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浓缩分离设备与脱盐过程处理速度对比

合集下载

脱盐水工艺流程

脱盐水工艺流程

脱盐水工艺流程脱盐水工艺是指将含有盐分的海水或盐湖水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盐分,得到淡化水的过程。

脱盐水工艺流程包括多种方法,如蒸馏、反渗透、电渗析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反渗透脱盐水工艺流程。

反渗透脱盐水工艺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脱盐方法之一,其流程包括预处理、反渗透膜分离、浓缩和再循环利用等步骤。

首先是预处理阶段。

在这个阶段,需要对原水进行预处理,去除其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微生物和微小颗粒。

这是因为这些杂质会影响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和脱盐效果。

预处理方法包括过滤、加药、混凝、沉淀等。

其中过滤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过滤器将水中的颗粒物拦截下来,提高后续处理的效果。

接下来是反渗透膜分离阶段。

在这个阶段,经过预处理的水进入反渗透装置,通过高压将水强制通过反渗透膜,将盐分和其他溶解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反渗透膜是一种具有微孔结构的特殊膜,能够有效阻隔盐分和其他溶解物质,只允许水分子通过。

这样,经过反渗透处理后的水就变成了淡化水,盐分和其他杂质则被截留在反渗透膜的另一侧。

然后是浓缩阶段。

在反渗透膜分离后,膜上的盐分和其他杂质会逐渐积累,导致膜的脱盐效果下降。

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浓缩处理,将积累的盐分和杂质清除。

浓缩处理通常采用化学清洗方法,通过投加化学清洗剂,将膜上的盐分和杂质溶解出来,然后通过冲洗将其清除。

最后是再循环利用阶段。

在这个阶段,经过反渗透处理后的淡化水可以用于各种需要清洁淡水的场合,如工业生产、农业灌溉、城市供水等。

而浓缩处理后的含盐废水则需要进行处理,以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通常可以采用结晶法、蒸发法、离子交换法等方法对含盐废水进行处理,将其中的盐分和杂质去除,得到清洁的水和固体盐渣。

总的来说,反渗透脱盐水工艺流程通过预处理、反渗透膜分离、浓缩和再循环利用等步骤,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盐分和其他杂质,得到清洁的淡化水,同时也能够处理废水,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这种工艺流程在海水淡化、盐湖水处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解决淡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脱盐水处理工艺技术的对比与选择分析

脱盐水处理工艺技术的对比与选择分析

脱盐水处理工艺技术的对比与选择分析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石油化工企业也在迅速发展,石油化工生产装置所产生的废水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脱盐水处理工艺常用于石油化工企业水处理中,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研究脱盐水的处理技术非常重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各种脱盐水工艺的技术,之后针对各脱盐水工艺技术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简单的对比,为石油化工装置脱盐水的处理提供一种比较可观的方法。

关键词:脱盐水;水处理;比较;工艺技术前言脱盐水处理工艺是石油化工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环节,脱盐水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工厂的生产安全,长周期、稳定运行。

随着经济发展,合理有效利用、节约保护有限的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逐步满足日益严格的零排放环保要求,选择合适的化学制水工艺,对石油化工企业经济运行和环境保护的意义非常重大。

由于水处理设备的工艺是根据不同的入水水质和出水要求而设计的,针对不同的原水水质特点而设计水处理方案才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案,同时也是出水水质长期稳定的保证。

合理的工艺选择直接影响着企业稳定运行和经济效益。

一、脱盐水处理工艺技术(1)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工艺流程主要是:首先通过过滤系统将废水进行预处理,然后将废水注入过滤水槽,接着让原水与强酸阳树脂发生反应,将原水中的阳离子如钙离子,钠离子,镁离子等去除,接着将原水中的碳酸氢根离子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以此二氧化碳被排出了,这样阴离子的在后面的去除中就更加便利了。

最后将经过一系列处理后的水与强碱阴树脂反应,水中的阴离子被去除了。

在整个过程中,离子交换系统可以让阴阳树脂不断再生,从而使周期不断的交替进行,直至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2)膜分离技术虽然我国很早就对膜分离技术展开研究了,但由于成本过高和专业技术不完善膜分离技术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目前在脱盐水处理中最常见的膜分离技术主要是反渗透法,其工艺流程主要是:首先将原水通过过滤器进行过滤,这样大大降低了浑浊的程度,除去了其中的大量杂质,然后利用活性炭吸收水中的有机高分子,难溶胶体以近一步去除水中的难溶物,以便达到反渗透用水的进水标准。

除盐水处理工艺的比较精选.

除盐水处理工艺的比较精选.

除盐水处理工艺除盐水处理工艺介绍1 前言目前除盐水处理工艺主要有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及膜分离法等,除盐水处理工艺是根据不同的入水水质和出水要求而设计的,针对不同的原水水质特点而设计水处理方案才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案,同时也是出水水质长期稳定达到要求的保证。

本文就除盐水处理工艺(离子交换法和RO膜分离法)对比介绍各自的特点:在70年到80年代末离子交换法在我国除盐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离子交换法处理有以下特点:优点:◇预处理要求简单、工艺成熟,出水水质稳定、设备初期投入低;◇由于制水原理类同于用酸碱置换水中离子,所以在原水低含盐量的应用区域运行成本较低。

缺点:◇由于离子交换床阀门众多,操作复杂烦琐;◇离子交换法自动化操作难度大,投资高;◇需要酸碱再生,再生废水必须经处理合格后排放,存在环境污染隐患;◇细菌易在床层中繁殖,且离子交换树脂会长期向纯水中渗溶有机物◇在含盐量高的区域,运行成本高从80年末开始,膜法水处理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反渗透就是除盐处理工艺的膜法水处理工艺之一。

反渗透法处理有以下特点:优点:◇反渗透技术是当今较先进、稳定、有效的除盐技术;◇与传统的水处理技术相比,膜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易于自动控制、无污染、运行成本低等优点,特别是几种膜技术的配合使用,再辅之经其他水处理工艺,如石英砂、活性炭吸附、脱气、离子交换、UV杀菌等◇原水含盐量较高时对运行成本影响不大◇缺点:◇预处理要求较高、初期投资较大本文以地下水为原水,生产250m3/h除盐水(5MΩ.cm)为例,就离子交换和反渗透两种处理方法在工艺、占地方面、和运行成本作简要比较。

2 除盐水处理工艺比较2.1离子交换法1)离子交换处理工艺流程:2)流程简介:原水首先进入无阀滤池进行预处理直流入过滤水槽,再通过过滤水泵送水至阳床上部,在床中与强酸阳树脂接触,树脂将Ca2+、Mg2+、Na+、K+、等阳离子从水中置换到树脂上,除去阳离子后的水从塔下流出并送入脱CO2塔上部,在塔内与塑料多面空心球接触形成水膜, HCO3-很快分解成CO2和H2O,通过风机将CO2从塔顶吹除,从而大大减轻阴床的负荷。

脱盐水处理工艺技术的比较分析

脱盐水处理工艺技术的比较分析

脱盐水处理工艺技术的比较分析摘要:水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保障,脱盐水处理工艺常用于工业水处理中,这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文章主要从工艺选择的必要性出发,探讨脱盐水处理工艺的优缺点。

关键词:脱盐工艺;水处理;工艺技术;处理工艺引言我们对水进行净化、软化和脱盐处理后,就可以得到脱盐水,由于脱盐水中的悬浮物、胶体以及阴阳离子等杂质含量大大减少,所以其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当然脱盐水并不意味着所有杂质都被彻底去除干净,根据用途的差异,脱盐水中通常是允许含有微量杂质的,但毫无疑问的是,水中杂质含量越少,证明脱盐水处理工艺越优秀,水的纯度也就越高。

1工艺选择的必要性化学水处理是工厂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环节,脱盐水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工厂的生产安全,长周期、稳定运行。

随着经济发展,合理有效利用、节约保护有限的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逐步满足日益严格的零排放环保要求,选择合适的化学制水工艺,对企业经济运行和社会环境的保护意义非常重大。

文章通过对两家正在运行脱盐水装置的考察,根据实际情况对脱盐水工艺配置和设备类型作了简要分析。

除盐处理工艺的要求是多样的,用户对不同技术的看法也不同。

例如有些用户希望用反渗透技术,而有些用户则希望用更传统的技术如离子交换,另外有些用户则以低投资为主要考虑因素。

由于水处理设备的工艺是根据不同的入水水质和出水要求而设计的,针对不同的原水水质特点而设计水处理方案才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案,同时也是出水水质长期稳定的保证。

合理的工艺选择直接影响着企业稳定运行和经济效益。

2脱盐水处理工艺分析2.1离子交换法原水进入过滤系统通过预处理后进入过滤水槽,原水通过与强酸阴离子树脂作用,可以有效去除原水中的阳离子。

再将脱阳离子后的原水进行脱二氧化碳处理,从而为阴离子的去除减轻荷载,提供便利条件。

然后将去除二氧化碳的原水进行阴离子去除作用,通过与强碱性树脂的作用可以达到目的。

对阳离子进行去除,将过滤后的原水变为软水,阳床出水后呈现出弱酸性,之后对阴离子进行去除;采用离子交换法精除盐的主要方法有二级、多级和混床除盐,混床除盐是经济有效的方法;然后是对废水进行处理,使用强碱性树脂和强酸性树脂处理阴阳离子时,会产生废水,因此在外排之前应该进行收集、调节、中和作用,达标后方可外排;再生系统,酸、碱贮槽和计量泵及混合器共同完成再生系统供液、计量,需要注意的是阳床和阴床树脂重复再生需要对阀门进行多次切换,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完成。

离子交换膜法脱盐的工艺流程

离子交换膜法脱盐的工艺流程

离子交换膜法脱盐的工艺流程一、概述离子交换膜法是一种常用于水处理和海水淡化领域的脱盐技术。

通过离子交换膜,将水中的盐离子与水分离,达到脱盐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离子交换膜法脱盐的工艺流程。

二、工艺流程离子交换膜法脱盐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进水与预处理首先,将需要脱盐的水通过进水管道引入系统。

为了保护离子交换膜和提高脱盐效率,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预处理。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包括颗粒过滤、活性炭吸附、逆渗透预膜等。

2. 脱盐反应进水经过预处理后,进入脱盐反应器。

脱盐反应器中包含离子交换膜,水中的盐离子会与离子交换膜上的交换物质发生离子交换反应。

正离子将被吸附,负离子则通过膜孔径排出。

这样,水中的盐分浓度逐渐降低。

3. 监测与调节在脱盐反应过程中,需要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

常见的监测参数包括进水浓度、出水浓度、水通量等。

通过监测数据,可以及时调节脱盐反应器的操作条件,保证脱盐效果。

4. 出水处理脱盐反应后,产生的脱盐水被称为“浓缩水”。

浓缩水中含有高浓度的盐分,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盐渣处理、逆渗透浓缩等。

处理后的脱盐水称为“纯净水”,可以作为饮用水或工业用水。

5. 冲洗与维护离子交换膜是脱盐工艺的关键部件,需要定期冲洗和维护,以保持其脱盐效率。

常见的维护方法包括化学清洗、物理冲洗等。

三、总结离子交换膜法脱盐工艺流程包括进水与预处理、脱盐反应、监测与调节、出水处理和冲洗与维护等步骤。

通过该工艺流程,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盐分,获得纯净水。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脱盐效果。

纳滤膜分离技术用于合成药浓缩脱盐

纳滤膜分离技术用于合成药浓缩脱盐

精品整理
纳滤膜分离技术用于合成药浓缩脱盐
由于合成过程产生大量的无机盐,一般会达到7~8%。

在传统的工艺大都采用树脂提纯、脱盐,树脂的再生过程将造成二次污染,同时这类解析液浓度往往很低,因此必须利用薄膜蒸发或真空蒸发的方法进行浓缩,蒸发浓缩通常需很长时间,而且能耗大,温度不易控制,容易引起药液的变性分解。

利用纳滤膜对无机盐小分子的脱除效率及对大分子的截留性能,利用纳滤膜分离设备取代树脂脱盐及薄膜浓缩过程,可缩短生产工序,降低生产成本。

在合成药浓缩过程中,无机盐随同水透过膜,而药液得到浓缩,在后期,补加去离子水将浓缩液内的无机盐小分子洗涤带出,直到药液内的无机盐脱除干净(透析液电导低于100us),则进入下一工序处理。

纳滤膜分离技术的优势:
1、纳滤膜分离技术简化工艺流程,减少运行成本;
2、自动控制、操作可靠,产品质量均衡;
3、使用寿命长、设备综合成本低、性价比高;
4、耐酸、耐碱、抗污染性能好分离精度高。

膜处理和分盐结晶工艺

膜处理和分盐结晶工艺

膜处理和分盐结晶工艺膜处理技术和分盐结晶工艺是目前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的两种重要工艺。

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水的净化和盐的分离,为人们提供清洁的水资源。

本文将从人类的视角出发,详细介绍这两种工艺的原理和应用。

膜处理技术是一种基于膜分离原理的水处理技术。

它通过膜的微孔或选择性渗透性,将水中的杂质、微生物、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与水分离,从而实现净化水质的目的。

膜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净化、海水淡化、废水处理等领域。

其主要优点是操作简单、投资成本低、处理效果好等。

在膜处理技术中,常用的膜材料包括聚醚砜、聚酯、聚醚酮等。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物理性能,能够有效地分离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盐和微生物等。

膜处理工艺主要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过程。

微滤和超滤主要用于去除悬浮物、胶体和细菌等大分子物质,纳滤用于去除溶解性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而反渗透则能够去除水中的无机盐和微生物等。

分盐结晶工艺是一种利用物质溶解度差异实现盐的分离的工艺。

它通过控制盐溶液的温度、浓度和pH值等条件,使溶液中的盐达到过饱和状态,从而使盐结晶析出。

分盐结晶工艺广泛应用于海盐提取、化工盐制备、食品加工等领域。

其主要优点是操作简单、能耗低、产物纯度高等。

在分盐结晶工艺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真空结晶、溶剂结晶和冷却结晶等。

真空结晶是将盐溶液在低压条件下进行蒸发,使溶液中的盐结晶析出。

溶剂结晶则是通过向盐溶液中加入溶剂,使盐溶解度降低,从而实现盐的结晶分离。

冷却结晶是将盐溶液冷却至低温,使盐结晶析出。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可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适合的工艺。

膜处理技术和分盐结晶工艺是两种重要的水处理工艺。

它们通过不同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和盐的分离,为人们提供清洁的水资源。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改进和创新这些工艺,使其更加高效、可持续,为人类提供更好的水资源和环境保护。

全膜法水处理与离子交换除盐系统的比较

全膜法水处理与离子交换除盐系统的比较

全膜法水处理与离子交换除盐系统的比较马书强【摘要】There are two commonlyused schemes in the boiler makeup water treatment system. One is featured by ultrafiltration,reverse osmosis and EDI, the other is characterized by ultrafiltration, reverse osmosis and ion ex change desalination. This essay draws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from both economical and technological per spectives and proposes the integrated membrane system be used in specific engineering conditions.%本文对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常见的"超滤、反渗透、电除盐"和"超滤、反渗透、离子交换除盐"两个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在特定工程条件下,推荐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采用全膜法处理工艺。

【期刊名称】《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2(017)002【总页数】3页(P85-87)【关键词】水处理;全膜法;离子交换;经济比较【作者】马书强【作者单位】神华神东电力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神木719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223.51某工程拟安装建设2×1000MW国产燃煤超超临界机组,水源拟采用城市再生水。

设计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

根据《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GB/T 12145-2008)的规定,超超临界机组锅炉补给水水质标准如表1所示。

食品添加剂应用膜分离技术优势阐述

食品添加剂应用膜分离技术优势阐述

食品添加剂应用膜分离技术优势阐述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无相变、低能耗的物理分离过程,具有高效、节能、无污染、操作方便和用途广等特点,是当代公认的先进的化工分离技术之一。

在生物技术行业当中,膜分离会产生大量蛋白质、多肽、酶,如食品添加剂脱盐浓缩、海水淡化浓缩净化、有机酸以及维生素、和其他生物发酵液过滤澄清已经得到改进。

食品添加剂脱盐浓缩的膜分离技术的优势:
1、浓缩效果更好,倍数高,产品稳定性好。

2、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3、过程无需添加溶媒溶剂,不带入二次污染物质。

4、操作简单,占地面积小。

5、可拓展性好,容易实现工业化扩充需求。

6、设备可自动运行,稳定性好,维护方便。

膜处理和分盐结晶工艺

膜处理和分盐结晶工艺

膜处理和分盐结晶工艺
膜处理和分盐结晶工艺是近年来实现废水零排放的常用工艺,其优势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并且在各个项目中应用。

膜工艺可用于废水深度处理工艺段中。

分盐系统采用特殊纳滤膜元件实现有效的氯化钠和硫酸钠分离,其表面荷电性能的选择直接决定分盐的效果。

中、高压膜除盐系统是莱特莱德针对高盐废水研制的技术,该系统主工艺为极限分离膜堆,通过循环增压,将浓水进行不断浓缩,分离系统的回收率为80$\%$-90$\%$之间。

MVR 蒸发结晶器根据浓液收集的物料特性设计而成,可节省许多能源的消耗,吨水耗电可控制在25Kwh 以下,降低运行成本30$\%$-50$\%$。

不同分盐结晶工艺由于在装备和操作条件上均有较大区别,其技术性能、投资和运行成本均存在很大差别,因此,对不同分盐结晶工艺路线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是很多实际项目经常遇到的问题。

膜处理和分盐结晶工艺

膜处理和分盐结晶工艺

膜处理和分盐结晶工艺
膜处理是一种利用特殊的膜材料,通过渗透、过滤或分离的方式对液体或气体进行处理的工艺。

膜处理工艺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食品加工、制药、化工等领域,常见的膜处理技术包括逆渗透、超滤、微滤和气体分离等。

逆渗透是一种利用半透膜将水中的溶质从溶液中分离的工艺。

逆渗透膜具有非常小的孔径,可以有效地过滤掉水中的溶质、微生物和悬浮物,从而获得高纯度的水。

逆渗透工艺被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饮用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

超滤是一种利用孔径较大的膜材料对液体进行过滤和分离的工艺。

超滤膜的孔径通常在0.1-0.01微米之间,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胶体、微生物、大分子有机物等。

超滤工艺常用于饮用水制备、废水处理、食品加工等领域。

微滤是一种利用孔径更大的膜材料对液体进行过滤和分离的工艺。

微滤膜的孔径通常在0.1-10微米之间,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物、细菌、微生物等。

微滤工艺常用于饮用水处理、化工过程中的液体分离等领域。

气体分离是一种利用特殊的膜材料对气体混合物进行分离的工艺。

不同气体在膜上的渗透速率不同,可以通过调节工艺条件和膜材料的选择,实现对气体混合物的分离。

气体分离工艺常用于空气分离、
氢气纯化、瓦斯处理等领域。

分盐结晶工艺是一种利用膜处理技术将溶液中的盐类通过结晶的方式分离出来的工艺。

通过逆渗透膜将溶液中的水分离出来,使盐类浓缩,然后通过控制温度、浓度等条件,使盐类结晶沉淀出来。

分盐结晶工艺常用于海水淡化、盐湖盐提取等领域。

膜技术用于医药中间体脱盐及浓缩 规避生产弊端

膜技术用于医药中间体脱盐及浓缩 规避生产弊端

膜技术用于医药中间体脱盐及浓缩规避生产弊端当前,我国医药等中间体产业链结构性失衡,表现在产品结构趋同、品种单一,大多产能过剩,中高端产品供应不足。

其中,医药及其中间体销售高度依赖国际订单,主要集中在维生素C、青霉素等附加值低的大宗产品,而较高端的医药中间体、特色原料药和专利原料药往往依赖进口。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工业大学校长曾说:“由于企业投资环保装置成本抬升、产能受限,一批企业难以自救,导致了医药等中间体产业陷入困境,医药等中间体产业因既可规避专利壁垒,又具备投资利润率和附加值高等优势,已成为各国发展精细化工的重要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医药被源源不断的开发出来,造福人类,这些医药的合成依赖于新型的高质量的医药中间体的生产。

利用膜分离设备浓缩医药中间体,既可简化原有的操作工艺,又可得到较高纯度的产品,同时降低医药行业的生产成本,是用于医药中间体脱盐及浓缩很有效的方法。

纳滤脱盐技术对医药中间体进行脱盐和浓缩,具体步骤:1、将含有1%~25%盐的医药中间体原料依次通过微滤膜和超滤膜除去溶液中大分子颗粒和有机物以及胶体物质;2、将去除大分子颗粒和有机物及胶体物质后的原料液进入水箱通过冷却水冷却降温至10℃~25℃;3、将冷却后的原料液依次通过增压泵和高压泵增压且采用纳滤恒容脱盐技术进行医药中间体的洗盐和浓缩,并且在脱盐过程中加入渗滤液的速率与膜组件透过膜通量相等,其过程中控制温度2~45℃,操作压力2.0~3.8Mpa;4、脱盐后的浓缩液直接进入下一工序;5、采用纳滤恒容脱盐技术进行医药中间体的洗盐和浓缩过程中,对透过液中有经济价值的物质可以进行有选择性的浓缩回收。

德兰梅勒根据医药中间体生产工艺的处理要求定制性价比高的工艺包,对整个医药中间体生产系统进行全面分析和合理设计,使医药中间体生产系统设计、制造、生产各工艺环节得到有效控制,以实现整套工艺包的经济性能与技术优势双结合,从而为客户提供既专业又完善的工艺包设计。

蒸发浓缩技术工艺对比

蒸发浓缩技术工艺对比
膜材料规定苛刻,导致设备成本投入增大,且缺少有效旳热能回用手段,一般合用于存在较为便宜旳能源可供使用旳场合。
3
反渗入技术
反渗入(RO)技术是运用压力表差为动力旳膜分离过滤技术,当纯水和盐水被抱负半透膜隔开,抱负半透膜只容许水通过而制止盐通过,此时膜纯水侧旳水会自发地通过半透膜流入盐水一侧,这种现象称为渗入,若在膜旳盐水侧施加压力,那么水旳自发流动将受到克制而减慢,当施加旳压力达到某一数值时,水通过膜旳净流量等于零,这个压力称为渗入压力,当施加在膜盐水侧旳压力大于渗入压力时,水旳流向就会逆转,此时,盐水中旳水将流入纯水侧,上述现象就是水旳反渗入(RO)解决旳基本原理。
(2)在非挥发性溶质水溶液旳膜蒸馏过程中,由于只有水蒸汽能透过膜孔,理论上可以100%截留离子、大分子、胶体、细胞和其他非挥发性物质,因此蒸馏液十分纯净,可望成为大规模、低成本制备超纯水旳有效手段;
(3)该过程可以解决极高浓度旳水溶液,如果溶质是容易结晶旳物质,可以把溶液浓缩到过饱和状态而浮现膜蒸馏结晶现象,是目前唯一能从溶液中直接分离出结晶产物旳膜过程;
5、技术集成度高,可半自动/自动切换操作。
1、作为一种新兴旳除盐技术,电吸附在电极材料、模块构造和工艺设计方面还存在局限性;
2、某些类型电吸附模块内部旳流道分布不均匀,增长了水头损失,不利于电吸附;
3、再生时间较长,导致得水率不高。
4、解决水浓度在3000 mg/ L如下;
5、多项基础理论问题有待解决,例如:尽管双电层理论被广泛接受,但从吸附等温线可以模拟为单层吸附;电场作用下吸附材料自身旳物理化学变化如表面官能团旳影响;特性吸附旳影响等都需要进一步旳研究。
新兴工艺技术,对进水中盐分浓度有明确规定,过高浓度旳废水尚不合用此技术,且国内尚无成熟案例。

膜分离技术在浓缩草甘膦母液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在浓缩草甘膦母液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在浓缩草甘膦母液中的应用膜分离技术浓缩草甘膦母液优点草甘膦结晶母液中含1.5%~3%的双甘膦和15%~20%的氯化钠,以往作为废水处理,相当困难。

使用多级膜分离系统,包含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处理其结晶母液,可以得到浓缩的脱盐的草甘膦溶液。

膜分离浓缩法的优点膜在处理低浓度草甘膦溶液中的优点:1能耗小,整套浓缩设备采用膜分离装置,只需使用电能。

2采用触摸屏自动控制系统,可实现全自动化连续运转。

3无污染,常温常压下进行分离,无化学变化,不会给环境带来任何污染。

4维护简单,降低单元操作费用。

5分离出的水可回用到前段工艺,不仅节约50%以上的水费,而且大大减少污水后处理费用。

低浓度草甘膦溶液经纳滤膜系统过滤后,由于纳滤膜能够截留除了水和一价离子的其他物质,所以过滤后的出水无色透明、无大分子有机物、无菌,能够用于生产回用,即膜能提升处理出水的水质,理论上用膜处理能使出水质量达到任何我们想要的水质。

所以用膜处理低浓度草甘膦溶液可以实现废水的零排放。

6膜系统占地小,系统全封闭运行,无异味产生。

草甘膦母液1、可处理母液成分可处理母液成分以草甘膦浓度为1-4%。

2、处理后可达到的技术指标浓缩液草甘膦、浓度为6-8%,排放液草甘膦浓度在0.1%以下。

工艺流程简介低浓度草甘膦溶液经加氨水调节pH,达到膜的进水要求后,进入UF一级超滤膜处理系统。

低浓度草甘膦溶液经UF一级超滤膜分离后分成两股,浓侧溶液部分返回原液箱;淡侧进入NF二级纳滤膜系统。

进入NF二级纳滤膜系统的草甘膦溶液分成两股,经循环浓缩后浓侧溶液浓度升高,达到要求后泵至成品箱;,淡侧进入RO三级反渗透膜系统。

进入RO三级反渗透膜系统的草甘膦溶液分成两股,经循环浓缩后浓侧溶液浓度升高,返回NF二级纳滤膜系统进料口;淡侧排放或回收。

膜法脱盐技术及膜法分离过程

膜法脱盐技术及膜法分离过程

膜法脱盐技术及膜法分离过程反渗透和纳滤过程单独、或与离子交换法、或其它分离过程相结合,可以降低再生剂的费用和废水排放量,也可以用来制备高纯水,在电厂与热法结合时,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水的利用率。

下图示意性地给出了主要脱盐过程适用于进水含盐量所对应的经济范围,即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及蒸馏法四种脱盐方法的最典型的操作范围。

目前常规的过滤过程可以按照脱除颗粒的大小进行分类,传统的悬浮物的过滤是通过水流垂直流过过滤介质来实现的,全部的水量完全通过过滤介质,全部变成出水流出系统,类似的过滤过程包括:滤芯式过滤、袋式过滤、砂滤和多介质过滤。

这种大颗粒过滤形式仅仅对粒径大于1 微米的不溶性固体颗粒有效。

为了除去更小的颗粒和可溶性盐类,必须使用错流式的膜过滤,错流式膜过滤对与膜表面平行的待处理流体施加压力,其中部分流体就透过了膜表面,流体中的颗粒等被排除在浓水中,由于流体连续地流过膜表面,被排除的颗粒不会在膜表面上累积,而是被浓水从膜面上带走了,因此一股流体就变成两股流体,即透过液和浓缩液。

膜法液体分离技术一般可分为四类: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和反渗透(RO),它们的过滤精度按照以上顺序越来越高。

微滤(MF)微滤能截留0.1~1 微米之间的颗粒,微滤膜允许大分子有机物和溶解性固体(无机盐)等通过,但能阻挡住悬浮物、细菌、部分病毒及大尺度的胶体的透过,微滤膜两侧的运行压差(有效推动力)一般为0.7bar。

超滤(UF)超滤能截留0.002~0.1 微米之间的颗粒和杂质,超滤膜允许小分子物质和溶解性固体(无机盐)等通过,但将有效阻挡住胶体、蛋白质、微生物和大分子有机物,用于表征超滤膜的切割分子量一般介于1,000~100,000 之间,超滤膜两侧的运行压差一般为1~7bar。

纳滤是一种特殊而又很有前途的分离膜品种,它因能截留物质的大小约为1 纳米(0.001 微米)而得名,纳滤的操作区间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它截留有机物的分子量大约为200~400 左右,截留溶解性盐的能力为20~98%之间,对单价阴离子盐溶液的脱除率低于高价阴离子盐溶液,如氯化钠及氯化钙的脱除率为20~80%,而硫酸镁及硫酸钠的脱除率为90~98%。

脱盐水处理工艺技术的选择与比较分析

脱盐水处理工艺技术的选择与比较分析

脱盐水处理工艺技术的选择与比较分析摘要:脱盐水处理工艺,也叫做纯水处理工艺、深度脱盐水工艺,通常指去除水内适合去除的强电解质,以及去除水内较难去除的弱酸、二氧化碳等电解质的水。

在脱盐水处理方面,有很多项工艺技术可被运用,如果企业在选择处理方法时选了不适合当地水质情况的或者是对企业具体情况不利的方法,则可能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基于此,本文针对市场运用最为广泛的离子交换法和反渗透法进行对比与分析。

关键词:脱盐水处理;技术选择;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引言:脱盐水的处理基本保证了脱盐水系统的运行质量,同时也保障了企业的稳定运行。

对于企业来说,对化学水实施正确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在科技革命的背景下,补给水的直接处理方法逐渐多样化,这也为科学选择适合的脱盐水处理技术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在更大程度上减少了淡水资源的消耗,有利于企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增加。

一、脱盐水处理工艺的重要性目前,离子交换混床工艺和反渗透混床工艺被广泛应用于脱盐水的处理,选择适合的工艺是企业得以正常生产及发展的关键。

由于两种处理工艺对原水品质的需求存在差异,所以在进行选择的时候,企业因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展开分析,使用更加适合自身情况的脱盐水处理技术,以此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以及经济收益。

二、反渗透混床和离子交换混床工艺的分析对比(一)离子交换法1.工艺流程原水经过过滤系统预处理后进入阳离子交换器,与强酸性阳离子丙烯酸树脂充分接触,可有效去除其中的阳离子,对已脱阳离子的原水实施脱二氧化碳处理,为去除阴离子做好准备,脱二氧化碳后进入阴离子交换器与强碱性树脂充分接触实现去除阴离子的处理,之后进入混床除去残留少量盐分离子从而达到最终目的。

2.流程单元首先借助过滤装置针对原水实施化学预处理,处理后的水进入阳离子交换器,去除原水内的镁、钠、钙等阳离子,经过除碳器再对原水里的碳酸氢根离子进行分离,产生水与二氧化碳,排出二氧化碳。

之后,将处理后的水和强碱阴离子树脂产生离子交换作用,去除水里的阴离子。

柠檬酸脱盐应用膜分离技术优势分析

柠檬酸脱盐应用膜分离技术优势分析

柠檬酸脱盐应用膜分离技术优势分析
柠檬酸脱盐应用膜分离技术有哪些优点?柠檬酸脱盐应用膜分离技术克服了传统柠檬酸分离精制困难、提取收率低、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档次低等缺点,提取、分离、纯化成本较传统工艺大大降低。

特别是产品纯度高,颜色透明色泽好,可以达到食品级甚至更高级别要求。

采用膜分离设备进行技术浓缩提纯的优点:
1、柠檬酸脱盐过程在常温下进行,无相变,柠檬酸脱盐脱色无化学反应,不带入其他杂质造成产品分解变性,特别适合于热敏性物质。

2、可脱除产品的盐分,减少产品灰分,提高产品纯度,相对于溶剂脱盐,不仅产品品质更好,且收率提高。

3、工艺过程收率高,损失少。

4、可回收溶液中的酸、碱、醇等有效物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5、设备结构简介紧凑,占地面积小,能耗低。

6、操作简便,可实现自动化作业,稳定性好,维护方便。

柠檬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又名枸橼酸,无色晶体,常含一分子结晶水,无臭,有很强的酸味,易溶于水。

其钙盐在冷水中比热水中易溶解,此性质常用来鉴定和分离柠檬酸。

结晶时控制适宜的温度可获得无水柠檬酸。

在工业、食品业、化妆业等具有极多的用途。

污水处理中的脱盐与浓缩技术

污水处理中的脱盐与浓缩技术
利用高效反渗透膜,提高 脱盐率,降低浓水产生量 。
膜集成技术
将不同种类的膜进行集成 ,实现多级脱盐和浓缩, 提高处理效率。
优化操作参数
通过优化压力、温度、流 量等操作参数,提高脱盐 与浓缩效率。
降低能耗和成本
节能膜组件
采用低阻、高通量的膜组件,降低运行能耗和成本。
回收利用能源
利用热能、机械能等回收方式,降低能源消耗和成本 。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详细描述
吸附浓缩技术利用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吸附在吸附剂表面或 内部孔隙中,从而实现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该技术适用于处理高浓度废水,具 有较高的处理效率,但吸附剂的再生和更换成本较高。
WENKU
PART 04
脱盐与浓缩技术的发展趋 势
REPORTING
提高处理效率
01
02
03
高效反渗透技术
等。
浓缩技术则是通过减少污泥的含水率来 降低污泥的处理和处置成本,常用的方 法包括重力浓缩、气浮浓缩和离心浓缩
等。
工业废水处理中的脱盐与浓缩技术应用
工业废水成分复杂,含有大量 的溶解性盐类和重金属离子, 需要进行脱盐处理以满足排放 标准。
针对不同性质的工业废水,脱 盐技术也有所不同,如化学沉 淀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 等。
WENKU
蒸发浓缩技术
总结词
蒸发浓缩技术是一种通过加热将废水中的水分蒸发,从而实现废水中固体和液 体分离的方法。
详细描述
蒸发浓缩技术利用热能将废水中的水分转化为蒸汽,而废水中的固体物质则以 浓缩液的形式被留下来。该技术适用于处理各种浓度的废水,具有较高的处理 效率,但能耗较大,需要较高的运行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膜浓缩分离设备与脱盐过程处理速度对比
八十年代初期,美国科学家研究了一种薄层复合膜,它能使90%的NaCl透析,而99%的蔗糖被截留。

显然,这种膜分离技术既不能称之为反渗透膜,也不属于超滤膜的范畴(因为不能透析低分子量的有机物)。

由于这种膜在渗透过程中截留率大于95%的分子约为1纳米,因而它被命名为“纳滤膜”。

纳滤膜的截留分子量从200-1000,能使90%以上的NaCl 透析,适用于脱盐、脱单糖、浓缩设备等多种工艺。

膜结构绝大多数是多层疏松结构与反渗透相比较,即使在高盐度和低压条件下也具有较高渗透通量因为无机盐能通过纳滤膜而透析,使得纳滤的渗透压远比反渗透低,这样,在保证一定的膜通量的前提下,纳滤过程所需的外加压力比反渗透低得多。

而在同等压力下,纳滤的膜通量则比反渗透大得多。

此外,纳滤能使特种浓缩分离设备与脱盐的过程同步进行,所以用纳滤代替反渗透,浓缩过程能有效快速地进行,并达到较大的浓缩倍数。

由于具备以上特点,使得纳滤膜可以同时进行脱盐和浓缩并具有相当快的处理速度:用纳滤膜对抗生素、合成药进行浓缩具有常温无破坏、低成本、收率高的特点。

浓缩设备主要特点
具备卷式膜共有的膜芯填装密度高,单位面积膜的造价低等优点;
绝大多数为多层疏松结构;
与反渗透相比较,在高盐度和低压条件下具有较高渗透通量;
能够连续进料和连续浓缩出料,保证了生产的连续性,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实现24小时不停机操作;高单位透析液的回流利用,也提高了产品的收率。

主要应用领域
制药(抗生素树脂解析液的脱盐浓缩,维生素浓缩)
染料(脱盐浓缩,取代盐析、酸析)
氨基酸(脱色除杂、浓缩、脱盐)
食品(低聚糖、淀粉糖分离纯化,果汁浓缩,植物提取)
母液回收(味精母液除杂、葡萄糖结晶母液除杂等)
水处理(印染废水处理,中水回用,超纯水制备)
酸、碱回收(制药行业洗柱酸、碱废液,化纤行业废酸、碱)
浓缩设备作为中国最早从事应用膜分离技术推广的公司之一,迄今已为70多家企业提供卷式纳滤膜系统上百套,膜总面积超过十万平方米,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水回用等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