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的保护和人类的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蜜蜂的保护与人类的和谐发展
蜜蜂属膜翅目、蜜蜂科。

体长8—20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

头与胸几乎同样宽。

触角膝状,复眼椭圆形,有毛,口器嚼吸式,后足为携粉足。

两对膜质翅;前翅大,后翅小,前后翅以翅钩列连锁。

腹部近椭圆形,体毛较胸部为少,腹末有螯针。

蜜蜂属完全变态,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

截至目前,世界上现生存的蜜蜂种类已达9 种:(1)黑小蜜蜂(2)小蜜蜂(3)黑大蜜蜂(4)大蜜蜂(5)沙巴蜂(6)绿努(7)苏拉威西蜂(8)东方蜜蜂(9)西方蜜蜂。

我国大部分地区以意大利蜂(西方蜜蜂)为主,北京有少部分地区有中蜂(中华蜜蜂)
一生活习性
在蜜蜂社会里,它们仍然过着一种母系氏族生活。

在它们这个群体大家族的成员中,有一个蜂王(蜂后),它是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蜂,负责产卵繁殖后代,同时“统治”这个大家族。

雄蜂数目很多,在一群体内可能近千个。

雄蜂的唯一职责是与蜂王交配,交配时蜂王从巢中飞出,全群中的雄蜂随后追逐,此举称为婚飞。

工蜂在这个群体中数量最多。

工蜂是最勤劳的,除采粉、酿蜜外,筑巢、饲喂幼虫、清洁环境、保卫蜂群等;也都是工蜂的任务。

蜂王在巢室内产卵,幼虫在巢室中生活,经营社会性生活的幼虫由工蜂喂食,营独栖性生活的幼虫取食雌蜂贮存于巢室内的蜂粮,待蜂粮吃尽,幼虫成熟化蛹,羽化时破茧而出。

家养蜜蜂一年繁育若干代,野生蜜蜂一年繁育1~3代不等。

以老熟幼虫、蛹或成虫越冬。

一般雄性出现比雌性早,寿命短,不承担筑巢、贮存蜂粮和抚育后代的任务。

雌蜂营巢、采集花粉和花蜜,并贮存于巢室内,寿命比雄性长。

二食物特征
蜜蜂以植物的花粉和花蜜为食。

食性可分为3类:①多食性,即在不同科的植物上或从一定颜色的花上(不限植物种类)采食花粉和花蜜,如意蜂和中蜂。

②寡食性,即自近缘科、属的植物花上采食,如苜蓿准蜂。

③单食性,即仅自某一种植物或近缘种上采食,如矢车菊花地蜂。

三经济意义
蜜蜂是对人类有益的昆虫类群之一,通常广泛指的是生产用蜂种:西方蜜蜂和中华蜜蜂。

它为农作物、果树、蔬菜、牧草、油茶作物和中药植物传粉。

蜂蜡和蜂胶都是轻工业的原料。

蜂胶还被称为“紫色黄金”,在全世界的产量比黄金还少
蜜蜂是人类生物链中不可缺失的环节。

和偕社会,万物共生。

在自然界100万种昆虫家族中,唯独只有蜜蜂是为人类所能驯养与服侍的。

世界上三分之一以上作物,属虫媒植物,需要授粉才能繁殖和发展。

实践证明,蜜蜂是各种农作物授粉的“月下老人”,有蜜蜂比没有蜜蜂做媒介,各种作物可以增产23%以上到一倍不等。

美国80年代就报道:由于蜜蜂授粉而增加的农作物产值200亿美元,是养蜂业自身
产值的143倍,小蜜蜂,大产业。

凸显了蜜蜂授粉的空中农业优势。

四蜜蜂与人类健康
蜜蜂的主要产品是蜂蜜,常食蜂蜜可保健康长寿
蜂蜜是工蜂采花蜜在巢中酿成。

营养分析表明,蜂蜜中含有大约35%葡萄糖,40%果糖,这两种糖都可以不经过消化作用而直接被人体所吸收利用。

蜂蜜还含有与人体血清浓度相近的多种无机盐,还含有一定数量的维生素B1、B2、B6及铁、钙、铜、锰、磷、钾等。

蜂蜜中含有淀粉酶、脂肪酶、转化酶等,是食物中含酶最多的一种。

蜂蜜的气味芳香可口,从营养和保健价值来看,不仅是滋补、益寿延年之品,又是治病之良药。

蜂蜜作为药用,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功效良好。

在临床上,蜂蜜不仅可以治疗胃炎,还可以在蜂蜜中加上某些药物治疗溃疡病。

此外,蜂蜜还有润肌白肤的作用,由于蜂蜜营养丰富而多样化,又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对于皮肤有滋润作用,尤其是冬季气候干燥时,多吃蜂蜜能防止皮肤皲裂。

很多高级的化妆品,是由蜂蜜提炼而成的,可见它对皮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如能长期内服及外敷外涂,有助美容,还能益寿延年。

五中蜂濒危现状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将最多再存活四年……”。

保护蜜蜂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全世界80%的开花植物靠昆虫授粉,而其中85%靠蜜蜂授粉,90%的果树靠蜜蜂授粉。

如果没有蜜蜂的传粉,约有40000种植物会繁殖困难、濒临灭绝。

没有蜜蜂,就意味着缺少授粉,没有授粉就没有果实,没有种子……如果密蜂遭遇不幸,那么下一个就是我们!
中蜂有7000万年进化史,在我国,中蜂抗寒抗敌害能力远远超过西方蜂种,一些冬季开花的植物如无中蜂授粉,必然影响生存,我国许多植物繁衍下来,中蜂功不可没。

中蜂为苹果授粉率比西蜂高30%,且耐低温、出勤早、善于搜集零星蜜源,对保护我国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近年来,由于毁林造田、滥施农药、环境污染等因素,造成中蜂生存危机。

除此而外,科研人员指出目前引入的意大利等国的洋蜂,是对中蜂最大的威胁。

这些洋蜂对中华蜜蜂有很强的攻击力,且翅膀振动频率与中华雄蜂相似,导致中华蜜蜂误认,从而可以顺利进入蜂巢,洋蜂杀死中蜂蜂王不可避免。

为此我国已在北京房山和黑龙江饶河建起相对封闭的中蜂、黑蜂保护区,并开始寻找野蜂,使中蜂不致灭绝。

然而20世纪末,中华蜜蜂在北方地区,黄河以北逐步减少了,长白山也只剩下几百群了。

据了解,中华蜜蜂的减少,主要是蜂王由于不明原因死亡而造成的。

可怕的是,中华蜜蜂一旦完全灭绝,会影响整个与之有关的植物共生生态系统的变化。

近日,中国科学院有关人士为我们解开了蜂王之死的谜团,并且我国北方还建立了惟一的中华蜜蜂保护区。

为了保护中锋,应该在中蜂已处于濒危状况的东北、华北、西北设立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内禁止饲养西蜂。

此外,在尚存一些中蜂的长江流域山区,划出中蜂保护区加以保护蜂农的。

积极性也是扩大中蜂数量的重要原因。

通过选育抗病、高产的品种来提高中蜂的生产性能,减缓或停止中蜂被取代的过程;积极探索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将西蜂的高产性能,如分泌王浆、采集蜂胶等基因转入中蜂,培育高生产性能转基因中蜂新品种。

一旦采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新品种在经济效益上能赶上西蜂,就容易让蜂农接受和饲养中蜂,达到恢复当地中蜂种群数量的目的。

我们需要经济效益,又要保护本土中蜂,以维持生态平衡,这样才会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