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功利性的现象分析与对策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6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1月 Vol.36 No.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14

──────────

收稿日期:2014-05-18 作者简介:吕静(1986-),女,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通讯作者:高金岭(1967-),男,山东诸城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 -130-

教育功利性的现象分析与对策研究

吕 静,高金岭

(广西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教育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活动之一。教育过程中教育功利性是最严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重智育轻德育、重成才轻成人和重结果轻过程。应从价值重塑、实践纠偏、制度变革和文化导向方面寻求解决路径,让教育回归本质,重塑教育价值取向,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教育价值取向中。

关键词:教育;功利性;价值;制度;文化 中图分类号:G40-05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4)06-0130-05

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4.06.033

Analysis of the Utility of Educ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LV Jing, GAO Jin-ling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4, China)

Abstract: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ctivities of human being. In education we are utilitarian education process is one of the most severe, and the most urgent problem to solve. The main performance is the intellectual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adult talent light and heavy result light process. By returning education to nature, remodeling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education, returning education to “educating peopl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eek the solution path from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value, practice correct,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cultural orientation.

Key Words: education; utilitarianism; value; system; culture

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对于人类社会或个体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教育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我们思维得以拓展的有效条件,是我们素质得以提高的重要保障。我们在不同的阶段、环境接受不同性质的教育。从时间维度来说,我们经历了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等;从空间维度来说,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因此,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质量。然而,纵观当前的教育现象会发现,存在着许多有悖教育发展的问题,而教育的功利性取向就是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在当今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做什么都要权衡利害关系,争取利益的最大化。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教育活动也难以幸免,教育的本质被功利所掩盖,教育被异化为一种满足人们利益的工具。这种现象对教育本身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对学生的发展更是带来深远的消极

影响。基于此,文章从教育观念和实践的角度出发,分析教育功利性现象的原因及后果,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一些建议及对策。

一、教育功利性的概念界定 (一)已有观念的梳理

功利思想由来已久,无论古今中外都可以追溯得到其痕迹。“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对于中国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很多人把学习当作改变自身命运的一种途径,这恰恰是教育功利性的表现方式。也有人对教育功利性持一种澄清的观点。澄清者认为教育的功利性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有正确认识教育的功利性,把教育功利性与急功近利的‘功利’区分开来,承认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承认教育对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的作用,承认教育对塑造自由、民主的社会公民的作用,才有助于人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批判者则认为功利性的教育是指

吕 静,等:教育功利性的现象分析与对策研究

-131-

“那些抛开对人的心灵、理性的培养,一味强调为将来从事某种职业做准备或过分看重实用性的一种唯智主义倾向明显的狭隘教育。”[2]这其中没有孰是孰非,因为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教育功利性问题,他们都有站得住脚的理由,但是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对教育功利性的极端追求必然会导致教育异化。

(二)本文的概念界定

上述几种对教育功利性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对教育功利性进行了分析和界定,本文在对上述几种观点进行辨析的基础上提出对教育功利性的概念界定:教育功利性指的是人们仅仅以教育作为达到某种功利的结果和目的的工具或手段,而忽视和弱化了“教育旨在‘成’人”[3]的本然价值和终极诉求的一种偏颇的教育价值取向。而恰恰是这种价值取向上的偏差和误区使得教育的理论建构和实践在某些方面走向了偏差和失范。

二、教育功利性的表征与影响 (一)教育功利性的表征

1. “分数崇拜”与“升学率至上”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取向和评价标准就是分数[4]。正如俗语所言: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数成了衡量学生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5]。而教育旨在培养人、促进学生人格完善的原初价值和意义被遮蔽[6]。另外,与分数紧密相连的升学率成了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所有的教育活动都为升学率做准备,至于道德教育、美育、体育等都不过是升学率下的弱势部分,而且教育资源的投放和分配也以升学率为主要参照标准。因此,分数、升学率这种外在的、功利的“教育目的”成了教育的主宰,而在其引导下的教育教学过程也必然体现出某种功利性。

2.“证书教育”与“学历至上”

我国教育功利化的另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证书教育”。以大学教育为例,学生大学四年,更多的精力不是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上,而是放在了诸如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以及纷繁复杂的各式各类的证书考取上。所以,专业课考试和毕业论文的撰写只得“临时突击”“复制粘贴”。所以,大学四年的结果就是本专业的基础概念仍不知为何。当然,这和社会用人机制的功利性是分不开的。我国的用人机制还是一种“学历至上”的取向,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这种功利性的用人标准反作用于教育,导致教育的功利化。

3.“弱化的道德教育”

正是在上述“分数至上”“证书教育”的影响下,教育固着于功利的目的,而对于促进学生人格成长和道德发展的道德教育却被漠视和边缘[7]。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很多学校在课表上设有道德教育课,但是往往被语文、数学等所

谓“主课”所占领,要么被当成班会课,只有当教育主管部门来视察素质教育的“成果”时,才会开设一个“公开课”为“素质教育”装点一下。所以,很多学校的道德教育流于形式、形同虚设。

(二)教育功利性的影响

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的特殊活动,人的发展应当是包括知识、情感和道德等在内的诸多方面发展。然而,教育活动一旦沾上功利性的色彩,教育的教育性就会被功利性所掩盖,产生许多负面影响,比如教育价值工具化、教育本质异化、学生的身心发展被扭曲和道德教育被压制等。

1. 教育本然价值的异化

“育人”是教育的本质体现,教育的核心价值也在于“育人”[8],即人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当中,不仅仅获得了知识与技能,还有情感与道德上的养成、精神境界上的提升。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向前,使人向善,促进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共同发展,这是教育的核心价值所在[9]。教育的工具价值是教育价值的外延,只是起到支撑我们达到教育核心价值的协助作用,并不是我们教育所要追求的最终目的。然而,在极端的功利价值取向面前,教育的“育人”价值正被工具价值所取代。越来越多的人们把教育当成一种满足自身利益的工具。比如,学习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而不是出于提升自身素质的目的;培训是为了取得各种资格证书;就连参加各种具有意义价值的社会活动都是为了能获得学分或高考加分。当这种现象成为教育活动中的常态时,教育也就失去了其原本的价值。那么教育的核心价值将被作为外延的工具性价值取代,成为人们参与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这种负面的影响对于教育事业来说是毁灭性的。

2. 学生身心成长的扭曲

学生,特别是儿童时期的学生对于未知的世界充满着各种好奇与疑惑,学习是他们满足好奇心与进步的重要途径。按理说他们应该是喜欢学习、享受学习才对,然而我们当前教育的现状是,学生学习负担重、升学压力大和学习竞争激烈,造成学生极度厌学的情绪,甚至由于学习压力过大而做出很多错误的行为,如辍学后走向迷途、自杀等。面对这些现象,深刻反思教育问题时不难发现,教育已经偏离了其原来的本质,教育的意义被功利所遮蔽。在极端的教育功利性下,教育不再是提升学生素质、塑造品格和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活动,而是依据教师、家长所设定的目标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使他们受制于这些外在的教育目标而不能发挥其主动性,遏制了学生兴趣的发展[10]。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教育也就失去了它原初的本意,如果这种现象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控制,我们的教育就像是一条生产线,而我们的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