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人教版选修4第三节《化学平衡》word学案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4 第2章第3节 化学平衡(第2课时) 作业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4 第2章第3节 化学平衡(第2课时) 作业

第3节化学平衡第2课时化学平衡移动勒夏特列原理基础训练1.下列措施有利于反应:N2(g)+3H2(g)2NH3(g)ΔH=-92 kJ·mol-1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③增大压强④减小压强⑤增大NH3浓度⑥减小NH3浓度A.②④⑥B.①③⑥C.②③⑤D.②③⑥解析:该反应为一个体积减少的放热反应;①升高温度,平衡左移;②降低温度,平衡右移;③增大压强,平衡右移;④减小压强,平衡左移;⑤增大NH3浓度,平衡左移;⑥减小NH3浓度,平衡右移;故②③⑥符合题意,D正确。

答案:D2.下列变化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氯水宜保存在低温、避光条件下B.H2、I2、HI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C.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加入过量的空气D.打开汽水瓶,看到有大量的气泡逸出解析:A.存在Cl2+H2O HCl+HClO,生成的次氯酸见光分解,促进平衡正向进行,故氯水宜保存在低温、避光条件下,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不选;B.H2、I2、HI三者的平衡,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但浓度增大,则颜色加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选;C.存在平衡2SO2(g)+O2(g)2SO3(g),加入过量的空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不选;D.因溶液中存在二氧化碳的溶解平衡,打开汽水瓶后,压强减小,二氧化碳逸出,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不选。

答案:B3.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 A(g)c C(g)+d 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a<c+dC.D的体积分数增大D.A的转化率变大解析: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即压强增大到原来的2倍,若平衡不移动,D的浓度应为原来的2倍,但事实上D的浓度为原来的1.8倍,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有a<c+d,从而使A的转化率减小,D的体积分数减小。

《化学平衡》说课稿

《化学平衡》说课稿

广西教师招聘考试:《化学平衡》说课稿广西教师招聘考试面试备考期间,广西中公教师考试网为考生们准备了教师招聘面试说课、试讲、答辩、结构化等面试备考技巧和资料,以及广西教师招聘面试试题,希望能帮助大家拿下教招面试。

《化学平衡》说课稿开场白:各位评委好,我是X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题目是《化学平衡(第5课时)》,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根据新课标理论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设计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说教材《化学平衡》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中的第三节。

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及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知道化学平衡常数并进行相关计算。

本节说课内容为化学平衡常数。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公式、表达时的注意事项、意义、应用以及相关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如何定量描述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引导学生从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来理解化学平衡常数,学会利用数据分析和解决化学平衡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总结规律。

学习化学平衡常数,一方面是对化学平衡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另一方面学好化学平衡常数的知识对后续探究溶液中离子平衡的具有指导作用,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过渡:这是对教材的认识,下面我说一下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说学情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学习过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建立、特征等方面的知识,初步掌握了化学平衡中有关反应速率、浓度等的计算方法。

在能力方面,该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观察能力、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改理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会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能用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化学: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一课时(人教版选修4)

化学: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一课时(人教版选修4)

【例4】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 】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 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 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 A(s)+3B(g) 2C(g)+D(g)
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BC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混合气体的密度
C.B的物质的量浓度 的物质的量浓度
2、什么是饱和溶液? 、什么是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 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 饱和溶液。 的饱和溶液。
?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 过程完全停止了吗? 过程完全停止了吗?
没有! 没有!
3、溶解平衡的建立 、
在固定体积的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在固定体积的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NO2 2NO + O2 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 C.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 ) ) ) B.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 ) E. 单位时间内消耗 单位时间内消耗2nmolNO2的同时生成 的同时生成2nmolO2 ( F. O2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
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1、V正= V逆。指的是同一物质的正反应速率等于 、 逆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2、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 ( 质量分数 、 体 、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质量分数、 积分数、物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积分数、物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3、 在一定温度下 , 对于给定的可逆反应 , 当 、 在一定温度下, 对于给定的可逆反应, Q=K时,反应达到平衡。 时 反应达到平衡。 4、反应类型分析如下: 、反应类型分析如下:

人教版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

人教版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
率的变化,纯固体或纯液体用量的变化不会 引起反应速率改变,化学平衡不移动
三、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N2 十 3H2 实验 数据:
压强(MPa)
2NH3
5 9.2 10 30 60 100 16.4 35.5 53.6 69.4
NH3 %
1 2.0
NH3%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即平衡 向正反应的方向移动。 解释: 加压 →体积缩小 →浓度增大
→正反应速率增大
→ 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逆反应速率增大
说明: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但增大 倍数不一样,平衡向着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
③速率-时间关系图:
N2 (g)十 3H2(g)
V(molL-1S-1)
V ’正
增大压强
2NH3(g)
V”正 = V”逆 V正
V正= V逆
V ’逆 V逆
新课程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
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二课时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田家炳中学 左仁慈
知识回顾: 一、知识回顾
1、化学平衡状态
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状态有什么特征?
速 率
V(正) V(逆)
V(正)=V(逆)
时间
定、动、等 、变
2、化学平衡的移动
0
t1
t2
t(s)
①前提条件: 反应体系中有气体参加且反应前后总体积发 生改变。 aA(g)+bB(g) cC(g)+dD(g) a+b≠c+d ②结论: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 的化学反应,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 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 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 增大的方向移动。 体积缩小:即气体化学计量数减少 说明: 体积增大:即气体化学计量数增多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学案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学案

其次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三节化学平衡(第1课时)【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可逆反应。

2.知道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和特征。

3.会推断一个可逆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重、难点】化学平衡状态及判定基础落实:一、可逆反应1.概念:在肯定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2.特点:(1)同一条件下,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发生、同时存在。

(2)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反应物不能实现完全转化。

(3)反应体系中,与化学反应有关的各种物质同存于同一反应体系。

(4)反应达到限度时,反应仍在进行,没有停止。

二、化学平衡状态1.含义:在肯定条件下,当正、逆两个方向的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体系中全部参与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可以保持恒定。

2.特征:①逆:可逆反应②等:v正=v逆③定:物质恒定④动:动态平衡,反应没停止⑤变:条件变,平衡移动三、化学平衡状态的推断1.看v(正)与v(逆)是否相等。

2.看体系中的各物质是否保持恒定。

对点训练:学问点一可逆反应1.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2(g)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2 mol·L-1,在肯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A)A.Z为0.3 mol·L-1B.X2为0.2 mol·L-1C.Y2为0.4 mol·L-1D.c(X2)+c(Y2)+c(Z)=0.55 mol·L-1解析可逆反应中,反应体系中各物质肯定共存,假如B、C选项中的数据存在,则Z的浓度为0,这是不行能的,A选项符合题意;又由于该反应是总体积不变的反应,达到平衡时,不论X2、Y2、Z怎么变化,总物质的量不会转变,总浓度也不会转变,即:c(X2)+c(Y2)+c(Z)=0.6 mol·L-1。

学问点二依据v正=v逆推断平衡状态2.在肯定温度下,反应A2(g)+B2(g)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C)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AB 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C.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的AB,同时生成n mol的B2D.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 的B23.能够说明一个可逆反应H2(g)+I2(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D)A.1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有1 mol H—I键形成B.1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有2 mol H—I键形成C.1 mol I—I键断裂的同时有2 mol HI键形成D.1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有1 mol I—I键形成学问点三依据物质不再增减推断化学平衡状态4.可逆反应2HI(g)2(g)+I2(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C)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B.混合气体总分子数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C.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转变D.c(H2)与c(I2)保持相等5.在肯定条件下,反应:2NO+O2NO2在定容容器中发生,对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描述中,错误的是(D)A.混合气体的总分子数不再变化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C.容器的总压强不再变化D.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再变化【基础落实】1.在肯定条件下,使NO和O2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A.反应开头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渐渐减小,最终为零C.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渐渐增大,最终不变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渐渐减小,最终不变2.在密闭容器中,充入SO2和18O原子组成的氧气,在肯定条件下开头反应,在达到平衡后,18O存在于(D)A.只存在于氧气中B.只存在于SO3中C.只存在于SO2和SO3中D.SO2、SO3、O2中都存在3.3 mol H2和1 mol N2放入密闭容器中,使用催化剂发生反应:N2+3H23,从反应开头到平衡过程中,不行能消灭的是(A)A.2 mol NH3B.0.5 mol NH3C.0.9 mol N2D.H2和NH3物质的量相等4.可逆反应a A(g)+b B(g)C(g)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第二章第三节第1课时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教学设计、教案、学案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第二章第三节第1课时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教学设计、教案、学案

第三节化学平衡第1课时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特点。

2.通过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知道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3.能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1.可逆反应(1)概念: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表示方法:采用“”连接,把从左向右进行的反应称作正反应,把从右向左进行的反应称作逆反应。

(3)特点①双向性:可逆反应具有方向相反的两个反应,即正反应和逆反应;②双同性:正反应和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同时进行;③共存性:反应物的转化率小于100%,反应物与生成物共存。

2.不可逆反应:有些反应的逆反应进行程度太小因而忽略,把这类反应叫不可逆反应,用“===”连接。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阐释错因或列举反例。

语句描述正误阐释错因或列举反例(1)Cl2与水的反应属于可逆反应(2)NH3和HCl生成NH4Cl与NH4Cl分解生成NH3和HCl互为可逆反应(3)可逆反应中反应物的转化率不能达到100%(2)×两反应发生的条件不相同(3)√2.为什么工业合成氨反应中,N2、H2和NH3同时存在?答案:因为在N2与H2化合生成NH3的同时,NH3也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N2和H2,即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故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存在。

1.下列反应不属于可逆反应的是()A.SO2溶于水生成H2SO3;H2SO3分解B.H2与I2化合成HI;HI分解C.SO2与O2化合成SO3;SO3分解D.电解水生成H2与O2;H2与O2点燃生成水解析:选D。

A项,SO2+H2O H2SO3;B项,H2+I22HI;C项,2SO2+O2催化剂△2SO3,上述三个反应,正、逆反应的反应条件相同,故都属于可逆反应。

D项,电解水生成H2与O2和H2与O2生成水的反应条件不同,故不属于可逆反应。

新人教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

新人教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

新人教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
课题: 高中化学选修4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 熟练运用化学反应平衡及平衡常数进行计算和推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理解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难点: 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1. 探究教学法: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来深入理解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

2. 示范教学法: 通过示范运算过程,让学生了解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 练习巩固法: 通过练习题目,帮助学生掌握平衡常数的应用。

教学过程:
1. 前导: 讲解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实验: 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

3. 讨论: 引导学生讨论该实验的结果,并引出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

4. 讲解: 授课介绍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5. 示范: 示范一个平衡常数的计算例题,让学生了解计算方法。

6. 练习: 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平衡常数的计算题目,并检查答案。

7. 总结: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提高其化学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选修4 第二章 第三节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常数

选修4 第二章 第三节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常数
c(CO) : c(H2O) = 1:1 时 CO + H2O CO2 + H2 起始c 1 1 0 0 起始 转化c -x 转化 平衡c 平衡 1-x c(CO) : c(H2O) = 1:4 时 CO + H2O CO2 + H2 起始c 4 0 0 起始 1 转化c +x +x 转化 -x -x 平衡c x x 平衡 1-x 4-x
叫该反应的浓度商 (1)QC<K ,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 (2)QC=K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 (3)QC>K ,反应向逆方向进行 )
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如下: 例题 : 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如下 FeO(s)+CO(g) Fe(s)+CO2(g) ;△H>0 其平衡常数可表达为: 其平衡常数可表达为 K=c(CO2)/c(CO),已知 , 1100℃,K=0.263 ℃ 1100℃时,测得高炉中c(CO2)=0.025mol/L, ℃ 测得高炉中 , c(CO)=0.1mol/L,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是否 , 处于平衡状态_______(填"是"或"否"), 处于平衡状态 填 , 此时化学反应向 方向进行, 方向进行,其原因是 .
解: 起始n 起始 转化n 转化 平衡n 平衡
N2 + 3H2 2NH3 1 3 0 -a -3a +2a 1-a 3-3a 2a (1-a) + (3-3a) + 2a = 4×90% a = 0.2 α1 = 20%
起始n 起始n 转化n 转化n 平衡n 平衡n
N2 + 3H2 2NH3 2 6 0 -b -3b +2b 2-b 6-3b 62b K=0.015 解得: b = 0.61 解得: α2 = 30.5%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4 第2章第3节 化学平衡(第5课时) 作业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4 第2章第3节 化学平衡(第5课时) 作业

第3节 化学平衡第5课时 等效平衡及转化率问题基础训练1.已知反应2SO 2(g)+O 2(g)2SO 3(g)ΔH =-197 kJ·mol -1。

在容积相同的三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平衡时有关数据如下: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 .2n 1>n 3B .Q 1+Q 2=197C .2p 1<p 3D .α1+α3=1 解析:本题疑难之处是等效平衡的应用。

2 mol SO 3相当于2 mol SO 2、1 mol O 2,恒温恒容时,甲和乙完全等效,所以n 1=n 2、p 1=p 2(恒温恒容下气体的p 与n 成正比);Q 1=n 12×197,则Q 2=2-n 22×197,Q 1+Q 2=197;α1=n 12、α2=2-n 22,α1+α2=1;将丙分两步完成,先将4 mol SO 3充入2倍于乙体积的容器,与乙完全等效,此时丙的压强p ′3=p 2,然后将丙的体积压缩至与乙相同(压缩的瞬间p ″3=2p 2),增大压强,平衡向右移动,最终p 3<2p 2、n 3>2n 2、α3<α2、Q 3<2Q 2。

由于n 1=n 2,n 3>2n 2,则2n 1<n 3,A 项不正确;Q 1+Q 2=197,B 项正确;p 1=p 2,p 3<2p 2,故p 3<2p 1,C 项错误;α1+α3<1,D 项错误。

答案:B2.在一个真空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内,充入10 mol N 2和30 molH 2,发生合成氨反应:N 2(g)+3H 2(g) 2NH 3(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H 2的转化率为25%。

若在同一容器中充入NH 3,欲达到平衡时的各成份的百分含量与上述平衡时相同,则起始时充入的NH 3的物质的量和达到平衡时NH 3的转化率是( )A .15 mol 25%B .20 mol 50%C .20 mol 75%D .40 mol 80%解析:恒温恒容下,若开始只充入NH 3,欲达到平衡时的各成份的百分含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二者为等效平衡,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故平衡时对应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需要氨气的物质的量=10 mol ×2=20 mol ,原平衡中参加反应的氢气为30 mol ×25%=7.5mol ,由方程式可知平衡时氨气的物质的量=7.5 mol ×2/3=5 mol ,故若开始只充入NH 3,氨气的转化率=(20 mol -5 mol)/20 mol ×100%=75%,故选C 。

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二课时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二课时教案

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正确理解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利用勒夏特列原理加以解释。

教学重点:理解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勒夏特列原理的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引入】:我们知道: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不同。

那么对于t0时达到溶解平衡状态的饱和溶液,当升高或降低温度至t1时:若:溶解度增大,固体溶质继续溶解,则V(溶解)V(结晶)溶解度减小,固体溶质析出,则V(溶解)V(结晶)那么溶解平衡状态被打破,继而建立一种新的溶解平衡,也就是说:条件改变,溶解平衡移动。

那么:化学平衡是否也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保持?当条件(浓度、压强、温度等)改变时,平衡状态是否也会发生移动?【实验探究一】:探究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原理:已知在K2Cr2O7的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r2O72-+ H2O 2CrO42-+ 2H+K2Cr2O7为橙色,K2CrO4为黄色。

实验步骤:①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0.1mol/L K2Cr2O7溶液,然后按下表步骤操作,观察并记录溶液颜色的变化。

步骤滴加3~~10滴浓H2SO4滴加10~~20滴6 mol/LNaOHK2Cr2O7溶液实验结论:V 正V 逆 V 逆V 正V ′正V ′逆【实验探究二】:探究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原理:Fe 3++3SCN -Fe (SCN )3 (红色)实验步骤:向盛有5 ml 0.005mol/L FeCl 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 ml 0.01mol/L KSCN 溶液,溶液显红色。

(1)将上述溶液均分置于两支试管中;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饱和FeCl 3溶液4滴,充分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向另一支试管滴加4滴1 mol/L KSCN 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2)向上述两支试管中各滴加0.01mol/LNaOH 溶液3~~5滴,观察现象,填写下表。

编号 12步骤(1) 滴加饱和FeCl 3溶液滴加1 mol/L KSCN 溶液现象步骤(2) 滴加NaOH 溶液滴加NaOH 溶液现象结论【思考与交流】1、 上述两个实验中,化学平衡状态是否发生了改变?你是如何判断的?2、从中你能否推知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 小结:(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着 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着 移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目录(人教版)绪言 2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3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3第二节燃烧热能源7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9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0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10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1第三节化学平衡14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25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27第一节电离平衡27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3第三节盐类的水解39第四节沉淀溶解平衡46第四章电化学基础50第一节原电池50第二节化学电源54第三节电解池58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61《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绪言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能做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

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

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则反应速率越快。

《化学平衡》说课稿

《化学平衡》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化学__号考生。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化学平衡》(板书:课题(化学平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三节。

本单元主要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有关知识。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三次课。

在前面两次课中,学生已初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等知识。

化学反应速率研究的是反应的快慢,但要全面的研究一个化学反应,还需要研究这个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即我们今天要讲的化学平衡。

本节课主要分三个部分内容,分别是: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和化学平衡常数。

本节课是在学习化学平衡及化学平衡常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的关键,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特征与判断;(2)、理解平衡移动原理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浓度、压强、温度等);(3)、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化学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1)可逆反应的特点。

(2)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及应用。

(3)、理解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应进行方向和限度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掌握可逆反应的特点;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使学生理解浓度、温度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利用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2、能力目标:通过浓度、温度等实验,逐步探究,平衡移动的原理及实验的探究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实验方法,的能力;通过诱导、实验探究、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化学原理中的哲学思想,并用以指导学习实践和生活实践。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三节 化学平衡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三节 化学平衡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三节化学平衡考纲解读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

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4.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预习提纲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1.可逆反应(1)概念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2)表示方法约定采用“”表示,把从左向右的反应称作正(向)反应,从右向左的反应称作逆(向)反应。

例如:SO 2和H2O可表示为SO2+H2O H2SO3(3)特征可逆反应发生的条件相同,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反应物不能实现完全转化,且反应体系中,与化学反应有关的各种物质共存。

2.不可逆反应有些反应的逆反应进行程度太小因而忽略,把几乎完全进行的反应叫不可逆反应,用“===”号表示。

例如:Ba2++SO42—==BaSO4↓二、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的建立如果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装入密闭容器,其反应过程如下:(1)反应开始时:反应物的浓度最大,正反应速率最大.生成物的浓度为零,逆反应速率为零.(2)反应进行时: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减小,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逐渐增大,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3)最终在某一时刻,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不再变化,生成物的浓度也不再变化。

上述过程用图示法表示如下2.概念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保持恒定的状态。

3.特征(1)“动”——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并没有停止。

(2)“等”——v(正) =v(逆)>0。

(3)“定”——条件一定时,反应速率一定,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一定。

(4)“变”——当条件改变时,平衡一般要发生改变。

4.影响因素(1)浓度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堂学案:第三章 第四节 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堂学案:第三章 第四节 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目标导航] 1.知道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明确溶度积和离子积的关系,学会推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一、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S)与溶解性的关系溶解性难溶微溶可溶易溶S的范围S<0.01g 0.01 g<S<1 g 1__g<S<10__g S>10 g2.溶解平衡状态在肯定温度下,固体溶质在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时,溶液中溶质质量保持不变的状态,该状态下,固体溶质溶解的速率和溶液中溶质分子结晶的速率达到相等,但溶解和结晶仍在进行。

3.沉淀溶解平衡(1)概念在肯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即建立了动态平衡,叫做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如AgCl溶于水的溶解平衡表示为AgCl(s)溶解沉淀Ag+(aq)+Cl-(aq)。

(2)特征4.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1)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这是打算因素。

(2)外因以AgCl(s)Ag+(aq)+Cl-(aq)ΔH>0为例外界条件移动方向平衡后c(Ag+)平衡后c(Cl-)K sp上升温度正向增大增大增大加水稀释正向减小减小不变加入少量AgNO3逆向增大减小不变通入HCl 逆向减小增大不变通入H2S 正向减小增大不变【合作探究】1.依据对溶解度及反应限度、化学平衡原理的生疏,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能否真正进行到底?答案不能进行到底。

从溶解度来看,所谓难溶是指溶解度小于0.01 g,并非溶解度为0;任何化学反应都具有可逆性,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变化,从而使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2.从物质类别、变化过程角度分析沉淀溶解平衡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有何区分?答案(1)从物质类别看,难溶电解质可以是强电解质,也可以是弱电解质[如BaSO4是强电解质,而Al(OH)3是弱电解质],而难电离物质只能是弱电解质。

(2)从变化的过程来看,沉淀溶解平衡是指已溶解的溶质与未溶解的溶质之间形成沉淀与溶解的平衡状态;而电离平衡则是指已经溶解在溶液中的弱电解质分子与离子之间的转化达到平衡状态。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等效平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等效平衡
(全等平衡)
两平衡时各组分百分含 量相同,n、c同比例变 化 (相似平衡)
两次平衡时各组分百分 含量、c相同,n同比例 变化( 相似平衡)
结论:等效加料建立等效平衡
平衡状态
SO2 a% O2 b% SO3 c%
恒温恒容下,△n(g)≠0不等效加料建立不等效平衡
催化剂
2SO2 + O2 加热 2SO3
开起始始(mol): 2平衡状态 1
0
21m平 平mo衡ol衡l时SOO体时22 积(分m数o:l):ax%SSOOO2 23
a% b% c%
1、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发生变化的可逆反应 也就是△n(g)≠0的可逆反应
催化剂
2SO2 + O2 加热
开始
平衡状态
2mol SO2 1mol O2
SO2 a% O2 b% SO3 c%
2SO3
相当于开始加
入1molSO2、 0.5molO2和 1molSO3
开始 2mol SO3
平衡状态 SO2 a% O2 b% SO3 c%
处理方法 把不同的起始状态,通过化学方
程式中的计量数,换算成同一边物质(反应 物一边或生成物一边),如果各反应物或生
成相积似 分物等数效、的特物物_征质_是的_质_:量_的平分_衡数_量_时)_同相之_一同_比_物,_质物相转质等化的率量,相不则同相,同是百,等分浓含度效量相平(同体。衡。
练习 2 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向可变容积的密闭 容器中充入3LA和2LB,发生如下反应:
小结
等效平衡的条件(xA(g)+yB(g) pC(g)+qD(g))
一、等温等容:
A、x+y≠ p+q 所投的料的物质的量相等 (全等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人教版选修4第三节《化学平衡》word学案【学习目标】1.明白得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稳的阻碍。

2.明白得平稳移动原理。

【重点】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稳的阻碍。

【难点】平稳移动原理的应用。

【学习过程】
一、化学平稳移动
【摸索】能否实现图象(1)到(2)的变化?假如能,你认为如何实现?化学平稳如何保持?如何改变?什么是化学平稳的移动?
化学平稳是有条件的平稳,当阻碍化学平稳的条件
改变时,原先的平稳被破坏,进而在新的条件下平稳,
那个原平稳向新平稳的转化过程叫做化学平稳的移动。

二、阻碍化学平稳的因素
(一)浓度对化学平稳的阻碍:
【结论】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

化学平稳向
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

化学平稳向移
动。

注意:固体物质和纯液体无所谓浓度,其量改变,不阻碍平稳。

【练习1】FeCl2溶液呈浅绿色,其中存在着下列平稳:Fe2++2H2O
Fe(OH)2+2H+往该溶液中滴加盐酸,发生的变化是()
(A)平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平稳向正反应
方向移动
(C) 溶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 (D) 溶液由浅变

【变式】由FeCl2改为Fe(NO3)2,将发生什么变化呢?
(二)压强对化学平稳的阻碍
【探究】依照表中所给数据讨论分析,关于3H2(g)+N2(g)
2NH 3(g) 在反应中1体积的N2与3体积的H2反应生成2体
积的NH3,即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的总体积发生了变化,反应后
气体总体积减少了。

下表列入的是450℃时,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实验数据。

压强/ 1 5 10 30 60 100
NH3/% 2.0 9.2 16.4 35.5 53.6 69.4
【结论】对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稳向着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化学平稳向着
的方向移动。

【摸索】假如关于H2(g)+I2(g) 2HI(g)反应呢?
【注意】(1)对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的总体积没有变化的可逆反应,增大或减小压强
都。

(2)物质或物质的的体积,受压强的阻碍专门小,能够忽略不计。

(3)向平稳体系中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时,平稳是否移动,可分两种情形。

【练习2】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合成氨反应 3H 2(g)+N2(g)2NH3(g)达到平稳时,下列操作平稳不发生移动的是()
A .恒温恒容充入氨气 B. 恒温恒压充入氮气 C .恒温恒容充入氦气 D .恒温恒压充入氦气
(三)温度对化学平稳的阻碍
NO2为色气体,N2O4为色气体关于反应2 NO2(g) N2O4(g) △H=—56.9KJ/mol,升高温度,化学平稳向方向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降低温度,化学平稳向方向移动,混合气体颜色。

【练习3】某温度下,反应H2(g)+I2(g) 2HI(g);△H>0(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在一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恒温,压缩体积平稳不移动,混合气体颜色加深 B.恒容,充入HI(g)开始时正反应速率减小
C.恒容,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 D.恒容,充入H2,I2(g)的体积分数降低
(四)催化剂能够程度的改变正逆反应的速率,因此使用催化剂
移动,然而能够达到平稳所需要的时刻。

三、平稳移动的原理
化学平稳原理内容:
【摸索讨论】改变那种外界条件一定能够引起平稳的移动?
【摸索】平稳右移一定能提高转化率吗?
四、平稳转化率
1.平稳转化率的表达式:
【练习5】关于反应aA(g)+bB(g)cC(g)+dD(g),
(1)增加A物质,则B的转化率_______;A物质的转化率_______
(2)若起始时物质的量之比A:B=1:1,则A和B的转化率之比=
若起始时物质的量之比A:B=a:b,则A和B的转化率之比= ;
(3)若a+b>c+d,在反应达平稳的基础上,以起始时物质的量之比投入A和B,则A和B
的转化率________
若a+b=c+d,在反应达平稳的基础上,以起始时物质的量之比投入A和B,则A和B的
转化率________
若a+b<c+d,在反应达平稳的基础上,以起始时物质的量之比投入A和B,则A和B的
转化率____________
【课后练习与提高】
1.在HNO2溶液中存在如下平稳:HNO2 H++NO2-,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下列物质后,能使电离平稳向右移动的是()
A.NaOH溶液 B.硫酸溶液 C.NaNO2溶液 D.NaHSO4溶液
2.在一个容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2LA(g)和1L B(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 3A(g)十B(g) nC(g)+2D(g) 达到平稳后,A物质的量浓度减小1/2,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1/8,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n的值是()
A.1 B.2 C.3 D.4
3.下列事实不能用化学平稳移动原明白得释的是()
A.在强碱存在的条件下,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B加催化剂,使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氨气
C.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制取氨气 D.500℃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反应
4.关于某已达化学平稳状态的可逆反应,假如改变某种条件,结果使某生成物的浓度增大,则()
A.平稳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平稳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反应物的浓度相应减小 D.平稳可能移动也可能不移动
5.关于任何一个平稳体系,采纳以下措施,一定会平稳移动的是()
A.加入一种反应物 B.升高温度 C对平稳体系增加压强
D.使用催化剂
6.关于mA(气)+nB(气)pC(气)+qD(气)的平稳体系,当升高温度时体系的平均分子
量从16.5变成16.9,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n>p+q,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m+n<p+q,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C.m+n>p+q,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D.m+n<p+q,逆反应是吸热反应。

7.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mA+nB pC达到平稳,若:
(1)A、B、C差不多上气体,减少压强,平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m+n和p的关系是(2)A、C是气体,增加B的量,平稳不移动,则B为
(3)A、C是气体,而且m+n=p,增大压强可使平稳发生移动,则平稳移动的方向
是。

(4)加热后,可使C的质量增加,则正反应是反应(放热或吸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