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语文5.古诗两首

备课教师主备教师:左萍

复备教师:王颖

王美方韦艳红

集备

时间

2015

3、20

备课组

长签字

教务处

课题5、古诗两首

《牧童》、《舟过安仁》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象,感知古诗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2、体会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象,感知古诗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2、背诵古诗。

教学

难点

体会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

准备

U盘多媒体

预习

提示

了解诗歌大意,划分诗歌节奏,体会诗歌情感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个人复备一、作者介绍:

吕岩:“八仙”之一吕洞宾,吕洞宾原名叫吕岩,唐朝诗人。吕

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朝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

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着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

他得道成了神仙。

二、学习《牧童》。

1、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自学指导: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牧童》这首诗,读不准或

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工具书或询问同学、老师,并试着给诗歌划分

停顿。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2、再读古诗,领悟诗意:

自学指导: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再看看22页的图画,展开丰富的想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先自学,后两人一组交流。)3、品读古诗,体会情感:

自学指导: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再带着感情去品读诗歌,并回答下列问题。

a、从前两句诗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哪两个动词用的好,好在哪里?

b、读完全诗,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呢?你感受到了什么?

c、如果你是牧童,你会在月光下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而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

三、当堂训练:

1、背诵古诗,复述古诗大意,想象诗歌画面。

2、【牧童——吕岩】改写

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草原上,碧草茫茫,远处,几棵树挺立在草原上,像一个个守护草原的卫士。这时,一阵风萧萧地吹过,原本毫无生气的草原舞动了起来,不时发出“刷刷”的响声,就像一个个绿色跳跃的精灵正给这舒缓宁静而又迷人的月夜奏上一曲动听的“夜曲”

远处,有一个隐隐约约的身影躺在草地上。原来那是一个牧童,刚刚吃完饱饭,就连身穿的那件蓑衣也没脱,一边吹奏着笛子,一边看着这美丽的夜景,那声声悠扬悦耳的笛子声传遍了整个草原,给原本只有自然气息的“夜曲”增加了一份幽雅……时间飞快地流逝着,原本明亮皎洁的月亮现在只剩下一点微弱的暗光,“精灵”们继续演奏着,但现在的速度比之前的更为幽雅了,而那位牧童拿着他那支笛子,躺在草地上安然入睡了……

四、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舟过安仁》。

作者介绍:

杨万里南宋杰出的诗人,字廷秀,号诚斋,擅写田园诗,一生力主抗金,正直敢言,有气节。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自学指导: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试着给古诗划分节奏。

舟过安仁

杨万里(宋)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2、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自学指导: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句意思。可独立完成,也可两人一小组合作完成。

3、深入读诗,领悟诗情。

自学指导:读诗并思考:

诗中哪些是作者所见?哪些是所感?你从中又能读出什么来?两人小组讨论并交流。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我好象看到了……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我从中感受到了……

五、当堂训练:

背诵并默写古诗,解释诗句大意,并试着将诗歌改变成故事。

【舟过安仁】改编故事

春天来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宋代诗人杨万里乘船去那里游玩。来到安仁,杨万里马上喜欢上这个了地方,这里万物复苏,鸟语花香,湖光山色,美呀!在这迷人的景色里,杨万里听到小孩的欢声笑语,不禁向四周张望,发现在不远的河面上的一叶渔船上,坐着两个很可爱的小孩,一个穿红肚兜,机灵鬼怪;另一个稍大一点的小孩,穿着短衣短裤,在撑着船儿慢慢地前进。过了一会儿,船儿徐徐地停了下来,大一点的小孩收起竹篙,又停了船浆,船不动了。

杨万里觉得很奇怪,心想:他们在干吗呢?这时,他发现一个小孩撑起了一把伞,但是天气晴朗,并没有雨啊,这让杨万里很纳闷:不知道他们想干啥呢?百思不得其解。杨万里禁不住问他们:“你们张伞在做什么呀?”小孩回答:“我们想省点力气,让风带着船儿向前走,在利用风力呢,风吹了伞,就能带着船儿走啦,嘻嘻!”

杨万里这时才恍然大悟,叹道:这两个小孩真聪明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