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部编版语文八上第2单元(05-08)普通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写传记》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
改进措施∶应提前让学生采访写作对象,积累好资料,写传记时就有了真实的素材;督促学生课后多读传 记类作品,增强对传记类作品的理解。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七、说板书设计
良好的板书是一门教学艺术,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精炼的展现给学生,强 化知识,促进思维。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八、说教学反思
《学写传记》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内容。根据单元目标和编者意图,本节课教学主要想到达以下目的
∶1.提示学生在阅读学习的基础上,自主总结传记的特点,并能够根据自己要记述的对象设计适宜的写作方式。 2.指点学生学会选择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通过记言述行,展现人物风貌。3.引导学生学习在真实 的基础上合理发挥想象,适当描写,增强传记的生动性。4.通过学些传记,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他人,思考 人生经历,提升人生境域。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提示学生在阅读学习的基础上,自主总结传记的特点,并能 够根据自己的要记述的对象设计适宜的写作方式。
(五)感受经典领略技能 示例1: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 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 的眉毛像蛮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 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盛的须发。(外貌描写) 示例2:他刚进门,差不多就一路小跑而来,然后突然收住脚步,望着一位惊呆了的来客友好地微 笑。他带着轻松愉快的口气,又迅速又随便地讲着表示欢迎的话语,同时主动向客人伸出手来。( 动作描写) (六)提问:你想为谁写一个小传?你准备从哪些方面着手来写?(学生自由发言) (七)为你喜欢的人写一个小传片段。 (八)向大家展示你的优美的文笔。(多展示几个学生,多鼓励学生的写作亮点) (九)小结。写人物小传,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都必须实事求是,秉笔直书,避免出现失实 、讳过、拔高之类的情况。写小传,还要洞察所写之人的思想动机,判断人物的最主要的东西,抓 住特征,写出几个典型事例,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形象,做到形神逼肖,跃然纸上;应尽可能少地 直接评论人物的性情和优劣,一切通过记叙和描写说话,让读者自己去品味。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计划1.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表达感谢和请求。
The teaching objective of this unit is to teach students how to express gratitude and make requests.2.通过学习这一单元,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By studying this unit, students can improve their communication skills.3.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帮助学生练习日常用语。
Teachers can help students practice daily expressions through role-playing.4.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礼貌用语。
Students need to master some basic polite expressions.5.学生可以向老师和同学学习如何表达感谢和请求。
Students can learn from teachers and classmates how to express gratitude and make requests.6.学生要能够正确地使用“谢谢”和“请”这两个词。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use the words "thank you" and "please" correctly.7.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表达方式。
Teachers can design scenarios for students to apply what they have learned.8.学生可以在日常交流中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Students can practice more in daily communication to improve their oral expression skills.9.对于表达感谢和请求的句子,学生需要理解其中的语境和情感。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2019新教材)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综合性学习 2第20期末复习期末复习及考试9周最新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1 消息二则【导学目标】1.学习读新闻的方法。
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重点)3.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难点)4.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课时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了。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报道。
新闻便成了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可真是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新闻,它们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芜湖(wú) 摧枯拉朽(kū) 溃退(kuì) 荻港(dí)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评一致性三说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
赏人物风采,记岁月之痕——八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目标、单元规划与单元评价设计(一)单元目标1.通读课文,联系语境,积累重点字词的音、形、义,并梳理出积累字词的方法。
2.阅读文章,了解回忆性散文和传记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等特点,在对比分析中掌握阅读此类文本的方法。
3.研读课文,学习刻画人物的多种方法,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体味语言背后的情感。
4.梳理探究四篇课文,结合助读资料,运用所学方法,完成“品人物谈读书”微讲座。
单元目标确立依据:课标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其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能把握主要内容,并通过朗读、概括、讲述等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能从作品中找出值得借鉴的地方,对照他人的语言表达反思自己的语言实践;能与他人分享自己获得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借鉴他人的经验调整自己的表达,能根据需要,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以写人为主的优秀文学作品时,应关注人物形象、情感表达以及写作手法三个方面的内容。
教材分析:(1)单元分析:本单元包括两篇回忆性散文、两篇人物传记、一个学写传记的写作训练和一个综合性学习。
①从人文要素看,本单元主题为“岁月留痕”,其内容均与“生活记忆”“重要他人”有关,学习这些课文可以从他人的人生经历中汲取精神营养,进而启发自己的人生。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教师培训手册 语文︵八年级︶22 八上第二单元简介胡 晓一、单元目标1.通过阅读回忆性散文和名家传记,了解作者或传主的人生经历,追寻其思想轨迹,并能从中有所领悟,丰富自己的人生智慧。
2.具有初步的文体意识,能够抓住回忆性散文和传记类文本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等方面的基本特点,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3.学习作品刻画人物的方法,比如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描写,运用典型的事例进行表现,注重细节描绘,恰当运用修辞手法等,在自己的写作中能借鉴运用。
4.体会作品多样的语言风格,对于文中精彩的词句段,有自己的理解并尝试赏析。
二、编写意图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均是名家名作。
从内容主题看,它们都与“生活的记忆”有关:或追叙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敬仰之人的品格和精神。
这些作品,情感淳厚,内涵深刻,艺术表达各有特色。
《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是鲁迅对20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时一段经历的回顾,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歌颂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也提及自己思想变化的原因,洋溢着作者的一腔爱国之情。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加深对鲁迅的了解,也能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还能学到回忆性散文的写法。
《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在母亲锺太夫人逝世后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发了对母亲无限敬爱的深情,也表达了作者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的决心。
学习这篇课文,在感受母亲平凡而伟大的形象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刻画人物、表达深情的方法。
《列夫·托尔斯泰》是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
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犹如与两位大师对话交心,八上第二单元简介23 自然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美丽的颜色》是居里夫人的次女艾芙·居里传记作品《居里夫人传》中的一个章节。
第二单元复习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复习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八上第二单元复习教案莘县王奉镇中心初级中学柳美秀教学目标:1.读读写写,掌握重要字音字形;2.归纳总结,复习重要文学常识;3.探究文本,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学过程(一)字音字形复习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绯红( fēi ) 解剖( pōu ) 不逊( xùn )畸形( jī) 佃农(diàn ) 溺死( nì)妯娌( zhóu ) 衙门( yá) 辍学( chuò)慰勉( wèi ) 黝黑( yǒu ) 甲胄( zhòu ) 锃亮( zènɡ) 轩昂( xuān ) 炽热( chì)踱步( duó) 荧光( yínɡ) 轮廓( kuò)2.根据拼音写汉字。
yì( 驿)站nì( 匿)名jié( 诘)责解pōu( 剖) 教huì( 诲) 不xùn( 逊)和ǎi( 蔼) 仁cí( 慈) càn( 粲)然xī( 犀)利ɡān( 尴)尬长rán( 髯)禁ɡù( 锢) zhòu( 骤)雨zhì( 窒)息吹xū( 嘘) zào( 燥)热广mào( 袤)3.补全下列词语。
油光可( 鉴) ( 杳)无消息抑扬顿( 挫)深恶痛( 疾) 为富不( 仁) 藏污纳( 垢)( 鹤)立鸡群正( 襟)危坐诚( 惶)诚恐( 筋)疲力尽和( 颜)悦色小心( 翼翼)粗制( 滥)造( 黯)然失色麻木不( 仁)无可( 置)疑( 颔)首低眉入( 木)三分把不会的或写错的字词记在积累本上。
文学常识填空1.《藤野先生》的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2019年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1 消息二则1.了解消息的要素和消息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
2.理清文章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3.感受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4.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消息结构特点。
(重点)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
(重难点)一、导入新课1949年4月21日,中国发生了一件决定未来走向的大事。
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重要时刻。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文体特点提问1: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二十一日,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芜湖、安庆之间;人物: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事件:渡过长江。
提问2:参看课文批注,思考: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你的告知的方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明确: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完整地告知对应消息导语。
具体地告知对应消息主体。
提问3: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明确: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
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金字塔结构。
2019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71页)
1 消息二则【知识与能力】1.了解新闻的六要素和新闻结构的五部分,理清文章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过程与方法】1.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运用所学知识阅读、分析、评价新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珍惜革命成果,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1.把握消息的结构要素。
理解新闻内容和新闻的特点,把握战争的主题。
2.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3.理解文中议论的作用。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导入新课俗话说: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
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依靠什么知晓天下大事呢?生答:“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
是的,我们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知道天下大事,了解世界变化。
而刚才大家看到的是哪种类型的电视节目?哪种类型的报刊文章?生答:新闻、消息、通讯。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学习消息的阅读和写作。
二、资料助读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军事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著有《毛泽东选集》。
文体知识: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的结构:●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题、主标题、副标题。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
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一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
●主体:承接导语,对消息事实进行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八上语文第二单元回忆性散文及人物传记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1.了解回忆性散文、传记呈现的各式各样的人生经历,从文中人物的生平事迹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单元中涉及到的人物既有普通人物,如《回忆我的母亲》中母亲的形象、藤野先生,还有伟大的人物,如托尔斯泰、居里夫妇。他们身上的平凡又伟大的品质值得大家学习。
2.会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典型事件、侧面描写等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本单元的文章大多数出自名家之手,其中人物刻画典型而又生动,很有学习和借鉴意义。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设计时关注作业的意图、功能、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发挥好作业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作用;面向全体,进行分层设计;检测类作业与探究类、实践类作业有机衔接;分析作业完成情况,作为教学改进和个性化指导与补偿的依据)
作业设计遵循基础与趣味性相结合;课内与课外拓展相结合。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Fra bibliotek色和实际撰写)
第六、第七课时:表达方式赏析,学习《美丽的颜色》、《阅读空间》
第八、第九课时:写作指导——学写人物小传
第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
课型
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单元导读、文学常事、词语积累
2.学习者分析
(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需求分析,学生发展需求、发展路径分析,学习本课时可能碰到的困难)
主要从学习目标达成率来评价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
教师活动1
(教学环节中呈现的学习情境、提出驱动性问题、学习任务类型;对应学生活动,示范指导学科思想方法,关注课堂生成,纠正思维错漏,恰当运用评价方式与评价工具持续评价促进学习。下同)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写人篇”。
本单元共四篇课文,都是叙事性文章,写了不同的人,有老师,有母亲,有作家,有科学家,表现了形形色色的“爱”。
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生,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单元目标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成就和写作风格等内容。
2. 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理清文章的脉络;从文中人物的生平事迹中,汲取精神营养,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3. 揣摩文章的语言特点,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风格,提高鉴赏能力。
4.了解叙述和描写这两种表达方式的不同,体会描写的作用,揣摩描述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描写能力。
三、单元课时安排《藤野先生》2课时《回忆我的母亲》2课时《列夫·托尔斯泰》1课时《美丽的颜色》1课时《综合学习与写作》3课时四、单元教学重点难点《藤野先生》作为写人篇示例,学习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人物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回忆我的母亲》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记叙线索和感情基调,感悟老一辈革命家,由爱母亲升华到爱人民的思想境界。
《列夫·托尔斯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眼睛的特点,揣摩精彩的语句,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美丽的颜色》感受课文典雅优美,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了解居里夫人发现镭的过程和人物传记的主要特点,初步掌握引号的作用,学习居里夫妇在科研上刻苦钻研,坚韧执着,以苦为乐的精神,感受科学家朴实恬淡的人格魅力。
五、单元教学方法情感体验法。
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可以以“情”为主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六、单元教学过程1、快速浏览本单元相关阅读篇章,了解相关篇章主要内容和故事梗概,做到心中有数。
2、快速浏览单元重难点及本单元写作训练目标,了解描写和叙述两种表达方式的区别,揣摩作者所要赞扬的精神和品质,提高阅读写人文章的能力。
2019年秋部编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主课件配套教案
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主课件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1.了解新闻评论的基本常识,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
2.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与立场。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品味、批注等多种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来理解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的志向。
教学重点(1)了解这则新闻评论的相关背景及重要意义,感受作者在作品中体现的情感。
(2)掌握新闻评论的基本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作者在文中选取论据的角度及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教法学法:讨论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延伸拓展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确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一文,了解掌握我们设立国家公祭日的背景和意义。
二、检查预习1.检测生字词。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初衷.(zhōng )铭.记(míng )国殇.( shāng ) 杀戮.( lù )篡.改( cuàn ) 抵赖.( lài )辱没.( mò ) 惨绝人寰.( huán )呓.语( yì ) 遁.形( dùn )振聋发聩.( kuì ) 妄.图(wàng )(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国殇:为国牺牲的人。
文中泛指死难的军民。
初衷:最初的心愿。
篡改: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
呓语:梦话。
遁形:隐藏形体。
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表格教案
⑶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我能通过赏析重要语句,品味语言的感情色彩,探究语言的深层含义。
●学习任务:
1、精读1~2段,回答: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2)“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可以吗?
2、精读第5语段,回答:
⑶治学态度:认真负责,治学严谨
⑷对待学生:热情诚恳,循循善诱
●文中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的四个典型事例来表现其优秀品质:
⑴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⑵改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循循善诱
⑶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
⑷了解“裹脚”--治学严谨,求实精神
●“我”对先生的情感是感激、怀念、愧疚。体现在:
⑴装订收藏讲义;
与藤野相识相处——直接刻画藤野
匿名信事件——弃医从文,离别藤野的原因
看电影事件——弃医从文,离别藤野的原因
别后怀念藤野的方式——三种方式无不体现文学救国
综上所述,本文主旨是:(怀念藤野先生,)表达爱国之情。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我能通过物形象,理解作者的情感。
4、精读第38段,说说结尾一句的含义和作用。
●学习小结
●布置作业:
1、抄写生词3遍,同桌互相听写1遍。
2、课外练笔。题目:回忆我的小学老师。
关键点拨:
①材料必须为中心服务。因此,根据材料可以探究中心。
②本文是双线结构。因此,全文主旨可以理解为:怀念藤野先生,表达爱国之情。
用辅助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我能通过赏析重要语句,品味语言的感情色彩,探究语言的深层含义。
学习清单预设
第一课时学习清单:
部编语文八上第二单元(人无不信不立)综合性实践活动
华盛顿知错就改 , 及时找回了诚信 , 得到了 父亲的谅解。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 :犯错不可 怕,但不能为了掩饰错误而失掉诚信。
(3)阅读下面的新闻,请依据前一句句式,为这家花店补全宣
传标语。 2016 年 11 月 5 日 , 据青岛新闻网报道 : 前两天 , 青岛李沧区 某商场里的一家花店火了。火的原因并不是花有多么好、花 有多么香,而是卖花、买花的全程,无人看管,顾客自行投
活动示例
(一)写一个有关诚信的故事名字,并简单概述。
①立木为信的故事。商鞅变法 时,为了树立威信, 下令在城门外立一根三 丈长的木头,并许下诺言:谁能把 这根木头 搬到北门,重赏。终于有人站出来并将木 头扛 到了北门。商鞅重赏了他。 ②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周幽王为了逗妃子 笑,点烽 火,戏弄诸侯,结果当敌人来犯时, 再点燃烽火,其他诸 侯不来救援,自己失败丧命。
个人都应以诚为本,诚信做人。学校正在开展以“我与诚信有
个约会”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其揭 示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一些不法商家,不顾民众的 健康,为了牟利,不讲诚信, 生产一些对人体有害的食物,
这样的行为必须严惩。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你对华盛顿的行为加以评论。 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还是个小孩子时,曾淘气地砍掉他父亲两棵心爱的樱桃树。 父亲对此极为生气,表示要惩罚“凶手”。华盛顿主动找到父亲,哭着承认了错 误,父亲安慰说:“好孩子,我宁愿失去一百棵树,也不愿意你说谎。”
币进行交易。
顾客支付诚信之美 商家销售信任之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某校八(2)班开展了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
习,请你参与。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课件部编版
三、内容解析与教学建议:阅读篇
②还原传主的本质生活与精神光辉
《藤野先生》 鲁迅不断更换学习地点、学习专业,从常理上是不
务实的,同学们怎么看待呢? 仙台学校的职员也为鲁迅食宿操心,为什么鲁迅仅
对藤野先生心存温暖与感激呢?
三、内容解析与教学建议:阅读篇
②还原传主的本质生活与精神光辉
《回忆我的母亲》一个普通的农村母亲何以能得到如此 高的评价? 《列夫·托尔斯泰》你愿意当托尔斯泰吗,为什么? 《美丽的颜色》前半部分:居里夫人作为女子说自己 “英勇”好吗?后半部分:可以反复朗读揣摩语言,可 以品味词语“溜”,可以想象人物心理、补白“看 哪……看哪”
三、内容解析与教学建议:阅读篇
(2)教学建议:
1.整体教学建议:体现“双线组元”结构。
①人文主题都指向“生活中的回 忆”,而这些回忆是有温度的,有冷有
暖,需要我们从字里行间通过比较与还原的 方法去寻找与体会。
②重视前沿后续,体会传记、回忆性 散文的特点:内容真实、事件典型、重视
三、内容解析与教学建议:阅读篇
1.整体教学建议:运用比较、还原 的方法。
①同文体不同篇目的比较。 ②原稿与改定稿的比较。 ③同一内容不同作品的比较。
三、内容解析与教学建议:阅读篇
1.整体教学建议:形成统整的意识。
单元阅读与作文相得益彰,融为一体。
三、内容解析与教学建议:阅读篇
1.整体教学建议: 落实“三位一体”理念
• 《朝花夕拾》 • 《<呐喊>自序》
三、内容解析与教学建议:阅读篇
课时分配
教读课2篇: 《藤野先生》3课时, 《回忆我的母亲》2课时,
自读课文2篇: 《列夫·托尔斯泰》2课时 《美丽的颜色》1课时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教案
5.强化学生的情感态度,感悟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敬仰之情,树立尊重师长、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内容理解:把握《藤野先生》一文的主线,理解鲁迅对藤野先生的崇敬之情以及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
-词汇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藤”、“野”、“博”、“文”、“严谨”、“热忱”等,并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分享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的思考成果和团队协作能力。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小组在分享时表达不够清晰,逻辑性不强。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较好的掌握。但在课后,我应关注学生的实际运用情况,通过作业和课后反馈,了解他们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2.教学难点
-文本深层含义的理解:学生往往难以把握作者通过文字所隐含的深层次情感和思想。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形成自己的见解,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要求较高。
-情感态度的引导:如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敬仰之情,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
举例解释:
-在解读课文时,教师需引导学生关注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情感变化,从初识的平淡到后来的敬仰,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和鲁迅的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语句和情景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尊敬老师相关的实际问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复习课件
11/22/2019
23
2.《回忆我的母亲》作者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歌颂了母亲 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 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无比崇尚的感情, 表达了自己要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 心。 3.《列夫•托尔斯泰》本文作者通过对列夫•托尔斯泰肖像的刻 画,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 示了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列夫•托 尔斯泰的无限崇敬与赞美之情。
11/22/2019
24
4.《美丽的颜色 》全文以极端的艰苦和“极大的快乐”贯穿 始终,记述了居里夫人在棚屋中用四年的时间提取“镭”的 艰难过程及夫妇提取镭元素的工作情景,形象地表现了居里夫 妇对镭的爱恋,以及他们刻苦钻研、坚韧乐观、献身科学的 精神。
11/22/2019
25
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禁ɡù( 锢 ) 吹xū( 嘘 )
zhòu( 骤 )雨 zhì( 窒 )息 zào( 燥 )热 广mào( 袤 )
11/26/2019
27
3.补全下列词语。 油光可( 鉴 ) ( 杳 )无消息 抑扬顿( 挫 ) 深恶痛( 疾 ) 为富不( 仁 ) 藏污纳( 垢 ) ( 鹤 )立鸡群 正( 襟 )危坐 诚( 惶 )诚恐 ( 筋 )疲力尽 和( 颜 )悦色 小心( 翼翼 ) 粗制( 滥 )造 ( 黯 )然失色 麻木不( 仁 ) 无可( 置 )疑 ( 颔 )首低眉 入( 木 )三分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韵律,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韵律,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课本、多媒体设备、古诗词相关的图片和音频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古诗词的音频,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意境,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呈现:介绍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韵律,通过课文的解读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表达方式和意境。
讲解:老师讲解古诗词的背景故事和作者的生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情感。
练习: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如课文填空、朗读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古诗词的表达方式和韵律。
拓展:引导学生欣赏更多优秀的古诗词作品,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巩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藤野先生》教案20171008长汀四中傅钦华教学目的1.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归纳其性格特征。
2.明确文章双线索写法的作用,学习融情于叙的写法。
3.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以及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与民族自尊心。
教学重点1.明确文章的双线索,对文章的主题进行多元化探究。
2.归纳文章的语言风格,从语言中揣摩作者对人物的感情。
教学难点1.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归纳其性格特征。
2.联系教材,领会作者弃医从文的情感因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恩师是让人永远怀念的。
特别是当你独处异国他乡,在失望中苦苦追求,在追求中常遭侮辱的时候,却有一位老师给你无私的关爱和真诚的鼓励。
那是永不坠落的寒夜星辰,永远在人生的征途中温暖地闪亮。
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20世纪初那个特殊年代里感人至深又发人深省的往事。
二、作者、作品及出处1.作者: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2.作品: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3.出处:本文选自《朝花夕拾》,这是鲁迅的一个回忆散文集。
《藤野先生》重点在于对社会人情世态的刻画,浸透着作者深切的人生感受和对中国国民精神的解析,从日本仙台生活的描绘中,表现出弱国子民在国外感受的耻辱。
三、创作背景《藤野先生》这篇散文,1926年10月12日写于厦门大学。
它主要记叙了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学习与思想经历,重点回忆了与这段经历有关的藤野先生。
鲁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后来却弃医从文了,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会认识到作者思想变化的原因。
四、鲁迅留学的经历1.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
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2.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3.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
4.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
5.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五、检查预习1.给加点字词注音驿.站yì教诲.huì系.住jì芦荟..lúhuì瞥见piē 畸.形jī 匿.名nì不逊.xùn杳.无消息yǎo 深恶.痛疾wù油光可鉴.jiàn 挟.着xié芋梗..汤yùgěng诘.责jié寒颤颤..chàn 畸.形jī绯.红fēi2.解释下列词语⑴深恶痛疾(wù):厌恶而痛恨到极点。
⑵物以稀为贵:物品稀少就显得其珍贵。
⑶宛如:正像,好像。
⑷绯红:鲜红。
⑸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擦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
鉴,原意是镜子,这里作动词。
⑹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⑺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
这里指学校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⑻不逊:无礼。
逊,谦逊。
⑼诘责:反问并责备。
⑽杳无消息:从此再没有消息。
杳:远得不见踪影。
⑾瞥见:一眼看见。
六、整体感知学生默读课文,疏通有关阅读障碍。
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记叙的线索是什么?讨论并明确: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变换了几个地点?讨论并明确: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
变换了三个地点:①“我”在东京;②“我”在仙台;③“我”离开仙台后。
七、解读文本㈠解读第一部分(1-3)1.文章开头描写的对象是什么?作者抓住了什么特点?讨论并明确:“清国留学生”速成班的其他成员。
抓住了“盘着大辫子”的特点。
2.为什么抓住这个特点?讨论并明确:因为在当时,有无辫子,可以反映出对清王朝的态度。
在清朝以前,我国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所以,头发终身不剪(和尚、尼姑除外)。
20岁举行冠礼之后,把头发束在头顶,上面加“冠”。
清人入主中原之后,强制推行清朝发式:将前额头发剃掉,后面留起辫子,当时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说。
3.“清国留学生”辫子盘在头顶,说明什么?讨论并明确:留着辫子,不肯剪掉,说明他们效忠清王朝,是思想腐朽的保皇党;而辫子盘在头顶,又说明他们追求时髦,显示自己赞成“维新”。
一旦维新失败,还可以把辫子放下来,表示自己是保皇派。
总之,不伦不类、不土不洋,是首鼠两端的两面派表现。
4.对于这些清国留学生,“我”持什么态度?哪些词语表明了“我”的态度?讨论并明确:鄙视而又怒其不争。
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中,作者着重描写了清国留学生的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恶形象:“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
5.鲁迅为什么厌恶和嘲讽“清国留学生”?讨论并明确:鲁迅是抱着“科学救国”的目的去日本留学的,但是,这些“清国留学生”置国破家亡于不顾,白天逛公园,晚上学跳舞,打着“维新”的旗号,却又忠君保皇,不学无术,所以鲁迅厌恶他们。
6.这些段落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试就重点语句进行赏析。
讨论并明确:比喻、反语的巧妙使用。
⑴“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赏析:“无非”,“只不过”的意思。
——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恶浊气氛的强烈厌恶。
⑵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实在是标致极了。
赏析:①“形成一座富士山”运用夸张手法,巧妙地利用清国留学生留学所在国的标志性地貌特征来比喻这群留学生的头部特征;“形成”一词富于动态感,将这群留学生滑稽可笑的丑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②“实在”表“的确”,“标致”表反语,此处为“丑陋”之意。
用“实在”加强“标致”增强了这一反语的讽刺力量。
同时,还以“上野烂熳的樱花”之美来反衬这群清国留学生之丑。
这就更强烈的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视和反感。
这一部分内容,从侧面反映了鲁迅不愿与清国留学生同流合污的爱国主义思想,也为下文与藤野先生相识埋下伏笔。
7.这一部分并没有写藤野先生,是否离题?讨论并明确:不离题。
这一部分交代离开东京的原因,引出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八、课后作业1.完成“思考探究”一、三。
2.完成补充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一、复习旧课1.请学生复述作者在东京的见闻感受。
2.就第1、2段中的重要语句请学生赏析。
⑴“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⑵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实在是标致极了。
三、解读文本㈡解读第二部分(4-35)1.在去仙台的途中,作者对“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点记得很清楚,这是为什么?讨论并明确:“日暮里”,触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印象深刻;“水户”则是反清志士客死的地方。
作者牢记不忘这两处,表现了爱国的思想感情。
2.作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讨论并明确: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3.那么作者对这一优待有什么感受呢?请细心体会以下几个句子:⑴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赏析:“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大概”有猜测、估计之意,表示似有此事,又不能完全肯定,它与句末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敢肯定的语气。
“物以希为贵”从字面上看是仙台“还没有中国学生”,鲁迅当算第一个,但这不是受优待的根本原因。
作者用“大概”一词诙谐而含蓄地猜测其根本原因大概是出于日本人民的善良心地和对中国留学生的友好之情。
⑵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
赏析:受到的优待是“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这段生活情况的描写反映了中日人民的友好情谊,又隐约让人感受到弱国国民的辛酸,这是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反映。
这段生活情况的描写为下文写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埋下了伏笔。
这段生活情况的描写将作者在生活上的艰辛与东京“清国留学生”的醉生梦死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⑶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
赏析:“居然睡安稳了”,“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没有想到的意思。
该词前面写的内容是说明这个客店的居住条件差,蚊虫多,晚上难以安睡,而作者采用了防护措施,竟出乎意料地睡得安稳,表达了作者对不好的生活环境并不在意,这种态度说明作者在生活上的乐观精神,用“居然”一词,还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
4.作者对这种优待有什么感受?讨论并明确:作者感受到的不是尊重。
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表现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5.见到藤野先生后,作者抓住了哪些特征来描写藤野先生?这些描写揭示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讨论并明确:写藤野先生,作者抓住了他的外貌特征(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将一个正直的学者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然后作者又从先生大大小小的书和耳闻他的衣着方面来写,表现了先生的严于治学和生活俭朴的崇高品德。
6.作者着重写了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有着怎样的品质?讨论并明确:作者在跟藤野先生的交往中,着重选写了他的四个典型事例。
通过它们来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⑴检查并从头到末地修改“我”抄的讲义。
表现了先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⑵指出“我”绘的解剖图中的错误。
表现了先生热情关心学生、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
⑶为“我”不信鬼神、敢于解剖尸体感到高兴和放心。
表现了先生的正直无私、真挚诚恳的工作精神。
⑷向“我”询问、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
表现了先生的探索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
通过这四个典型事例的记叙,赞颂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这些也就是藤野先生满腔热情地教育鲁迅的原因。
7.作者还写了在仙台学医期间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给作者怎样的刺激?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讨论并明确:事件:写了“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
影响:⑴这两件事对志在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的鲁迅刺激很大。
①“匿名信事件”既用写匿名信者的卑劣行为来反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又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歧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斗争精神。
②“看电影事件”更深深地刺激了鲁迅。
他极为沉痛而愤慨地写道:“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
”用这样的反语来表达作者的自尊心所受到的挫伤,思想上所受到的极大的震动,以及改变志向、弃医学文的决心。
⑵“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来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地是这样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
8.作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讨论并明确:作者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