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雕刻与希腊神话雕刻表现手法比较
古代中西美术题材比较
古代中西美术题材比较中西方艺术在题材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古代中西美术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题材在两个文化中的表达方式和艺术观念的差异。
一、宗教题材宗教题材是中西方古代美术中常见的一个题材。
在中西方的宗教艺术中,人们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对宗教信仰的敬仰和崇拜。
在基督教艺术中,对耶稣、圣母玛利亚和圣徒的描绘是最常见的。
这些作品通常运用明亮的色彩和细腻的线条表现神圣的形象。
而在中国古代的佛教艺术中,佛陀、菩萨和罗汉等形象被描绘成庄严肃穆的样子,通常用金色来装饰。
中西方艺术在宗教题材上的表现方式存在很大差异,这反映了两个文化对于宗教的不同理解和美学观念的差异。
二、历史题材历史题材是中西方古代美术中也经常出现的一个题材。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题材作品中,经常描绘了战争、政治事件和历史人物等。
这些作品通常注重表达对历史事件的颂扬和对历史人物的崇敬。
艺术家们运用绘画技巧和艺术手法来展示历史的辉煌和英雄的形象。
而在西方古代的历史题材作品中,常常描绘了圣经故事、古希腊罗马神话和历史事件等。
这些作品运用绘画技巧和立体雕塑来讲述历史故事和传达历史的意义。
无论是中式的历史题材作品还是西式的历史题材作品,都呈现了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重视和热爱。
三、风景题材风景题材是中西方古代美术中都存在的一个题材。
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以描绘自然景观为主,强调中庸之道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中,山水构图和墨色的运用是重要的技巧。
西方古代的风景画,更注重对具体场景的描绘和细节的呈现。
西方古代的风景画通常用色彩鲜艳的油画来表达,细腻的色彩和精细的画笔技巧使画作看起来栩栩如生。
四、人物题材人物题材是中西方古代美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题材。
中国古代的人物画通常描绘宫廷美女、文人雅士和历史人物等。
在人物画中,中国古代的画家注重刻画人物的神态和气质,通过简练的线条和空间的掌控来表达人物的特质。
而西方古代的人物画则更注重对人物形象的细腻描绘和精确表达。
希腊雕塑与中国雕塑艺术特点有什么不同
希腊雕塑与中国雕塑艺术特点有什么不同?[作者:佚名来源:网络转摘时间:2007-10-13 11:56:38 阅读:81次]一、中国古代较少纯粹的雕塑艺术品,这是一般人不重视中国古代雕塑的主要原因。
西方雕塑发源于古代希腊,古希腊人重视人体,将神塑造成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
他们崇拜神,也崇拜和神一般完美的英雄——战士与运动家。
为他们塑造供人膜拜瞻仰的偶像和纪念像。
如此形成传统,在西方世代相传,成为一种纯粹的雕塑艺术。
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文化、哲学与宗教,都不同于古代希腊。
中国远古时期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艺术天才,并且同样也形成传统,影响深远。
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性雕塑,在历代都占有主流地位。
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纯粹的工艺品,例如象形器皿和供摆设的小型工艺雕刻。
一类为建筑(包括陵墓)装饰雕刻,例如一般欣赏教材中都会列举的南朝王陵石刻辟邪和唐代顺陵石狮。
实用性除反映在装饰雕刻上以外,还反映在明器艺术与宗教造像上。
明器是随葬用品,其中雕塑品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是俑和动物雕塑,一般教材都举秦始皇陵陪葬坑兵马俑和唐三彩俑、马为例。
俑是人殉的取代物,动物雕塑也用来代替活体陪葬,它们的实用性很强,并非纯粹的雕塑艺术品。
宗教造像也是如此,它们是供信徒顶礼膜拜所用的,以佛教造像最有代表性。
欣赏教材多以南北朝和唐代的作品为例,因为这些时代的佛教造像艺术水平普遍较高。
宋元和明清也有好作品。
佛教造像有宗教上特殊的造型要求,它们和古希腊那种以人为范本的真实自然的神象有所区别,在欣赏时需要了解经规仪轨的种种规定,如佛象两耳垂肩,手长过膝等等,否则很容易认为比例不准确,解剖有错误而加以否定。
纯粹的雕塑一般以纪念性雕塑为代表。
中国古代重视绘画艺术,纪念性人物和事件,通常以绘画来表现而极少使用雕塑,例如汉唐功臣和历代帝王像,都是画在壁画和卷轴画里。
纪念性雕刻在帝王上大夫染指绘画之前的西汉时代偶有创作,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欣赏教材都有介绍的霍去病墓石刻“马踏匈奴”。
希腊神话雕刻对中国早期佛教雕刻的影响
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 。这一 时期正是 印度孔 雀王朝的阿育王 种 表现 形 式 。 执政时期。在阿育王执政时期 ,宣 布佛 教为国教 ,派遣了许 到了北魏后期 ,尤其是唐 朝 ,由于 中国浓厚的文化特征 多僧侣 带着东 方 的宗教信仰 和 文化来 到 了希腊 人统 治 的国 与审美关系的影响 ,佛教雕刻才变 的具 有中国审美特点 。注 家。例如在公 元前2 纪 ,希腊人 在印度西北 部建立 的大夏 重线条 、神韵 、气韵的表现 ,而且注 重雕刻的宗教性表达 , 世 国 ,大夏 国人 也信仰佛 教 , 国王还修建 了许多 巨型佛塔 , 给人 以神 秘严肃 的感 觉 ,呈现 出装饰 性 、写意性 的表 达方 并在 国内流通 的钱 币上铸 有佛教法轮 ,但那个时候还没有佛 式 ,形成了 自己独有 的对佛像的理解 与表现 。
了 自己的 雕 刻 特征 。 关 键 词 :佛像 ;雕 刻பைடு நூலகம்;键 陀 罗
希腊 神话雕 刻是西方写实雕塑的源头 ,其匀称 的比例关 重要 的转 变 ,因为深奥 的教 义往往不 利于传播 ,特别是在缺 系 ,合理 的造 型关 系 ,是数千年来西方造型艺术的典范 ,同 少文化知识 的下 层群众 中。然而 ,有 了佛像 ,普通老百姓也 时也深深地影响了东方造 型艺术 的发展 。 要了解希腊神话雕 就 能 烧 香 拜 佛 了 。 刻对 中国早期佛教雕刻 的影 响 ,首先 就要了解希腊神话雕刻 键陀罗雕刻艺术影响极其深远 ,主要在西北 , 东南和东 北三个方 向传播 。 与键陀罗 、印度佛教雕刻的关系 。 向西传人阿 富汗 以东 ,例如著名 的巴米羊石窟 ,被认 为 佛教作为一种世界性宗教 ,它的源头在 印度 ,而印度的 佛教雕刻却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产物。佛教创始 于公元前6 世 是后期键陀罗艺术的作品。 向东南 ,键陀罗与北 印度 的秣 菟罗雕刻并行发展 ,它对 纪 ,相当于我 国的春秋时期 ,佛教创始人 释迦牟尼 , 与我国 印度工匠产生了 巨大 的影 响 ,佛教 徒在对印度 自身佛陀崇拜 中崇拜尊像 最多的宗教 ,人们把佛教也称为 “ 相教 ”,但是 的同时 ,吸收了键陀罗雕刻 的表现技 法 ,所 以印度的佛教雕 在早期佛教 中是没有佛像崇拜的。 在释迦牟尼生前以及他 去 刻 就有希 腊人的造像特点 ,如高鼻梁 ,留有须发 ,以厚毛织 世后 的相 当长的一段时期 ( 大约5 0 ), 当时佛教徒认 为 品为衣饰 等特征 。还接受了希腊神话 中有关 神的形 象特征 , 0年 佛 陀是人天之师 ,佛的智慧 、人格 、道德 以及其他各方面都 与古 印度神 话传 说中某些神的形象共 同构成 了法 力无边的 印 是完善无缺 的,至 高无上 的 ,不能用 普通人的形象来表现 。 度佛教天神 。例如 ,印度佛教中人首鸟身 的迦楼 罗和迦 陵频 在 “ 佛相不可显现 ”的传 统思 想影响下 ,印度早期的佛教雕 伽 的造型 。随着佛 教的传播 ,雕刻造型直接或 间接 地影响到 刻 ,一般是用佛 的脚印或是象征佛智 慧的菩 提树 、莲花来表 东南亚 、中国、朝鲜 和 日本等地的佛教造型艺术 ,甚至 比键 陀罗佛教雕刻 的影响更为深远。 现佛的形象 。这个时期被称为 “ 无像时期 ”。 向东北 ,也就 向中国传播 ,是沿着丝绸之路进入新疆及 佛像 的产 生与希腊神 话雕刻有密 切的关系 。公 元前3 7 2 年 ,亚历山大率领着马其顿希腊联军东征 ,到达印度西北部 的教育家 、思想家孔子是 同时代 的人 。佛教是世界 三大宗教
中西古代雕塑之异同
中西古代雕塑之异同对于雕塑我还是很感兴趣的,老师讲的也不错,在这里我想对老师说几句心里话:虽然不是所有的人都听课,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听的。
所以老师不要觉得没经,我们有很多人喜欢听你的课。
以下内容是我结合老师讲课内容、上网查的资料和自己的感受总结的。
雕塑艺术是人类情感外溢的物化形态,是中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古代还是近代,雕塑的创造都体现着时代的文化精神,是人类主动的创造行为。
中西方由于各自的文化、思维模式、社会组织结构,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各自的雕塑艺术表现出极大的差异。
其次,由于观念意识、思维模式不同所造成的中西雕塑在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对比中西文化的思维模式就会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模式追求合二为一,把宇宙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综合的一元论;而西方传统文化的思维模式则以分析为手段,把世界视为不同的部分,追求一分为二,是解析的二元论。
在中西思维模式发展过程中,西方的文化又形成了重视逻辑推理的思维模式,它结合古希腊的科学主义和理想主义,为雕塑艺术的典范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的文化则形成了强调直观意向的思维方式,它通过直觉来直接体验、感悟并把握对象。
这种思维方式超越了逻辑、概念而更长于悟性,这种所谓的“豁然贯通”、“点石成金”,也形成了与西方注重分析、偏于抽象的思维模式的不同文化特质。
雕塑的产生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了,甚至更早。
社会中的雕塑,是受社会自然形态的影响,受人们思想局限性的影响,从而造成了原始雕塑的一种对于神灵的敬畏以及对自然的崇拜而形成的一种古朴的艺术形态。
到了封建社会,中西方的雕塑形态才开始有了分化,但并不是说没有任何联系了,中西方雕塑的共同点就是都是以宗教/神灵为主题而进行的,西方雕塑中,神的形象与人是十分接近的,但又不同于人,他们睿智,高贵,气质与人有所不同.早期的西方雕塑,其主旨虽然说是以人物为主,但其实还是以"神"的形象为主.中国封建社会早期还是有原始雕塑的影子,其形态大多以神,兽为主,没有特别固定的形式.到了南北朝时期,印度佛教的传入,让中国的雕塑形态立刻发生了变化.原本的雕塑意识在统治阶级的意识下变成了宗教化形态,这种形态其实也正反映除了统治阶级的意志,这在中西方的雕塑中能够很好的反映出来的.所谓中西雕塑最大的区别,其实更反映在其对于雕塑的表现手法上,中国的雕塑手法注重"形神兼备",西方雕塑则更注重形态的完美与真实.所以我们看来,在西方雕塑中,对于人体的把握十分到位,达芬奇自己就解剖过10几具人的尸体,因此,西方雕塑,是建立在对人体结构真实的把握基础之上的,而中国雕塑,虽然也注重形的变化,但更注重于内涵,即"神":运用大量的线条表现丰富多彩的变化,因此,在中国雕塑中,你似乎找不到真实的体积,但是却能看出雕塑作品所反映出来的主旨.所谓中西雕塑差异最大,是西方文艺复兴之后才产生的.这时候的西方艺术形态,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产生了多种形态并存的一个局面,既保存了以神为主题的雕塑,同时产生出来后现代一些以人的思想为主题的雕塑,例如一些抽象形态的雕塑作品,罗丹的作品在文艺复兴中是具有十分的代表意义的,打破了长期以来以神为主题的雕塑的格局,同时加入了人文思想,让雕塑作品更加鲜活.而此时的中国雕塑,仍然是以佛教雕塑为住,不过形态仍然是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以为在早期的佛教雕塑中,形象是以印度传入时候的形象为主,而到了这时候,人物的形象基本已经中国化,与印度雕塑也已经相去甚远了.到了明清两代,中国传统雕塑的发展已经接近尾声,这与社会历史形态有着本质的联系.中国雕塑的形,神,韵,涵仍然可以被西方雕塑所借鉴,而西方雕塑的写实也可以被当代雕塑所吸收,所以,对于中西放雕塑的异同,无非是从社会历史形态,统治者的意志,文化背景,地域特征,主题,以及宗教形式等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单独找一个方面进行比较就比较复杂了。
从中西宗教造像风格比较中体会中国佛教造像的手法
从中西宗教造像风格比较中体会中国佛教造像的手法作者:蒋惠民来源:《雕塑》2012年第02期内容摘要:中国的佛教雕塑源自古印度的犍陀罗和芨多等地区的佛教雕塑。
中国历代雕刻家在制作学习佛教造像的过程中,逐步将其加以改造,使其既保存了一些原始的样式,又更多地体现出符合中国人审美习惯的特色。
关键词:佛教造像;装饰;神韵中国的佛教雕塑源自古印度的犍陀罗和芨多等地区的佛教雕塑。
中国历代雕刻家在制作学习佛教造像的过程中,逐步将其加以改造,使其既保存了一些原始的样式,又更多地体现出符合中国人审美习惯的特色。
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十分重视装饰性,这一点在佛教造像中尤为明显,其中普遍留存着精致巧妙的装饰趣味。
同写实的西方宗教神像相比,中国佛像更带有一种超脱尘世的神秘感和一种难以言状的超越感,与此同时它又蕴含着和蔼与亲切的意味。
因此,中国佛教雕塑的装饰性超越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性,但是它又是贯穿在国人生活中的艺术真实,此外,佛教艺术的装饰性还有效地增强了佛像的庄严神圣的气氛。
与西方对于真实形体的严谨刻画不同,中国的宗教雕刻并不追求精密严整的人体比例,而是旨在追求绘画效果中的以线条塑造形象的行云流水般的流畅美妙。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有很强的绘画性,具有一种典型的东方趣味。
从彩陶时代起,塑、绘便紧密结合,相互补充。
从东汉晚期开始,文人士大夫乃至帝王参与了绘画创作,统治者的意志控制着艺术思潮的发展,因此,在古代中国,绘画的地位要远远高于雕塑,并以其艺术观念影响着雕塑创作。
绘画性的表达在雕塑创作中表现为弱化对雕塑的体积、空间和块面的刻画,而是注意轮廓线与身体衣纹线条的节奏和韵律的塑造。
中国雕塑的线条不拘泥于形体的实质的空间,往往表现得洒脱自如,如绘画中使用毛笔一般悠然自得,这些线条都经过了高度的概括和提练,在佛教造像中,常用粗硬有力的线条刻画出迦叶使者的“清瘦”特征与力士天王的“威猛”形象,常常用细柔精密的阴刻线刻画菩萨的面部神情和肢体皮肤的丰腴与细腻。
希腊雕刻与犍陀罗佛教造像的形成
希腊雕刻与犍陀罗佛教造像的形成作者:***来源:《美与时代·上》2022年第04期摘要:印度早期犍陀罗地区的佛教造像具有明显的希腊特征,这种风格并非突然出现,而是在几百年间逐渐演化发展而来的,通过对历史遗存的考察可以发现这种变化的诸多痕迹。
亚历山大东征与希腊文明在古印度的传播,导致两种成熟却又完全不同文明的碰撞。
处在相异的文化冲突中,不同信仰、不同习俗的相互影响、相互借鉴或是相互妥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也表现在早期的佛教造像中。
关键词:雕刻;犍陀罗;佛教;印度;希腊佛教在形成初期的数百年间并没有造像传统,释迦摩尼本人也反对偶像崇拜,信徒主要以足印、菩提树、宝座、佛塔等作为佛的象征。
佛教造像的出现大约是在佛陀去世五、六百年后的公元一世纪,在早期犍陀罗地区的佛像雕刻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许多希腊艺术的印记,这应该是来自当时希腊工匠之手或受其影响而创作。
亚历山大东征印度后的200年间,古印度西北部和北部曾出现了许多希腊人统治的王国,希腊式的雕刻与当地佛教相结合产生了犍陀罗艺术,并在之后传到亚洲其它地区,对后世佛教艺术影响深远。
一、亚历山大东征与古印度的希腊王国公元前326年,亚历山大带领着马其顿军队渡过了印度河,抵达印度北部,当他企图继续东进时遭到部下们的极力反对。
连年的征战加上印度炎热的天气使得将士们不愿再继续前行了,亚历山大最终决定踏上归程。
几年后,亚历山大突然去世,沿途占领的土地被昔日的部将瓜分了,他们在不同地区建立起新的王国。
从公元前180年到公元10年的大约两百年间,在古印度北部、西北部一带先后出现了30多个希腊化国家,这些国家被统称为印度—希腊王国(Indo-Greek Kingdom)。
亚历山大的部将塞琉古建立了塞琉古王国(Seleucid Empire,公元前312-公元前250),这是当时领土最大的希腊化国家,曾经控制着小亚细亚、伊朗和美索不达米亚等中亚的广袤土地,甚至占领了今天印度的部分区域。
我国佛教与西方基督教设计艺术比较(ppt 67页)
恶友品(局部)
壁画恶友品(局部唐代)
唐代佛教艺术的社会基础
• 唐代的壁画“经变”描绘的并不是现 实的世界,而是以皇室宫廷和上层贵 族为蓝本的理想画图;雕塑的佛像也 不是以现实的普通的人为模特儿,而 是以享受着生活、体态丰满的上层贵 族为标本。跪倒在经变和佛像面前, 是钦羡、追求,与北魏本生故事和佛 像叫人畏惧而自我舍弃,其心理状态 和审美感受是大不一样了。
大佛龛北壁天王雕塑(唐代)
• 多闻天王与增长、 广目、持国诸天 王又是古印度婆 罗门教的天神。 其变为佛教四天 王传入中国后, 首先在中国本土 化,为玉皇大帝 分守天门,形象 也就演变为中原 将军的装束和面 目。
佛教与儒想思想的融合
• 宗教从属于政治,儒家思想渗进了佛教思 想。
– 佛教组织的政治化。 – 教义的儒化:拜王者,报父母;法果每言,
• 帕米贾尼诺(Parmiginino, 1503~1540),《自画像》 (1524),变形,手大头小,似 凸透镜效果,专注远处,描写心理。 《长颈圣母图》(约1535,佛罗 伦萨乌菲兹美术馆)。
• 布隆吉诺(Bronzino,1503~ 1572),《维那斯、邱比特、时 间和愚行》(1545,伦敦国家画 廊),色彩有珐琅的明亮,冷然 质感,肌肤苍白,淫荡意味令人 不安。
青釉 莲瓣 纹盖 罐南 朝高 28厘 米
两汉之交,佛教自西域始传入中国,至东晋、南北朝已
遍及大江南北。受佛教的影响,佛教艺术也随之兴起。
就瓷器纹饰而言,三国、西晋瓷器开始出现莲花、忍冬
等与佛教有关的纹饰。东晋晚期,盘、碗、盏类日常用
瓷之上开始出现装饰简单的刻划莲瓣纹。南北朝时期,
佛教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重视和扶持,佛教艺术的影响已
佛神像阿难(唐代)
8 中西神像雕刻
• 泉州。我国现有最大的石雕老君像, 坐落在泉州老君岩上石像高6米宽8 米,神态超然的老子端坐自若、目 光炯炯、仙风道骨、出神入化。真 个是“老子天下第一”,让人忘却 许多人间烦恼。 • 中国传统道教奉老子为教主,称” 太上老君”
古希腊神像雕刻
• 名 称:维纳斯的诞生 时 期:约公元前470-前460年 规 格:高102厘米 长140厘米 材 料:大理石浮雕 存藏处:意大利罗马特尔美博 物馆 • 维纳斯是希腊神话中的爱神 和美神,传说她出生于大海浪 涛之中。该浮雕表现维纳斯被 两个山林水泽女神搀扶从浪涛 之中徐徐涌出的情景。作品中 她伸展双臂,侧面仰视一侧女 神,衣服紧贴于身,衬托其初 生时娇嫩的肌肤。
天王和力士
• 奉先寺,原名大卢舍那像窟,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 艺术精美、最具有代表性的大龛。奉先寺南北宽约34 米,东西深约36米,置于9米宽的三道台阶之上。 主佛卢舍那高17.14米,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头 高4米,耳长1.90米,位居佛龛中央,身披袈娑,面容 丰满,嘴角微翘,略含笑意,眼帘低垂,宁静的目光 蕴涵着无穷智慧,其端庄大度、淳厚安详的仪态令人 肃然起敬。
夏特尔大教堂
• 在教堂门侧的立柱上,雕刻有许多直立的人物形象, 有的是表现圣经中的先知和圣徒,有的是表现皇帝 和皇后,体现了政教合一的思想。这些大门侧柱上 的石雕,虽然有着中世纪典型的被拉长的身材和呆 滞的目光,但也表现出了人物的个性,动作也有所 变化。其中以教堂南墙的《四圣徒像》最为出色, 这是圣经中四个不同时代的圣徒形象,都以圆雕的 形式出现的,神态生动,富有个性,形体比例也比 同时代的其他作品准确,他们服装的质感也被雕刻 家们细腻地表现了出来,有很强的质感。
米开朗基罗 作品
• 米开朗基罗 (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 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文艺 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 他曾说,他绘画时“不是用手,而是用脑”。 他以另一项原则─对男性美的崇拜─来反映 他的柏拉图主义思想,并肯定人是依上帝的 形象来创造的。 中年所作“大卫”雕像,被认为是象征着为 正义而奋斗的力量。他在梵谛冈西斯廷教堂 八百平方米的天花板上,连续工作四年,独 力完成了《创世纪》的巨型天顶画。晚年所 作梅迪奇陵墓雕像《晨》、《暮》、《昼》、 《夜》等,具有冷静而沉郁的悲剧性质,显 示出人物心情的激动与意志的矛盾。他的重 要作品有壁画《最后的审判》,雕塑《摩西》 及《奴隶》等。建筑设计有圣彼得大教堂的 圆顶和加必多利广场行政建筑群等,并有诗 集传世。
中西宗教雕塑比较
• 睡姿 • 睡姿乃指释迦牟尼 在菩提树下涅槃, 从此进入超脱轮回 跳出生死的境界。
• 西方宗教雕塑中男女之分通常一望便知, 但在中国的佛教雕塑作品中却常常没有明 显的性别特征,难以分辨男女,更有趣的 是,观音出家前本为印度小国王子,在中 化中竟变作了女儿身。
• • • • • •
“造像梵相 宋齐间皆厚唇 鼻隆 目长 颐丰 挺然丈夫之相” ——道宣 这时还挺明显看 出佛像是个颇有 福相的男子汉。
• 过渡期 • 从这张可以看到 佛像的面目还是 颇威武的男子相, 可身材上却显现 一些女性特征, 比如腰线,和柔 美的手势。
• • • •
“自唐来 笔工皆端严柔弱 似妓女之貌 故今人夸宫娃如 菩萨也 ”
• 到了这时期, 菩萨的形体面 貌简直就在石窟,方便僧 侣对着进行禅修。石窟内还多配以经变图, 说法图,与雕塑互相呼应,以生动地讲述 佛家典故。
• 以释迦牟尼的涅槃为例,前方是释迦牟 尼的雕像,背后是他各弟子以及各世人 的反应。
• 有因具有慧根,知道涅 槃乃超脱生死的好事而 喜的
• 有不明所以,以为释迦 牟尼死了而痛苦流涕的
• 更有自残的 • 主次分明。生动地表现 释迦牟尼涅槃时的情形
相似之处
• 中西宗教虽相隔千里,但仍不乏异曲同工 之处。
• 都受希腊雕像风格影响,既想表现裸体, 又想展现生动的衣服皱褶,所以很多人物 都塑成半裸像。
• 为了给人以神圣的崇 拜感,宗教雕像都造 得无比巨大,需要人 仰视,这一点是中西 都不例外的。 • 波兰有51米的耶稣石 雕,我国最有名都当 然是71米的乐山大佛 啦。
谢 谢 观 看!
中西宗教雕塑比较
不同之处
• 在基督教的圣母像或耶稣像中,人物皆为 站姿,而是中国的佛像中姿势就丰富多了, 有站的,有坐的,有跪的,甚至还有躺着 的。这是因为佛教修行方法和特有教义导 致的。
高三专题——中西雕塑
高中美术鉴赏基础知识专题——中西神像雕刻的比较中国佛教造像与西方神像雕刻一、考纲要点:1、初步认知、理解中西神像雕刻的不同特点与中国佛教雕刻手法的演变。
2、体验、评价中西神像雕刻的美感特征,提高鉴赏能力。
3、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现代雕塑特点、代表作品和含义。
二、鉴赏内容:(一)中国佛教造像与西方神像雕刻中国古代的神像雕刻以佛教造像为最多。
佛教造像在传播过程中融合了儒、道文化及民间传说,佛、菩萨、罗汉护法神等形象逐渐吸收中国的神仙、勇将和智者的形象特点,这些是中国古典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造像有两类作品组成:一是寺院中供奉的小型单体或可携带的单体石雕像、金铜雕像;另一类是大型宗教石窟造像,并与自然环境、建筑和周围壁画同生共存,形成整体的艺术效果。
(p55-64)佛教美术以“佛”为中心的“九尊”格式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中国佛教造像是一个逐渐汉化的过程,造型写实,创造了“像人”的神。
古希腊神像雕刻更写实、更接近人的形象,他们是“像神”的人,雕刻体现自由、典雅的健美形象;中世纪神像是静止、神秘、虔诚的形象;文艺复兴时期体现对古希腊雕刻的向往;17世纪出现的巴洛克风格,借对神的赞美,讴歌了人性的激情、生命的活力,展示了人的创造力。
(p159-168、179、190、198)(二)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现代雕塑雕塑是指运用可塑性、可雕性物质材料,通过雕、刻、塑、铸、焊等手段制作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审美理想的具有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
雕塑在艺术样式上,分为圆雕、浮雕和透雕。
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精华,古代雕塑题材主要是陵墓雕塑、宗教雕塑。
石窟寺艺术是雕塑、建筑、绘画(壁画)的综合体。
“麦积山石窟造像”被誉为“中国彩塑艺术博物馆”。
秦陵兵马俑雕塑群:造型生动写实,可谓“尽精微,致广大”,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霍去病墓石刻群:简练概括,具有强悍的生命力,代表作品《立马》、《跃马》、《伏虎》。
唐代陵墓雕刻:恢宏博大,刻画精致,如《昭陵六骏》、《乾陵》。
中西文化下的汉传佛教观音造像与西方圣母像的差异性研究
美和慈 悲来感化 众生 ,对当时处在动 荡起 伏的社会环境下 的众 雅 ,手持莲 花盘坐于莲花座上 。观音身上的装饰物极其丰富 ,头
人 是 一 种 精 神 上 的 鼓 励 和 安慰 。女 性 化 的 特 点 柔 化 了 二者 的 形 发大多是高髻 ,戴花形宝冠或其他 天冠 ,冠中有尊佛祖 ,有些
分 折 的市 美文化 ,对·}1西 方宗教 文f t.,f, j研究才 能 加客
观 羊lJ深 划 。本 史通 过 比较 中 国 汉 传 佛 教 观 音 造 像 与阿 母 像
造 掣特 的 小 之 处 ,探 究 中 方 宗 教 文化 的 肆性 。
一 、 中 国 汉 传 佛 教 观 音 造 像 与西 方圣母 像的历史文 化背景
悯 ,I-【=I=I址 fI}=音 菩 萨 , -心 称 。观 菩 萨 ,即时 观 声 , 水 越 世f ̄l'L,。
皆得解 脱。”I“南此可 ,,fi『弗教 中 ,观 } 菏菩 萨即是火 巷 人悲的
阿 方 母 足 I 帝 耶 酥 之 母 。公 / 3l3年 , 5
化 身,牧 人十痪 苫。观 海萨形象 由 度传 人巾国起 源 卜魏 晋 肾教的 合法地他 ,创造 _r象征 荇 浩光 明 、慈详 f
两£一 一 琼杨丈
巾两文化 下的汉传佛教 观音造像
方圣母像 的差异性研 究
关 键 词 : 基 金 项 目
…Iih更传佛教观 造 像与 方 f 像 是r=}l眄方宗教 文化 f1
久伸的 代表 ,她 们都破嵛 『,了解救 币【】渡化 众牛的梦 想 期 ,
体 现 r小 文化 背 景 教 艺 术 文 化 涵 的 丰 富 性 j多样 性 ,
世 俗 。
的 “吴带 当风”之 灵动感 ,极具仙气。衣着层次丰富 ,飘带通
古希腊雕塑手法对佛教造像的影响
古希腊雕塑手法对佛教造像的影响西汉末年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佛教在中国大地上广为传播,影响直至今日而佛像以及其他用以解释佛教教义的形象对佛教的传播起到很大作用。
最早期的印度佛教形象主要是西北印度犍陀罗佛像,经由西域(中亚和今新疆地凉州传入中国,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和儒家思想的融合,逐步形成汉传造像体系。
转载此文,追溯前人足迹。
喀什米尔Kashmir是克什米尔的另一种译名,该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西古印度西北部,紧邻巴基斯坦北部和阿富汗东部。
早在公元前3世纪喀什米尔河谷一带已成为孔雀王朝约公元前324年~约公元前188年的一部分,在阿育王统治时期公元前273年~公元前232年,佛教传入了大喀什米尔山区。
在喀什米尔佛教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该地区曾受到不同地域的传统文化影响,其中包括犍陀罗、斯瓦特河兴都库什和当时印度北部相邻的一些地区正在流行的艺术风格。
古希腊的艺术家们主要以人体外形为灵感创造了以塑造人体为中心的艺术形式,并力图以最好的方式展现它。
竞争意识曾是希腊社会赖以发展的主要动力,推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古希腊艺术家们不断精益求精。
▲ 亚历山大帝国鼎盛时期(公元前323年)的国土面积520万平方公里,人口2020万(当时世界人口为1.2亿人)而犍陀罗艺术正是希腊北方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23年在征服希腊之后继续东征中亚、南亚次大陆地区时所带来的希腊文化与东方中亚和印度次大陆文化融合的成果,是在融合了西北印度多种文化艺术成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带有古希腊美术成分的新艺术风格印度希腊风格。
其内容主要是宫殿寺庙建筑,佛像雕刻及绘画,这种艺术风格在当时曾越过帕米尔高原流进入我国新疆,并传至中原,对我国北魏佛教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公元1世纪定居在中国西北部河西走廊一带的月氏人南下攻克了印度西北部建立了贵霜王朝,定都犍陀罗今巴基斯坦北部和阿富汗东北边境一带其巅峰时期约在公元127年~公元230年。
▲ 贵霜帝国(2世纪初)公元2世纪贵霜王朝国力强盛,在文化发展方面融合了古印度波斯及希腊文化,统治者效仿阿育王推崇佛教。
在艺术领域,古希腊和中国的风格是否有异同?
在艺术领域,古希腊和中国的风格是否有异同?
艺术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在
世界上各个文化中,古希腊和中国艺术都有着卓越的贡献。
那么,在
艺术领域,古希腊和中国的风格是否有异同呢?
一、绘画风格方面的异同
古希腊和中国的绘画风格有着较大的区别。
古希腊绘画注重人物形象
的表现,以强调物体的轮廓为主,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
而中国绘
画则重视画面整体的氛围和意境,尤其注重色彩的表现和笔墨的运用,其特点在于意境深邃,自由潇洒。
二、雕塑风格方面的异同
古希腊和中国的雕塑风格也有着不同。
古希腊的雕塑作品强调身体的
肌肉和线条,以真实展现肉体结构和姿势为主要特征。
而中国的雕塑
强调对人物精神内涵的表现,例如明清时期的众神雕像,均具有非常
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人们喜爱。
三、建筑风格方面的异同
古希腊和中国建筑风格的主要区别是建筑形式。
古希腊建筑一般为三
种形式,即柱式建筑、平面构造和拱形结构。
而中国建筑则以宫殿式
和园林式为主,强调生态环保与自然相容,其中园林式建筑又以南方水乡建筑风格为代表。
综上所述,古希腊和中国的艺术风格存在明显的不同之处。
但是,这种不同之处并不代表了不互相借鉴、融合。
在现代艺术领域中,不同文化之间的艺术交流已经变得越来越频繁,这种交流对不同文化的艺术创新和发展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对待不同文化的艺术作品时,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去欣赏,借鉴和吸取优秀的作品,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古希腊和中国两种古老文化艺术的卓越之处。
中国的佛教与西方基督教装饰工艺手法有哪些不同
(1)中国的佛教与西方基督教装饰工艺手法有哪些不同,各自装饰图案的风格又有怎样的特征?手法差异:中国手法中重复,延伸,分割解构的构成手法不断在这些器物的纹饰上可以体现出来。
莲纹装饰手法也更为拓展,表现形式也更为丰富,除了继续延用重线刻划外,还采用浅浮雕、堆塑、模印、贴花等多种技术。
基督教:采用变形,手大头小,似凸透镜效果,专注远处,描写心理,也有很多采用雕刻与绘画的手法。
画珐琅莲花形盘圣彼得大教堂装饰风格特征:佛教主要有莲花纹,花瓶,法论等为主要装饰,接下来以莲花为列,他有独立纹样,也有四方连续。
南北朝至唐代,莲花纹常作为瓷器的主题纹饰,碗、盏、钵、盘的外壁或内划复线仰莲,有的盘心还饰蓬莱纹,酷似盛开的莲花。
佛教宣扬忍受痛苦、自我牺牲,拒绝反抗。
是一种反理性的宗教迷狂。
艺术上热烈迷狂的气氛与情调基督教:主要表现在柱式与雕刻上基督教最醒目的建筑物是教堂与宫殿。
建筑师认为建筑物是根据许多要求塑造成形的一个独立的总体,所以巴洛克建筑通常看来就像一尊大型雕塑。
为国王和贵族服务的艺术把古代和现代思想、天主教和世俗思想兼容并蓄,并让现实描写披上神话的外衣,它崇尚古典精神,表现出严正、高贵、酷爱秩序的特点。
(2)中国唐代由西方忍冬纹发张演化出来的“唐草”约蕴含着中国人怎样一种审美意象?唐草纹采用曲卷多变的线条,花朵繁复华丽,层次丰富;叶片曲卷,富有弹性;叶脉旋转翻滚,富有动感。
总体结构舒展而流畅,饱满而华丽,生机勃勃,反映了唐代工艺美术富丽华美的风格,并成为后世卷草纹的范模 审美意象:摆脱了严肃、神秘的风格,更加向自由、浪漫、活泼。
在这些典型的植物花卉纹样当中最有突出特色的当属卷草纹。
S 型的曲线构图同时给人柔韧的感受。
曲线的造型使花卉具有了类似于女性的阴柔品格,特别是自由曲线的运用使花卉图案既有弹性和富于变化。
在画面构成中有规律的分割空间,并与基本型共同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视觉上呈现出回旋婉转、连绵不息的趋势,给人永不止息的感觉。
艺术欣赏古代中国雕塑与西方雕塑的比较
艺术欣赏古代中国雕塑与西方雕塑的比较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中,雕塑一直是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中国雕塑以其独特的造型、手法和风格,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的艺术创造力和文化内涵。
与之相比,西方雕塑在表现形式、艺术观念和技术手法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创作动机、主题选材、风格特点和审美情趣等方面,对古代中国雕塑与西方雕塑进行比较。
一、创作动机古代中国雕塑往往是为了纪念重要人物、宣扬政治理念或供奉神明而创作的。
例如,秦始皇兵马俑就是秦始皇帝陵墓中的陪葬品,目的是维护秦始皇的统治地位和彰显其永恒的权威。
另外,佛教的传入也对中国雕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佛像的创作成为重要的宗教艺术形式。
而西方雕塑常常是为了美学追求或者装饰而创作。
在古希腊,雕塑是为了表达美的理念和体现人体的完美而存在的。
雕塑家借助于雕塑技巧和材料的特点,创造出了许多具有高度真实感和比例完美的人体雕塑。
二、主题选材古代中国雕塑的主题选材广泛。
其中,人物题材占据了重要地位。
在古代,尊奉先贤和历史名人是中国雕塑创作的常见题材,这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英勇精神和高尚品德的礼赞。
此外,动物、神话传说和自然景观等也是中国雕塑的常见题材。
相比之下,西方雕塑的主题选材相对较为狭窄。
在古希腊和罗马时期,人体雕塑是主要的题材之一。
这些雕塑以展现人体的线条和比例为主,强调对肌肉、骨骼和神态的准确表现。
此外,西方雕塑也涉及了宗教、神话和历史等方面的题材。
三、风格特点古代中国雕塑的风格特点丰富多样。
从技艺上看,中国雕塑注重细腻的雕琢和自然的造型。
在艺术表达上,中国雕塑追求的是气韵生动和神态自然。
这种风格特点在汉代的石刻和唐代的石窟造像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同时,中国雕塑中还注重表现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和谐,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而西方雕塑的风格特点则更多地呈现出对人体结构和比例的追求,更加注重对自然界的模仿和描绘。
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们借鉴了古希腊和罗马的雕塑传统,使雕塑作品更加精确地还原了人体的形态和动态。
中西方宗教文化比较 ——以雕塑作品为例
中西方宗教文化比较——以宗教雕塑发展的特点为例【摘要】宗教与艺术同为上层建筑,都是人类深窥的情感启示。
众所周知,宗教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宗教精神的浸染,造成了一个民族的共同心理状态。
同时它也是构成不同民族文化差异的重要因素。
本文拟通过对中西方宗教的比较,探究中西方宗教在发展过程的表现形式尤其在雕塑艺术方面的异同点。
通过不同民族不同的宗教特色的剖析,更好地理解民族艺术和文化内涵。
【关键字】中西方宗教书画艺术特色一、中西方宗教文化概述及历史渊源宗教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普遍的文化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生存、演变、发展至今。
(一)西方文化及宗教发展西方文化从起源上讲有两个源头:古希腊罗马文明和希伯来文明。
古希腊文明为西方文化奠定了理性认识的基础;古希伯来文明则为西方文化提供了超越性的宗教尺度。
其中,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主流。
在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宗教观念和信仰体系由于整个文化彻底的“人本化”转向而一直保持在前轴心时代自然宗教的水平,表现出信仰的多元化、泛神化和服务于社会主导价值等他为的特征。
1在西方,早在轴心时代就已经完成了从自然宗教到伦理宗教过渡的转变,一1张育英.中西宗教与艺术[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元神的上帝观念成为西方文化价值的根基和支柱,在西方社会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二)中国宗教文化的主要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现世的关注使得中国宗教的超越意识在表象上呈现出信仰的多元化倾向,其核心并非宗教信仰的他律意识,而是一种“自求多福”的自为存在,信仰实践本身在民间也唐代以后的中国的文化有一个明显的走势是儒、释、道的“三教合流”。
合流后的中国文化以儒家传统的人伦价值观和人生理想为核心,杂糅了佛教注重心性修炼的思维和实践方式,辅之以道教永生信念的诱惑与恐吓手段,在宗教信仰方面形成了一套奇特的多元化和泛神化的天人体系。
宗教可以说是来源于图腾崇拜,联系某一个社会团体(一个部落或者一个氏族)之间的特殊关系,它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社会现象。
中西神像雕刻
印度犍陀罗造像(公元前4世纪)
中西神像雕刻欣赏
秦始皇陵兵俑(秦代)
云冈石窟(北魏初期)
麦积山石窟(北魏后期)
敦煌莫高窟 菩萨像
山东灵岩寺 罗汉像
中国佛教雕塑的发展脉络:
民族化 世俗化 人性化
•原因:佛教传播的需要,入乡随俗。不同文化融 合的产物
中西神像雕刻欣赏
印度犍陀罗造像
古希腊太阳神阿波罗
第8课
☆表现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中西神像雕刻的差别在哪里?
中国四大石窟寺
云冈石窟 (山西大同) 龙门石窟 (河南洛阳) 敦煌石窟 (甘肃敦煌) 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中西神像雕刻欣赏云冈石窟第Fra bibliotek0窟佛像(北魏)
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 佛龛造像 (唐代)
中西神像雕刻欣赏
云冈石窟(北魏)
龙门石窟(唐代)
神态优雅、形体健美、富有动感
古希腊
注重再现、追求和谐与美的统一
“形似”
中西神像雕刻欣赏
老 君 像 (南宋)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金刚 力士
甘 肃 天 水 麦 积 山 石 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
敦 煌 49 窟
大足石刻 千手观音
乐 山 大 佛
当 今 世 界 第 一 大 佛
中西神像雕刻欣赏
《
米 洛 斯 的 阿 芙 罗 狄 特 》
《 望 楼 上 的 阿 波 罗 》
《 萨 莫 色 雷 斯 的 胜 利 女 神 雕 像 》
古希腊《命运三女神》菲狄亚斯
摩 西
《大卫》
《 阿 波 罗 与 达 芙 妮 》
德 列 撒 的 幻 觉
中西神像雕刻欣赏
古中国 表情温静慈祥、注重神态的传达 “神似” 偏于象征、皇权与神权相统一
中国佛教雕刻与希腊神话雕刻表现手法比较
刻风 貌 。
关键 词 : 中 国佛 教 ; 希 腊 神 话 ; 雕 刻 比 较 中 图分 类号 :J3 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 0 — 731 2 0 0 — 0 — 3 0 0 2 ( 0 9) 6 0 01 0 0
斯 为 首 的 神 , 认 为 人 是 世 界 上 最 出 色 的 动 物 , 应 该 受 一 切 旧 思 想 的 束 缚 , 要 勇 敢 的 去 探 索 事 物
的 本 质 。而 信 仰 佛 教 中 的神 ,是 中 国君 主 政 治 和 宗 教 神 权 相 结 合 的 产 物 , 认 为 神 是 世 界 的 统 治
俗 ,
亵 渎 , 工 匠 在 刻 画 L都 很 下 工 夫 ,把 雕 像 衣 服 质 地 的轻 薄 、 厚 重 感 真 切 地 刻 画 出 来 ,常 常 通 过 衣
麦积 山1 1 1 石窟 图2
纹 的 转 折 走 向来 表 现
( ) 重 着 衣 与 重 人 体 一 从 汉 朝 起 , 儒 学 思 想 就 是 主 流 意 识 形 态 , 否 定 人 性 自然 欲 求 的 学 说 。 认 为 肉 体 是 一 种 丑 恶 行
每 个 民族 ,在 其 时 代 、 社 会 文 化 方 面 部 有 不 同 于 其 他 民族 的特 征 , 中 国 佛 教 和 希 腊 神 话 代 表 了 中 西 方 对 神 的不 同 理 解 。古 希 腊 信 仰 的 足 以 宙
『 天 赋 价 值 , 更 不 要 说 去 观 察 、 捕 绘 和 研 究 自 身 f 勺
第八课 中西神像雕刻
米开朗基罗(1475-1564) 从小就对雕塑发生兴趣。十 三岁进入佛罗伦萨画家画室学 画;1489年转到另一个画家学 雕塑。后当美术学校的学生兼 助手,干了十四年,二十四岁 作为雕塑家开始从事创作,为 教皇在梵蒂冈的西斯廷小教堂 画壁画,用了四年时间凭一个 人在五百多平方米的天顶上画 了三百四十三人,他生命的最 后二十年专稿建筑。
米开朗基罗《摩西像》 米开朗基罗《哀悼基督》 贝尼尼《德列萨的幻觉》
中西神像雕刻
巩固一下: 1.中国佛教四大石窟是: 莫高窟、龙门石窟、 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 2.唐代奉先寺卢舍那造像群所采用的是 “九尊”
格式,俨然一个封建社会缩影。 3. 彩绘泥塑是中国佛教造像的独特手法,这种 不经过窑烧或翻模,而以泥胎为成品着色而 成的雕塑手法,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第八课 中西神像雕刻
佛教神像雕刻VS 欧洲古希腊、 中世纪、文艺复兴神像雕刻
雕塑按雕刻的形式分为: 圆雕、浮雕、透雕
马踏匈奴
中国的雕塑有古代和现代之分; 秦始皇陵兵马俑 陵墓雕塑 霍去病墓石刻群 古代雕塑主要有 敦煌石窟 宗教雕塑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麦积山石窟
中国佛像的传入、地位、种类?
中西神像雕刻
古希腊时期——写实、和谐的理想美
这是古希腊时期的标准像,即最美的 人体高度相当于七个头长。古希腊美 学认为,美的形式和数学比例有着密 《 切关系。古希腊人发现了著名的“黄 命 金分割”原理。 运
《 望 楼 上 的 阿 波 罗 》
三 女 神 》
中西神像雕刻
《 赫 尔 墨 斯 与 小 酒 神 》
1、中国佛像同建筑一样,随着印度佛像在 中国的传播过程,融合了中国儒、道文化 及民间神话传说,佛、菩萨、罗汉、护法 神、神仙、勇将等形象形成了中国神像的 特点,并成为中国古代雕塑的重要组成部 分。 2、佛教造像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佛教寺院 中的单体佛像;另一类是名山大川中的大 型石窟造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谐 、最 庄 重 、 最 完 美 的 表 现 形 式 ,这 就 是 希 腊
雕 刻 家 喜 欢 表 现 优 美 人 体 的原 因 , 并 提 出 了“ 模 仿 ” 。古 希 腊 人 认 为 , 向他 们 敬 奉 的 神 灵 展 示 说 人 体 , 是 对 神 灵 的 最 大 敬 仰 ,他 们 相 信 只 有 美
二 、表 现 手 法 比较
的 形 体 … 。 因 此 , 中 国佛 教 雕 刻 中 的 神 ,超 凡 脱 俗 , 彩 衣 飘 带 , 腾 云 驾 雾 , 只 可 奉 承 恭 敬 而 不 可 亵 渎 ,工 匠 在 刻 画 上 都 很 下 工 夫 ,把 雕 像 衣 服 质 地 的 轻 薄 、 厚 重 感 真 切 地 刻 画 出来 , 常 常 通 过 衣
刻风貌 。
关键 词 : 中 国佛 教 ; 希 腊 神 话 ; 雕 刻 比较
中 图分 类 号 :J3 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2 31 2 0 ) 6 0 01 0 0 00 — 7 ( 0 9 0 — 0 — 3
中 国佛 教 雕刻 与 希 腊神 话雕刻 表 现 手法 比较
性” 。所 以 ,有 以下 几 个 方 面 的 不 同 : 的 ( )重 着 衣 与重 人体 一 从 汉 朝 起 , 儒 学 思 想 就 是 主 流 意 识 形 态 , 否
定 人 性 自然 欲 求 的 学 说 。 认 为 肉 体 是 一 丑 恶 行 种 为 ,“ 天 理 , 灭 人 欲 ” 为 一 普 遍 提 倡 的 伦 理 存 成 种 观 念 。 所 以 , 在 一 个 只 有 “ 治 阶 级 和 被 统 治 阶 级 统
宗 教 神 权 相 结 合 的 产 物 , 认 为 神 是 界 的 统 治
者 , 是 高 于 一 切 事 物 的 ,往 往 以规 范 化 、 程 式 化
手 法 来 创 造 神 的 形象 。
” 个 阶 层 的 时代 ,永 远 难 以注 重 到 人 之 所 以 为人 两
的 天 赋 价 值 , 更 不 要 说 去 观 察 、 描 绘 和 研 究 自 身
摘 要 :在 中 外雕 刻 艺 术 史 上 ,雕 塑 作 为 一 种 艺 术 创 造 活 动 ,与 神 像 有 着 十 分 密切 的 关 系 ,并 以 其 独 特 的 艺 术 形 式展 现 、丰 富 着人 类 的 历 史和 文 明 。 希 腊 神 话 雕 刻 匀称 的 比例 ,合 理 的造 型 ,是 数 千 年 来 西 方 造 型 艺 术 中不朽 的 典 范 。 而 中 国 的 佛 教 雕 刻 从 魏 、 晋 、 隋 、唐 到 宋 元 时 期 , 以写 意 的 手 法展 现 着 另一 种 雕
例 如 , 飞 天 的刻 画 , 就 是 利 用 她 们 身 上 几
健 美 为 荣 , 就 引 起 美
学 家 和 艺 术 家 的 关 注 , 同 时 也 影 响 到雕
刻 家 以裸 体人 的 形 象
去 塑 造 他 们 心 目 中 至 高 无 上 的神 。 第 三 , 古 希 腊 人
条 随 风 飞 舞 的 飘 带 而
飞翔 在 空 中 , 不 论 是平 飞 、俯 冲 、还 是 斜 靠 , 都 显 得 那 么 自 在 、 那 么 轻 盈 。 而 在 希 腊 神 话 雕
对 人 体 审 美 的观 念 。 认 为 世 界 万 物 中 , 只 有 人 体 的 健 美 才 是 最 和
刻 中 神 的 表 现 , 大 多 以 人 体 为 主 ,很 少 用 衣 服 和 装 饰 来 表 现 。 例 如 , 神 像 小 天 使 就 是 长 了两 个 翅 膀 的裸 体 小 孩 , 自 由 自在 的 飞 翔 在 神 的
周围。 希 腊 神 话 雕 刻 多 是 人 体 的 表 现 , 主 要 有 三
L 国佛 教 和 希 腊 神 话 雕 刻 , 虽 然 都 是 以人 物 f 1
为 主 。 但 是 , 中 国神 像 雕 刻 是 外 来 佛 教 与 民族 文
麦积 山1 1 1 石现 人体 的动 态 、身段 , 甚 至 巧 妙 地 利 用 农 纹 的 特 征 烘 托 人 物 的 精 神气质 和 内在 性格 。
张 静 阎 杰
( 安 理 工 大学 , 陕 西 西 安 西 7 0 ) 0 4 1 5
濒死 的 战士 图1
一
、
引 言
化 相 结 合 的 产 物 , 希 腊 神 话 雕 刻 则 是“ 人 同 形 同 神
每 个 民族 ,在 其 时 代 、 社 会 文 化 方 面 都 有 不 同 于其 他 民族 的 特 征 , 巾 困 佛 教 和 希 腊 神 话 代 表
了 中 西 方 对 神 的 不 同 理 解 。 古 希 腊 信 仰 的 是 以 宙 斯 为 首 的 神 , 认 为 人 是 世 界 上 最 出 色 的动 物 , 应
该 不 受 一 切 旧 思 想 的 束 缚 , 要 勇 敢 的 去 探 索 事 物 的 本 质 。而 信 仰 佛 教 中 的神 ,是 中 国 君 主 政 治 和
“ 希 腊 人 的 观 念 中 任 何 东 西 都 是 对 另 一 方 面 的 在 反映 , 都 是 彼 此 的 对 立 面 , 是 互 相 照 应 的
镜 子 ”n 。
个 原因。
第 一 是 希 腊 人 的 体 育 教 育 思 想 。 在 古 希 腊
的奴 隶 主 民主 政 体 中, 于 对 外 掠 夺 、 战 争 防 御 由
的躯 体 ,才 能 诞 生 美 的灵 魂 。例 如 ,希 腊 神 话 特 洛 伊 战 争 的 雕 刻 《 死 的 战 士 》 , 就 真 实 地 濒 表 现 了 人 物 的 形 体 比 例 和 肌 肉 ,刻 画 准 确 而 简
练 。 ( )就 像 古 希 腊 专 家 邦 纳 认 为 的那 样 : 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