统一创造了迄今为止较为理想的民族国家类型,它不但有助于国家本身发展,也有助于各少数民族群体生发出多种抱负。华人少数民族在欧美等地的所为和成功,从根本上说明了多元一体的政策导向与民族群体和个人的意义。它也将是东南亚各民族国家的理想目标和本地华人融入更大社会的可能趋向。有学者以实地调研与案例材料为基础,考察了海外华商经营管理模式及其成因。认为海外华商在经济全球化中的角色决定了他们的投资取向与战略选择。海外华商网络成长于移民与少数族裔的特定生存历程,是华商基于人际信用、利用自身资源形成竞争力进而参与全球化的合作机制。华商家族企业也是他们应对环境、组合资源的必然选择,家族企业的社会化程度取决于市场环境及其资本社会化水平。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在文化冲突中实现互补与互动并塑造竞争优势。中国大陆企业深受海外华商经营管理的影响,现在应由移植与借鉴走向改革与超越。有学者以东南亚华商对中国大陆的投资为研究对象,对投资现状、投资的方式与特点,以及如何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等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也有学者研究了华侨华人与侨乡现代化的关系及对中国侨乡现代化建设的作用,有力证明:侨乡是华侨华人资本进入中国的桥头堡,是华侨华人资本国际流动的主要着陆点。他们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以及大量的捐赠是侨乡社会经济建设取得重大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华侨华人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资源。这些是近年有关华侨华人研究成果中较为突出的一部分,充分显示了我国这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于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国内学者存在不同意见。周南京教授认为,目前比较有争议的几个大的问题是:关于“中国独特机遇论”;关于“中华民族重要宝库论”;关于“中华民族凝聚力论”;关于“再中国化论”。周教授本人对以上几种观点基本持反对意见,即不认为众多的海外华侨华人是中国发展的“独特机遇”,反对认为他们是“中国民族重要宝库”的观点,也反对把他们对于中国的投资和投“智”称作“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表现。周教授对它们一一进行了批判。例如,关于“中国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