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优质课教学设计_6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如秦统一六国、东汉末年的三国分立、唐朝安史之乱等;(2)掌握每个转折点的背景、原因、过程及影响;(3)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每个历史转折点的来龙去脉;(3)学会用历史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培养时空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自豪感;(2)认识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规律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3)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我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及其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2)学会分析历史转折时期的矛盾和冲突;(3)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教学难点:(1)每个历史转折点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2)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3)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历史转折点的背景和原因;2. 运用史料对比法,分析历史转折的过程和影响;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合作探讨中深入理解历史;4.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5.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现实生活服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练掌握每个历史转折点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2)收集相关史料,制作PPT和教学素材;(3)设计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历史知识,了解基本的历史背景;(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重点知识和思考;(3)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2)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历史转折点的意义;(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历史转折点的背景和原因;(2)教师提供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历史转折的过程和影响;(3)学生做好笔记,准备参与小组讨论。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及反思
《伟大的历史转折》的教学设计及反思一、设计思想:1、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伟大的历史转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阐述:“文革”结束后,思想理论届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意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对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作用。
2、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是一所农村中学,我共教四个班历史,每个班平均52人,男女生人数基本持平。
学生学习历史积极性较高,能够和老师积极配合,课下查找资料,探究历史的能力相对较弱。
3、设计理念: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变化。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掌握思想解放运动的简要过程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意义;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和正确评价毛泽东等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
(二)能力目标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联系“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史实和二十多年改革开放所取的伟大成绩,深刻理解这次伟大的历史转折,提高历史感悟能力;分析真理标准讨论是如何突破“两个凡是”的禁锢从而掀起思想解放运动,培养历史分析的思维能力;综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理解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培养历史综合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认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我党的根本思想路线,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培养不迷信权威、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和健康情感。
从拨乱反正的史实中,认识我党具有正视现实、改正错误、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品格,激发爱党情怀。
通过正确评价毛泽东的是非功过和历史地位,培养客观冷静,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的理性精神。
三、教学要点(一)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难点:如何掀起这场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的是非功过和历史地位。
四、过程和方法1、以大家熟悉的音乐入手,采用诱导的方式导入新课。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学案
五、课后反思
自学
释疑
达标
学生姓名:班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7.(2017桂林)右图一文发表于1978年5月11日的《光明日报》,文章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引发了广泛而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这一“伟大转折”是指(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二、伟大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__________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_________召开。会议在思想上,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政治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来、实行的历史性决策;组织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三、转折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全会作出的实行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僵化半僵化到___________________、从封闭半封闭到的历史性转变。全会后,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走上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道路。
三、探讨释疑,合作学习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四、达标检测
1.(2017云南)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上确立的党在新时期的思想路线是( )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北师大版
第10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目标〗1、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准则。
3、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教学法、归纳法学法指导方法:可以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本课的每一节目,通过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学重难点〗一、知识与能力:1、能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2、说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3、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经济腾飞情况,根据史实分析、归纳经济特区建立的历史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提高史论结合进行分析的能力。
2、读《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了解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地理范围,进一步认识中央政府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力度。
3、鼓励、指导学生在读书、读图过程中主动质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转折。
3、知道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强国之路。
〖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引入:引导学生阅读本节导言,进而学习本课: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二、新课:(一)、改革开放的春雷先让学生认真阅读本节。
后教师先简单介绍一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指导学生说出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提问:1、谁能说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什么?3、哪一次会议上决定中国要实行改革开放?学生回答后即可总结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党的工作重点,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决定进行拨乱反正。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0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2 北师大版
教学
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
难点
“关于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
学习目标
媒体类型
教学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时间
媒体来源
播放音乐
知识目标
图片
A
G
创设情境
2分钟
下载
讲解
过程与方法
图片
A
E
建立表象
2分钟
下载
十一届三中全会简
过程与
方法
1、联系“文革”事实,认识“两个凡是”的错误,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2、归纳“左”倾错误在新中国历史上的主要表现,评价其危害性,树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新时期,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就辉煌。
第10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题
第10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授课类型
新授
课 标依据
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掌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深远历史意义。
2、理解邓小平再次复出对党和国家产生的深远影响,了解针对“两个凡是”。在思想理论界开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现实意义,
问 题三: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内容是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强调、反对)
师生探讨:为什么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问题四:真理标准讨论有何重大意义?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合作探究型教案
年级八年级科目历史任课教师授课时间课题伟大的历史转折授课类型新授一、教材分析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处于青春期,充满了好奇和渴望,而且自我意识越来越强。
因此,选择能够反映他们自身生活的照片、影音等资料,有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初二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日渐增强,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并演绎一些事实或形成自己的观点。
因此,设置一些能充分体现他们个性特点、展示其个人才华的活动,不但能提高其学习历史的兴趣,更有益他们正确个性品格的形成。
本课一些关于改革开放的内容学生特别熟悉,所以学生体会的东西更容易表达出来,有利于本课教学。
但是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学生很陌生,教师在这里要注意将学生的理解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即让学生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党历史上的重要性,它和后面的改革开放息息相关。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说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经济腾飞情况,根据史实分析、归纳经济特区建立的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走入社区亲自采访,增强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了解并会初步使用调查法。
通过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演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增强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讨论“建立经济特区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经济特区和开放区都设在东部沿海?”等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整理展示自己的照片,听家长谈感受,切身体验到历史就在身边,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的好习惯。
通过学习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明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互相学习才能不断进步的道理。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教案:伟大的历史转折一、教学内容:通过学习伟大的历史转折,了解历史的变革和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伟大的历史转折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历史转折的典型案例,并了解其背后的因果关系。
3. 分析历史转折对社会、政治、经济以及个人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学生理解并确立伟大的历史转折的概念。
2. 学生能够分析历史转折对各个方面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呈现一张历史事件时间轴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历史的变迁和转折。
2. 概念讲解(15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并讲解伟大的历史转折的定义和特点。
3. 典型案例学习(25分钟):教师介绍几个典型的历史转折案例,例如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以及中国的新中国成立等。
学生在听讲的同时可以记下关键的事件和年份。
4. 学生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一个案例进行深入的讨论,分析该历史转折对社会、政治、经济以及个人生活的影响,并记录下来。
5. 小组汇报(15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进行分享和讨论。
6. 总结和归纳(10分钟):教师对学生们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历史转折对社会的影响和重要性。
五、教学方法:1. 导入:通过直观的图片让学生对历史变革有感受。
2. 概念讲解:教师讲解并举例说明,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 典型案例学习:教师讲解案例,并帮助学生理解其背后的因果关系。
4. 学生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思考能力。
5. 小组汇报: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促进全班的学习和讨论。
六、教学资源:1. 历史事件时间轴的图片。
2. 伟大的历史转折典型案例介绍。
七、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汇报,可以评价学生对伟大的历史转折的了解和思考能力。
同时可以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延伸:学生可以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深入探讨伟大历史转折的背后原因和影响。
第10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第10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标内容]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所学内容,培养从宏观把握历史发展趋势的能力。
(2)通过“两个凡是”错在什么地的方的讨论,培养学生个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品质。
(3)通过访谈前辈的活动,加深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读、讲、议、行”四步教学法,让学生理解所涉及的理论问题,认识真理标准讨论和邓小平讲话的深远意义。
(2)从思想路线、工作重心、总方针、领导核心四个方面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由“文革”动乱到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转折。
(3)学习用哲学和经济学的观点去理解历史内容的方法,学习比较思维的方法,学习从历史史实归纳历史特征的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知以邓小平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勇于纠正错误的伟大胸怀和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2)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途径。
[重点和难点]重点: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十一届三中全会。
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学探究法[教学过程]课前引导:提问: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文化大革命”的有关内容。
“文化大革命”哪一年开始?哪一年结束?在学生回答后指出:“文化大革命”的10年是动乱和灾难的10年。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历史出现了重大的转折,迈入了一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导入新课一、真理标准讨论提问:“文革”刚刚结束,人们有怎样的要求?当时的中央主要领导人采取了怎样的政策?你对此有何评价?指导学生阅读本目第一段大字和所附的两段小字,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指出:当时人们要求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文革”错误,而当时中央领导人却继续坚持“左”的错误,经济上急躁冒进,造成严重的浪费和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政治上指出“两个凡是”的方针,不愿纠正“文革”的错误。
初中历史初二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教学设计
6.结合本节课的学习,思考以下问题:“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改革开放的精神?”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在课堂上分享各自的观点。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改革开放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以及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难点:分析改革开放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理解对外开放的层次和阶段。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引发学生对改革开放的思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5.实践活动:
(1)辩论赛:组织辩论赛,让学生就改革开放的利与弊展开辩论。
(2)新闻发布会:模拟新闻发布会,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介绍改革开放的成果。
6.情感教育:
(1)讨论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2)联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与自己的关系,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7.总结评价:
(2)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小组合作:
(1)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改革开放的重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形成共识。
(2)汇报展示: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4.史料分析:
(1)提供史料:给出改革开放时期的新闻报道、政策文件等史料。
(2)分析解读:让学生分析史料,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决策过程。
7.总结评价,反馈提高:在教学结束时,进行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同时,通过作业、测试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优质课教学设计_2
第十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授课时间,2019年5月21日,班级二年二班,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视频资料,使学生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背景,主要内容,历史意义。
水平目标: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表达水平,分析概括水平。
思想目标:体会伟大转折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情感。
教育方法:主体目标小组,合作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前置诊测:中共八大的主要成果是什么?师生活动:问答形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文革后的转折,时间分配三分钟。
展示目标: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师生活动,学生阅读。
设计意图,明确教学目标,时间分配二分钟。
导入新课: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在媒体上看到使用较多的名词之一,这是为什么?这个转折体现是什么?教师叙述。
设计意图:起到导入作用,时间一分钟。
自主学习提纲: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背景性质意义是什么?背影文革后人们,急切盼望着什么?性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肯定了,真理标准是实践,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准备工作:内容:意义:内容,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
意义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转折,二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新决策,是历史性的巨变,三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问题,教师评定明确明确学习目标,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水平,阅读水平,表达水平,时间分配,30分钟。
达标检测。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主要内容,意义是什么?时间四分钟。
小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性转折,五分钟。
板书设计,标题:伟大的历史转折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背景,性质,意义?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背景,主要内容,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中央工作会议,主要内容:分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
伟大的历史转折优质课教案
伟大的历史转折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伟大的历史转折”的概念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伟大的历史转折”的含义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伟大的历史转折”这一主题。
2.课程内容讲解(1)讲解历史转折的定义和特点教师通过PPT展示历史转折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历史转折的含义。
(2)案例分析①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等,进行详细讲解。
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这些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探讨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课堂讨论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3.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教师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历史转折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2)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向全班展示研究成果,包括事件背景、原因、影响等方面。
四、课后作业2.收集更多关于历史转折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1.教学内容是否充分,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通过不断反思和调整,使本节课成为一节优质的历史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知识,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教师通过PPT展示“历史转折”的定义:历史转折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社会发展的方向、速度、性质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节点。
引导学生关注转折点带来的历史意义。
(2)对话示例: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辛亥革命为什么被称为历史转折点吗?”学生:“因为它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
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写在前面:由于许多历史教师喜欢课堂,积极投身于教改中,同在人教网半亩历史群中的我和张爱华老师,都选择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作为自己讲示范课和优质课的课题。
我们围绕这一课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形成了以下教学稿。
这一教学稿主要特色表现在:1.在形式上,教案、学案一体化,因此称为教学稿。
2.在学习环节上增加了对教材的整体感知,使学生对本课内容初建结构,心中有数。
3.把学习目标认定、学法指导和设计意图融合一起,这是最大的特色。
这样做可操作性强,学生能准确把握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同时又获得了学习方法,了解每一环节学习的意图。
对老师来讲,减少了无效问题、无效环节,保证了课堂各个环节的流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把学习目标认定、学法指导和设计意图融合一起这一理念,来自于人教网刊《半亩历史》执行主编王宗彬老师的创意,在此对王老师一直以来的指导深表感谢。
最后,希望大家对我们的教学稿多提宝贵意见,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我的初中历史教研小圈子(群号:106878731)。
情境导入:教师设置情境,导入本课。
同学们请坐好,现在开始上课。
为了我们的目标:过目不忘,过耳成诵。
大家一定积极交流。
我们知道,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给我国造成了巨大危害。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呢?在课本的导言部分明确告诉我们,我国开始纠正错误。
1977年中国恢复了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次高考。
除了恢复高考,我国还陆续纠正了文革中的哪些错误呢?整体感知:利用知识树,整体感知本课知识目标。
让我们一起看知识树,整体感知这一课内容。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可以从几个方面学习?中国为什么徘徊?怎样实现的转折?又是如何推进转变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预习导学:细读课文,自主学习,落实知识目标,发现问题。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原因2.时间3.结果4.意义二、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2.地点3.内容4.意义三、民主与法制的加强1.平反冤假错案:请举一例2.颁布一系列法律:①颁布时间及法律名称②颁布意义展示反馈:注意倾听,踊跃发言,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部编八年级历史下《伟大的历史转折》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历史转折的概念及代表性事件,认识到历史转折对社会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历史的转折事件,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历史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了解历史转折的概念和定义;2.熟悉几个代表性历史转折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教学难点:1.分辨历史转折的关键特征;2.思考历史转折对社会的深远影响。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教学PPT;3.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章。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5分钟)1.展示一些与历史转折有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关于历史转折的讨论。
2.导入问题:你认为什么样的事件才叫做历史转折?请举例说明。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历史转折的概念和定义,强调历史转折对社会的影响。
2.列举几个代表性的历史转折事件,如法国大革命、中国的五四运动、美国独立战争等,并介绍这些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3.结合PPT展示,让学生对这些历史事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历史转折事件进行深入研究。
2.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有关事件的资料,并做一份研究报告。
3.小组报告,学生们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互动讨论。
四、扩展活动(20分钟)1.鼓励学生就自己所感兴趣的历史转折事件展开思考和研究,并写下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2.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形式进行表达,如诗歌、绘画、故事等。
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选和欣赏。
五、总结反思(10分钟)1.教师总结课堂重点,强调历史转折的重要性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并回答一些提问,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1.针对今天所学内容,每个学生写一篇100字的心得体会。
2.继续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历史转折事件,并写一份详细的研究报告。
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教学设计
3.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一阶段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讲解:详细讲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结合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转折。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历史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事件,提高学习兴趣。
3.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吗?它为什么会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如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党和国家面临的历史任务等。
2.详细讲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改革举措。
本章节通过学习《伟大的历史转折》,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通过问题驱动、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增强国家观念、民族自豪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经对我国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转折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等方面可能仍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为我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初中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0课 体验式教学【设计思路】《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学模式分析: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教学思路分析:
激情阶段通过活动交流,让学生体会什么是挫折?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遇到挫折时的心理反应,加深学生对挫折的理解。
通过列举名人、伟人、生活中凡人遇到的挫折,让学生体验到挫折是难免的。
体验阶段借助多媒体播放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关注和好奇,主动求索,带入预设情境。
通过教师展示材料和学生讲述故事,总结归纳战胜挫折的方法。
导行阶段过程中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召开、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优质课教学设计_8
教案设计意图学法指导学习目标:1、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召开时间;2、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3、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转折;4、说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探究新知自主学习一:阅读教材38---39页,4分钟完成下列表格。
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1、结束,国内出现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2、人民要求;3、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仍坚持“左倾”的指导思提出4、1978年,思想届展开了一场大讨论,解放了思想。
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了上的准备。
时间、地点内容思想方面:政治方面:组织方面:历史意义1、是建国以来。
2、完成了。
3、是的开端。
4、中国历史进入。
合作探究:书39页动脑筋。
自主学习二:阅读教材39--40页,3分钟完成下列任务。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在全国展开。
1980年,为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平反。
2、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增强:(1)立法成就:1982年,颁布了;1986年,颁布了;此后,又通过了、、等一系列法律。
形成了体系,初步实现了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局面。
(2)意义:当堂检测(8分钟)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要是针对( )A、对“文革”的评价B、冤假错案问题C、阶级斗争问题D、两个“凡是”问题2、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是( )A、平反冤假错案B、“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D、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的讲话3、“两个凡是”的实质是( )A、捍卫毛泽东思想B、防止修正主义C、执行教条主义D、坚持“左”倾错误4、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于( )A、十一大B、十二大C、十一届三中全会D、十一届六中全会5、阅读下列材料:近一个实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第一次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打开了闸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水平
1、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2、说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给农村社会带来的变化。
3、了解对外开放的步骤,掌握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
1、通过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比较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思想、政治、组织路线的不同,探究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
2、通过材料分析,明白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转折。
知道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强国之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难点:如何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改革开放前后吃、穿、住、行对比,
师:是什么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生:改革开放。
师:什么是改革开放?又是谁提出来的?我们一起来学习《伟大的历史转折》,引入本课。
图说历史: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让学生说)
师:四人帮倒台后,左倾错误结束了吗?展示图片:两个凡是
指出“两个凡是”的提出,实质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国家要想有出路,必须纠正左倾错误,实行改革。
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改革开放的春雷
播放视频《十一届三中全会》
自主学习:学生看书填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地点、会议内容、意义,巩固基础知识点。
议一议:为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被全党和全国人民共识为“社会主义时期的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折
过渡: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二)在希望的田野上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教师注意引导)
(1)为什么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不稳定,政治局势就不稳定。
(2)改革前的人民公社制度存有什么弊端?
人民公社制度严重影响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集中劳动,吃大锅饭,缺乏经营自主权)
在中央没有出台具体政策的情况下,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村民实行了一次大胆尝试:包产到户(大包干),并取得成功。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P60歌谣,归纳总结: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用农民们的话简单概括就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
邓小平从这件事看到中国农村改革的方向,满腔热情的给与支持。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施、人民公社制度的取消,为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对外开放的窗口
(1)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归纳总结:生活水平低(或政策有问题),中国的发展需要对外开放。
(2)自主学习,完成P61—63的填空。
教师结合《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简述对外开放格局。
教师能够适当的联系本地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图片展示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蓬勃发展,说明改革是强国之路,要坚持改革开放。
(四)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