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创新: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科技创新的内涵核对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特别指出科技创新有助于中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认为要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需要重视研发投入、协调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

【关键词】科技创新;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增长

一、引言

“一流企业卖设计,二流企业卖技术,三流企业卖产品”。对于企业而言,创新不仅仅包括产品的创新,还包括研发、经营、服务等环节的改善和革新。一个企业,只有依靠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样地,一个国家,也只有依靠创新,才能繁荣富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经济总量跃升为世界第二,仅此于美国,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贡献。实际上,改革开放也属于制度上的创新。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从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十二五”规划也把坚持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要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2012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

二、科技创新的内涵和理论发展过程

科技创新,是包含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的一个系统化过程。在世界发展史中,创新一直存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诸如耕作技术的革新、新品种的引入和运输加工手段的升级,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只不过那个时期的创新是缓慢发生的。回溯到“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的阶段,以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作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大规模工厂机器大生产取代个体手工生产,使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彻底变革,其结果之一是英国掌握了当时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1870年后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作为主要标志,科学技术开始紧密结合,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出现。二战后,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创造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美国兴起,技术转化为产品的周期越来越短,推动了人类的进步,给世界经济、社会、国际关系等各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此后美国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进入21世纪,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是日益显著,并引起不同国家的发展步伐和成就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早期的经济增长理论只认为资本和劳动力要素的投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按照该理论,仅仅依靠要素的投入,无法避免规模报酬递减的规律,从而失去长期增长的动力。但事实上,全球投资在工

业革命后一直在增加,说明了技术变化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引入了技术进步,来解释经济增长中无法由资本和劳动力解释的部分。可以理解为经济增长=劳动的贡献+资本的贡献+创新(技术进步)的贡献。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中,创新的贡献均达到了70%,而中国目前还不到40%。

发展中国家的创新与工业化国家相比有不同的模式,后者的研发和创新一般与新产品和新的生产方法相联系,属于自主创新,而在很多发展中国家,研发更关注如何改造进口技术以满足国内需求,属于技术引进型创新。自主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与增长方式转变”课题组实证分析了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以研发经费代表的自主创新与产出之间存在显著正的长期均衡关系,而且研发投入每增加1%,gdp则相应增长0.16%,2000-2006年研发经费占gdp 比重与同期经济增长率之间的相关性达到了0.97,另外国外技术引进每增加1%,gdp则提升0.08%。研究还证实,直接从国外引进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小于自主研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三、科技创新:“中等收入陷阱”的突破口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由世界银行在2007年发布的报告《东亚复兴:关于经济增长的观点》之中,主要指国家的收入水平达到中等以后,增长动力不足,无法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经济陷入停滞甚至后退,连带出现了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悬殊、社会动荡等。中等收入陷阱实际上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一

个现象。学术界公认地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包括东亚地区的马来西亚、泰国,以及拉丁美洲的阿根廷等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有日本、韩国等国。日本和韩国的经济之所以取得快速的发展,曾经一度经济繁荣的马来西亚等国表现则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后者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型,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引进技术,创新不够,特别是自身研发投入不足,企业中的研发人员相对缺乏。仅仅依靠自然资源、外商直接投资或者本地的优势所获得的增长不可持续。

中国在2001年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要想顺利度过这个阶段,成为高收入国家,必须依靠创新。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郑秉文认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增长已经和将要经历四个阶段,其划分依据是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第一个阶段为市场驱动阶段,时间为1978-2000年,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下,此时属于低收入国家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引入市场等价交换的激励机制,使生产力得到释放。第二阶段是要素驱动阶段,时间是

2001-2009年,人均gdp在1000-4000美元,此阶段为低中等收入国家阶段,以要素投入拉动经济增长,特别是劳动、资源、资本、土地等有形要素。第三阶段是效率驱动阶段,时间为2010年到十四五规划时期,此阶段为高中等收入国家阶段,需要依靠集约型的方式,投资、出口、消费协调来拉动经济增长。第四阶段为创新驱动阶段,时间为十四五规划之后,中国此时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这一阶段增长的长期动力只能是技术创新,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

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来提高综合竞争能力,跃升为世界高收入国家行列。

四、科技创新如何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通过创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原有的增长方式也越来越不适应中国的现实情况,出现了日趋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劳动力成本的优势随着人口红利的结束而日趋消失,未来要延续增长的势头,就必须进行增长方式的转变,不能再继续充当“世界工厂”的角色,需要从粗放型增长转向集约型增长,从投资拉动型转向技术进步性,从技术引进型转向自主创新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科技、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在增长方式转变中承担着核心和具有战略性意义的角色,包括产业的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能源生产利用方式的变革等,都需要依靠技术创新作为支撑。要想使创新真正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需要在多方面下功夫。

1.需要重视科技研发投入

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反过来,经济增长又不断推动和刺激技术进步和创新,由此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始终在国际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主导了高科技前进的方向,就是因为这个良性循环,源源不断地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技术和设计工艺。20世纪90年代中期,韩国在研发上的投入占该(下转第220页)(上接第218页)国gdp的比重就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