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纸教学策略初探-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折纸教学策略初探-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折纸教学策略初探-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折纸教学策略初探

日本的铃木镇一教授说过: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能否将兴趣保持下去,这就要看他们能否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由于幼儿的小肌肉发育不完善,手指动作较差,常常未折出物体,就已将纸弄坏,使孩子体验不到成功,加上传统教折纸的方法,老师折一步,孩子折一步,使幼儿掌握折纸的技能有一定困难。由此引发了我们重新审视折纸教学方法,改变折纸教学策略,让幼儿认识折纸符号,观察阅读折纸图示,运用和图示相关的情境性故事语言,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学习。

下面结合我的折纸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谈点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改变传统折纸教学计划的制定,使折纸數学循序渐进折纸活动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对边折、对角折开始,逐步增加难度。制定折纸计划时,往往是一个系列活动,而不是独立的折纸活动。折纸总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累加少部分技能,变成新的物体。教研组在集体备课时,梳理了各年龄班应该掌握的技能。讨论了最基础的技能是什么,逐步累加什么技能!,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将折纸技能初步分为:小班——对边折、对角拆、集中一角对边折,中班——继续集中一角对边折、双三角折、四角向中心折、对中线折;大班——继续双三角折、继续四角向中心折、双正方折、双菱形折,使内容既有联系性,又有相对的分类。通过折纸计划的制定,使折纸活动循序渐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日常生活中认识折纸符号,减少折纸教学中的难度通常折纸教学是通过一定的图示和折纸符号进行教学的,一个活动往往有许多的折叠符号,如果放在教学中学习符号,既浪费时间,又增加了孩子的学习任务,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难点多,难度大,你在教,孩子们在喊:老师,我不会折。活动无法进行下去。降低孩子学习折纸的难度,就要在日常中,设计折叠符号时使符号拟人化、情境化;将折叠符号挂在班级门上或走廊上,让孩子们进门、出门、走过、路过都能看到折叠符号,加深对符号的认识;每一到两天换一个符号,不断累加。除此,我们还在饭后、课间休息时,用符号玩游戏,随意抽出一张符号,看谁说得对,以此巩固学习对符号的认识,为学习折纸做好了准备。

三、将折纸平面图示转换为立体图示,设置折纸图示情境孩子的思维是具体、直观形象的,而学习折纸的图示是平面的,要让孩子们看平面的图示折出立体物体,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们尝试将折纸平面图示转换为立体图示,对照平面图,将每个步骤用纸折出,在折出的步骤图上画上折叠符号,就变成了立体图示;平面图示转换成立体图示后,将图示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表现出来,用情境性的故事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图示,既有趣味,又容易记住。如:小班刚学折纸时,角对角对折——可以这样设置情境,下面的角朋友和上面的角朋友紧紧地抱在一起,变成了小山;折好打开,留下一条印子——就是两个好朋友走过后留下了一条小路;使孩子们较快掌握了难以理解的图示,增加了折纸的趣味性,为成功折纸奠定了基础。

四、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让孩子自主探索学习

孩子都有好动的特点,喜欢动手操作,在与物体的交互作用中获得技能和知识经验,只有充分地相信孩子,敢于放手,才能使孩子自主学习,大胆探索。在一个折纸教学活动中,往往前几个步骤是原有经验,可以大胆地放手让孩子自己折,如:黑板上1步-3步是孩子们以前学过的,让孩子们自己看图折。1步-3步折好后,4步-6步是新的内容,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是老师折一步,孩子学一步,而是放手让孩子探索,自己阅读图示折纸,孩子能看懂哪一步,就让孩子说出这一步的折法,讲给大家听。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再让会折的孩子帮助解决困难,让孩子帮助孩子,充分相信孩子,让孩子自主探索学习折纸,使孩子满足于折纸的过程。

五、将折纸成果运用到日常活动中,体现折纸成功的喜悦要使孩子对折纸活动保持持续的兴趣,就要使孩子获得折纸的成功与满足。为此,我们将孩子折的成品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使孩子看到他们折的东西是有用的,从而感到折纸的成功与快乐,而对折纸产生更大的兴趣。用孩子的折纸布置幼儿园的走廊环境,收集了孩子折的郁金香、热带鱼、七星瓢虫、鹅等,写上孩子们的名字,布置在精致的镜框中,就成了折纸的艺术长廊;将折纸当玩具,运用到晨间活动中,如:“青蛙过河”游戏;将折纸当学具,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如:体育活动,练习肩上挥臂投物,通过游戏“火箭上天”练习肩上挥臂投物,效果非常好。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了孩子们的折纸成品,使孩子们保持了持续的兴趣,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总之,我们经过近两年的折纸教研活动,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初步探索了一些折纸教学的有效策略,通过教学策略的改变,使孩子喜欢折纸,体验折纸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正如教育家赞可夫所说:“教育方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育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学前教育幼儿教学策略

学前教育幼儿教学策略 本文作者:王廷琼单位:河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我院学前专业幼儿文学课程开设在二年级下学期,此时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艺术技能。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精心准备,将其所学艺术技能悉数应用到幼儿文学课程中来。如在儿歌这一文学样式中,让学生结合音乐的节奏节拍,为儿歌划分节奏;在童话教学中,鼓励学生将纯文本的故事,通过图画、戏剧等方式来表现;在图画书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制图画书。职业口语技能训练。幼儿教师职业口语是实施教育教学最重要的手段和工具,科学实验证明,幼儿期是人一生中习得言语的最佳期和关键期,教师的语言是幼儿学习语言的模板,幼儿教师的职业口语水平直接影响幼儿言语发展水平。因此,幼儿教师职业口语的培养与训练尤为重要。 通过幼儿文学课程培养学生职业口语技能,主要是由文学样式的表达这一单元来完成。如幼儿诗歌、儿歌诵读,童话、儿童故事的讲述、赏析,首先通过网络媒介,让学生搜集、模仿诵读与讲述技巧,其次录制音频资料,让其他同学、老师听并提出建议,最后通过一次集体的“儿歌与故事诵读会”将学习的成果展示出来。教学实践模拟。幼儿文学课程的学习本是为学前语言教育奠定一定的基础。因此无论是儿歌、故事,还是图画书,都需要学生在学会讲读诵之后,将其通过教学完整地展现出来。为此,笔者在幼儿文学课程教学中,特别增设了教学实践模拟这一单元。通过理论讲述、实践探索、实际操作等环节,力求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技巧。理论讲述主要从文学样

式的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传递、教学评价指导等方面入手,详细具体地讲述某一文学样式的教学要求。实践探索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学生在小组内的试讲,一是通过网络、光盘等媒介,学习幼儿园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实际操作时,每一文学样式完成之后,给学生两次课的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教学。 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2]探究教学模式主要有五种,分别为萨其曼探究教学模式、有结构的探究(Struc-turedInquiry)、指导型探究(GuidedInquiry)、自由探究(FreeInquiry)和学习环(TheLearningCycle),有结构的探究是指,研究时给学生提供要调查研究的问题、解决问题所要使用的方法和材料,但不提供预期结果。指导型探究是指,探究活动时只给学生提供要调查研究的问题,有时也提供材料,学生必须自己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概括,弄清楚如何回答探究问题。自由探究是指,在探究活动时学生必须自己独立完成所有的探究任务,当然也包括形成要调查研究的问题。[3]大学生身心发展已趋成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明显的独立意识,能进行独立或协作的探究活动。为此笔者在幼儿文学课程教学中,实施有结构的探究、指导型探究、自由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 在幼儿文学样式教学中,针对不同的研究问题,将学生分成小组,教师列出研究问题或小组、个人提出研究问题,开展小组合作研究。同时与幼儿园开展合作,将大学教学与幼儿园实际教学联系起来,鼓励学生将研究问题与幼儿园实际教学紧紧相连,使得学生的研究更有

学前教育热点话题论文题目

学前教育热点话题论文题目 xx 年教育热点话题[日期:xx-04-06] :首钢日报作者: [字体:大中小]xx 年教育热点话题在每年的国家和地方“两会”上,教育问题都会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关注焦点之一。原因很简单:一来教育是每个家庭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二来教育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据悉,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学前教育、中小学生减负、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质量等领域存在的问题得到了关注和讨论,部分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措施还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关于学前教育 __年内启动学前教育立法去年 11 月 24 日, __印发《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3 月 5 日, __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抓紧解决“入园难”问题。 民进中央在“两会”上提交了一份提案,呼吁尽早实现学前教育立法,从根本上解决“入园难”。该提案的主要执笔人,国家督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庞丽娟认为,立法是破解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突出问题、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和根本保障。据悉,日前,教育部在公布年度工作重点时表示,今年将启动学前教育立法。 关于学生减负“减负”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小学生“减负”喊了多年,却越减越重。今年,“减负”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__

总理在 3 月 5 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注重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实践创新能力。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关于高考改革 __研究逐步推进异地高考 3 月 6 日, __部长袁贵仁在列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时透露,目前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逐步推进异地高考。袁贵仁表示,教育部正在研究异地高考问题,但是因为涉及的人比较多,所以该问题比较复杂,北京、上海都在研究办法, __则主要和接收这些学生比较多的地方逐步共同推进异地高考。对于异地高考问题解决的时间表,袁贵仁表示不会很长,现在异地读书进入高考的学生还不多。延伸阅读今年国家将优先发展教育在今年“两会”上, __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多样、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xx 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4%。”具体的措施有:一、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公办民办并举,增加学前,抓紧解决“入园难”问题。 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公共资源配置重点向农村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 以流入地政府和公办学校为主,切实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03657学前教育研究方法201610

全国2016年10月髙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课程代码:0365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格选项中只有一个足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观察法属于研究方法体系中的(D) 1-32/33 A.一般方法 B.系统论 C.方法论 D.具体研究方法 2.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前半叶,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处于(A)1-37 A.直观思辨的经验化阶段 B.实证分析的自然科学化阶段 C.注重观察的启蒙阶段 D.方法整合的多元化阶段 3.研究问题的产生需要依赖一定的(C) 2-52 A.观察策略 C. 经验策略 C.思维策略 D. 理论策略 4.研究问题的具体化也称为(D) 2-53 A.课题过滤 B.课题陈述 C.课题评价 D.课题聚焦 5.“未经儿童父母同意,研究者不能询问儿童某些敏感问题”,这体现了所要研究 的问题必须是(D) 2-58 A.有意义、有价值的 B.有新颍性、创新性 C.可行的、可通达的 D.符合伦理、道德的 6.下列文献载体形式中,电子传播的载体是(D) 3-68 A.微缩文献 B.机读文献 C.印刷型文献 D.声像文献 7.根据对文献内容的加工程度,学前教育文献可分为(C) 3-69 A.1个等级 B.2个等级 C.3个等级 D.4个等级 8.各种文献检索法中,引文查找法又称为(D) 3-71 A.顺查法 B.计算机检索法 C.逆差法 D.跟踪法 9.各种研究设计中,以实验和测量为主要方法的是(B) 4-85 A.描述性研究 B.解释性研究 C.抽象性问题 D.封闭性问题 10.量的研究一般在形成假设、并设计特定的程序来检验假设之前,需要先确定(A)4-87 A.研究问题 B.研究方案 C.研究目的 D.研究设计 11.科学研究工作中形成假设的基础是(B) 1-92 A.经验 B.事实 C.推理 D.想象 12.根据总体中个体的顺序编号,按固定的间隔抽取样本的抽样设计称为(D)4-95 A.整群抽样设计 B.分层抽样设计 C.单纯随机抽样设计 D.机械抽样设计

幼儿园特殊儿童教学策略研究-精选教育文档

xx特殊儿童教学策略研究 国家在特殊教育篇章明确指出: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那么,如何实现学前特殊儿童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权利,让学前特殊儿童接受适合于自身独特需要的教育,使他们的自身素质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不断提高呢? 一、提高特教教师能力素质,为特教做充分教学保障合格的师资力量是发展特殊幼儿教育的基础,从我国目前的学前教育师资情况来看,普遍缺乏特殊幼儿教育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这种偏弱的师资状况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需求。因此,必须加大学前教育师资力量的投入,改进我国特殊幼儿教育的师资现状,改革学前教师培养模式,增强学前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的训练。(1)对所有学前教育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整合,在幼儿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增设幼儿特殊教育课程;(2)加强对在职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使在职教师掌握与学前特殊教育相关的知识和技能;(3)严格实行学前特殊教育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完善特殊教育教师的考评制度,为学前特教事业的良好发展提供数量充足的、专业化的、高水平的幼儿特教师资力量。 二、注重特教幼儿的差异,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了解特殊儿童,把握幼儿特殊需求 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充分了解幼儿。作为特教教师,应首先调查班级内每一位儿童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学习基础等。例如,智障儿童的个体差异较大,就算同是轻度智障的儿童,他们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特殊需求也不尽相同;智障儿童本身存在的差异性较大,他们在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知觉感知等方面的发展存在不平衡,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幼儿,如,分析幼儿的作业,与幼儿进行谈话、交流,平时加强对特殊幼儿的关注等,以分析和研究每一位幼儿的个性特征,根据幼儿特征实施针对性教学。作为儿童特殊教育教师,要为他们的发展制订详细的教育目标,选择有效的教育措施,构建完善的教育评估体系,提高特殊儿童自主运用知识的能力。 2.制订教育目标,体现差异性、全面性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卷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 1、德国学者 C 1903年出版《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A. 杜威 B.梅伊曼 C.拉伊 D.普莱尔 2、一般把性别、学校规模、家庭教养方式等变量划归为 B A.连续变量 B.自变量 C.间断变量 D.定量变量 3、某研究者计划从1000人中抽取200人作为样本,他按抽样比率为k=1000/200=5,随机选出一个少于5的数,每隔5人选一个,直到选够200人为止,这种抽样方法是B A. 类型取样 B. 分层随机取样 C. 简单随机取样 D. 系统随机取样 4、属于三次文献的是 D A. 论文 B. 档案材料 C. 书目 D. 动态综述 5、我国目前通用的类分图书的方法是 A A.中图法 B. 科图法 C. 人大法 D. 国会法 6、下列文后参考文献的格式中,正确的是:B A.[1] 丁钧、张旭,张通和,易钟珍.幼儿教育 管理[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B.[1]黄蕴智,延迟满足—一个值得在我国开 展的研究计划[M].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6 (1) . C.[1]张志祥.间断动力系统的随机扰动及其 在守恒律方程中的应用[D].北京:北京大学数 学学院,1998. D.[1]季卫宇.提高区角活动交流有效性的策 略研究[EB/OL].(2007-12-10) https://www.360docs.net/doc/ff8706985.html,/jxxx/msgcw/new/sm_ seenew.ASP?id=195. 7、着重记录某种有价值的行为,可以是有主题的,也可以是没有主题的,不受任何时间条件限制的记录法是:A A.轶事记录法 B.日记描述法 C.连续记录法 D.间接记录法 8、某研究者欲研究有“口吃”现象的幼儿的个性特征,他应该选择的抽样方法是:B A.分层随机抽样 B.定额抽样 C.简单随机抽样 D.多级抽样 9、了解不同性别4岁独生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抽样方法是,A A. 随机抽样 B.多级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体抽样 10、由右图测量的结果,可知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是:A A、信度高,但效度不高 B、信度高,效度也高 C、信度不高,效度高 D、信度、效度都不高 11、一项研究能够稳定反映实际水平的程度称为B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12、下面为一份问卷调查中的问题:“你认为最能影响课堂秩序的是哪一个?(1)学生做小动作、说话等(2)学生在课堂上睡觉(3)老师备课不充分(4)教师教学方式方法不得当(5)教室外的突发事件(5)教室外嘈杂的声音”,请问,该问题属于哪一类?B A.多选式 B.多项式 C.顺序式 D.等级式 13.根据自变量的性质,幼儿情绪状态与课堂秩序的实验研究属于 D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第一章学前教育研究概述 第一节学前教育研究的含义与特征 一、什么是学前教育研究 1、科学研究是指人们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规范,探究客观事物的现象和规律,以获取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其核心是知识的拓展和问题的解决。 2、教育研究就是人们在教育科学理论和其他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教育领域内的各种现象和问题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并且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过程。 3、学前教育研究是教育研究的一个分支。在我国,学前教育通常是指针对0-6岁幼儿所实施的教育。根据教育场所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托儿所教育(3岁前)和幼儿园教育(3-6岁)等。不论广义或狭义,学前教育研究都可以被理解为研究者在学前教育科学理论和其他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讨该年龄阶段教育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揭示其规律,进而有效的改善和体改学前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的一种实践过程。 二、学前教育研究的特征 教育研究的特征: 1、规范性 2、系统性 3、创造性 4、历史性 5、经验性

6、有效性 7、可靠性。 学前教育研究的特征除此之外还有1、研究对象的主体性2、研究内容的广泛性3、研究背景的开放性。 第二节学前教育研究的价值、目的与原则 一、学前教育研究的价值 1、学前教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的理解孩子 2、学前教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探寻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3、学前教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及时纠正教育实践中的偏差 二、学前教育研究的目的 1、描述 2、解释 3、解决问题 三、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1、教育性 2、伦理性 3、实用性 4、可行性 5、适宜性 第三节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一、确定研究问题 二、制定研究计划和工作计划

幼儿教育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幼儿教育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18-01-24T11:46:12.77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8年1月总第254期作者:张显红[导读] 这就更需要我们倡导以幼儿生活为内容的教育,让幼儿在生活中,通过不断地获得丰富的经验来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情感、品行的发展。 张显红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阳光幼儿园712200 摘要:幼儿期的教育是幼儿接触世界、认识世界的初步阶段,此时是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对幼儿的科学教育应该寻求一种更为自然、更为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教育,这就更需要我们倡导以幼儿生活为内容的教育,让幼儿在生活中,通过不断地获得丰富的经验来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情感、品行的发展。关键词:幼儿教育生活化教学策略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要的教育。”作为幼师要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检验所学,不断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 一、从幼儿的认知特点出发,增加他们对生活的感知 要实现幼儿教育的生活化,就必须把幼儿的认知特点作为出发点,给他们感知和了解的空间,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从生活的点滴之中获得经验。例如,教师可带幼儿去公园赏菊,让幼儿亲身欣赏花的颜色、形态等,感受菊花的鲜艳和美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再因势利导,告诉小朋友们:“这么美丽的花朵摘下来多可惜啊,小花也是有生命力的,如果伤害它,花儿会伤心、哭泣的。”在这一赏菊、爱菊、惜菊的过程中,让幼儿体会生活中的美,增加对生命的怜惜之情。又或者带领幼儿去观察秋天里的昆虫和鸟类,看他们各自的形体特征和变化等,让幼儿逐渐了解动物和人的关系,慢慢建构起爱护动物,与动物和平相处的环保意识。总之,幼儿园要想强化幼儿对生活的感知,就要尽可能选择在幼儿生活中现实存在的事物,让他们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在自己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进行尝试和学习。 二、内容选择“生活化” 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就要求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应取之于幼儿生活,因此在选择科学教育的内容时,应以幼儿的社会生活为基石,抓住幼儿身边的物和事来组织活动。如幼儿园、社区、小超市、学校、工厂等等,这些社会自然环境都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极好场所;可以让幼儿观察自行车的修理、牛奶的加工、商品的运输等等,幼儿在观察、探索、讨论、交流和操作的过程中发展多种能力。活动室的环境也是科学教育的资源,门上的锁、墙壁上的涂料、窗户上的纱窗等等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教育的素材,这些来自幼儿生活的活动,都会受到幼儿的欢迎,因为它们亲切自然,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吸引着幼儿的参与。 三、活动材料来源于生活 材料是幼儿活动的载体,活动材料的选择往往直接影响幼儿学习过程中的接受程度,所以我们应该选择那些适合幼儿的,并且幼儿在生活中比较感兴趣的材料,这样才能使幼儿获得探索欲望,从而进行探索性学习。生活中有很多为幼儿常见又熟悉的东西,如树叶、瓜子、石头等,可以利用这些材料开展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对小班幼儿来说,利用树叶可以进行数学活动“大大小小的树叶”;利用瓜子可以进行美术活动“瓜子贴画”;利用石头可以进行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石头”。幼儿使用了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就能够了解到生活中的许多东西都是有很多妙用的,这样他们的活动积极性就会不断地提高。这些生活中的材料能够得到利用,有利于我们与幼儿一起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 四、过程组织“生活化” 传统的幼儿科学活动,教师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反复地观察和讲解,做到先声夺人,幼儿很少有机会亲身体验。日常生活中幼儿是自由的,不受各种常规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地说,随心所欲地做,随心所欲地想。过程组织生活化的策略就是密切联系幼儿生活,以触动幼儿的内心体验为核心,从创设情景入手,根据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搭建幼儿内心体验的新平台,以深刻体验为基础,丰富幼儿的经验。在一日活动的组织过程中,科学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组织的正规活动,应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例如:在进行“糖果”的专题活动时,请幼儿收集糖果,然后把收集来的糖果进行分类游戏。幼儿有的按软硬分,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大小分,还有的按味道分,然后教师带着幼儿进行点数,请幼儿寻找剥糖纸的最佳方法,品尝糖果的各种味道,用剥下的糖纸进行手工制作,把幼儿的作品按幼儿的提议粘贴在活动室的墙壁上,一系列的过程自然而和谐。 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幼儿适应能力 生活是学习的源泉,教师应让幼儿充分地了解生活,并且融入于生活中去,这样才可以让幼儿更好地适应生活。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育组织的内容不但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而且还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作为幼儿教师,应该从幼儿的日常生活着手,不断地创新和开发有利于幼儿个性发展的环境,全面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激发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根据生活环境中的各种现象引导幼儿感知生活和适应生活,关爱生活中的万物,在自然中去学习,体会学习的乐趣,使幼儿教育生活化。 总之,幼儿教育要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使幼儿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教师要对如何完善幼儿教育与生活的融合加以重视,确保幼儿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史春梅关于幼儿生活教学的价值取向的分析[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7,(02)。 [2]邵冰青幼儿生活化课程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7,(06)。 [3]邢春香试论幼儿教育生活化的意义与实施[J].黑河学刊,2012,(04)。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全部

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 1方法: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研究问题的一般程序和准则。它不仅是一种技巧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其实质在于对规律的运用,遵循规律就成了方法。 2方法论则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是方法的体系。 3科学方法: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概念中的科学方法包括科学方法论和具体的科学方法。科学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事物和进行研究工作的宏观指导,是科学的思想方法或思维方式。狭义概念中的科学方法是指科学思维或科学研究中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与手段,是科学思维方式的实践和应用,即广义概念中的具体的科学方法。 4科学研究:是指人们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规范,探究客观事物的现象和规律,以获取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其核心是知识的拓展和问题的解决。 5教育研究:就是人们在教育科学理论和其他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教育领域内的各种现象和问题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并且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过程。6系统就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7研究现象是指研究者希望集中了解的人、时间、行为、过程、意义的综合,是研究者在研究中将要涉及的领域范围。 8分析是将所研究的事物或现象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和特性,并分别加以考察,而认识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因果分析和系统分析等不同的方式。 9综合是将有关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要素和特性连联接成一个整体进行考察,从对整体的认识上来把握事物的本质的一种思维方法,一般是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10比较是研究者依据一定的标准,确定事物或现象之间异同的一种思维方法。包括但相比较和综合比较、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等。 11归纳是从已有的众多事实或结论中,概括出一般性或普遍性结论的一种思维方法。 12演绎是从已知的一般性或普遍性结论出发,推论出个别或特殊的结论的一种思维方法。 13教育研究报告就是对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是对研究工作的目的、过程、成果等地概括和总结。 14学前教育研究就是研究者在学前教育科学理论和其他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讨该年龄阶段教育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揭示其规律,进而有效地改善和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一种实践过程。 15教育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应以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为宗旨,有效的发现和解决学前教育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使学前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促进作用有所提高。 16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在科学的理论思想指导下,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和构建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方式。它专门探讨学前教育研究活动的规律,阐明学前教育研究在方式方法和程序上的规范。 17规律是指事物在运动和发展过程中自身所具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8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研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19量的研究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关于该事物的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 20观察法是研究者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和其他辅助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生或教育现象等研究对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21调查法是通过对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料的收集来认识教育问题或探讨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 22实验法是通过对某些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加以控制,有系统的操作某些实验条件,然后观测与这些实验条件相伴随而产生的不同的现象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23行动研究法:由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教育实践活动及其

学前教育创意美术教学策略研究

学前教育创意美术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创意美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利用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和综 合素质的提升,保证学生对美术课程产生较大兴趣,也能使幼儿形成健康个性思想。因此,学前教育中对创意美术的利用非常必要。基于此,本文中给出具体的 教学策略,以保证将其作为参考。 关键词:学前教育;创意;美术教学;策略 创意美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主要是幼儿在整个美术活动中,予以思想的 创新,为其增加新理念和新思想,保证幼儿美术活动的多样化开展,并且也是现 代幼儿美术学习中一种是新思维表现。所以,在现代教育中,基于实践教学经验,给出主要的教学策略。 一、将知识与生活实践进行结合 在学前教育美术创意教学中,将绘画和生活实践进行结合,能保证幼儿在其 中形成新的学习思路。幼儿的欣赏能力不仅是对事物的观察,还需要增加对事物 的认知,积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更多接触大 自然的机会,使幼儿能够感受到美丽。比如,教师带领幼儿到一些名胜古迹、风 景园林等地区参观,使幼儿能够学会观察,对民间文化形成更多兴趣。并且,教 师在对幼儿积极引导的时候,要保证幼儿能够独立阐述,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 想法。如果在更加有效的条件下,教师可以代领幼儿 对一些文艺表演进行参观,使幼儿利用自己的语言对看到的形态、颜色等进行描述,这不仅有利于幼儿审美能力的提升,也会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教师 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料,且通过集体活动的形式使幼儿获得新的体验,确保 为日后的绘画奠定坚实基础。在能够积极锻炼幼儿观察能力基础上,也要增强幼 儿的美术学习信心,保证创新能力的增强,以保证为幼儿日后的进步和发展提供 强大力量[1]。 二、教学中实现情景结合 幼儿美术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增加情景结合,重点对幼儿的想象能力 进行培养。在教育阶段,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主题进行创作,且创作的内容还需要积极渗透到情景中。也就是说,教师在美术知识创作中,为幼儿构建适合的环境氛围。比如,在课堂上为幼儿播放《猫和老鼠》动画片, 保证整个课堂的氛围更加愉快,且在幼儿进行观看的时候,使幼儿能够了解动画 身的主题,教师在其中进行积极引导,并将其作为依据来进行绘画创作。一般情 况下,幼儿对动画片观看的时候,经常会存在不同的想法,相同的,创作的作品 也是不同的。这时候,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相互交流,教师让每个幼儿说出自己的 意见和看法,使他们在创作中能够汲取经验,相互学习,这样不仅能表现出不同 的主题,也有利于幼儿思维意识的增强。教师也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学习资料, 使幼儿具备更广阔的思考空间,保证幼儿能够积极融入,以实现有效的创作和想象。如,对主题进行创作的时候,教师要结合美术教育的特点,与幼儿积极沟通,加深对幼儿的理解,使幼儿对学习产生良好兴趣,且幼儿在创作中给予更多的鼓励,以保证幼儿在创作中获得更多自信。在对幼儿创作进行评价期间,教师要予 以更多肯定,避免降低幼儿的学习自信心[2]。因为幼儿比较敏感,在良好的学习 氛围中,要保证他们大胆创作,增加对主题的了解,以保证能增强更多自信,教 师也要加强和幼儿的沟通,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以保证为日后的美术教学提供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的教学策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f8706985.html,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的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李鸽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0期 摘要:专业理论课程是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 的教学改革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现状、改革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从科学定位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专业理论课程;“学教一体化”;教学策略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现状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不仅能促进学生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和教育观的形成,而且有利于学生保教知识与能力的培养。然而其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发挥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目标定位缺乏层次性和适宜性,不利于精准施教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的目标定位注重学生理解、掌握和识记各种理论知识,忽略感性经验的丰富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课时安排缺乏适宜性研究。既没有考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也没有考虑中职层面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就业需要,目标的精准定位不够。 2.教学内容缺乏操作性和实践性,不利于有效施教 专业理论课程以理论知识为主,教学过程易枯燥、乏味。中职学生文化素养偏低、学习动机不强,更倾向于技能性、操作性的学习内容。同时由于学生缺乏专业感性经验的支撑,难以理解和内化所学的理论知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专业理论课程学习兴趣。 3.教学方式方法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不利于全面施教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教师讲授的课堂集体教学为主。较为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加之系统性、逻辑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低,实践机会较少,师生之间有效互动有限,导致教学活动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 此外,由于专业理论课程多以闭卷、笔试的方式考察学生对基础性知识的掌握情况,缺乏对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学前教育实践问题能力的发展性评价。这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性和师范性相悖,制约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1.第1题 想在短期内收集到较大范围和数量的个人信息资 料,宜采用( ?)。C.问卷调查 您的答案:C 2.第2题 从已知的一般性或普遍性的原理和结论出发,推论 出个别或特殊结的思维方法是( ?)。B.演绎 您的答案:B 3.第3题 调查者按概率均等原则来抽取样本所进行的调查被 称为(??)。B.随机抽样调查 您的答案:B

4.第4题 某研究者在对幼儿园社会性发展进行研究时,以幼儿教师的身份加入到幼儿日常的游戏活动,同时对幼儿在游戏中的社会性行为进行记录,该研究者采用的观察属于()B.参与性观察 您的答案:B 5.第5题 按标准的程序对内容进行分析,内容或信息类目的选择取舍有一套一以贯之的标准和法则,以防止研究者在选取资料时偏向于把只把支持自己观点或假设前提的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这体现了内容分析法()特点B.系统性您的答案:B 6.第6题 学术论文一般包括(?? )。 C.题目、摘要、引言、正文、结论与讨论、注释与

参考文献等部分您的答案:C 7.第7题 根据访谈过程是否有严格设计的访谈提纲,可以把访谈调查分为()。C.结构性访谈调查和非结构性访谈调查 您的答案:C 8.第8题 关于参考文献的格式正确的是(? )。 A.作者.文章题目.出版社.年份.具体页码. 您的答案:A 9.第9题 “总数N=600,样本容量n=60,求出间隔 600/60=10,于是每隔10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抽样60个,这是采用(? )。C.系统随机抽样

您的答案:C 10.第10题 按测验的目的分,测验法分为(? )。 C.诊断性测验、描述性测验和预测性测验 您的答案:C 11.第21题 编制问卷,下面不正确的叙述是()。C.一般说来,编制问卷的题目越多越好 您的答案:C 12.第22题 问卷调查中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题,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是(? ?)。 A.开放式问题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教(学)案

第一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教学要求】能述教育科研的基本特征;能理解学前教育研究的含义;正确理解学前教育科研的原则。 【教学重点】教育研究的定义及科学原则,学前教育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 【教学难点】教育研究的科学原则及各自容,学前教育研究的意义,学前教育研究的功能。【教学容】 第一节学前教育研究的本质与特征 一、教育研究的本质 1、科学研究是指人们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规,探究客观事物的现象和规律,以获取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其核心是知识的拓展和问题的解决。 2、教育研究就是人们在教育科学理论和其他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教育领域的各种现象和问题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并且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过程。 3、教育研究的科学研究遵循的原则客观性、教育性、伦理性、实用性、可行性、准确性、发展性。 二、学前教育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 1、学前教育研究是教育研究的一个分支。在我国,学前教育通常是指针对0-6岁幼儿所实施的教育。根据教育场所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托儿所教育(3岁前)和幼儿园教育(3-6岁)等。不论广义或狭义,学前教育研究都可以被理解为研究者在学前教育科学理论和其他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讨该年龄阶段教育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揭示其规律,进而有效的改善和体改学前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的一种实践过程。 2、学前教育研究的特殊性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研究容的结合性、研究类别的结合性。 3研究容的结合性包括:课程开发研究与课程评价研究相结合、课程开发研究与教师发展研究相结合 第二节学前教育研究的功能 1、描述:学前教育研究可以对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最为贴切的描

2019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离线作业考核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请比较教育实验与自然科学实验的区别。 答:首先,在实验研究的对象上:自然科学实验以物为研究对象,教育实验则是以人和人所从事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前儿童在教育影响下全面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的关系。 其次,在实验物质手段方面:自然科学实验大凡远离生产实践,严格控制条件下进行,强调仪器手段工具的先进性。主要是在实验室人为地着力探讨人与物质的关系。 揭示正在成长的、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着力研究的是社会中的人与人、人与社会教育实验则主要在教育和教学的自然环 相应的教育现象就不可能境状态中进行。因为,离开了详尽真实的教育实践的对象和环境,出现。 第三,在研究方法上:自然科学实验更关注的是量的描述,是随机对比求其精确度。而教育实验由于教育现象变量的不确定性,教育概念范畴界限的模糊性,以及涉及价值判断,写在横轴的下方。纵轴大凡是尺度线,尺度从0开始,由下往上,从小到大,写在纵轴的左侧。两个轴都要注明单位。③图形要突出、清撤和美观,如果在一幅图中有几个图形,则要用一定的方式加以区别。④图注的文字要简明扼要,用小号字写在标题的下方。 4.教育调查研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答:教育调查研究方法包括观察、问卷、访谈、测验等例外的详尽方法,程序设计上虽各有侧重,但都要遵循以下基本步骤:确定课题、拟定计划、选择对象、确定内容,然后实施调查,最后整理资料、分析结果和撰写调查报告。 5.无关变量有哪些种类?如何控制?

答:无关变量主要有以下五种:(1)被试方面存在的无关变量。主要包括:参与动机、有关经验(履历效应)、性格特点、成熟、当时的生理状态、焦灼、样本流失、取样偏差(实验组与控制组不对等)、“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等。(2)主试方面存在的无关变 (3)量。主要包括:主试的年龄、性别、外表、言谈举止、态度、暗示、“实验者效应”等。 研究设计方面存在的无关变量。 完善、研究程序安排不合理等主要包括:研究方法本身的不完善、取样偏差、测试工具不。(4)研究实施环境方面存在的无关变量。主要包括:温度、光线、声音、熟悉性、桌面好坏、房间阔窄等。此外,在研究实施现场发生意外事件,如停电、有人生病、仪器发生故障等,也会影响研究水平。(5)数据处理方面存在的无关 控制变量。主要包括:分类不合理、评分标准不统一或评分过失、统计方法使用不当等。能力水平来设计研究中要求幼儿完成的任务。对幼儿进行测试的时间合宜过长,大凡不超过20分钟。由于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无限,应注意通过动手操作来评价幼儿某方面的行为或发展水平。 (4)准确性:研究过程的方案不能随意更改。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搜集信息加以分析。研究过程中应时时控制无关因素的干扰,确保研的信度和效度,这样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5)可行性:考虑人员、经费、设备、技术等条件的承受能力时,应该实事求是地选择课题范围。 在研完中尽量不打乱幼儿园原有的正常教学计划和作息时间。 2.撰写实验报告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撰写实验报告的注意事项(1)要以陈述事实为主(2)要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应遵循撰写报告的常规(4)要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3.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在行动研究中应如何进行反思改进? 答案要点: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基础性研究是指旨在揭示教育现象及过程的基本规律与本质联系并探索新的领域的研究。 2.文献是使用文字、符号或图形等方式记录人类活动或知识的一种信息载体,是人类脑力劳动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 3.抽样是指遵循一定的规则,从确定的研究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容量的样本作为研究对象的过程。 4.实验室实验实验室实验是在人为设计的环境下,严格控制外界条件进行的实验研究。 5.临床法临床法是皮亚杰为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而独创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将对儿童的自然观察、灵活多样的谈话和儿童的实物操作(实验)综合起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方法。 6.行动研究行动研究就是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的一种研究方法,即一边行动一边研究,想办法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的研究。它是以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科学研究的具体步骤有哪些? 科学研究的具体步骤可归纳为:(1)选题;(2)查阅文献;(3)提出假设;(4)制定研究计划或方案;(5)收集资料;(6)分析资料;(7)得出结论;(8)撰写研究报告。 2.好的研究假设有哪些基本特征?

一般认为,好的研究假设在内容与表述上应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1)假设应以叙述的方式加以说明; (2)当有两个以上的变量时,在每一个假设中,只陈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3)假设有待检验并必须可以检验 3.比较教育实验与自然科学实验的区别。 首先,在实验研究的对象上:自然科学实验以物为研究对象,着力探讨人与物质的关系。教育实验则是以人和人所从事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揭示正在成长的、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学前儿童在教育影响下全面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着力研究的是社会中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其次,在实验物质手段方面:自然科学实验一般远离生产实践,主要是在实验室人为地严格控制条件下进行,强调仪器手段工具的先进性。教育实验则主要在教育和教学的自然环境状态中进行。因为,离开了具体真实的教育实践的对象和环境,相应的教育现象就不可能出现。 第三,在研究方法上:自然科学实验更关注的是量的描述,是随机对比求其精确度。而教育实验由于教育现象变量的不确定性,教育概念范畴界限的模糊性,以及涉及价值判断,且周期长,因素复杂,要想达到精确的量化分析是很困难的。因此,教育实验研究更强调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4.运用经验总结法应遵循哪些原则? 价值性原则、典型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5.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知识要点说明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框架 一、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概述------(第一章) 二、研究前期准备------(第二章、第三章) 三、量的研究-------(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 四、质的研究------(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 五、行动研究------(第十四章) 第一章学前教育研究概述 第一节学前教育研究的含义与特征 一、什么是学前教育研究 1、科学研究是指人们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规范,探究客观事物的现象和规律,以获取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其核心是知识的拓展和问题的解决。 2、教育研究就是人们在教育科学理论和其他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教育领域内的各种现象和问题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并且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过程。 3、学前教育研究是教育研究的一个分支。在我国,学前教育通常是指针对0-6岁幼儿所实施的教育。根据教育场所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托儿所教育(3岁前)和幼儿园教育(3-6岁)等。不论广义或狭义,学前教育研究都可以被理解为研究者在学前教育科学理论和其他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讨该年龄阶段教育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揭示其规律,进而有效的改善和体改学前教育质量、促进幼

儿健康和谐发展的一种实践过程。 二、学前教育研究的特征 教育研究的特征: 1、规范性 2、系统性 3、创造性 4、历史性 5、经验性 6、有效性 7、可靠性。 学前教育研究的特征:1、研究对象的主体性2、研究内容的广泛性3、研究背景的开放性。 第二节学前教育研究的价值、目的与原则 一、学前教育研究的价值 1、学前教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的理解孩子 2、学前教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探寻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3、学前教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及时纠正教育实践中的偏差 二、学前教育研究的目的 1、描述 2、解释 3、解决问题 三、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