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研究进展讲解学习
黄芪的抗疲劳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黄芪的抗疲劳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概述:黄芪,又称黄耆,是一种中药常用的补益药材。
自古以来,黄芪就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疲劳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的领域。
众多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抗疲劳的功效,并且其机制也逐渐被揭示。
本文将对黄芪的抗疲劳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黄芪的抗疲劳作用的实验证据1. 体外实验体外研究发现,黄芪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显著延长小鼠肝脏组织的存活时间,同时减轻肝细胞的损伤。
此外,黄芪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也得到很好的验证。
这些实验证据表明,黄芪具有一定的抗疲劳作用。
2. 动物实验黄芪的抗疲劳作用不仅在细胞水平上得到了验证,在动物实验中也取得了一系列的实验结果。
研究发现,黄芪可以提高实验动物在游泳、跑步等负荷性运动中的耐力,并缓解运动后的肌肉疲劳。
此外,黄芪还可以增加实验动物外周血红细胞的数量、提高肝糖原和肌肉糖原的含量,从而延缓动物疲劳的发生。
3. 人体实验对黄芪的抗疲劳作用进行人体实验的研究也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一些临床试验表明,黄芪能够显著改善人体疲劳状态,提高人的身体抵抗力,缓解身体疲劳程度并促进身体康复。
然而,目前人体实验研究还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和深入研究。
二、黄芪抗疲劳机制的研究进展1. 抗氧化作用黄芪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可以中和体内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机体的损伤。
抗氧化作用可以降低乳酸产生,减少疲劳物质的堆积,从而延缓疲劳的发生。
2. 免疫调节作用黄芪中的多糖类成分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化,提高免疫细胞的杀伤能力。
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减轻体内炎症反应,促进疲劳物质的代谢,从而改善疲劳状态。
3. 能量代谢调节作用黄芪中的多种成分可以促进肝糖原和肌肉糖原的合成,提高能量供应,延缓疲劳的发生。
同时,黄芪还可以提高氧耗和有氧代谢能力,增加肌肉中线粒体的数量,进一步提高能量代谢效率。
4. 神经调节作用黄芪中的活性成分可以调节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黄芪现代发展现状
黄芪现代发展现状
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也是
中药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现代发展中,黄芪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
黄芪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中,用于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气血不足等症状。
黄芪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类、多糖类、氨基酸等,具有抗氧化、抗炎、补气养血等功效。
近年来,黄芪的现代研究进展迅速。
科学家们对黄芪的药理作用、化学成分、药代动力学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黄芪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肿瘤、抗糖尿病、抗心血管疾病等多种药理作用。
在现代药物开发中,黄芪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多种以黄芪为主要成分的保健品和药物。
这些产品在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健康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除了药物开发,黄芪在农业和环境保护中也有一定应用。
黄芪具有一定的土壤固结作用,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同时,黄芪具有一定的耐旱性和抗病虫害能力,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黄芪在现代发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黄芪的药理作用和应用领域还将有更多的发展和突破。
黄芪在中医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黄芪在中医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黄芪,又称黄耆,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在中医临床应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应用。
黄芪属于豆科植物,其根部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常被用于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免疫功能、抗疲劳等方面。
黄芪的临床应用由来已久,经过多年的研究,涌现出了许多有关黄芪的新进展。
一、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异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皂苷等。
这些化合物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发挥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炎、提高免疫功能、抗肿瘤等。
黄芪的多糖成分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抵抗力。
黄酮类化合物则具有抗炎抑制、抗氧化、抗菌等作用,可帮助治疗炎症性疾病。
二、黄芪在免疫调节方面的研究黄芪作为一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研究表明,黄芪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并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黄芪可以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NK细胞活性,促进淋巴细胞增殖等,从而起到抗病毒、抗肿瘤的效果。
此外,黄芪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中的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对于治疗炎症性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三、黄芪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黄芪作为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中药,在肿瘤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研究发现,黄芪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等。
此外,黄芪还可以增强化疗和放疗的疗效,减轻其副作用,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因此,黄芪在肿瘤治疗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黄芪的抗疲劳作用黄芪被广泛用于抗疲劳的中药配方中,其抗疲劳作用已经得到了科学的验证。
研究表明,黄芪可以增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降低自由基产生,减轻肌肉疲劳和运动后的恢复过程。
此外,黄芪还可以改善心肌供氧,提高运动耐力,从而减轻疲劳感。
因此,黄芪在体育训练、工作疲劳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总结起来,黄芪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其在中医临床应用中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
黄芪不仅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免疫功能,还在抗肿瘤治疗、抗疲劳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黄芪药理研究
黄芪药理研究黄芪,又名黄芪、党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属于豆科植物。
黄芪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被誉为“长寿药”,有许多药理研究支持其治疗功效。
一、免疫调节作用黄芪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整体免疫力。
研究发现,黄芪能够提高白细胞的数量、增加淋巴细胞的活性、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从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预防感染和炎症的发生。
二、抗氧化作用黄芪含有丰富的多酚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研究表明,黄芪可以通过清除自由基、调节氧化还原状态、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方式,减轻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保护细胞免受损害。
三、抗炎作用黄芪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黄芪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炎症症状。
研究还发现,黄芪还可以调节细胞因子的平衡,改善细胞免疫功能,从而减轻炎症对机体的损害。
四、抗肿瘤作用黄芪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研究发现,黄芪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断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等,从而起到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作用。
此外,黄芪还可以增强放化疗的疗效,减轻副作用。
五、抗心血管疾病作用黄芪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
研究表明,黄芪中的黄酮类和皂苷类化合物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此外,黄芪还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减少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风险。
综上所述,黄芪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和抗心血管疾病等作用。
不过,由于黄芪含有一些活性成分,使用时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此外,对于长期使用黄芪的人群,还需要定期监测相关指标,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疗效。
黄芪研究进展
[3]邱勇波,刘锦,武飞.黄芪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中国疗养医学2011年第20卷第5期.
[4]王利平,秦雪梅,张丽增,李欣,刘焕蓉.HPLC法测定5年及6年生黄芪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1(1): 85-88, 2008.
2.2黄芪的抗病毒作用袁卫龙[11]:在Coxsackie病毒感染早期应用黄芪,对心肌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从感染病毒24-96h,黄芪组的各项电活动参数稳定地维持在略低于正常对照组水平,但各项功能指标显著高于病毒实验组((P<0.05),提示黄芪具有抗病毒作用或具有保护心肌细胞免受病毒损害的功能。黄芪对口腔病毒及流感仙台BB1病毒的致病作用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无直接灭活作用[12]。
[8]储大同,等.黄芪提取成分对癌症患者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恢复及对大鼠免疫抑制逆转的作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 9(6).351
[9]彭佳明,李晔,牛广宇,等.黄芪注射液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临床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20(8):79.
[10]伦永志,李明辉,罗学娅,等.黄芪成分F3新制剂抗肿瘤的实验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03 .24 (4): 90-91.97.
黄芪研究进展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1]。始载于《神农本草经》,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具有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和托毒生肌的功效[2]。黄芪广泛的药理作用,是由其所含的有效成分所决定,如黄芪多糖、皂苷类、黄酮类、氨基酸类等。黄芪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抗肿瘤、抗病毒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
黄芪在抗衰老领域的研究进展
黄芪在抗衰老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抗衰老研究成为了现代医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人们对于抗衰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对各种草药和天然植物的研究也呈现出日益高涨的趋势。
黄芪作为中国传统草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在抗衰老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黄芪在抗衰老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潜在的抗衰老机制。
黄芪的概述黄芪,又称黄耆,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豆科植物。
它主要生长在中国和蒙古高原的草原地区,因其广泛分布和草药功能而在传统中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黄芪具有多种活性成分,包括多糖、黄酮类化合物、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等。
它被认为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
黄芪的抗衰老作用黄芪具有显著的抗衰老作用,这主要归功于其抗氧化和免疫调节的活性成分。
研究表明,黄芪中的多糖、黄酮类化合物和其他抗衰老活性成分能够对机体内的自由基进行清除,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
此外,黄芪还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慢性炎症反应,从而延缓衰老进程。
黄芪对皮肤的保护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会出现松弛、皱纹增多等现象。
黄芪被广泛应用于美容领域,因为它能够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增加皮肤弹性和紧致度。
此外,黄芪中的多种抗氧化物质还可以减少环境因素对皮肤的损伤,抑制黑色素的生成,减轻斑点和色素沉着,改善肤色均匀度,使皮肤年轻光滑。
黄芪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衰老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而黄芪作为一种具有多种活性成分的草药,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备受关注。
研究表明,黄芪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降低血压,减少内皮细胞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此外,黄芪还能够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增强心脏功能,降低心肌缺血和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黄芪的副作用和安全性黄芪作为一种传统草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
但是,一些研究表明,黄芪可能对某些人群产生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皮疹等。
黄芪生物学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结论
黄芪化学成分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其药理作用机制的阐明及临床应用 提供了重要依据。然而,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黄芪化学成分的提取和分离方法仍有待改进和完善,以提高提取效率和纯 度。其次,对黄芪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仍需深入探究,以阐明其作 用靶点和机制。最后,黄芪与其他中药材配伍的化学成分变化及其对药理作用的 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以发掘新的药物组合和疗法。
引言
黄芪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传统中医的中药材,具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等多种 药理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黄芪化学成分的研究日益深入,为其药理作 用机制的阐明及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次演示将对黄芪化学成分的研究进 展进行综述。
文献综述
1、黄芪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
黄芪中含有多种类型的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皂苷、多糖等。不同的提取方 法对黄芪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纯化具有重要影响。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溶剂提取法、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等。其中,溶剂提取法主要包括水煎煮法和 有机溶剂萃取法,适用于提取黄芪中的多糖和黄酮类成分。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 微波辅助提取法可提高提取效率,缩短提取时间。
2、黄芪的生长环境与栽培技术
黄芪生长于海拔1200-1500米的山坡、沟壑、草地等处,喜凉爽、湿润的气 候环境。栽培黄芪需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并进行整地、施肥、 播种等环节。播种后需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要注意除草和浇水,定期施肥,以 促进黄芪的生长。
3、黄芪的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作 用
2、化学成分提取方法和应用
提取黄芪化学成分的方法有多种,包括溶剂萃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微 波辅助提取法等。其中,溶剂萃取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使用乙醇等有机 溶剂进行提取。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微波辅助提取法则具有快速、高效等优点, 能够提高化学成分的提取率。这些方法在黄芪化学成分的工业化生产和研究中都 有广泛的应用。
黄芪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黄芪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作为中药材和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然而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黄芪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
因此研究黄芪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黄芪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揭示了黄芪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还为黄芪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然而目前对黄芪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遗传多样性水平的评估方法尚不完善,遗传多样性与黄芪种质资源质量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等。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黄芪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以期为黄芪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更有效的理论指导。
1. 黄芪的概述和历史渊源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黄芪属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国、蒙古、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中国黄芪资源最为丰富。
黄芪的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黄芪的记载。
黄芪作为中医药的四大补益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久病体虚等。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对黄芪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为黄芪的资源保护、品种改良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 黄芪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中药材,其药用价值已被广泛认可。
黄芪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对于提高黄芪药材的质量、产量和抗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黄芪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在现代中药产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黄芪的发展研究报告
黄芪的发展研究报告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中。
黄芪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黄芪的研究得到了大量的关注和探讨。
本报告将对黄芪的发展研究进行详细介绍。
黄芪的种植和采收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由于黄芪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在栽培和采收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
研究人员发现,适宜的生长环境和采收时间对提高黄芪的药用价值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关于黄芪的种植和采收技术的研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黄芪的有效成分是其主要研究内容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化学分析和生物活性评价等方法,发现黄芪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皂苷类化合物、多糖、氨基酸等。
这些有效成分对人体具有多种保健作用,如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肿瘤等。
因此,研究黄芪的有效成分以及其药理作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黄芪的药理作用是黄芪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体内外实验,发现黄芪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免疫调节、抗炎、抗肿瘤、抗氧化等。
其中,黄芪的免疫调节作用是其最重要的作用之一。
黄芪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此外,黄芪还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作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
黄芪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也备受关注。
临床研究发现,黄芪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黄芪可以通过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减少机体对药物的依赖。
此外,黄芪还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的作用,对保护心血管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黄芪的发展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种植和采收技术的研究为高效利用黄芪资源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有效成分的研究为进一步发现和开发黄芪的药理活性提供了基础;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研究为黄芪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继续深入研究黄芪的发展将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其潜在的药用价值,为保健和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选择。
黄芪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
黄芪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糖尿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
中医药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黄芪作为传统中药材,因其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中。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黄芪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包括黄芪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黄芪在糖尿病治疗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发现黄芪治疗糖尿病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化学成分方面,黄芪主要含有黄酮类、皂苷类、多糖类等多种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疲劳等多种药理作用。
在药理作用方面,黄芪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水平,同时还能够调节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等,对糖尿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临床应用方面,黄芪已经被广泛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并发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在作用机制方面,黄芪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如调节糖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抗氧化应激、抗炎等。
然而,目前关于黄芪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
黄芪治疗糖尿病的确切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黄芪在临床应用中的剂量、疗程、配伍等问题也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黄芪作为一种中药材,其质量控制和标准化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黄芪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深入探讨黄芪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规范临床应用方案,提高黄芪的质量控制水平,为黄芪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广泛应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二、黄芪治疗糖尿病的药理作用黄芪,作为传统中药的重要成分,近年来在糖尿病治疗方面的药理作用受到了广泛关注。
其独特的治疗机制涵盖了多个方面,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可能性。
黄芪具有显著的降糖作用。
通过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黄芪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有效降低血糖水平。
黄芪研究报告
黄芪研究报告
黄芪(学名:Astragalus membranaceus)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它被广泛用于中医药理疗和保健方面。
黄芪富含多种有益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多糖、氨基酸和黄酮苷等。
黄芪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糖尿病等多种药理活性。
有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了黄芪的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
有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增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损伤。
此外,黄芪还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
黄芪在抗肿瘤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活性。
研究发现,黄芪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增强化疗药物的疗效。
此外,黄芪还可以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活性,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
除了上述药理活性,黄芪还具有抗糖尿病、抗心血管疾病和抗老化等作用。
一项研究发现,黄芪可以降低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分泌和胰岛功能。
此外,黄芪还可以降低血脂和血压,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另外,黄芪还可以延缓衰老过程,提高机体的抗衰老能力。
综上所述,黄芪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价值,但目前仍然需进一步的研究来探索其作用机制和应用范围。
黄芪炮制技术研究进展
黄芪炮制技术研究进展黄芪,又称黄芪、黄耆,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健脾益气、补血和抗疲劳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在传统医学中,黄芪的炮制技术对其药效和用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炮制技术是指通过对原药材进行处理加工,改变其药性和药效,使其更适合人体吸收和利用的过程。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黄芪炮制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和进展。
本文将对黄芪炮制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和总结,以期为中药炮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传统黄芪炮制技术黄芪的炮制技术在古代就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传统上,黄芪经过炮制后,其性味会发生一些改变,药效也会得到提升。
在古代,黄芪的炮制技术包括炙、曝、熏、炒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着不同的效果。
炙制可以去除黄芪的寒凉性,使其更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曝制可以增加黄芪的补气功效,适用于气虚体质者;熏制可以增强黄芪的益肺功能,适用于肺虚患者;炒制可以增加黄芪的补血作用,对气血两虚者效果更佳。
这些传统的炮制技术为黄芪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也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黄芪的炮制技术也在不断得到研究和改进。
现代研究表明,通过科学的炮制方法可以更好地改变黄芪的性味和药效,提高其药用价值。
在炮制过程中,温度、时间、湿度、气氛等因素都会对炮制效果产生影响,因此炮制技术的研究变得更加复杂和专业化。
现代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炮制工艺优化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不断优化黄芪的炮制工艺,以求得更好的炮制效果。
他们尝试不同的炮制方法和参数,比如温度、时间、湿度等,通过对比实验结果,找出最适合的炮制工艺。
这样可以提高黄芪的药效和质量,增加其临床应用的可靠性。
2. 炮制理论探讨现代科技的发展为炮制技术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研究人员通过分子生物学、化学成分分析等手段,深入探讨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揭示炮制对黄芪的影响机制,为炮制技术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黄芪的生物学特征、功效及现代制剂的研究进展
黄芪的生物学特征、功效及现代制剂的研究进展黄芪是临床常用中药材,有着十分悠久的入药历史,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疗价值,本文主要从黄芪的生物学特征、功效及现代制剂的研究进展三个方面对黄芪进行进一步阐述,以期为黄芪临床的研究、开发和合理应用提供借鉴。
标签:黄芪;生物学特征;功效;现代制剂;研究进展1.前言作为临床常用中药材,黄芪主要产自内蒙古、甘肃、山西等地。
黄芪含有黄芪皂苷、氨基酸、黄芪多糖和黄酮类、生物碱等许多活性成分,具有抗衰老、降压、利水消肿、益气固表、保肝和增强免疫功能等多种功效,应用较为广泛,被应用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和血液系统等多个全身系统疾病治疗中。
近年来,各种以黄芪研发的新药取得了突破,黄芪用量也不断的增加,使得黄芪供不应求。
通过大量考察发现,古今医学家在黄芪的功效认识、应用和主治认识方面既有差异性也有承接性。
现就黄芪具体生物学特征、临床功效和现代制剂作进一步综述。
2.黄芪的生物学特征介绍生物学特征指的是园林树木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各生长周期的具体性状表现,一般包括种子萌芽、逐渐发育为幼苗和幼树、直至开花结果和衰老、死亡。
黄芪的整体生物学特征为:多年生草本、木质、主根肥沃、灰白色、高50-100cm、上部分枝多、有白色柔毛等。
黄芪包含黄酮类、皂苷类、氨基酸、多糖类等主要的化学成分。
下面主要从黄芪5个生长时期进行黄芪生物学特征详细介绍:①第一个生长期为黄芪幼苗的生长期。
在这个时期蒙古黄芪当年播种是不开花和结果的,部分的膜荚黄芪则可开花,8月中旬为始花期;处于幼苗生长期的黄芪,其根系水分以及养分的供应不断的增加,且叶片面积、光合作用也在扩大、增强,加快了幼苗的生长速度[1]。
②第二个生长期为枯萎越冬。
主要是指黄芪从部分枯萎和死亡一直到次年植物返青的时间,这个时期通常开始于9月下旬,黄芪的叶片慢慢的变黄,接近地面部位枯萎,而位于低下部位的根头开始形成越冬芽。
③黄芪返青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芪的研究进展山西中医学院药学专业毕业综述黄芪药材的研究进展毕业生:孙芮芮专业:中药学(临床方向)班级: 2013级中药临床2班指导老师:裴妙荣二0一七年七月黄芪药材的研究进展学生:孙芮芮指导老师:裴妙荣(山西中医学院中药学院 030619)摘要:黄芪,首见于《神农本草经》,称黄芪为戴糁,《名医别录》称戴椹,至《纲目》始称黄芪。
随着中医药的发展,黄芪的研究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本综述立足于前者的研究成果,从黄芪的历史沿革研究、黄芪的化学成分、黄芪药理作用的研究、黄芪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等四个方面进行梳理,以期对今后继续深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黄芪:历史沿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含量测定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ge.的干燥根。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
本品味甘,微温。
归肺、脾经。
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
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本文从黄芪的历史沿革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主要成分含量测定等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以便为以后黄芪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一、黄芪历史沿革的研究1.黄芪炮制的历史沿革概况1.1净制关于黄芪最早的记录见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但仅有性味功效的阐述,未见有炮制方面的介绍。
关于净制最早的记载见于汉代的《金匮要略方论》[1],其要求黄芪“去芦”。
其他关于净制的记载还包括南北朝《雷公炮炙论》[2]中要求“须去头上皱皮”,宋朝时提出“洗净”,明朝又有“刮皮”后入药的记载。
1.2切制黄芪的切制技术始记载于《雷公炮炙论》[2],其要求“手劈令细,剉用”。
宋代又提出“薄切、柞为细末、细切”等切制方法。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黄芪“炮制”项下收录的方法为“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1.3炮制宋代时,黄芪的炮制方法得到大力发展,不仅有单纯加热的制法,如蒸制和炒制,还提出了采用不同的辅料炮制黄芪,如蜜、盐、酒、姜汁、乳等。
宋代始载有蜜制法,如蜜炙、蜜炒、蜜水拌炒、蜜蒸等;同时还有盐制法,如盐水浸焙、盐水拌炒、盐蜜水涂炙等,以及酒制法、炒制法等[3]。
现行的《中国药典》收载的黄芪炮制法包括蜜炙黄芪。
黄芪的炮制作用、目的和理论始记录于明清时期,如“生用治痈疽,蜜炙补虚损”“治痈疽生用,治肺气虚蜜炙用,治下虚盐水或蒸或炒用”“上部酒拌炒,中部米泪拌炒,下部盐水炒”“蜜水涂之,炙过用,补中益气;如是若实腠理以固表,须酒炒”“补气药中蜜炙用,疮疡药中盐水炒用”等[4]。
黄芪蜜炙制法可增强其补中益气的作用,从而用于脾肺气虚、中气下陷之证的治疗;黄芪酒制有助于散寒,用于气虚肺寒诸证的治疗;黄芪盐制可引药入肾,增强补肾气、利水退肿的功效,用于肾虚气薄诸证的治疗。
现代炮制理论认为黄芪蜜炙制法甘温而偏润,长于益气,兼有润燥作用,故较常使用。
2.黄芪炮制的现代研究研究表明,蜜炙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较生品有降低[5],其原因可能是蜜炙黄芪黏度较大,难以粉碎、过筛,故对黄芪甲苷的溶出有所影响,及黄芪甲苷受热不稳定所致[6]。
刘星堦等[7]分别用蜜炙黄芪和生品黄芪提取其总皂苷,用高效薄层层析分析了蜜炙前后皂苷成分的变化。
结果显示,蜜炙( 120℃高温处理)过程中黄芪皂苷成分一部分产生糖苷键的断裂和乙酰基的脱落,从而证实了蜜炙和生品黄芪效用上的差别,很可能是由于皂苷成分的脱乙酰基和糖苷键水解作用所致。
黄芪经蜜炙后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亦较生品含量低,田圣志等[8]认为除与其受热不稳定有关外,还与炮制过程中辅料蜂蜜的加入导致样品中黄芪的有效重量降低有关。
戴稼禾等[9]研究发现,黄芪在人为损伤因素(戊二醛) 存在情况下,具有保护红细胞变形能力,减轻其损伤程度的作用;对已存在着某种病理缺陷或损伤的红细胞变形能力,具有一定的修复和激活作用,使红细胞变形能力得到明显的改善;对离体长时间孵化的红细胞具有延缓和保持其变形能力的作用。
刘星堦[10]用2% 乙酰苯阱( 1m L /100g 体重,皮下注射) 诱导的动物血虚、气虚的药理模型,考核生品和蜜炙黄芪的作用,实验结果证明,蜜炙黄芪的补气作用高于生品。
因而可以认为,由于蜜炙后黄酮及皂苷类成分含量降低,其相应的补气固表、托毒排脓等药理作用也相应减弱了,而多糖类含量有所增加,表现出了蜜炙黄芪补气和中作用的增强,从而为传统“黄芪生品用于生肌固表,蜜炙黄芪用于补中益气”的论述提供了科学证据。
二、黄芪化学成分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对黄芪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研究表明,黄芪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多种黄酮类和三萜皂苷类化合物。
另外还有单糖、多糖、氨基酸等。
1.黄芪多糖(APS)主要有葡聚糖和杂多糖。
其中葡聚糖又有水溶性葡聚糖和水不溶性葡聚糖,分别是α-(1→4)(1→6)葡聚糖和α-(1→4)葡聚糖。
黄芪中所含的杂多糖多为水溶性酸性杂多糖,主要由葡萄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组成,少量含有糖醛酸由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组成;而有些杂多糖仅由葡萄糖和阿拉伯糖组成。
2.皂苷类皂苷类是黄芪中重要的有效成分。
目前从黄芪及其同属近缘植物中已分离出40多种皂苷,主要有黄芪苷I,II,III,IV,V,VI,VII,异黄芪苷I,II,IV及大豆皂苷I 等。
除大豆皂苷I、黄芪皂苷VllI外,其余均以9,19-环羊毛脂烷型的四环三萜皂苷类为苷元,总称为黄芪皂苷或黄芪总皂苷。
3.黄酮类多达30余种,主要有槲皮素、山奈黄素、异鼠李素、鼠李异柠檬素、羟基异黄酮、异黄烷、芦丁、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等。
4.氨基酸共25种,如γ-氨基丁酸、天冬酰胺、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等。
5.其他黄芪中还含有微量元素、甾醇类物质、叶酸、亚麻酸、亚油酸、甜菜碱、胆碱、咖啡酸、香豆素、尼克酸、核黄素、维生素P、淀粉E等[11]。
三、黄芪药理作用的研究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1缓解心肌缺血黄芪提取物能减少大鼠心肌梗塞,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因子,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化。
1.2 改善心肌肥大黄芪皂甙可以明显降低心肌细胞中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显著改善盐酸异丙肾素腺素所致的心肌细胞肥大,其机制可能与CAMP 增多,Ca2+-ATP 酶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上升有关[12]。
1.3 抗病毒黄芪皂甙能改善柯萨奇病毒诱导的急慢性心肌炎,调节心肌细胞的凋亡,降低CVB3 病毒感染的心肌炎中凋亡指数,抑制促凋亡基因的表达可能是其机制[13]。
1.4 扩张主动脉黄芪皂甙可以扩张氯化钾、苯肾上腺素、钙离子等所致主动脉的收缩。
首先影响膜的电压门系统和受体钙通道,使膜外钙离子流入受到阻滞,其次促进NO 合成舒张血管。
2.对神经系统的作用2.1 改善大脑退行性病变黄芪皂甙通过抑制脂氧化物及氧自由基的生成,使得Bax 上调,Bcl-2/Bax 下降,抑制Caspase-3 基因表达,增加NOS 及酪氨酸羟化酶的活性,促进DA 能神经元细胞生长,提高记忆力。
2.2 对脑血管保护黄芪皂甙对全脑再灌注损伤和局部病灶缺血有显著的保护作用[14,15],其机制可能和黄芪皂甙能够抑制诱导NO 合酶合成、清除自由基有关,通过降低海马过氧化对神经系统起到保护性作用,黄芪皂甙可促进脑出血后HO-1表达,使得HO-1上调,从而减轻因代谢产物释放引起的脑组织损伤。
3.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3.1 对肝脏保护黄芪皂甙能抑制肝脏纤维化,使得肝脏微粒体内丙二醛减少,黄芪皂甙可以上调糖皮质激素受体,抑制NF-KB的转录及表达,从而抑制TNF-α 的活性,保护受损的肝脏。
3.2 对大、小肠的保护黄芪皂甙可以预防和治疗肠道溃疡性结肠炎,抑制 ICA-Ⅰ和 P-选择素的表达,降低氧化氮合酶的合成和谷胱甘肽的损耗,黄芪皂甙还可以抑制TNF-α 和IL-8 的表达,对大、小肠进行保护。
4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黄芪皂甙可以促进淋巴增殖和抗体增加,促进体液的细胞免疫应答和抗炎作用,可能与降低APL2 活性,同时减少IL-8、NO 等炎性介质的产生有关[16]。
5 .对糖尿病的作用[17-19]II 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体重、胰岛素抵抗等因素可被黄芪皂甙降低,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胰岛细胞内质网膜,减少酪氨酸酶的表达,控制内质网应激;活化蛋白激酶,促进骨骼肌细胞膜转运蛋白,促进乙酰辅酶A 磷酸化,加快糖转化为脂肪的进程。
黄芪皂甙能够治疗糖尿病性心肌病,主要治疗机制是通过黄芪皂苷抑制胃促胰酶系统而降低AngⅡ的信号通路,抑制心肌细胞的肥厚和心肌细胞纤维化。
黄芪皂甙可以促进脂肪细胞分化,降低胰岛素抵抗,控制TNF-α诱导的胰岛内皮细胞凋亡,作用机制是抑制葡萄糖磷酸酶和肝糖元磷酸酶的活性,减少糖基化产物的累积,使谷胱甘肽还原酶的活性提高,从而保护糖尿病患者的坐骨神经,防止神经脱髓鞘。
6 .对肿瘤的作用[20,21]黄芪皂甙能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级联反应,使肿瘤细胞停滞在S期,肝癌细胞Hep G2 用黄芪甲甙处理后使癌及Vav3.1表达下调,黄芪黄酮使caspase-3、caspase-8、Bax蛋白上调说明黄芪黄酮在诱导肝癌细胞线粒体以及死亡受体通路凋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不同浓度的黄芪黄酮有效部位对小鼠 S180 肉瘤有抑制作用[22]。
黄芪作为传统的补气药,单体具有多种化学有效成分,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对糖尿病、肿瘤具有较好的作用,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四、黄芪主要成分含量测定的研究进展综述近年研究表明,黄芪主要含黄芪多糖、黄芪皂苷和黄酮类成分;具有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抗心肌缺血、双向调节血压、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保肝、抗肿瘤、清除自由基和抗衰老等作用[23,24]。
其中研究人员对黄芪甲苷含量测定方法研究居多。
2015版药典中黄芪甲苷的测定方法如下:黄芪甲苷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32:68)为流动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
理论板数按黄芪甲苷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黄芪甲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中粉约4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甲醇40ml,冷浸过夜,再加甲醇适量,加热回流4小时,提取液回收溶剂并浓缩至干,残渣加水10ml,微热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4次,每次4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氨试液充分洗涤2次,每次40ml,弃去氨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水5ml使溶解,放冷,通过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内径为1.5cm,柱高为12cm),以水50ml洗脱,弃去水液,再用40%乙醇30ml洗脱,弃去洗脱液,继用70%乙醇8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转移至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