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驼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兰州西50公里,永登县苦水镇,有猪驮山,原为“萱帽山”、、、
传说,自宋代以来,萱帽山上就有寺庙,叫西山寺。
寺内有佛殿、碑碣,千年香火延续,游踪不止。
清文宗咸丰己未年(1859年)刻制的《西萱帽山庙宇并立碑志》记述,庄浪县之南有堡曰苦水,堡西二里许,层峦叠嶂,钟灵毓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萱帽山也。
上有三宝殿一座,殿下左列地藏菩萨,十殿阎君殿,庙宇参差,残碑断碣,犹有存者。
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陕西民郑王姓,同堡十王会众等略为创修。
清康熙年间,又由本邑僧人风颠和尚修葺。
乾隆、嘉庆、咸丰年间,均由广大信士邑人捐金重修绘画。
“萱帽猪驮”成为兰州胜景。
萱帽山变为猪驮山的来历与一位济公式的人物风颠和尚有关。
相传,清世祖顺治八年(1651年)农历四月初八,今永登县苦水镇苦水街东巷李氏家出生一儿,俗名李福,“及长不愿娶妻,父母强为之授室,而与床笫无沾染,邑有王吒什者,高僧也,遂受戒而师事之,断指出家,以示决心。
后飞锡四方,恒以济孤恤贫救灾难为事,尤其治垂危之病,施回生之术无不效,所得谢仪作修桥施粥之用。
”风颠自命僧名无情,后改僧名超度,号风颠,俗称李佛爷,后人亦称为风颠济公。
李佛自小念过两三年私塾,十一二岁开始务农,十八岁出家到萱帽山修行,他见山寺寥落,许愿补葺。
为了修葺十王殿,风颠天天赶一头呼作“自醒”的猪,搬运砖瓦,自己身背六块,猪驮四块,这一行动感动了周围的人,大家都来义务投工,募化捐资,最后终于实现了夙愿。
自此,萱帽山便叫成了“猪驮山”。
李福于清圣祖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农历腊月初八圆寂于西安市。
传说,他圆寂后,众僧在他端坐的遗容上涂金粉,一涂再涂,总是不显光亮,觉得奇怪。
不久,消息传到京城,康熙皇帝说:“莫非他是渗金佛?”一语道破,风颠遗容顿生金光,灿灿照人。
因此,后人也常称他为“渗金佛祖”。
风颠和尚“舍身求雨”、“煮身济赈”、“怪治久病”、“翻地压砂”、“巧计修桥”等故事在永登地区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今西安碑林中还存有他绘的达摩像石刻,《风颠和尚言语录》《渗金佛祖救劫经》今仍流传于民间
《永登县志》载:“颠僧,苦水堡东巷李氏子,及长不愿娶妻,父母强为授室,而与床第无沾染。
邑有王吒什者,高僧也,遂受戒而师事之,断指出妻,以示决心。
后飞锡四方,恒以济孤恤贫救灾难为事,尤其治垂危之病,施回生之术无不效,所得谢仪作修桥施粥之用。
康熙间挂锡达摩庵,坐而示寂,敕封渗金佛,当时以其言其行似疯似癫,号风颠和尚,苦水人称李佛,并以名其镇。
”
断指出家
李福14岁时父母为其婚配,妻薛氏,俊美贤惠。
然李福不喜女色,亦不多言笑,惟善静坐。
婚后四年,与薛氏从无相染。
至18岁李福猛然醒悟,认为“万物无常”,生即是死,成即为败,日出日落,人生有限,莫若出家为僧,方为上策。
遂口占一偈曰:“一十四载配姻缘,何若夜夜伴鬼眠?四恩无义今宵悟,再不恋她火炕间。
”于是提出休妻,向父母提出削发出家,父母惊而不准。
苦水堡河西有座萱帽山,亦称西山。
明朝期间,山上建有一座三宝佛殴,名西山寺。
明末,一游僧观此山不但山峰陡峻,而且远远望去酷似一尊大肚弥勒佛稳坐那里,很有脉气,于是在西山寺常驻下来,人称王主持。
王主持名吒什,系青海塔尔寺来的西藏喇嘛,是个得道高僧,远近颇有名气。
清圣祖康熙八年(1669年)端阳节那天,李福怀揣利斧,走上西山,要求干主持为其削发,因未经父母许可,王吒什不肯为其剃度,李福无奈,请来父母、岳丈、舅舅等众亲邻。
父母起初坚决不同意他出家,李福痴心难改,遂从怀内掏出利斧。
将左手无名指剁下说:“若再不依,即将我头剁下,一死方休。
”母亲大惊失色,夺下斧头说:“儿呀,不留你了,随你便了。
”于是王吒什为其削发,李福自安名号为“无情”。
翌日,无情下山劝其妻再嫁,薛氏心中怨…限,哭泣而去。
无情时年18岁。
康熙封风颠为“渗金佛祖”
送走妻子,无情拜别父母,回到西山,发愿重振西山寺,补修十五殿。
一日无情无事游山,忽遇一位老僧问无情:“汝既出家,欲做甚事?”无情曰:“重修殿宇,焕然一新。
”僧曰:“此事甚
好,我为汝安名超当,送号风颠。
”
无情自改号风颠后,经常披星戴月,四方奔走,化缘募捐,筹积钱粮。
为了省钱,他亲自掘土和泥,摔砖烧瓦,只身向山上搬运。
后来,风颠从本堡杨家化来一只白蹄小黄猪,那猪极有灵性,似通人言,风颠将猪头顶毛剃了,烫之以记,项下挂一木牌,取名自醒。
不料“自醒”不但能吃,而且能长。
长得腿长体健,十分有劲。
风颠和尚突发奇想,他让猪驮4块砖,自己身背6块砖,天天驱猪驮砖,一年四季不停。
他的做法感动了乡民,大家主动义务帮工,不到两年时间,不但整修了三宝殿,而且将十殿阎王庙全部修葺一新。
自此,人们渐渐将萱帽山改称猪驮山,它的原名却知者了了。
修好佛殿后,风颠便下山闲游。
一天,他在红城驿野狐城河西的神树沟里找到了一个天然石洞,起名叫“弥陀洞”。
他在此洞连续修炼九年。
某日,朦胧间,风颠“忽闻1l J中石声大震,他洞澈法源,从此潇洒自在”,四处云游,干了许多好事、善事。
青年时期,风颠的足迹遍及河西“三州”的丝绸古道。
他一边了解世风民情,一边宣讲佛法,同时还做了许多为民解难之事。
30多岁,其母亡故后,他决心下兰州,过秦州(天水),出甘肃东游各省、府。
他曾立志要尽访天下名山名寺,追求至高无上之境界。
中年以后,他从陕西出发,先后到河南、山西、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及四川等省,除了朝拜佛教四大名山(五台、普陀、九华、峨嵋)外,还先后朝拜或挂锡西安慈恩寺,洛阳白马寺,嵩山少林寺,开封相国寺,恒山悬空寺,北京白塔寺、碧云寺,济南兴国寺,南京灵谷寺,镇江金山寺,苏州寒山寺,泉州开元寺,杭州灵隐寺,荆州玉泉寺等著名寺院,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可以说他是朝了百座寺,拜了千尊佛,行了数万里路。
50多岁后,他重返西安,挂锡达摩庵。
由于修炼一生,功德圆满,成为一代尊师,终于清世祖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腊月初八圆寂于达摩庵,时年59岁。
据说西安府将风颠和尚一生事迹报告朝廷,康熙老年信佛,遂敕封风颠为“渗金佛祖”,责成西安府建庙供奉。
西安民众习惯地称其为风和爷,并将他圆寂的达摩庵改称风颠洞。
而家乡人均称其为李佛爷,并于清高祖乾隆十八年(1753年)在猪驮山南麓修建了第一座李佛殿,后来又在苦水堡东城巷修了第二座李佛殿,并把李佛诞生的宅院辟建为母子宫,几百年香火久盛不衰。
爱憎分明、才艺过人的高僧
一个“疯”和尚为何能在西安和永登人民的心中成为衷心敬仰的佛祖呢?纵观《风颠当禅师实行实录》,不难看出,风颠和尚生前不仅是个痴心修佛,志在大彻大悟的旅行家、佛学家和哲学家,而且还是个名副其实的慈善家、发明家、名医、勇士和书画家。
说他是慈善家,因为他一生见老怜,见贫恤,见弱扶,处处行善。
他曾多次在今永登、武威、张掖和安徽淮庆、湖北咸宁等地搭棚施粥,收养孤儿。
在兰州他曾给孤寡老人当孝子,买棺材,高抬深埋。
说是他发明家,因为他一生爱动脑,勤思考。
为了抗旱保墒,他曾发明了深翻土地和铺砂保苗之法,他还发明了用火炮驱散乌云的办法,帮助农民打冰雹,保丰产。
传说他平时爱学各种鸟叫,常与鸦鹊嬉戏玩耍,故有引导鸦鹊下田捉虫,消灭虫灾之说。
说他是名医,是因他钻研医道,广集民间偏方土法,常为穷人免费治病。
他不但医好过疑难杂病、怪病,而且曾使窒息死儿复生,被誉为神医,传为神僧。
说他是勇士,是因为他一生爱憎分明,处处为民,嫉恶如仇。
某年庄浪(永登)大旱,他搭棚舍粥,却无人舍米。
于是他脱去衣裤,沐浴净身,欲跳汤锅“煮身赈济”,此举感动了官家、富户及商贾,许多人捐粮捐款,帮助穷人度过了难关。
凉州一个姓康的贪官请他为其夫人治病,他说:“为僧清净本无奈,当官莫把良心坏。
不忠不孝拜天地,祸患灾难随时在。
”庆阳一张贡生,四处游荡,吃喝嫖赌,行为放荡。
他问风颠说:“风孽之病,你能根治否?”风颠说:“你开口仁义道德,可肚里全是坏水,你常逛妓院、玩红颜,卖弄情骚,故孽病时久根深,若要根治,劝君知悔是福……”没等风颠说完,张贡生羞愧溜走。
说他是著名书画家,是因为他终生喜爱书画,最爱和最擅长画达摩图像,西安碑林至今留有其作。
他常常是酒后即兴作画,并每每题上偈语。
风颠和尚去西安后,他到处行善做好事,颇有名气,还结交了西安知府董公和甘陕总督、制台葛思泰。
一日,葛制台请风颠吃酒,并出24两银子,向他索达摩像。
酒酣,风颠一口气画了23幅。
他对葛制台说:“借大人威名,碑洞竖碑,万古流传。
”台(制台)又与银10两。
大家选了三四幅,让人刻于石碑,其中两块刻碑于解放前就被人收入西安碑林收藏。
一为“达摩东渡图”,一为“达摩面壁图”。
“达摩东渡图”为竖式长方形,上圆方座地,高约180厘米,宽约60厘米。
达摩身披袈裟,左手捻佛珠,右手担杖挂履,袒胸赤足,踩苇渡江。
江面波纹清晰,胸腿汗毛竖挺,表情栩栩如生。
碑右上角题偈语曰:“折苇江上客,西来东渡人。
大意人人有,空走徒劳心。
”下书“直指人心”四字及“已巳促冬风颠写”,并钤有“风颠”篆字方印。
“达摩面壁图”竖式方形,圆头方座,高约189厘米,宽62厘米。
达摩左手托僧钵,静坐于蒲团之上,面壁沉思。
右卜方也题四句:“达摩出祖元像,信手拈来纸上。
非纸非墨非我,逢人对面。
”下书“已巳促冬风颠写”,亦钤有“风颠”篆字方印,说明两图为同时所画,两组偈语和《风颠当禅师实行实录》卜的记载大体相同。
简介
据查,风颠禅师原籍凉州府庄浪卫苦水驿,即现今的兰州市永登县苦水镇,原名李福,生于1651年四月八日,即浴佛日。
18岁出家,法号“无情”。
此后遇高人点化,为其取道号“风颠”。
风者,大块噫气也,任天之形与声,莫不见之而改观,闻之而兴起,这是原意。
但因其行为峥嵘磊落,啸傲自由,嬉笑怒骂,殊多乖谬,常人不能理解,因此误将“风颠”做“疯颠”。
风颠禅师一生云游四方,谈禅说道,西行于丝绸之路,东去北京,南下江浙,足迹遍布于名山古刹,留下了许多轶闻趣事。
永登县苦水镇群众至今尊他为“李佛”,近年来在猪驮山重修寺院,香火极盛。
据传,西安碑林所藏达摩面壁图系他所绘,另有《风颠当禅师实行实录》传世,但系手抄本,今已残缺不全。
这卷《实行录》所记载的风颠禅师行状颇为详实,除祈雨赈灾、修桥、浚河、治病救人、殓骨抚幼等等善举外,还如实记录了许许多多荒诞怪异的行径,兹列举如下。
特点
一是嗜酒如命。
如他从红城子去庄浪城,一路上逢酒肆便吃,见娶亲的坐席上便饮,吃醉了便横卧街头,捡干屎橛充饥。
康熙的大王子,留他在御花园过夏,问他吃荤还是吃素。
他答曰:“遇贵而逢贱,只要有酒。
”大王子说:“大海任君餐。
”池连忙称道:“果然好供养。
”有一次歇店,竟吃掉一对鸭子,十个鸡蛋,又将一坛酒抱起,一口气喝了个子净。
二是喜狎妓冶游。
这位禅师每到一地,常游戏于花柳场中,月余不返。
有一次同妓女玩耍半夜,次日竟将妓女红袜子悄悄穿上,公然坐于闹市。
吓坏了也笑坏了路人。
又有一次在山东住店,他竟然命店家找妓女。
店家说:“上台禁止,婊子全无,男风尽有。
”他便让店家找来一男扮女装者,唱弹歌舞到半夜。
但他又多次劝妓从良,唆使妓女威逼老鸨答应跳离火坑,并以良家妇女的名义,为一解救妓女的道姓官员立碑志德,其文颇风趣,曰:“众小女子感道老爷天高地厚之恩,逐革两院无底火坑,闪得我男儿无处嫖风,回家与小女子夜夜成双,免守空房,男儿全脸面,立起基业,因此设立碑文。
”
三是常常行走官场。
说些劝诫清廉爱民的官场话,但又傲视权贵,敢笑敢骂。
凡官员们所赠银两,他统统称为“民脂民膏”。
一个姓杨的官员请他吃酒,他问人家有几位女人?答曰:“3个。
”他马上又嘲讽说:“怪道衲僧娶不起,都被为官的占了。
”他上泰山进香,守门人索要银两,且声明此系万岁国税,僧俗无免。
他当即骂泰山娘娘,说:“娘娘非娘娘,枉坐泰山上。
只爱银钱好,何不当婊娼。
”
详细介绍
从《实行录》里还可以看出,这位禅师大约属于临济宗吧!这一派致力于把佛性从彼岸世界拉回到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极力反对偶像化。
因此,呵佛骂祖达到肆无忌惮的地步。
而风颠禅师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他在红城子吉祥寺,一边手执砖头打佛像,一边口中大骂:“秃驴,你不过骗布施,拐供养,拿在家里养婆娘,山僧这砖头,打开清平世界,直透佛祖面前。
”他还认为造佛像是“朽木不可雕也”!大藏经讲说的是“陈谷子烂芝麻”,至于三世诸佛,他认为是“卖狗愚羊”,并宣称:“若遇山僧,一棒打却,做个垫背下酒菜,叫它永世不得翻身。
”风颠禅师留下的公案也极为丰富。
《实行录》里多有记载,其机锋之奇特,充满智慧和机趣。
他采用“喝”的手段启示弟子自悟,这也足以证明他属于临济宗。
如有居士问:“如何是空手把锄头?”答:“白云清消。
”又问:“如何是步行骑水牛?”答:“稳坐钓鱼台。
”又问:“如何是人到桥上过,桥流水不流?”答:“海外仙人。
”对这些有名的禅诗,他的回答空明澄澈,可谓熟知禅中三味。
传说风颠禅师不识字,此说似乎不确。
事实上,他对禅宗的研究是颇见功底的,在论及学佛的态度时,他主张学者“须具盖天盖地之志,勇猛精进之心,一往直前,不到古人田地决不歇手,身如须弥山,风来吹摇它,一毫不动”。
又抨击说:“今世学者,竖起眉毛做得几日工夫,屈指教西化,倒败佛门,沿门说戒,到处谈禅,棒喝交驰,瞎打瞎招,只为好出头,不顾自己之丑。
”可见,他对禅宗思想的造诣,绝非一般。
至于自己的放荡不羁,也自有道理,认为“成佛不在衣钵,作祖岂论吃斋”,又道是“禅定从来不在静,动而不动见真性,酒肉场中寻法味,烟花堆里觅禅心”。
坏了清规虽是逆行,却是“疯言内含禅机”,更比顺行能发挥普渡众生的作用。
在这一点上,比起代禅师来说,似乎思想更激烈,行为更超越,即使济颠和尚也要逊色几分。
童年时常听西安老人传说,有一神僧曾于某一人家的烟筒中降落,俗称“风火爷”,这与《实行录》中所载甚为相符。
但其实是风颠禅师云游到西安后,总兵视其为妖道,派兵捉拿,他上房逃躲,情急之下误人烟筒。
康熙四十九年腊月初八日,这位禅师圆寂于达摩庵,据传,在为他镀金身时,全渗入皮肉,康熙皇帝奇之,便赐以“渗金佛祖”的称号。
风颠禅师的其它资料已散佚,除《实行录》外,仅有几页连环画而已,他的言行和思想是一个禅的世界,对它的发现和整理,也许有助于清代禅学思想的研究,是否如此,愿识者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