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技术结合的平衡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与技术结合的平衡点
摘要:从工艺美术运动的莫里斯提出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观点,到包豪斯的设计,直至现在的设计,我们可以看出从生产方式上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从产品上来看是形式与功能的结合。

设计中要把握好艺术与技术结合的平衡点,设计师要追求的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统一,它会让人们走向艺术化的、充满诗意的生活。

关键词:艺术与技术设计平衡点完美统一
一、“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历史争论
“艺术与技术相结合”这个观点最早提出就是工艺美术运动时期。

当时摆在设计家面前有两个问题:一是过分装饰、娇柔做作的维多利亚风格的蔓延;二是令不少知识分子感到震惊、甚至恐慌的工业化的来临。

艺术与技术的严重分离的现象。

莫里斯所提倡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原则,有助于弥补艺术与设计的隔阂。

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设计历史记录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平衡点的争论,从十九世纪80~90年代,芝加哥学派建筑师沙利文宣扬的“形式在追随功能”,认为“功能不变,形式就不变”,到现代主义时期的“功能第一,形式第二”。

不管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这两种观点都是偏执性的。

在当代设计中,设计开始追求个性化,而把功能主义发展到极致的现代主义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进而促使当代设计走向多元化的发展。

在人个性化需求下,设计要符合人性,符合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

设计是通过科学技术在满足人的需要的前提下,对事物的一种规划,对人的生活方式的一种规划。

“这种设计就体现了产品的实用功能和形式两个方面。

这两个方面密不可分,不存在一种没有形式的功能,也不存在一种没有功能的形式。

”设计的起点在于功能和形式的结合,我们选择了什么样的形式就选择了什么样的功能,但是功能的表现又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表现出来。

这是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在技术的规定性下来发挥产品功能和形式的表现力。

它既满足了不同人的审美要求,又实现产品的功能化。

艺术美的形式和产品的功能化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的需求。

在设计中,技术与艺术形式是不可分割的。

二、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平衡点”
1.历史中平衡点的移动规律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出现,机械产品的大量出现,奠定了设计中技术的地位,但是技术的快速发展,失去艺术的保障后,出现了大量丑陋的产品,无法用技术来改变时,这时就出现了工艺美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就是艺术对技术缺陷的一种弥补。

随着艺术的肆意发展,技术没有跟上艺术的脚步,就出现了装饰艺术运动的过分装饰。

当这种装饰无法弥补人们内心对美的渴望时,就继续技术的前进,于是就出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包豪斯设计的发展,包豪斯强调功能第一,形式第二。

他们利用大量新材料,塑造了很多以前无法完成的经典,特别是塑料的出现。

经过这两次工业革命后,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得到了暂时的满足,所以就出现对精神世界的不满,这时候美国的商品设计就迎合了市场的特点。

在样式主义的推动下,流线型风格几乎发展到了极致的阶段,最经典的应用就是在汽车设计上的应用。

2.影响艺术与技术移动的因素
1)市场需求因素
需求内容分类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按需求实质 : 分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物质需求体现市场对产品实物形态和技术指标的各种要求,包括结构、重量、体积、功能、质量、价格、品种、规格等; 而精神需求则指对产品的心理期望,包括造型、色彩、人机交互、服务等。

通过需求实质分析,物质需求的变化更多是技术因素的影响更大,精神需求更多受形式的影响更大去满足人们喜新厌旧的心理。

(2)按需求特征: 分为功能型、经济型、环保型等。

对于市场所体现的不同需求特征,在产品开发时,设计目标、约束条件等亦不同, 从而在技术参数确定时区别对待。

(3) 按需求目的: 分为生活需求和生产需求,生活需求又包括生存需求和享受需求。

设计时,针对不同需求目的,开发目标及技术指标的确定, 亦采取不同的策略。

对于生活需求, 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力争产品设计新颖、美观、舒适、便利等。

而对于生产需求,则要求技术先进,功能优越。

需求内容的特点:
(1) 可变性:市场需求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
观念的更新、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和拓展。

(2) 差异性: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社会环境的不同以及使用条件的差别, 市场需求表现为多样性和差异性。

(3) 周期性:市场需求经历了一个周期之后,又重复返回。

但这种重复不是简单的回归,其内容已发生质和量的变化
因此根据市场因素的分析结合市场需求内容的特点得出产品是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进行形式的追求,也就是物质需求更多是技术的影响,精神需求更多是艺术的影响。

2)科学的发展
3)设计思潮:在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分析对设计思潮的影响,进而设计思潮对艺术的影响。

三、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促进设计的发展
艺术是一种整体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其思维的结果具有概括性和代表性。

艺术可以改变技术的描述形式,技术则可以提供产生审美的形式空间。

技术可以直接提高生产力,艺术则可间接提高生产力,艺术的技术是具有创造力的技术。

提倡“创造”的今天,创造是技术与艺术的共同特征,在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过程中,其关键要素是伴随其中的创造力,包括形式上、内容上、技术上的创造。

技术对艺术而言是其中的手段,为创造提供手段保障。

艺术是技术创造的结果,是技术成果的艺术形式。

相反,新技术在艺术领域的应用如果没有约束,会导致艺术形式的泛滥。

我们可以说, 设计是技术和艺术的载体, 承载着技术和艺术的方方面面, 艺术和技术潜在的影响着设计, 作为设计师, 一方面要关注社会和技术的进步, 另一方面又应该在其发展中探求美的精髓, 这种精髓不是指设计师单纯的审美能力, 而且更应该注重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和探究。

历史上之所以产生了许多由著
名人物引领下流派, 如功能主义、新立体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根本原因是设计本身所具有的这种双重性质的交互影响、对比和平衡。

设计者还必须具有科学预测技术和艺术发展趋势的能力,使自己站在技术和艺术的前列, 这既是有责任的设计师的职责,也是设计师的义务, 目的也就是为了设计更多更好地适合人类现在和未来的好的设计。

总结:“艺术与技术不是一种简单的拼凑,也不是两种
对立活动的叠加,而是作为相互构成活动的生成,此种生成是对纯粹艺术架构与纯粹艺术形态的剥夺。

”我们可以得出艺术与技术处于一种张力关系,在设计中艺术试图要设计保留着审美的特性,技术则试图要设计以工具性为本性,这是艺术或技术单方面的强弱或平衡,艺术和技术的这种张力关系推动了设计的历史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