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企老板要读一读《论语》管理
《论语》与现代企业管理
《论语》与现代企业管理作者:黄鸣来源:《醒狮国学》2010年第08期成长在圣人故乡的鲁商,得天独厚地受到孔子思想精华的熏陶,形成独特的鲁商精神。
有一个德国企业家朋友,对我于西方文化的理解很是吃惊,我反过来将他一军,问他了解多少中国文化,他说知道孔子。
我问知道孔子什么。
他说“everything should be inits place”。
我说你指的是“礼”,但只是“礼”的一部分,regulation,order,即规则和秩序,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礼”的更重要的部分,是“克己复礼”,孔子希望当时的王公贵族为了大众的和平安宁,为了社会的公正和谐,克制自己的欲望,即peace。
而孔子的核心思想体系“仁义四是“智”,Intelligence,Knowleage,知识、能力、专业精神。
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紧跟时代步伐,引领社会潮流,以己之智,尽己所能,造福社会,造福大众;其五是“信”,Credit,商业信誉,社会信用。
要求我们遵循商业道德,诚信经营,公平交易,做到“童叟无欺”。
任何企业,任何社会,只要做到了这几点,焉有不强盛之理?从孔子思想中,也可以引申出现代社会生活、企业经营管理的很多洞见,如:“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治学态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的公共人际关系原则;“君子泰而不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的管理者操守;“欲速则不达”“过犹不及”“中庸之道”的经营理念;“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纳言用人之道;“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事业价值观,对解决诸多社会问题,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位德国企业家听后非常惊讶,他没想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对现代文明竟有如此先知先觉,并构建了如此完备的思想体系,也感叹中国应该有更多的人向西方传播东方文化。
欧美发达国家的自由市场经济和企业经营发展理念来源于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植根于、得益于对2000多年前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发掘和宏扬,而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及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可以在最具活力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精神文化宝库中找到自己独特的适用的东西,在系统性、全面性和深刻性方面,包括对现代企业发展各层面的丰富适用性方面,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发掘《论语》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崛起的当口具有现实意义。
《论语》与现代企业管理
文化断层——中国企业隐患所在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儒家思想曾被人形象的概括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由近及远、由小及大、由己及人的思维方式是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日韩等世界级企业的崛起,无不证明了《论语》等传统文化典籍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反观中国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向世界敞开门,各种思想理念纷至踏来,而对于初试茅庐的中国企业界来说,“五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历史断层已经让他们忘记了中国的企业文化应该如何塑造,而是全盘接受西方的企业管理理念。当然,这些企业中大部分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因管理不当而导致的各种隐患也随之孕育,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见利忘义”。
寻本溯源——《论语》的管理思想
《论语》中的管理思想博大精深,曾对中外一些大企业家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作为现代企业在汲取西方现代管理科学的同时,还应从传统思想,特别是集中了孔子思想主要内容的《论语》里寻找源泉。对于现代企业来说,《论语》中的“以人为本”、“以和为贵”、 “诚实守信”等思想均是现代企业家,特别是尚处于“文化断层”中而不知所措的企业家应该反复研习的管理典籍。
一、“以人为本”——企业管理的核心
企业管理是关于人的管理,这与“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在《论语》中,实现“以人为本”的方式也有很多种:
第一,以仁爱人,强调对人的关心、爱护和尊重。“仁者,爱人”,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贯穿整部《论语》。“人”是管理活动的核心,企业家应把员工看成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所以,对于现代企业家来说,要坚持以人为本,首先就是要解决好如何对待员工,并依靠员工办好企业这个根本。
曾担任日商会长统治了日本财界相当时期的永野重雄、原石川岛播磨重工业的社长生方泰二、建设业巨头清水建设的第二代掌门人清水喜助、水泥业巨头原秩文水泥会长诸井度等等许多工商业巨子都受过涩泽荣一的言传身教,以“论语、算盘相济”理论为指导,从《论语》中汲取经营智慧,开创了经营管理的骄人业绩,极大的推动了明治以后日本工业的近代化、现代化。
《论语》中的管理哲学-文档资料
《论语》中的管理哲学《论语》中有关“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思想的论述,是形成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习俗的基石,在中国广大企业员工当中有深厚的思想基础。
把儒家思想经过提炼和加工,运用到现代中国企业管理当中去,很容易引起企业员工的共鸣和支持。
因此,《论语》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论语》与企业使命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篇)孔子在回答子路执政以何为先的问题时,他提出执政当以正名为先。
那么,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又以何为先呢?企业的使命是什么?这是现代西方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中首先要求企业明确的问题。
一个企业最终发展的目标是什么?是否有利于人类和社会的健康和福利?这决定着企业长远发展的潜力、规模以及凝聚力。
例如中建五局的企业使命是“立德、立人、立业”,把立德看作是根本。
认为“无德之企夭,有德之企寿。
缺乏德的支撑,业是做不大、做不久的。
”把立人看作是基础,并努力营造“企业即人、企业为人、企业靠人”的人本氛围,增强员工在企业的成就感、成长感、归属感,从而实现强企与富民的共赢目标。
立业是结果。
一个以立德为根本、立人为基础的企业,必然于外得到社会的认可,于内赢得员工的忠诚,从而开创长青基业。
二、《论语》与领导艺术现代企业中的高层管理人员,特别是“一把手”,其个人的自身修养,办事风格等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企业领导者对此不可不慎察。
子帅以正。
孔子认为:“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篇)“正”,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说,应该是做人之根本,更是为官从政之根本,也是领导者威信之来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篇)孔子这几段话说得非常精辟,非常值得现代企业的管理者认真反思和检讨。
为什么同样的企业管理规章制度,有的企业应用起来井井有条,成效显著,而有的企业却无所适从?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管理者的表率作用不够,没有身体力行。
《论语》的管理学智慧
《论语》的管理学智慧作者:来源:《英才》2013年第01期分享主人公:方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茅忠群最值得读的书《论语》的管理学智慧《论语》饱含智慧。
若从企业管理角度讲,书中有一句话分量很重。
它不仅可以作为儒家管理思想的总纲领,更值得今天的企业领导者品读——“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句话大致意思是:用政令和刑法来管理百姓,人们会仅仅为了逃避惩罚而暂时忍着不去做坏事,却失去了廉耻之心。
一旦有机会他还会做坏事。
用道德和礼法来管理百姓,百姓会有种羞耻之心,也就会自然而然的加强自我约束,时刻提醒自己不去做违规、违法的事情。
前一种以“政”、“刑”管理百姓,只能管理那些能够发现或已经发现的问题,但管理上一旦有漏洞,仍不能阻止犯错;而后者则是强调建立自我约束的道德机制。
管理有两种方式,一是道德,二是制度。
我认为,这两者是完全统一的。
只依靠道德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只依靠制度又很可能走向了法家思想,一发而不可收。
把两者结合,运用较少的制度,加上较好的道德教育,两者不可偏废其一。
十年前,方太有一本《员工手册》,其实就是制度汇编。
其中一个部分叫“ABC类错误”,明确划分了员工经常出现的违规行为分别属于A、B、C中的哪类,三类错误分别对应不同的惩罚措施。
A类比较严重,通常是违纪辞退;B类会有相应的行政记大过处分;C类是最轻的,比如迟到、早退,往往是罚款。
而被罚款者交完罚款后就会觉得已经为错误买了单,错误就消失了。
更有些工资较高的员工会觉得罚一点儿无所谓,下次还会继续再犯。
在学习了《论语》中的这句话之后,我就想能不能先从这个方面试验一下,因为管理本质上就是一种试验。
我把C类错误的罚款都取消了。
当时有很多人担心:罚款还有那么多人违纪,不罚款是不是违纪情况会更多。
我的对策是:虽然取消了罚款,但辅之以教育的环节,即凡是C类错误的员工,主管要跟他谈几句话,可长可短,比较随意,作为一种警告,劝其改正。
从《论语》中汲取教育管理的智慧
从《论语》中汲取教育管理的智慧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誉为“万世师表”。
《论语》是他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经典程度不亚于《易经》、《道德经》等名著。
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很多关于教育管理的智慧,这些智慧不仅适用于古代,也可以为现代教育管理提供借鉴和启示。
首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是孔子在《学而》篇中的名言。
意思是说,如果只是机械地学习知识,不思考它的含义和应用,就会变得愚昧无知;反之,如果只是空谈理论,不实践和学习,也会陷入危险之中。
对于教育管理者来说,这个道理同样适用。
他们要既懂得理论知识,又要善于实践。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带领下属走向成功。
其次,“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这是孔子在《为政》篇中提出的观点。
意思是说,一个领导者要注重根本的事情,只有根本立起来,才能够产生成功的方案。
在教育管理中,教育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价值观念,只有建立了学生的良好基础,才能够让他们具备更好的创造能力和自我思考能力。
最后,“不怨天,不尤人,下求友,而友不求”。
这是孔子在《泰伯》篇中的名言。
意思是说,不要用天气或别人的过错来解释自己的失败,要积极主动地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法。
在教育管理中,教育者要以正面的心态来面对困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成功机会,同时积极寻找可以帮助学生的外部力量。
综上所述,孔子提出的这些教育管理的智慧对于现代教育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他们提醒我们,要善于思考,注重本质,倾听别人,同时具备高尚的品德,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管理中获得最终的成功。
论语中的管理之道
里仁之四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里仁之五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里仁之六
子曰: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三向 ——向前、向上、向全
为政之六
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为政之七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总裁语录:
创新人才的基本条件——守纪律重团结
为政之八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 余,则寡尤;多闻阙殆,慎行其余,则 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
为政之九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 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
学而之三
子曰:导千乘之国 敬事而信 节用爱人 使民以时
总裁语录: 经营理念——爱心信心决心 策 略——方向时机程度 主管工作执掌——发挥员工的能力
学而之四
子曰: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总裁语录: 主管工作执掌——自我检讨 错误的省思——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再犯同样的 错误
学而之五
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
总裁语录: 座右铭——不为物欲,不为虚名 学习的方法——做比说重要
学而之六
子曰: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总裁语录 主管人员工作执掌之一——加强沟通建立共识 21世纪领导干部的基本素养之一——必须懂得与别人
论语中的管理之道
学而之一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总裁语录: 学习的方法—— 习比学有效 高皆主管最重要的事之一 ——选伙伴
学而之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 与朋友交而不信 传不习乎
《论语》中的管理
感受《论语》中的管理《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们思想和言行的书,其中的思想便是中国管理思想的源头。
我们知道,《论语》是中国哲学的颠峰之作,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誉,其中的管理哲学和方法才是其精髓。
并且这种管理哲学是基于对人的研究和影响的,也就是说,《论语》所显示的管理哲学正是适合《论语》所塑造的人群的。
一个深受《论语》思想影响的民族,必然适应《论语》所推行的管理哲学。
《论语》中的管理思想历来为众多政治家所运用,尤其是自西汉儒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以《论语》为核心的儒学便始终占据着政治管理的中心地位。
然而,历来《论语》中的管理学都是被用来治天下了,并没有被企业界所广泛研究和利用。
但是我相信在当下的企业管理之中,《论语》管理思想同样具备不可替代的价值。
也许我们做不到赵普所说的“半部《论语》治天下”,但我们肯定能够从《论语》中寻找到适合当下企业管理的思想。
大略地说,《论语》是一部政治管理哲学著作。
不过,《论语》的政治管理核心理念是以德治为内涵的人治思想,并且对于在位者、从政者和立志从政者都从个人修为上提出具体的要求,所以从表面上看,《论语》更多的内容像是为人处世的道理和规范。
而正是这些治国的道理、从政的原则和为人的规范为现代企业管理带来极大参考价值。
《论语》末章《尧曰》,明确提出治国的方法、途径和心态。
方法基本是采用带有法家思想的制度来约束人,途径则是纯粹仁儒思想的爱护人,而所谓“宽、信、敏、公”则是对执政者心态上的要求。
三个方面无不是关乎一个“人”字;至于从政的原则,即所谓“尊五美,屏四恶”,也都是就人的好的品质和坏的行为而言;最后一章讲个人修为的目标时,很明确地说是“知命”、“知礼”和“知言”,更是直接是解决得人的事了。
而最后一句“不知言,无以知人也”更加直接地回归到“知人”的本源上来。
为何“知人”是本源问题?我们可以回到《论语》开篇的《学而》第一章来。
“学而时习之”,是讲自身所学能够运用于社会的发展,是最高形式的利用;“有朋自远方来”,是自身所学能够得到世人的认可并使其受到教化影响;最不理想的是“人不知”,世人不理解,那么也可退而修为自身。
论语中的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论语中的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作为一位传统文化学者,我对论语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论语强调了仁爱之道。
仁者爱人,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关注员工的福祉和发展,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关键。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告诉我们,在团队中,要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差异,形成互补的合作关系,才能达到更好的团队效能。
其次,论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才能不断进步。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不断学习和创新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企业应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从而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
论语还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
孔子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这句话告诉我们,言出必行,言行一致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诚信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只有建立起诚信的企业形象,才能赢得顾客的信任,保持良好的商业关系。
此外,论语还强调了领导者的重要作用。
孔子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句话告诉我们,领导者应该具备全局观和长远眼光,注重整体利益而非个人私利。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企业的发展。
另外,论语还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
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
”这句话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儒家伦理的基本要求。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关注员工的家庭和生活,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是构建和谐企业关系的重要方面。
综上所述,论语中的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学习和创新,坚持诚信原则,重视领导者的作用,以及关注员工的家庭和生活,这些都是构建和谐企业文化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通过研究论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并将其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的多元学习方式: 《论语》
企业的多元学习方式:《论语》
企业的多元学习方式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提高企业的学习能力,增强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的能力是企业经营者面临的问题。
《论语》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多元学习方法。
第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篇》)学习不是一次性的事情,而是需要持续地不断地学习和练习。
企业员工也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公司的最新情况,深入地了解市场动向,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第二,“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子罕篇》)企业内部应该倡导文明礼仪,注重合理的沟通交流方式,倡导真诚、友好的合作关系,这样才能减少冲突和误解,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第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述而篇》)企业可以倡导员工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尤其是在新兴领域,多人开展学习和研究,能够更快地跟上前沿领域的发展情况。
第四,“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泰伯篇》)企业需要从全局的角度看待问题,考虑未来,才能更有长远的发展计划和策略。
第五,“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为政篇》)企业要注重求知欲和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识、新科技、新技能,才能不断创新,保持活力。
综上,拓宽学习方式,实现全员学习,是企业经营者减轻市场压力的关键。
《论语》中的多元学习方式是对企业经营者非常有启迪和帮助的。
企业经营者可以通过优化内部沟通渠道、鼓励多人学习等方法,使员工具备更强的适应市场环境的能力、更高效的协作能力以及更强的创造力。
从管理学角度读论语
从管理学角度读论语《论语》作为中国古代经典文化著作,包含了丰富的管理学智慧,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领导力、组织管理、人际关系、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理念,对于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本文中,将从管理学角度对《论语》进行阐释,探讨其在当代管理实践中的借鉴价值。
《论语》中提到了许多有关领导力和管理的智慧。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为政以德”的理念。
孔子在《论语》中强调,一个领导者应该以德行来约束自己,以身作则,使得下属能够向其学习。
这一理念强调了领导者的榜样作用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这一理念在当代管理学中也被广泛应用。
现代企业中的领导者也应该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榜样力量,从而赢得员工的尊重和信任,形成良好的领导影响力。
《论语》中还提到了“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理念,这一理念表明领导者应该注重公平和公正,合理地分配资源和权力,避免组织内部的不平等现象,从而保持组织内部稳定和凝聚力。
《论语》中的诸多观点也对组织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例如其中提到了“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一理念强调了学习和借鉴他人经验的重要性。
在现代组织中,知识共享和学习型组织的理念也正是源自这一思想。
《论语》中还提到了“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一理念表明了与人共事、与人合作的重要性,组织管理的关键在于协作和团队精神,这一理念对于当代企业的组织建设同样有着重要的启示。
《论语》中还提到了“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一理念强调了组织中要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否则就难以进行有效的协作和合作。
这一理念对于组织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从《论语》中我们也可以学到一些关于人际关系和团队管理方面的智慧。
例如其中提到了“择天下之善者而从之,其余而弗与交,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一理念强调了选择合适的团队成员和伙伴的重要性,以及与之共同成长的意义。
在当代企业中,高效的团队合作和优秀的伙伴关系也是组织成功的重要保障。
《论语》中还提到了“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一理念对于团队内部的人际关系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团队领导者应该注重平等和公正,打造和谐稳定的团队氛围。
企业的多元学习方式: 《论语》
企业的多元学习方式:《论语》【摘要】本文将探讨《论语》在企业学习中的应用,包括其对企业管理的启示、拓展思维的方式、智慧在团队建设中的应用、道德准则在企业管理中的实践,以及通过《论语》中的案例进行经验分享。
结合《论语》的智慧,企业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提出《论语》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通过深入研究《论语》,企业可以借鉴其中的智慧来提升管理水平,构建更加和谐、高效的团队,以及践行道德准则,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论语》作为古代智慧的集大成者,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论语》、企业、多元学习方式、管理启示、拓展思维、团队建设、道德准则、智慧、经验分享、可持续发展、现代企业管理。
1. 引言1.1 企业的多元学习方式:《论语》企业的多元学习方式正是为了从不同的角度汲取智慧和经验,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而借助《论语》这一具有千载流传的经典之作,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全新的视角和思路。
通过深入学习《论语》,可以拓展思维,借鉴智慧进行团队建设,运用道德准则管理企业,并通过经验分享实现交流和成长。
结合《论语》的智慧,企业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企业的多元学习方式,特别是以《论语》为基础的学习方式,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与意义。
2. 正文2.1 《论语》对企业管理的启示《论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学思想,对于企业管理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论语》强调了仁义道德的重要性,提倡做人做事要有仁爱之心,尊重他人,谦逊有礼。
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应当以身作则,以仁义来影响和感染员工,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论语》强调了学习和修身的重要性。
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更应注重学习和修养,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以更好地带领团队取得成功。
领导者也应鼓励员工不断学习进取,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
《论语》还强调了团队合作和诚信的重要性。
在企业管理中,团队的凝聚力和信任度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论语》中的领导智慧
《论语》中的领导智慧
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中蕴含的领导智慧和领导方法:
1.严于律己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向来都是对自己严格要求,小人却总习惯苛求他人。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指出君子如果广泛学习,用“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就不会偏离人生的正道。
“上好礼,则民易使”,为官自觉守礼,对下就容易管理。
“行己有耻”,凡是可耻的事情就不要做,要用羞耻之心约束自己的行为。
无论是“礼”还是“有耻”,都是作用于人的行为,用它们来约束和要求自己。
2.模范带头
季康子向孔子求教为政之道,孔子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
子路也求教相同的问题,孔子回答说:“先之劳之。
”即领导者自己带头做,才能带动百姓毫无怨言地一起做。
领导者的榜样作用非常重要。
3.言行一致,以德服人
当子贡问怎样才算是君子时,孔子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君子要先把事做好了、做到了再说出来。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为“有德者,必有言”,“言必信、行必果”。
4.以人为本
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就是孔子去上朝,家里的马厩着火了,回来之后孔子先问的是有没有人受伤,而不是马怎么样了,说明孔子是重视人超过其他。
作为领导工作上严格要求员工,生活上要给予关怀,做有温度的领导者!。
企业的多元学习方式: 《论语》
企业的多元学习方式:《论语》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下,企业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
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企业需要采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学习《论语》这本中国古代经典著作,可以为企业提供宝贵的智慧和经验。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将《论语》应用于企业的多元学习方式中。
《论语》强调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
在企业中,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通过学习《论语》,企业可以从中获得道德行为的指导。
孔子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意味着企业在做商业决策时要考虑他人的利益和福祉。
这样的道德规范可以促使企业采取诚信的商业行为,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论语》强调学习和成长。
在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中,企业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变化。
《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企业可以通过培训和教育活动提供员工的学习机会,让员工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企业还可以鼓励员工参加行业内的研讨会和会议,与同行交流经验和见解。
《论语》还强调领导力和管理能力。
在企业中,有效的领导力和管理能力是成功的关键。
学习《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可以帮助企业领导者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
企业可以通过书籍讨论、培训和沙龙等形式,引导领导者学习和掌握领导力的核心概念和技能。
领导者还可以引用《论语》中的经典语录来激励员工,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论语》还强调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
在企业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是成功的关键。
学习《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可以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建立互相信任和尊重的关系。
企业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团队建设活动,如户外拓展训练和合作项目等,加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能力。
《论语》是一本具有丰富智慧和经验的经典著作,对企业的多元学习方式有很大的启发。
通过学习《论语》,企业可以获得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的指导,提高学习和成长的意识,加强领导力和管理能力的培养,以及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
《论语》与现代企业管理..
《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该字 出现109次,“仁者,爱人。”人与人之间 应该相爱。作为管理者,应该关心人,爱 护人,尊重人的价值。 “仁”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人本思 想和人道精神,对于企业管理来说,应推 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肯定每个人的 价值,尊重员工和下属的人格,妥善处理 好公司内外各方面的关系。
2、“仁”与现代企业管理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乡党》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 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 也》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 星共之。” ——《为政》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
《论语》对后世的影响:
宋代开国元勋赵普对宋太宗说:“臣有《论 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 致天下。”
1980年代初,全世界一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在巴黎发表了一个宣言,其中有惊人的一段话: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 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现代企业管理为何要学习《论语》?
案例1:
美国许多企业界都很尊重员工。埃丝黛· 劳德 说过:“员工是我最重要的财富。”美国惠普公 司创始人惠利特说:“惠普的传统是设身处地为 员工着想,尊重员工,并且肯定员工的个人成 就。”在1970年代经济萧条时期,惠普公司坚持 不裁员,上下一致渡过难关。
这个例证有何启示? 管理者要有仁爱之心,以心换心,精心保护 员工的正当利益!
启示:
一方面,在义利发生冲突,需要取舍时,儒 家重义轻利,“见利思义”。另一方面,儒家也 不排斥对合礼合义之利的追求,先义后利,以义 取利,实现义利合一。 “行而宜之谓之义”,对于企业管理来说, “义”是某种原则,或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 “义”侧重思想和行为的公正与合理,在施义过 程中取得公众回报,取得利润,以其利发展企业, 更好的奉献社会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企业肯定要赚钱,但不能赚昧心钱,要靠正 当的经营赚钱。耍种种欺骗手段,哄抬物价,不 但赚不到钱,反而形成恶性循环。反之,把价格 定得合情合理,只赚该赚的钱,通过客人起有效 的宣传效应,生意更加兴隆。
《论语》与现代企业管理
例证二:
惠普公司用定期举行“啤酒联欢会”的办法 来维系与员工的忠诚交流,增强“家庭感”。 全体员工畅怀豪饮,唱公司的歌。公司领导 人频频举杯,宣读公司的宗旨,公布公司的经营 状况,表彰每一位值得表彰的职工。 员工们七嘴八舌,无所不谈,感情在杯盏之 间流动,上下左右之间的亲近感增强了,家庭感 上升了,员工们感到自己没有被冷落,受到家庭 般的关爱,同时激发起一种更加对企业的忠诚。 【奉献爱,换忠诚】管子说“善人者,人亦善 之”,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
《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该字 出现109次,“仁者,爱人。”人与人之间 应该相爱。作为管理者,应该关心人,爱 护人,尊重人的价值。 “仁”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人本思 想和人道精神,对于企业管理来说,应推 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肯定每个人的 价值,尊重员工和下属的人格,妥善处理 好公司内外各方面的关系。
五、“诚”与现代企业管理
1、诚信为本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信是企业和 经营者必须共同遵守的准则。“人无信不立”,诚信是做 人的根本,是管理的根本,也是立国的根本。 “以诚为本,以信待人。”日本许多大公司把诚信作 为“社训”,以此维系各方面的关系,争创造一流的产品、 一流的服务、一流的业绩、一流的形象 假如企业领导人失信于员工,难以实行有效的领导; 经商者失信于客户,就会失掉衣食父母。 虚假广告是欺 诈,随意违约不守信。言必信,行必果,“契约神 圣”“一诺千金”。 实事求是,名副其实,也是诚信。社会经济越发达, 就越需要讲诚信。这是因为,市场竞争激烈,要稳定回头 客,而且,现实问题太多。信奉“顾客是上帝”,产生 “信得过产品”,就是应有的管理理念。
三、“义”与现代企业管理
1、《论语》之“义”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 得之,”——《里仁》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里仁》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 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述而》
从管理学角度读论语
从管理学角度读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不仅在哲学、道德方面有着深刻的思考,也蕴含着许多管理学的智慧。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读《论语》,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许多关于领导力、组织管理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启示。
本文将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论语》中的管理智慧,希望能够为读者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启发。
从《论语》中我们可以学到的第一点管理智慧是关于领导力的。
在《论语》中,孔子曾经说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卫灵公》)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个领导者,首先要以德行来治理,就像北辰一样,稳稳地居于天空之上,其他众星都围绕着它转动。
这句话告诉我们,领导者应该以德为先,用自己的品德魅力来感染和影响身边的人,才能真正做到领导者的威慑力和感召力。
孔子还说过:“观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颜渊》)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个领导者,不仅要善于观察和了解他人的内心需求,还需要善于引导他们找到内心的安宁和满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使人“廋哉”。
从《论语》中我们还可以学到一些关于组织管理的智慧。
孔子曾经说过:“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论语·述而》)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个管理者,不能仅仅根据外表来评判一个人的才能和价值,而是应该全面地了解他的才华和潜力。
孔子还说过:“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论语·为政》)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当上级的智慧和决策与下属的愚昧和抵触不移,组织才能运转良好,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从《论语》中我们还可以学到一些关于人际关系的智慧。
孔子曾经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处世要谨慎,不要去做自己不愿意被做的事情,也不要去对他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孔子还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述而》)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会尊重别人的独立性,不强求别人与自己一样,而小人则只懂得追随他人的步伐,导致人际关系的不和谐。
曾仕强:为什么做管理的一定要读《论语》?
曾仕强:为什么做管理的一定要读《论语》?现在,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因为,《论语》,不是知识,如果把《论语》当作知识来看,我们老早把它丢掉了,因为它已经没有用了,两千五百年前的知识现在有什么用?知识它是有限的,是有使用寿命的,你看五年它就变了,十年它就大不同了。
二十年几乎都没有用了。
《论语》是智慧,它是会遗传的,这样我们才知道有人一出生他就特别聪明,就是遗传到高智慧,智慧是什么?用现代人话讲叫思路,叫做脑筋清楚不清楚。
《论语》是给我们些思路,所以你看它东一句西一句,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关系可是你他它整个连起来,你会觉得这不得了,把人类的思路很完整的把它陈述出来。
这是我们读《论语》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的。
比如这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己不知人也”。
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就是告诉我们,现代人最好明白隔行如隔山的道理,在某一行再有名,对其他行业的人来说,也未必熟悉。
人家不了解自己,原本是正常的现象,用不着不高兴。
反倒是自己要求扩展视野,不妨多多认识别人。
把别人当做镜子,以便反过来映照自己,使自己更明白真相。
知人与被知,孔子认为前者比后者更重要,和孔门三乐中的“人不知而不愠”,可以互相对照,更能深入了解其中的道理。
在这里,我们也特别说明一下,我们让孩子读《论语》,不管他是否理解,都没有关系,你就让他读,然后背下来,将来长大以后慢慢的去悟,智慧是要靠悟的,而且,人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认识。
因此我们才常常说,能悟多少算多少。
像《论语》这种国学经典,值得我们一辈子学习和参悟!古人也曾高度评价《论语》的管理智慧,叫做:半部《论语》治天下。
虽然,这句话说的有点过了。
由此可见,《论语》也是一部管理经典,那么它是怎么体现的呢?实际上管理这个词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才被美国人开发出来的,可是它是古老的东西。
只是,我们以前没有像现在这么清晰的把管理的概念说的那么清楚。
整部《论语》就是在讲管理,大学也在讲管理。
修身就是管自己啊!齐家就是把家族管好,治国就是把国家管好。
企业的多元学习方式: 《论语》
企业的多元学习方式:《论语》【摘要】在《论语》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对企业管理具有启示的内容。
《论语》强调了学习“仁”和“义”的重要性,提倡“礼”和“廉”的企业文化,强调“信”和“忠”的团队建设,传承“孝”和“悌”的领导理念。
这些价值观已经被证明在企业管理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多元学习方式,我们可以从《论语》中汲取智慧,为企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论语》对于企业管理具有深远意义,可以指导企业领导者更好地制定战略和管理团队。
企业的多元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绩效,还能够培养出更加合格和高效的员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关键词:企业,多元学习方式,《论语》,管理启示,仁义,礼廉,信忠,孝悌,领导理念,团队建设,企业文化,新思路,深远意义。
1. 引言1.1 企业的多元学习方式:《论语》企业的多元学习方式是指企业在不断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通过吸收和借鉴各种不同的学习资源和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
《论语》作为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智慧和领导理念,对于现代企业管理也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论语》中强调了“仁”和“义”的重要性,提倡以人为本,注重员工之间的互助和关爱,使得企业能够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团队氛围,提升整体绩效和创新能力。
《论语》还倡导“礼”和“廉”的企业文化,强调诚信和正直的重要性,引导企业秉持诚信经营,注重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团队建设方面,《论语》强调“信”和“忠”的重要性,倡导信任和忠诚的团队关系,促进团队协作和合作,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和挑战。
《论语》传承了“孝”和“悌”的领导理念,提倡领导者应当关心员工的成长和发展,注重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情感联系,建立起良好的领导与员工之间的互动与沟通机制。
《论语》中的各种管理智慧和领导理念为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和借鉴素材,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起多元学习的文化氛围,提升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致读者——从《论语》学管理
半部《论语》治天下,至于另外半部,可以用来治企业。《论语》主要讲“君子”,既指“有位者”,也指“有德者”,当然也适用于企业管理者。
比如开篇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句话,就是管理者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学而时习之”,指理解并模仿先进的管理经验,并且在适当的时候付诸实践。“学”不是埋头书本,而是“觉也,效也”,是“后觉习效先贤之所为”,也就是西方管理工具中的对标(benchmarking)。“习”不是复习,而是实践。“时”不是时时,而是适时,因此“学而时习之”包括两层意思:一、要学,并在适当的时候要实践;二、要学,但在不适当的时候不要实践。
中国的企业管理者最容易在“时”上犯错误。学,昨天是六西格玛,今天是战略事业单元。听起来热热闹闹,做起来轰轰烈烈,实际上糊里糊涂,最后要么草草收场,要么不了了之。
在“学而时习之”并且行之有效之后,就能进入第二重境界—“有朋自远方来”,也就是“近者说,远者来”,指的是内部员工满意,外部人才纷至,供应商、经销商、投资者等乐于合作。
第三重境界是“人不知而不愠”。不指望媒体的追捧,不在意外人的不解,谦逊而自信,正是所谓的“第五级领导人”的特征。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很难。比如最近美国某杂志攻击韦尔奇的管理法则过时了,韦尔奇则反驳说这是因为他在给该杂志的竞争对手写专栏的关系—这就显得有点“愠”了。
张瑞敏就“不愠”。他最近在公开场合一直谈海尔的困难,承认海尔进入了高原期,但是“不担心其他企业会笑话我们。因为,我们是在高原,很大一部分企业还是在平原,所以,他们没有这种呼吸困难的感觉也是理所当然”。
这只是一个例子。我就不信,在给予我们管理智慧上,孔夫子会比不过韦尔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学说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总是将人置于社会的大背景中,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用道德的力量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从来不谈什么自然人,要求一个人在实现私利时不损害公利,不损害他人利益。现在的商业理念也是如此,强调合作,强调不损人利己。
茶是最契合自然之物,它有悠久的历史,更具深厚的底蕴。《论语》,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二者的完美结合,表现出的是原汁原味的中国风,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再现,也是中国茶市的一次革新。茶企读一读《论语》,回归一种自然,体会一种自然养生之道。
茶企老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可见儒家并不“罕言利”,但“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要讲“义”“利”之辩,要区分什么是合于“义”的“利”,什么是不符合“义”的“利”。前者的求利是属于“取之有道”,后者的求利则是“小人喻于利”的那种求利,为君子所不取。这就直接引发了儒家的另一种理论,即“不苛取”,而且是“一毫一厘不苛取”,要“取之有道”,而且,儒家学说给“苛取”和“不苛取”有很严肃的道德判断,“苛取”是小人,而“不苛取”应该就算得上是“儒商”了。
福建人民出版社推出的茶叶界“孙子兵法”,中国茶叶行业第一本品牌营销专著《茶翅高飞――中国茶叶品牌快速崛起之道》反复强调:茶叶品牌不能只有知名度,还必须有基于优良品质的美誉度,否则仍旧是残疾的茶叶品牌。
面对这样的形势,茶企老板不妨先翻看经典著作《论语》,学习学习如何树立心态做放心茶叶,如何保持强势品牌做长远茶业。
茶企老板如何更好地运用《论语》?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尤其是当地食品企业老板及相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商业道德都强调能站在顾客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强调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强调在顾客得到完美服务的同时得到商业利益。儒家讲义利之辩,进步的商业道德也强调商人的利益不能置于社会整体利益之上,强调不能因谋求私利而损害消费者利益甚至国家利益,认为只为个人利欲不择手段谋取利益是不道德的,是一种利欲熏心、恶性膨胀。
茶企老板应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调整心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经典妙句之一,亦是茶企老板们值得深思的一句。对于茶企来说,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给别人;自己不相信的产品,不要给别人;自教义强调人之为人必须“言必信,行必果”,而诚实守信则在任何时候都是一项基本商业道德。儒家的义,从本质上来讲,是"宜 ",就是-全球品牌网-说要做应该做的事、做符合社会公义的事情,比方说扶危济困、互助、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等等,这些都是人对社会所应尽的义务。
例如,据白茶世界网报道:姜堰市第五届茶文化节期间,安吉白茶领导品牌世外茗源协同姜堰地区代理商闽苏商行一同隆重举办了一场独具特色的“茶艺表演”,“茶艺表演”的主题是“沏茶悟义,共建和谐”。
活动期间,除了常规的茶艺表演之外,安吉白茶还首创“白茶演义”:六位参与人员还在现场回顾了自己的“义举”经历,分享了姜堰人民的“义事”, 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生动解读了什么是“义”,丰富了姜堰茶文化节的内涵和意义。闽苏商行则向六位代表赠送了价值1000元的世外茗源安吉白茶及小礼品,让六位代表在参与“白茶演义”时,也能品味到高品质的安吉白茶。
从本质上来说,儒商精神反对的是一种为富不仁,强调的是利以义取。从儒的 “穷”和“达”的主张来说,援儒入商、即真正的儒商还需要有益于社会,“穷则独善”、“达则兼济”,又使真正的儒商具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一种乐善好施的精神,就是在不“穷”不“达”的情况下,援儒入商也需要有一种“利他”的精神,最起码也要考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这么说,儒商从事的本应是纯功利性质的商业,但始终存有超功利的道德追求,让经商行为始终带有非常隆厚的道德色彩,这是典型的儒商经商理念,是儒商精神对世界商业文明的一个独特贡献。 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黑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世界各国的制茶技术,均直接或间接地来自我国。
要做到这样,茶企领导人必须要有好的心态,要让公司跳出单纯盈利的目的,必须追求盈利之外的综合目标,而不是企业上下一起往“钱”看,最多的还是一些比较好的茶叶品牌。例如,根据白茶世界网报道,作为安吉白茶行业的代表品牌之一,世外茗源生产的茶叶无论从嫩度、条索、色泽、匀度、净度还是香气、汤色、滋味上,都遥遥领先。为什么世外茗源能够拥有如此好的茶叶品质呢?茶叶界专业人士认为,世外茗源主要得益于“六好”,即好空气、好水、好土壤、好结构、好心、好工艺。其中,前四个因素为先天的自然因素,后两个因素为后天的人为因素,这两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为安吉白茶的卓越品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也使世外茗源的宣传真实,可信,为广大茶叶消费者所接受。
中国茶叶的影响力之间关系着中国茶叶品牌的地位,茶叶企业要发展,必先塑造其品牌,必须保证产品质量,否则,不仅伤害茶叶品牌,更是对消费者身心健康的一种伤害,甚至是摧残。很显然,我们知道,茶叶本就是健康产品,如果茶叶本身都不能保障是健康的,那么,很显然,茶叶的健康作用就要大打折扣,甚至是一种无言的巨大讽刺了。茶叶品牌必须提防类似塑化剂的添加剂,或者类似塑化剂的有毒物质进入茶叶,地方政府和茶叶企业都要重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