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 第5课时化学平衡图像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 化学平衡 课件(共16张PPT)
反应平衡时 ——v(正)=v(逆),c(反应物)、c(生成物)均 _不__再__改__变____,但不一定相等或等于化学 计量数之比
—以上过程中v-t图像表示如下:
2、化学平衡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逆 两个方向的反应速率相__等__时,反应体系 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保 持_恒_定__的状态。
4、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标志
化学反应mA(g)+nB(g) pC(g)+qD(g)平衡状态的判定:
1)、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 A,同时也生成了 m mol A,即v正=v逆 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 B的同时也消耗了 p mol C,即v正=v逆 2)、温度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当体系温度 一定时(其他不变) 3)、颜色
①当m+n≠p+q时,Mr一定 ②当m+n=p+q时,Mr一定
一定平衡 不一定平衡
7、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 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O2(g)+SO2(g)——SO3(g) +NO(g) ΔH=-41.8 kJ/mol, 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 mol SO3的同时生成1 mol NO2
• 7、“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观 察是思考和识记之母。”2021年11月9日星期二3时48分48秒15:48:489 November 2021
• 8、普通的教师告诉学生做什么,称职的教师向学生解释怎么做,出色的教师示范给学生,最优秀的教师激励学生。下午3时48 分48秒下午3时48分15:48:4821.11.9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4 第2章第3节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图像 课件(11张)
t
a.增大浓度 b.增大压强 c.升高温度 c.降低温度 d.加入催化剂 a.降低浓度 平衡 b.减小压强 下移
平衡 上移
练习1
1、以mA(g)+nB(g) qC (g);为 例,若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重新达 > , 到平衡v正、v逆变化如图,则△H___0 m+n___q >
V
V正 V逆
t1 t 2
•对于mA(g)+nB(g) pC(g)+qD(g),改变压强 时有如下图变化,则压强变化是 增大 (增 大或减小),平衡向 逆 反应方向移动,m+n < (>、<、=)p+q。 v v v逆 v逆 v正 v正 t t t1 t2 t1 t2
•若对以上反应已知m+n>p+q,平衡后降低 压强时,画出相关的 v – t 图。
v正 v逆
t1 t2
t
•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是 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 将向 正 方向移动。
已知对某一平衡改变温度时有如下图变化, 则温度的变化是 升高 (升高或降低),平衡 向 正 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是 吸 热反应。 v v正 v逆
t1 t2
v v逆 v正
t1 t2
t
t
•若对一正反应吸热的可逆反应平衡后降低 温度,画出平衡移动过程中的 v - t 图。
t
浓度——时间图像的关键:
1.何为反应物、生成物
2.反应物、生成物计量数关系
3.是否为可逆反应
二、速度-时间图:
1) 已知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判断反应是吸热或 放热,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 2) (已知反应)判断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
v
v正 v逆
t1 t2
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第二章 第三节 第5课时化学平衡图像、等效平衡PPT25张
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生成物 C 的体积分数减小,反应
物的含量增大,反应物的转化率减小;
本 增大体系的压强,由于反应的两边都是气态物质,所以正反
课 时 栏
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增大; 而加入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目 开
不能使平衡移动,所以达到平衡后,各组分的浓度及体积分
关 数不变。
知识·回顾区
(2)关于 t2 时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t2 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t2 时Ⅱ和Ⅲ代表的物质反应速率相同
本 C.t2 时氢气、氮气与氨气的反应速率之比为 3∶1∶2
课 时
D.t2 时氨气与氢气的物质的量相同
栏 目
(3)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温度,在改变的这个温度下反应达到
开 关
平衡,此时 n(H2)比图像中平衡时的值稍大,那么该温度最可
学习·探究区2.在Biblioteka 学平衡图像中,包括纵坐标、横坐标和
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共三个量。确定横坐标所
表示的量后,讨论纵坐标与曲线
的关系;或者确定纵坐标所表示的量,讨论横坐标与曲线
本
的关系。即“定一议二”原则。解题过程中,可以作辅助
课 时
线帮助分析。例如反应 aA(g)+bB(g) cC(g)在不同温度
栏 目
逆反应有影响,而成比例的增加反应物,相当于加压,
所以平衡会移动,必须极值等量平衡才等效。
学习·探究区
3.若在恒温恒压条件下,按题 2 中四种情况分别建立平衡, 其中为等效平衡的是 ①②③④ 。
解析 恒温恒压条件下,若转换后(按计量系数换算成方程
本
式同一边的物质),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 化学平衡 课件(共14张PPT)
百分含量与原平衡相比
;②通入一定量B,平衡 移动,
达到平衡时A百分含量与原平衡相比 。
(3)保持容器容积不变,通入一定量氖气,则A的转化率
,
保持压强不变,通入氖气使体系的容积增大一倍,A的转化
率
。
(1)正向 减小 逆向 减小 (2)正向 不变 逆向 不变
2.已知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在VL的密闭容器中充有 1molA和1molB,保持恒温恒压,使反应
程式表示,其中一个只含a和c,另一个只含b和c)
a+c=4
b+5c/4=5 。
(2)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对反应前后气体体积x 相等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 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
特点:平衡时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浓度、物质的量不
同(与原用量成比例)
例题: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2molA,
1molB,发生反应:
A(g)+B(g)
2C(g)达到平衡时,C
的质量分数为w%,在相同条件下按下列情况充入
物质,达到平衡时C的质量分数仍为w%的是(CD )
A、2molC
B、3molC
C、4molA,2molB D、1molA,2molC
(3)在恒温恒压条件下,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 的物质的量,只要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同一边物 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时,则达到平衡 后与原平衡等效。 特点: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百分含量相同,物 质的量不同(与原用量成比例)
A(g)+B(g)
C(g)
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40%。欲使温度和
压强在上述条件下恒定不变,在密闭容器中充入
2molA和2molB,则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
为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2.3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图像专题(16张)ppt
“定一议二”原则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2.3化学平衡---化 学平衡 图像专 题(16张 )ppt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2.3化学平衡---化 学平衡 图像专 题(16张 )ppt
5、百分含量(转化率)--压强
--温度图
等压(温)线
可逆反应 mA(g) + nB(g) pC(g) +qD(g)
C%
C%
400°C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一 解题步骤
(1)看懂图象:
①看面(即看清纵坐标与横坐标) ②看线(即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 ③看点(即起点、拐点、交点、终点) ④看量(图像中有关量的多少) ⑤看是否要作辅助线(如一等解温题步线骤、等压线)
(2)联想规律:
①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 ②“先拐先平数值大” ③ “定一议二”原则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2.3化学平衡---化 学平衡 图像专 题(16张 )ppt
C
107 Pa
A
500应(放热、吸热)
m+n > p +q (> = < )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P (放热、吸热)
m+n < p+q ( > = <)
“定一议二” 原则分析线的走向 会做辅助线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2.3化学平衡---化 学平衡 图像专 题(16张 )ppt
则a表示使用催化剂 (使用、不使用)
C %
t1 t2
B %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2.3化学平衡---化 学平衡 图像专 题(16张 )ppt
T1 T2
t
P1 P2
t
(2)含量 — 时间 — 温度
T1 < T2
正反应是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2.3化学平衡---化 学平衡 图像专 题(16张 )ppt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2.3化学平衡---化 学平衡 图像专 题(16张 )ppt
5、百分含量(转化率)--压强
--温度图
等压(温)线
可逆反应 mA(g) + nB(g) pC(g) +qD(g)
C%
C%
400°C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一 解题步骤
(1)看懂图象:
①看面(即看清纵坐标与横坐标) ②看线(即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 ③看点(即起点、拐点、交点、终点) ④看量(图像中有关量的多少) ⑤看是否要作辅助线(如一等解温题步线骤、等压线)
(2)联想规律:
①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 ②“先拐先平数值大” ③ “定一议二”原则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2.3化学平衡---化 学平衡 图像专 题(16张 )ppt
C
107 Pa
A
500应(放热、吸热)
m+n > p +q (> = < )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P (放热、吸热)
m+n < p+q ( > = <)
“定一议二” 原则分析线的走向 会做辅助线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2.3化学平衡---化 学平衡 图像专 题(16张 )ppt
则a表示使用催化剂 (使用、不使用)
C %
t1 t2
B %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2.3化学平衡---化 学平衡 图像专 题(16张 )ppt
T1 T2
t
P1 P2
t
(2)含量 — 时间 — 温度
T1 < T2
正反应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状态》教学课件_PPT
容下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C)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
速率时间图像及应用(以可逆反应为例分析) (1)改变反应物浓度
(2)改变生成物浓度
(3)改变气体体系的压强 ①对于正反应方向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
②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
(4)改变温度 对于正反应放热的反应
注 前提(适用范围):可逆反应
意 内在本质:v(正)= v(逆) ≠0
三
点
外在标志:反应混合物中各 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思考与讨论:动态平衡有哪些特征?
特征: 1、正逆过程都在同时进行——“逆”
2、v(正)≠0,v(逆)≠0——“动” 3、v(正)= v(逆)——“等”
4、外界条件不发生变化,体系组分不发生 变化——“定”
(C)反应容器内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D)混合气体的压强 (E)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F)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G)混合气体的密度
5.下列说法中可以充分说明反应: A(固)+3B(气) 2C(气)+D(气) ,
在恒温恒容下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C)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B.1个N≡N键断裂时,有3个H-H键断裂
C.1个N≡N键断裂时,有6个N-H键断裂
D.1个N≡N键断裂时,有6个N-H键形成
4.下列说法中可以充分说明反应: P(气)+Q(气) R(气)+S(气),在恒温恒容下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 P、Q、R、S的浓度不再变化 (B) P、Q、R、S的分子数比为1:1:1:1
11 、人都是有思想,有自尊的,尽管在地位、财富、容貌、能力方面可能千差万别,但在精神上,只要他是一个心智健全的人,对别人的鄙 夷和嘲笑是比较敏感的,任何一句不负责任的话语都有可能使他深受伤害,甚至毁了他的前程。所以,我们都要恪守为人最起码的原则:不要 笑话别人。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 化学平衡 课件(共17张PPT)
浓度商:
对于可逆反应,在一定的温度的任意时刻,生成物浓度幂之 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叫浓度商
(1)QC<K , (2)QC=K , (3)QC>K ,
反应向 正反方应向进行 反应向 不移动 方向进行 反应向 逆反方应向进行
例:写出下列反应:N2 (g)+ 3H2 (g)
2NH3 (g)
的平衡常数表达式,利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
⑵、反应物的转化率: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百分率
反应物转化率 =
反应物变化量 反应物起始量
×100%
小结:
(1) 平衡是有条件的、动态的。 (2) K与起始浓度和反应途径无关。 (3) K只是温度的函数(即只与温 度有关)
(4) K与方程式写法有关。 (5) K值大小标志反应能达到的最
大限度,K值大,反应完全。
(6)平衡常数只表现反应进行的 程度,即可能性问题,而不表现到 达平衡所需的时间,即现实性问题。
(7)、 K与a的关系;反应进行的
程度越大, K值 越大 ,反应物转
化率也 越大
。一般当K>105时,该反应进行得基本完全
(8) K与v的关系; K值大,速率
不一定 大。
5应用之一、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如:反应C(s) + CO2(g)
c2 (CO) K
c(CO2 )
2 CO(g)
Cr2O72- + H2O
2CrO42- + 2H+
K
c2 (CrO42 ) c2 (H ) c(Cr2O72 )
②同一化学反应,可以用不同的化学反应式来表示, 每个化学方程式都有自己的平衡常数表达式及相 应的平衡常数。
K1
人教版化学选修第三节化学平衡图像PPT课件
时间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 第5课时化学平衡图像
化学反应速率图象分析
(2). 看变化趋势
V
V正
分清正反应和逆反应; 分 清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分清“突变”和“渐变”
V'正
此图表示:
增大反应物
V'逆
浓度时,正
V逆
反应、逆反
应的速率变
时间 化情况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 第5课时化学平衡图像
变式1
反应A(g)+B(g) C(g);△H<0已达平衡,升高温度,平衡逆向
移动,当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又达平衡,则速率对时间的曲线为
V
V
V
V
V正 V逆
V逆
V逆
V正
V正
V逆
V正
At
B
t
C
t
D
t
首先要把握大方向,即升温使V正、V逆都变大,所以B不对;
再看起点和终点,由于原反应是平衡的(V逆=V正),因而起点相同,
mA(g)+nB(g) pC(g)+qD(g)
等压线
A 转 化 率
300C 200C 100C
m+n > p+q
正反应是 _吸_热__反应
0
P 压强
看图技巧:图象中 有三个量时,“定一议二”,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 第5课时化学平衡图像
再看曲线的变化趋势。
某物质的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温度(或压强)图: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 第5课时化学平衡图像
一看面纵、横坐标的意义 二看线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 三看点起点、拐点、终点 四看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 五看量的变化如浓度变化、温度变化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平衡(共51张PPT)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NO2
N2O4 + 57 KJ
(红棕色) (无色)
1.结论: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2.原因分析: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升高温度,不 管 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反应速率都增大,但吸 热反应增大的倍数大于放热反应增大的倍数,故 平 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P1曲线先达平衡,说明压 强大且反应速率大,故 P1>P2;再看两横线,P1 压强下平衡时Y的转化率小 于压强为P2时的Y的转化率, 说明增大压强使平衡逆移, 故n>2。故本题答案是A。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2.3化学平衡(共51张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2.3化学平衡(共51张PPT)
例题:可逆反应:aX(s) + bY(g)
3.速率-时间关系图:2NO2
N2O4
V(molL-1S-1) 升高温度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V’逆 V”正 = V”逆
V正
V正= V逆 V‘正
V逆
0
t1
t2
t(s)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四、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催化剂对可逆反应的影响:同等程度改变化学 反应速率,V’正= V’逆,只改变反应到达平衡所 需要的时间,而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2.3化学平衡(共51张PPT)
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 M(g)+N(g) R(g)+2L,在不同条件下R的百分 含量R%的变化情况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正反应吸热,L是气体 B、正反应吸热,L是固体 C、正反应放热,L是气体 D、正反应放热,L是固体或液体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 化学平衡 课件(共13张PPT)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 平衡
3化学平衡
一、平衡的移动
实验: 将NO2球分别浸在冰水和热水中,观察NO2球中
颜色的变化。 实验现象:浸在冰水中的NO2球红棕色变浅,浸在 热水中的NO2球红棕色加深。 说明: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改变外界条件, 体系中物质浓度会发生变化,平衡状态会发生变化。
V(正)= V(逆) 外界条件改变
2、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慢。吸热反应方向 减慢的幅度大,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温度变化引起化学反应速率变化,吸热反应方向 变化的幅度总是比放热反应方向变化的幅度大。 2、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减弱温 度的升高。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减弱温度的降低。
1、增加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减弱浓 度的方向移动。 2、减小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平衡向增加浓 度的方向移动。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回忆实验2—7
2 N O 2 ( 红 棕 色 , g ) N 2 O 4 ( 无 色 , g ) H 5 6 . 9 K J /m o l
实验现象:浸在冰水中的NO2球红棕色变浅,浸在 热水中的NO2球红棕色加深。
谢谢大家!
(可能出现)பைடு நூலகம்
V ′ (正) ≠ V ′ (逆)
新条件
V ′ (正) = V ′ (逆)
旧平衡的破坏
新平衡的建立
过程叫平衡的移动
实验2—5
C r 2 O 7 2 ( 橙 色 ) H 2 O 2 C r O 4 2 ( 黄 色 ) 2 H
实验结论: 1、增加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逆 反应方向移动。 2、减小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减慢,平衡向正 反应方向移动。
3化学平衡
一、平衡的移动
实验: 将NO2球分别浸在冰水和热水中,观察NO2球中
颜色的变化。 实验现象:浸在冰水中的NO2球红棕色变浅,浸在 热水中的NO2球红棕色加深。 说明: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改变外界条件, 体系中物质浓度会发生变化,平衡状态会发生变化。
V(正)= V(逆) 外界条件改变
2、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慢。吸热反应方向 减慢的幅度大,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温度变化引起化学反应速率变化,吸热反应方向 变化的幅度总是比放热反应方向变化的幅度大。 2、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减弱温 度的升高。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减弱温度的降低。
1、增加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减弱浓 度的方向移动。 2、减小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平衡向增加浓 度的方向移动。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回忆实验2—7
2 N O 2 ( 红 棕 色 , g ) N 2 O 4 ( 无 色 , g ) H 5 6 . 9 K J /m o l
实验现象:浸在冰水中的NO2球红棕色变浅,浸在 热水中的NO2球红棕色加深。
谢谢大家!
(可能出现)பைடு நூலகம்
V ′ (正) ≠ V ′ (逆)
新条件
V ′ (正) = V ′ (逆)
旧平衡的破坏
新平衡的建立
过程叫平衡的移动
实验2—5
C r 2 O 7 2 ( 橙 色 ) H 2 O 2 C r O 4 2 ( 黄 色 ) 2 H
实验结论: 1、增加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逆 反应方向移动。 2、减小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减慢,平衡向正 反应方向移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课件
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
— — 一等,定——反条—应件-—混下合,物可—中逆—各反—组应——分里—的,—浓正——度反——应(或——速%——率)保—和—持—逆—不—反变—应—的—速—状率态—相。
条件、前提、本质、现象
平衡特征: 逆 ——可逆反应(或可逆过程) 等 ——V正 =V逆(不同的平衡对应不同的速率) 动 ——动态平衡。达平衡后,正逆反应仍在进行(V正=V逆≠0) 定 ——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变 ——条件改变,平衡发生改变
化学中: 溶解平衡 a) 溶解平衡过程溶解和结晶两过程是否停止? b) 在饱和溶液中,升温或加入溶剂对原状态有何影响?
其它条件变,原平衡破坏,建立新平衡 ——动态平衡
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双方面或双方面以上 “平衡”在于 “等”
一、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
——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的是概否念所:有的化学反应中都存在平衡?
气体)
④密度 …………………………
能够说明 N2 + 3H2 2NH3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已 平
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5 6 8 10
衡
①容器内N2、H2、NH3三者共存 ②容器内N2、H2、NH3三者浓度相等 ③ 容器内N2、H2、NH3的浓度比恰为1:3:2
状 态 的 判
④t min内生成1molNH3同时消耗0.5molN2
2、下列说法中,可以表示反应N2 (g) +3H2 (g)
已达到平衡的是 AD
A、1摩N≡N断裂的同时有3摩H-H键生成 B、1摩N≡N断裂的同时有3摩H-H键断裂 C、1摩N≡N断裂的同时有6摩N-H键生成 D、1摩N≡N断裂的同时有6摩N-H键断裂
2NH3 (g)
平衡状态判断有关问题
— — 一等,定——反条—应件-—混下合,物可—中逆—各反—组应——分里—的,—浓正——度反——应(或——速%——率)保—和—持—逆—不—反变—应—的—速—状率态—相。
条件、前提、本质、现象
平衡特征: 逆 ——可逆反应(或可逆过程) 等 ——V正 =V逆(不同的平衡对应不同的速率) 动 ——动态平衡。达平衡后,正逆反应仍在进行(V正=V逆≠0) 定 ——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变 ——条件改变,平衡发生改变
化学中: 溶解平衡 a) 溶解平衡过程溶解和结晶两过程是否停止? b) 在饱和溶液中,升温或加入溶剂对原状态有何影响?
其它条件变,原平衡破坏,建立新平衡 ——动态平衡
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双方面或双方面以上 “平衡”在于 “等”
一、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
——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的是概否念所:有的化学反应中都存在平衡?
气体)
④密度 …………………………
能够说明 N2 + 3H2 2NH3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已 平
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5 6 8 10
衡
①容器内N2、H2、NH3三者共存 ②容器内N2、H2、NH3三者浓度相等 ③ 容器内N2、H2、NH3的浓度比恰为1:3:2
状 态 的 判
④t min内生成1molNH3同时消耗0.5molN2
2、下列说法中,可以表示反应N2 (g) +3H2 (g)
已达到平衡的是 AD
A、1摩N≡N断裂的同时有3摩H-H键生成 B、1摩N≡N断裂的同时有3摩H-H键断裂 C、1摩N≡N断裂的同时有6摩N-H键生成 D、1摩N≡N断裂的同时有6摩N-H键断裂
2NH3 (g)
平衡状态判断有关问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2.3化学平衡第5课时
_增__大___(增大或减小),平衡向__逆____反应
方向移动,m+n___<___(>、<、=)p+q。
v
v逆
v正
t1
t2 t
对于反应A(g)+3B(g) 2C(g)+D(g)(正反应放热) 有如下图所示的变化,请分析引起平衡移动
的因素可能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v
v逆
v正
因素可能是a. 升高温度b. 增大压强。
N%与压强的关系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点时,V正> V逆 B. A点比B点的反应速率快 C. n>p D. m+ n >p
练习7:
下图曲线是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反应:
2NO + O2
2NO2 △H<0 ,中NO的转化率与温
度的关系曲线,图上标有A、B、C、D、E五点中表
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正 > V逆的是
A. N2(g) + 3H2(g) 2NH3(g)
△H < 0
B. H2(g) + I2(g)2HI(g)
△H < 0
C. 2SO3(g)2SO2(g) + O2(g)
△H > 0
D. 4NH3(g) + 5O2(g) 4NO(g) + 6H2O(g)
△H < 0
练习5:
对于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 X + Y W + Z 增大压 强则反应速率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据此分析 X、Y、 W、Z的聚集状态是
v逆
t1
t2
衡将向__正___方向移动。 t
已知对某一平衡改变温度时有如下图变 化,则温度的变化是__升__高____(升高或降 低),平衡向__正____反应方向移动,正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多,故V逆更大,即V逆的曲线斜率大,故答案为C。
转化率——温度——压强曲线
mA(g)+nB(g) pC(g)+qD(g)
等压线
A 转 化 率
300C 200C 100C
m+n > p+q
正反应是 _吸_热__反应
0
P 压强
看图技巧:图象中 有三个量时,“定一议二”, 再看曲线的变化趋势。
某物质的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温度(或压强)图:
t1时刻_C____;t3时刻_E____;t4时刻___B__。
此图合理吗?为什么?
V
V正 V逆
时间
化学反应速率图象分析
看图:化学平衡向什么方向移动?
V
答 平衡向
正反应方向
V正
移动。
V逆
时间
看图:化学平衡向什么方向移动?
V
逆向移动
V逆 V正
时间
变式1
反应A(g)+B(g) C(g);△H<0已达平衡,升高温度,平衡逆向
浓度-----时间图像的关键:
1.何为反应物、生成物 2.反应物、生成物计量数关系 3.是否为可逆反应
化学反应速率图象分析
(1)看起点和终点
分清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减小的是反应物,浓
度增大的是生成物。
物质的量
看下图:
写反应方程式
2.0
1.5
C
1.0
A
2A + B 3C 0.5
B
反应速率之比=反应方程式的系数之比
图像
t1时刻所 温 改变的条
度 件
升高
降低
适合正反应为放热的反应
升高
降低
适合正反应为吸热的反应
01 化学平衡图像
(2)、速率---时间图象(v—t图象)
图像
t1时刻 压 所改变
强 的条件
增大
减小
适合正反应为气体
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
增大
减小
适合正反应为气体
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
看图:说出改变什么条件?化学平衡 向什么方向移动?
18 、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于行动,只有付诸行动,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M点后为平衡受温度的影响情况,即升温,A的百分含量增加或C的百分含量减
少,平衡左移,故正反应ΔH<0。
(2)对于化学反应mA(g)+nB(g)
pC(g)+qD(g),如图丙,
L线上所有的点都是平衡点。L线的左上方(E点),A的百分
含量大于此压强时平衡体系的A的百分含量,所以,E点v正>v逆; 则L线的右下方(F点),v正<v逆。
定一议二
转化率——时间——压强曲线
mA(g)+nB(g) pC(g)+qD(g)
A转化率
m+n< p+q
P1 P2
0 t1
t2 时间
看图技巧:先拐先平衡,数值大。
物质百分含量——时间——温度曲线
mA(g)+nB(g) pC(g)+qD(g)
C%
正反应是
放热反应
300C
500C
0 t1 t2 时间
m+n = p+q
1.01106Pa
0
时间
转化率(或产率、百分含量等)----时间图象
T2>T1
P2>P1
例、可逆反应mA(s)+nB(g)
pC(g)+qD(g)。反应
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的质量分数与温度(T)
和压强(P)的先关拐系先如平上,图数,值根大据图中曲线分析,
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B )
C%
1.01*106P a 1.01*105P
A%
a 1.01*104P a
200℃
300℃
T
P
•正反应吸热 m=p+q
百分含量(转化率或产率)--压强(或温度)图象 在可逆反应mA(g)+nB(g) pC(g);△H<0中m、n、p为
系数,且m+n>p。分析下列各图,在平衡体系中A的质量 分数与温度t℃、压强P关系正确的是( )B
•对于反应mA(g)+nB(g) pC(g)+qD(g)
A的 转
A%
化
率
1.01*107Pa
1.01*106Pa
1.01*105Pa
T
500℃ 200℃
P
•正反应放热 m+n>p+q
•正反应放热 m+n<p+q
某物质的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温度(或压强)图:
•对于反应mA(g)+nB(g) pC(g)+qD(g)
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有时还需要作辅助线。
4、三步分析法
一看反应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二看v正、v逆的相对大小;三看化学平衡移动的 方向。
“ THANKS ”
6 、寻找梦里的未来,笑对现实的无奈。不能后退的时候,不再彷徨的时候,永远向前。路,一直都在。 8 、那些在困难面前能够坚持到底、努力奋进的人最终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最后的成功。 4 、天底下有享不了的福,没有遭不了的罪,多大的苦你要吃,多大的罪你要受,只要你吃苦受罪,好日子就会来了。 2 、把汗水变成珍珠,把梦想变成现实! 18 、成功就是在不断地克服困难,在困难中创造自己的价值。有心人会在困境中找出路,而无心的人只会在众多的机会中找借口。 13 、不断进取,勇于面对一切困难,努力克服它,战胜它,这是生存的法则。相反,逃避是懦夫的作为,最终只能带来更多的危机。 4 、成功离你很近,只要再多一点点坚持,你就会尝到胜利的果实。 17 、美丽的空想比不上踏实地做事,只要开始行动,就算再晚也不迟。 14 、在这个世界上,取得成功的人是那些努力寻找他们想要机会的人,如果找不到机会,他们就去创造机会。 9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9 、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处处都有成功力量的源泉。其实成功的本质是蕴藏在人的内心的,总想着成功的人,在什么地方都能受到启迪。 9 、有时,成功就在我们眼前,但却被我们所忽略,以致最终地丧失。把握眼前,坚持做好每件事,那么,成功将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3 、成功就像一座平衡的秤,一边是努力,一边是快乐;付出的多,收获的也多。 11 、如果你知道你的具体的目的地,而且向它迈出了第一步,你便走上了成功之路!用小步而不是迈大步越过一个个障碍,你就会走向成功的 巅峰。
V
V正
V'正 = V'逆
答: 加催
化剂或增大 压强。
突变
V逆
平衡不移动。
时间
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3H2
2NH3,达到平衡
后,只改变某一个条件时,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
图所示。
判断t1、t3、t4时刻分别改变的一个条件。 A.增大压强 B.减小压强 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 E.加催化剂 F.充入氮气
(A)达到平衡后,若使用催化剂,C的质量分数增大
(B)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平衡后,增大A的量,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
(D)化学方程式中一定有n>p+q
【知识拓展】
几种特殊图象分析
(1)对于化学反应mA(g)+nB(g)
pC(g)+qD(g),如图
甲、乙,M点前,表示从反应物开始,v正>v逆;M点为刚达到平衡点;
移动,当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又达平衡,则速率对时间的曲线为
V
V
V
V
V正 V逆
V逆
V逆
V正
V正
V逆
V正
At
B
t
C
t
D
t
首先要把握大方向,即升温使V正、V逆都变大,所以B不对;
再看起点和终点,由于原反应是平衡的(V逆=V正),因而起点相同,
又由于再次达到平衡(V正=V逆),因而终点相同,故A不对;由于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升温使V正和V逆都增大,但逆反应增大得
1 课堂导入
常见的几类平衡图象
• 浓度 - 时间图( c-t图) • 速率 - 时间图( v-t 图) • 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时间-温度(或压强)图
(ɑ-T图或ɑ-P图) • 某物质的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温度(或压强)图
(ɑ-T、P图) • 其它
【解题思路】 化学平衡图像的一般思路
看图像
想规律 作判断
时间
化学反应速率图象分析
(2). 看变化趋势
V
V正
分清正反应和逆反应; 分 清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分清“突变”和“渐变”
V'正
此图表示:
增大反应物
V'逆
浓度时,正
V逆
反应、逆反
应的速率变
时间 化情况
看图:是改变什么条件?化学平衡向 什么方向移动?
V
V逆 V正
突变
V'正
答: 降温 或减压。
平衡向正反 应方向移动。
答案 D
平衡移动图像包括:C—t,转化率a—t,a%—t,a—
P—T,a%—P—T等曲线。
解题策略
1.“三看”:一看坐标含义,二看特殊点(起点、拐点、终点),三看变化 趋势。
2.先拐先平原则判断温度和压强的大小:在转化率(或百分含量)与时间的图 像中, 先出现拐点,先平衡,代表的温度或压强大。 3.分析图像“定一议二”原则:当图像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
一看面纵、横坐标的意义 二看线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 三看点起点、拐点、终点 四看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 五看量的变化如浓度变化、温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