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组复习拓展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
6、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或童谣
7、按时间分: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
二、巩固提升,运用知识。
师生交流:每一小组选一代表汇报小组的整理情况,并展示。
学习整理诗歌,将诗歌分类
1、小组学生在组内将自己搜集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
2、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
3、将自己分类整理好的诗歌交流交流。
②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学生稍作了解。
(2)什么是现代诗:
①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叙事诗和抒情诗。。
②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了解由古代诗歌到近代诗歌的演变。
学习分类方法。
三三、在此基础上确定搜集诗歌的方法和形式。
1、小组讨论。
2、得出结果。
3、组内分工,形成书面。
了解收集诗的方法。
采用阅读报刊书籍、采访、上网查找等形式。
第二课时
课题:
活动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2、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3、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知识与技能:
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通过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狼牙山五壮士》参考答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狼牙山五壮士》参考答案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要想让学生在语文能力上有一个好的提升,也并非一日之功。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狼牙山五壮士》参考答案》,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狼牙山五壮士》参考答案(1)朗读课文。
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再讲讲这个故事。
接受任务→引上绝路→痛击敌人→顶峰歼敌→英勇跳崖(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体会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
在课文中画出类似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A、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斩钉截铁”说明班长马宝玉不怕牺牲,毅然而然地选择死亡,也要完成连队交给的任务!“热血沸腾”一词很生动地写出了战士们在班长的感召和鼓舞下,也要用生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死亡,表现了他们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
B、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这个句子是写班长马宝玉动作的,“抢前一步”、“猛地举起”写出了班长对敌人的憎恨,对革命的忠诚,具有勇往直前前、不怕牺牲的精神。
出类似的词句: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班长马宝玉激动的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只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向悬崖,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从“屹立”一词中可感受到五壮士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
从“纵身”,可看出动作意志果断坚决,写出了班长的从容自若,毫不畏惧。
“昂首挺胸”,表现了战士和班长—样具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3)课文第二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结合相关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资料(拼音、多音字、组词、成语、句子专项训练。)
小学六年级语文止册总复习资料(拼音、多音字、组词、成语、句子)第一单元qī ǎ yín sò à hè pù bù dǒu ào tǐ bá( ) ( ) ( ) ( ) ( ) ( )ēn qū jī ì yùn hán ào mì á kè jì mì( ) ( ) ( )( ) ( ) ( )ī í ǎo à ào lì hō kǎo yīn yùn yǎn zòu( ) ( ) ( )( ) ( ) ( )tàn ǒ qín ǎn màn yóu qīn wěn dé gāo wà ò( ) ( ) ( )( ) ( )jīn jīn lè dào é yǒu ēn yì ǒ ō yòu à( ) ( ) ( )yì wèi ēn á pá rán dà wù xí sè cō cō( ) ( ) ( )én qí yōu yǎ àn rèn qī xīn ān è qī ì( ) ( ) ( )( ) ( ) ( )ní jù è ò jù qí ào wú bǐ bù jū yì gé án ò ā ǎ( ) ( ) ( ) ( ) ( )第二单元é ū ū ù è jì ī gō zǔ náo kò ì( ) ( ) ( ) ( ) ( ) ( )hō dò ān jù yì rán ǎn pí ǎn lì è è( ) ( ) ( ) ( ) ( ) ( )ní ā à dào ēn ì bì ǎn mé ló qī á( ) ( ) ( ) ( ) ( ) ( )yǐn yò á è jū yō ān án yá ào bì( ) ( ) ( ) ( )á fē nù háo rě rén jī ào qǐn bù ān xí sī áo qǐ fú( ) ( ) ( ) ( ) kě àn yì bān kān cè áo é én mèn fēn ǎ fú yǎ( )( ) ( ) ( ) ( ) ( ) ūn é rè è gā jì lǐ lǜe fù sū ān qū mí àn( )( ) ( ) ( ) ( ) ( ) ( )ā ǎn jī tàn bì kō rú xǐ bō tāo qǐfú ǐ ò í ū( ) ( ) ( ) ( ) ( )bǎi é bù í yá yá é yǔ( ) ( )第三单元ū ì gē bǎn án ǎ bào àn qī tī ān qǐ( ) ( ) ( ) ( ) ( ) ( )í wú sī pò dǎo méi yán sù yōu lǜ én è( ) ( ) ( ) ( ) ( ) ( )yōu yōu ā ò yí ì bào àn ū zǒu è yì( ) ( ) ( ) ( ) ( ) ( )ī wèn ā tá ē wà gē ě ī lín lín( ) ( ) ( ) ( ) ( )xīn jī ròu ào zì yán zì yǔ zì ò zì òu fé fé bǔ bǔ( ) ( ) ( ) ( )dà ī yì jī cán jí òu ē ān hòu ā á é lì( ) ( ) ( ) ( ) ( ) ( )tài rán ǎ ì má rán àn zǔ āo á áo mí nài xīn( ) ( ) ( ) ( ) ( ) ( )( )ū lǐ rú àn ú án wà fǎn ēn wú fēn wén ū ī dà jí( ) ( ) ( ) ( ) ( ) í ǐ án xīn nù mù án ē xì gāo cǎi è( ) ( ) ( )1、第四单元yáo wà jī yí zī án à wù ēn cì é ì kū é( ) ( ) ( ) ( ) ( ) ( )( ) làn yò wēi é ǐ wà è ǎ yí mín pò ì mù dǔ( ) ( ) ( ) ( ) ( ) ( ) ( )è é jùn mǎ ó yī án án í dà zī rùn àn dài( ) ( ) ( ) ( ) ( ) ( ) ( ) sō ī bǎo ì zī yǎ yī ér àn àn hé ǎi kě qīn( ) ( ) ( ) ( ) ( ) ( )án ǎn fā ā zà lǐ ǔ í yǔ ào bēi jù ì lǐ( ) ( ) ( ) ( ) ( )( ) ī sù dà yà lǐ wù tāo tāo bù é yí è ān lǐ( )( ) ( ) ( ) ( )fēn ì tà lái ì wài táo án có ān ér à ē mì í wēi( ) ( ) ( ) ( )fē yǔ tó ōu( )第五单元ú fá cì ù yí tǐ wǎn án ì jì ài fǔ( )( ) ( ) ( ) ( )( ) ( ) án jù qí é jì bǎo cún yīn àn dī wēi hán yì( )( ) ( ) ( ) ( )( ) ( ) ēn ào á xì kū òu ì ì wén ā ké( )( ) ( ) ( ) ( )( )mí ǎ ǎ ī ē tò kū hú lún tūn zǎo( ) ( ) ( )ā ān lǐ dài mǎ mǎ hǔ ǎ rán dà wù běi fē nù háo( ) ( ) ( ) ( ) cō cō má má bǎo jī fē ā yīn qín ī yè( ) ( ) ( ) ( )ǒ ā hòu áo àn kǒ qī ì( ) ( ) ( ) ( ) ( )dǒu rán ān kǔ ǎn án án ú máo xì yǔ é é bā( ) ( ) ( ) ( ) ( )dà bì xīn yù( )第七单元sù ào bǐ gān é zòu è pǔ jí á qǐ pàn jí sù( )( )( )( )( )( )( )rì kòu á ì yī wǔ qì gài ā gǎn cā má í bēi( )( )( )( ) ( ) ( )( ) yì yá dùn ò ā yī ā í āo zào bù ān màn bù jī xīn( ) ( ) ( ) ( )ǔ é ó fé hé zāo bú xì èn ěr yù ló yù è bó ā( ) ( ) ( ) ( )ǔ bèi gān ì ī zō án à ān kè án gù àn dàn( )( )( ) ( ) ( )( )( )āo òu ī é kō ò ò ā tū tū lě qī qī( ) ( ) ( ) ( )( )í gōu gōu bù gān ò hòu ān fā bǎi jì kū ào bù dé( ) ( ) ( ) ( )á tú bá è dà yáo dà bǎi wú yǐ wú zō( ) ( ) ( )第八单元pú ě yōu jì là ú ī mí ún ǔ mò ē qī yōu( ) ( ) ( ) ( ) ( ) ( ) ( )qín àn táo ì sū xǐ fēi bēn jì lù lái yīn hé à í ān( ) ( ) ( ) ( ) ( ) ( ) ( )wēi bō lín lín tàn fǎ āo è fē cǎi fù ē dàn yǎ ō mō( ) ( ) ( ) ( ) ( ) ( )( )èn ō àn é ēn ǎn à ē mó fǎ ēn àn( ) ( ) ( ) ( ) ( ) ( )zào ù kà yì fē dù àn ù yì lì yǒu āo yí rì( ) ( ) ( ) ( ) ( ) ( )dà yá bǐ àn bù ě ī án àn wú ān rì yǎn mào jīn xī( ) ( ) ( ) ( )yì fǎn á tài wéi ǒ yù wéi ǔ qù hán lái bú zài à à( ) ( ) ( ) ( )è è sī yǔ wú yán yǐ ì āo á à dò ǎo ó ān gō( ) ( ) ( ) ( )dú jù à xīn yǐn rén rù è gǔ sè gǔ ā yú yīn rào á( ) ( ) ( ) ( )bú ò kē ù yǎ sú gò ǎ měi bú è ōu ài ì rén kǒu( ) ( ) ( ) ( )qǔ gāo hè ǎ ào bǐ ē ā yá ūn bái ě bǐ zǒu ló é( ) ( ) ( ) ( )bù tó fán ǎ é jù yì gé( )( )六年级(上册)形近字组词1课邀()瀑()俏()悄()捎()消()激()爆()鞘()峭()哨()捐()躯()抠()呕()津()侠()淌()驱()欧()鸥()律()狭()倘()3.5.6课巷()宵()稍()苍()霄()梢()庞()拢()烘()洪()韵()勉()笼()聋()哄()供()均()冤()吻()施()浇()挠()艰()很()刎()拖()烧()绕()根()恨()狠()毅()设()劣()机()饥()痕()役()没()省()肌()叽()将()奖()岔()挚()寝()频()浆()桨()盆()攀()侵()涉()胧()笼()斑()篇()偏()编()拢()聋()班()骗()遍()蝙()9课填()唉()魁()魄()悟()梧()慎()挨()魂()槐()捂()语()琳()撕()霉()敏()虑()淋()厮()梅()莓()虎()11.13.15.仪()谦()溜()嘿()割()莹()揭()议()歉()遛()黯()瞎()萤()竭()堵()俊()指()苏()矿()填()眷()都()骏()脂()协()旷()镇()卷()睹()峻()诣()胁()扩()慎()倦()17、18课扭()钮()跨()挎()猬()挽()纽()妞()垮()胯()谓()晚()囫()刎()论()伦()沦()枣()吻()忽()轮()抡()囵()束()搞()恍()霜()详()祥()痒()稿()晃()厢()翔()样()洋()逝()章()彰()咳()该()嗽()浙()障()蟑()孩()核()漱()21课塑()饼()抑()挫()歇()蔼()望()拼()仰()座()竭()渴()23课劈()寇()蕉()筒()遭()泣()僻()冠()瞧()铜()槽()位()避()欲()博()碑()躁()噪()譬()浴()搏()啤()澡()操()26课腊()错()键()粼()录()蜡()措()毽()鳞()寻()补充词语练习第一单元岁月( )( ) 波光( )( ) ( )( )乐道别有( )( ) ( )( )攘攘 ( )( )深长花色( )( ) 驻足( )( ) ( )( )大物 ( )( )匆匆望而( )( ) 千峰( )( )绵亘( )( ) 随心( )( ) ( )( )一格旁逸( )( ) 窈窕( )( ) ( )( )直跳 ( )( )归真左( )右( ) 年过( )( )奇妙( )( ) 德高( )( )第二单元( )( )峭壁狂风( )( ) 攀山( )( )( )( )讥笑 ( )( )灰天 ( )( )安席可见( )( ) 水( )石( ) ( )( )不回( )( )起伏碧空( )( )第三单元寒风( )( ) 汹涌( )( ) 波涛( )( )自( )自( ) 心惊( )( ) ( )( )不安自( )自( ) 流连( )( ) 刻骨( )( )怒目( )( ) ( )手( )脚兴高( )( )( )( )大吉十指( )( ) ( )( )分文第四单元( )( )可亲群星( )( ) 不加( )( ) ( )( )不绝 ( )( )千里震耳( )( )纷至( )( ) 从天( )( ) 流连( )( ) 毫无( )( ) ( )( )而来 ( )( )而去( )( )一息 ( )( )不息风雨( )( )日月( )( ) 生命( )( ) 世外( )( )闪闪( )( ) ( )( )而渔一、画出括号中正确的读音。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20《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1 核心素养: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青山不老”的含义,以及它在课文中的深层意义。
•学生能够分析并阐述老人改造山林的艰辛与决心。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深入理解课文,提升分析和理解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归纳法,理清课文结构,把握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尊重自然、爱护环境的情感。
•培养学生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
1.2 教学重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以及它在课文中的深层意义。
•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老人对自然和环境的热爱,以及他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教学资源•课文《青山不老》•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黑板或白板用于板书设计四、第一课时教学结构设计1.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青山不老”吗?你们认为它可能代表了什么意义?•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发音和语调。
•教师重点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
3.整体感知理清层次•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注意文章的结构和层次。
•分段讲解:•第一部分(开头至“创造了这片绿洲”):介绍老人和他所处的环境,以及他决定植树造林的原因。
•第二部分(“十五年啊……都是手捧的泥土换来的”):详细描述老人植树造林的过程,以及他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第三部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阐述老人植树造林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他的无私奉献精神。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班级分享: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板书设计•青山不老•第一部分:环境介绍与决定•第二部分:植树造林的过程•第三部分:意义与价值5.作业设计•要求学生背诵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并准备下一课时的朗读展示。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些本课的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3、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少年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信念。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渎、抓住重点句子品读,在读中感悟,畅谈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少年战胜困难和自我时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1、读懂课文,明确课文的主旨。
2、品读重点语句,感受少年的坚定信念,受到启迪和教育。
教学准备:搜集摘抄励志的格言警句或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你有爬山的经历吗?说说你的经历和感受。
2、我们要学的将会给我们启迪。
3、揭示课题:只要翻过那座山。
二、范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2、简要说说课文内容。
三、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理解词语。
思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能理清的脉络吗?2、小组讨论交流。
3、班内汇报交流。
(1)指名认读生字,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理解词义,用词语说一说。
(3)关于的内容。
生动记叙了少年在翻山的过程中战胜困难和自我的艰难历程。
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少年牢记祖母的话,已经爬过两三座山头,但仍然不见大海的踪影。
第二部分(第5~13自然段):写少年再次聚集力量,继续攀登,还是不见大海,他很气馁,甚至决定放弃。
第三部分(第14~18自然段):写海鸥送给少年的羽毛,给了少年希望和动力。
第四部分(第19~22自然段):少年在一次沿着山道缓缓爬去,而畔回荡起大海的涛声。
4、指名度课文。
四、质疑问难1、学生自读,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2、小组交流提问。
3、班内整理提问提纲。
五、课堂小结通过自主学习,大家一定有很大的收获,请总结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口述课文主要内容3、回顾上节课的提问提纲。
二、合作探究1、学生安提问提纲自读课文,在书中圈点批注。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第六组-浪淘沙教学设计(冷冬梅)
《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生字“涯”。
2.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诗歌大意。
3.感受《浪淘沙》中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浪淘沙》的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导入,激发兴趣。
导语:黄河——伟大的母亲河,民族的摇篮,灿烂文化的发源地,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她朗诵。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朗诵黄河的古诗。
2.板书课题:浪淘沙(其一)二、了解诗人,释题。
1.老师简介诗人,了解他生活的时代背景。
2.释题。
学生齐读诗题,结合课前预习和课本注释说一说诗题的意思。
(浪淘沙:唐代教坊曲,由刘禹锡、白居易创造。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作词牌名。
“浪淘”的意思是“波浪淘洗”。
)三、初读课文,检测预习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①借助拼音把诗歌读准确,读流利。
②借助课本注释或者工具书了解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
2.指名读古诗,教师相机指导读正确。
3.同桌间互相读,互相正音。
4.齐读,读出节奏。
四、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1.观看图片,感受黄河的气势。
师: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是世界第五大河流,流经九个省和自治区。
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浪淘沙》。
(1)读懂诗歌,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交流质疑。
(2)学生简要概括诗意。
过渡:我们已经理解了字义,那么谁能说出诗意呢?(指名学生回答。
)五、品读欣赏,深入探究1.品味古诗描绘的意境,想象画面,指导朗读。
(1)品读第一、二句诗,教师提问,说说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
思考:自古黄河就与“雄伟”联系在一起,你能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黄河的雄伟壮观?(九曲黄河、浪淘风簸。
)(2)欣赏图片,更加深入地了解黄河。
师:同学们,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一同到黄河边去身临其境吧!(3)朗读第一、二句诗。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精品教案,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第一组1 山中访友‥‥‥‥‥‥‥‥‥‥‥‥‥‥‥‥‥‥‥‥‥‥‥‥‥‥‥‥12* 山雨‥‥‥‥‥‥‥‥‥‥‥‥‥‥‥‥‥‥‥‥‥‥‥‥‥‥‥‥‥‥43 草虫的村落‥‥‥‥‥‥‥‥‥‥‥‥‥‥‥‥‥‥‥‥‥‥‥‥‥‥‥64* 索溪峪的“野”‥‥‥‥‥‥‥‥‥‥‥‥‥‥‥‥‥‥‥‥‥‥‥‥9口语交际•习作一‥‥‥‥‥‥‥‥‥‥‥‥‥‥‥‥‥‥‥‥‥‥‥‥‥12回顾•拓展一‥‥‥‥‥‥‥‥‥‥‥‥‥‥‥‥‥‥‥‥‥‥‥‥‥‥‥20第二组5 詹天佑‥‥‥‥‥‥‥‥‥‥‥‥‥‥‥‥‥‥‥‥‥‥‥‥‥‥‥‥236 怀念母亲‥‥‥‥‥‥‥‥‥‥‥‥‥‥‥‥‥‥‥‥‥‥‥‥‥‥‥267* 彩色的翅膀‥‥‥‥‥‥‥‥‥‥‥‥‥‥‥‥‥‥‥‥‥‥‥‥‥‥298* 中华少年‥‥‥‥‥‥‥‥‥‥‥‥‥‥‥‥‥‥‥‥‥‥‥‥‥‥‥32口语交际•习作二‥‥‥‥‥‥‥‥‥‥‥‥‥‥‥‥‥‥‥‥‥‥‥‥‥35回顾•拓展二‥‥‥‥‥‥‥‥‥‥‥‥‥‥‥‥‥‥‥‥‥‥‥‥‥‥‥41第三组9 穷人‥‥‥‥‥‥‥‥‥‥‥‥‥‥‥‥‥‥‥‥‥‥‥‥‥‥‥‥‥‥4410 别饿坏了那匹马‥‥‥‥‥‥‥‥‥‥‥‥‥‥‥‥‥‥‥‥‥‥‥‥4711 唯一的听众‥‥‥‥‥‥‥‥‥‥‥‥‥‥‥‥‥‥‥‥‥‥‥‥‥‥4912* 用心灵去倾听‥‥‥‥‥‥‥‥‥‥‥‥‥‥‥‥‥‥‥‥‥‥‥‥‥52口语交际•习作三‥‥‥‥‥‥‥‥‥‥‥‥‥‥‥‥‥‥‥‥‥‥‥‥‥54回顾•拓展三‥‥‥‥‥‥‥‥‥‥‥‥‥‥‥‥‥‥‥‥‥‥‥‥‥‥‥58第四组13 只有一个地球‥‥‥‥‥‥‥‥‥‥‥‥‥‥‥‥‥‥‥‥‥‥‥‥‥6014* 鹿和狼的故事‥‥‥‥‥‥‥‥‥‥‥‥‥‥‥‥‥‥‥‥‥‥‥‥‥63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6516* 青山不老‥‥‥‥‥‥‥‥‥‥‥‥‥‥‥‥‥‥‥‥‥‥‥‥‥‥‥69口语交际•习作四‥‥‥‥‥‥‥‥‥‥‥‥‥‥‥‥‥‥‥‥‥‥‥‥‥72回顾•拓展四‥‥‥‥‥‥‥‥‥‥‥‥‥‥‥‥‥‥‥‥‥‥‥‥‥‥‥82第五组17 少年闰土‥‥‥‥‥‥‥‥‥‥‥‥‥‥‥‥‥‥‥‥‥‥‥‥‥‥‥86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8919* 一面‥‥‥‥‥‥‥‥‥‥‥‥‥‥‥‥‥‥‥‥‥‥‥‥‥‥‥‥‥9220* 有的人‥‥‥‥‥‥‥‥‥‥‥‥‥‥‥‥‥‥‥‥‥‥‥‥‥‥‥‥95口语交际•习作五‥‥‥‥‥‥‥‥‥‥‥‥‥‥‥‥‥‥‥‥‥‥‥‥‥98回顾•拓展五‥‥‥‥‥‥‥‥‥‥‥‥‥‥‥‥‥‥‥‥‥‥‥‥‥‥‥105第六组诗海拾贝‥‥‥‥‥‥‥‥‥‥‥‥‥‥‥‥‥‥‥‥‥‥‥‥‥‥‥‥108与诗同行‥‥‥‥‥‥‥‥‥‥‥‥‥‥‥‥‥‥‥‥‥‥‥‥‥‥‥‥116第七组21 老人与海鸥‥‥‥‥‥‥‥‥‥‥‥‥‥‥‥‥‥‥‥‥‥‥‥‥‥‥12122* 跑进家来的松鼠‥‥‥‥‥‥‥‥‥‥‥‥‥‥‥‥‥‥‥‥‥‥‥12623 最后一头战象‥‥‥‥‥‥‥‥‥‥‥‥‥‥‥‥‥‥‥‥‥‥‥‥‥12824* 金色的脚印‥‥‥‥‥‥‥‥‥‥‥‥‥‥‥‥‥‥‥‥‥‥‥‥‥132口语交际•习作七‥‥‥‥‥‥‥‥‥‥‥‥‥‥‥‥‥‥‥‥‥‥‥‥‥135回顾•拓展七‥‥‥‥‥‥‥‥‥‥‥‥‥‥‥‥‥‥‥‥‥‥‥‥‥‥‥140第八组25 伯牙绝弦‥‥‥‥‥‥‥‥‥‥‥‥‥‥‥‥‥‥‥‥‥‥‥‥‥‥‥14326 月光曲‥‥‥‥‥‥‥‥‥‥‥‥‥‥‥‥‥‥‥‥‥‥‥‥‥‥‥14727* 蒙娜丽莎之约‥‥‥‥‥‥‥‥‥‥‥‥‥‥‥‥‥‥‥‥‥‥‥‥15028* 我的舞台‥‥‥‥‥‥‥‥‥‥‥‥‥‥‥‥‥‥‥‥‥‥‥‥‥‥153口语交际•习作八‥‥‥‥‥‥‥‥‥‥‥‥‥‥‥‥‥‥‥‥‥‥‥‥‥156回顾•拓展八‥‥‥‥‥‥‥‥‥‥‥‥‥‥‥‥‥‥‥‥‥‥‥‥‥‥‥1631《山中访友》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六年级上册语文回顾拓展教案设计五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回顾拓展教案设计五篇教学设计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的优化,在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个别教师的教学经验升华为便于广大教师掌握和运用的教学科学,注意把已有的教学研究理论成果综合应用于教学实践,使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地连接起来。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1《少年旅行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并会写本课5个生字,注意“簿”、“茂”的写法。
2、知道本组诗歌从哪几方面学了少年旅行队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散文诗的节奏美、韵律美以及浓郁的抒情色彩。
4、背诵课文最后一部分。
过程与方法:1、积累本课生词,并学会运用。
2、通过充分的读,不同形式的读,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及蕴含的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
3、画出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通过理解课文、朗读课文体会出旅行队队员们在旅途中的愉快、兴奋而又满怀向往的心情,以及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渴望到生活的海洋里探索求知,锻炼成长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出旅行队队员们在旅途中的愉快、兴奋而又满怀向往的心情,以及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渴望到生活的海洋里探索求知,锻炼成长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1、课前指导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查阅作者柯蓝的资料。
2、制作课件,创设情景,提示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调动学习热情1、同学们,你外出旅行过吗?你觉得旅行的过程中的收获是什么?2、有一支和你们一样喜欢旅行的少年旅行队,感受到了旅行的快乐,让我们与他们一起分享。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点评:结合生活经验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读----发现与探究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出示课件:“……少年旅行队在生活的海洋探索,在知识的海洋探索。
”]教师激情引读。
统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梳理
六上语文第六单元知识梳理
一、词语
天涯、断崖、夜莺、晶莹、萤火虫、荧光、包裹、苦衷、摇篮、蓝天、监考和蔼、口渴、枯竭、资源、姿势、咨询、矿产、扩大、空旷、慷慨、健康概括、既然、贡献、队员、滥用、门槛、基地、甚至、其实、目睹、赌气情绪、壮观、有限、无私、节制、毁坏、生态、设想、例如、子孙
美丽壮观、不紧不慢
二、读音
弯曲、戏曲,薄饼、薄荷、轻薄,供给、供奉,别称、别扭,记载、载重参加、参差、人参,钻研、电钻,挨饿、紧挨,场院、现场,
三、积累
性情温和:和蔼可亲、温文尔雅、和颜悦色、温柔敦厚
共渡难关: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和衷共济、患难与共、同舟共济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谷:稻、麦、黍、菽、稷
五音:宫、商、角、徵、羽
五彩:黄、青、赤、白、黑。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浪淘沙(其一)》。
•理解古诗中的生字新词,能够解释诗中的基本意象。
•初步了解古诗的意象组合和意境营造,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深入理解古诗内容。
•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学会运用意象分析古诗。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引导学生感受古诗中的自然美、哲理美,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理解古诗中的生字新词,解释诗中的基本意象。
•引导学生感受古诗中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体会古诗中意象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
•引导学生将古诗的意境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理解其哲理内涵。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含古诗原文、注释、译文、图片等)•黑板或白板及书写工具•古诗朗诵音频五、第一课时1. 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复习之前学过的古诗,回顾古诗鉴赏的基本方法。
•播放海浪拍打沙滩的视频或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海浪壮阔的景象,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引出课题:《浪淘沙(其一)》,简要介绍作者刘禹锡和创作背景。
2.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学生自读古诗,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圈出生字新词,自主学习。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解释生字新词。
•学生齐读古诗,注意发音和节奏。
3.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感受古诗的意境。
•引导学生找出古诗的“起承转合”部分,明确古诗的结构层次。
•分段教学:•起(前两句):描绘黄河的壮阔景象,为全诗定下基调。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黄河波涛汹涌、滚滚东去的壮观景象,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承(第三、四句):承接上文,进一步描绘黄河的雄伟气势。
•提问学生:这两句诗中哪些词语表现了黄河的雄伟?为什么?•转(第五、六句):转折部分,由写景转向抒情,表达诗人的豪情壮志。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18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11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处”,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句子,把握文章主要观点。
3.学习作者围绕主要观点,从不同方面进行阐述,一步一步得出只有一个地球的结论。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围绕主要观点,从不同方面进行阐述,一步一步得出只有一个地球的结论。
2.联系实际,让学生从心灵深处认识“只有一个地球”,从而树立起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本课11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处”,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小学课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认识,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了解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句子,把握文章主要观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课后反思《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本文是一篇比较生动的科普作品,同时紧扣环保主题,深入浅出,发人深省。
在教学新课之前,我比较重视对学生的预习指导,引导学生充分搜集了相关资料,学生对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有了较多的了解,对学习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透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地球家园的完美,对地球母亲的亲切,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在此基础上,透过不少具有视觉震撼力的图片和触目惊心的数据统计,学生从中了解了我们面临的十分严重的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自然产生了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
课文中引用的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是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
因为预设学生在理解"太可爱"与"太易碎"中会偏向于后者,所以在上课伊始,我就努力让学生体会地球母亲的"可爱"。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案〕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案反思)一、背景介绍本次教学是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中的其中一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记叙文的构成》。
在探究记叙文构成的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运用所学的语言表达能力来书写一篇短文并加以发表。
本次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确记叙文的构成要素,了解事情的发展过程和时空背景,并让同学们养成一种用心思考的习惯。
同时,老师也将通过本节课程来检测学生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目标如下:1.1. 教学目标1.知道记叙文的构成要素。
2.了解阅读一篇记叙文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3.能够识别出记叙文中事情的发展过程和时空背景。
4.通过模仿先前的记叙文样本,练习写作。
5.同学们能够通过预习和复习,学习发表时的语言和表达方法。
6.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思考并开展相关的活动。
二、教学过程2.1. 教学准备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我在课前做了以下准备:1.整理了该单元中比较新颖的知识点,帮助学生轻松掌握重点难点。
2.筛选课程教材,选择内容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教材,使得学生容易理解。
3.考虑提前约定课外作业,以便课堂上更轻松地和孩子们交流。
4.调研相关信息,着重考虑孩子们在阶段测试中的成绩分布,以及他们在语文学科中的表现情况。
5.明确课堂活动的形式,在保证课堂条理有序的情况下保持互动性。
6.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将本节课程化繁为简,让他们能够乐在其中。
2.2. 教学过程(1)引入首先,我引入了本节课的主题:《记叙文的构成》。
我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尝试说出其中有一些物品的历史。
此时,我给学生们讲述了一个故事,目的是让他们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以及了解更多积累更多的信息。
(2)课程主体接下来,我让学生们看一看教科书上的一篇记叙文,并简要说明文章的开头、结尾、中间,以及文章的主要事件。
我着重指出了一些特殊的词汇和短语,以帮助他们运用更加准确的语言表达自我。
然后,我要求同学们结合这些信息,编写一篇短小精悍、内容丰富的短文。
精选2019-2020年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组诗海拾贝人教版巩固辅导二十一
精选2019-2020年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组诗海拾贝人教版巩固辅导二十一第1题【单选题】下面加下划线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A、缥(piāo)缈(miǎo) 采薇(wēn)B、姗姗(shān) 徜(cháng)徉(yáng)C、霏霏(fēi) 潇(xiāo)洒【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判断下面的诗歌属于哪一类,填序号。
A.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B.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C.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D.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E.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F.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G.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H.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I.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J.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①山水田园诗______;②送别诗______;③思乡诗______④咏物诗______;⑤边塞诗______【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白桦》的作者是______国著名诗人______。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______和______的热爱之情。
【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天净沙·秋》的作者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的______。
全曲虽没有一个“秋”字,却处处见“秋意”。
【答案】:【解析】:第6题【语言表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会有哪些人在稻花香里说丰年,他们又是怎么说的呢?写一段通顺的话,可以运用不同的对话方式来回答。
【答案】:【解析】:第7题【语言表达】选择正确的搭配。
《采薇》唐诗白朴《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词辛弃疾《天净沙·秋》元曲艾青《太阳的话》四言古诗叶赛宁《白桦》外国诗杜甫《春夜喜雨》现代诗《诗经》【答案】:【解析】:第8题【默写】在语境中填上合适的古诗。
我一直非常重视积累优秀的古诗句。
《村居》中的“______,拂堤杨柳醉春烟。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第六单元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第六单元笔记
一、课文内容梳理
本单元共四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三黑和土地》和《青山不老》。
1. 《古诗三首》:包括《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这三首诗都是描绘自然景色的,通过对比、拟人等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 《只有一个地球》:这是一篇说明文,通过介绍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的有限、人类对地球的破坏等方面,强调了保护地球、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3. 《三黑和土地》:这是一篇叙事诗,通过描述农民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和辛勤耕作,表现了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青山不老》:这是一篇散文,通过描述一位老人在山里种树的感人事迹,赞扬了老人无私奉献、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
二、重难点知识
1. 理解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等,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 掌握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如使用事实、数据等来说明问题,以及如何使文章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3. 理解叙事诗的表达方式,如何通过具体事件来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4. 分析散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如何通过对细节的描绘来表达主题思想。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6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6篇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1一、复习的目标:复习的目的就在于查漏补缺,所以本次复习的重点应该是针对本班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复习。
本次作文复习的重点应是让学生能做不离题,语句尽量做到通顺。
特别是阅读理解方面学生较薄弱,所以要加强这方面的复习。
字词方面,学生也有遗忘的现象,要加强巩固。
二、复习的措施1、作文方面。
按照课本编排的顺序,逐组课文地进行复习。
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复习,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明确每单元课文的类型,而且要找出每篇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其次要在课堂上多让学生进行互评,针对班级中出现的通病,加强写法上的指导。
引导学生正确审题。
2、背诵。
主要是第十一册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课文,一般是要求背诵课文中重要的部分。
默写,只指课本中规定的内容。
3、阅读。
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关于阅读的要求,作一些说明:(1)句子意思的理解。
(2)给自然段划分层次。
(3)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
(4)文章的中心思想。
复习时,既要提示学生弄清作者的本意,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
(5)体会思想感情。
4、句式的变换。
本册基本上有这么几种句式的变换: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把陈述句改成比喻句;把句子改成拟人句;对句子进行缩句;用关联词将句子联系起来;将句子写具体等形式。
对这些句式,学生理解的不深,常常都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学会一句,而不能运用规律进行修改,这是一个难点也是重点。
这些句式的变换一般都有例句,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例句进行分析,找出修改的规律,再对学法进行指导。
三、具体安排1、汉语拼音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认读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的音节;能正确地书写大小写字母;能正确地拼读音节。
要着重复习读拼音,写词语和句子。
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作业设计案例:跨学科——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作业设计案例:跨学科设计——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01大单元大主题统编六年级上册六单元以“保护大自然”为主题,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训练要素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表达教学训练要素是学习倡议书。
结合本单元的单元页、单元课文内容、、交流平台、习作,本单元的学习就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在单元课文学习中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去学习单元课文作者是如何将自己发现的大自然中的问题,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向大家发出保护大自然的倡议,可以拟定本单元的跨学科学习大主题为:走进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大主题大目标统编语文六年级上册六单元围绕“保护大自然”的主题,共编排了《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文,四篇课文有古代诗歌、现代诗歌、记叙文、说明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题突出。
其中《古诗三首》分别描绘了南北不同的美景、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景色,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只有一个地球》说明了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青山不老》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扎根西北五十年,执着种树的感人事迹。
《三黑和土地》是一首现代诗,展示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在土地失而复得后的喜悦以及对土地诚挚的热爱。
根据本单元的课文特点和习作总体要求,围绕单元主题,将本单元的目标拟定为:【识字与写字】会写14个字,会写20个词语【阅读与鉴赏】1.抓关键语句,把握课文的主要观点和一段话的主要观点;2.读课文,了解环境对人类的作用,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3.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表达与交流】1.抓住关键语句,把握主要观点,围绕主要观点,写倡议书2.表达观点时简洁明了,有理有据【梳理与探究】1.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发展独立识字能力和写2.根据单元课文内容搜集整理传统文化常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组复习拓展古诗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按内容分: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物诗、悼亡诗、行旅诗和闺怨诗。
《诗经·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净沙·秋》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六年级下册《七步诗》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石灰吟》 [明] 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已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烟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诗中之最:最厚的冰——瀚海阑杆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最高的楼——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最深的雪——夜来城外三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最大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最远的邻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世上最长的脸——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刚流到腮边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请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鸟名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我会用1.你的同学不好好学习,只知道玩,你能用一句诗来劝告他,叫他珍惜时间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2.远在异乡的游子凝神眺望着皎洁的月亮,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家乡的亲人,心里默默吟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就是这个朴实的道理。
4.你的邻居下岗了,请你找一句诗句来安慰他: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5.我们南城小学的同学们常常以“竹”自喻,因我们喜欢竹坚韧不拔的性格,请用一首诗来赞美竹的品格: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
7.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8.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呤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你说我答猜诗人9.老师的话语像春雨一样滋润了我的心田,使我不由得想起了杜甫的两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0.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
就在我(山穷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11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
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
”爷爷高兴地笑了。
猜诗人:一、(王维)1.他是唐代诗人。
2.他擅长书画音乐,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3.他的诗以田园山水诗著名,后人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4.人们称他为“诗佛”。
5.他的送别诗中有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历来被人们传诵。
二、(杜甫)1.他是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2.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一生写诗1400多首。
3.他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三、(王昌龄)1.他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2.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3.其中我们耳熟能详的边塞诗有《出塞》《从军行》《塞下曲》等。
四、(陆游)1.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流传到今天的尚存九千三百余首。
2.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3.他是南宋爱国诗人,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诗《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春天的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运》唐杜甫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春兴》(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夏天的诗:《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初夏睡起作者: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初夏绝句》陆游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三衢道中》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山亭夏日》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秋天的诗:《秋思赠远》(唐·张仲素)博山沉燎绝馀香,兰烬金檠怨夜长。
为问青青河畔草,几回经雨复经霜。
山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中秋》(唐·杜牧)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夜泊湘江》(唐·于武陵)北风吹楚树,此地独先秋。
何事屈原恨,不随湘水流。
凉天生片月,竟夕伴孤舟。
一作南行客,无成空白头。
《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灞上秋居》(唐·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冬天的诗:《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幕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咏雪联句晋·谢道蕴》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苦寒吟》唐·孟郊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南秦雪》唐·元稹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夜雪》唐·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雪》纪晓岚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菜花无处见。
思乡的诗: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张九龄)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杜甫)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袁枚)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卢纶)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刘著)《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长相思》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送别的诗:《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友情的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汪洙)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无名氏)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哲理诗:《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