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梦龙方格内的圆融

合集下载

语文素质教育

语文素质教育

生1:鲁迅的文章中,中 国人①指的是杀害刘和珍和制 造流言的那一类坏人,而中国 人③指的是没有失掉自信力的 中 国 人 ,② 指 中 国 人 中 的 “ 脊 梁”。三个“中国人”都不是 指中国人的全体。
生2 :我们在用“中国人” 这个概念的时候,如果前面不 加任何表示限制的词语,既可 以指全体中国人,也可以指某 一部分中国人。主要看它出现 在什么语言环境中。网上那篇 文章对吴晗的批评是没有道理 的。
(即使是“学会合作”“学会做人”这样的“学会”,也都离不 开训练,“在××中学会××”,训练就是有指导的××实践)
正确的“训练” 不但与人文性并不对立, 相反,恰恰是那种综合的立体的“训练”,使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统一成为可 能。 总之,语文训练作为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 互动、合作的基本形式,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 天,不仅仍有存在的必要,而且还要提高语文 训练的质量和效率。我坚持认为:活泼、高效 的语文教学,只能是活泼、高效的语文训练的 结果。
(上海师大 薛毅)
语文“新课标”有那么多令人砰然心动的好词好句, 也有看起来那么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路,还给了广 大师生那么大的自由探索空间,这似乎意味着,“语 文”的全新局面和大好形势会如影随形、翩然而至。 然而,现实的情形却不那么乐观:虽然“新课标”成 了基础教育的流行语汇,语文界也出现了课程改革的 新一轮热潮,但是现在,语文应该教什么?究竟怎么 教?“新课标”如何才能转化为微观的教学实践?不 少教师,特别是那些认真负责的教师都迷茫得大叹苦 经,颇有无所适从、无从下手的困惑;人们普遍寄希 望于“新课标”的权威释义与示范性操作,却又每每 失望于依然如故的空洞与玄虚,甚至由此冒出了“希 望有不需要解读的课标”的吁求。
“两性统一”教例举隅
网上有人对吴晗《谈骨气》的 批判: 吴晗像个天真的小学生似的写 道:“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难道那么多中国人都是有骨气的吗? 说“吃饺子是中国人的传统”有人 信,可硬把“有骨气”也当成所谓 “传统”,明智的人会嗤之以鼻的。 (大意)

语文教学技巧谈

语文教学技巧谈

语文教学技巧谈语文教改一直走在教改的前沿,素质教育一直是我们现在提倡的话题。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语文教学需要技巧吗?我们带着问题出发去寻找答案。

首先我们先去了解什么是技巧?体育学说:技巧是一项古老的运动,技巧动作可追溯到大约四千年前的古埃及。

它也是古希腊、古罗马人庆贺节日时的一项表演活动。

在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早在秦汉时期的杂技中,就有倒立、翻筋斗等技巧动作。

盛行于汉代的杂技,后来又成了元代戏剧等文艺形式的表演手段。

我国的技巧动作经以后的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了一套独具民族特色的训练方法,直到今天仍发挥着作用。

1956年被列为我国正式竞赛项目。

也就是说技巧是由独特方法训练出来的一种表现活动。

播音学说:技巧——内部技巧,主要是指让思想感情运动起来的方法。

我们如何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表达出来,这不仅仅需要我们很好地理解稿件,更要调动内心丰富的情感,并把稿件中所蕴涵的丰富的内在情感表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的思想情感运动起来,这种调动感情让情感运动起来的技巧就是内部技巧。

这里告诉我们说技巧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辞海上说:①指工艺、文艺、体育等方面精巧的技能。

《六韬·上贤》:“为雕文刻鏤,技巧华饰,而伤农事,王者必禁之。

”《史记·货殖列传》:“於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繈至而辐凑。

”宋王安石《吴长文新得颜公坏碑》诗:“但疑技巧有天得,不必勉强方通神。

”清周亮工《题许子韶画》:“夫气矜如賁育而技巧遂不及般输,世未之有。

”老舍《樱海集·牺牲》:“他好像一篇富于技巧的文章,正在使人要生厌的时候,来几句漂亮的。

”②指武艺。

《汉书·艺文志》:“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者也。

”宋·秦观《郭子仪单骑见虏赋》:“养威严於将军之幕,角技巧於勇士之场。

”③机巧;机变。

汉·陆贾《新语·道基》:“民弃本趋末,技巧横出,用意各殊。

中国教育九大名师

中国教育九大名师

中国教育九大名师:魏书生、孙维刚、李镇西、任小艾、邱学华、霍懋珍、李圣珍、李吉林、钱梦龙评论研究魏书生教育就是培养惯(评魏书生)魏书生教学思想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魏书生教学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魏书生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魏书生教学思想魏书生的教育规律魏书生教学思想魏书生教育系统初探魏书生教学思想魏书生的学法指导魏书生教学思想魏书生的家教观魏书生教学思想魏书生育人九方针魏书生教学技巧魏书生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魏书生教学技巧魏书生的班级管理魏书生教学技巧魏书生的班规班纪魏书生教学技巧魏书生的“学导式”教学法魏书生教学技巧魏书生的民主教育魏书生教学技巧魏书生的“三化”教育魏书生教学技巧魏书生的劳动观魏书生教学技巧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习惯魏书生教学技巧思想政治教育与开发智力资源魏书生教学技巧魏书生的情景教学法魏书生的作品:魏书生:把教书当享乐魏书生的作品:勤劳是做人的根本是学生的根本魏书生的作品:老师的三重收获魏书生的作品:当班干部有利于孩子成长魏书生的报告:学校教育要做到民主和科学(下)魏书生的报告:魏书生的一节公开课魏书生的报告:学校教育要做到民主和科学(上)孙维纲老师教学经验☆孙维刚教育十年研究发布会实录(一)☆孙维刚教育十年研究发布会实录(二)☆孙维刚教育十年研究发布会实录(三)☆孙维刚教育十年研究发布会实录(四)☆孙维刚教育十年研究发布会实录(五)☆孙维刚教育十年研究发布会实录(六)☆做教师,孙维刚做得轰轰烈烈壮丽辉煌1☆做教师,孙维刚做得轰轰烈烈壮丽辉煌2☆做教师,孙维刚做得轰轰烈烈壮丽辉煌3☆做教师,孙维刚做得轰轰烈烈壮丽辉煌4☆解读传奇教师孙维刚教学“秘方”☆孙维刚教育十年研究成果发布会实录1☆孙维刚教育十年研究成果发布会实录2☆孙维刚教育十年研究成果发布会实录3☆孙维刚教育十年研究成果发布会实录4☆孙维刚老师,让我们再送您一程☆有人舍己救人无人起身让座☆读《孙维刚谈立志成才》有感☆孙维刚老师教育思想点滴☆孙维刚老师的教学生涯☆让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孙维刚老师怎样教数学☆在教学中提高学生智力素质的做法☆全班55%怎样考上清华北大☆神奇的孙维刚☆教人要教心☆解读孙维刚老师的教学☆解读孙维刚老师(1)☆解读孙维刚老师(2)☆孙维刚老师的素质教育☆55%只是冰山一角☆折得东风第一枝(上)☆折得东风第一枝(下)☆近看远行的孙维刚(上)☆近看远行的孙维刚(下)李镇西老师教学经验☆李镇西的班规☆李镇西执教课堂实录《提醒幸福》上☆李镇西执教课堂实录《提醒幸福》下☆站在教师的角度做校长(上)☆站在教师的角度做校长(下)☆当好班主任不光要有爱心和智慧☆语文呼唤素质教育(李镇西)☆让“教”与“学”融为一体(李镇西)☆心灵飞翔的时刻(李镇西)☆寓情于景朴素即美(李镇西)☆我的“语文民主教育”观(李镇西)☆教育,可以这样表达(李镇西)☆从黑纽扣到青天白日(李镇西)☆永远的斯霞(随想录)李镇西☆我们万众一心☆一篇意外发表的旧作(李镇西)☆我看《大雪无痕》二则(李镇西)☆不仅仅是教育家―钱梦龙老师印象☆漫谈“有偿家教”(李镇西)☆请尊重学生自习的权利(李镇西)☆学生作弊之后_李镇西日记_上☆学生作弊之后_李镇西日记_中☆学生作弊之后_李镇西日记_下☆李镇西的尴尬与自豪☆真正的教育是什么?(李镇西)_上☆真正的教育是什么?(李镇西)_下☆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李镇西)_上☆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李镇西)_下☆《山中访友》课堂教学实录(上)☆《山中访友》课堂教学实录(下)☆用心灵赢得心灵☆李镇西——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任小艾班级管理经验☆任小艾报告会听后感☆心灵的震撼——班主任工作报告会☆学习任小艾报告心得体会☆任小艾老师简介☆感受任小艾老师-终身以书为伴☆任小艾报告:教师素质和班主任工作艺术1☆任小艾报告:教师素质和班主任工作艺术2☆任小艾报告:教师素质和班主任工作艺术3☆任小艾报告:教师素质和班主任工作艺术4☆任小艾报告:教师素质和班主任工作艺术5☆任小艾报告:教师素质和班主任工作艺术6☆任小艾报告:教师素质和班主任工作艺术7☆任小艾报告:教师素质和班主任工作艺术8☆任小艾报告:教师素质和班主任工作艺术9☆任小艾报告:教师素质和班主任工作艺术10☆任小艾报告:教师素质和班主任工作艺术11☆任小艾报告:教师素质和班主任工作艺术12☆任小艾报告:教师素质和班主任工作艺术13☆任小艾报告:教师素质和班主任工作艺术14☆任小艾报告:教师素质和班主任工作艺术15☆任小艾老师的名言☆感谢任小艾(郗会锁)☆任小艾的班主任工作艺术(上)☆任小艾的班主任工作艺术(中)☆任小艾的班主任工作艺术(下)邱学华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尝试教学法之初中物理教学☆尝试教学法之高中物理教学(下)☆尝试教学法之高中物理教学(上)☆在初中物理中渗透STS教育☆重视物理实验促进尝试成功☆在初中物理实验中使用尝试教学法☆高中物理“自感”的教学设计☆“运动和静止”尝试教学法设计☆“路程与时间的计算”的教学设计☆初中物理“电流表”的教学设计☆初中物理“二力平衡”的教学设计☆初中物理“功”的教学设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教学设计☆尝试教学物理教案(动能和势能)☆尝试教学理论初探☆学习的本质——尝试成功☆学会尝试-21世纪教育的强烈呼唤2☆学会尝试-21世纪教育的强烈呼唤1☆以尝试为主线培养学生能力☆尝试学习与智慧形成☆尝试教育遍中国☆尝试教学法的课堂结构☆在尝试中创新(下)☆在尝试中创新(中)☆在尝试中创新(上)☆二谈尝试教学法☆三谈尝试教学法☆提高深堂教学效率课题的研究报告☆尝试题的设计及引入霍懋征老师教学经验·又见霍懋征老师(2008年)·与霍懋征的心灵交流·润物细无声—记霍懋征老师“爱的教育”·霍懋征老师的四个“从没有”·国宝级老师——霍懋征·教育家霍懋征介绍·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霍懋征教育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霍懋征报告稿)1·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霍懋征报告稿)2·霍懋征教育思想之九论·霍懋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CCTV)1·霍懋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CCTV)2·霍懋征:用爱成就事业·天底下最幸福的事—访特级教师霍懋征1·天底下最幸福的事—访特级教师霍懋征2·特级教师霍懋征:一生钟情栽桃李·霍懋征《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及评析·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记百佳教师霍懋征·特级教师霍懋征报告会感动教师·当老师是幸福的—记全国特级教师霍懋征1·当老师是幸福的—记全国特级教师霍懋征2·由霍懋征老师的爱想到的·任小艾眼中的霍懋征老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新闻采访)·素质教育不是音体美(上)·素质教育不是音体美(下)·教书61载总理给她让座·教育兴,民族兴-温家宝总理与教师师的对话·温家宝看望几位在京老师·李圣珍老师的教子守则·李圣珍--让书成为孩子成长的伙伴·世上没有问题孩子·教师—大写的母亲(李圣珍老师记)·教育“差生”其实很简单·李老师与"疯"女孩(上)·李老师与"疯"女孩(下)·让差生脱胎换骨(珂影)·爱是教育的唯一秘诀(萧瀚)·蹲下来与孩子平等交流·李圣珍老师让孩子摆脱恶梦(上)·李圣珍老师让孩子摆脱恶梦(中)·李圣珍老师让孩子摆脱恶梦(下)·李圣珍老师的差生解决之道·并不只用于孩子《读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圣经”20条·听李圣珍老师的讲座有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观念·缺点是孩子的特点·最脆弱的妈妈·李圣珍的差生“整容”术《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连载·《每个父母都能成功》连载-1·《每个父母都能成功》连载-2·《每个父母都能成功》连载-3·《每个父母都能成功》连载-4·《每个父母都能成功》连载-5·《每个父母都能成功》连载-6·《每个父母都能成功》连载-7·《每个父母都能成功》连载-8·《每个父母都能成功》连载-9·《每个父母都能成功》连载-10·《每个父母都能成功》连载-11·《每个父母都能成功》连载-12·《每个父母都能成功》连载-13·《每个父母都能成功》连载-14·《每个父母都能成功》连载-15·《每个父母都能成功》连载-16·《每个父母都能成功》连载-17·《每个父母都能成功》连载-18·《每个父母都能成功》连载-19李吉林情境教学法☆情境教育特质及其独特优势(上)☆情境教育特质及其独特优势(下)☆让每个学生有一双灵巧的手(李吉林)☆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1☆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2☆李吉林和她的情境教学法1☆李吉林和她的情境教学法2☆情境教学的类型(李吉林)☆李吉林简介☆情境教育的基本模式(李吉林)☆情境教育的操作要素(李吉林)☆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评述(上)☆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评述(下)☆情境教育与人的情感性素质☆情境教育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的四特点和五原则☆李吉林情境教育的生活内涵(上)☆李吉林情境教育的生活内涵(下)☆李吉林与情境教育是座不断生长的"活矿"☆关于语文情境教学的几点经验(上)☆关于语文情境教学的几点经验(下)☆如何将情境教学引入环保教育☆利用多媒体网络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情境教育与左右半脑的协同开发☆关于数学课程的情境化设计(上)☆关于数学课程的情境化设计(下)☆情境教育与小学数学创新素质的培养☆追求美的教学艺术─记特级教师李吉林☆再谈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李吉林《桂林山水》课堂实录钱梦龙老师的语文教学法·走近钱梦龙(袁海东)·名师课堂实录—钱梦龙《睡美人》上·名师课堂实录—钱梦龙《睡美人》下·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的探索过程1·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的探索过程2·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的探索过程3·钱梦龙:方格之内的圆融(上)·钱梦龙:方格之内的圆融(下)·钱梦龙的教学风格·对钱梦龙语文教学训练观的再认识·钱梦龙三主教学观回顾·读书可以治愚(钱梦龙)·学生作文不是文学创作(钱梦龙)·钱梦龙《死海不死》教学实录(上)·钱梦龙《死海不死》教学实录(中)·钱梦龙《死海不死》教学实录(下)·钱梦龙《谈骨气》设计及部分实录上·钱梦龙《谈骨气》设计及部分实录中·钱梦龙《谈骨气》设计及部分实录下·钱梦龙:“三主”“四式”导读法·钱梦龙教学实录《论雷峰塔的倒掉》上·钱梦龙教学实录《论雷峰塔的倒掉》下·钱梦龙谈:勿用传统缰绳拴“偏才”·为语文教学招魂(钱梦龙)(上)·为语文教学招魂(钱梦龙)(下)·路是这样走出来的(钱梦龙)·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的探索过程(上)·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的探索过程(下)·《雁》-钱梦龙老师执教初二语文(上)·《雁》-钱梦龙老师执教初二语文(下)。

钱梦龙“三主”“四式”导读法钱梦龙

钱梦龙“三主”“四式”导读法钱梦龙

钱梦龙“三主”“四式”导读法钱梦龙编者按:“三主”“四式”导读法,是特级教师钱梦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体现在“自读课、教读课、作业课、复读课”四种课型中。

让我们的教学人性化、民主化、科学化、艺术化,从而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一)关于“三主”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指导思想。

学生为主体,就是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也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阅读,自求理解,从根本上该表教学中单纯由教师灌输知识、越俎代庖的教法。

教师为主导,就是在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活动方式主要是“导”。

导,指引导、指导、辅导、因势利导;也就是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思维流程、学习心理,正确地引导学生由未知达到已知的彼岸。

训练为主线,这是教学过程中确认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后的必然归宿。

语文作为工具学科,也必须把训练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基本线索——学生的知识在训练中获得,能力在训练中培养,智力在训练中发展;“主体”和“主导”的关系,也只有在一个组织得很好的训练过程中才能得到和谐的、辩证的统一。

这里说的训练,是指语文教学过程中以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为核心的读、听、说、写训练,不是指做习题(做习题仅仅是训练的一种方式)。

“主体”、“主导”、“主线”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概括:“学生为主体”是我们考虑问题的基点,“教师为主导”是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条件,而“主体”和“主导”的关系又辩证地统一在一个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结构之中。

综观许多优秀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凡卓有成效的教学设计,无不体现着“三主”的教学思想。

(二)关于“四式”“三主”思想体现在“自读、教读、作业、复读”四种基本课式之中。

钱老师把他的以“三主”为指导思想,“四式”为基本模式的教学构思统称做“导读”。

新课标下初三语文教学几点建议

新课标下初三语文教学几点建议

新课标下初三语文教学的几点建议语文课上到初三,功利主义和实用性便占了上风,语文课堂不再“风花雪月”,取而代之的是老南瓜、小米饭,此时的语文又纯粹还原为“工具性”,此时的学生也完全被僵化、简单化、机械化,反复讲、反复背、反复默、反复练成了初三语文老师向学生索要成绩的“祖传秘方”,这往往会产生老师学生弄得筋疲力尽,学生成绩却不见提高的尴尬局面。

因此,我认为,初三阶段无论是常规教学还是总复习,语文课堂教学依然要尊重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本性质,既服从“游戏规则”,又超脱其上。

事实证明,不落实到应试的素质教育是空中楼阁,不注重素质的应试教育是无源之水。

所以,找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最佳契合点,即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结合应试教育的方法与策略,方能大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一、一定要重视语文基础训练这里的基础是指学会识字,写字;学会阅读,写作;学会口语交际,进行综合性学习;学会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培养初步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这个基础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扎实而灵活的基础(一)夯实基础,字词训练不偏废结合中考题型的分析,字音与字形的考查虽然占分不多,但却是每年中考的“保留节目”,所以除了在平时学课文时做到生字、易错字的音形字字落实外,还要整理出一些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进行专题训练,在读音上侧重区分前鼻音与后鼻音,区分ai、 an、 e 、ou,字形上侧重查找成语中的错字,课外辅导资料上有这方面的专题,可将易错的成语来一个汇编,利用早读课时进行朗读、记忆,当然,切忌死记硬背,应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

(二)阅读训练,观其文行其道,解题技巧要点拨对课外阅读文章的讲解,做到有针对性,善于总结历年中考的考查规律,使学生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如说明文的阅读要注意信息的提炼,说明方法的运用及作用,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几乎”“大多数”“一般来说”“必定”“可能”“左右”“有记载以来”等,同时要教给学生完整性答题的要素;议论文阅读要抓住观点和论证方法,要明白观点所在的几个位置,要懂得区分事实论据与理论论据等;散文阅读,可选一些关注人文、关注生活的文质兼美意韵深刻的文章。

钱梦龙与导读

钱梦龙与导读

钱梦龙与导读(一)一、概述。

先概叙其人生中几件大事:钱梦龙,1931年2月出生,上海市嘉定县人纪王镇人氏。

1947年初中毕业,为其人生最终学历。

1949年到年在嘉定县南翔镇文化馆工作,无什建树。

1950年参加中学教育工作,任美术教师,1953年改教语文。

1956年被评为嘉定县优秀教师。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61年摘帽;1966被打为“反革命”,但对语文教育痴心不移,不久提出“指导学生自读”的“三式”。

1980年晋升为上海市特级教师。

1981年提出“三主”概念。

1982年,正式提出“语文导读法”。

1985年出任嘉定实验中学校长。

1993年光荣退役,但仍自学不辍、为语文教育事业奔走。

2002年嘉定实验中学,更名为桃李园实验学校,聘任钱梦龙出任校长。

2005年在“第四届全国创新教育研讨会”上上了自己的最后一课《睡美人》,发誓自己以后再也不上课。

二、人生篇章的“欲扬先抑”——“郁闷”时期。

见过钱梦龙的人都说他一双熠熠生辉的眼睛,充满了上海人的智慧和精明,为他深厚的文化功底和灵动飘逸思维而感佩不已,那么,是否他一出生就有极高的天赋,是一个高智商儿童呢?非也,事情恰恰走向了反面。

正如他自己所说,他不是天才,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地才”,充满哲理,但又恰如其分;他还说,他有两个灵魂:一个匍匐在地上爬行,一个到天空会见真龙。

钱梦龙读小学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差生”,创造过留级三次的“光荣记录”。

教过他的老师无不感慨:他是“聪明面孔笨肚肠”,“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孺子不可教也!”老师的评价,同学的白眼,渐渐地融汇进到钱梦龙幼小的心灵,使他自己不知不觉地也承认了:我是一个笨孩子。

于是他开始厌学,学习什么科目都枯燥无味,看到什么老师都面目可憎;逃学也成了家常便饭。

马克思说: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他老人家真伟大,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当你周围的人都认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通过各种关系对你施加影响时,你就慢慢地变成那样一个人!初夏的一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钱梦龙背着小小的书包去上学。

教育家的故事——钱梦龙

教育家的故事——钱梦龙

钱梦龙:悲壮的舞者(1)素描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他的名字就已声震教坛。

他以“基本式”为教学模式的“语文导读法”在中学语文界引起极大反响。

2004年,他却被个别人质疑为成功操作应试教育的“那一代”典型。

他从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教师资格专门培训,自称“至今仍是一名学历不合格教师”。

档案钱梦龙,1931年生,上海市人,1980年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曾任上海市嘉定区实验中学校长、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学科审查委员等,现任上海市桃李园实验学校校长。

主要有《语文导读法探索》、《导读的艺术》、《和青年教师谈语文教学》等著作。

妙语我是一个精神上的长途跋涉者,我的脚下只有起点。

故事一位精神跋涉者的轨迹雷玲初见钱梦龙先生,是在他的课堂上。

2005年7月,钱老应邀给参加全国第四届新教育实验研讨会的老师上示范课。

2 钱梦龙:悲壮的舞者//故事里有你的梦想这个被中学语文界盛誉为“南钱北魏”之一的泰斗级大家,却又在2004年的中学语文界的“那一代”讨论中被人批判为“应试教育的成功操作者”的钱梦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最后一课那天上午,钱老第一个讲课。

出现在讲台上的钱老鹤发童颜,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看上去有60多岁。

他走上讲台后,将一篇他自选的课外文章《睡美人》发给听课的学生。

整堂课,钱老都是在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中,提出一个个看似平实却引人入胜的问题,启发学生理解课文。

时高时低、忽有忽无的话筒声音,让钱老的嗓音显得沙哑而苍老。

课后,掌声稀落。

现场有不少质疑声:这堂课似乎少了听课老师们所期待的活跃、热闹的气氛。

第二天一早,会议请钱老作报告。

下面是钱老的开场白:主持人要我在今天作报告之前,先对昨天的课进行自我评价,这很难。

但我可以告诉大家一件事:昨天下课后,我马上给一个好朋友发了一个短信,一句话——“我发誓以后再也不上公开课了!”这位朋友回复说,“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是你的高峰期,你要以李宁为鉴,他是带着遗憾离开体坛的,你不要也带着遗憾离开讲台。

钱梦龙课件

钱梦龙课件

1、少年时期
• “聪明面孔笨肚肠” 从小学到初二,钱梦龙都是出名的“差生, 被老师们定论为“聪明面孔笨肚肠”的学生。
• 天资聪颖” 初二遇见武钟英老师,让他在每教新课前,把课文 中生字的音义从字典里查出来,抄在黑板上供同学们学 习。结果他成绩报告单上的评语在毕业时变成了“该生 天资聪颖”。
2、青年时期
先生印象:淡泊与钟情
名师之名在于甘于寂寞后的水到渠成
先生对名利和成果那样淡泊, 对课堂和讲台却如此钟情:只 有甘于寂寞、对肩负的‚大任‛ 有真正自觉的人,才能历经磨 难而终成‚正果‛。
先生印象:执著与宽容
名师之名在于坚持不懈中的兼容并包
陈钟梁感言:钱梦龙先生将中国传 谭惟翰教授评价:上海特级教师钱梦 他告诫自己‚我是一个精神上的长途 钱先生还特别提出‚我追求的正是 统文化的精粹———书法、绘画、 龙是个‚ 不安于现状‛的语文教师, 跋涉者,我的脚下永远是起点。‛ 方格之内的圆融‛。 诗词集于一身,他当语文教师再合 他不会仅满足于做一个‚合格的语文 适不过了。 教师‛,而立志做一个‚语文的专 家这就是‚那一代‛名师海纳百川的 ‛ 胸襟,凭着坚定的信念和坚守的理 想,钱先生的跋涉从不觉孤独,伴 随着这份执著,他宽容着一切与之 对立的争论。
先生印象:时尚与传统
名师之名在于秉承创新间的独立思辨
• 从不拒绝时尚——与先生的乐 观豁达相关。 “黑适小屋” “学电脑” • 与对时尚保持敏锐相对立—— 对传统的‚顽固‛坚守者。
“语文教学该返朴归真啦!”
潜心育人
• 实际教学中,钱梦龙老师把一堂堂语 文课当成了一件件艺术品,去精心地 雕琢、刻画;
二、教学思想
“三主”:
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训练为主线
“三主”之间的关 系

钱梦龙

钱梦龙

钱梦龙钱梦龙:悲壮的舞者雷玲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他的名字就已声震教坛。

他以“基本式”为教学模式的“语文导读法”在中学语文界引起极大反响。

2004年,他却被个别人质疑为成功操作应试教育的“那一代”典型。

他从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教师资格专门培训,自称“至今仍是一名学历不合格教师”。

档案钱梦龙,1931年生,上海市人,1 980年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曾任上海市嘉定区实验中学校长、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学科审查委员等,现任上海市桃李园实验学校校长。

主要有《语文导读法探索》、《导读的艺术》、《和青年教师谈语文教学》等著作。

妙语我是一个精神上的长途跋涉者,我的脚下只有起点。

故事一位精神跋涉者的轨迹雷玲初见钱梦龙先生,是在他的课堂上。

2005年7月,钱老应邀给参加全国第四届新教育实验研讨会的老师上示范课。

2钱梦龙:悲壮的舞者//故事里有你的梦想这个被中学语文界盛誉为“南钱北魏”之一的泰斗级大家,却又在2004年的中学语文界的“那一代”讨论中被人批判为“应试教育的成功操作者”的钱梦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最后一课那天上午,钱老第一个讲课。

出现在讲台上的钱老鹤发童颜,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看上去有60多岁。

他走上讲台后,将一篇他自选的课外文章《睡美人》发给听课的学生。

整堂课,钱老都是在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中,提出一个个看似平实却引人入胜的问题,启发学生理解课文。

时高时低、忽有忽无的话筒声音,让钱老的嗓音显得沙哑而苍老。

课后,掌声稀落。

现场有不少质疑声:这堂课似乎少了听课老师们所期待的活跃、热闹的气氛。

第二天一早,会议请钱老作报告。

下面是钱老的开场白:主持人要我在今天作报告之前,先对昨天的课进行自我评价,这很难。

但我可以告诉大家一件事:昨天下课后,我马上给一个好朋友发了一个短信,一句话——“我发誓以后再也不上公开课了!”这位朋友回复说,“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是你的高峰期,你要以李宁为鉴,他是带着遗憾离开体坛的,你不要也带着遗憾离开讲台。

最新教育就是在表达上花心思——钱梦龙先生《教师的价值》读后名师资料合集

最新教育就是在表达上花心思——钱梦龙先生《教师的价值》读后名师资料合集

教育就是在表达上花心思——钱梦龙先生《教师的价值》读后安徽宿松程集中学张敏去年年底,我有幸在南京见到仰慕已久的钱梦龙老师。

现在想起来,心里还漾着幸福。

说钱梦龙老先生是全国教师的偶像,一点也不为过。

早在三十年前,便有“南钱北魏”之说。

如今,耄耋之年的钱老,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刮起阵阵“钱氏旋风”,成千上万的钱粉会从四面八方围上来。

2016年年底,在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召开的钱梦龙教学思想研讨会就是明证。

有一个细节,不少人或许会终生不忘:让钱梦龙先生签名的人,排起了长队,一直排到了会议室的大门之外;整个签字过程大约持续了几十分钟。

会议期间,我有幸三次接触钱老。

一次是在宾馆大厅。

那是吃过早饭后,我坐在大厅的沙发上等候浙江名师钱香女工作室的陈忠老师时。

突然,一个高大的身影从眼前晃过,引起阵阵喧哗。

只见钱老急匆匆地从门外走进来,正同外出的陈日亮先生打招呼。

因我同陈先生前一天有过交流,于是便上前问候,才得知钱老患了严重的感冒,刚买药回来。

看到一个87岁高龄的老人为教育忙得病了还在坚持,我实在不忍心,又见陈忠老师未来,便主动说:“我送您回房吧!”钱老在微笑着颔首默许的同时,用略带上海口音的话语轻轻地说了好几声“谢谢”。

由于是上下电梯的高峰,我同钱老等电梯花了很长一段时间。

这时,我才好好地打量这位过去只在报纸杂志上读过他文章的老人。

这位中国当代教育教学大家,轻言细语、面目慈善、安详而从容,像极了邻家老爷爷,让人一见便见亲切之感,便生爱戴之情。

过了好一会儿,才到钱老房间的门口。

钱老麻利地打开门后,我立即跟进去,倒了一杯水,送到钱老的手上。

这时,钱老才开始问我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

我刚一一告知,只见一男一女两位老师走进房间。

钱老便温和地说:“走吧,会议马上就要开始了。

”这时,刚进来的那位男老师友善对我说:“谢谢啊!你送钱老回来。

”我忙笑着说:“不客气,应该的。

”同他们一起进电梯下楼后,我打招呼说还有点事。

这时,钱老一脸慈祥,温和而微笑地目送我离开。

重返钱梦龙(下):“训练”之真谛——研读钱梦龙经典课例之通感

重返钱梦龙(下):“训练”之真谛——研读钱梦龙经典课例之通感

重返钱梦龙(下):“训练”之真谛——研读钱梦龙经典课例之通感陈日亮【摘要】通过研读钱梦龙系列经典课例和对钱梦龙“三主四式”主张的阐述,结合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对“训练”这一概念进行再“清理”,试图探究钱氏“训练”观的真谛.以守正创新的姿态,继续探索实践型的务实高效的语文教学新路.【期刊名称】《福建基础教育研究》【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3页(P46-48)【关键词】钱梦龙教学法;训练;根基;务实高效【作者】陈日亮【作者单位】福州第一中学,福建福州 350001【正文语种】中文钱梦龙“导读法”问世已经三十余年,而针对其导读训练仍不时听到有批评的声音。

其中一说,是认为“把教学变成训练”是陈旧的“启蒙理性”,是对教育本质的遮蔽。

这种把训练看成与教学对立和不相容,虽然荒谬得可笑,可是一个时期以来,竟被我们课程改革的制定者视为理所当然,在试行的课程标准里极力加以回避,但凡涉及“训练”的地方,无不以“实践”二字替代之;直至2011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才在一个不太显眼的角落悄然出现“注重基本技能训练”一句话。

可见对于语文课程来说,“训练”还是一个未了的话题,一个需要重新清理的概念。

钱老师不止一次解释说,训练,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基本形态,是学生“会学”与教师“善导”必然呈现的具体教学过程。

主体→主导→主线,合符逻辑,顺理成章,是能够自圆自洽的。

不过我的思维习惯常会跳出线性逻辑作立体想象,想象的结果是,钱老师所说的“以训练为主线”,仅是师生互动的“基本形态”,把训练仅仅作为教学行为一种“形态”,一个“过程”,主要是针对一篇课文的教学过程而言。

研读了钱老师的课例之后,我有一个突出感觉,即执教者首先必须具有训练的强烈意识和高度自觉,才可能把语文课堂变成实践的课堂。

实践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实践的同义词即训练。

因此,是否还应该把“训练”提升到课程理念的高度,以突显其统领全局的地位和作用?钱老师也曾明确指出:“语文科的实践性强。

钱梦龙语文导读法评介-2019年精选文档

钱梦龙语文导读法评介-2019年精选文档

钱梦龙语文导读法评介Qian Menglong as modern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dvocated by Chinese education thoughts not only now Chinese teachers' practical teaching t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eaching in our country and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Qian Menglong's thought of Chinese education has been studied and promoted by the education field,although it has been questioned, but its classic status can not be shaken. As contemporary teachers should combine their actual maximum into their daily teaching activities,learn essence used for himself, constantly improve th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capacity.1 基本信息钱梦龙,1931年出生,上海市人,上海市首批特级教师,曾任嘉定区第二中学语文教师、教研组长,嘉定区实验中学校长、桃李园实验学校校长,曾兼任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全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会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等。

于漪老师书面报告

于漪老师书面报告

说明:语文课改十多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与变化,初步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然而在教学观念与实践上也存在一些“走偏”的现象,诸如:过分重视人文精神,轻视文本本身;过分重视教学手段,轻视文本体悟;过分强调“模糊”,轻视必要的“准确”;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轻视教师的“主导”;肆意展示教师的精彩,忽视对学生的指导;过分强调解读的“深度”,忽视教学的“适度”,等等。

导致“语文课什么都像,就是不像语文课”的极端现象频繁出现。

基于此,四川师范大学李华平教授首倡“正道语文”,提出“研讨正道语文,坚守语文正道”的口号。

“正道语文”的提出,正是要倡导将对文本的观照回归到语文教学的本体地位,即更加注重“语”和“文”,更加注重文本本身的价值,更加注重符合文本解读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的文本感悟,更加注重人文精神培育的自然、合理与科学,让语文教学回归到对文本本体和学生主体的研究中来,让语文教学回归“老老实实教学生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正道”。

2014年4月中旬,李华平教授在成都双流中学主持召开了首届全国“正道语文”高端研讨会,研讨主题为“重读叶圣陶,学习那一代”①。

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代表1900多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语文教育家、85岁高龄的钱梦龙先生作了大会主题报告。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语文教育家、86岁高龄的于漪老师也极为支持该项活动,由于身体原因未能亲临大会,但专为大会写了一篇热情洋溢、思想深邃、见解独到的书面报告。

该报告由全国著名语文教学法专家、四川师范大学刘永康教授代为宣读。

①“那一代”,专指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一辈著名特级教师。

《教师之友》杂志于2004年第1期发表了一组新生代教师对于漪们展开猛烈批判的题为“那一代”的文章。

包括:《于漪:一个曾经的偶像》(景诵、白尘),《钱梦龙:方格之内的圆融》(卢军),《魏书生:技术主义和权威人格的末路》(蔡朝阳)。

10年过去,这组批判文章由于缺乏必要的学理推究而失之武断,其负面影响日渐显露。

钱梦龙老师的魅力 (3)

钱梦龙老师的魅力 (3)

钱梦龙老师的魅力一、照着钱老师的教法依葫芦画瓢在我刚参加工作的八十年代,钱梦龙老师是一个美丽而神圣的传说。

我读他的文章,觉得是在听一位高居云端的智者谆谆教诲。

读呀,包括让学生写自读笔记,等等。

当时,我一个小伙子这些在周围很多人看来颇为“标新立异”的做法,其实都打上了浓浓的“钱氏烙印”。

1985年,我在一篇稚嫩的文章中这样介绍我的阅读教学:“每学一篇新课文,首先不是由我交待学习重点,而是让学生就课文提问,越多越好。

如学《故乡》一课时,全班学生就课文共提了82个问题,有的涉及思想内容,有的涉及写作手法,有的仅仅涉及对某一字、词、句或标点用法的理解。

学生一旦提问,就已经处在主动求知、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了。

围绕‘问题’展开的一系列活动——提问、钻研、讨论、争鸣、释疑等,无不体现了口语训练、思维训练与阅读训练的和谐统一。

”这做法,不就有着鲜明的钱梦龙的“范儿”吗?——对不起,“高攀”了。

二、他具有真正知识分子的广博胸襟直到2003年的11月我才第一次见到钱老师。

那好像是一次什么会议,出于对心中圣人的崇拜与自卑,我和钱老师仅仅礼节性地简单寒暄了几句。

次年的5月初,我和钱老师再次相逢于浙江永嘉,这次我有幸在宾馆房间里与钱老师有了时间不算太长却还算比较深入的交谈。

但我们基本上没有谈语文教学,我也尽量回避这个话题,因为我实在感到,就语文教学来说,我根本就不能够和钱老师在一个平台上对话。

我和钱老师交谈的话题,更多的是社会,是时政,是国内形势,是国际风云……我从钱老师的谈吐中强烈地感受到了他具有真正知识分子的广博胸襟,拥有一颗心忧天下的赤子之心。

他既有中国传统文人的风骨,同时也有现代公共知识分子的气质。

他谈到了他的右派生涯,谈到了1957年后一连串的政治挫折。

我感慨道:“如果没有这二十多年的蹉跎岁月,您将为中国语文教育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他却淡然一笑地说,恰恰是生命旅途中的这些挫折,才使他变得稍稍成熟了一些。

在他的心目中,个人的命运比起民族国家的命运永远是第二位的。

钱梦龙:方格之内的圆融.doc

钱梦龙:方格之内的圆融.doc

钱梦龙:方格之内的圆融卢军一钱梦龙,这个名字在我1992年参加工作时已声震教坛十余年,可叹余生也晚且不好学,对其人其事所知甚少。

直到工作的第四个年头,有机会参加一个大型的语文教研活动,我才第一次领略他上课的风采。

那次的公开课是《死海不死》,他对教材务实灵活的处理,他设置问题的巧妙新颖,他引导学生探究的深度和广度都让我大开眼界:原来语文课可以上出这样高妙、纯熟的境界!我这样的称颂完全发自内心,因为我们这一代人所受的全部语文教育基本上是一以贯之的模式化:即所谓“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的“五大块”教法。

作为这种教育的牺牲品,我深感喝这样的“狼奶”已使自己先天不足、发育不良,所以工作伊始我就是这种教法的激烈反叛者。

在最初几年的实践中,我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尝试了一些粗浅的、在当时也属异类的做法,但总是感觉信心不足。

钱梦龙的课虽不敢说让我“心有灵犀一点通”,但至少觉得“如听仙乐耳暂明”,从而产生了一种心灵相通的戚戚感、亲近感:这不正是我一直努力追求的境界吗?听钱梦龙的这堂课使我的语文教学由自发开始走向自觉。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把他当做自己的导师甚至以之为“靠山”,我开始努力走近钱梦龙,走近他的“三主三式”导读理论……当然,在这样一个不断追寻的过程中,我也从未丧失自己的独立思考。

二学界、理论界似乎总有一个习惯,就是名师一定要有理论包装,一定要冠以某某法或总结成口诀式的数字标语,不然会显得没有“理论高度”。

于是我们看到了中学语文教学界各种理论和教学法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闹景象。

我知道,许多时候这并不是名师们的本意,而是风气使然。

在接触钱氏理论和教学法时,我一直小心翼翼地告诫自己:钱先生不是这样的。

声震语文教坛的“三主三式”语文导读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作为理论基础,以“自读式”、“教读式”、“复读式”为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据说,这个理论的形成经过了钱梦龙漫长的探索,曾在语文教学界引起广泛强烈的争鸣。

钱梦龙简介

钱梦龙简介

钱梦龙简介钱梦龙,原上海市嘉定县第二中学语文教师,后任嘉定县实验中学校长, 1931 年生, 1951 年参与教育工作,初教美术, 1953 年起始教语文。

1980 年晋升为上海市特级教师。

近年来,他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不少谈语文教改的文章,多次被邀到外地讲学,作观摩教学。

这些,有的整理成课堂实录。

这些实录大多收进他的主要著作《语文导读法探索》。

他的语文教学经验影响较大的是“三主”“四式”导读法。

钱梦龙的教学风格1 .教学富有创新意识为突破讲读教学模式的藩篱,钱梦龙发明性地提问教学模式。

2 .“三主”是导读教学的指导思想“三主”,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学生为主体”,即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休,是具有独立的地位和极大的认识潜能的实践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需发挥主体作用,获得“发现真理”的主动权,而且在个性的全面发展以至世界观的形成上,同样必需由主体来实现。

“教师为主导”,即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领导、支配的地位,而教师的领导、支配作用,只有通过“导”,才干得到充沛发挥。

导之有方,学生才干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体。

“训练为主线”,即: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进入“训过程,二者才干达到和谐的统一;而这种以师生双向活动为特征的训练,贯彻于教学的过程,成为“主线”,其他的教学措施都是服从于训练并为之服务的。

主体、主导、主线,是诸教学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平衡、和谐统一。

钱梦龙指出:“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前提,着眼于使学生“善学”;教师为主导,是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条件,着眼于“善导”;而学生的“善学”与学生的“善导”都必需通过“善练”的科学序列才干实现,所以说“训练为主线”是“主体”与“主导”相互作用的必定归宿。

3 .“基本式”为导读教学的结构形态“基本式”即基本课型,其表示形态为:“自读式一教读式一练习式一复读式”后称“四式”。

“自读式”,它不同于“预习”,是在课内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为目的的一种训练方式。

钱梦龙:我的脚下永远是起点走进名师

钱梦龙:我的脚下永远是起点走进名师

走进名师钱梦龙:我的脚下永远是起点——兼作“那一代”对“这一代”现实价值的解读《中国教育报》记者沈祖芸4月15日下午,上海嘉定影剧院——区内可容纳人数最多的场馆。

“钱梦龙先生从教55周年庆祝活动”隆重举行。

五湖四海的学生、不同年代的弟子、携手的同行,都在这一天齐聚一堂,向先生献上最真挚的祝福。

有一位专家的贺词令记者印象深刻:“先生姓钱,却没有多少钱,作为人民教师,他选择了清贫;然而先生却精神富有,因为他一生有‘梦’,梦的左边是理想,梦的右边是追求;无论是理想还是追求,都只为肩上的一份责任——培养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

”掌声响起,对“钱梦龙”姓名的全新诠释博得了与会者的一致认同;掌声响起,也把记者的思绪带回到与先生促膝长谈的那个春日——先生印象:淡泊与钟情现实价值:名师之名在于甘于寂寞后的水到渠成听钱梦龙先生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犹如聆听传奇故事:一个从小学到初二,创下过累计留级四次纪录的“差生”却在初二之后,学习成绩奇迹般地出现了转机;一个被老师们定性为“聪明面孔笨肚肠”的孩子,却因为一本字典改变了人生轨迹,毕业时的评语变成了“该生天资聪颖”!在钱先生看来,这一切的变化都归因于一位叫武钟英的国语老师对他的指引和鼓励。

凭着武老师给的一本《王云五小字典》,初二时的钱梦龙开始向自己的“笨”发起挑战。

从读《唐诗三百首》起步,扩展到读《古文观止》,读《随园全集》,读《诗韵合璧》,读鲁迅、雪莱、林纾,钱梦龙的国文成绩因此而扶摇直上。

他还“发明”了有效的自学方法,即在教师开讲新课前,先自己消化课文,到听课时就把自己的理解和教师的讲解互相印证、比较,并细细揣摩教师讲课文的思路和方法。

这种学法不仅让钱梦龙的阅读范围和读写能力比一般同学胜出一筹,而且形成了他在文科学习上的个性风格。

现在看来,钱先生毕生的教学实践,都和他初中时的这段自学经历有关。

1952年钱梦龙初中毕业后,又一个传奇发生了:一个仅有初中学历的“大孩子”竟阴差阳错地走上了中学讲台,成为一名语文教师。

语文名师钱梦龙研究

语文名师钱梦龙研究
使用字典的习惯,要求学生至少学会两种查字法,并能够根 据语境,从词典的释义中挑选适用的义项。要逐步提高学生 对字、词的敏感程度。 认读要根据课文的特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朗读或默 读、精读或略读),进一步加深理解。
凡感情充沛、文辞优美的课文,适合于用饱满感
情的朗读法或“美读法”,吟咏品味;凡长于思辨 或说明的,则用视读法,边读边思考。 教学生看书,就要教会学生用眼睛扫描,捕捉文 字群——一个词(不是字)、一个词组、一个短句, 甚至一个较长的句子。
理性的顺序。然而,学生的认识无论怎样浓
缩、怎样变通,总离不开“实践”这个基点。
教学的内容是一篇篇文章,因此学生 的认识对象不仅仅是文章所反映的客观事物, 而且也是这些被选作教材的文章自身。这样 的认识对象,决定了学生在语文课上的实践 就是“读”这些文章。
基本式:自读式、教读式、作业式。
所谓基本式。意即“基本有式”,但又不是固 定不变的程式。“自读”是从自学衍生的词,“教 读”则是对应自读而提出的。学生在语文课上的主 要实践方式是“读”文章,那么着眼于学生“自己 读文章”的实践方式理应叫做“自读”。教师的职 责自然就是“教会”学生“自读”,故谓之“教 读”。“作业式”则是在学生对课文的认识过程基 本完成以后的一次消化、运用知识的过程,从认识
以达到进一步消化、巩固知识和实现
知识和迁移知识的目的。“自读——教读—
—作业”正好符合“实践——认识——再实 践”的认识过程。
“三主”:半生求索的顿悟
通过对比教学实验,理出三点认识: (一)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不是教师的 讲深讲透,也不在教师对学生的练习做过细的指 导。 学生总是认识的主体,他的认识活动只能通过 他自己的头脑进行,旁人是代替不了的。
为了充分展示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在

不会过时的导读法——品读《钱梦龙经典课例品读》

不会过时的导读法——品读《钱梦龙经典课例品读》

不会过时的导读法——品读《钱梦龙经典课例品读》钱梦龙老师的导读法自1982年提出,至今已有三十余年。

三十多年来,语文教育界革故鼎新,观念纷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钱梦龙等老一辈名师的教学智慧、教学艺术仍然没有过时,而且对当下语文教学的种种异化现象仍发挥着重要的纠偏作用。

特级教师彭尚炯老师坦言深受钱老师导读法的影响,他组织编选了《钱梦龙经典课例品读》一书。

入选本书的16个课例,文言文教学5个,古典诗歌教学1个,现代散文、小说教学6个,议论文教学2个,说明文教学2个,大致涉及了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各种教学体式。

彭老师组织了阵容强大的编写组,按“经典回放”、“品读沙龙”、“研读感悟”的编写体例,既展示了经典课例的魅力,又呈现了编写组老师的观课感悟。

这本书的确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认真品读。

教学环节打破常规导读法的基本理念为“三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三主”在操作层面上体现为“三式”:自读式、教读式、复读式。

语文导读法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能力、习惯为目标,是在“教”与“不需要教”之间架设的桥梁。

在教学理念的观照下,钱老师的教学环节设计独具匠心,他的课与当时语文课普遍采用的“串讲法”迥然不同,而是着眼于教会学生自己读书。

他有一次介绍教学经验,发言题目为“语文教学必须打破常规”。

他执教《死海不死》一课,课堂主体部分设计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学生初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什么知识可以不教”,师生讨论后明确列数字、确数与约数、生字新词可以不教。

第二环节: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哪些知识还是需要老师教的”,在随后的交流中,学生明确了知识小品的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特点。

第三环节:学生三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哪些地方引起了你的兴趣?用了什么手法?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表达与材料组织方面的特点。

第四环节:朗读最后一段,思考:按照作者推算的思路和方法,死海真的会干涸吗?让学生讨论“什么知识可以不教”,这一设计大胆出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虽说“不教”,钱老师却在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功莫大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梦龙那一代特级教师在语文教学上的问题,如果能更多地吸纳各种优秀文化的滋养,他们在语文教学上的成绩可能不会就此止步,但最终他们为的还是“分”,而没能在语文教学“质”的探求上做出一些新的开拓,也鲜有对文学思潮、社会人生的触摸,这反映了他们视野的局限,也正是中国语文教育的悲哀。

钱梦龙这个名字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声震教坛十余年了。

90年代中期,我有幸听了他的一节公开课———《死海不死》,他对教材务实灵活的处理,他设置问题的巧妙新颖,他引导学生探究的深度和广度都让我大开眼界:原来语文课可以上出这样高妙、纯熟的境界!这样的称颂完全发自内心,因为我们这一代人所受的语文教育基本上是一以贯之的模式化:即所谓“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的“五大块”教法。

作为这种教育的牺牲品,刚工作不几年的我深感喝这样的“狼奶”已使自己先天不足、发育不良,所以工作伊始我就是这种教法的激烈反叛者。

钱梦龙的课虽不敢说让我“心有灵犀一点通”,但至少觉得“如听仙乐耳暂明”,从而产生了一种心灵相通的戚戚感、亲近感:这不正是我一直努力追求的境界吗?我开始努力走近钱梦龙,走近他的“三主三式”导读理论……钱梦龙之所以能成为泰斗,不是因为那个没有多少原创性的“三主三式”,而是因为他令人叹为观止的课堂教学,这是他雄踞中学语文教坛的最大资本。

声震语文教坛的“三主三式”语文导读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作为理论基础,以“自读式”、“教读式”、“复读式”为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据说,这个理论的形成经过了钱梦龙漫长的探索,曾在语文教学界引起广泛强烈的争鸣。

但我却感到一丝疑惑:这样简单的常识还需要争论?我实在看不出“三主理论”有什么原创、独特的思想,因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技能主要靠训练形成”等尽人皆知的教育常识在各类教育著作中可谓俯拾即是。

它是古今中外大教育家与卓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们共同创造的思想结晶,钱梦龙只是将散见的常识性理论综合归纳,并以之为指导在语文课堂实践中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至于“三式”,更是三种早已有之的阅读课型,算不得他的发明。

所以我更认为钱梦龙是三主理论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我觉得,钱梦龙之所以能成为泰斗,不是因为那个没有多少原创性的“三主三式”,而是因为他令人叹为观止的课堂教学,这是他雄踞中学语文教坛的最大资本。

我以为,钱梦龙在语文教学上最大的贡献就是在实践、操作上将语文教学引向了一条“最少迂回、时间上最经济的捷径”。

我注意到,每到一地开课,他都要让学生提前将问题写到纸上交给老师,然后他再作分类讲解。

这样做不仅让学生预习了课文,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

他上课实际上就是以解决这些问题为中心任务,这使他的课带有明确的目的和实效。

可以说,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焦点问题”才是钱氏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

钱氏导读的技巧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设问上。

上《愚公移山》一课他对文中“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这句话的经典提问广为人知:“京城氏家里那个小孩子也跟了愚公去参加移山劳动,他的爸爸肯让他去吗?”这种从思维侧翼寻找思维切入口的“曲问”不仅使学生迂回地找到了答案,而且锻炼了他们的思维,提升了整个教学过程的品质。

这样的曲问在钱梦龙的课堂中比比皆是,他的教学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问得经典。

我以为强烈的问题意识、发问技巧和务实的教材处理方式所体现的教学思想乃是钱氏语文教学的精华。

这并不纯粹是个技术问题,它是和“文心”、学养融为一体的。

真正成功的语文教师,靠的是他们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目的、任务的真正理解和整体把握,靠的是其自身的文化品格和功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全方位的辐射和渗透,而不是靠那些所谓的教学法和操作技术。

“三主三式导读法”无疑奠定了钱梦龙在中学语文教学界实力派、技术派的地位。

这一教学法虽有现代教育理论的包装,但还是几十年来语文教学重视基础、讲深讲透讲实的技巧化的翻版。

有人用“训练论”来指代钱梦龙的语文教学思想,的确,在钱梦龙的导读体系里,“训练为主线”被赋予了重要意义,成为老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纽带。

但就语文教学实践而言,应当是听说读写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训练,而钱梦龙的“训练”似乎只体现在“读”的方面,尤其主要表现在寻章摘句、精雕细刻、细磨慢研、苦思冥想、死中求活的深挖方面。

其实,对那些技能性的东西,也许采取练的方式有一定效果,但对那些非技能性的东西“练”就难以奏效。

语文教学,更讲究涵泳其中,让学生在良好的语文气氛和语文环境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提高其语文素质。

让语文素质化入人的整体,成为学生作为人的一部分,这些是“练”不出的。

钱梦龙多次说,中小学的语文课毕竟是语文课,它不同于一般的人文学科,也不同于文学欣赏课。

在一篇文章中,他特别强调“虚构”是只适用于文学创作的一种艺术手段,学生在作文中虚构会带来“做人”和“作文”方面的不良影响,并把学生作文中胡编乱造、假话连篇的现象归咎于虚构。

钱梦龙这样突出语文学科与文学的差异、排斥文学性虚构是片面而且有失公允的。

这恐怕基于他对语文工具性的认识,因为文学不是工具,不好操作、不好“训练”,所以他也就干脆将之拒之门外。

但语文这个工具毕竟不是寻章摘句、应付考试的工具,而是交流沟通、陶冶情操的工具,更是驰骋想象、激发创造的工具。

一方面,我们无不痛感语文课上得没味道,老师、学生文学修养差;一方面又竭力反对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总把学生禁锢在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里,如何指望学生有灵性、有诗情、有创造呢?我一直认为,一个不爱好文学、精神品位不高、文化视野狭隘的人是当不好语文教师的,而在语文学科上排斥文学虚构,则有可能是对学生灵性和创造力的扼杀。

我知道钱梦龙年轻时也是狂热的文学爱好者,有很强的文学功底,课更是上得气韵生动,所以我宁可把他的这些观点看做特定情况下的“愤激之语”。

我看过钱梦龙许多公开课的课堂实录,虽然那些精心准备的师生问答巧妙绝伦,“完美得令人遗憾”,但我认为这样的课堂内敛而封闭,还是属于那种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一切尽入教师“彀中”的传统好课的类型。

据说,现在像钱梦龙这一辈特级教师的上课在“业内”被称为“做课”,我不知道这是否为语文学科所独有,我认为这个词是对语文教学最大的曲解、嘲弄和作践。

真正的大家是有思想、有境界、有风格而无技巧的。

其实,上课本来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索、质疑、讨论、创造的平台,真正的好课哪有什么观赏性?而我们现在的公开课不是看学生表现而是看老师表演,教师成了万众瞩目的演员。

课上得好或坏,主要看教师“技术复制”水平的高低,谁来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发达的欧美国家是没有公开课这一说的。

面对美国6年级学生自己查阅文献、以标准的研究生论文模式撰写并当众答辩诸如“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等论文时,我们还有什么脸面说我们的基础教育扎实,还有什么心情在课堂上把玩、挖掘、研磨词句?寻章摘句、细磨慢研、苦思冥想、深探巧挖决不是智慧,决不是灵性,决不是创造!单纯地为精彩而精彩那是在作秀!在导入奇、设问巧、挖掘深等方面投入过大是舍本逐末的操作主义与技术主义做法!事实上,从一开始,钱梦龙那一代名师就是作为应试教育的成功操作者而走上名师之路的,他们的教学最终还是以迎合考试为指归的。

语文教学肯定不是培养注解家、阐释家、探幽家,而是为了培养会思考、敢质疑、能创造、善表达、有批判精神和沟通能力的人。

像钱氏这样在文章里深探巧挖的教学是不是琐碎、匠气、狭隘了点?我们在对字词句翻来覆去把玩、研磨、探幽的过程中,到底消耗掉了多少灵性、诗情和创造?我们绞尽脑汁、搜索枯肠的目的是什么?我苦思冥想,只能悲哀地发现:这是为了考试!考试才是惟一的买家,因为只有试卷上才会出现这些“问题”。

事实上,从一开始,钱梦龙那一代名师就是作为应试教育的成功操作者而走上名师之路的,他们的教学最终还是以迎合考试为指归的。

及至成名之后,他们或因身份所限,或因利益所系,也往往是在自觉不自觉、情愿不情愿地为应试教育添砖加瓦。

对于考试,钱梦龙也曾发过一句著名的“天问”:为什么学生在语文课上花了大量时间学到的东西,除了用于对付考试外,实际上都是些基本无用的?我觉得这里有一种悲怆的无奈。

钱梦龙的课为什么“雅俗共赏”,就在于既有“观赏性”,也具有应试的实用性,而语文教学难道就只有这些内容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所以,在我看来,钱梦龙在课堂教学上的“出神入化”总有那么一种“茶壶里面起波涛”的味道。

每次看他们“做课”我都在想:我们今天不缺课堂教学的高手,像钱梦龙这样的名家,更应该以自己的威望和功力去研究考试、去影响教育决策层,因为从目前的现状看来,只有考试评价方式发生革命才能真正救中学语文教学于水火。

在“天下一统”的教材里钱梦龙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但他为什么不像洪宗礼等一批特级教师那样把教法与教材统一起来进行改革,自编实验课本,通过实验教材的编写,促进教法改革的提高,给自己也给后人开辟新的天地和发展空间呢?钱梦龙那一代特级教师在语文教学的问题刚暴露并引起重视时已享誉天下,其时也正是中国知识界、文学界思想解放的黄金时代。

此时如果能更多地吸纳来自“非语文”、“非教育”的各种优秀文化的滋养,他们在语文教学上的成绩可能不会就此止步,语文教育也本不应如此不堪,但最终他们的语文教学却只是多了些字字词词句句,为的还是那些分分分,而没能在语文教学的“质”的探求上作出一些新的开拓,也鲜有对文学思潮对社会人生的触摸,这反映了他们视野的局限,而这也正是中国语文教育的悲哀。

编后:那一代专题刊出以后,引起了读者们的强烈关注。

读者们在网上或通过电话,为这一内容叫好。

有这样一句老话:不进则退。

其实,我们的时代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进得慢也意味着一种落后的竞争状态了。

因此,敢于向权威质疑,正是一种创新进取精神的体现。

质疑权威,并不是说我们要背叛传统,而是批判地继承传统。

惟有这样,社会才会进步,人的思想才会有质的飞跃。

卢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