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囚绿记说课稿苏教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

我说课的文章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作《绿》,我计划把七年级学过的《春》和这篇《绿》放在一起解读,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深入的了解朱自清写景散文的特征,了解作者早期生活中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下面我从教材、学生、教学三个方面阐述这样做的理由,并简要说明教学程序。

一、教材分析

朱自清的《绿》是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这个单元是“自由读写单元”,故在教与学方面与其他单元有所不同;我觉得对教材内容侧重点的把握可以多元自由些。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更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用旧知带动新知,让更多的学生有热情参与到课堂中,对文本和作者的写作风格有更宏观更深入的理解。

朱自清的写景散文如出水芙蓉,清丽淡雅;如风行水上,自然流畅。郁达夫说:“除冰心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他的散文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 他本人则说:“散文应用笔如舌,用笔如画。”因此,他善长集赋、比、兴各种手法,起承转合,手挥目送,既曲尽其意又余韵袅袅。

《绿》是朱自清发表于1924年的早期写景散文代表作,和《春》一样,文章充分体现了朱自清散文的一贯特征,漂亮精巧的构思,严谨缜密的结构,真挚含蓄的情感,清新隽永的语言。它非常具有代表性,而且篇幅短小,内容浅显,具有很高的鉴赏性。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同时让学生对单元目标设计中的读书圈点勾画评论法有个初步尝试。

二、学生分析

初一时已经精读过《春》,当时这篇文章是作为写景范文,学生对此进行过仔细的鉴赏,已初步掌握了写景的几个基本方法,如五官齐放,动静结合,远景近景相间等,同时对朱自清先生清新隽永的语言和行文谨严清晰的结构也有了初步的感知。以《春》为点,带动《绿》的文本解读,相信学生进入文本的门槛会低很多,参与性和积极性也会高很多,远比教师一步步的启发诱导要好的多。另我相信,真正的好课堂一定会带给学生精神上的冲击,会引起他们深刻的思索,学习会延伸到课外。心在山之外。

三、教学构思

(一).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引导学生看到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赤子之心。

2.知识目标:通过和《春》的比较阅读,掌握朱自清散文的四大特征。

3.能力目标:

A、让学生在纷繁芜杂的两个个案中找出头绪,学会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在听说读写之外学会思考,学会在现象之中找规律。

B、学会圈点勾画,自主阅读。

(二).教学重点清新隽永的写景语言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朱自清对自然景物准确精当的观察,对声音、色彩的敏锐感觉,直观体现就是语言。特别是对于动词、叠词、修辞的信手拈来。(三).教学难点怎样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归纳出朱自清散文的基本特征,激发学生对朱自清其他文学作品产生兴趣,并进而渴望了解作者本人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法为比较阅读,读贯穿其中,主体为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学习相结合。(五).教学辅助手段为创设赏析氛围,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软件。

四、说教学流程

教学程序

(一).由《春》导入。请学生回忆一些这篇文章的写作特征。(板书提纲)

(二).请学生自由朗读,思考《春》中的写作手法在本文中是否体现,创设鉴赏氛围

(三).赏析漂亮精美的构思和严谨缜密的结构

散文是一种很特殊的文体,他在形式上散乱,内容上自由,如果没有缜密的布局是达不到内容充实,立意深刻,反而会流于散乱之说,赏析的关键是抓重点,引导得法。

赏析重点是第二段和首尾,以简明的问题引导。

问题设计

A、《春》紧扣住“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条线索,把杂乱的春天的景象安排的井井有条

找找《绿》这篇文章,是怎样安排材料的呢?它的线索又是什么呢?点一下结构。

预期效果:本部分虽有一定难度,但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学生能够体会出本文构思的精巧所在和结构的井然。

(四).赏析语言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高尔基语)朱自清散文艺术的高度成就和他语言修养是分不开的。他是“五四”以来文字推敲能力最强的作家之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他的写景散文中大量运用叠词,动词,现代口语词汇,文言词汇以及新鲜的比喻拟人(因此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总体设计:二三两段都精彩,但第三段是全文的主体,重点赏析,第二段略化处理。此步骤重在学生自主感悟,老师稍加点拨。因为阅读的感受是一种个人行为。

具体作法:

由《春》的语言特色引出对这两段文字的解读。可以试举例。如“钻”的动词效应,“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口语效应,“嫩嫩的,绿绿的”等叠词和比喻拟人等的列举,然后在启发学生对于《绿》语言的分析,比较两篇文章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归纳总结出朱自清语言清新隽永的根结点。

小结:教师明确本文语言准确、形象、富于情感、有表现力的特点,特别强调比喻修辞格的运用对学生的启示,同时说明第三段写景抒情层层深入的特点。l 预期效果:学生各抒已见,争相发言,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但因基础不同,可能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表达得很透彻,但教师仍要以鼓励为主,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鉴赏中来,使其有所收获。

(五)赏析情感

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感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六).全文总结强化本节重点,并提出今后要多鉴赏文学作品的要求。

(七).布置作业为促进学生深入掌握朱自清散文的四个基本特征,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要点,赏析散文《荷塘月色》。并推荐阅读朱自清散文集《踪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