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课件ppt

合集下载

愚公移山PPT课件

愚公移山PPT课件
不畏艰难
移山过程中,愚公遇到了很多困难和 挑战,但他从未放弃,而是积极应对 ,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百折不挠
即使面对失败和挫折,愚公也没有灰 心丧气,而是坚持不懈地继续努力, 直到成功为止。
团结协作,共同奋斗
团结协作
愚公不仅自己努力挖山,还号召家人和邻居一起参与,大家团结协作,共同奋 斗,最终取得了成功。
终实现目标。
04
愚公移山故事中的教育价 值
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品质
愚公移山的精神
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向孩子们 传递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 鼓励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
态度。
持之以恒的力量
教育孩子们明白,只有持之以恒 地努力,才能克服困难,实现目
源自文库标。
应对挫折的态度
引导孩子们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 学会在失败中汲取教训,不断尝
教会孩子学会坚持和等待
坚持的重要性
01
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坚持的重要性,只有坚持
不懈地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学会等待
02
教育孩子们学会等待,明白成功需要时间和耐心,不能急于求
成。
珍惜过程
03
引导孩子们珍惜努力的过程,关注成长和进步,而不仅仅关注
结果。
05
愚公移山精神在现实生活 中的应用
个人成长中的启示
坚定信念

《愚公移山》 (共15张PPT)

《愚公移山》 (共15张PPT)

热情很高
场面热烈
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 关心的语气
连魁父这座小山都难挖平,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
况且把挖下来的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提出移山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大家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
能挑担子的三个人,
凿石头,挖土,

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途
北山下面有个叫愚公的人, 年纪将近九十岁了,为下文”残年余力“张本 面对着大山居住。 引出移山的原因 愚公苦于 山北道路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于是召集全家人商量 说明愚公想到就做
说:“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平这两座大山,移山的目标(好处)
(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说明众人是坚决支持并积极为愚公献计献策的。
胸有成竹
“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改变, 人
还不如孤儿寡妇。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 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 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 子子孙孙没有穷尽, 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 担心什么铲不平?” 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山 不 会 增 高
力 而的
无 穷 无 尽
愚公
智叟
大智
有发展的眼光
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表面上有相似之处, 但目的全然不同。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 角度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语气较轻,说的是她内心的想法,接着提出 一个重要问题:“且焉置土石?”智叟则用 讥笑和嘲讽的语气:“甚矣,汝之不惠”,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 土石何”语气则更重,在智叟的眼里愚公完 全是一个愚蠢至极、不可救药的老头。

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共3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共3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其妻献疑 曰
献:提出,不 反对
以君之力
君:是尊称
河曲智叟笑而止 笑:讥笑 之曰
以残年余力 残年:极端 鄙视
曾不能损魁父 损:减少
之丘
山之土
曾不能毁山 之一毛
“毁”“一毛 ”:拔根草木 的力量也没有
如太行王屋何 其如土石何
“其” 字加强 了反问 语气
妻子的态度:献疑 妻子的情感:关心
智叟的态度:反对 智叟的情感:嘲笑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 要绕道。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 行、王屋何?
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 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 ,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渤海边上。
113.归纳总结寓意:
《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愚 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 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 坚持不懈地奋斗。
总结升华
14.愚公的精神是什么? 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
愚公移山的精神就是一种面对困难、乐观进取 、坚忍不拔,用顽强意志战胜困难的精神。不 管科技如何发达,效率如何重要,人类永远要 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永远需要必胜的信心和顽 强的意志。

第23课《愚公移山 》课件(共26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3课《愚公移山 》课件(共26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3
4.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2分)
愚公坚定信念,移山成功;鲁公畏手畏脚,修园失败。我从中获得的 启示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标,有决心,有毅力,不怕困难,勇往 直前,坚持到底就会成功,否则将一事无成。 (围绕“目标”“毅力”“不怕困难”等关键词语回答)
24
作业
背诵《愚公移山》原文、课下注释
(选自《新喻百经》) 【注】①颠踬(diān zhì):跌倒、摔跤。②下房:仆人住的房子。 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
20
(2019年四川省广安市)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 筑 径 通 之 设 栏 护 之 又 何 忧 焉? 筑 径 通 之 / 设 栏 护 之 / 又 何 忧 焉?
对比、衬托
17
5.作者在愚公和智叟的命名上有什么深意?
①形成鲜明的对比。愚公有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 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突出愚公的 高尚。 ②人物命名的颠倒,加重对比色调,同时增强讽刺效果。以愚公的大智大勇、 坚定执着命名为“愚”,以智叟的鼠目寸光、冥顽不灵命名为“智”。 ③反映了作者的感情倾向。“公”和“叟”是带有一定感情色彩的,“公”是 敬称,相当于“老人家”;“叟”则是一般的甚至带有一丝不敬的称呼,相当 于“老头子”。
于汉阴,可乎?”

《愚公移山》PPT课件57张

《愚公移山》PPT课件57张

顽固
通达,这里指改变
曾(zēng)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
比不上,不如
即使
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幼儿,小孩
译文: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连寡妇孤儿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 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
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愚公家周围的环境如何? 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愚公为什么要移去这两座山?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zēng)不能损魁(kuí)父之
提出疑问
凭借
连……都 削减
丘,如太行王屋何?且 焉置土石?”杂曰:“投诸
把…… 怎么样
况且 哪里
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纷纷
之于
背景材料
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古代社会,人们只能幻想借助神的力 量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本文采用神话作为结尾,借助神的力 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幻想方式, 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愚公移山(《列子·汤问》寓言小品文章)
《愚公移山》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 的一篇寓言小品文。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 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 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通过愚公的坚持不 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 比,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 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 道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件(共44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件(共44张PPT)
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简直顽固 得不开窍,还不如寡妇和小孩!即使我死了,还 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再生儿子;儿子 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无穷无尽 的。但是这山不会再增高了,哪愁挖不平呢?” 河曲智叟没有话可回答了。
山神听到了这件事,害怕愚公会不 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禀报这件事。
“向”:告之于帝
活用
形容词活用作为名词:毕力平险,险峻的大山 名词作状语: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土筐
特殊句式
1、被动句 帝感其诚 (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 2、主谓倒装 甚矣,(谓) 汝之不惠(主)
3、宾语前置 何苦而不平? 且焉置土石? 4、定语后置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5、省略句
①、省略主语:(愚公)聚室而谋曰
6.若像智叟那样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话, 将永远“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7.大智往往若愚。晋代张湛评《愚公移山》 说:“俗谓之愚者,未必非智也;俗谓之智者, 未必非愚也。”
8.毛泽东曾写《愚公移山》一文,号召全 党、全国人民搬掉“三座大山”。还说:“我 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 全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 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B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
毅力。 C.宣传人定胜天,不必用科学,只须用苦力的思想。 D.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不识时务的消极思想。

《愚公移山》课件(共28张PPT)

《愚公移山》课件(共28张PPT)

字词注音
太行( háng ) 惩( chěng ) 荷担( hè ) 垦壤( rǎng ) 孀妻(shuāng ) 穷匮( kuì ) 雍南( yōng ) 万仞( rèn ) 魁父( kuí ) 叩石( kòu ) 箕畚( jī běn) 始龀( chèn ) 厝东( cuò ) 陇断( lǒng )

代指上面这件事 背
停止 通“措”,放置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cuò )朔
助词,的
通“垄”,高地 隔绝
助词,的
东,一厝雍(yōng)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
无陇(lǒng)断焉。
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愚公不停地干下去, 就将这件事告诉了天帝。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命 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负着两座山,一座放在朔 东,一座放在雍南。从此,冀州的南部,(到)汉水南 岸,没有高地阻隔了。
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汉阴”指汉水南面。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 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 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 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 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 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 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 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 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 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愚公移山》课件(共27张)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愚公移山》课件(共27张)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愚公移 山》课 件(共27 张)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愚公移 山》课 件(共27 张)
• 3.但也有人说愚公“有愚”,智叟“有 智”,你的看法呢?
• 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寓言只是用假托的 故事,就某一点来晓喻一个道理,决不能 以今天的科学技术进步来看待愚公的“愚” 和智叟的“智”,也不能以今天提倡的 “巧干”来要求愚公。
众人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
去。”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
肩负、扛 敲、打 用箕畚装土石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
,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搬运到
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

寡妇 死了父亲的男孩 才、刚 换牙
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七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愚公移 山》课 件(共27 张)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愚公移 山》课 件(共27 张)
最后用“无穷匮也”做结束.肯定了人力的 无穷无尽,很有说服力。接着用“而”字一转, 又指出山只能是越挖越少,不会“加增”。这样 得出“何苦而/i平”的结沦就十分自然,令人信 服。这说明愚公移山的信心是在对人力和自然的 发展变化关系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愚公移山
《列子》
作家作品的介绍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 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列子,名寇,又名 御寇)著,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愚公移山》PPT课件 (共17张PPT)

《愚公移山》PPT课件 (共17张PPT)
愚公移山
学习目标:
1. 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和写作
特色。 2. 领会故事的寓意,感受寓公 精神的现实意义。 3. 熟读并背诵课文。
作家作品的介绍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 汤问》,《列子》 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列子,名寇, 又名御寇)著,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 神话传说。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 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 脍炙人口。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寓言,就是把一定的 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节比较简单,篇幅
写作特色
1.反衬
以两山高大反衬移山艰难 2. 对比 a.移山人力的单薄与移山任务的艰巨。
(突出愚公排除万难的坚毅精神) b.智叟和愚公(表现了“愚”者并不 愚,“智”者并不智)
3.情节曲折
所 以 后 来 人 为 你 感 叹
无 路 难 啊 开 路 更 难
心 中 祈 愿
面 对 着 满 堂 儿 孙 喔 了 却 了
较小,寓意深刻而含蓄。
复习回顾,解释下列重点词语:
1.方七百里




(方圆,指面积。这里是周围 的意思。) 2.指通豫南 (通“直” 一直) 3.阳 (水的北面或山的南面) 阴 (水的南面或山的北面)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削减) · · · · · 怎么样) 5.如太行、王屋何 (把· 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用土筐)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指山上的草木) 8.汝心之固 (固执,顽固) (即使) 9.虽我之死 10.何苦而不平 (愁)

《愚公移山》ppt课件

《愚公移山》ppt课件
东海淹死,变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 东海,想把东海填平 旧时用以比喻有深仇大恨, 积极设法报复 后也比喻不畏艰难,不达目的,誓 不罢休
“滴水穿石”,也作“水滴石穿” 滴水
日久可以把石头穿透 比喻坚持不懈地努力,克 服困难,终会成功
“绳锯木断”,这个成语的意思与“滴
水穿石”相似
铁杵磨针”,讲的是李白小时侯的故事
比1比: “人物表”里的这些人,在“移山”这 个巨大的困难面前各自表现了怎样的精神 面貌
众子孙
遗男
妻子
杂然相许
赞同
跳往助之
赞同
以君之力,曾不 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 何且焉置土石
关切、忧虑
智叟
甚矣,汝之不源自文库 以 残年余力,曾不能毁 山之1毛,其如土石 何
嘲笑、讥讽
把智叟的话与愚公之妻的话比较,看看 有哪些不同
学习目标:
1. 分析故事情节,了解 愚公移山的艰辛 2.感受寓公精神 3. 熟读并背诵课文
讨论愚公与智叟的观点
• 1.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 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1毛,其如土石
何” 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 平” • 2.那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 智叟:目光短浅、停滞的观点 愚公:目光长远 、发展的观点
当山被移走后,智叟再次遇到愚公 时,会是1番怎样的景象请发挥你 的想象,把它写下来

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共21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共21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9 页
疏通文意
置,安放
肩负,抗
敲,打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 挖 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用箕畚装土石
复姓
寡妇 死了父亲的男孩。 始,才,刚。龀,换牙 指愚公
更换 通“返”返回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文:大家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 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 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 土石?” 愚公妻子没有直接反对愚公移山的决定,而是从实际出发,提醒愚公要考 虑在移山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比如怎么处理挖出的土石。
第 14 页
研读探究
2. 愚公妻子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智叟:反对和嘲笑。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 他认为愚公移山的行为是愚蠢的,根本不可能成功。他用严厉责备的口气、轻 视的态度、有意挖苦的言辞来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
第7 页
疏通文意
古代计量面积用语,方圆
长度单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愚公移山》ppt课件(47页)

《愚公移山》ppt课件(47页)

•河曲智叟饥笑着劝阻 愚公说:“你也太不 聪明了!就凭老迈的 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 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 了,又能把土石怎么 样呢?”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 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 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 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 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 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 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 行、王屋 ( 两座大山 ) 怎么样 呢?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 呢?”大家纷纷说:“把它 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 北面去。”
•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 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 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
愚 公 移 山
《列子》
启示总结 结构内容
作者作品 题 解
返 回
板书设计
古汉语常识
智叟作用
课文译文
想象发挥
wenku.baidu.com
作者作品介绍:
列御寇,相传战国时道家,郑国人。主张 虚静、无为,被道家尊为前辈。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书中保存了不少 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愚公移山》 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
返 回
遂率子孙荷担者 于是、就 肩负、扛 用箕畚…… 动词作状语,跳着 交换 通“返”, 往返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共34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共34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知识链接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集 释》,中华书局1979年版)。题目是编者 出处 加的。
《汤问》一连讲了十五个恢诡谲( guǐ jué )怪的海外奇谈,并都以寓言故事的形 式出现,多运用问答方式表述。
文体知识——寓言
概念 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 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意味。 ①篇幅一般比较短小,结构简单,语言凝练而富有表
当代愚公——毛相林
2021年2月17日,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名单公布,有 “当代愚公”之称的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支书毛 相林入选。下庄村坐落在一个巨大的天坑里,四周高山 绝壁合围,外出只有一条盘旋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村 民们世世代代几乎与世隔绝,祖祖辈辈生活在贫困中。 自1997年以来,毛相林带领村民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 历时7年,凿出了一条长达8公里的“天路”,下庄村从 此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任务二:梳理故事情节,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人物
相关语句
态度分析
愚公家人 杂然相许。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支持并献计
愚公妻子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
有疑虑
邻人弱子 始龀,跳往助之
支持
河曲智叟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轻视、嘲讽
操蛇之神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畏惧
天帝
帝感其诚……

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33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33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梳理文章内容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 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 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 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 汉之阴,无陇断焉。
梳理文章内容
问题三:愚公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愚公精神是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是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是一种迎难而上的精神 是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的精神 是一种敢于战天斗地的精神 是一种感动天地的精神
再读课文:质疑解难
1.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先翻译再说说 你的理解。
最后一段的意思是:山神听说这件事,害怕愚公会不 停的挖下去,向天地汇报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 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起两座大山,一座放置再 朔方东部,一座放置在雍州南部。
(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 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已散失,今本 《列子》是东晋人搜集的有关古代资料 编写的,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 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预习展示
2.音形识记。
状语“于帝”前提。
可见移山的困难有放置土石的地方太遥远。
高万仞 rèn 无穷匮kuì也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PPT课件

《愚公移山》PPT课件
愚公不畏艰难,坚定不移地决定移开阻挡他们通路的两座大山,这体现了坚持不 懈的精神。
详细描述
愚公在面对巨大的困难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坚定地选择了坚持。他相信只要 自己不放弃,总有一天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这种精神是我们在生活中也需要学 习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毅力与恒心
总结词
《愚公移山》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4
目录 CONTENTS
• 《愚公移山》的背景与作者 • 《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 • 《愚公移山》的主题思想 • 《愚公移山》的艺术特色 • 《愚公移山》的影响与评价 • 《愚公移山》的延伸思考
01
《愚公移山》的背景与作者
背景介绍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源自《列子·汤问》。
《愚公移山》启示人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 具备持之以恒、不畏艰难的精神。
集体力量的伟大
故事强调了集体力量的伟大,提醒人们在团队中 要互相支持、协作。
环境保护意识
《愚公移山》还隐含着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保护 意识,呼吁人们珍惜自然资源。
06
《愚公移山》的延伸思考
现代社会中的“愚公精神”
总结词
在现代社会中,“愚公精神”代表着坚持不懈、不畏艰难、 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
04
《愚公移山》的艺术特色
人物塑造
01

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共21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共21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愚公移山
《列子》
1
学习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寓意。
2、分析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 象,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义。
3、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 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译讲训练: 扛
愚公移山
交换 同“返”,返回
用箕畚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
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
残年:
以残年余力 极端鄙视
曾不能损 为愚公着想 魁父之丘
曾不能毁 山之一毛
冷言嘲讽
愚公之妻:关切 担心
如太行王屋何 有顾虑 其如土石何 阻挡
智叟:嘲笑,讥讽
讨论愚公与智叟的观点
❖ 1.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 里? 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 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 增,何苦而不平?”
❖ 团结就是力量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要有恒心和
毅力。 。
愚 公 移我 山们 的还 精需 神要 吗 ?
归纳总结
《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愚公移山 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 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 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 斗。
说一说、写一写(作业)
5.结果怎样?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男热情帮助
对比 对比
愚公: 胸怀大志 远见卓识 坚持不懈
智叟顽固不化
山神惊惧 天帝感动
衬托
愚公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
你太不聪明了! 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 愁什么挖不平呢?
• 帝感其诚。 省略句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
•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边,
•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黄河的北边。
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
放(在)雍州的南边。
二山耸立图 毕力平险图
家庭会议图
愚 公 智 叟 论 辩 图
小结:愚公和智叟的对话,进一步表现 了愚公移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心。
中心思想:
本文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 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 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 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 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 奋斗的道理。
对比和衬托手法
二山高峻
对比 人少力微 工具简陋
智叟: 目光短浅 安于现状 自作聪明
讨论并归纳: (l)两座山非常大:太行、王屋二山, 方七百里,高万仞。 (2)年老力衰,人员少:年且九十。遂 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3)工具简陋,运土路程远:箕畚运于 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为何写智叟这一人物?
自作聪明,嘲讽 关心:讲真话,提问题 愚公之妻
智叟
不智:目光短浅 不愚:高瞻远瞩
一词多义: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方七百里
方 方欲行
且焉置土石
焉 惧有伏焉
丝方尽
无垄断焉
汝心之固
河曲智叟亡以应

固国不以山溪险

今亡亦死
固以怪之
惧其不已也
其 其如土石何 之
帝感其诚
以君之力 虽我之死 汝之不惠 告之于帝
达于汉阴
于 告之于帝
战于长勺
辍耕之垄上
重要句子:
倒装句
• 甚矣,汝之不惠。 •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何苦而不平? 被动句
说。
寓言
寓(寄托)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用假 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 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 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它的特点是寓 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 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 的教育。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重要 的实词、虚词。
2、理解课文深刻的 寓意。
3、把握愚公这一人 物形象,体会对比、衬 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重点词语
1.方七百里 2.阳 3.阴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5.如太行、王屋何 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8.汝心之固 9.虽我之死 10.何苦而不平 11.投诸渤海之尾
方圆,指面积。这里是周围的思。 水的北面或山的南面。 水的南面或山的北面。 削减。 把······怎么样。 用土筐。 指山上的草木。 固执,顽固。 即使。 愁。 之于。
检查预习: 通假字
• 始一反焉 • 甚矣,汝之不惠 • 河曲智叟亡以应
• 同“返”,返回。 • 同“慧”,聪明。 • 同“无”。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 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 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 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 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 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 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 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 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地点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行动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
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结局:“自此,冀之南,汉之阴, 无陇断焉”
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 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通过具有超 人力量的神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反 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神灵的出现使结尾具有浪漫主义 色彩。
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


鸿








所无了面走望谈想凭面任任讲听
以路却对走望起起着对凭凭起起
后难了着脚头来来是着那那来来
来啊心满下上不不一王脚扁是是
人开中堂一天是是身屋板担笑奇
为路祈儿马外笑奇肝与把把谈闻
你更愿孙平天谈闻胆太木脊
感难 喔川
行屐背

磨压
穿弯
愚公移山
《列子》
1
愚 公 移 山 雕

列子,名寇,又名御 寇,战国前期郑国人, 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其学本于黄帝、老子, 主张清静无为。 作品:《列子》 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 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
愚公
嘲讽阻之
wenku.baidu.com
愉快助之 邻居小孩
愚公
智叟
大智
有发展的眼光
大勇
与困难作斗争
不智、不勇 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愚公精神:
大智大勇
不惧怕困难 有雄心壮志 有实干精神 能持之以恒
但也有人说愚公“有愚”,智叟“有智”, 你的看法呢?
寓言只是用假托的故事,就某一点来晓喻 一个道理,决不能以今天的科学技术进步来看 待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也不能以今 天提倡的“巧干”来要求愚公。
神灵移山图
1.愚公要移的是两座什么样的山? 2.愚公为什么移山? 3.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4.倒土的地点是哪里? 5.他们是怎样具体行动的? 6.山最终移掉了吗? 7.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
两山规模 “方七百里,高万仞”

原因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公 目的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移 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