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

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

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人文地理知识归纳总结1一、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农业①农业区位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市场、交通、政策等④粮食问题:亚非拉地区粮食匮乏,尤其是中非、西非、东非地区,人民营养不足;少数发达国家的商品粮积压越来越多,极力争夺国外粮食市场。

⑤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一是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发展农业技术,努力增产粮食;二是有计划地控制人口的增长,这是人类应该长期注意的问题;三是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⑦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a.我国的畜牧业可以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畜牧业。

b.c. 我国发展水产业的条件相当优越:沿海四大海域的近海海域及台湾以东的太平洋海域;大陆约有2000万公顷水面,其中有3/4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南部季风区,这一地区人口稠密,城市多,交通便利,水产捕捞、加工的技术水平高,居民有广泛的食鱼爱好,水产品产值较高,消费市场大。

d.水产业分为天然捕捞业和人工养殖业。

e我国水产品总量中,海水产品较淡水产品多;在海产品中以天然捕捞为主;在淡水产品中以人工养殖为主。

2、工业①工业区位因素: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府。

二、人口与环境1、人口的增长和分布①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有明显的不同。

亚非拉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下降,因而人口增长很快;欧洲、北美的发达国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原因,人口增长缓慢,有些国家的人口已停止增长或负增长。

③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原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婴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在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前,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水平。

我国人口分布不平均:东南多,西北少。

(以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以南,面积占全国43%,人口占94%)原因是:东部耕地多,气候优越,人口密度大;工商业、交通业发达、城镇多,城镇人口集中。

人文地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1.人口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的分布、规模、结构和迁移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人口结构、人口迁移和人口
规模等。

2.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形成、演变和功能分布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城市化过程、城市层级、城市结构、城市功能区划和城市
规划等。

3.农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研究农业的空间分布、发展和影响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农业类型、农作物分布、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现代化等。

4.工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研究工业的空间分布、产业发展和工业园
区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工业类型、工业分布、工业集聚和工业园区规
划等。

5.交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研究交通网络的建设、发展和对地域的影
响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交通方式、交通网络、交通枢纽和交通规划等。

6.商业地理学:商业地理学研究商业活动的空间组织、商业网络和商
业中心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商业类型、商业中心、商业网络和商业布
局等。

7.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研究旅游活动的地域分布、旅游资源和旅
游开发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旅游资源类型、旅游地区划分和旅游规划等。

8.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研究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文化景观和文
化传承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文化传承、文化景观和文化地域差异等。

9.区域地理学:区域地理学研究不同地域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要素的相互关系和空间组织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区域系统、区域差异、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区域规划等。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整理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整理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整理1.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的数量、分布、迁移和结构等方面的地理学分支。

人口地理学关注人口的增长、减少、迁移以及人口密度分布等问题,并通过人口统计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

2.文化地理学:研究人类文化的分布与空间格局。

文化地理学关注人的文化行为和文化现象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并研究文化地理现象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3.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发展、结构与功能。

城市地理学关注城市人口、土地利用、交通、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城市与乡村、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关系。

4.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与演化。

经济地理学关注资源分布、产业布局、区域经济发展等问题,研究经济活动与环境、政策等因素的相互作用。

5.政治地理学:研究政治实体与政治行为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和影响。

政治地理学关注国家、政府、边界、选区划分等政治实体的地理分布,以及政治决策对地理空间的影响。

6.社会地理学:研究社会现象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和影响。

社会地理学关注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社会关系等社会现象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和变化,研究社会因素对地理空间的影响。

7.健康地理学:研究健康与疾病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和影响。

健康地理学关注健康状况、疾病传播、卫生设施分布等问题,研究地理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8.社会空间理论:研究社会空间的形成、演化和变迁。

社会空间理论关注社会行为与空间结构的相互关系,研究社会空间的划分、组织和重塑过程。

9.都市农业:研究城市地区的农业发展与农田资源利用。

都市农业关注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等问题,并研究城市化对农业的影响。

10.区域规划:研究区域发展规划与区域规划政策。

区域规划关注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发展差异等问题,通过制定规划方案促进区域的均衡发展。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更需要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等方法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同时,人文地理学也是一个跨学科的学科,需要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进行交叉研究,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汇总最全

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汇总最全

一人口与环境1、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特点原始型:出生率很高,死亡率很高,自然增长率很低。

传统型:出生率很高,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较低。

过渡型:出生率高,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高。

现代型: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2、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世界:属于“过渡型”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发达国家:主要是“现代型”发展中国家:多为“过渡型”,但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中国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

3、环境人口容量简单地说: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影响因素:资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正比)、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反比),资源是首要因素。

4、人口迁移按地理范围分: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省际、县际)人口迁移。

按迁移方向分:国内人口迁移分为由农村到农村、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城市、城市到农村。

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5、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气候(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淡水、土壤、矿产资源(2) 经济因素:目前最主要的因素,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从而有更高的生活水平(如:中国大量人口向上海、深圳、北京迁移)。

(3)国家的政策、战争、政治中心的改变6、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对迁出地: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的联系;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给当地的基础设施和社会秩序等方面造成了巨大压力。

7、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特点:流动人口增加,自发流动为主。

方向: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目的:务工和经商;学习、培训、分配工作迁移的人数增加。

变化:原来人口的净迁出地区,有些开始变为净迁入地区,如上海。

二城市地域结构、城市的作用与形态1.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各种设施的利用率高,方 1集中式:环境质量相对较差节省市政投资 3便居民生活 2用地较为分散,各片之间的联系不太方便组团式: 12 市政工程设施的投资相对要高条带式或放射状:受特定条件的制约,城市沿主要交通道路发展而形成。

2024年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一、人口与城市1.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 人口迁移的类型和原因- 城市化的过程和影响-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2. 城市规模和结构的变化- 城市规模的度量和分类- 城市结构的特点和类型- 城市规模和结构变化的原因和影响3. 城市发展与城市问题- 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模式- 城市问题的种类和原因-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二、农业与农村1. 农业资源和农业类型- 农业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农业类型的划分和特点- 农业资源和农业类型的关系和影响2. 农业现代化和农业问题- 农业现代化的内容和特点- 农业问题的种类和原因-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3. 农村发展和农村问题- 农村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模式- 农村问题的种类和原因- 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三、工业与城市1. 工业发展和工业体系- 工业发展的过程和影响- 工业体系的分类和特点- 工业发展和工业体系的关系和影响2. 工业化的模式和路径-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模式和路径- 工业化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 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3. 城市工业化和城市问题- 城市工业化的影响因素和模式- 城市工业化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 城市工业化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四、交通与通信1. 运输方式和运输网络- 运输方式的分类和特点- 运输网络的组成和特点- 运输方式和网络的影响和发展趋势2. 通信技术和信息网络- 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特点- 信息网络的组成和特点- 通信技术和信息网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3. 交通运输和通信建设- 交通运输建设的影响因素和模式- 交通运输建设的问题和挑战- 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五、资源与环境1. 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 人文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2. 能源资源和水资源- 不同种类的能源资源和特点-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能源和水资源的问题和挑战3.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的种类和原因- 环境保护的策略和措施-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六、地理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1. 地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遥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地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影响2.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地理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在决策和规划中的应用3. 地理技术在资源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地理技术在资源调查和评价中的应用- 地理技术在环境监测和保护中的应用- 地理技术在灾害预测和应对中的应用以上是____年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文地理学考知识点

人文地理学考知识点

人文地理学考知识点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和特点。

在人文地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和了解。

本文将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人文地理学的相关知识点。

1. 人口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人口的数量、分布、结构和变动等问题。

在人文地理学的考试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1.1 人口数量与分布:了解全球人口数量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地区、国家和城市的人口分布特点。

例如,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人口最稠密的国家是中国和印度等。

1.2 人口结构: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结构特点,如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和职业结构等。

例如,发达国家的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结构则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1.3 人口变动:了解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等变动情况。

例如,中国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而国际移民对人口流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等问题,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在城市地理学的考试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知识点:2.1 城市发展:了解城市的发展过程,包括城市的起源、演变和扩张等。

例如,城市的起源主要与农业生产和贸易活动的发展有关。

2.2 城市结构:了解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

例如,城市中心一般设有商业中心、行政中心和文化中心等功能区域。

2.3 城市问题:了解城市面临的一些问题,如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和住房短缺等。

例如,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存在着严重的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问题。

3. 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研究人类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涉及到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文化地理学的考试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知识点:3.1 文化景观:了解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文化景观特点,如宗教建筑、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等。

例如,中国的故宫和埃及的金字塔都是世界文化遗产。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目录第一章绪论 (3)德国近代人文地理学 (3)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4)一、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 (4)二、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的扩散(基本形式) (5)三、文化生态学—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5)四、文化整合—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 (5)五、文化现象综合体—文化景观 (6)六、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 (6)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 (7)一、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7)二、分学科(常考名词) (8)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 (8)一、人口转变理论和模式 (8)二、人口与发展—适度人口 (8)三、人口分布与迁移 (9)四、人种 (10)五、民族 (10)六、民俗 (10)第五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10)一、农业类型 (10)二、农业景观: (11)三、农业区位论 (11)第六章工业的出现和工业区位 (11)影响工业区位分布的因素 (11)第七章聚落与城市化 (11)一、城市化概念 (11)二、城市化进程(阶段的划分) (12)三、城市化机制 (12)四、当代城市化的特征 (12)五、城市地域 (12)六、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模型(学说、名称、内容) (13)七、城市体系 (14)八、城市景观与感知 (14)第八章语言的传播与影响 (15)一、语言语系分布范围 (15)二、语言传播的特性 (15)三、语言传播与环境 (15)四、语言扩散及其结果 (16)第九章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16)一、世界三大宗教起源及分布 (16)二、宗教的传播 (16)第十章旅游地理 (17)一、旅游文化 (17)二、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17)第十一章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18)一、政治与政治地理 (18)二、国家政治地理特征 (19)三、国家权利 (19)四、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20)第十二章人类行为与空间环境 (20)一、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 (20)二、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 (21)第十三章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22)可持续发展 (22)第一章绪论德国近代人文地理学洪堡:德国地理学家,和李特尔被尊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人文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人类地球是人类活动的舞台。

地球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球的形状、大小、自转、公转、赤道和子午线等地理要素对人类定居、移民、生产和文化活动产生了影响。

地球上的人类活动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比如,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农作物种植方式、居住方式、服装食物等均有所不同;而低纬度地区气候炎热,农作物生长丰富,居住方式和文化的特征也有所不同。

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不同的地形地势条件决定了人类活动的类型和方式。

比如,山地地区交通不便,土地利用受限;平原地区地势开阔,适合农业生产等。

二、人口与城市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人口的数量、结构、分布和迁移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城市是人类集聚的地方。

城市的发展与人口增长、工业化、商业化、资本积累、信息交流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城市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也成为了人文地理的研究内容。

在人文地理的研究中,我们需要了解城市的产生、发展和衰亡的规律,城市的社会文化、经济结构与空间结构、城市的功能与地位等。

三、聚落与农业聚落是人类生活与生产的基本单位。

聚落的分布与形态是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之一。

不同的聚落类型和分布特点反映了不同的地区环境、资源利用和人类活动的规律。

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经济活动。

农业种植方式、农田布局、水利建设、农作物种植与养殖、农业技术等都是人文地理的研究内容。

四、交通与通讯交通是连接世界各地的纽带。

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了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人文地理的研究也需要了解不同地区的交通运输方式、交通网络的组织与发展等。

通讯技术的发展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人类社会结构。

在人文地理的研究中,我们需要了解通讯技术的发展对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五、文化与意识形态人类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对地区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人文地理的研究中,我们也需要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特征、传统风俗、语言、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人文地理的知识点

人文地理的知识点

人文地理的知识点人文地理的知识1第一节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这部分知识具有量大、难度低的特点,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

在高考中这部分知识直接出现的概率很小。

但是它却是学习整个中国地理的纲、基础、知识的落脚点。

1、中国的位置: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大部分在温带,南部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2、中国的疆域:⑴ 面积广大,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还有37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300万平方千米专属经济区)。

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国。

⑵ 领土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主线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南北跨纬度近,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60o多、约5000千米,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度。

3、疆界和邻国⑴ 陆界和邻国:我国陆上国界长达2万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从鸭绿江口开始到北仑河口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参照地图册)。

[注意]我国已于2004年3月承认锡金是印度的一个邦。

⑵ 海上疆界和隔海相望国家:我国有18000千米长的海岸线,对于我国的海上疆界同学们应了解如下几个概念:临海:和大陆直接相临的海域。

我国的临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太平洋、南海。

这里应注意我国台湾岛的东部与太平洋直接相临。

(广阔的太平洋给我国带来了大量的水汽,对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及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开发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领海:国家领土在海中的延伸,属于国家领土的一部分。

领海的范围是从大陆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12海里。

国家对领海行使主权。

内海:如果边缘海或海峡完全属于我国领海,则为我国内海。

我国的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专属经济区:从大陆海岸基线向海中延伸200海里。

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1. 人文地理的定义:
人文地理是研究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主要关
注人类对地理环境的适应与改造,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人类聚居与迁移:
- 人类聚居:人类聚居是指人类在一定地理环境下集中居住的
现象。

常见的聚居形式包括村庄、城市和都市区等。

- 人类迁移:人类迁移是指人类根据不同的原因离开原居地并
定居于新的地方。

人类迁移可以分为内迁和外迁。

3. 文化地理:
- 文化地理是研究人类文化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和演化的学科。

它关注文化的传播、变迁和地域差异。

- 文化地理的研究内容包括语言、宗教、风俗惯、艺术等方面。

4. 城市化与乡村变迁:
- 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并集中居住的过程。


市化带来了城市规模的扩大,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等。

- 乡村变迁是指农村地区在经济、社会和人口方面的变动。

包括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农村人口的减少等。

5. 城市与区域发展:
- 城市发展是指城市经济、人口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城市发展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

- 区域发展是指一个特定地区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整体变化和发展。

6. 人类环境问题:
- 人类环境问题是指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常见的人类环境问题包括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和空气污染等。

以上是人文地理知识点的简要归纳汇总,希望对您有帮助。

人文地理知识点

人文地理知识点

人文地理知识点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移动、聚居以及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和规律。

人文地理知识点包括人口分布、城市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就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

一、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人文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口在地球上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一方面,人口多集中在世界上的一些地区,如亚洲人口最多,而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人口相对较少;另一方面,人口在国内的分布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比如城市和农村的人口分布不均等等。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因素等。

自然环境的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不同的自然环境对人口的适宜程度有所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也会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经济发达的地区通常会有更高的人口密度;社会文化因素如历史、习俗等也会影响人口的迁徙和聚居。

二、城市发展城市发展是人文地理中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城市的发展对社会和地理环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城市发展的特点包括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集聚、产业结构的变化等。

在城市规模的扩大方面,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北京等人口规模非常庞大;人口的集聚使得城市成为经济活动和文化传承的中心;产业结构的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的经济结构从农业向工业、服务业转变,这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和环境问题。

三、文化传承文化传承是人文地理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文化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传承的过程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人文地理条件对文化的产生和传承有着重要影响。

文化传承既包括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包括新兴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地理环境的差异会促使不同地区产生出不同的文化形态,比如气候对农耕文化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不同地区的文化也会发生融合和互动,形成多元化的文化格局。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1500字)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活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人文地理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下面将对人文地理的一些核心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人口地理1. 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状况。

人口分布受到自然条件、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常见的人口分布特点有: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即人口多集中在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即人口向城市聚集;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是人口密集区。

2. 人口增长与人口控制:人口增长是指人口数量的变化,在高考中一般通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来衡量。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0;人口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移民率)/10。

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水平、教育水平、文化传统等。

人口控制是指通过计划生育、改善生活条件等手段限制人口增长,以达到调整人口结构、降低负担的目的。

3. 人口迁移与流动: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永久性移动。

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一段时间内由于各种原因而暂时性地改变所在地的现象。

常见的人口迁移类型有农村向城市的农民工流动、跨国移民、人口集聚地和人口离散地之间的人口迁移等。

人口迁移和流动对原地和目的地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

4. 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的增加。

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主要有生育率下降、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科技进步、社会福利提高等。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健康、养老制度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城市地理1.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是指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社会功能复杂的居住地。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聚的过程,体现了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趋势。

城市化的原因包括农村人口的就业机会减少、农村人口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落后、城市对外发展的需求等。

大学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大学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大学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空间组成、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其中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

在大学地理学习中,人文地理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涵盖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人类文化传承和区域发展等方面。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大学地理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下面将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人口地理学1. 人口分布与迁移- 人口分布:包括全球人口分布特点、各洲人口分布情况、中国人口分布特点等。

- 人口迁移:包括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间人口流动、跨国人口迁移等。

2. 人口增长与控制- 人口增长: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密度等内容。

- 人口控制:包括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等。

二、城市地理学1.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城市发展:包括城市的起源与演变、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城市规模与等级等。

- 城市化:包括城市化进程的动力及影响、城市化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与约束等。

2. 城市结构与功能- 城市结构:包括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城市形态类型、城市轴线与街区等。

- 城市功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等方面的城市功能。

三、经济地理学1. 农业地理- 农业类型:包括以农业内容为主要特征进行分类,如粮食作物种植、畜牧业、渔业等。

- 农业区位:包括农业区位与气候、土地等自然条件的关系。

2. 工业地理- 工业布局:包括工业发展的区域集聚与分散特征、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等。

- 工业区位:包括工业空间分布的规律、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则等。

四、文化地理学1. 文化传承与多样性- 文化传承:包括文化的本质与特征、文化传承与创新等。

- 文化多样性:包括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文化融合与文化冲突等。

2. 城乡文化差异- 城乡差异:包括城市与农村在价值观、生活方式、文化产业等方面的差异。

- 城乡发展:包括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城乡互动与文化交流等。

以上仅为大学地理人文地理相关知识点的部分归纳总结,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

高中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

高中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一、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1、农业①农业区位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市场、交通、政策等②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③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④粮食问题:亚非拉地区粮食匮乏,尤其是中非、西非、东非地区,人民营养不足;少数发达国家的商品粮积压越来越多,极力争夺国外粮食市场。

⑤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一是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发展农业技术,努力增产粮食;二是有计划地控制人口的增长,这是人类应该长期注意的问题;三是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⑥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⑦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a.我国的畜牧业可以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畜牧业。

b.我国的牧区主要分布在北方的半干旱、干旱草原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

c.农耕区畜牧业牧业主要是利用农作物秸杆、加工副产品和部分粮食,饲养猪、牛、羊和家禽。

我国发展水产业的条件相当优越:沿海四大海域的近海海域及台湾以东的太平洋海域;大陆约有2000万公顷水面,其中有3/4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南部季风区,这一地区人口稠密,城市多,交通便利,水产捕捞、加工的技术水平高,居民有广泛的食鱼爱好,水产品产值较高,消费市场大。

d.水产业分为天然捕捞业和人工养殖业。

e我国水产品总量中,海水产品较淡水产品多;在海产品中以天然捕捞为主;在淡水产品中以人工养殖为主。

2、工业①工业区位因素: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府。

②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③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④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二、人口与环境1、人口的增长和分布①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有明显的不同。

亚非拉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下降,因而人口增长很快;欧洲、北美的发达国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原因,人口增长缓慢,有些国家的人口已停止增长或负增长。

②世界人口的分布:③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人地关系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

人地关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如人口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

人地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地理环境资源。

人口地理学是研究人口在地理环境中分布、迁移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人口地理学关注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情况,研究人类活动对人口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等。

人口地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人口分布的不均衡现象,探索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制定人口政策和规划。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城市发展规律的学科。

城市地理学关注城市的形成、扩张、演变和空间结构。

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城市发展的动力和机制,包括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和交通网络等因素。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城市化进程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制定城市规划和管理策略。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在地理环境中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经济地理学关注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和空间组织,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产业分布、区域发展、贸易和交通网络等。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全球化和区域发展的趋势,以及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

文化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文化活动在地理环境中表现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文化地理学关注文化现象的地域差异和空间组织,研究人类活动对文化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文化形态的塑造作用。

文化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语言、宗教、建筑风格、民俗习惯等方面。

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的意义,以及制定文化保护和文化传承的策略。

除了上述知识点,人文地理学还涉及许多其他的研究领域,如政治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等。

地理学考研必看人文地理重要知识点归纳

地理学考研必看人文地理重要知识点归纳

地理学考研必看人文地理重要知识点归纳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人类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涉及人类活动、社会文化、城市发展等方面。

在地理学考研中,人文地理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掌握人文地理的重要知识点对于备考非常有帮助。

本文将对人文地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供考生参考。

一、城市与城市化1. 城市的定义与分类城市是人口聚集、经济繁荣、社会文化发达的地区。

根据城市的规模和经济、社会、文化特征,可以将城市分为不同类型,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新兴城市等。

2. 城市化的过程与影响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主要包括农业转移人口和非农业转移人口。

城市化对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如推动工业化进程、改善居民生活水平、资源环境压力增加等。

3.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发展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包括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

城市设计则是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对于具体的城市建设项目进行设计、布局、美化等。

二、城市系统与城市体系1. 城市体系的层次与组成城市体系是指多个城市之间形成的一种有机关系。

城市体系可以分为全球城市体系、国家级城市体系、地区性城市体系等层次,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城市组成。

2. 城市中心与城市辐射城市中心是城市的核心区域,通常是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地。

城市辐射是指城市对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如产业扩散、人口流动等。

3. 城市网络与城市交通城市网络是指城市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关系,主要通过交通网络实现。

城市交通是城市中人口、物资、信息流动的重要保障,包括公共交通、道路交通、水路交通等。

三、社会文化地理1. 人口与人口迁移人口是一个地区的聚居人口数量。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过程,包括城市人口流动、农村人口迁移等。

2. 社会差异与社会问题社会差异指的是不同个体、群体在经济、教育、健康等方面的差异。

初中地理的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的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的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不同地区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

人文地理知识点涉及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商业、文化等方面,下面对初中地理的人文地理知识点进行总结。

人口1.人口密度: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通常使用“平方千米人口数”或“每平方公里人口数”来表示。

2.人口分布:人口在不同地区的数量分布和集中程度。

常见的人口分布类型包括集约分布、稀疏分布和均匀分布。

3.人口增长:人口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人口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0。

4.人口负担:指不劳动年龄人口(老人和儿童)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的比例。

5.人口流动: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迁入和迁出现象。

常见的人口流动原因包括就业、婚姻、学习等。

城市1.城市的功能: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和较为密集的人口集聚地,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种功能。

2.城市发展的阶段:城市的发展经历初级城市、二级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等不同阶段。

3.城市化: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城市化水平用城镇化率表示。

4.城市规模:依据城市人口数量可分为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

5.城市布局:城市内不同功能区的分布组合,包括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公共设施区等。

农业1.农业区位:农业生产的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

通常受气候、土壤、人口、市场等因素影响。

2.农作物种植与分布:根据气候和土壤适宜条件,不同地区适合种植的农作物种类不同。

3.农业生产方式:包括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有机农业等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

4.农田利用率:指农田有效利用的程度,包括种植密度、种植结构、土地质量等因素。

5.农业发展模式:根据不同地区的农业资源、经济条件和人口分布,发展相应的农业发展模式,如种粮养笔、农牧交错等。

工业1.工业布局:工业行业在城市或地区的空间分布规律。

通常受交通、资源、劳动力等因素影响。

2.工业发展阶段:工业的发展经历原始阶段、扩张阶段和成熟阶段等不同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绪论 (3)德国近代人文地理学 (3)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4)一、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 (4)二、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的扩散(基本形式) (5)三、文化生态学—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5)四、文化整合—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 (5)五、文化现象综合体—文化景观 (6)六、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 (6)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 (7)一、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7)二、分学科(常考名词) (8)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 (8)一、人口转变理论和模式 (8)二、人口与发展—适度人口 (8)三、人口分布与迁移 (9)四、人种 (10)五、民族 (10)六、民俗 (10)第五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10)一、农业类型 (10)二、农业景观: (11)三、农业区位论 (11)第六章工业的出现和工业区位 (11)影响工业区位分布的因素 (11)第七章聚落与城市化 (11)一、城市化概念 (11)二、城市化进程(阶段的划分) (12)三、城市化机制 (12)四、当代城市化的特征 (12)五、城市地域 (12)六、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模型(学说、名称、内容) (13)七、城市体系 (14)八、城市景观与感知 (14)第八章语言的传播与影响 (15)一、语言语系分布范围 (15)二、语言传播的特性 (15)三、语言传播与环境 (15)四、语言扩散及其结果 (16)第九章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16)一、世界三大宗教起源及分布 (16)二、宗教的传播 (16)第十章旅游地理 (17)一、旅游文化 (17)二、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17)第十一章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18)一、政治与政治地理 (18)二、国家政治地理特征 (19)三、国家权利 (19)四、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20)第十二章人类行为与空间环境 (20)一、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 (20)二、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 (21)第十三章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22)可持续发展 (22)第一章绪论德国近代人文地理学洪堡:德国地理学家,和李特尔被尊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对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洪堡的伟大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他的成就主要在自然地理学方面,但他也注意到人地之间的相互关系,洪堡创立了因果原则、综合原则、比较原则等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地理学从古典的对地理现象的描述和记述,走向近代地理学解释和探讨因果关系,他强调地表事物的整体研究。

李特尔: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他认为地理学研究的是人类家乡,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的地理学,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

与洪堡不同的是,李特尔应用区域方法来论证人地关系,研究世界各地区不同地理现象的因果关系,他学术思想上最大的缺陷是,他把“人地关系“看作为“神的意志“。

拉采尔2: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致力于研究人类迁移、文化借鉴和人地关系,对人文地理学提出系统概括。

拉采尔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引入者,在他著作中,阐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国家等的支配作用,是人文地理学理论体系中完整和系统的早期思想。

赫特纳: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地域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

施吕特尔:景观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地理学者应该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察觉到的事物,着眼于这种感觉—景观的整体,他注重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景观,探究一个原始景观转换成人文景观的过程,这就是地理学的主要任务。

杜能:首先创立了农业区位论韦伯:创立了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提出了城市区位理论—中心地学说廖什:建立了市场区位理论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白兰士:主要特色是人地关系理论和区域人文地理研究两方面,在人地关系中,白兰士竭力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认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是互相作用的,因此他的理论被称为“人地关系论”英国的近代人文地理学麦金德:他把地理学说成是探索人及其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麦金德第一个将全球作为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罗士培:主张适应论美国的近代人文地理学森普尔:是拉采尔的学生,片名接受了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观点,他大肆宣扬地理环境对人类体质、民族发展和国家历史有决定性影响。

亨丁顿:片面接受了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突出人类文明只能在刺激性气候的地区才能有所发展等观点。

巴罗斯:把人文地理学成为人类生态学,提出人类对于自然和生物环境的适应观点。

索尔:致力于探讨人类文化与景观之间的关系哈特向:是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地理学是描述和解释作为人类世界的地球各地方之间的变异特性的科学。

1.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点: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综合性:综合性的特点来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体性。

它综合研究一个区域的人口、经济、社会、文化、政治、聚落等方面的形成条件、特点、分布规律和人地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矛盾的构思。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一、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1.文化区(概念):文化区是某种文化特征或者具有某种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文化区分为三类: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2.形式文化区: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和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1)形式文化区的特征:具有一个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有逐渐弱化的外围区,及界限较为模糊的过渡带。

2)这种文化现象实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不受外部作用而形成。

3)例如:语言,宗教,风俗,心理等3.功能文化区:是按照人类社会的某种功能组织起来的文化区,具有突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

在空间结构上有固定的确切的边界,和一个发挥指挥和协调作用的中心。

功能文化区和形式文化区是不同的,但在某些情况下,两者是相互重叠的。

4.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区域自我意识。

这种自我意识除了在感情上有所反映外,有点还有一种符号做标志。

乡土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相比既无功能中心,也无明确的边界线;和形式文化区相比,缺乏形式文化区那种文化特性上的一致性。

这种存在人们思想感情上的文化,往往会在,某种利益活动中表现出来,有的则扎根在当地的民俗中。

二、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的扩散(基本形式)1.扩展扩散:是某种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不断扩大。

这种扩散的特点是空间上的连续性,旧的分布区位于新的分布区内。

扩展扩散分为:接触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

1)接触扩散:这种文化易于为接受者所接受,几乎所有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就自然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实现了其传播。

2)等级扩散: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的人,在空间上或人群等方面存在等级现象。

3)刺激扩散:是一种发展性扩散,,某种文化现象为适应当地情况,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程度改变,使其在当地存在,得以传播。

2.迁移扩散:某些文化下的人或群体迁移到心的地方时,会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三、文化生态学—文化与环境的关系1.文化生态学:应用生态学的观点研究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人的文化作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具体而言,文化生态学主要研究地域文化系统的组成、功能、结构、空间特性和时间动态、系统要素之间与系统内部发生的各种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2.文化生态类型:1)直链型文化生态关系:环境决定论。

把人和自然的关系看成是单向的,完全由自然决定。

2)网络型文化生态关系:把人和自然看成是双向影响,重视自然对人的影响,也重视人的作用。

3)社会体系中的文化生态关系:注重人类环境关系中人对环境物象、观念的研究,其目的是探索和环境有关的人类行为动机4)和谐文化生态关系:人类利用自然应以不破坏生态平衡为原则,协调轮强调环境对文化的作用,更强调文化对环境的影响,和文化与环境双向作用的协调性。

四、文化整合—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1.文化整合: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征在功能上形成协调。

2.文化整合的过程:文化整合的出现首先要有文化交流,文化整合的前提是对对方文化的意义和价值的肯定。

文化整合过程是在矛盾和斗争中反复交替不断前进的,最先发生都是文化冲突,一种文化要适应另一种文化和社会条件,就需要调整,在经历了冲突、调整、适应后,就达到了整合的趋向。

3.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要相应变化、协调、整合。

4.文化整合会一定程度上反应地域条件的烙印。

五、文化现象综合体—文化景观1.文化景观: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求,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2.文化景观较详细的反映了人类的最基本的需求,即衣食住行娱乐,也反映了人类集团改造世界的态度。

文化景观还包含着有关文化起源、文化传播和文化发展等有价值的证据。

3.对文化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聚落型式、土地利用类型、建筑。

六、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1.环境决定论: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把人看作是环境的产物,人和生物一样,其活动、发展和分布收到环境的严格限制。

环境决定论思想在西方渊源很长,可以追溯到希腊。

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北方寒冷地区各民族的性格是”精力充沛“”富于热忱“,但“大都拙于技巧而缺少理解”,亚洲其后炎热,各民族“多擅长机巧、深于理解、但精神衰弱、热忱不足”。

他认为希腊人民兼有两种优良品质,主要是希腊处于寒冷与炎热的南北其后之间所致的。

孟德斯鸠谈到民族、政治、宗教等社会现象原因是说“炎热国家的人民就像老头子一样胆怯;寒冷国家的人民则像年青人一样勇敢”。

在政治制度方面,热带民族的胆怯常使他们沦为奴隶,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

在宗教方面,寒冷地区使人独立,炎热地区使人顺从,欧洲容易传播基督教,亚洲容易传播伊斯兰教。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指出,游牧民族好客、掠夺成性、无法制。

平原地域,性格呆板守旧;大海附近的居民,具有冒险精神、勇气和智慧。

2.可能论(或然论):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和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

可能论认为环境并不是肇事因素,而只是限制的或选择的因素。

地理环境并没有造成人类的文化,而只是设定了某种文化现象能够发生的界限而已。

3.适应论: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限制、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利用和利用的可能性4.生态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反应5.环境感知论:人与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可能性进行选择时不是任意的,而是由一种思想意识,这种思想意识就是环境感知。

这种由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印象,称为环境感知6.文化决定论:人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观点7.和谐论: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类应顺应自然规律,充分合理地利用地理环境,另一方面要对已经破坏的不协调的人地关系进行优化调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