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齐谐记(梁)吴均 撰

合集下载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续齐谐记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续齐谐记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
续齐谐记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没有之一!
四库全书,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四库全书基本概
念“续齐谐记”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续齐谐记
一卷。

南朝吴均(469-520)撰。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彰(今浙江安吉西北)人。

南朝文学家、史学家。

吴均家世贫寒,好学有俊才,善于写文章。

《梁书》本传说:“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效之,号为‘吴均体’”。

曾为吴兴太守的主簿、建安王记室、国寺郎、奉朝请等职。

因私撰《齐春秋》,梁武帝恶其实录,焚其稿,免其官。

吴均着述很多,有《齐春秋》、《庙记》、《十二州记》、《钱塘光贤传》、《续文释》等,都已失传,明人辑有《吴朝请集》。

《续齐谐记》是一部记述怪异的小说集,庄子《逍遥游》有“齐谐者,志怪者也”的话,所以取以为名。

《隋书·经籍志》又记载有宋散骑侍郎东阳无疑《齐谐
记》七卷,在吴均之前,已佚。

吴均的书,大约就是续东阳无疑的书的。

《续齐谐记》现存本只有十七条,书中所记鬼神怪异,故事情节曲折奇诡,注意刻划形象,文辞优美,有一定的艺术技巧。

其中以《阳羡鹅笼记》、《青溪庙神》较着名。

其它如田真兄弟三人分荆故事,张华识别斑狸精故事,九月九日桓景登高避灾故事,七月七日织女渡河会牛郎故事,五月五日作粽祭屈原故事等,常为人引作典故。

现存《说郛》本、《四库全书》本、《顾氏文房小说》本、《古今逸史》本、《广汉魏丛书》本、《五朝小说》本、《秘书二十一种》本、《秘书二十八种》本等。

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

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

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指的是菊花。

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有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

”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是生命力的象征。

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续齐谐记》是一本古代中国神话志怪小说集。

作者是南朝梁吴均。

共一卷。

现存传本17条,该书记录了很多怪异之事,如“张华识别斑貍精”。

句中的霜降,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人们同样非常重视,各地还有祛凶、扫墓等习俗,以祈求风调雨顺,生活幸福安康。

在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菊花霜”,因为此时菊花盛开,正值赏菊的好时节。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

作者吴均(469—520),字叔庠(xiánɡ),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西北)人,南朝时梁代的文学家、史学家。

他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

曾做奉朝请,并应武帝令作《通史》,上起三皇,下讫齐代,他只写完本纪、世家、列传,未及完成而死。

他通史学,善诗文。

其诗清新,多描绘山水景物,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文辞“清拔有古气”,自成一体,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人称“吴均体”,在当时文坛上有很大影响。

明人辑有《吴朝请集》,另有志怪小说《续齐谐记》传世。

菊花,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按栽培形式分为多头菊、独本菊、大丽菊、悬崖菊、艺菊、案头菊等栽培类型;有按花瓣的外观形态分为圆抱、追抱、飞舞抱、反抱、乱抱、露心抱等栽培类型。

不同类型里的菊花又命名各种各样的品种名称。

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产量居首。

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

中国人有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吴均《续齐谐记·阳羡书生》

吴均《续齐谐记·阳羡书生》

东晋阳羡许彦,于绥安山行,遇一书生,年十七八,卧路侧,云脚痛,求寄彦鹅笼中,彦以为戏言。

书生便人笼。

笼亦不更广,书生亦不更小,宛然与双鹅并坐,鹅亦不惊。

彦负笼而去,都不觉重。

前息树下,书生乃出笼。

谓彦曰:“欲为君薄设。

”彦曰,:“甚善。

”乃于口中吐一铜盘奁子,奁子中具诸馔,海陆珍羞方帐前,器皿皆是铜物,气味芳美,世所罕见。

酒数行,乃谓彦曰:“一妇人自随,今欲暂要之。

”彦曰:“甚善。

”又于口中吐一女子,年可十五六,衣服绮丽,容貌绝伦,共坐宴。

俄而书生醉卧。

此女谓彦曰:“虽与书生结要,而实怀外心,向亦窃将一男子同来。

书生既眠,暂唤之,愿君勿言。

”彦曰:“甚善。

”女人于口中吐出一男子,年可二十三四,亦明颖可爱,仍与彦叙寒温。

书生卧欲觉,女子吐一锦行障。

书生仍留女子共卧。

男子谓彦曰:“此女子虽有情,心亦不尽,向复窃将一女人同行,今欲暂见之,愿君勿泄言。

”彦曰:“善。

”男子又于口中吐一女子,年二十许,共宴酌戏调,甚久,闻书生动声,男曰:“二人眠已觉。

”因取所吐女子,还纳口中。

须臾,书生处女子乃出,谓生曰:“书生欲起。

”更吞向男子,独对彦坐。

书生然后谓彦曰:“暂眠遂久,君独坐当悒悒耶?日已晚,便与君别。

”还复吞此女子。

诸铜器悉纳口中,留大铜盘,可广二尺余。

与彦别曰:“无以籍君,与君相忆也。

”大无中,彦为兰台令史,以盘饷侍中张敝,看其题,云是汉永平三年所作也。

《梁书·吴均传》说“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

《梁书·吴均传》说“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

《梁书·吴均传》说“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吴(wú)均(jūn)体(tǐ)。

《梁书·吴均传》说“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

在当时颇有影响。

时称“吴(wú)均(jūn)体(tǐ)”。

其诗今存140余首。

多为友人赠答。

赠别之作。

音韵和谐。

风格清丽。

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但语言明畅。

用典贴切。

无堆砌之弊。

中文名,吴均。

别名,叔庠。

国籍,中国。

出生地,吴兴故鄣。

出生日期,公元469年。

逝世日期,公元520年。

职业,文学家。

主要成就,《与朱元思书》。

《与顾章书》。

代表作品,《齐春秋》《赠王桂阳》《咏慈姥矶石上松》。

人物简介。

吴均字叔庠。

吴兴故鄣人。

南朝梁文学家。

出身寒微。

学以致才。

其文颇得世人称诵。

仕途不畅。

只做过奉朝请之类的有名无实的小官。

曾撰《齐春秋》。

忠于史实。

被梁武帝焚书罢官。

不久。

奉诏修《通史》。

起三皇讫齐代。

未成而卒。

今存诗一百三十余首。

其中多借自然之物以抒其愤闷抑郁之情。

《赠王桂阳》。

《咏慈姥矶石上松》。

《行路难》。

《宝剑》等为其代表作品。

他的写景散文《与朱元思书》。

《与顾章书》等艺术成就较高。

为历代传诵的写景名篇。

“文体清拔有古气”。

对当时文坛有很大的冲击。

时人仿效。

号称“吴(wú)均(jūn)体(tǐ)”。

另著有志怪小说集《续齐谐记》一卷。

《隋书·经籍志》载有集二十卷。

皆佚。

明人辑有《吴朝清集》。

《梁书·文学传》。

《南史·文学传》有传.吴均善于刻画周围景物来渲染离愁别绪。

如《送柳吴兴竹亭集》”夕鱼汀下戏。

幕雨檐中息。

白云时去来。

青峰复负侧。

踯躅牛羊下。

晦昧崦嵫色”。

朦胧暮色中的山野景象。

更衬出离别时分的凄婉气氛。

又如”轻云纫远岫。

细雨沐山衣”。

”白日辽川暗。

黄尘陇坻惊”。

写景都很细致。

吴均很注意向乐府民歌学习。

拟作了不少乐府古诗。

如《行路难》5首。

056《续齐谐记》(梁)吴均 撰

056《续齐谐记》(梁)吴均 撰

《续齐谐记》(梁)吴均撰●目录校点说明续齐谐记●校点说明《续齐谐记》一卷,梁吴均撰。

吴均(469-520),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天监初,柳恽为吴兴刺史,辟均为郡主簿,官至奉朝请。

好学,有才气,其诗为士人所效,号"吴均体"。

精史学,有《后汉书注》、《齐春秋》等。

今本《续齐谐记》仅十七条,然文学性较高,颇多佳作。

其取材,部分辑自旧集,还有不少来自民间传说故事,情节新奇,富于浪漫气息。

其中"阳羡书生"写书生因脚痛卧路侧,后求寄许彦鹅笼中,为酬许而口吐珍馐、美女,美女又口吐男子,男子又吐女,终又依次回纳书生口中,极为奇幻精彩。

此事显然本自佛经故事,则又可见佛教对中国文言小说的影响。

本书不少故事,还成为后代话本小说及传奇的素材,可见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本书现存版本颇多,今以明嘉靖《顾氏文房小说》本为底本,校以其它诸本,予以标点出版。

●续齐谐记汉宣帝以皂盖车一乘,赐大将军霍光,悉以金铰具。

至夜,车辖上金凤凰辄亡去,莫知所之,至晓乃还。

如此非一。

守车人亦尝见。

后南郡黄君仲北山罗鸟,得凤凰,入手即化成紫金,毛羽冠翅,宛然具足,可长尺余。

守车人列上云:"今月十二日夜,车辖上凤凰俱飞去,晓则俱还。

今则不返,恐为人所得。

"光甚异之,具以列上。

后数日,君仲诣阙上凤凰子,云:"今月十二夜,北山罗鸟所得。

"帝闻而疑之,置承露盘上,俄而飞去。

帝使寻之,直入光家,止车辖上,乃知信然。

帝取其车,每游行,即乘御之。

至帝崩,凤凰飞去,莫知所在。

【嵇康诗云:"翩翩凤辖,逢此网罗。

"】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

生资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

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

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

是人不如木也。

"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

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合财宝,遂为孝门。

《续齐谐记》版本系统与新辑考辨

《续齐谐记》版本系统与新辑考辨

第36卷 第2期 天中学刊 Vol. 36 No. 22021年4月 Journal of Tianzhong Apr. 2021收稿日期:2021-01-03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7ZDA251)作者简介:任广世(1972― ),男,河北武强人,讲师,博士。

· 72 ·《续齐谐记》版本系统与新辑考辨任广世(华南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摘 要:吴均的志怪小说《续齐谐记》被《四库全书总目》称为“小说之表表者”,通行本仅一卷17则,为后人从类书、古注中辑得。

现代学者对《续齐谐记》的辑佚和整理工作也颇多佳绩,其中王国良以《顾氏文房小说》本为基础完成的校释是目前最为完备的《续齐谐记》整理本。

通过版本比较,明清时期13种《续齐谐记》可分为都穆藏本、陆友跋本、混合本三个系统。

在现存的版本中,都穆藏本系统中的陆采如隐草堂刻《虞初志》本相对早出且文字质量较优。

经文献溯源考辨,近十年来从明清文献中新辑《续齐谐记》材料基本都为误辑,致误的原因主要是由文献错误的层累和异书同名。

关键词:《续齐谐记》;版本系统;辑佚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5261(2021)02–0072–07《续齐谐记》为志怪小说,南朝梁吴均撰。

是书未见于《梁书》《南史》吴均本传。

《隋书 · 经籍志》史部杂传类、《旧唐书 · 经籍志》乙部史录杂传类、《新唐书 · 艺文志》丙部子录小说类、《通志 · 艺文略》史类传记类冥异之属、《直斋书录解题》小说家类、《宋史 · 艺文志》子部小说家类、《文献通考 · 经籍考》子部小说家类俱著录一卷,《日本国见在书目录》杂传家类、《崇文总目》子部小说类著录三卷。

日本学者藤原赖长《台记》卷三康治二年(1143年)九月卅日记载其当年所见诸书共1030卷,其中“杂家”类中亦著录《续齐谐记》三卷[1]。

吴均、吴均体及吴均作品

吴均、吴均体及吴均作品

吴均、吴均体及吴均作品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安吉县西北)。

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

家世寒贱,均好学而有俊才。

沈约曾见其文,颇为赞赏。

天监初,柳恽任吴兴太守,召他为主簿,常与他赋诗。

后为建安王萧伟记室,升国侍郎。

入为奉朝请。

他曾表求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武帝,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

后奉诏撰写《通史》,未就而卒。

事见《梁书》卷四十九、《南史》卷七十二《吴均传》。

今人朱东润《诗人吴均》一文中有吴均年谱(见《中国文学论集》,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可供参考。

吴均是史学家,平生著作颇多,除《齐春秋》、《通史》外,还有《钱塘先贤传》五卷、《谈文释》五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

另注范晔《后汉书》九十卷。

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吴朝请集》。

别有小说《续齐谐记》一卷传世。

今存诗130余首,其中乐府30首。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其为小说,变卓然可观,唐宋文人都引为典据,阳羡鹅笼之记,尤其奇诡者也。

”吴均的诗文,《文选》一首未选。

不知是不是与梁武帝“吴均不均,何逊不逊”的批评有关。

吴均的骈文成就较高,他的《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等,都是传诵很广的名作。

吴均的诗和文一样,多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挺拔,有一定的艺术成就。

另外,他还有《续齐谐记》,是六朝志怪小说的优秀小说诗歌文学作品。

在文学方面,他提倡“骈体文”。

《梁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当时著名文史学家沈约,读了他的作品,十分赞赏。

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

现今存诗一百四十余首,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

音韵和谐,风格清丽,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但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

他的一些五言诗句,如“君随绿波远,我逐清风归”,“折荷缝作盖,落羽纺成丝”等,民歌风味也比较浓。

再如《梅花落》、《行路难》、《赠别新林》等诗中,也含蓄地抒写了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

此外,如《边城将四首》,歌颂将士们”高旗入汉飞,长鞭历地写”的英雄气概;《闺怨》写征人家属相思之苦,都比较有现实内容,在当时诗歌中不多见。

黄雀衔环的故事内容

黄雀衔环的故事内容

黄雀衔环的故事内容【释义】黄雀衔着银环以报答恩人,指感恩报谢。

【出处】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吾西王母使者,蒙君拯救,实感仁恩。

今赠白环四枚,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公,一如此环。

”解释:我本是西王母的使者。

那天承蒙您以仁爱之心将我拯救,我早已死于非命。

即使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我对你的感激之情。

今天我取四个白色的玉环赠给你,祝你的子孙如这玉环般洁白,位居三公。

【近义词】结草衔环感恩图报知恩报德饮水思源汉朝时期,有一个人叫杨宝。

传说他9岁那年,一次从华阴山北面经过,看见一只猫头鹰追赶一只黄雀,黄雀被猫头鹰抓伤,掉在树下。

杨宝过去一看,可怜的黄雀伤痕累累,而且有大群的蚂蚁将它团团围住。

黄雀动弹不得,十分痛苦。

看见杨宝,它的眼睛里满是乞怜的神色。

杨宝很同情黄雀,小心地用手将它捧起,带回了家中。

回到家后,杨宝将黄雀安置在一只小箱子里,每天精心地照料它,用洁净的清水和新鲜的黄花喂养它。

慢慢的,黄雀身上的伤口痊愈了,吃的东西也一天天多了起来。

大约100天以后,黄雀的伤完全好了,羽毛长得丰满光滑,它终于又能在天上高高地飞翔了。

但黄雀舍不得离开杨宝,它每日白天飞到外面玩耍觅食,晚上又飞回杨宝身边。

几天之后,黄雀终于飞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一天夜里,杨宝读书到了三更时分。

忽然,从门外走进一个穿黄衣服的童子,向他跪拜行礼。

杨宝很惊奇地问他是谁,来干什么。

童子再次下拜,毕恭毕敬地对他说:“我就是你救出的那只黄雀,本是西王母的使者。

那天我奉王母之命出使蓬莱,途中不慎被猫头鹰伤害。

若不是你以仁爱之心将我拯救,我早已死于非命。

即使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我对你的感激之情。

”说完,他取出四个白色的玉环赠给杨宝,并对他说:“祝你的子孙如这玉环般洁白,位居三公。

”说罢倏然不见。

果然,后来杨宝的后代都做了大官。

后人用“黄雀衔环”或“白环报恩”等典故表示知恩图报。

《续齐谐记》书名探究

《续齐谐记》书名探究

《续齐谐记》书名探究作者:朱珂心来源:《锋绘》2019年第06期摘要:有关《续齐谐记》的书名问题,笔者将通过分析,论证“《续齐谐记》受到东阳无疑《齐谐记》的影响继之而出的续作”这一观点。

关键词:《续齐谐记》;吴均;书名东汉末年至隋统一全国之前,我国历史步入了第二个大分裂大动荡时期。

国家分裂,政治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但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诸类文体在此时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国家的动荡和人民生活的不幸自然给文言小说的创作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材料。

另一方面,佛教在东汉的输入,又给此时的文言小说创作涂抹上了与先秦两汉小说完全不同的色彩,原本在昔日处于独尊地位的儒学被此时的玄、佛、道思想拉下神坛,佛教所宣扬的因果报应在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中被大量表现。

丰富的幻想和大量的虚构题裁给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提供了快速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条件。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大量高质量的优秀志怪小说作品在这一时期得以产生,《续齐谐记》就是其中之一。

《续齐谐记》作者吴均,字叔庠,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天监初,柳为吴兴刺史,辟均为主簿,官至奉朝请。

后因私撰《齐春秋》,事有不实,坐免。

寻奉诏撰《通史》,未成而卒。

著《后汉书》注九十卷,《齐春秋》三十卷,《吴均集》二十卷,均散佚。

《续齐谐记》卷末附有元代陆友跋语,其云:“齐谐,志怪者也,......至元甲子吴郡陆友记。

”因之此跋语,研究者们对于《续齐谐记》的书名意义产生了一些不同的观点。

首先,案《续齐谐记》之前,已有东阳无疑的《齐谐记》,并非“前无其书”。

所谓“续”即是续此书也。

其次,《文献通考》于《续齐谐记》下引用陈振孙的话:“《续齐谐记》一卷,梁奉朝请吴均撰。

齐谐志怪,本《庄子》语也。

《唐志》又有东阳无疑《齐谐记》,今不传,此书殆续之者欤?”陈氏之意,认为《续齐谐记》乃是本之东阳无疑的《齐谐记》而作。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观点,例如清代人汪诗韩认为“东阳无疑”乃是吴均的隐名。

重阳节恒景的故事简介

重阳节恒景的故事简介

重阳节恒景的故事简介
据南朝梁人吴均《续齐谐记》记载,原文为:
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急宜去令家人各作一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

」景如言,举家登山。

夕还家,见鸡、狗、牛、羊一时暴死。

长房闻之曰:「代之矣。


白话译文:
有一天,费长房告诉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中有难,你赶快回去,告诉家人做一袋囊,装上茱萸,系在手臂上,登上高处,喝菊花酒,就可以消去灾祸。


桓景如实地照着师父的话去做,全家登山。

等到晚上回来时,发现家中的鸡、狗、牛、羊全都暴死了。

费长房听闻后,它们都是代替桓景的家人受了灾祸。

扩展资料:
桓景重九登高避灾的故事流传开来后,人们九月九日这天过起重阳节来,并有了重九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的风俗。

这个故事在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的《幼学琼林》中也有记载:
【原文】孟夏乃为麦秋,端午是为蒲节。

六月六日,节名天贶;五月五日,序届天中。

竞渡端阳,吊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灾。

【译文】四月麦熟所以称为麦秋;端午日饮菖蒲酒所以又称为蒲节;六月初六日是天贶节;五月五日称为天中节。

端午节龙舟兢渡,以悼念溺水身死的屈原;重阳节登高山揷茱萸饮茱萸酒,是效法桓景避灭的故事。

《红楼梦》十二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安徽师范大学

《红楼梦》十二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安徽师范大学

《红楼梦》十二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第一章测试1.“上人解作风骚话,云谷书来特地夸”句中,“云谷”指的是()。

答案:朱熹2.“东风吹杏雨,又早落花辰”两句诗描写的是()。

答案:东风吹煦,杏花伴着春雨初放,有花瓣飘落3.推断《小诗代简寄曹雪芹》写于庚辰年春的主要理由是()。

答案:庚辰年春二月北京雨水充沛4.对曹雪芹卒年癸未说提出质疑的学者有()。

答案:俞平伯;陈毓罴;周绍良;王佩璋5.确定《小诗代简寄曹雪芹》的写作年份必备的三个条件是()。

答案:节令条件;气候条件;日期条件6.认为《小诗代简寄曹雪芹》作于庚辰年春的学者有()。

答案:赵冈;陈毓罴;沈治钧7.《小诗代简寄曹雪芹》一诗写于癸未年春。

()答案:错8.“夜半小楼催杏雨,晓来深巷卖花声”两句,是从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两句化出。

()答案:对9.《小诗代简寄曹雪芹》一诗是判断曹雪芹卒年的主要根据。

()答案:错10.《小诗代简寄曹雪芹》一诗具有明显的文献学价值。

()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以曹雪芹名义行世的诗作成为研究曹雪芹的重要文献的前提是()。

答案:当它本身是“真”的2.曹雪芹诗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用意是()。

答案:称赏好友创作的《琵琶行》传奇质量很高3.下列选项中“散场”一词,和《红楼梦》第二十五回癞僧所念“冤债偿清好散场”的“散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答案:明冯梦龙传奇《精忠旗》:“这番严旨非吾想,叹当朝天子也炎凉。

始信荣华有散场。

”4.早期对“曹雪芹佚诗”的真实性提出质疑的学者有()。

答案:张友鸾;陈迩冬;舒芜;郭豫适5.古籍文献的伪作,有有意为之,有无意为之。

下列选项属于无意作伪的是()。

答案:编书过程误辑他人之作;不明续补而误为原作;不辨注释而误入正文;不知作者而误题妄题6.下列选项属于梁启超辨伪十二法的是()。

答案:文体是否符合其时代特征;两书同载一事是否矛盾;书中所言时代状态与情理是否接近;文献所载与史事是否相符7.以白居易《琵琶行》诗的本事敷衍为戏曲作品并有脚本留传的有()。

《吴均-续齐谐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吴均-续齐谐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吴均-续齐谐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吴均-续齐谐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三国两晋南北朝吴均续齐谐记南朝梁志怪小说集。

重阳节

重阳节

重阳节的传说梁.吴均《续齐谐记》记载:东汉时,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

病愈之后,他辞别亲友,决心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

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

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

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

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当它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金缕衣杜秋娘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屈原和粽子的故事

屈原和粽子的故事

屈原和粽子的故事
从南北朝以后,民间开始有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说法。

南朝梁的吴均(467—520)在《续齐谐记》中写道:“阴历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

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

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

但常所遗,苦蛟龙所窃。

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缚之。

此二物,蛟龙所惮也。

’回依其言。

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


另外的说法是,百姓怕屈原的尸体被江里的鱼吃掉,于是裹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

粽子与屈原关联的说法,由于其浪漫主义色彩,而被广为传颂。

粽子在文人歌赋中屡有出现。

元稹在表夏十首中写道:“彩缕碧筠糭,香粳白玉团。


宋代杨无咎在齐天乐端午中写道:“疏疏数点黄梅雨。

殊方又逢
重午。

角黍包金,菖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

衫裁艾虎。

更钗袅朱符,臂缠红缕。

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

七夕李贺诗翻译

七夕李贺诗翻译

七夕李贺诗翻译
1.《七夕》全诗翻译,李贺的
①七夕:农历七月七日夜。

相传牛郎织女于此夕相会。

梁吴均《续齐谐记》曰:“桂阳城武丁,有仙道,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诸仙悉还宫。

’弟问曰:‘织女何事渡河?’答曰:‘织女暂诣牵牛。

’世人至今云织女嫁牵牛也。


②别浦:水边分别之处。

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此指银河牛郎织女分别处。

③“鹊辞”句:谓群鹊辞月赴银河架桥。

韩鄂《岁华纪丽》“七夕”条:“鹊桥已成,织女将渡。

”注引《风俗通》曰:“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穿线,七夕妇女穿针乞巧。

宗懔《荆楚岁时记》:“七夕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钥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④曝衣:七夕有晒衣之俗。

《艺文类聚》四引《世说》曰:“郝隆,七月七日,见邻人皆曝晒衣物,隆乃仰卧出腹,云晒书。


⑤金镜:喻月。

分金镜,七夕之月如半镜,故云。

意指牛女未能长圆。

⑥玉钩:此喻上弦月。

望玉钩,谓未及七夕,月弯之时,民间即望牛女相会。

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谓“旧注以金镜玉钩俱解为月,如是则犯合掌矣”,律之过严及失其旨,是亦过犹不及。

⑦钱塘苏小小:南齐钱塘著名歌妓。

古乐府有《苏小小歌》:“我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作者别有《苏小小墓》诗。

中国古代小说要目简释

中国古代小说要目简释

中国古代小说要目简释文言小说部分1.琐语《琐语》十一篇,又名《汲冢琐语》、《古文琐语》,西晋太康二年出土于汲郡战国魏王墓。

约为战国初期至中期晋室或魏国史官之作。

体例接近《国语》,为“诸国卜梦妖怪相书”(《晋书·束皙传》)。

明胡应麟称其为“古今纪异之祖”。

南宋时散佚。

清代有严可均、洪颐煊、马国翰、王仁俊四家辑本。

2.山海经《山海经》十八卷,原本为战国中后期巫祝之士所作的若干种关于巫术、神话、地理博物的杂著,西汉末经刘歆校定为十八篇。

古本有图,经文或为对古代巫图或地图的文字说明。

明胡应麟称为“古今语怪之祖”,《四库全书总目》则谓是“小说之最古者尔”。

历代有杨慎、毕沅、郝懿行等校注本,现代有袁珂《山海经校注》。

3.穆天子传《穆天子传》六卷,撰人不详,西晋太康二年出土于汲郡战国魏王墓,故成书不晚于战国。

前五卷记周穆王周游事,末卷叙周穆王妃盛姬殡葬事。

晋人郭璞有注。

清代有洪颐煊校本。

现代有顾实《穆天子传西征讲疏》、郑文杰《穆天子传通解》、王贻梁、陈建敏《穆天子传汇校集释》。

4.燕丹子《燕丹子》三卷,撰人不详,约成书于秦汉时期。

有《永乐大典》本、孙星衍校本。

现代有中华书局1985年程毅中点校本。

5.神异经《神异经》一卷,旧题汉东方朔撰,盖假托也。

胡应麟、四库馆臣、鲁迅等皆以为六朝人作,然东汉人著作已称引本书书名、故事,故本书似出西汉人之手。

历代有《汉魏丛书》本、《广汉魏丛书》本、陶宪辑校本等。

台湾王国良《神异经研究》所作校释、辑佚最善。

6.汉武故事《汉武故事》二卷,旧题汉班固撰,盖后人妄加也。

历代多以为六朝人伪托,李剑国考证为西汉元延年间所作,流传中经后人增益。

原书已散佚,有《续谈助》、《类说》、《说郛》等摘录本,黄庭鉴、洪颐煊、王仁俊、鲁迅等辑本。

7.列仙传《列仙传》二卷,西汉刘向撰。

刘向(前77?~前6),字子政,本名更生,沛人。

楚元王四世孙。

官至光禄大夫、中垒校尉,成帝时总理校勘群书。

好神仙黄白之术。

吴均梁书吴均传说“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

吴均梁书吴均传说“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

吴均-《梁书·吴均传》说“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吴(wú)均(jūn)体(tǐ)。

《梁书·吴均传》说“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

在当时颇有影响。

时称“吴(wú)均(jūn)体(tǐ)”。

其诗今存140余首。

多为友人赠答。

赠别之作。

音韵和谐。

风格清丽。

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但语言明畅。

用典贴切。

无堆砌之弊。

中文名,吴均。

别名,叔庠。

国籍,中国。

出生地,吴兴故鄣。

出生日期,公元469年。

逝世日期,公元520年。

职业,文学家。

主要成就,《与朱元思书》。

《与顾章书》。

代表作品,《齐春秋》《赠王桂阳》《咏慈姥矶石上松》。

人物简介。

吴均字叔庠。

吴兴故鄣人。

南朝梁文学家。

出身寒微。

学以致才。

其文颇得世人称诵。

仕途不畅。

只做过奉朝请之类的有名无实的小官。

曾撰《齐春秋》。

忠于史实。

被梁武帝焚书罢官。

不久。

奉诏修《通史》。

起三皇讫齐代。

未成而卒。

今存诗一百三十余首。

其中多借自然之物以抒其愤闷抑郁之情。

《赠王桂阳》。

《咏慈姥矶石上松》。

《行路难》。

《宝剑》等为其代表作品。

他的写景散文《与朱元思书》。

《与顾章书》等艺术成就较高。

为历代传诵的写景名篇。

“文体清拔有古气”。

对当时文坛有很大的冲击。

时人仿效。

号称“吴(wú)均(jūn)体(tǐ)”。

另著有志怪小说集《续齐谐记》一卷。

《隋书·经籍志》载有集二十卷。

皆佚。

明人辑有《吴朝清集》。

《梁书·文学传》。

《南史·文学传》有传.吴均善于刻画周围景物来渲染离愁别绪。

如《送柳吴兴竹亭集》”夕鱼汀下戏。

幕雨檐中息。

白云时去来。

青峰复负侧。

踯躅牛羊下。

晦昧崦嵫色”。

朦胧暮色中的山野景象。

更衬出离别时分的凄婉气氛。

又如”轻云纫远岫。

细雨沐山衣”。

”白日辽川暗。

黄尘陇坻惊”。

写景都很细致。

吴均很注意向乐府民歌学习。

拟作了不少乐府古诗。

如《行路难》5首。

《胡无人行》。

《从军行》等。

虽辞藻华美。

但不失刚健清新的气息。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阳成武丁,有仙道,常在人间,忽谓其弟曰:“七月七曰,织女当渡河,诸仙悉还宫。吾向已被召,不得停,与尔别矣。”弟问曰:“织女何事渡河?去当何还?”答曰:“织女暂诣牵牛,吾复三年当还。”明曰失武丁,至今云织女嫁牵牛。
弘农邓绍,尝八月旦入华山采药。见一童子,执五彩囊承柏叶上露,皆如珠,满囊。绍问曰:“用此何为?”答曰:“赤松先生取以明目。”言终,便失所在。今世人八月旦作眼明袋,此遗象也。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曰,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曰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晋武帝问尚书郎挚虞仲洽:“三月三曰曲水,其义何旨?”答曰:“汉章帝时,平原徐肇以三月初生三女,至三曰俱亡,一村以为怪。乃相与至水滨盥洗,因流以滥觞,曲水之义,盖自此矣。”帝曰:“若如所谈,便非嘉事也。”尚书郎束晳进曰:“挚虞小生,不足以知此。臣请说其始。昔周公成洛邑,因流水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波流。又秦昭王三月上巳,置酒河曲,见金人自河而出,奉水心剑曰:令君制有西夏。及秦霸诸侯,乃因此处立为曲水。二汉相缘,皆为盛集。”帝曰:“善。”赐金五十斤,左迁仲洽为城阳令。
桓玄篡位后来朱雀门中,忽见两小儿,通身如墨,相和作《笼歌》,路边小儿从而和之者数十人。歌云:“芒笼茵,绳缚腹。车无轴,倚孤木。”声甚哀。无归。曰既夕,二小儿入建康县,至合下,遂成双漆鼓槌。吏列云:“槌积久,比恒失之,而复得之,不意作人也。”明年春,而桓败。车无轴,倚孤木,桓字也。荆州送玄首,用败笼茵包之,又芒绳束缚其尸沈诸江中,悉如所歌焉。
阳羡许彦,于绥安山行,遇一书生,年十七八,卧路侧,云脚痛,求寄鹅笼中。彦以为戏言。书生便入笼,笼亦不更广,书生亦不更小,宛然与双鹅并坐,鹅亦不惊。彦负笼而去,都不觉重。前行息树下,书生乃出笼,谓彦曰:“欲为君薄设。”彦曰:“善。”乃口中吐出一铜奁子,奁子中具诸肴馔,珍馐方丈。其器皿皆铜物,气味香旨,世所罕见。酒数行,谓彦曰:“向将一妇人自随,今欲暂邀之。”彦曰:“善。”又于口中吐一女子,年可十五六,衣服绮丽,容貌殊绝,共坐宴。俄而书生醉卧,此女谓彦曰:“虽与书生结妻,而实怀怨。向亦窃得一男子同行,书生既眠,暂唤之,君幸勿言。”彦曰:“善。”女子于口中吐出一男子,年可二十三四,亦颖悟可爱,乃与彦叙寒温。书生卧欲觉,女子口吐一锦行障,遮书生。书生乃留女子共卧。男子谓彦曰:“此女子虽有心,情亦不甚,向复窃得一女人同行,今欲暂见之,愿君勿泄。”彦曰:“善。”男子又于口中吐一妇人,年可二十许,共酌,戏谈甚久。闻书生动声,男子曰:“二人眠已觉。”因取所吐女人,还内口中。须臾,书生处女乃出,谓彦曰:“书生欲起。”乃吞向男子,独对彦坐。然后书生起,谓彦曰:“暂眠遂久,君独坐,当悒悒邪?曰又晚,当与君别。”遂吞其女子,诸器皿悉内口中。留大铜盘,可二尺广,与彦别曰:“无以藉君,与君相忆也。”彦大元中为兰台令史,以盘饷侍中张散。散看其铭题,云是永平三年作。
屈原五月五曰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曰,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汉建武中,长沙区曲忽见一士人,自云“三闾大夫”,谓曲曰:“闻君当见祭,甚善。常年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当以楝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曲依其言。今五月五曰作粽,并带楝叶、五花丝,遗风也。
吴县张成,夜起,忽见一妇人,立于宅上南角,举手招成。成即就之。妇人曰:“此地是君家蚕室,我即是此地之神。明年正月半,宜作白粥泛膏于上祭我也,必当令君蚕桑百倍。”言绝,失之。成如言作膏粥,自此后,大得蚕。今正月半作白膏粥,自此始也。
弘农杨宝,性慈爱。年九岁,至华阴山,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逐树下,伤瘢甚多,宛转复为蝼蚁所困。宝怀之以归,置诸梁上。夜闻啼声甚切,亲自照视,为蚊所啮,乃移置巾箱中,啖以黄花。逮十余曰,毛羽成,飞翔,朝去暮来,宿巾箱中,如此积年。忽与群雀俱来,哀鸣绕堂,数曰乃去。是夕,宝三更读书,有黄衣童子曰:“我,王母使者。昔使蓬莱,为鸱枭所搏,蒙君之仁爱见救,今当受赐南海。”别以四玉环与之,曰:“令君子孙洁白,且从登三公,事如此环矣。”宝之孝大闻天下,名位曰隆。子震,震生秉,秉生彪,四世名公。及震葬时,有大鸟降,人皆谓真孝招也。 【 蔡邕论云:“昔曰黄雀报恩而至。”】
【 《齐谐》,志怪者也。盖庄生寓言耳。今吴均所续,特取义云耳,前无其书也。考《文献通考》书目,亦云。至元甲子,吴郡陆友记。】

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资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明曰,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合财宝,遂为孝门。真仕至太中大夫。 【 陆机诗云:“三荆欢同株。”】
本书现存版本颇多,今以明嘉靖《顾氏文房小说》本为底本,校以其它诸本,予以标点出版。
●续,悉以金铰具。至夜,车辖上金凤凰辄亡去,莫知所之,至晓乃还。如此非一。守车人亦尝见。后南郡黄君仲北山罗鸟,得凤凰,入手即化成紫金,毛羽冠翅,宛然具足,可长尺余。守车人列上云:“今月十二曰夜,车辖上凤凰俱飞去,晓则俱还。今则不返,恐为人所得。”光甚异之,具以列上。后数曰,君仲诣阙上凤凰子,云:“今月十二夜,北山罗鸟所得。”帝闻而疑之,置承露盘上,俄而飞去。帝使寻之,直入光家,止车辖上,乃知信然。帝取其车,每游行,即乘御之。至帝崩,凤凰飞去,莫知所在。 【 嵇康诗云:“翩翩凤辖,逢此网罗。”】
吴兴故邺县东三十里,有梅溪山。山根直竖一石,可高百余丈,至青而圆,如两间屋大。四面斗绝,仰之干云外,无登陟之理。其上复有盘石,圆如车盖,恒转如磨,声若风雨,土人号为石磨。转快则年丰,转迟则岁俭。欲知年之丰俭,验之无失。
钱塘徐秋夫,善治病。宅在湖沟桥东。夜,闻空中呻吟,声甚苦,秋夫起,至呻吟处,问曰:“汝是鬼邪?何为如此?饥寒须衣食邪?抱病须治疗邪?”鬼曰:“我是东阳人,姓斯,名僧平。昔为乐游吏,患腰痛死,今在湖北。虽为鬼,苦亦如生。为君善医,故来相告。”秋夫曰:“但汝无形,何由治?”鬼曰:“但缚茅作人,按穴针之,讫,弃流水中,可也。”秋夫作茅人,为针腰目二处,并复薄祭,遣人送后湖中。及暝,梦鬼曰:“已差。并承惠食,感君厚意。”秋夫宋元嘉六年为奉朝请。
续齐谐记 (梁)吴均 撰
●目录
校点说明
续齐谐记
●校点说明
《续齐谐记》一卷,梁吴均撰。吴均(469-520),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天监初,柳恽为吴兴刺史,辟均为郡主簿,官至奉朝请。好学,有才气,其诗为士人所效,号“吴均体”。精史学,有《后汉书注》、《齐春秋》等。
今本《续齐谐记》仅十七条,然文学性较高,颇多佳作。其取材,部分辑自旧集,还有不少来自民间传说故事,情节新奇,富于浪漫气息。其中“阳羡书生”写书生因脚痛卧路侧,后求寄许彦鹅笼中,为酬许而口吐珍馐、美女,美女又口吐男子,男子又吐女,终又依次回纳书生口中,极为奇幻精彩。此事显然本自佛经故事,则又可见佛教对中国文言小说的影响。本书不少故事,还成为后代话本小说及传奇的素材,可见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魏明帝游洛水,水中有白獭数头,美静可怜,见人辄去。帝欲见之,终莫能遂。侍中徐景山曰:“獭嗜鲻鱼,乃不避死。”画板作两生鲻鱼,悬置岸上。于是群獭竞逐,一时执得,帝甚佳之。曰:“闻卿善画,何其妙也!”答曰:“臣亦未尝执笔,然人之所目,可庶几耳。”帝曰:“是善用所长。” 【 颜公《庭诰》云:“徐景山之画獭是也。”】
东海蒋潜,尝至不其县。路次林中,露一尸已自臭烂,鸟来食之。辄见一小儿,长三尺,驱鸟,鸟即起,如此非一。潜异之,看见尸头上着通天犀纛,揣其价,可数万钱。潜乃拔取。既去,见众鸟集,无复驱者。潜后以此纛上晋武陵王晞,晞薨,以衬众僧。王武刚以九万钱买之,后落褚太宰处。复以饷齐故丞相豫章王。王薨后,内人江夫人遂断以为钗。每夜辄见一儿绕床啼叫,云:“何为见屠割?必诉天,当相报!”江夫人恶之,月余乃亡。
张华为司空,于时燕昭王墓前有一斑狸,化为书生,欲诣张公。过问墓前华表曰:“以我才貌,可得见司空耶?”华表曰:“子之妙解,无为不可。但张公制度,恐难笼络。出必遇辱,殆不得返。非但丧子千年之质,亦当深误老表。”狸不从,遂见华。见其容止风流,雅重之。于是论及文章声实,华未尝胜。次复商略三史,探贯百氏,包十圣,洞三才,华无不应声屈滞。乃叹曰:“明公乃尊贤容众,嘉善矜不能,奈何憎人学问?墨子兼爱,其若是也?”言卒便退。华已使人防门。不得出。既而又问华曰:“公门置兵甲阑锜,当是疑仆也。恐天下之人卷舌而不谈,知谋之士望门而不进。深为明公惜之。”华不答,而使人防御甚严。丰城令雷焕,博物士也。谓华曰:“闻魅鬼忌狗所别者,数百年物耳。千年老精,不复能别。惟千年枯木,照之则形见。昭王墓前华表,已当千年,使人伐之。”至,闻华表言曰:“老狸不自知,果误我事。”于华表穴中得青衣小儿,长二尺余。使还,未至洛阳,而变成枯木。遂燃以照之,书生乃是一斑狸。茂先叹曰:“此二物不值我,千年不复可得。”
会稽赵文韶,为东宫扶侍,坐清溪中桥,与尚书王叔卿家隔一巷,相去二百步许。秋夜嘉月,怅然思归,倚门唱《西夜乌飞》,其声甚哀怨。忽有青衣婢,年十五六,前曰:“王家娘子白扶侍,闻君歌声,有门人逐月游戏,遣相闻耳。”时未息,文韶不之疑,委曲答之,亟邀相过。须臾,女到,年十八九,行步容色可怜,犹将两婢自随。问:“家在何处?“举手指王尚书宅,曰:“是闻君歌声,故来相诣,岂能为一曲邪?”文韶即为歌《草生盘石》,音韵清畅,又深会女心。乃曰:“但令有瓶,何患不得水?”顾谓婢子:“还取箜篌,为扶侍鼓之。”须臾至,女为酌两三弹,泠泠更增楚绝。乃令婢子歌《繁霜》,自解裙带系箜篌腰,叩之以倚歌。歌曰:“曰暮风吹,叶落依枝。丹心寸意,愁君未知。歌《繁霜》,侵晓幕。何意空相守,坐待繁霜落。”歌阕,夜已久,遂相伫燕寝,竟四更别去。脱金簪以赠文韶,文韶亦答以银碗白琉璃匕各一枚。既明,文韶出,偶至清溪庙歇,神坐上见碗,甚疑;而委悉之屏风后,则琉璃匕在焉,箜篌带缚如故。祠庙中惟女姑神像,青衣婢立在前,细视之,皆夜所见者,于是遂绝。当宋元嘉五年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