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必修二 1.1分离定律(Ⅱ) 作业 (1)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一节分离定律第二课时训练(含解析)浙科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一节分离定律第二课时训练(含解析)浙科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一节分离定律第二课时训练(含解析)浙科版必修21.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所得的F1同时表现出双亲性状的现象,称为完全显性B.所得的F1表现为中间类型的现象,称为不完全显性C.所得的F1与隐性亲本的性状完全一致,称为完全显性D.显、隐性关系是绝对的,环境的改变不会影响显性的表现2.两株结黄色子粒的杂种豌豆植株杂交产生种子120粒,其中纯种黄色种子约为()。

A.0粒B.30粒C.50粒D.90粒3.下列杂交组合中,不能判断显隐性的是()。

A.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白化病的孩子B.一株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后,子一代都开紫花C.一个色盲患者和一个色觉正常的人婚后生下一个色觉正常的女儿和一个色盲儿子D.一株紫花豌豆自交后,子一代既有紫花又有白花4.遗传的基本定律不适合于()。

A.家兔B.蓝藻C.团藻D.小麦5.下列生物个体中,自交后代一定不会出现性状分离的是()。

A.杂合子B.表现显性性状的个体C.表现隐性性状的个体D.能进行自花传粉的个体6.用下列哪组方法,可最简捷地依次解决①~③的遗传问题()。

①鉴定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子②区别女娄菜披针形和狭披针形的显隐性关系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纯合子的比例A.自交、杂交、自交B.自交、测交、测交C.杂交、测交、自交D.测交、杂交、自交7.一匹家系不明的雄性黑马与若干匹纯种的枣红马杂交,生出了20匹黑马和20匹枣红马。

据此可知隐性性状为()。

A.黑色B.枣红色C.黑色或枣红色D.无法确定8.人的卷舌与非卷舌由基因R和r所控制,某女孩的父母均能卷舌,但她不能卷舌。

她的父母和她本人的基因型依次是()。

A.RR、RR、rr B.Rr、Rr、rrC.Rr、rr、Rr D.RR、Rr、rr9.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的紫花豌豆自交时,假设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使含基因c的雄配子失去了活性(即不能与雌配子结合)。

高中生物 第一章 第一节 分离定律课时作业1 浙科版必修2

高中生物 第一章 第一节 分离定律课时作业1 浙科版必修2

分离定律目标导航 1. 通过分析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主要特征和杂交技术的一般步骤与方法,学会依据研究目的使用合适的实验材料。

2.结合教材图文,概述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以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并能画出遗传图解。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杂交实验的材料——豌豆(1)选材原因:①传粉方式:a.严格的自花授粉、闭花授粉;b.花冠的形状便于人工去雄和授粉。

②成熟变化:豆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计数。

③性状差异: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可区分的性状。

(2)相关概念:①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的总称,如豌豆的花色、种子的形状等。

②相对性状:每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豌豆的紫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

2.单因子杂交实验(1)P:紫花×白花。

(2)F1的分析:①F1:全部是紫花。

②判断显隐性:紫花是显性性状,白花是隐性性状。

(3)F2的性状及比例:F2:紫花∶白花=3∶1。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孟德尔对分离现象所作的假设(1)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后称为基因)控制的。

(2)基因在体细胞内是成对的。

(3)每个配子只含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4)F1的体细胞内有两个不同的基因,但各自独立、互不混杂。

(5)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单因子杂交实验的分析(1)写出亲本的基因型:P:紫花CC×cc白花。

(2)F1的分析:①F1的基因型:Cc,表现型:紫花。

②F1的雌配子:C和c,雄配子:C和c。

(3)用棋盘法推出F2的结果:3.相关概念(1)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基因。

(2)纯合子:由两个基因型相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个体。

(3)杂合子:由两个基因型不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个体。

(4)基因型:控制性状的基因组合类型。

(5)表现型: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判断正误:(1)体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

( )(2)具有显性基因的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

( )(3)配子中的基因是成单存在的。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分离定律名师精编作业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分离定律名师精编作业

第一章第一节分离定律同步练测(浙科版必修2)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

)1.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及对豌豆进行异花传粉前的处理是()①豌豆是闭花授粉植物②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③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有直接经济价值④各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而且容易区分的性状⑤开花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⑥花蕾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⑤⑥C.①②④⑥D.②③④⑥2.下列为孟德尔的单因子杂交实验中的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豌豆为自花授粉植物,所以杂交前要对母本去雄B.若对白花豌豆做去雄处理,则应在白花豌豆植株上收获F1的种子C.F1自交时不需去雄,但应做套袋处理,避免其他植株与之杂交D.理论上每株F1上都结有F2的种子3.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两个纯合子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不含等位基因B.孟德尔分离定律体现在杂合子体内C.性染色体上不可能存在等位基因D.外界环境的影响不可能影响表现型4.下列关于纯合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AAbb属于纯合子B.连续自交,性状能稳定遗传C.杂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D.由基因组成相同的雌、雄配子形成的合子发育形成的个体5.已知马的栗色与白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马中,两基因频率相等,每匹母马一次只生产1匹小马。

以下关于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A.选择多对栗色马和白色马杂交,若后代栗色马明显多于白色马,则栗色为显性性状;反之,则白色为显性性状B.随机选出1匹栗色公马和4匹白色母马分别交配,若所产4匹马全部是白色,则白色为显性性状C.选择多对栗色马和栗色马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栗色马,则说明栗色为隐性性状D.自由放养的马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栗色马明显多于白色马,则说明栗色为显性性状6.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雄株,g基因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

高一生物浙科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一章第1课时分离定律(Ⅰ)

高一生物浙科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一章第1课时分离定律(Ⅰ)

第一章孟德尔定律第1课时分离定律(Ⅰ)目标导航 1.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原因。

2.概述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3.举例说明有关的遗传学术语。

一、杂交实验的材料1.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杂交实验的材料的原因(1)豌豆是一种严格的________植物,而且是________,授粉时无外来花粉的干扰,便于形成________,能确保杂交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而且花冠的形状又非常便于________(剪掉雄蕊)和________。

(2)豌豆成熟后籽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________和________。

(3)豌豆具有多个________________的性状。

2.性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征的总称。

3.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每种性状具有的不同的________。

理解相对性状应把握“两个相同”:同种生物、同一性状。

“一个不同”:不同表现类型。

而豌豆的白花和绿叶、猪的黑毛和牛的黄毛都不能称为相对性状。

二、单因子杂交实验1.孟德尔用________豌豆和________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无论用紫花豌豆作________(正交),还是作父本(反交),杂交后产生的第一代总是________。

孟德尔用子一代自交,结果在子二代的植株中,不仅有紫花,也有________。

孟德尔对________中不同性状的个体进行________,结果发现F2中紫花∶白花=________。

2.孟德尔把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________;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________。

他把在杂交后代中,同时出现________和________的现象叫做________。

3.自花授粉:又称自交,即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4.杂交实验的步骤:人工去雄→套袋隔离→人工授粉→再套袋隔离。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性状是由________(后称为基因)控制的。

2018-2019学年浙科版高中生物 必修二 第1章 孟德尔定律 第2课时 分离定律(Ⅱ) 作业

2018-2019学年浙科版高中生物 必修二  第1章 孟德尔定律 第2课时 分离定律(Ⅱ) 作业

第2课时分离定律(Ⅱ)(时间:40分钟)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子一代(F1)未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 ) A.显性性状B.性状分离C.相对性状D.隐性性状解析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子一代(F1)未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答案 D2.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F2(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B.F2性状分离比是3∶1C.成对的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解析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是孟德尔的实验现象,A错误;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是通过数学统计学原理得到的实验现象,B错误;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是孟德尔对假说进行验证的结果,D错误。

答案 C3.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同时出现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A.性状分离B.基因分离C.完全显性D.不完全显性解析杂种子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答案 A4.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为1∶1B.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C.F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D.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1∶1解析F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

答案 C5.已知豌豆的种子圆粒对皱粒是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

从基因型Rr的豌豆自交产生的种子中随机抽取了4粒种子,结果前3粒都是圆粒,那么第4粒是圆粒的概率是( )A.0 B.1C.1/4 D.3/4解析这4粒种子各自独立,前3粒的情况不影响第4粒,故第4粒是圆粒的概率仍然是3/4。

答案 D6.孟德尔为了验证他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该实验属于自交实验B.该实验属于杂交实验C.该实验称为测交实验D.该实验所得后代性状分离比是1∶1解析孟德尔为了验证他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让F1(Dd)和隐性个体(dd)交配,称为测交实验;又因为双亲的基因型不同,故该测交实验也属于杂交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巩固
1.关于测交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F1×隐性类型→检测F1的遗传因子组成
B.通过测定F1的遗传因子组成来验证对分离现象理论解释的科学性
C.测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根据F1×隐性类型→所得后代表现型反向推知的D.测交时,与F1杂交的另一亲本无特殊限制
答案 D
解析由于测交是指与隐性个体的杂交,所以可以检测另一个体遗传因子的组成,若发生性状分离,则另一个体是杂合子,若不发生性状分离则另一个体为纯合子;通过F1与隐性个体的测交,可以证明F1产生了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验证了假说的正确性。

2.某水稻品种茎秆的高矮是一对相对性状,对两个纯合亲本杂交产生的F1进行测交,其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

A.0 B.25%
C.50% D.75%
答案 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F1的基因组成为Aa,则测交实验表示为:Aa×aa→1
2Aa、
1
2
aa,可见后代中杂合子占50%。

3.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为1∶1
B.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
C.F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
D.F1自交后代的基因组成比例为1∶1
答案 A
解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双亲为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F1为杂合子,F1产生的含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配子比例为1∶1,因此,自交后代基因组成比例为1∶2∶1,性状分离比为3∶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

4.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杂种后代中只显现出显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显现出来的性状
C.测交是指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D.杂合子的后代不能稳定遗传
答案 C
解析杂种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隐性性状在隐性基因纯合的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来;杂合子后代中的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

5.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做了三个实验,他发现问题阶段做的实验和验证假说阶段做的实验分别是()。

A.自交杂交测交B.测交自交杂交
C.杂交自交测交D.杂交测交自交
答案 C
解析发现问题的阶段进行了杂交(得F1)和自交(得F2)实验,经过假设后,再通过测交实验进行验证。

6.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分离定律。

下列有关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中,能说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F2的表现型比为3∶1 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C.F2的基因组成比为1∶2∶1 D.测交后代的比为1∶1
答案 B
解析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发生分离,然后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F1产生的配子比为1∶1,说明了生物体形成配子是等位基因发生分离造成的。

7.完全显性遗传时,下列关于基因与相对性状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当显性与隐性基因在一起时个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②当显性与隐性基因在一起时,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有转化作用③当一对基因均为显性时,生物个体只表现显性性状④当一对基因均为隐性时,生物个体仍表现出显性性状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 C
解析完全显性遗传时,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有抑制作用,它们在一个体细胞中同时存在时只表现显性性状,所以隐性基因要表现出来,必须是两个隐性基因同时存在于一个体细胞中,即纯合子状态。

巩固提升
8.豌豆的种子黄色对绿色为显性,结黄色种子与结绿色种子的豌豆杂交,子代个体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种子∶绿色种子=1∶1,子代结黄色种子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的比例是()。

A.1∶1 B.1∶0
C.3∶1 D.2∶1
答案 C
解析假设黄色用A代表,绿色用a代表,由“结黄色种子与结绿色种子的豌豆杂交,子代个体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种子∶绿色种子=1∶1”知,亲代的基因组成为Aa×aa,子代中结黄色种子的个体基因组成为Aa,其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黄色种子∶绿色种子=3∶1。

9.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具有不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子代有两种性状出现,则无法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及两亲本的基因组成
B.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与亲本相同的性状,则亲本及子代个体均为纯合子
C.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了与亲本不同的性状,则亲代均为杂合子
D.某亲本自交,子代出现了两种性状,且性状分离比为3∶1,则占3/4的子代个体表现的为显性性状
答案 B
解析B项中若两亲本中一个为显性纯合子,一个为显性杂合子,则子代只有显性性状的个体,而且纯合子和杂合子也均可出现。

10.用黄色公鼠a分别与黑色母鼠b和c交配,在几次产仔中,母鼠b产仔为9黑6黄,母鼠c产的仔全为黑色。

那么亲本a、b、c中最可能为纯合子的是
()。

A.b和c B.a和c
C .a 和b
D .只有a
答案 B 解析 据黄色公鼠a ×黑色母鼠c →后代全为黑色可知,黄色为隐性性状,黑色为显性性状,黄色公鼠为隐性纯合子,黑色母鼠c 为显性纯合子。

又据黑色母鼠b 与黄色公鼠a 交配,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可知b 为杂合子。

11.一对双眼皮的夫妇一共生了四个孩子,三个单眼皮和一个双眼皮,关于这种现象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显性∶隐性=3∶1
B .该遗传不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C .这对夫妇每胎都有出现单眼皮的可能性
D .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双眼皮女孩的可能性是34
答案 C
解析 据题意,双眼皮夫妇生出单眼皮孩子,可知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且这对夫妇都是单眼皮基因的携带者。

由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可知,这对夫妇每胎都有出现单眼皮孩子的可能性,并且不同胎次互不影响。

再生一个双眼皮女孩可能性是38。

一对相对性状在遗传时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但分离定律中“显性∶隐性=3∶1”的得出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而非一次遗传现象中的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比。

12.下表是有关豌豆种子形状的四组杂交实验结果(相关基因用R 、r 表示)。

据表分析作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组合________中的两亲本肯定都是纯合子。

(3)组合________的杂交方法称为测交。

(4)写出A组合中两亲本的可能基因组成:______________。

答案(1)C圆粒(2)B(3)D(4)RR×Rr或RR×RR
解析(1)C组合中,圆粒×圆粒的后代出现了皱粒,即发生了性状分离,则亲代的圆粒个体为杂合子,圆粒为显性性状。

(2)B组合:皱粒×皱粒,都为隐性性状,隐性性状的个体肯定为纯合子。

(3)D组合中,圆粒与皱粒杂交,后代表现型类型接近1∶1,则为测交。

(4)A组合中两亲本均为圆粒,子代也为圆粒,则两亲本的基因组成为RR×Rr或RR×RR。

走进高考
13.(2013·上海卷,26)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容器分别代表某动物的雌、雄生殖器官,小球的颜色和字母表示雌、雄配子的种类,每个容器中小球数量均为12个。

则下列装置正确的是()。

答案 D
解析性状分离比模拟的是杂合子的生物个体,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由题意可知,本模拟实验中,雌雄个体的基因组成均为Aa,因在形成配子过程中,成对的A和a会发生分离,雌雄个体分别产生两种比值相等的雌雄配子,因此每个容器中,代表A配子和a配子的小球数量应该相等,故A、B、C错误,D正确。

14.(2013·新课标卷,6,改编)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答案 A
解析A项,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可以采取测交或杂交,所以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对实验结论影响最小;B项,如果所选的性状为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则结果容易统计,如果相对性状不易区分,则结果无法统计计算,对实验结论影响大;C项,孟德尔分离定律研究的是一对基因的分离,多对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对实验结论影响较大,无法证明;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所得数据才有说服力,D对实验结论影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