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课件第十章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完整课件【优质PPT】

政治经济学完整课件【优质PPT】

2021/10/10
28
第二节 货币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一)价值形式:指商品的内在价值通过商
品交换而得到的表现形式。 1、简单的、个别的、偶然的价值形式
一种商品的价值只是偶然的在个别场合 简单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包含了价值形 式的本质特征,包含着一切价值形式的秘密.
2021/10/10
2021/10/10
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6
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首先是一个有目 的的劳动过程,是劳动者利用劳动资料作用 于劳动对象的过程.表现为一定的生产力水 平。
人类进行生产的三个简单要素:人的劳动、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2021/10/10
7
一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 律的科学。
2021/10/10
27
2、私、社的矛盾决定和支配着简单商品经济的产 生及其发展过程,支配着商品生产的扩大和缩小。
3、私、社的矛盾引起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决定 商品生产者命运。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包含着资本主义矛盾的 萌芽,随着资本和生产的集中、分工的发展,私、 社的矛盾逐步发展为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 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 本矛盾。原因: 1、是商品内在矛盾的总根源。
2021/10/10
26
简单商品经济内包含着一系列矛盾:
(1)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3)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 矛盾
(4)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只有经过交换,价值被承认,才能解决主要 矛盾,从而解决其他矛盾。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共同构成社会形态
(2)二者的辨证关系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

《政治经济学原理》第十章

《政治经济学原理》第十章

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初次分配是指在创造国民收入的 物质生产领域进行分配。 经过初次分配所得的收入称之为 “原始收入”。
初 次 分 配
再 分 配
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之后在全社 会范围内进行的再分配过程。 经过再分配而获得的收入为“派生 收入”。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的: 一是国家的财政预算。 二是各种服务费。

② ③

— 8—
二、国民收入的核算体系与核算方法
本国消费者消费的产品、投资者投资物以及政府购买的产品中有一部分是本国的最终产品,也有一部 分是进口的。其中,本国最终产品中用于本国消费的产品等于(C+I+G-M),加上出口的部分才是本国 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即:
国民收入= C+I+G -M+X
= C+I+G+(X-M)
一种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简称MPS),适用于计划经济国家的国民经济核算。该体系以马克思主 义再生产理论为依据,认为只有物质生产领域的社会劳动才能创造国民收入,而非物质生产领域投入的社会 劳动,不增加供社会支配使用的物质产品总量,所以不计入国民收入。 另一种是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称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又称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简称SNA),广 泛适用于市场经济国家。该体系以西方经济理论为依据,认为创造物质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劳务活动算体系与核算方法
2.增加值法
增加值法是通过把经济各部门生产的增加值加总,从而得到国民收入。因为大多数产品都是分阶段进 行生产的,每个阶段增加的价值,就是最终产品增加的价值总和。把全社会所有部门的增加值加总就得到 了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核算的不同方法,分别反映了物质产品和劳务的产、 相互联系的各生产部门的关系以及各种收入的来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十章

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Utopian socialism)
当时,世界上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西欧国家正处于资本主义萌芽和资本主义 原始积累时期。
特点:具有人文主义关怀的一些思想家率 先利用虚幻的文学游记形式,表达自己的政 治主张,批判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憧憬没 有剥削压迫的美好社会,形成最初的空想社 会主义思潮。
• 反映了意大利早期无产者和贫苦劳动人 民反对剥削的要求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对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一定的影响。
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Utopian socialism)
• 18世纪中叶,法国资本主义已有明显的发展,资产 阶级革命正在酝酿之中,无产阶级先驱者的政治意 识也在萌发。
• 特点:法国一些平民出身的启蒙思想家开始撰写专 门的理论著述和法律,阐述社会主义的思想,形成 马克思、恩格斯后来称赞的“直接共产主义的理 论”。(“共产主义的微光”发展为“直接的共产 主义理论”)
• 没有货币,鄙视金钱——乌托邦人彻底消除了 人们对金银的膜拜,他们十分鄙视金银。莫尔 写道:公家厅馆和私人住宅的便捅溺器,以及 锁奴隶的镣铐都是金银做的,罪犯和不名誉的 人要受穿金戴银的惩罚。
• 乌托邦人每天劳动6小时后进行科学、 艺术和体育活动。
• 不闭关锁国,从事对外贸易……
• 社会安定,风景秀丽,人人过着幸 福的生活
• 托马斯·莫尔(1478——1535) 是英国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
《乌托邦》 (Utopia)
• 《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 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
• “乌托邦”一词是由两个希腊字拼成的, • “乌”是“没有”的意思, • “托邦”是“处所的意思。 • “乌托邦”就是“没有的地方”。

政治经济学第十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的本质ppt课件

政治经济学第十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的本质ppt课件

第四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 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 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 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它为我国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阶段划分提 供了依据
(三)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第四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伟大的社会主义 事业,要把拥有十几亿人口、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 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实现强国富民,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 极其艰巨的历史使命。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全靠 集中全党全民的智慧,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 导下,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艰辛的探索。近三十年 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就是探索如何完成这一历史 使命的历史进程,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 形成过程。
第四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及奋 斗目标
随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化, 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从 而对我们的奋斗目标更加完善,即由原来的经 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 布局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布局,相应地原来的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的奋斗目标,拓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十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的本质
本章重点
➢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 ➢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和长期性 ➢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划分的重大意义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其

现代政治经济学 第十章分配理论

现代政治经济学 第十章分配理论

国民收入分配三次划分
•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 领域内进行的分配,经过这次分配得到的收入, 也称原始收入。参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主体主 要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 。
• 国民收入再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的基础 上,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现金或实 物转移的一种收入再次分配过程。国民收入再分 配主要由政府调控机制起作用 。
• 一类认为公平与效率存在冲突。分为效率优先论和公平优 先论两种主张。 效率优先论者认为效率来自个人的努力 与勤奋,不重视效率,就是鼓励懒惰,社会经济就难以发 展,平等只会导致普遍贫穷。公平优先论者则认为,平等 应当放优先地位。其理由是,平等本来是人们的天赋权利, 竞争引起的收入差别是对这种权利的侵犯。
公平与效率协调论
• 持这种观点的西方学者主张公平与效率是互为条件,互为促进的和谐 关系。他们基于对市场机制既有优点又有缺陷的认识,不同意将公平 与效率对立起来的“冲突论”,试图找到一条既能保持市场机制优点, 又能消除收入差距扩大的途径,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兼顾与协调。坚持 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主要有凯恩斯,萨缪尔森、布坎南、奥肯和瓦里 安。其中,奥肯最具代表性。他们的立论依据主要是:
个人收入分配
• 个人收入,取决于两个因素,即个人所能提供的各种要素 的数量以及这些要素的价格。资本、土地、劳动力等生产 要素的所有者按照其拥有的生产要素在财富的创造过程中 的贡献大小获得相应的收入。
• 个人收入分配形式 从人类社会发展实践来看,个人分配 形式可以概括为两大类: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劳动收 入一般指工资,而非劳动收入形式包括利息、地租等诸多 形式。
• 能否促进国民收入的增长。这是考察分配制度运 行结果的标准。如果一种具有激励机制和约束机 制的分配制度,既能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又能 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 国民收入的增加 。

《政治经济学(下)》第十章 PPT

《政治经济学(下)》第十章  PPT

市场调节对任何性质的商品经济都有积极作 用。它的长处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市场调节是商品经济的自动调节器,社会 资源将流向经济效益最高的部门中去,得到 较有效的利用。 第二,市场调节是以企业有充分的自主经营权为 前提的。
第三,在市场调节的情况下,企业是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 者和经营者。
第三阶段(1987-1992)
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党的十三大进一步发展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理论, 指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区别 不在于市场与计划的多少。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 制,计划与市场的作用都是覆盖全社会的,计划调 节与市场调节应有机结合。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 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
第四篇
第十章
社会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微观经济活动
教学目的:掌握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体制的 含义。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产权关 系和企业组织制度。了解我国国有企业的相 关问题等。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居民个人的 经济行为。
本章基本概念: 资源配置、资源配置方式、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 产权、产权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结构、 经济效益、微观经济活动主体 本章思考题: 1、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区别。 2、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框架。 3、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特征的区别。 4、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别比较。 5、影响个人消费行为的因素。 6、影响个人金融资产选择的因素。
(2)产权结构: 市场经济中,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各独立企 业分别掌握资源,企业之间产权、利益边界 清晰,企业间自由订立契约,自我负责。 计划经济中,生产资料和各种资源都为国家 所有或主要为国家所有,企业只是政府的附 属物企业间产权、利益边界模糊。

政治经济学第10章: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政治经济学第10章: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资本主义 社会生产
国际化方向
生产的国际化促进了
资本的国际化
自由竞争
商业资本
资本的国际化
资本主义阶段
的国际化
垄断资本 主义阶段
二战以后 的阶段
资本输出
资本的国际化
垄断同盟
产业资本
资本的国际化
国际化
3. 国际贸易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贸易指国际间的商品交换,由世 界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
(一)生产国际化与资本国际化
什么是生产国际化与资本国际化?
• 生产国际化与资本国际化,就是生产 和资本的运动不断越出国界,在世界 范围内持续扩张和增殖的过程。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是生产国际化与资本国际化的基础
1. 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 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生产社会 化超越国界的体现。
第十章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讲解提纲: •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的动因与表现 •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及表现
一. 经济全球化的产生 二. 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和实质 三.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四.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及表现
第三,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反映的是以商品交换和资本流动 为主的经济交往方式,而经济全球化反映的则是各种 生产要素都得到流动的经济交往方式。
第四,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主要以国家为国际经济联系的主 体,而经济全球化则是在以国家为国际经济联系的主 体之外,跨国公司成为更重要的主体。
二、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和实质 (一)经济全球化的内容
(2)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
国际贸易发展速度空前 主

山东大学《政治经济学》讲义10国民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山东大学《政治经济学》讲义10国民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第十章国民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国民收入分配过程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阶段,生产过程中所创造出的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最终收入;社会保障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它既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标志,又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安全网与稳定器。

本章从国民收入分配入手,分析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及其主要内容。

第一节国民收入分配国民收入从形成到使用要经历比较复杂的分配过程,这个过程分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阶段。

经过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形式是“原始收入”,经过再分配形成的收入是最终收入。

一、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国现阶段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因此,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内以不同的形式进行的。

国有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是企业总产值扣除生产资料消耗后的那部分净产值,也就企业劳动者当年创造的新价值。

这部分新价值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三个部分:(1)上缴国家的税金形成国家集中的纯收入,由国家统筹在全社会范围内使用;(2)以企业基金的形式归企业支配,用于生产发展和企业内福利;(3)企业员工的工资,这部分以按劳分配方式进行分配。

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形成四种原始收入:(1)上缴国家的税金;(2)集体企业上缴集资单位,形成集体单位的内部合作基金;(3)集体企业内部留利,用于企业的发展和福利;(4)集体企业的员工工资。

农村的集体经济单位创造的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后形成三种原始收入:(1)农村集体经济单位的提留,以形成公积金和公益金,这部分收入的形成方式在改革中正在进行规范;(2)以管理费形式提留给乡级政府组织,这部分会随着农村基层政府组织的改革进行调整;(3)农民家庭的纯收入。

私营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也形成三种原始收入:(1)上缴国家的税金;(2)企业主支配的收入;(3)分配给企业员工的工资。

个体生产者创造的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形成两种原始收入:(1)上缴国家的税金;(2)个体生产者自行支配的纯收入。

政治经济学课件第十讲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政治经济学课件第十讲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所谓转移支付,指政府通过税收把一部分人的收入征
收起来,再转移支付给丧失劳动力和劳动机会的人,包括 失业救济、养老金、低收入家庭补贴等。)
2,市场化的分配原则对个人收入的影响 个人收入是要素使用得到的报酬,个人收入就 转化为一种要素的价格,要素价格要由市场决定。
(1)要素价格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 (2)要素价格还取决于要素的效率; (3)按要素分配和按效率分配都必然出现收入差距。
GNP=GDP+国外净要素收入 GDP=GNP-国外净要素收入
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SNA) 1,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指创造国民收入的生产部门和服务部门在其内部进行的 分配,这一分配过程与国民收入的形成过程是一致的。是 一种微观分配过程。
2,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指国民收入继初次分配以后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 配,通常是由国家对初次分配的结果进行调整。是宏观分配 过程。
基尼系数是曲线中不平等面积与完全平等面积之比。
基尼系数=G 则:G=A/A+B A=不平等面积
A+B=完全平等面积 0≤G≤1 基尼系数越高,说明收入分配差距越大。
2,贫困和贫困标准 什么是贫困?通常把贫困定义为一种收入水平, 即收入低于维持生存的基本生活费用,就是贫困。
划分贫困线是衡量贫富差距和研究解决贫困问题 的普遍做法。
形成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是:
a.要素:人们拥有要素的条件存在差异; b.竞争:竞争产生的生产经营结果的差异; c.市场:市场规则的不公平; d.机会:机会的不均等。
三,收入差距的度量
1,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
洛伦茨曲线研究收入在国民之间分配的情况,即分析多 大比重的总收入分配到了多大比重的总人口中。
(4)积累资金:社会保障制度为社会积累资金提供了 一种有效机制。

政治经济学10_第十章ppt课件

政治经济学10_第十章ppt课件

.
2
第十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 基础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市场经济微观基础概述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个人经济行为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农户
.
3
第一节 市场经济微观基础概述
一、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内涵与构成 1、广义与狭义的微观经济基础 广义的市场经济微观基础就是指市场经济中微观经 济主体的总和以及这些主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而 狭义的市场经济微观基础仅仅是指微观经济主体。 2、微观经济基础的构成 企业 个人 农户
1、现代企业拥有由出资者出资形成的独立的法人所有 权,并取得由法律认定的独立的企业法人地位。
2、现代企业的投资者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3、现代企业是具有管理层级制的科层组织。
4、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管理走向职业化,并造就了 一个职业管理阶层。
5、现代企业行为目标的转移,由直接追求利润最大
化目标转变为在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中实现利润最大
(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义 1、适应市场结构变化、抵御日益增大的市场
风险。 2、利于形成有效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和外部
市场制衡机制。 3、利于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企业创新机制的形
成。 4、完善的法律规范性和国际惯例性。 5、利于资本的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
1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
现代企业在内部管理控制权的职业化和管理权配置方式 的层级制,表明市场交易内部化已取得某种组织规范, 这即是钱德勒所说的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即以“管理
上的看得见的手取代了市场机制的看不见的手”。
.
1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素及基本特征

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五版)教学课件第十章 地租

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五版)教学课件第十章 地租
如果从每一时期内级差地租的运动来看,级差地租II是以 级差地租I为基础的。
级差地租II的形成要以级差地租I的存在为条件,这一点是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所不了解的。
这两种级差地租形态的区别。级差地租I只是以不同 地块土地肥沃程度(和位置)的差别为条件,而级
差地租II则除了这种差别外,还以投入同一地块的不 同资本的生产率的差别为条件。
农业中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和工业中的超额 利润是有区别的。首先,工业中的超额利润只是一 种暂时的不稳定的现象,而农业中的超额利润,却 是一种比较经常、比较稳定的现象。其次,工业中 的超额利润,只有先进的企业能够得到,而农业中 的超额利润,不仅优等地可以得到,就连中等地也 可以得到。因此,租种优等地和中等地的资本家, 都有可能向地主交付级差地租。
最后,还常常有这样的情况:租金要得非常高,但租佃 资本家又要获得平均利润,这时,他就克扣一部分工资 来支付租金。
不同性质的地租反映不同的经济关系。为了正确地认识 资本主义的地租关系,我们还必须把这种地租和封建地 租加以区别。
一方面,封建地租以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前提,并且在 不同程度上要和经济外的强制即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 相联系。
庸俗经济学者曾经用各种各样的地租“理论”,来 “解释”地租的来源。
庸俗经济学者们在地租问题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他们都把地租妄说成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关系,甚至 人与神的关系,而不敢和不愿承认它是一种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
但是,根据马克思的分析,级差地租并不是什么自 然或上帝的“恩赐”,而是农业中的超额利润,和 工业中的超额利润一样,它也是来自剩余价值,来 自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在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不但 支配着工业,而且支配着农业。不过,农业中的资 本主义关系比起工业来要复杂一些,在这里,除了 有农业资本家(租佃资本家)和农业工人这两个阶 级以外,还有一个大土地所有者阶级(地主)。农 业资本家租种土地所有者的土地需要向后者交纳地 租,而他自己则从农业经营中得到平均利润。农业 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剥削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 余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
其次、改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比率。 提示:商业银行要把一定比例的资金存入中央银行, 以保证金融秩序的稳定。这个法定准备金率若是提 高了,商业银行须向中央银行上缴更多的货币资金, 则流通中的货币量就会减少,反之增加。 最后、开展公开市场业务。 提示:由中央银行在货币资本市场上公开出售或收购 有价证券。若是中央银行大量收购有价证券,则意 味着一般商业银行手中的货币量有所增加,因而流 通中的货币量就多了,反之则少。
第十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第一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原因 由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到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其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具体原因 第一、基础性、大型、前导性的科研项 目,是私人垄断资本不愿涉足的领域。
④调节手段 ●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⑤调节对象 各个微观经济主体 整体的国民经济宏观全局 ⑥调空目标的实现 引导 国家 调节 市场 企业
2、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节
第一、财政政策
第二、货币政策
首先、改变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 提示:贴现率,是指票据持有者持未到期的商业票据 向银行兑现现款时,银行索取的回扣即利息率。 再贴现。如果再贴现率降低, 商业银行就会拿出更多的有价证券去贴现,流通中 的货币量就会增加,反之则相反。
二、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
1、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宏观调节的主要内容 ①调节的总任务→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平 衡 提示:◆社会再生产必须按照客观要求的比例 进行。 ◆从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看维持和保证 总供给和总需求大体平衡,也是市场 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②调节目标(多重的) A、保持经济的稳定和一定程度的增长 B、保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 C、实现充分就业 D、保持国际国内收支的大体平衡 ③调控方式 一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调节。 二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调节和控制。
3、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提示: ▲通过财政政策,以增税、减税或补贴方式,可 以引导私人企业增加生产或是减少生产。 ▲通过货币金融政策,如放松还是收紧银根,实 行差别利率等方式,引导企业的行为和发展方 向。 ▲通过国家向私人企业加工定货来维持企业的生 存和发展,引导企业生产或不生产某种产品。 ▲通过实行国民经济计划化,指导性计划引导私 人企业向国家既定的目标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 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它可以通过国家 调节经济生活,加强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更 好地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取高额垄断利润,更有利 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其实质都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 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 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垄断 资本主义形式,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 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资产阶级总利益并凌驾于 个别垄断资本主义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 种形式。
○发展过程 第一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萌芽和产生时期 第二时期:1929-1933年经济危机和第二次 世界大战期间有一定发展趋势 第三时期: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涨发展 起来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特点 ●经常性 ●持续性 ●稳定性 ●广泛性
第二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发展
第三、收入政策 通过对工资、物价的管制,抑制通货膨胀, 保持社会稳定。 第四、计划管理 带有: 计划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 — — — — — 制定一定时期的国民经济增长计划 财政收支计划 货币发行计划 国家重点投资计划 科技教育发展计划 主要产业发展计划
◆全局性 ◆规划性 ◆前瞻性 ◆指导性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1、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也就是资本主 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 提示:▲国有经济可以通过国家利用财政收入 投资建立起来。 ▲也可以通过国有化方式,将一些私人 企业变为国有企业。
2、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提示: ▲可以是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与一个新企业。 ▲也可以是国家通过出售一部分国有企业的 股份。 通过以上二种方式形成国家和私人资本共有 (国私共有)的企业 ▲还可以通过国家收购一部分原有企业的股 份而形成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相结合的企业。
第二、仅靠私人垄断资本的力量,无法满足大 规模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 ▲新兴产业和部门涌现 ▲旧产业的革新改造 第三、私人垄断资本不可能承担对宏观经济调 节的任务,国家必须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组 织和调节。 第四、生产与消费矛盾的不断尖锐依靠国家力 量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 另一方面,对社会经济发展有某种阻碍作用。
思考题:
1、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什么得 以迅速的发展 2、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对经济宏观调 控包括哪几种手段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