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要大国历史大事件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主要大国历史大事件总结
一、
独立运动(1754~1783)
18世纪中叶, 英国在美洲的殖民地与英国之间, 已有了裂痕. 殖民地的扩张, 使他们产生某种自觉, 自觉到英国的迫害, 而萌生独立的念头. 1774年, 来自12州的代表, 聚集在费城, 召开所谓第一次大陆会议, 希望能寻出一条合理的途径, 与英国和平解决问题, 然而英王却坚持殖民地必须无条件臣服于英王, 并接受处分. 1775年, 在麻州点燃战火, 5月, 召开第二次大陆会议, 坚定了战争与独立的决心, 并发表有名的独立宣言, 提出充分的理由来打这场仗, 这也是最后致胜的要素. 1781年, 美军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1783年, 美英签定巴黎条约, 结束了独立战争.
组成新政府(1784~1819)
革命的成功, 使美国人民有了以立法形式表达他们政治观念的机会. 1787年, 在费城举行联邦会议, 会中华盛顿被推为主席, 他们采取一项原则, 即中央的权力是一般性的, 但必须有审慎的规定和说明, 同时, 他们也接受一项事实, 那就是全国性政府必须有税收、铸造货币、调整商业、宣战及缔结条约的权力. 此外, 为了防止中央权力过大, 而采取孟德斯鸠的均权政治学说, 即政府中设置三个平等合作与制衡的部门, 即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相互调和, 制衡而不使任何一权占控制地位.
向西扩张(1820~1849)
19世纪初期, 数以千计的人, 越过阿帕拉契山, 向西移动, 有些开拓者, 移居到美国的边界, 甚至深入属于墨西哥的领地、以及介于阿拉斯加与加利福尼亚的俄勒冈. 开拓者勇敢、勤奋地向西寻求更好的生活.
南北冲突(1850~1869)
引起内战的原因, 不单是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的问题, 还包括了思想上的冲突. 内战暴露了美国的弱点. 对这个国家的存在, 作了一番考验. 经过了这次考验, 美国才步向一个中央集权化之现代国家的坦途. 南北之间, 为奴隶问题而起争执, 南方在全国政治上的主要方针, 就在保护和扩大"棉花与奴隶"制度所代表的利益;而北部各州, 主要是制造业、商业和金融的中心, 这些生产无需依赖奴隶, 这种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冲突都是由来已久的. 1860年代初期, 11个南方的州脱离联邦, 另组政府, 北方则表示, 为了统一将不惜付出任何代价. 1861年, 内战爆发了, 这场美国人面对面的流血战, 打了四年, 南方遭到严重的破坏, 而且留下深深的伤痕. 1865年, 北方战胜了, 这项胜利不但显示美国恢复统一, 而且, 从此全国各地不再施行奴隶制度.
工业化与改革(1870~1929)
19世纪初期, 美国开始工业化, 而内战之后, 则步入成熟阶段. 在从内战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到50年时间内, 她从一个农村化的共和国变成了城市化的国家. 机器代替了手工,产品大量增加. 全国性的铁道网, 增进了货品流通. 应大众的需要, 许多新发明应市了. 银行业
提供贷款, 促成工商业经营的扩大. 故从1890到1917年的近30年间被称为所谓"进步时期", 1914 年, 世界大战爆发, 1917年,美国终于被卷入大战漩涡中, 并且在世界上尝试扮演新的角色。
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0~1959)
经济大恐慌, 影响的不只是美国, 世界各国都受到它的打击, 经济大恐慌, 使上百万的工人失业, 大批的农人被迫放弃耕地, 工厂商店关门, 银行倒闭,一片萧条. 1932年, 罗斯福当选总统, 他主张政府应拿出行动来结束经济大恐慌, 新政府虽然解决了许多的困难, 但美国的经济还是要到二次大战, 才苏醒起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美苏两国, 关系日趋恶化,
分别在军事、政治、经济、宣传各方面, 加紧准备, 一如战时, 这种状态, 被称为"冷战".
70年代中期, 经济一度复苏, 但到70年代未期, 又出现通货膨胀. 1976年, 美国建国200周年, 全国举行各项庆祝活动. 1981年4月12日, 美国成功地发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将人类又带入另一个太空新纪元. 1985年, 里根连任总统, 在日新月异的人类发展史中,美国将展开新的一页.
二、英国历史大事件总结
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
【英国在1588年英西海战中的胜利,是一次以弱胜强的胜利,它再一次显示了在王权统治下的民族国家的力量。
长期处在欧洲主流文明之外的岛国,第一次以强国的姿态向欧洲大陆发出了声音,并迅速进入世界海洋霸权和商业霸权的争夺中心。
】
斯图亚特王朝1603~1714
1640年,英国在全球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
1688~1689年:光荣革命,确定了君主立宪制。
玛丽二世(詹姆斯二世女儿)执政。
汉诺威王朝:1714~1917
1714年,王位传给查理一世的外甥家族、德国的汉诺威王室。
接着是乔治一世、二世、三世、四世执政。
乔治三世在位期间,美国独立,英国击败拿破仑。
1721~1742年:罗伯特·华尔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首相
1760~1830年:工业革命
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
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
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
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即位【1837—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执政,英国的黄金时代,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国,在生产及贸易方面跃居世界首位,到处推行炮舰政策,夺取海上霸权,侵占殖民地,搜刮别国财富。
大英帝国称霸世界,在海外统治的地域遍及欧、亚、非、美、澳各洲,号称“日不落帝国”。
】
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逝世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衰败
1919年,乔治五世将汉诺威王朝改为温莎王朝。
现在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就是温莎王朝的第四代君主。
温莎王朝1917~
1931年颁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认其自治领在内政、外交上独立自主,大英帝国殖民体系从此动摇。
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实力大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
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继独立
20世纪60年代,英帝国殖民体系瓦解。
1973年1月加入欧共体。
三、德国历史大事件总结
德国统一
神圣罗马帝国在1806年灭亡后,德意志邦联在1815年成立,其中以普鲁士和奥地利最犟大。
普鲁士和奥地利都想由自己领导德国统一,后来普鲁士渐渐取得领导权。
1864年普鲁士打败丹麦,收回北方部分领地。
1866年她打败奥地利,迫使奥地利与匈牙利组成奥匈帝国;并合并数个邦,组成北德意志邦联。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德国南部几个邦脱离法国控制,至1871年德国宣布完成统一,德意志帝国成立。
纳粹德国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魏玛共和国的政局开始转向法西斯化。
以希特勒为领袖的纳粹党在1933年1月30日开始掌握了德国的政权。
希特勒执政后,对内开始实行白色恐怖,残酷镇压异己分子,通过冲锋队、党卫军和盖世太保)及其遍布各地的劳动营和集中营实行法西斯专政。
希特勒是通过鼓吹强烈的民粹主义上台的,上台后的他开始了对犹太人疯狂的种族压迫。
1933年12月1日通过《保证党和国家统一法》。
1934年8月1日通过《德国元首法》等,加强了法西斯独裁统治。
希特勒将国家经济纳入战争轨道,加快重整军备的步伐。
1935年3月16日,希特勒宣布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起50万人的军队,次年宣布实行由戈林主持的“四年计划”,工业发展速度超过西方各国。
1936年3月7日,希特勒将德军开进莱茵非武装区,7月武装参与西班牙内战。
11月25日德日缔结《反共产国际公约》,1939年5月22日,德国和义大利於柏林订立钢铁同盟,至此,三国正式结盟,被称为轴心国。
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9月,在慕尼黑会议上,希特勒迫使英法签订《慕尼黑协定》。
10月,肢解并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电战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始,随后迅速占领了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
1940年,击败英法联军,并占领了法国。
随后占领了南斯拉夫和希腊等国。
1941年6月22日,德国开始进攻苏联。
1942年冬,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德军失利,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捩点。
1944年6月6日,美英联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1945年5月8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雅尔塔协定,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柏林作为特殊单位由4国共同管理。
1949年5月,美、英、法3国占领区合并,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苏联占领区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
冷战时期
1945年被盟军占领的德国1945年5月8日法西斯德国战败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议》,德国除割让给苏联和波兰11.4万平方公里土地外,其余部分及首都柏林由苏、美、英、法分区占领。
1947年1月1日,美占区和英占区组成联合经济区,同年4月法占区也加入该联合经济区。
1948年9月由州议会代表组成协商会议。
1949年5月8日,协商会议通过《基本法》。
5月23日,公布《基本法》,正式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
9月20日,由阿登纳组成第一届联邦政府。
1946年4月苏联占领区的德国共产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合并,成立德国统一社会党。
1947年12月6日,在柏林苏占区召开德国人民第一次代表大会。
1949年5月30日德国人民第3次代表大会批准宪法。
同年10月7日临时人民议院通过宪法。
10月7日,正式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
10月10日苏联占领当局将行政职权移交给临时政府。
1948年,柏林危机爆发,年底,柏林正式分裂成为两个城市。
1961年,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边界自己的一侧修建柏林墙,并且切断西德与西柏林的交通运输,冷战达到了最高峰。
美国靠空投物资支援西柏林,即是空中桥梁,。
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较快。
70年代,德国出现“经济奇迹”。
到统一前,联邦德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第四大国,贸易第三大国。
民主德国在东欧国家中经济是发展最健康和快速的,统一前,东西德国都被世界银行列为世界十大经济体之一。
德国再次统一
1990年德国统一:BRD 表示原联邦德国;DDR 表示原民主德国
1990年10月3日,前民主德国的领土并入联邦德国。
关于德国统一的条约达成于1990年2月13日,这个协议通过1990年2月14日的所谓“四加二协议”(英美苏法四个占领国和东西德国)得以实现。
统一后的德国仍然是欧共体(后来成为欧盟)和北约的成员国。
四、俄国历史大事件总结
1、彼得一世是封建农奴性质的。
改革加强了俄国军事经济实力,巩固了贵族地主和商人的国家,使俄国跟上了西欧近代化步伐。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资本主义在俄国开始发展,但总体上彼得一世还是在维护腐朽的封建农奴制度。
2.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权。
此后,俄国出现了苏维埃政府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历史紧要关头。
1917年3月,沙皇政府被推翻。
*1917年4月3日,列宁从瑞士回到彼得格勒。
第二天,列宁提出了著名的《四月提纲》。
指出,推翻沙皇专制制度,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完成。
现在进入革命的第二阶段,即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它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共和国。
列宁的思想使千千万万工人、士兵提高了觉悟。
临时政府把他视为眼中钉。
*1917年10月十月革命开始,面对国内外万分险恶的环境,列宁以惊人的智慧、胆识和勇气,领导俄国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1917年11月,在列宁领导下,在托洛茨基的军事指挥下,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十月革命胜利后,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领导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的三次武装进攻和国内的多次大规模叛乱,使苏俄的经济建设逐步走上了正轨。
从此个人签名改为“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企图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扼杀中摇篮里。
2.目的:为了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在经济领域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
施。
4.结果:1919—1920年,苏俄人民在布什维克党的领导下,粉碎了国内外敌对势力发动的
三次大规模武装干涉,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二、新经济政策:
1.实施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
和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开始的标志: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会议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这标志着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3.内容
农业方面,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工业方面:解除了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
贸易方面,改变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新经济政策实际上是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
评价新经济政策
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一、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苏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
2)这种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配置资源,进行社会生产活动。
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政府通过计划确定全社会的"产、供、销"和企业的"人、财、物"等。
3)由于前苏联是在斯大林取得领导权后开始全面执行"计划经济",由于斯大林还从理论上对计划经济进行了概括,并使其成为苏联乃至于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工业化的指导思想,所以,通常人们把计划经济体制称为斯大林模式。
弊端:
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从农
民那里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特别是这种高度集中地计划经济体制后来没有进行有效的改革而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