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1
(劳动法)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劳动法)1.劳动法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狭义上的劳动法,一般指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制定颁布的全国性综合性的劳动法,即法典式的劳动法。
2.劳动关系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指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使用者)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
3.休息权休息权是我国宪法以及劳动法律法规赋予劳动者的一项基本的权利。
4.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
5.劳动法律关系主体指依照劳动法享有权利与承担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
6.劳动法律关系客体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双方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7.劳动法律关系内容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双方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8.劳动权利能力依法享有劳动权利和和承担劳动义务的资格或能力。
9.劳动行为能力是指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的能力。
10.劳动法律事实是指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
11.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自愿从事有一定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劳动。
12.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是指承担安置城镇失业人员和企业富余人员任务,由国家和社会扶持,进行生产经营自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
是13.职业介绍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从事职业介绍服务工作的专门机构。
14.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确立劳动关系,依法协商达成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15.录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被录用劳动间之间,为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16.聘用合同亦称聘任合同,是指聘用单位与被聘用劳动者之间,为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17.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签订以后,尚未履行完毕之前,由于一定事由的出现,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行为。
18.集体协商亦称集体谈判,是指用人单位工会或职工代表与相应的用人单位代表,就劳动标准和劳动条件进行商谈,并签订集体合同的行为。
人力资源管理.劳动法(一)2024
人力资源管理.劳动法(一)引言概述: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组织对人力资源进行策划、组织、控制和激励的全过程管理活动。
而劳动法是指国家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关系进行规范的一整套法律制度。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劳动法相关内容。
一、招聘与录用1.明确用工形式:劳动法规定的用工形式,如全职、合同工、劳务派遣等。
2.遵守招聘程序:制定招聘程序,公平、公正、公开招聘,避免歧视性招聘行为。
3.合法招聘条件:根据劳动法规定,确保招聘条件符合法律要求。
4.明确录用程序:制定明确的录用程序,确保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
5.遵守用人单位责任:劳动法规定的用人单位责任,如签订劳动合同、提供劳动保险等。
二、劳动合同1.明确合同要素:劳动法规定的合同要素,如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等。
2.保障双方权益:合同中应明确双方的权益、义务,确保合同公平合法。
3.合同签订与变更:签订劳动合同应符合劳动法规定,并严禁擅自变更劳动合同。
4.劳动合同解除:按劳动法规定的条件,正确处理劳动合同解除事宜。
5.劳动争议处理:依法处理劳动争议,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和谐。
三、薪酬福利与社会保险1.最低工资保障:按法定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不得少于劳动法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2.合理薪酬制度: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保障员工劳动报酬的公平与合理。
3.社会保险缴纳:按劳动法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保障其合法权益。
4.带薪年假与休息日:合法享受带薪年假和休息日,保障员工休息与生活质量。
5.职工福利待遇:提供合法、合规的职工福利待遇,体现用人单位的社会责任。
四、劳动时间与休假1.劳动时间安排:合法安排员工的正常工作时间,避免超时劳动。
2.加班与补偿:按法定规定合理安排加班,确保加班有相应的补偿措施。
3.年假与事假:为员工提供合适的年假及事假,保障员工休息与休假权益。
4.产假与病假:合法安排产假及病假,保障员工的生育与健康权益。
5.休息日与节假日:合法安排员工的休息日和节假日,确保员工合法休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全文调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全文调整版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劳动合同第三章工资第四章劳动时间和休假第五章劳动安全卫生第六章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第七章劳动保障监察第八章动态管理第九章纠纷处理第十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维护和促进经济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基本劳动制度,即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
第三条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受教育的权利,享有相应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
第四条国家保障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劳动权益,保障劳动者参与劳动管理和劳动保护。
第五条国家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制裁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维护劳动秩序。
第六条法律对公民的劳动标准的保护和监督应当适应和引导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七条国家通过加强劳动监察,建立和完善劳动保障制度,促进全体劳动者健康地从事生产和工作。
第八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劳动合同,明确和保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九条国家采取措施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劳动者。
第十条工会作为职工的群众组织,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协调。
第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加强劳动监察,维护劳动秩序,推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第十二条党的工作部门依法协助各级政府做好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的调处工作。
第十三条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枉法,以及变相地对劳动者实施报复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第十四条国家保护劳动者根据劳动合同享有的权益,对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享有补偿。
第十五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公正、公平的原则。
第十六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剥夺劳动者休假的,由劳动行政部门给以警告,责令支付劳动者工资两倍的赔偿。
第十七条劳动者享有从业资格,经批准或者登记注册后依法从事劳动工作。
第十八条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需要,采取调整劳动用工的措施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劳动者说明,听取劳动者的意见。
劳动法1-10级工伤鉴定标准
劳动法1-10级⼯伤鉴定标准对于劳动法1-10级⼯伤鉴定标准的内容,最近很多⼈很困惑,⼀直在咨询⼩编,今天店铺⼩编针对该问题,梳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帮您答疑解惑。
劳动法1-10级⼯伤鉴定内容如下:劳动法1-10级⼯伤鉴定等级分级原则:⼀级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其他器官不能代偿,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活完全或⼤部分不能⾃理。
⼆级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活⼤部分不能⾃理。
三级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活部分不能⾃理。
四级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活可以⾃理者。
五级器官⼤部缺损或明显畸形,有较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般医疗依赖,⽣活能⾃理者。
六级器官⼤部缺损或明显畸形,有中等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般医疗依赖,⽣活能⾃理者。
七级器官⼤部分缺损或畸形,有轻度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般医疗依赖,⽣活能⾃理者。
⼋级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轻度功能障碍,有医疗依赖,⽣活能⾃理者。
九级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轻度功能障碍,⽆医疗依赖,⽣活能⾃理者。
⼗级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功能障碍,⽆医疗依赖,⽣活能⾃理者。
劳动法1-10级⼯伤鉴定赔偿标准:《⼯伤保险条例第三⼗三条职⼯因⼯致残被鉴定为⼀级⾄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从⼯伤保险基⾦按伤残等级⽀付⼀次性伤残补助⾦,标准为:⼀级伤残为24个⽉的本⼈⼯资,⼆级伤残为22个⽉的本⼈⼯资,三级伤残为20个⽉的本⼈⼯资,四级伤残为18个⽉的本⼈⼯资;(⼆)从⼯伤保险基⾦按⽉⽀付伤残津贴,标准为:⼀级伤残为本⼈⼯资的90%,⼆级伤残为本⼈⼯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资的75%。
伤残津贴实际⾦额低于当地最低⼯资标准的,由⼯伤保险基⾦补⾜差额;(三)⼯伤职⼯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保险待遇。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l 原劳动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劳社部发(2005)12号)
l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符合法律规定主体资格
l 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 位的管理,从事安排的有酬劳动;
l 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l 延伸思考: l 出租车公司与司机之间的关系? l 小时工与家政公司和雇主之间的关系? l 大学生兼职、大学生实习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
l 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劳动法主体间已经 形成的劳动法律关系,由于一定的客观情况的 出现而引起法律关系中某些要素的变化。
l 劳动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劳动法主体间的劳 动法律关系依法解除或终止,亦即劳动权利和 劳动义务的消灭。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l 二、法律事实:是指劳动法规定的能够引起劳 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一切客观情况。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l (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它社会关系 (1)劳动者管理方面的关系 (2)劳动力配置服务方面的关系 (3)执行社会保险方面的关系 (4)工会与职工、用工单位发生的社会关系 (5)处理劳动争议方面的社会关系 (6)劳动监察方面的社会关系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l (一)劳动关系
1.劳动关系的概念
劳动关系从广义上说是指劳动主体在实现集 体劳动过程中彼此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劳动法中的劳动关系是从狭义上看:是指劳 动力所有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在实现劳动 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2.劳动关系的特征:
劳动法法条
劳动法法条
一、劳动者和雇主双方当事人从事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一)劳动者有权享受该国和当地政府所保障的基本工资。
劳动者有权享受合理的工作时间、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以及职业病及其他由工作引起的疾病的预防、康复及治疗。
(二)劳动者不得受到任何形式的歧视。
雇主有义务提供安全、有利的工作环境,免受职业病及其他工作引起的疾病的影响。
(三)劳动者有权享受工伤等社会保障。
(四)劳动方有权根据合同要求享受节假日和休息日的假期,并可以按照劳动法支付的劳动报酬,享受社会保障。
(五)劳动者有权参加工会,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
(六)雇主只能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不得在合同期限内以任何理由解除劳动合同。
二、劳动竞争和劳动权利保护:
(一)劳动市场的竞争不得侵犯任何形式的社会公平,不得以黑恶的手段妨碍市场的公平竞争。
(二)劳动者有权参加人权组织和推动劳动权利的活动,不受任何故意障碍。
(三)对各种形式的劳动强制令及其行为,都有保护劳动者权利的规定,任何侵犯劳动者权利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制裁。
三、反歧视:
(一)在雇佣、工作环境及收入等方面,劳动者不可因种族、宗教、性别。
劳动法第一节劳动法概述一、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
劳动法第一节劳动法概述一、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相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8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新中国第一部调整劳动关系、确定劳动标准的基本法。
此后,我国又颁发了一大批配套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对劳动者基本权利义务、劳动合同制度、工资制度、劳保制度、劳动争议处理等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主要是劳动关系,所谓劳动关系,是指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我国劳动法的适用范围: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2、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勤人员;3、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的非工勤人员;4、其他通过劳动合同(包括聘用合同)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5、《劳动法》不适用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非农场的农业劳动者、现役军人和家庭保姆等。
二、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劳动者的基本权利(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2)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3)休息休假的权利(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5)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6)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8)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2、劳动者的义务(1)完成劳动任务(2)提高职业技能(3)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4)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三、促进就业和劳动合同制度1、促进就业劳动就业权是劳动者一切权利的基础。
促进就业是国家的基本职责。
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范围内兴办产业或者拓展经营,增加就业,保障劳动者的就业权。
国家支持劳动者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就业。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多种类型的职业介绍机构,提供就业服务。
劳动法释义全文
劳动法释义全文摘要:一、劳动法概述二、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三、劳动关系的建立与终止四、劳动报酬与工时五、劳动保障与安全六、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七、劳动争议处理八、法律责任与行政执法九、我国劳动法的特点与意义正文:一、劳动法概述劳动法是一部关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权益保障、权益平衡的法律规范。
我国劳动法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全文共分为九章,内容包括劳动关系的建立、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劳动报酬、工时、劳动保障、安全、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劳动争议处理以及法律责任与行政执法等。
二、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劳动法明确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包括平等就业、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职业培训、劳动安全、参加工会等。
这些权益为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三、劳动关系的建立与终止劳动法规定了劳动关系的建立和终止的条件、程序,明确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在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基础上建立劳动关系。
同时,规定了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事项。
四、劳动报酬与工时劳动法对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进行了明确规定,包括工资、津贴、奖金、福利待遇等。
此外,还对工时制度进行了规定,包括标准工时制、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制等,以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益。
五、劳动保障与安全劳动法明确了国家对劳动者劳动保障的责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同时,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六、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劳动法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进行了规定,包括禁止从事有毒、有害、危险和对妇女生理机能有害的高强度劳动等,以确保她们在劳动过程中的特殊权益得到保障。
七、劳动争议处理劳动法规定了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包括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这些程序为劳动者在权益受损时提供了法律途径。
八、法律责任与行政执法劳动法明确了违反劳动法律的责任,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赔偿责任等。
劳动法第一章
4
劳动法上的劳动:
1.是基于合同关系而产生的 2.是法律义务的履行 3.是有偿的 4.是职业的 5.存在隶属关系
5
(二)什么是劳动法?
1、 狭义:——一般指国家最高立法机构所制定和 颁布的适用于全国范围的综合性的劳动法典。 95.1.1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09修正) 2、广义:——是指调整劳动关系及与其有密切联 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称。 不仅仅包括劳动法典还包括了由人大和人大常 委会制定的其他法律、法规、国务院的部门 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性规章、司法解释、 甚至还可能是工会制定和颁布的法律文件或者 是国际公约和条约等等。
20
具体包括:
1. 2. 3. 4. 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力招收录 用方面发生的关系 (必要前提)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力市场相互选择而发 生的关系 (必要前提)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社会保险机构之间发生的关系
(直接后果)
5.
6.
工会代表劳动者并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 位间发生的关系 (伴随发生) 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在处理劳动争议时与用人单位、 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关系 (伴随发生) 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在监督法实施情况时与用人单位 之间发生的关系 (伴随发生)
29
二、劳动法的渊源
(一)含义:——法律文件的表现形式 (二)法律渊源 p75
1.宪法 ---------最重要的渊源 2.劳动法 --------最基本的渊源 3.其他法律-------重要的渊源 4.行政法规-------主要的渊源 5.地方性法规 6.劳动规章 1995.8.11《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 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7.工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认可或联合发布) 8.批准生效的国际劳工公约 26个 9.司法解释
《劳动法》第一章考点手册
《劳动法》第一章劳动法概述001劳动法的概念(★★二级考点、一般为选择、名词、简答)1.【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也称为劳动基本法。
3.劳动法上的劳动,指基于契约上义务在从属的关系所位置职业上有偿的劳动;也专指职工为谋生而从事的,履行劳动法规,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所规定义务的集体劳动。
”4.劳动法的渊源,亦称劳动法的形式,是指劳动法律规范的具体表现形式,它表明劳动法律规范以什么形式存在于法律体系中。
5.我国劳动法渊源,按其效力层次与范围不同,分为:(1)宪法。
我国宪法关于劳动者基本权利义务的规定及与劳动问题相关的经济制度是我国劳动立法的基础和最高法律依据,同时又是劳动法律规范的一种表现形式。
(2)法律。
包括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的基本法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的其他法律,其效力仅次于宪法。
作为劳动法律,在我国有《劳动法》,它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有单项法律,如《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等等还有涉及劳动关系的其他法律,如《妇女权益保护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公司法》等。
(3)行政法规。
这是指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有关原则制定发布的各种劳动行政法规,其法律效力具有普遍性,是当前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依据。
如《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工伤保险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残疾人就业条例》、《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4)部门规章。
指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专项劳动规章。
如《工伤认定办法》、《最低工资规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等多个配套规章等。
(5)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
地方性法规,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会城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国家劳动法律法规_国家劳动法
国家劳动法律法规_国家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xx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xx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八号公布自xx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第五条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劳动就业,发展职业教育,制定劳动标准,调节社会收入,完善社会保险,协调劳动关系,逐步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第六条国家提倡劳动者参加社会义务劳动,开展劳动竞赛和合理化建议活动,鼓励和保护劳动者进行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表彰和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第七条劳动者有权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
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
第八条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
第九条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主管全国劳动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动工作。
第二章促进就业第十条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兴办产业或者拓展经营,增加就业。
劳动法-第一章
我国劳动关系的范围
讨论题:
(1)实习生与实习单位间的关系是否 为劳动关系? (2)非法用工主体与劳动者建立实际 的用工关系,是否适用劳动法? (3)退休人员的用工关系是否应认定 为劳动关系?
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的范围 劳动行政管理方面的社会关系; 人力资源配置服务方面的关系; 社会保险方面的社会关系; 工会组织关系、工会监督方面的 社会关系; 处理劳动争议方面的社会关系; 劳动监督检查方面的社会关系。
二、劳动法的渊源和内容
劳动法的内容 1. 劳动就业制度的规定 2. 劳动合同制度的规定 3. 集体合同的签订与执行办法 4. 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制度 5. 工资方面的法规 6. 劳动安全与卫生的各项规程 7. 女职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办法 8. 职业培训的法规 9. 社会保险与福利制度 10.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11. 有关执行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 12. 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与所聘工勤人员(不
实行或不能参照公务员制度的工作人员)间的劳动关 系; 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国家不再核拨经费,实 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事业组织)与其职工之间的 劳动关系; 其他劳动者(工勤人员外的劳动者,如单位自行聘用 的干部、医生、护士、教师等)通过劳动合同与国家 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建立的劳动关系。
案例讨论(二)
李某雇张某为其收割庄稼,并约定每天 工作10小时,每天支付50元,直至收割 完毕。张某工作一个月后,认为其每天 都工作,而且星期六、星期天也不休息, 每天工作10小时也超过了劳动法的规定, 随要求李某支付加班费。 张某的要求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案例讨论(三)
金信模具厂系一家有限责任公司,并 在工商部门进行了登记,法定代表人 为李某。因厂址准备迁移,仓库货物 需要搬运,因员工人手不够,李某遂 找来张某、王某帮助其搬运货物,并 答应按日给相当于在其厂上班的报酬, 每日50元,直至搬运完毕。之后,不 得再与该厂有任何联系。搬运过程中, 张某被货物砸伤。 张某的损害是否属工伤?
劳动法全文:2024年版劳动合同法
劳动法全文:2024年版劳动合同法本文档旨在整理和阐述2024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内容,以便于各方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本文档仅供参考,具体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疑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宗旨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发展劳动合同制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第三条劳动者权益保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用人单位应当尊重劳动者的人格尊严,不得对劳动者进行侮辱、诽谤、虐待、体罚或者变相体罚。
第四条劳动合同制度国家实行劳动合同制度。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和格式。
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第五条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第六条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1. 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2. 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3. 劳动合同期限;4. 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5.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6. 劳动报酬;7. 社会保险;8. 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9.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订立劳动合同的方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后签订。
第八条劳动合同的生效劳动合同自双方签字或者盖章之日起生效。
劳动合同的生效,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三章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第九条履行劳动合同的原则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1.电大劳动法学网考题库
劳动法1:一.填空.(共11小题,20.0分)1.《劳动关系》是我国劳动法调整的主要对象。
(1.0分)2.我国劳动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劳动法,具有《社会主义》的本质。
(2.0分)3.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是第一个限制工作日长度的法律,一般认为这是资产阶级“工厂立法”的开端。
(1.0分)4.1919年国际劳工组织正式宣告成立,中国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创始会员国》。
(2.0分)5.按照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关系划分,劳动法律关系可分为《本单位》劳动法律关系和《兼职单位》劳动法律关系。
(2.0分)6.劳动者作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必须具备《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
(2.0分)7.我国《劳动法》规定,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额》实行宏观调控。
(2.0分)8.《劳动法》规定,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
(2.0分)9.《劳动法》规定,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成员》资格。
(2.0分)10.职业介绍所是指依法设立的,从事《职业介绍》工作的《专门》机构。
(2.0分)11.女职工应包括从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妇女。
(2.0分)二.单选.(共10小题,10.0分)1.一般认为,劳动法成为独立法律部门的时间是_______。
(1.0分)A.18世纪B.19世纪上半叶C.19世纪下半叶D.20世纪初答案:D2.能够产生劳动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_______。
(1.0分)A.只能是主体双方的合法行为B.只能是主体双方的违法行为C.可以是主体双方的合法行为,也可以是违法行为D.事件答案:A3.依据《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最长不超过_______。
(1.0分)A.12个月B.10个月C.6个月D.3个月答案:C4.依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在_______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应提前三十天以书面开工通知劳动者本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1994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八号公布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第五条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劳动就业,发展职业教育,制定劳动标准,调节社会收入,完善社会保险,协调劳动关系,逐步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第六条国家提倡劳动者参加社会义务劳动,开展劳动竞赛和合理化建议活动,鼓励和保护劳动者进行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表彰和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第七条劳动者有权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
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
第八条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
第九条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主管全国劳动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动工作。
第二章促进就业第十条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兴办产业或者拓展经营,增加就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用人单位上级主管机关 D.劳动行政主管部门
4.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有权协调处理该争议的机构是( B )
A.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B.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C.人民法院 D.当地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
10.在1997年《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职工,退休后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其个人缴费年限累计应当满( B )
A.10年 B.15年
C.20年 D.25年
11.集体合同生效的标志是( D )
A.合同文书经过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A.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
B.自残或自杀的
C.患职业病的
D.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26.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办案原则有( ABC )
A.工会代表参与的原则 B.先行调解的原则
C.一次裁决的原则 D.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27.下列属于工作时间的有( BD )
D.1906年在瑞士通过的《关于禁止工厂女工夜间工作公约》
2.国际劳工组织不同于其他国际组织的突出特点是( D )
A.它是普遍的、官方的国际组织
B.它是民间的、地区性的国际组织
C.它是属于联合国专门机构的国际组织
D.它是实行"三方性原则"的国际组织
3.有权实施劳动监察的机关是( D )
15.因违反劳动法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主体不包括(B )
A.用人单位 B.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
C.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 D.劳动者
16.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依法采取的处理方式是( A)
A.解除合同 B.终止合同
37.简述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因素。用人单位对单位时间按法定最低标准必须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1、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提供了正常的劳动。
2、最低工资是由政府规定的 不是由双方自愿协商而确立的
3.只哟爱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提供了正常的 劳动就必须支付个劳动者不低于政府最低工资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13.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具体作法可以是( A )
A.以法定货币支付 B.以实物代替货币支付
C.以货币和实物一并支付 D.以货币和企业债券一并支付
14.需要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审批的就业介绍机构是(B)
A.公共职业介绍机构 B.营利性职业介绍机构
C.其他非营利性介绍机构 D.境外就业中介机构
(2)集体合同是否生效,为什么?
(3)劳动仲裁委员会的做法是否合法?
(4)人民法院应该如何处理?
40.周某2004年3月初次参加工作,被某酒店招收为厨师,签订了为期2年的劳动合同,试用期6个月。进入酒店上班后,该酒店为其办理了失业保险。
2004年6月,周某被确诊患有甲肝。7月1日,酒店通知周某解除劳动合同,并出具了解除劳动关系证明书。7月6日,周某持解除劳动关系证明书在某市社会
⑶ 调整的原则不同。民法调整财产关系依等价有偿的原则进行;劳动法调整工资遵循的是按劳分配的原则,调整社会保险待遇遵循的是物质帮助的原则。
36.简述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⑴ 它的主体双方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
⑵ 它具有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的特性。
⑶ 它具有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形成和实现的特性。
A.150% B.200%
C.250% D.300%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非法招用童工的,由劳动行政部门(AD )
A.责令用人单位安置和赔偿 B.进行行政处罚
C.给予行政处分 D.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2.就业服务体系主要包括( AB )
A.职业介绍 B.就业训练
C.失业保险法的体系结构中,属于劳动关系协调法的有( ABCD )
A.工资法 B.劳动合同
C.集体协商 D.集体合同
24.《劳动法》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 BCD )
A.同时审批 B.同时设计
C.同时施工 D.同时投产和使用
25.下列情形中,视同工伤的有( AC )
5.下列情形中属于劳动法调整的是( D )
A.出版社向作者支付稿酬
B.企业支付给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C.甲企业支付给乙企业的零件加工费
D.国家机关支付给公务员的工资
6.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劳动法律事实是( c )
A.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件
B.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一方的违法行为
⑴ 调整的对象不同。民法调整的对象是财产关系以及与财产关系有密切联系的人身关系;劳动法调整的对象则是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
其他关系。
⑵ 法律关系的主体不同。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可以双方都是法人或公民,也可以一方是法人一方是公民;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一方必定是公民即劳动者,
另一方是单位。
38.论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39.2004年8月3日,甲公司与工会经过协商签订了集体合同,规定职工的月工资不低于1000元。2004年8月8日,甲公司将集体合同文本送劳动行政部门审查,
但劳动行政部门一直未予答复。2004年10月,甲公司招聘李某为销售经理,双方签订了为期2年的合同,月工资5000元。几个月过去了,李某业绩不佳,
A.劳动纪律是企业经营者管理权的一项内容
B.劳动纪律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
C.劳动纪律的效力来自于国家的强制性规定
D.劳动纪律的内容可视为是劳动合同的具体化
30.19世纪初期,劳动法产生的原因有( BCD )
A.大工业时期人类理性的体现
B.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
C.在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过程中,劳工条件不断恶化
A.劳动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B.劳动法是民商法的组成部分
C.劳动法是经济法的组成部分 D.劳动法是社会法的组成部分
19.依现行规定,保障对象不能排除农民工的社会保险是(D )
A.养老保险 B.失业保险
C.工伤保险 D.医疗保险
20.万隆公司安排职工李帅在国庆节期间上班。根据劳动法的规定,李帅应该获得的工资为不低于其标准工资报酬的( D )
C.变更合同 D.续订合同
l7.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要在补足低于标准部分的同时,
另外支付相当于低于部分一定比例的经济补偿金,具体比例是(B )
A.20% B.25%
C.50% D.100%
18.下列关于劳动法地位的认识,通常认为( A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劳动法规是( A )
A.英国议会颁布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B.美国的《劳资关系法》
C.德国的《疾病保险法》
A.1% B.2%
C.6% D.8%
9.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签订劳动合同情况下,为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劳动者应对下列凭证承担举证责任( A )
A.工资支付凭证 B.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
C.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登记表" D.考勤记录
C.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意思表示一致的合法行为
D.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一方丧失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
7.担任劳动争议凋解委员会主任的是( c )
A.职工代表 B.用人单位代表
C.工会代表 D.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代表
8.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缴纳失业保险费的比例是职工本人工资的( )
保险中心办理了失业登记。但是却没能领取失业保险金。
问:(1)周某是否能够领取失业保险金?为什么?
(2)酒店与周某解除劳动合同是否合法,为什么?
B.集体合同双方首席代表在合同文书上签字
C.集体合同文书报送当地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备案
D.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15日内未提出异议
12.承担未成年工定期健康检查费用的是( A )
A.用人单位 B.劳动者个人
C.依据双方达成的协议确定 D.同级工会
A.病假时间 B.停工待料时间
C.女职工哺乳婴儿时间 D.职工培训时间
28.下列不能作为最低工资组成部分的有( ABCD )
A.加班加点工资
B.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
C.法定的劳动者保险福利待遇
D.用人单位通过补贴伙食、住房以支付给劳动者的非货币性收入
29.下列关于劳动纪律的说法正确的有( ABCD )
公司渐渐地对他失去信心。2005年2月,公司降低了李某的工资,只发给李某800元工资。李某就此事与公司协商未果,2005年3月,李某解除了与公司的合同。
2005年8月李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以超过期限为由不予受理。于是李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问:(1)李某业绩不佳,能否要求公司按合同约定支付工资,为什么?
D.各个历史时期劳动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1.探亲假
32.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33.劳动安全卫生认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