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之管见论文

合集下载

教学改革中的高中历史论文2篇

教学改革中的高中历史论文2篇

教学改革中的高中历史论文2篇第一篇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虽然我们提倡教学改革,但是高中历史教学改革要有目的性,不能盲目去改革。

就我国当前的课堂来看,教师的在教学中确实放开了手脚,教学手段也丰富多彩,课堂生动活泼了很多,学生上课的兴趣也被激发了起来,课堂氛围非常活跃。

但是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怎样真正提升学生的能力。

在应试教育下,所谓学生的能力就是学生的成绩好,但是现在说的能力是指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为人处世的能力等。

提升学生的能力对历史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

二、创新历史课程教学方法1.采用先学后教法。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要告诉学生预习的内容。

教师可以很据情况事先告诉学生预习的重难点、学习目标等,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先找找本课的重难点和学习目标。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掌握知识,做好笔记,上课时才能有目的地去听课。

另外,教师要对学生预习的情况做好检测,以便掌握学生预习的效果和预习中存有的问题,这些问题要放在课堂解决。

2.编制历史学习优化设计辅助参考资料。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深入挖掘教材,明确教材中的重点和知识点。

在此基础上,教师对本课或者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合。

这对学生预习、听课或者是复习都有很大的帮助,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3.增强历史典型案例研究,对历史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要运用智慧找到解决的好方法,持续探索和实践,积累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经验。

通过典型的案例,历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得到解决,如教材与学生的特点和认知水平有效结合的问题。

4.试用学分统计法。

教师为学生布置的作业要有层次性和选择性,在题型、难度以及时间上不能一刀切,不能给学生定出太多的条条框框,这样对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都是一种限制。

教师要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安排,做到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让学生自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

素质教育提倡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

我国高中历史课堂论文课堂改革面临的问论文

我国高中历史课堂论文课堂改革面临的问论文

我国高中历史课堂论文课堂改革面临的问论文:浅谈我国高中历史课堂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高中新课改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取得了一定成绩,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就高中新课改下了的历史学科而言,我们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中学历史学科是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被大多数同学视为枯燥、没意思。

主要原因就是教材过于庞杂、概括和枯燥。

新课程改革前如此,新课程改革后,这种状况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反而出现了更多新的值得我们探索研究的问题。

1.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不能很好协调。

从我国目前的大环境来看,高考的指挥棒并没有变,历史学科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学生为高考加分的工具。

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下,教育工作者们既想放手搞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但同时又迫于四十分钟课堂的压力和分数的压力而不敢去做。

2.初高中历史知识不能有效衔接。

新课程强调要熟读初中历史新课标,做好初高中历史的有效衔接。

实际上初中历史虽然是通史模式,就具体一节课来看,课和课之间并没有太多的联系,只是简单的故事而已。

3.模块专题和通史概念缺乏。

旧课程是以通史形式编排,注重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走向,侧重史料的学习和通史概念的积累。

但新课程强调的是模块专题,更侧重于能力的培养和理论的运用,教材的编排时间空间跨度大,很多学生感觉比较吃力。

4.教师不能转变思维和授课观念。

很多老师受老教材的影响,只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学生思维和兴趣的培养,甚至不相信学生,认为自己讲不到的学生就学不到。

5.教学大纲和各地具体学情不同。

全国教学大纲是统一的,但各地的学情却不一样,就历史而言,有的地方不重视,在安排课程的时候,课时安排不够,所以教学任务就很难完成,教学目标也很难实现。

二、解决策略高中新课程改革是个系统的工程,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1.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历史教学成功开展的前提。

对于历史教师来说,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活化教材,除采用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外,要尽可能地通过谈话、悬念、故事、比较、演示、游戏以及现象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高中历史教学对策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对策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对策论文摘要:我国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之中确实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我国高中历史教学的进步与发展。

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改革之中,我们应该正视这些具体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我国高中历史教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前言:古语有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众所周知历史是全面记录与探讨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一门科学。

学习历史对于现代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历史可以帮助现代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拓宽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由此可见历史对于学生发展的实际意义。

另一方面,高中历史课程是高中教育教学体系之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在高中学科体系之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同时也是文科综合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一定要正确的认识现代高中历史的教学现状,科学的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此来促进我国高中历史教学更上一层楼。

1、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1.1高中历史教师教学方法的僵化陈旧由于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和我国对于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造成我国对于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造成我国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讲解式教学,这种以教师为主的讲解式教学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更好的对高中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消化,这是制约我国高中历史教学进步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1.2高中历史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高中历史教师是高中历史课实际的执行者,因此他们的整体素质对于高中历史课程的发展与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由于学校对于高中历史课程重视程度较低等原因造成我国中学历史教师的配备并不完善,对于高中历史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的重视程度也不高,这严重的制约了我国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

这些高中历史教师大部分都是非专业的,他们并不是科班出生的历史教师,而是由一些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这就严重的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更不要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了。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的困境和改革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的困境和改革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的困境和改革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而高中历史教学更是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基本认知和情感价值的建构。

然而,在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境和问题,如单一的教学模式、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等。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行系统的教学改革,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效果。

首先,高中历史教学存在单一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历史教学主要以教师知识传授为主,学生的角色被动,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对历史的热爱,导致学生对历史的理解程度不高,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记忆也较为肤浅。

因此,我们需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例如,可以采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其次,高中历史教学在知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存在不足。

由于高中历史教学时间有限,而历史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学科,教师往往只能将重点放在某些知识点上,忽略了其他的内容。

这样一来,学生对历史的整体认知能力就会受到影响,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也会相对较浅。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合理安排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

最后,高中历史教学缺乏学生学习的动力。

学生在接触到高中历史教学时,往往会觉得这门学科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动力。

这主要源于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和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因此,我们需要增加历史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和重要性。

可以通过参观历史博物馆、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在改革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的困境和改革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的困境和改革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的困境和改革历史学科在高中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人们了解和研究过去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考、判断和批判能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困境,例如教学内容过于注重背诵和记忆,学生难以理解和发展历史思维,教学方法单一等。

为此,我们需要重视并改善高中历史教学,使其更具发展性和启迪性。

一、历史教学的困境1. 教学内容过于注重背诵和记忆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以背诵和记忆历史事件、人物为主要内容,学生需要大量记住历史细节而缺乏对历史本质的把握。

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历史学科中缺乏实际应用和深入思考的能力,只能机械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缺乏对历史事件背后原因和影响的深入理解。

2. 学生难以理解和发展历史思维历史学科涉及较为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难以理解和发展历史思维。

他们缺乏将历史事件和现实问题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的能力。

这种情况下,历史只成为一门被动学习的科目,而不是培养学生思考、判断和批判能力的工具。

3.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历史教学中,以讲授为主导,缺乏互动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教师通常将全部知识传达给学生,而学生被动地接受和记忆。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历史教学缺乏兴趣,很难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创造力。

二、改善高中历史教学的方法1. 深化教材内容对历史教材的调整是改善高中历史教学的关键。

教材内容需要从大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记忆转向对历史事实背后的原因和影响的深度挖掘。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的本质。

此外,教材还应该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发展和创造的空间,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2. 引导学生发展历史思维历史思维是历史学科中非常重要的能力,而这种思维的发展往往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的精神,让他们学会提出问题和寻找答案。

浅谈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究

浅谈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究

浅谈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究历史课程一直以来都是高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历史的发展、人文精神和社会变迁,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不断发展,历史课程的教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改革的需求。

本文将浅谈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究,探讨如何更好地推进历史教育的教学改革。

一、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历史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历史课程教学过于注重记忆和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们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历史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们对多元化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历史课程教学缺乏趣味性,学生们对历史学习往往感到枯燥乏味,无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历史课程教学与现代社会发展脱节,无法满足学生们对历史与当下社会联系的需求。

以上问题的存在,使得历史课程教学亟待进行改革和探究。

二、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和思考针对历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是当前需要探索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需要明确历史教学的宗旨和目标,即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对历史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需要探索多元化的历史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对多元化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在历史课程教学中获得更加广泛和深刻的历史知识。

需要注重历史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从历史课程中得到快乐和成长。

需要关注历史课程与现代社会的联系,让历史教学内容与学生们所处的时代紧密相连,使学生们在历史课程中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历史。

三、探索多元化的历史教学内容在进行历史课程教学改革时,多元化的历史教学内容是十分重要的。

多元化的历史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对历史有更加广泛和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在多元化的历史教学内容中,可以包括不同时间段、不同地域的历史,不同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故事,不同历史文化和历史艺术的表现等。

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探讨论文

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探讨论文

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探讨论文第一篇: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探讨论文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探讨论文,欢迎阅读。

历史学科是重要的中学教学内容,是构成基础教育阶段教学体系的基本科目,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升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本文根据中学历史教学的经验和具体实际,对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丰富历史课程教学内容,创新历史教学方法,改革历史课程考试方式等方法,以达到丰富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和创新经验的目的,更好地为教育实现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提供基础性经验。

前言历史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历史的学习不但可以了解人类的过往活动,更会对人类进步和发展规律形成科学地认知。

新时期在社会和文化进步的大背景下,人们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历史教师为了适应发展的趋势对中学历史教学进行了大量的、持续的改革探索和实践,并形成了一些有益的成果,我们应该对这些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就加以总结,通过对历史教材的丰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考试方式的转变等途径和方法,全面探索提高中学历史教学质量的策略,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实现全面的素质教育提供基础和保障。

1丰富中学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和中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必须有赖于对历史教学兴趣的提高,中学历史课程和中学历史教材内容虽然经过数次较大的变更和丰富,但是仍然显得内容不丰富、背景交代不详细,一些问题展开不透彻,这会导致中学生对中学历史教学内容存在着兴趣、需要不能满足的实际问题。

因此,进行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应该从教学内容的丰富上下功夫,要将学生广泛的兴趣和浩瀚的历史知识结合起来,丰富中学历史的课堂和教学内容,建立他们学习历史的意愿,从主观上和认识上培养他们接纳中学历史教学和教学改革的心理定向。

2创新中学历史教学的教学方法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集中于课堂灌输、挂图展示,这拉大了中学历史教学和中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在单调、枯燥的教学环境中无法建立对历史的强烈兴趣和主动学习愿望,使中学历史教学沦为彻底的“填鸭式”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论文摘要: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改变目前高中历史课一言堂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为目的的一次新课程改革。

笔者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一些新思路:一、变陈述式教学为问题式教学。

二、大胆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三、充分重视讨论课。

四、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

关键词:历史教学改革实践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强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但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由于高考的指挥棒作用,以及历史教材改革的滞后性,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仍普遍存在。

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一张嘴便是历史课堂的全部教具。

这种一言堂式的教学,难以再现宏大的历史场景,错综复杂的历史线索、鲜活的历史人物,也很难形成师生互动的大课堂。

不少教师抱怨家长、学生轻视历史课,并把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完全归于整个社会的功利性。

笔者则认为,怨天忧人,无益于事情的解决。

作为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师们,应积极动手、大胆改革,摸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教学成绩,改善历史学科地位。

近几年在这一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一些收获。

一、变陈述式教学为问题式教学陈述式教学是传统历史教学使用最频繁的教学方法。

不问学生需求,直接由教师灌输历史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以期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事与愿违,教师自以为讲得清晰明白,重难点突出,学生却觉得枯燥无味。

为克服传统教学师生脱节这一弊端,笔者从实践中探索出了问题式教学方法,具体操作分为四步:第一步,学生自学,提出疑难,列出知识线索。

第二步,教师整理归类,列出中心问题和非中心问题。

第三步,集体授课。

学生互答,教师引导、补充、总结。

第四步,学生谈心得。

2004年笔者担任高一历史教学,讲授《中国近现代史》,大量采用了这种教学方法。

学生反映很积极,提出的问题颇多,比如《鸦片战争》,不少学生对历史概念认识不请,甚至全然不知。

如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天朝上国、自然经济、商品经济、闭关政策、出超、提督、总兵等。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论文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论文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论文随着新课改的进行,高中历史教育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突出历史教育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课程更加注重多元文化和多视角的呈现,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历史教科书内容,而是通过多种教学资源,包括数字化资源、实物资料等,让学生全面了解历史事件、人物以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也加强了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探讨,让学生能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

教师不再是单向传授知识,而是更多地扮演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知识,也可以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最后,在评价方式上,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评价方式不再只是注重学生的记忆力和识记能力,更多地倾向于注重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总的来说,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力培养,这样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出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的历史人才。

此外,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育也更加注重跨学科的整合和应用。

历史不再只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而是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和整合,促进学科之间的互动和融合。

通过历史课程中的跨学科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与当今社会的联系,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维范围。

另外,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育也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不仅要深入了解西方历史,还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和尊重自己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

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历史、热爱文化的情感,让其具备良好的历史文化素养。

科研课题论文:关于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科研课题论文:关于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145708 中等教育论文关于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各个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根底教育改革也在深度和广度上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开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产生了不少难题和疑惑。

就高中历史教学改革而言,我们认为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必须坚持实现从应试型教育到素质型教育的转变的原那么;坚持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开展相结合的原那么:坚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开辟第二课堂为辅的原那么。

本文就此略陈管见。

一、坚持高中历史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原那么实施素质教育,使其尽快适应世界教育开展潮流的需要,已成为高中历史教育改革开展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切实实施素质教育。

何为素质教育?虽然学界对此尚无统一定义,但普遍接受的看法是: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目标,以促进每一个人的全面开展为宗旨,以育人为本的教育。

高中历史与其它学科一样,其根本任务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四有〞新人。

为此,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必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展的需要,适应改革开放形势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教育精神首先表达在教育观念的更新转变上,确切地说就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具体到高中历史课来说,首先是转变观念的问题,要转变历史是副课,可有可无的观念。

历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

实施教改正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手段的更新使用,进行教法的探讨,以及学生心理变化趋势和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素质教育重在创新教育,而中学历史教学的创新素质教育,又重在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也是目前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学设置的各门课程,都负有相应的重要责任,而历史融古今中外,究天人之际,治乱兴衰,为人们提供经验教训。

历史教学,可使学生知识增长,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提高。

二、坚持提高教整体师素质和学生的全面开展相结合的原那么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是21世纪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前提。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5篇)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5篇)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5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5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一)更新教学观念,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同学的进展是课程实施的动身点和归宿”,所以着眼于同学全面素养的提高,正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这就要求老师必需转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要以同学为本,改革授课的方式、方法,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和科学化。

所谓多样化,即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老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

所谓科学化,就是不再单纯地让同学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

新教材在这方面给师生们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

例如“洋务运动”这一节,新教材有意识地留下了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不写,却通过课后“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的练习题把这个问题提出来。

这就需要老师和同学通过教学过程,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来得出历史的结论,从而提高同学的历史思维力量,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又如“新文化运动”这一节对旧教材中评价新文化运动前期成就进行了删除,而设计了一道课后习题对“打倒孔家店”口号的评价,并建议同学通过翻阅资料和文章加以分析得出答案,它的设问向开放性试题进展。

类似例子有很多,历史老师必需借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同学探究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在过程教学中培育同学思索历史、诘问历史、评判历史的方法和力量,以激发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和制造性。

其次,改革师生互动方式,转变以往同学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以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营造一个实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对同学提出的不同看法、看法、观点不任凭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同学自主学习、独立思索,为同学的禀赋可潜在自由、充分进展制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进展的互动过程。

对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思考论文

对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思考论文

对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摘要:基于人才培养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覆盖高中历史课程,高中历史教材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这对高中历史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好的实践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成为每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浅要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新课程思考在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传统教育以传递科学文化知识作为任务的教育理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传播速度已经远落后于知识的产生和更新速度,教育必须将更多的重心转向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掌握握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一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程教育改革席卷了我国整个教育体系,对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推动下,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不再只是传递历史知识,还转向了学生的需要和发展,高中历史教材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高中历史教师必须从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等多个方面去深入实践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以切实附合新时期发展的需求。

1、初高中学科相互渗透衔接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着眼点放在拓宽知识面、深化知识点上,单从课堂知识看,新课程改革使初高中历史知识距离拉大,有所脱节。

呈现方式上旧课程初高中都是严格的依照时间顺序从古到今讲述人类发展的过程,教学内容重复率高。

新课程改革采用模块和专题的方式呈现,存在难以反映历史全貌的缺憾。

历史是严格按照时间顺序发展的,时间是串联历史的线索,时间的顺序性反映着历史事物纵向次序和因果关系,注重时间概念是历史学科的特点,因此,初中历史的学习基础关系着高中历史教学的成功与否,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初中历史知识与高中历史知识的衔接,以免学生思维混乱、脉络不清。

2、全面更新教育观念新时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促使高中历史课程必须进行改革,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又给整个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面对冲击和挑战如果依然采用传统教育观念,必然会无力应对,必须全面更新教育观念,建立起服从于教育改革、服务于素质教育、服务于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实践(3篇)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实践(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其他高中历史教师提供参考。

一、引言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中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人文精神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能力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

因此,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目标改革1. 知识目标: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了解历史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教学方法改革1. 案例教学法: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探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5.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改革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2. 成绩评价:以学生的历史知识、能力、情感等多方面发展为依据,进行综合评价。

3. 自评与互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五、实践案例以某高中历史课堂为例,教师在讲授“抗日战争”这一章节时,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法:教师选取了“百团大战”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其背景、过程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改革中的高中历史论文2篇

教学改革中的高中历史论文2篇

教学改革中的高中历史论文2篇第一篇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虽然我们提倡教学改革,但是高中历史教学改革要有目的性,不能盲目去改革。

就我国当前的课堂来看,教师的在教学中确实放开了手脚,教学手段也丰富多彩,课堂生动活泼了不少,学生上课的兴趣也被激发了起来,课堂氛围非常活跃。

但是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怎样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

在应试教育下,所谓学生的能力就是学生的成绩好,但是现在说的能力是指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为人处世的能力等。

提高学生的能力对历史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

二、创新历史课程教学方法1.采用先学后教法。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要告诉学生预习的内容。

教师可以很据情况事先告诉学生预习的重难点、学习目标等,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先找找本课的重难点和学习目标。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掌握知识,做好笔记,上课时才能有目的地去听课。

另外,教师要对学生预习的情况做好检测,以便掌握学生预习的效果和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要放在课堂解决。

2.编制历史学习优化设计辅助参考资料。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深入挖掘教材,明确教材中的重点和知识点。

在此基础上,教师对本课或者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合。

这对学生预习、听课或者是复习都有很大的帮助,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3.加强历史典型案例研究,对历史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要运用智慧找到解决的好方法,不断探索和实践,积累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经验。

通过典型的案例,历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得到解决,如教材与学生的特点和认知水平有效结合的问题。

4.试用学分统计法。

教师为学生布置的作业要有层次性和选择性,在题型、难度以及时间上不能一刀切,不能给学生定出太多的条条框框,这样对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都是一种限制。

教师要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安排,做到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让学生自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

素质教育提倡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的困境和改革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的困境和改革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的困境和改革高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国家民族意识的重要环节之一。

然而,当前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着一系列困境,例如单一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陈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

为了推进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我们应当全面思考这些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首先,高中历史教学存在于教学方法上的困境。

目前,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仍然占主导地位,教师主导着教学过程,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无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限制了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探索。

因此,我们应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问题导向、案例研究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高中历史教学内容陈旧,不符合学生的需求和现实社会的发展。

历史是一门活的学科,应该与当今社会联系起来。

然而,现行的历史教材大多数围绕着传统的政治事件和知名人物,缺乏对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探讨。

这使得学生很难与历史产生共鸣,难以理解历史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更新历史教学内容,增加与学生生活和社会问题相关的案例和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

此外,高中历史教学还需要面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困境。

很多学生将高中历史视为一门枯燥无味的科目,只是为了应试而学习。

这主要是由于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教学方法过于死板,无法引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例如通过历史故事、影视资料、文化遗产等方式引入历史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和生命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历史研究和实践活动,通过参观文物展览、社区调研等方式,使历史教育具有亲身体验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当然,改革高中历史教学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

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历史教育改革的支持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和标准,为学校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

高中历史论文:目前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及思考

高中历史论文:目前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及思考

目前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及思考我校的这次课堂教学评估,可以说是自课堂教学改革以来,组织严密、进行彻底、对老师们触动深刻的一次教改行动。

在这次评估中,大多数教师能够自觉地随堂听课学习,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调动了广大教师课改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进行。

回顾这次评估,我欣喜地看到,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正在逐步走向正规,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有令人高兴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

1.在课堂评估中,除了教导处制定的评估标准,我始终坚持三个方面:(1)看课堂的学习氛围,看学生参与的度,看师生提出的问题。

(2)调查学生学习的情况。

看教师为突出重点采取的手段,看教师选取的材料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看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否新颖精彩。

(3)看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看教师当堂探究的使用与作业的处理,看学生学习的达标程度。

2.通过课堂评估,我发现各个学科都有踏踏实实进行课改并且很优秀的教师,在他们的课堂上,真正体现了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课改理念,真正构建了让学生自由发展的平台。

3.存在的问题:(1)通过观察,班级的学习小组的使用流于形式,表现在教师的要求不明确,留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少,指导学生探究、交流的思路与方法不到位,学生不能自觉地在组内或组间展开一系列的学习活动。

学生的探究、交流、思考等只局限在表面的、简单的、直观的内容,而缺乏深层次的思维。

这与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平时的训练与培养有很大的关系。

(2)语文、数学、英语科的部分教师课上不处理探究及配套,导致了学生课外作业的加重。

(3)语文、英语学科的课外资料导致了学生对问题不思考,而是照本宣科。

如语文的《初中文言文全解》、语文、英语的教材解析等。

(4)部分教师课改的意识不浓,教学观念陈旧,教育理念不转变,我行我素,课改喊的震天响,应试教育做的实,这部分人严重阻碍了课改的进行。

4.思考:(1)我经常给我班里的学生讲,真正的自主学习需要同学们的内驱力,把学习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并把这种行为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论文摘要:本文从新课改后,对高中历史的教学要求方面进行研讨,分析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从而提出对高中历史教学进行改革,进而提出改革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改教学改革新课程改革之后,高中历史主要是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内容编排,主要体现了专题史的特点。

它的优点是与通史比较,因为研究的范围、空间更加广阔,也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另一方面,因为课程知识的广泛性和学习内容的选择性,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即告知学生在历史上的某年某月发生了什么事以及重要人物的事迹等等已经不合时宜了,历史教学必须进行变革,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1对传统历史教学的扬弃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在形式上应该是灵活多样的。

历史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人文学科,而且是一门思辩性很强的学科,强调对内容繁杂的历史事件做思辩性考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用“填鸭”式的满堂灌,因为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虽对提高学生的考试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不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只会将学生的思维模式固定成一个模式,就成为传统意义上的死读书的学生。

时至今日,我们需要的是有能力和高素质的人才,是能够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所以必须变革传统高中历史的教学模式。

2采用的方法新课改之后,就必须引入新的教学方式。

即问题授课方式,结合高中历史标题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

2.1问题授课方式在这种授课方式下,教师成为问题的点拨者和研究的指导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由学生自己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比如在学习第六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前言提出的三个问题,经过自己阅读、思考得出结论;也可以让学生扮演雅典城邦的执政官的角色来设计民主方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中外政治制度,得出雅典民主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这种教师点拨、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培养和发掘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历史感。

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教师在授课之初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之管见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中学历史教学如何深化改革,如何在改革中求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情趣,鼓励学生激情,切实发挥历史课的导向作用,有效地指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学习和健康成长,是我们大家着力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此发表一些不成熟的见解,请大家指正。

一、开放的课堂教学
新的教学观念主张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但同时也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课堂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渠道,也是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主战场,教学理念和观点的体现、课程的落实、运用,往往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和课堂教学的质量展示出来。

鉴于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作为历史教师绝不能仅仅做学生的引路人,而应该为学生拓展一条走向未来的发展之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潜能的机会,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我们可在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1、精心选择,适当采用课本剧的形式进行活动式的教学。

如讲授《张骞通西域》一课时,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用历史剧的形式将这一课堂内容表现出来。

该剧的线索可分为: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出使西域的艰辛,出使西域的成果,三个部分,然后,让几个学生分别扮演汉武帝、张骞、匈奴人、大月氏国王等角色,戏剧的编写、排练、服装制作、道具、配乐都由学生自己完成,
这样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表演中去活跃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兴趣,对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颇为有利。

同时,学生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在活动中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体现。

2.改进教学方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讲中国近代史教学中,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有意识地融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如讲到八年级上第一学习主题,第一课《鸦片战争》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映电影《鸦片战争》的画面,教师加以点评和总结,让学生了解战争起因,认识鸦片战争是英国殖民者挑起的侵略中国的非正义战争,学习林则徐、关天培、葛云飞等人物的英勇事迹,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当时中国经济、军事上的落后,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刻苦学习,振兴中华。

通过情景交融的讲述,既让学生学到了历史知识,又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还比如在讲文化史时,可以运用教材中有关史料,通过资料的展示和讲解,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的文明,不仅为人类创造了极其灿烂辉煌的文化和科技成就,更向世界展示了其非凡的融合力、凝聚力和强大的生命力,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些内容可以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3.重视思维过程训练,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

如在讲授《三国鼎立》一课时,笔者向学生提出问题:“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讲授完后让学生进行讨论,一部分学生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意味着封建国家的分裂—
历时400多年的秦汉统一的局面结束了,是历史的倒退。

”而另一部分则学生认:“三国鼎立后,魏、蜀、吴都想成为天下的主宰,为此统治者都重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相对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社会凋敝的局面而言,无疑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再加上,三国时期又出现民族大融合,这难道不是历史的进步?”笔者对这两种观点不急于肯定或否定,而是让学生们继续讨论,最后达成共识:分析问题时不能忽略当时所处的历史条件,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分析三国鼎立的意义。

“相对秦汉统一局面而言,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倒退;相对于东汉末年社会大动荡而言,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历史的进步;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的角度而言,三国时期民族大融合的出现,无疑是历史的进步。

”通过这样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要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

二、合理使用多媒体
实践证明多媒体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不仅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的特点,而且还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功效。

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但在实践中有些教师往往忽视使用多媒体时应注意的“度”,过滥或过乱地运用多媒体。

教师成了“放映员”,使学生在课堂上走马观花,这不但不能使多媒体的优点得到发挥,而且会产生负面的影响,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为此,笔者认
为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多媒体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密切结合,配合使用。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知识从教师到学生是单向传递。

而使用多媒体多媒体进行教学时,知识是双向传递的。

但多媒体毕竟是机器,在教学过程中它不能代替人类进行所有的工作,替代不了通过师生交流与沟通而进行的知识传递与情感交流。

因此,多媒体教学应与传统的、常规的历史教学密切结合,配合使用,切不可一味地追求课件的数量或质量,而忽视了多媒体在教学中所处的位置。

更不能使两者脱节,或互相排斥。

如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采用讲述法、谈话法、阅读法、集体或个别提问学生、引导和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并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及时解决,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为个性化的教学和因材施教提供条件。

2、使用课件时要注意课件的容量与播放节奏。

多媒体教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展示大量的教学资料,而且也省去了写黑板和擦黑板的时间,这样教学内容可以很大的增加。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容量太大使学生很难消化,教学效益反而下降了,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由于用多媒体展示板书,切换的时间也短了,节奏加快了,也使学生来不及思考和消化。

因此笔者认为在设计课件时,首先要控制好容量,不要过多,难度的选择要注意由简单到难的梯度上升,同时注意控制上课节奏,语速放慢,多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在课件播放中减慢切换的速度,让学生对整堂课能
够较好的吸收和消化。

3.教师的主导性与多媒体的辅助性问题。

近年来,笔者发现有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一堂课从头到尾按鼠标,企图以多媒体代替教师,多媒体所用的时间过长、频率过快,不利于实现师生互动。

教师的精讲、点拨以及学生的讨论都在多媒体的连续演示中被挤掉了,这种做法既违背了教学规律,又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事实上多媒体在教学中只能起到辅助手段的作用,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

那么,一堂课在什么时候使用多媒体的效果才会较好呢?这就要求我们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来确立多媒体的最佳作用点,以把握最佳时机。

通常情况下,不妨在:(1)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时使用。

如八年级上第五学习主题第17课《全面内战爆发》一课,讲到了重庆谈判,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帮助教学,还可以播放资料短片《重庆谈判》,并且在播放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具体思考的问题,比如蒋介石为什么反复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毛泽东明知道是龙潭虎穴为什么还要去闯?并且还可以结合我们
自己来考虑,假如换了我们自己会怎么做?结合书上的知识,更进一步懂得毛泽东决策的正确性。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

(2)释疑解难时使用。

如讲中国近代史”红军长征”内容时,对于中央红军和红四、红二方面军等红军长征行军路线,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
了各路红军的长征行军过程。

特别在中央红军长征路经重要地点时,课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途经地点的名称,重大历史事件并配以历史图片和文字讲解。

这样做,对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的难点很奏效。

(3)启迪思维使运用。

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时,可播放电视剧《北洋水师》中的几个剪辑片段:邓世昌奋勇抗敌,壮烈殉国;李鸿昌下令“避战自保”;慈禧正筹备万寿庆典……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北洋舰队的实力在当时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为什么会在短时间内毁于日军手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难分析出其中的原因。

总之,只有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多媒体的辅助性结合起来,才能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开展课外学习
课内学习是有限的,要以课外学习为补充,两者可相得益彰。

我们应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向图书馆和社会,去收集材料,思考问题。

如,举行历史知识竞赛,组织课外阅读、讨论,观看电影、开展影视评论,编辑历史小报,举行历史报告会、故事会,组织观看影视录相,展览等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教育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到教育,通过实践激发学生发奋读书,树立报效祖国、建设美好未来的远大志向,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接受教育。

又如,笔者经常有意识地引导那些对历史有兴趣的学生学习使用常用的历史工具书,懂得一些目录学的知识,培养分析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并能根据史料,制作图表,说明一些问题。

再如,笔者曾组织
学生参与的“假如让我来备历史课”的活动,是学生课外学习的成功例子。

学生在活动中,对教师用的参考书籍、挂图、工具书进行钻研,积极思考讲什么,怎么讲。

这样,既能使学生动手、动脑。

又能使学生体味到老师劳动的艰辛。

总之,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教师只有转变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实践,勇于创新,从多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才能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型人才,这是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学工作者的应尽的使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