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导语】如果把高中三年去挑战高考看作一次越野长跑的话,那么高中二年级是这个长跑的中段。

与起点相比,它少了许多的鼓励、期待,与终点相比,它少了许多的掌声、加油声。

它是孤身奋斗的阶段,是一个耐力、意志、自控力比拚的阶段。

但它同时是一个厚实庄重的阶段,这个时期形成的优势有实力。

无忧考网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学习路上,无忧考网为你加油!【一】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茶之于中国,就如同红酒之于法国,啤酒之于德国,茶是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也是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

茶伴随中国的历史篇章缓缓展开,中国茶史可上溯至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当时茶被作为一味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到西汉时,茶已是宫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种高雅消遣。

茶兴于唐,盛于宋,唐代饮茶蔚然成风,贡茶的出现加速了茶产业的发展,全国范围内茶铺、茶馆鳞次栉比,茶产业和茶文化空前发达。

陆羽撰《茶经》三卷,阐述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等林林总总,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作。

到了宋代,宫廷、地方官吏、文人雅士皆尚茶、崇茶,以相聚品茗为雅,进一步推动了饮茶之风的蔓延。

平民百姓也是不可一日无茶。

“茶之为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

”这是宋代王安石对茶的赞美。

明清时期茶叶制作技术进一步发展,“作罢龙凤团”使散茶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蒸青的制茶方法改为炒青,同时也推动了其他茶类的发展。

茶随着历朝历代的兴盛而兴盛,繁荣而繁荣。

茶与宗教的关系历来也相当密切,不难发现,很多名优茶都与宗教有一段渊源,很多茶最早也是由僧人所种植打理。

道教最早将茶作为得道成仙的重要辅助手段,视茶为长生不老的灵丹仙草。

佛家也偏爱茶,认为饮茶能“破睡”,帮助坐禅修行,还能清心寡欲、养气颐神。

故历古有“茶中有禅、茶禅一味”之说。

杭州龙井寺产龙井茶,余杭径山寺产径山茶,庐山招贤寺产庐山云雾茶,“名山有名寺,名寺有名茶”,一点都不为过。

高二语文试卷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2001~200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第Ⅰ卷(共60分)一、(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伶俜.(pīnɡ)踟.蹰(zhī)挥斥方遒.(qiú)B.勇剽.(piāo)回溯.(shuò)凝神屏.息(bǐnɡ)C.佝.偻(ɡōu)否.泰(pǐ)每臻.绝唱(zhēn)D.罗绮.(qǐ)埋藏.(zànɡ)游目骋.怀(chěnɡ)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翌日斑斓展露头角B.震憾门楣赏心悦目C.疏落芥蒂与时俱进D.端详真缔面聆謦欬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有些领导干部党纪国法,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巧取豪夺,中饱私囊。

②我们要让青年人懂得:对于本民族文化的是一个国家屹立千年的基石。

③我仿佛窥见先生丰富的精神世界,感受到他的道德力量,越发觉得自己。

④国际社会要求联合国巴以回到谈判桌上来,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

A.忽视珍惜浅薄督促B.无视珍视肤浅督促C.忽视珍惜肤浅敦促D.无视珍惜浅薄敦促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最近几天,连下大雨,河水猛涨,防洪办公室通知各险段防微杜渐....,加高堤岸,严防死守。

B.无疑,老祖宗留下的许多传统美德积重难返....,不是几个“款爷”“富婆”的“游戏人生”就能改变得了的。

C.吴家两兄妹二十年前失散,今天在苏州重逢,破镜重圆....,两人激动万分。

D.崔颢《黄鹤楼》诗的首句是“昔人已乘黄鹤去”,还是“昔人已乘白云去”,自唐以来,因版本记录不同,评论家莫衷一是....。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张教授要求研究生阅读学科某一领域内近年发表的论文,弄清该领域的发展动向、历史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写好毕业论文。

B.在五里河体育场,每场比赛都有众多的球迷从各地赶来为中国足球助威,这充分表明了他们对中国足球冲出亚洲的期盼。

C.办教育、修公路都需要钱,但是如果农民负担过重,这些好事就可能办糟,原来的良好用心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高中_高二语文试卷高二语文2001~200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四校联考试卷

高中_高二语文试卷高二语文2001~200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四校联考试卷

高二语文2001~200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四校联考试卷第一卷〔共60分〕一、根底知识及其应用〔每题3分,共30分〕1.以下词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粗糙.〔zāo〕渲.染(xuān) 简洁遒劲.(jìng) 兑.现(duì)B.枕藉.(jiè) 扼.杀(è) 押解.(jiè) 疏密相间.(jiàn)C.编篡.(zuǎn) 琐屑.(xiè) 倾轧.(yà) 应.运而生(yīng)D.茕茕孓...立(qióng) 威慑.(shè) 参与.(yǜ) 敛声屏.气(píng)2.选出每个词语都有错别字的一组A.先理后兵振憾大地戒骄戒燥所向披糜B.退化变质痴心忘想威慑力量部署工作C.欢度春节不省人事月色朦胧有持无恐D.虚寒问暖戎守边疆火中取栗潺潺流水3.以下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神话是世代相承....的口头文学,其中不少创作于有史记载以前。

B.读诗,应当口传心授....,一边读着,一边思考它的意义和道理。

C.这类文章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领域多,往往令读者俯拾即是....。

D.学习科学知识,应该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4.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见到那么多久别的老友,对一个远方来客是一桩最快乐的事。

B.他刚考上高中时的精神面貌和现在相比确实大不一样了。

C.人们对这部影片的评论,见解犀利,剖析深刻。

D.近来,这一带湖面上荷叶田田。

一片浅碧深绿之中,已有了数点嫣红。

5.依次填入下面语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有位作家说,要想使自己生活的扁舟轻驶,务必要让它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轻那么无以进,重那么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

道理很明白,什么都舍不得撒手,往往什么都不得不。

A.装载徜洋致使割爱B.承载徘徊导致舍弃C.装载徘徊致使舍弃D.承载徜洋导致割爱6.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志怪、志人小说,传奇小说,话本小说分别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开展的重要阶段,但明清传奇是戏曲,不是小说。

200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0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上海市第二届中小学生古典诗词创作比赛(高中组)试题(150分钟完成,满分100分)竞赛须知1. 本次古诗词创作比赛的形式为现场开卷式,共给出两道试题,由参赛者根据试题要求,各创作1首作品,总计2首作品。

2.体例要求:每道试题可在古体诗、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七言律诗、长律、词这7种古典诗词形式中任选一种进行创作。

但2首作品的体式不得相同(如:2首作品不得同为五言绝句)。

3.格律要求:①古体诗:体式不限,但不得少于四句。

押韵用《平水韵》。

②近体诗:包括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七言律诗、长律5种体式。

各种体式需大体遵守平仄要求,不得出现失粘、失对、孤平、三字尾现象。

押韵用《平水韵》。

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的当中两联(即颔联和颈联)至少有一联对仗。

长律除首联和尾联外,其余各联均需对仗。

③词:词调范围限于《唐宋词格律》(龙榆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中所选词调。

格律也以《唐宋词格律》为准。

押韵用《平水韵》或《唐宋词格律》一书中的《词韵简编》。

4.内容要求:以自身的视角审视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抒发真实情感,抒写时代内涵,体现当代青少年积极向上,乐观审势的精神风貌。

5.如作品中用到较生僻的典故或专用名词(如人名、地名等),请于作品的最后简单注明。

6.本次比赛采用开卷方式,参赛选手可以翻阅自己所带的有关参考书籍(自带参考书籍数量不得超过3种),但不得携带和使用任何电子设备(如手机、MP3、MP4、PSP 、电脑等),如经发现,一律取消参赛资格。

7. 独立创作,严禁抄袭、代作。

试题一200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国庆日。

请创作一篇作品,为新中国60周年贺寿。

区县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 …………………………密○………………………………………封○………………………………………○线…………………………试题二当家人、朋友过生日时,我们可以写一首诗词送给他,为他祝寿。

高中_高二语文试卷2001~200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参 考 答 案

高中_高二语文试卷2001~200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参 考 答 案

参考答案一、1.C〔A.踟chíB.溯sùC.藏cáng〕2.B〔A.展—崭B.憾—撼D.缔—谛〕3.D 4.D 5.B 6.B7.B〔“抒情诗〞应为“叙事诗〞〕二、8.D〔“脉脉〞讲牛郎织女相视而含情不语的样子〕9.A〔表现的重点是忠贞的爱情,间接具有反封建思想〕10.B〔意思是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11.A〔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秋景图,而不是萧瑟凄凉的〕12.D〔诗人生长在京城长安,从标题看,“望故土〞也就是思念“京华亲故〞的意思〕13.B〔“忧国忧民的感慨〞应改为“政治上的失意感〞〕14.A〔第一节用拟人手法,换个角度写母亲用手在辛勤地劳动〕三、15.A〔指“我〞〕16.C〔用,其余三句均是“因为〞〕17.A〔B.成人自立C.申诉D.形容进退两难的情状〕18.C〔比喻,其余是借代〕19.C〔“儿息〞只指“儿子〞〕20.B〔“不行〞指“不会行走〞〕四、21.树上飘落的枯叶〔1分〕来自大山的红枫〔1分〕22.一样之处:都坠落于肃杀的秋风之中;〔2分〕不同之处:前者:以枯死的形体冷了人心;〔2分〕后者:挤尽了热,将自身烧红,用生命给世界装点红色〔2分〕23.①慨叹如枯叶的人生〔2分〕②思念爱我但更爱大山离我而去的“他〞〔2分〕24.ADF〔本文的主旨是通过比照,赞美第二片秋叶——红枫,从而赞美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燃烧与奉献,所以B、C、E错;答对一个得1分,答对2个得3分,全对得5分〕五、25.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每句2分,错、漏、多字,标点错误均不给分〕26.①风可感而不可见〔1分〕②没有云,水便不再降下〔1分〕27.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自然资源不断被开采利用而逐渐减少,因此,要控制人口增长〔或“要保护自然资源〞〕。

〔3分〕如没有概括成“自然资源〞,直说“森林逐渐减少〞也算对。

28.略六、29.这是一篇材料话题作文。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考试总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3小题,总分36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虽是女性的悲剧,女性的颂歌,但全局最中心的人物,还是男性的贾宝玉。

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母腹中开始孕育的“新人”的胚胎。

他为女性唱颂歌,唱悲歌,都是他作为“新人”的表现。

所谓“新人”,就是有了“人的觉醒”的人。

但是贾宝玉的觉醒,不是看到了自己是个“人”,自感人的尊严,倒是看到自己是人当中的“渣滓浊沫”,自惭形秽。

这似乎很奇怪,其实也不奇怪,无非他还仅仅是“新人”的胚胎的缘故。

贾宝玉对女性的尊重,并不是来自理性的认识,而是来自直接的感受。

他对一切“峨冠博带”的“须眉男子”深恶痛绝,又在自己的家庭,自己的身边,长期接触到那么多的美丽聪明的青年女性,看到她们受到不应有的轻视,看到她们的地位是那样屈辱,命运是那样悲惨,对她们又爱又敬,为她们又悲又愤,回过来就更对“须眉男子”深恶痛绝。

他对女性的尊重,看来也许有过于美化的地方,其实那只是他所理想的最完美的“人”,穿着女装罢了。

他在穿着女装的“人”面前自惭形秽,就是以理想的完美的“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实际上人类的“渣滓浊沫”并不是宝玉,而是贾琏、贾环、薛蟠之流,正因此,他们决不会自惭形秽,他们正自幸生为“须眉男子”,可以奴役女人,在女人面前自觉高她们一等。

贾宝玉对女性的尊重,实质上就是对“人”的尊重。

他理想着完美的“人”,但是现实中的男人他觉得太丑恶了,只有美丽的女性才比较能做他塑造“人”的完美形象的原型。

他唱的女性的颂歌,其实就是“人”的颂歌。

但是,他又眼见一幕又一幕的女性的悲剧,眼见这人世间仅有的美,逃不了毁灭的命运。

开始觉醒者寻到的光明总是微弱的。

贾宝玉所能寻到的一点光明是微弱的,他的心情是悲凉的,但是他这个艺术形象作为“新人”(尽管还只是胚胎)的力量却是强的。

这个艺术形象十分可爱。

书中有人给他勾出一幅速写肖像:他自己被烫了手,倒问烫了他的那位姑娘疼不疼。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陈玉明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

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与法家相反,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

只有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无论是作为一种学说,还是作为一种组织,都烟消云散,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作为一个长期而普遍的历史事实,墨家的消亡大概也并非偶然的命运安排。

只是,原因是什么? 墨家与儒、道、法三家有一点差别,那就是它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

这方面它与晚起的作为宗教的道教和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相类似,胡适先生甚至直接把墨家视为一种宗教,所以我们不妨拿墨家与释道二教来作比较。

就外因看,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可能是墨家消亡的重要原因,但同样不能居庙堂之高的道教(个别时期除外)却没有像墨家一样消亡,反而在民间发扬光大,并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底层民俗文化。

除开外因,墨家消亡大概有其内在的因由:一个人要想成为墨家的忠实信徒,就必须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必须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必须怀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而不能讲私人感情……墨家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

相比之下,做道教门徒似乎要幸福得多。

道教的修行目标不是来世往生极乐世界,而是今世就要长生不老,成为仙人。

所以,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

为什么墨家、佛教同样主张禁欲,而两者命运迥异 ?这可以从两者的不同之处找到答案:墨家只是一种世俗学说,而佛教是一种出世的宗教。

作为出世的宗教,佛教能为信徒提供一套灵魂救赎的法门,让他们在禁欲的同时能享受心灵的满足,从而把所有的苦难都视为通往幸福彼岸的舟筏。

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带有答案

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带有答案

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带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9分,每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对于汉末的“清议”,刘勰从中吸取了重视人物操守的所谓“骨鲠”的观念。

对于魏晋的人物品藻。

他吸取了“骨”与人的气质、个性、才能相关的思想,并且直接把人物品藻中的“风骨”这个概念引入了文学理论。

但是,刘勰所赞赏追求的“风骨”不是魏晋玄学所追求的那种超脱玄远、不以俗务经怀的“风骨”,而是由《易传》而来的崇尚“刚健”的“骨”。

刘勰一反玄学的理想,把“刚健”与“风骨”结合起来,高扬了一种和魏晋玄学不同的审美理想。

这是他的“风骨”论的重要特征,也是他的重大贡献。

刘勰所说的“风骨”作为一种审美理想来看,极大地发扬了儒家美学所具有的积极入世的精神。

刘勰最为服膺的儒家思想,是荀学——《易传》这个分枝的思想。

也正是在这一分枝中。

儒家的入世精神得到了它可能得到的最为积极、健全的表现。

当然,刘勰的儒家思想不可能脱离孔、孟,但由于刘勰实际是站在荀学这一分枝的思想立场上,因此他的思想又和孔、孟有所不同。

自汉代以来,由孔子而来的所谓“温柔敦厚”的思想有很大影响,这在《文心雕龙》中也有表现。

但在另一方面,刘勰的“风骨”论赞美“翰飞戾天”的鹰隼的“骨劲而气猛”,称赏“嵇康师心以遣论,阮籍使气以命诗”,这又是同“温柔敦厚”之旨难于相容的。

刘勰对“风骨”的“刚健”“骨鲠”的要求,显然同孟子赞美“浩然之气”的“至火至刚”以及“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大丈夫”精神有关,但两者又有不同。

这种不同,实际也就是荀学与孟学的不同。

站在荀学立场的刘勰称赏感性物质的自然界的丰富多样的美,鲜明地要求美与真的统一,与轻视外在物质世界,强调通过主体心灵的活动而“上下与天地同流”的孟子很不一样。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有答案)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有答案)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有答案)高二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分数:150分卷Ⅰ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社科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中国人为何自称汉人中国人中绝大多数的族群都认同自己是汉人,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因此汉朝对中国的意又便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融铸成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

为什么别的朝代不能做到这一点,以至于两千多年来中国人还一直称自己为汉人?这在于,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汉人和欧洲族群的概念是相当不一样的,犹太人、日耳曼人、拉丁人等都以族群、种族、血统来界定,而汉人却是以文化来定义的,所以才能一直维持到今天。

从刘邦到吕后再到文景二代,最初的动荡不安尚未融铸成一个具体的朝代。

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显现汉朝之所以为汉朝的特点。

首先是政权的整合。

政权从一个武装集团共有逐漸转变成各地人才都可以加入,汉初,丞相只有功臣可担任,非侯不能担任丞相,非军功不能封候,因此只有功臣的子嗣才能封侯。

后来转变成公孙弘可以布衣封侯,文人也可以封侯做宰相。

汉朝的察举制度使全国的人才进用到中央,也使全国人才分散到各地担任统治工作。

每个郡都有一定的配额,每个地区的人皆可加入国家的统治集团。

察举制度的建立,打下了政治统治集团的基础。

这个制度开启了中国科举制度几千年的传统,使汉朝从封闭的功臣集团统治转变为全国各地的精英共同统治的局面。

其次是经济网络的整合。

在战国时代,中国已经具有相当程度的城市化,商业活动非常活跃,各地有各地的货币,加之各地有各地的物产、风俗习惯,所以各地的市场也没有真正被整合为一个市场,产品在城市生产。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生产单位,手工业在知坊里进行,不在农村,自己销、自己运,并没有被整合为共同的市场。

汉武帝时代,因连年对外战争,须征收大量税收。

为防止逃漏税,汉朝采取了最严酷的征收办法,密告逃税者可得到没收财产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因此全国告密成风。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带答案解析)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带答案解析)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带答案解析)(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仁爱。

如何实现此种理想?路径就是“尽物之性”,即万物向荣,各尽其性。

董仲舒在总结儒家的仁爱思想时所说的“质于爱民,以下至鸟兽昆虫莫不爱。

不爱,奚足以谓仁?”实质上不过是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处理人与物之关系的延伸表达而已。

不过,在先秦儒家看来,对动物的爱与对人的爱还是有区别的。

这种有区别的爱源于儒家的差等之爱理念。

这种差等之爱循着“亲亲——仁民——爱物”的路径递减。

对人的爱尚且为差等之爱,对动物的爱自然又次之。

那么,在利用乃至食用动物方面,先秦儒家如何做到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呢?他们的做法是:制天命而用之,杀伐以时。

荀子认为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

而动物“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其道德地位自然低人一等,因此动物可以为人所用。

不过他并不主张对动物的随便利用和过度利用,而是主张遵循自然规律而用,即“杀伐以时”。

他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从实践层面讲,这种做法至少始于禹王时代。

(摘编自王云岭《儒家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启示》)材料二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则,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地球上本无人类,后来才有人类——地球形成已有45亿年,产生生命已有42亿年,出现人类不过短短的300万年,这是科学事实。

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球,地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唯一有生命存在、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也是科学事实。

02-03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1

02-03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1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02-2003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
高二年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第Ⅰ卷(共22分)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分值
2
2
2
2
2
2
2
2
2
2
2
答案
D
C
C
B
A
B
D
B
D
D
B
第Ⅱ卷(共78分)
三、(28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宦人独揽权柄,耍弄威势,大臣都违背自己的心意而依附他
15.③①②⑧⑥⑦⑤④(3分)16.①屈原②白居易③杜牧(3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小题2分)
(1)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4)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张华)认为陈寿虽然未能远避嫌疑,但推究实情还不至于被贬废
13.(1)该诗首联为“起”,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请根据内容作具体分析。(3分)
点题(破题)和提挈全诗的作用。第三、四、五、六(或曰颔联、颈联)与“晨起动征铎”照应,第七、八句(或曰尾联)与“客行悲故乡”照应。
(2)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感?(1分)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四、(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18.李白是从时间对比(或古今对比)的角度写的,苏轼是从空间对比(或地域对比)的角度写的。(2分)是因为它们能唤起人们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的情感。(3分)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高二年级(上)期末测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诗,就像一头大象,而全天下的诗人,其实都是盲人摸象。

每个诗人的知识结构与社会生活的时空不同,创作的经验不同,写出来的诗,也就各有千秋,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的答案。

这很像太阳的万丈光芒,一个优秀的诗人,如果能够拽住其中一缕,写出几句或几首好诗来,那就是造化有成了。

那么,什么是好诗?好诗首先是感性的。

如果一首诗给人的印象是凭借理性的智慧编织出来的,那恐怕就不是诗了。

诗是直感的抒发与胸臆的喷涌和流淌,高明的诗人,一定会将这种直感用文字迅疾地固定下来。

它是含着体温、裹着气息的,是一种吸纳着春温秋肃、寒来暑往的文字表达,是能够进入人的情感与精神世界的诗行。

感性,是一种天赋,好诗人的感性直觉都非常好,他们能够抛开一切表面的现象而直抵所要表达的事物的本质。

卓越的诗人,凭借他的感性天赋,信手拈来,任意挥洒,出神入化,比如李白与苏东坡,几乎就是出口成章、即吟成诗。

这样说来,诗就是那些具有感性天赋者的天下了吗?当然不是,智性也很重要。

一个诗人,如果只有感性而没有智性,很难有大作为,他们常常虎头蛇尾,会写着写着就跑题了,尤其容易坠入云雾山中,让人莫名其妙。

那怎样才能写出一首好诗呢?当感性帮助诗人完成了对事物本质的捕捉与文字的迅疾固化之后,智性会帮助诗人沿着感性的直觉,推动字与字的连动与激发,促使诗行有如神助般喷涌而出。

感性迅疾转换为智性,智性又迅疾生发出激情与思想相融的表达。

智性即智慧的习性,这种习性一旦养成,便会与感性联合,帮助诗人完成一首又一首诗歌的创造。

一位感性与智性俱佳的诗人,可以写出比较优秀的诗歌,但未必能写出卓越的诗歌。

我们说诗歌充满了魅力,其实,并不仅仅指的是感性与智性的表达,同时,一定还包含着神性。

什么是神性?这的确是很难说清楚的一种诗人的禀赋。

它存在于感性与智性之间那一段含混不清的地带,如此,感性与智性才获得了贯通一体的生气,得以迅疾融化在一起,互相生发,共同放射出诗歌的光芒。

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

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
9.与例句“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提刀而立B.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C.林木茂而斧斤至焉D.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10.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翻译:
三.诗歌鉴赏、默写(10分)
11.欣赏陶渊明的诗,完成(1)——(2)题。
读《山海经》陶渊明
②尽管这只是一次,但民警与保安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报警系统已经成功地开通了。
③旅行者是主动的,他会下工夫去别人,去冒险、去体验,而旅游者则是被动的,他期待眼前发生有趣的事情,他是去观光。
④这位发言人指出,美方对这次撞机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向中国人民作出交代,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D.本市举办的国防教育图片展览,从昨天开始在历史博物馆正式展出。
6.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你认为排列最好的是哪一组()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③在遮天蔽日的衫木下,马鹿、狗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惆怅(chàng)舞榭歌台(xiè)懊丧(ào)雕栏玉砌(qiè)
B.青荇(xíng)薄禄相(báo)掩涕(tì)鞭辟入里(bì)
C.百舸(gě)宁溘死(kè)静谧(mì)匪我愆期( )
D.翡翠( cuì)体无咎言(chù)天姥(mǔ)否极泰来( )
A.④①②③⑤B.④①③⑤②C.②①④⑤③D.④②①③⑤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期末答案1、A2、B3、C4、B B项指对以往的错误、罪行不再责备处分,应改为“一如既往”。

A项意思是非正常死亡,C项含贬义,比喻用自认为聪明的手法掩盖事实,反而暴露得更加明显;D项意思为不是平常人所能想象的,后来形容人的思想离奇。

5、A6.【答案】A7、C 8、C 9、B 10.D 11.B 12.C 13.B 14.C 15.B 16.D17.C (A选项所谓“根本原因”实是单方面的原因,不成立B“一致认为”非文章本意,属强加D“凡是”,太绝对,在文中没有依据)18.B B (原文是说“绝大部分本领”)19.A A (“不能通过本身遗传系统而只有依赖文化媒介传递信息”,原文是“本身遗传系统所传递的信息也就愈来愈少”。

20.D D (“不忘记别人帮助”并不等同于“知恩图报”)仿句:26思想,总是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

意志,总是在残酷和无情中坚强。

27.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念,只要播下希望的种子,就一定会有成功的机会。

成功;成功了,不要得意洋洋,应该谨慎、低调、虚心的待人处事。

(5分,l、3两空各1分,2、4两空各1.5分,意近即可)28.文中的“泥土”不仅仅是指自然界的泥土,更是母亲的化身。

母亲平凡、朴实如泥土,她巧妙地借泥土告诫儿子如何为人处世,并传达出对儿子深深的爱。

(2分,意近即可) 29.带着无比的自信。

(带着灿烂的笑容;带着美好的梦想。

)(2分,意近即可)30.画线句子意味深长。

此时的儿子已深深地领悟到:这把土寄托着母亲的期盼,蕴含着为人处世之道。

如果失去了这些,就意味着失去了人生的一切。

(2分,意近即可)。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考试总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3小题,总分36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在许多学者和翻译家都在思考“中国文学文化如何走出去”的问题,文学文化的跨国界流传非常复杂,决定译介效果的因素有很多。

首先就有译入语读者对翻译家的认可程度的因素。

假如巴尔扎克的作品译为中文,一部是法国汉学家翻译的,一部是傅雷翻译的,笔者认为大多数中国读者都会选择傅雷的译本,因为傅雷是中国著名翻译家。

所以,读者对翻译家的认同程度对译本的接受与传播尤其重要。

其次,译入语国家的社会因素、意识形态、道德观念,某一时期主流的文学观念等,都决定了文学作品的译介效果。

因此,仅拿中国单方面的翻译出版,要想向世界译介中国的文学文化而取得理想的效果,这是不可能的。

马悦然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之一,他在2006年接受南方某家报纸的采访时说:“一个中国人,无论他的英语多么好,都不该把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

要把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需要一个文学修养很高的英国人,因为他知道怎么用英文进行表达。

某些出版社用学外语的中国人来翻译中国作品,这简直槽糕极了。

”再次,必须正视接受环境的时间差和语言差问题。

时间差:西方读者近一二十年才有了了解和阅读中国文学文化的兴趣和热情,而中国读者接受西方文学文化,已经有一百多年了。

今天的西方读者和中国当初阅读严复翻译的那些读者是一样的水平,所以,给他们读全译本要求太高,不如让他们读节译本和改译本。

明白这一点,就清楚葛浩文为什么在翻译中国文学作品的时候会有大量的删改。

语言差指中国人在学习英语和了解西方文化方面,比西方人掌握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更容易。

这是一个语言差的问题,也是文化差的问题。

上海外国语大学有位西方教授在做《论语》翻译时,会配上大量的评注,把西方思想家和哲学家与此有关的思想观点放在一起,这样的翻译,会让西方读者感觉很亲切,也很容易接受。

笔者把这称作为“借帆出海”,借人家的“帆”把我们的东西送出去。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关于文化多样性,中国古代先贤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

据史料记载,最早提出这一思想的是西周末期的史伯,他认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今天,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推动文化交流互鉴,既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选择。

早在人类文化发展的上古时期,如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希腊与古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就不是一个模式,而是形成多个文化体系。

此后,不同文化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碰撞中前行,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英国学者罗素认为,不同文明的接触,以往常常成为人类进步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学习希腊,阿拉伯学习罗马帝国,中世纪欧洲学习阿拉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又学习东罗马帝国。

欧洲文化是这样,东亚也是如此:日本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学习借鉴中国;明治维新之后,中国通过日本学习世界。

中国从印度引入佛教,之后中国佛教影响东亚、东南亚一大片区域。

人类文化发展史表明,一种本土文化、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互鉴时,只要坚持科学方法,保持自己文化的特性,就能不断吸收改造外来文化并使其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鲁迅认为,中国文化在其悠久的历史进程中,总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总是“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

这种变化发展的文化,其民族性更鲜明突出,更符合民族发展的需要。

这种文化民族性变化发展的状况体现在文化的各种形态上。

以中国绘画为例,“六朝以来,就大受印度美术的影响”。

中国国画在印度绘画的影响下,内容与形式发生较大变化。

在长期发展进程中,中国国画还受到其他民族和国家绘画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中,受西方油画的影响要比受印度绘画的影响更大。

但是,中国国画的民族特色并未因此荡然无存,而是在交流互鉴中更好保持了自身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

再看文学,鲁迅的《狂人日记》,名字来自俄罗斯作家果戈里的同名小说,但内容是中国人的灵魂和精神。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第二届中小学生古典诗词创作比赛(高中组)试题
(150分钟完成,满分100分)
竞赛须知
1. 本次古诗词创作比赛的形式为现场开卷式,共给出两道试题,由参赛者根据试题要求,各创作1首作品,总计2首作品。

2.体例要求:每道试题可在古体诗、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七言律诗、长律、词这7种古典诗词形式中任选一种进行创作。

但2首作品的体式不得相同(如:2首作品不得同为五言绝句)。

3.格律要求:
①古体诗:体式不限,但不得少于四句。

押韵用《平水韵》。

②近体诗:包括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七言律诗、长律5种体式。

各种体式需大体遵守平仄要求,不得出现失粘、失对、孤平、三字尾现象。

押韵用《平水韵》。

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的当中两联(即颔联和颈联)至少有一联对仗。

长律除首联和尾联外,其余各联均需对仗。

③词:词调范围限于《唐宋词格律》(龙榆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中所选词调。

格律也以《唐宋词格律》为准。

押韵用《平水韵》或《唐宋词格律》一书中的《词韵简编》。

4.内容要求:以自身的视角审视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抒发真实情感,抒写时代内涵,体现当代青少年积极向上,乐观审势的精神风貌。

5.如作品中用到较生僻的典故或专用名词(如人名、地名等),请于作品的最后简单注明。

6.本次比赛采用开卷方式,参赛选手可以翻阅自己所带的有关参考书籍(自带参考书籍数量不得超过3种),但不得携带和使用任何电子设备(如手机、MP3、MP4、PSP、电脑等),如经发现,一律取消参赛资格。

7. 独立创作,严禁抄袭、代作。

试题一
200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国庆日。

请创作一篇作品,为新中国60周年贺寿。

试题二
当家人、朋友过生日时,我们可以写一首诗词送给他,为他祝寿。

如果是自己过生日,我们也可以自己写一首诗词送给自己,为自己祝寿,这叫做自寿诗或自寿词。

自寿诗或自寿词的内容多为对以前岁月的总结和对未来日子的展望,并以自勉。

假设今天是你自己的18岁生日,请创作一首自寿诗或自寿词,为自己祝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