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七项检验及其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微量元素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一、血清铁(Fe2+)测定及意义
铁在体内分布很广。

几乎所有组织均含有铁,以肝、脾为最高,大部分铁与蛋白质以结合的形式存在,亦是铁的贮存形式和运输形式;极少部分以二价或三价离子状态存在。

铁是制造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血清铁可以反映体内铁的含量。

1.正常参考值
成人380.8-572.3μmol/L 儿童373.5-557.2μmol/L 2.临床意义
(1)血清铁降低见于:
①缺铁性贫血,血清铁明显减少。

②铁供应不足,如儿童发育生长期,妇女妊娠期需要铁量增加,
而供应不足可引起缺铁性贫血,血清铁降低。

③某些疾病,如细菌性感染等,病人铁的吸收降低,可引起血清铁减少。

(2)血清铁增高见于:
①溶血性贫血,血清铁升高。

②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铁利用减少,但铁的吸收量多于正常人,使血清铁增加。

③反复输血者,血清铁可增高。

④肝炎,由于肝细胞损害,细胞内铁释出,而致血清铁增高。

急性黄疸性肝炎比无黄疸型明显,当黄疸消退时血清铁大多恢
复正常;慢性活动性肝炎亦有血清铁增高;而阻塞性黄疸时血清铁不升高,或有降低,且随阻塞加重,血清铁更趋降低。

故血清铁测定有鉴别肝细胞性和阻塞性黄疸的意义。

3.注意事项
(1) 标本不能溶血,应及时分离血清。

(2) 所有试管等都应避免铁污染。

4.食物来源:肉、肝、鱼、家禽、豆浆、葡萄、梅子、谷物、水果、土豆等。

二、血清铜(Cu2+)测定及意义
1.正常参考值
成人 720-1750μmol/L 儿童 800-1290μmol/L
2.临床意义
铜在体内含量虽少,但极重要,它关系到铁的代谢和铁的吸收;铜亦是很多酶的重要组成成分,如单胺氧化酶、超过氧化物歧化酶等;铜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重要作用。

体内铜分布于肝、脾、肺、肌肉、骨骼等组织。

肝脏是含铜量最高的器管,自小肠上部吸收的铜主要与蛋白质结合运至肝脏,一部分组成血浆铜蓝蛋白移入血液。

血清铜约有95%与血浆铜蓝蛋白相结合,血清铜与血浆铜蓝蛋白常平行增减。

(1)血清铜增高
①胆汁郁滞,不论肝内或肝外胆汁郁滞都可有血清铜和血浆铜
蓝蛋白增高,因为肝内铜随胆汁排入肠道,当胆汁瘀滞反流必
有血清铜的升高。

利用铁/铜的比值可鉴别黄疸,若血清Fe2+/Cu2+比值>l多见于病毒性肝炎,若Fe2+/Cu2+比值<l,应考虑为阻塞性黄疸。

②恶性肿瘤,如肝癌、淋巴肉芽肿、恶性淋巴瘤等血清铜亦可增高;铜蓝蛋白亦增高。

③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白血病等亦有血清铜含量增加。

④其他,如风湿病、感染、心肌梗塞、糖尿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亦可有血清铜增加。

(2)血清铜降低
①肝豆状核变性,因大量铜沉着在脑及肝组织内,血清铜含量降低,铜蓝蛋白明显降低。

②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可出现血清铜降低。

③放射性辐射可促进铜的排泄,可能导致血清铜降低。

3.影响因素
(1) 女性血清铜略高于男性。

(2) 血清铜可能受季节及月经周期的影响;妊娠可使血清铜增高。

(3) 血清铜可能随年龄增长有增高的趋势。

4.食物来源:水果、坚果、肝、蛤蚧类、肉、海产品、蔬菜、粗面、面包等。

三、血清锌(Zn2+)测定及意义
1.正常参考值
成人4.8-9.3μmol/L 儿童 3.7-7.3μmol/L
2.临床意义
血清锌含量近年来为人们所重视。

体内锌含量虽少,但很重要,它涉及到身体的免疫功能、儿童的智力发育和生长等各方面。

正常体内锌仅2.0~2.5克,但它是身体内代谢所需要的酶的重要成分。

它的缺乏可影响组织细胞的增殖、再生,使创口不易愈合,生长发育不良、智力低下、消化不良、食欲不佳。

锌的缺乏还可使免疫功能低下等。

(1)血清锌增高
常见于儿童不适当补锌,工业污染中的急性锌中毒,亦可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等。

(2)血清锌降低
①多见于酒精性肝硬化及慢性肝脏疾病。

②急性传染病、慢性感染、急性组织损伤(如急性心肌梗塞)等。

③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

④胃肠道吸收障碍、胰腺疾病、糖尿病等亦可有血清锌低下。

⑤肺癌及恶性淋巴瘤等。

3.食物来源:肉、肝、蛋、蛤蚧类、内脏、家禽、奶、海产品、
豆类、坚果(栗、核桃)等。

四、血清锰(Mn)测定及意义
1.正常参考值
6.6~21.6 μmol/L
2.临床意义
参与酶和骨的形成,金属酶、酶激活剂。

参与蛋白质、维生素
B、C、E的合成,促进新陈代谢、抗衰老。

3.食物来源:坚果、水果、蔬菜、全颗谷物、豆荚类、黄豆、咖啡、茶等。

五、血清镁(Mg)测定及意义
1.正常参考值
26.4~50.4 μmol/L
2.临床意义
激活多种酶的活性,参与300多种酶促反应,抑制钾、钙通道,维护骨骼生长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维护胃肠道和激素的功能。

3.食物来源:谷物、蜜糖、绿叶蔬菜、海产品及菠菜、花生、胡萝卜、黑枣、香蕉、黄花菜等。

六、血清钙(Ca)测定及意义
1.正常参考值
46~84 μmol/L
2.临床意义
构成骨骼和牙齿的必须成分,维持心脏的正常搏动,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以及细胞内外水分和渗透压的平衡,调节体液容量,参与血液的凝固过程,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维持细胞内胶质的完整性。

3.食物来源:牛奶及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虾皮、增加户外活动,适量补充维生素D等。

七、血清铅(Pb)测定及意义
1.正常参考值
儿童0~100 μmol/L 成人0~400 μmol/L
2.临床意义
铅是对人体有毒性作用的重金属,广泛存在于人的生活环境和食物链中,铅可以铅烟、铅尘和各种氧化物形式被人体经呼吸道摄入体内,引起以神经、消化、造血系统障碍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3.食物来源:尽量少在含铅量高的环境中停留,并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少吃含铅量高的食物,如爆米花、松花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