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颜正华经验方整理研究报告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医大师颜正华经验方整理研究报告

颜正华教授系江苏丹阳人,国医大师,首都国医名师,我国著名中医药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终生理事,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曾先后担任国务院第二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医学药学组成员、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医药组成员、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全国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医药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等职。

本课题经验方研究在全面系统整理颜正华教授处方病案的基础上,主要针对

颜正华教授临证常用的潜降汤、填精补血化瘀方和瓜蒌薤白汤加减开展整理挖掘工作。

经验方一潜降汤

简介:颜教授治疗眩晕证属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者,自创经验方一一潜降汤,收效甚佳。颜正华教授认为,眩晕一病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常密切相关,而三者中又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肝五行属木,其性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主疏泄气机,调畅情志。若肝失疏泄,则升降失度,出入无节,病及清窍,则致眩晕发作。再者,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全赖阴血养润,而阴血易枯,故肝风易动。如肝之疏泄功能失常,相乘于脾,则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气血不足,不能上养清窍,亦可引起眩晕。此外,肝肾同源,若患者年事已高,先天之本渐衰,日久而致水不涵木,肝失濡养,肝阳上亢,亦可引起眩晕。眩晕的病因病机虽多变,但总以虚实为纲。虚为病之本,实为病之标。然虚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之分,实有风、火、寒、湿、瘀、痰之别。它们即可独见,亦可并见。临床所见之证往往虚实错杂。因此,临床诊辨眩晕应详加辨析,抓住病因病机的关键所在。一般而言,病程久者多偏于虚,虚者以精气虚者居多,精虚者宜填精益髓,滋

补肾阴;气血虚者宜补气养血,滋养肝肾。病程短者多偏于实,实证以痰火者多见,痰湿

中阻者,宜燥湿化痰;肝火亢盛者,宜清肝泻火;肝阳上亢者,宜平肝降逆。总体而言,本病的发生多以阴虚阳亢者居多,治疗当以滋阴潜阳为要。

方名:潜降汤

处方来源:自拟方

药物组成:白芍12g,生石决明(打碎,先下)30g,生牡蛎(打碎,先下)30g,茯苓10〜

30g ,丹参12〜15g,益母草15g,怀牛膝12〜15g,白菊花10g ,夜交藤30g。

功能:滋阴潜阳,平肝降逆方解:方中白芍苦酸微寒,善养血敛阴,平肝柔肝,治肝阳上扰清窍而致之眩晕,为君药,奏滋补阴血,平抑肝阳之效。石决明质重咸寒,善清肝火、养肝阴、潜肝阳;生牡蛎质重而咸涩微寒,善益阴潜阳,又能镇心安神;两药共为臣药,即助主药补阴潜阳,又能镇心安神。茯苓甘平,宁心安神、健脾;丹参微寒,清心安神活血;益母草微寒,清热利水、活血化瘀;牛膝补肝肾而引火引血下行;四药共为佐药,即助君药、臣药潜肝阳、补肝肾、定神志,又引火引血下行以消眩晕。白菊花微寒,能平抑肝阳、清利头目;夜交藤性平,可养心安神、祛风通络;二药共为使药,

一则平抑肝阳、养心安神,二则引药入心肝二经。诸药合用,滋阴平肝、潜阳安神效宏主治:眩晕证属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者

临床应用及加减化裁:颜正华教授临证凡遇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之眩晕,每每投用潜降汤,并注重随证加减。如兼食欲不振者,去熟地黄,加制何首乌15g,陈皮

10g,炒麦芽10g ;兼耳鸣者,加磁石30g ;兼腰痛者,加杜仲10g,桑寄生30g ;兼盗汗者,加五味子6g,浮小麦30g ;兼大便粘滞不爽者,加决明子30g,全瓜蒌30g ;偏于阴虚火旺者,去熟地黄,加生地黄15g,麦冬15g ;肝火偏旺,证兼急躁易怒、目赤者,加龙胆草6g,夏枯草15g ;头痛较重者,加

白蒺藜12g,蔓荆子12g,川芎10g ;眩晕较重者,加天麻6〜10g,钩藤15g ; 失眠较重者,加炒枣仁30g,生龙骨30g。

验案举隅

医案一

张某某,男,70 岁。退休工人。

初诊时间:2000 年8 月1 日。

主诉:头晕、心悸反复发作四十年。

现病史:近因与家人生气而出现头晕、心悸、胸闷等不适,自测血压为

150/120mmHg ,遂前往西医院就诊,曾应用西药降压药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现眩晕、心悸、胸闷,脘腹胀痛,进食后欲吐,前额胀痛,双下肢浮肿,口干欲饮,小便不利。纳差,眠轻,便可,日一行。舌红,苔薄黄,舌下青紫,脉弦滑。既往有前列腺肥厚病史。

辨证:肝气不舒,风阳上扰,肾阴亏虚。

治法:疏肝理气,平抑肝阳,滋补肾阴。

处方:白蒺藜12g,天麻6g,菊花10g,赤白芍各10g,苏梗10g,香附10g,陈皮10g,炒枳壳10g,鱼腥草(后下)30g, 土茯苓30g,白茅根30g,坤草30g,

丹参30g 。七剂。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时间:2000 年8 月7 日。患者服上方七剂后,症状减轻,刻下头晕、胸闷、心悸仍作,烧心缓解,纳食较前佳,小便利,大便稀日一、二行,眠差,脘腹胀痛,偶反酸,口干欲饮。舌红苔薄黄,脉弦滑。颜教授在上方基础上,加生牡蛎30g、泽泻15g。七剂。

水煎服,日一剂。

三诊时间:2000 年8 月14 日。

患者服上方七剂后, 症状减轻。刻下微有头晕、胸闷、心悸阵作, 左下腹痛, 排尿

时疼痛减轻。脘腹胀痛减轻,烧心,阵咳,喉中有痰,色白量多,口干亦减缓,纳可,大便调。苔薄白,舌下青紫,脉弦滑。颜教授在上方基础上去白蒺藜12g,苏梗10g,加杏仁10g,生苡仁30g,紫菀12g。

处方:天麻6g,菊花10g ,赤白芍各10g ,香附10g ,陈皮10g ,炒枳壳10g , 鱼腥草(后下)30g,土茯苓30g,白茅根30g,坤草30g,丹参30g,生牡蛎(打碎、先煎)30g,泽泻15g ,杏仁10g,生苡仁30g,紫菀12g。十四剂。水煎服,日一剂。

四诊时间:2000 年8 月28 日。患者服上方十四剂后,诸症明显减轻。颜教授在上方基础上去鱼腥草30g、白茅根30g ,加黄连3g 、吴茱萸1.5g 。

处方:天麻6g,菊花10g ,赤白芍各10g ,香附10g ,陈皮10g ,炒枳壳10g , 土茯苓30g ,坤草30g ,丹参30g ,生牡蛎(打碎、先煎)30g ,泽泻15g ,杏仁10g , 生苡仁30g ,紫

苑12g,黄连3g,吴茱萸1.5g。七剂。水煎服,日一剂。患者

服药七剂后,诸症均释。

按语:颜教授认为,本案属水不涵木,肝阳偏亢,风阳升动所表现的本虚标实证候。肝阳化风,肝风内动,上扰头目,则眩晕。肝阳亢逆无制,气血上冲,则见前额胀痛。肝主疏泄,肝性失柔,情志失疏,故急躁易怒。恼怒后可致气火内郁,暗耗阴液,而阴不能制阳,故加重诸症。本案患者因病程迁延不愈,阴损及阳,而出现肾阳虚衰无以温化水气而致双下肢浮肿及排尿困难。

颜教授在治疗本案时,以平抑肝阳,滋补肾阴为治疗的基本原则。方中白蒺藜为甘温之品,补肾固精,养肝明目,为君药;天麻、菊花合用而具平抑肝阳作用,赤芍清肝养血,白芍柔肝养血,丹参活血调经,三药合用共奏滋补肝阴之效,上述五味药加强白蒺藜滋补肝肾阴、平抑肝阳的作用,同为臣药;苏梗、香附、陈皮、炒枳壳四药合用起行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