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要求规范
城市道路设计要求规范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居民的出行便利,还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形象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城市道路的设计必须遵循一系列严格的要求和规范,以确保其安全性、功能性和可持续性。
一、道路分类与分级城市道路通常根据其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功能和交通流量等因素进行分类和分级。
常见的分类包括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
快速路主要为城市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设计车速较高,通常设有中央分隔带,进出口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主干路是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交通干道,承担着较大的交通流量,一般为双向四车道或更多。
次干路起到集散交通的作用,与主干路结合组成城市干道网。
支路则主要服务于局部地区,解决居民出行和短距离交通。
不同等级的道路在设计上有着不同的要求,如车道宽度、道路红线宽度、设计车速等。
二、设计车速设计车速是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它直接影响到道路的线性、横断面布置和交通安全。
设计车速应根据道路的等级、功能、交通流量以及沿线地形、地物等条件综合确定。
快速路的设计车速一般在 60 100 公里/小时;主干路为 40 60 公里/小时;次干路为 30 50 公里/小时;支路为 20 40 公里/小时。
在实际设计中,要充分考虑道路的服务对象和交通需求,避免车速过高或过低,以保证交通的流畅和安全。
三、道路横断面设计道路横断面是指垂直于道路中心线的剖面,它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分隔带等组成。
车行道宽度应根据设计车型、交通流量和设计车速等因素确定。
一般来说,小型汽车专用道宽度为 35 米,大型车或混合车道宽度为 375 米。
人行道的宽度要满足行人通行的需求,一般不少于 15 米,在商业繁华地区或人流量大的区域应适当加宽。
绿化带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起到分隔交通、降噪防尘的作用。
分隔带可以分为中央分隔带和侧分带,其宽度应根据道路等级和实际需要合理设置。
此外,横断面的布置还要考虑道路的排水要求,设置合适的坡度和排水设施。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1.1 道路⼏何设计《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1.0.3 在道路设计中应考虑残疾⼈的使⽤要求。
2.1.2除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I、II、III。
⼤城市应采⽤各类道路中的I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II级标准;⼩城市应采⽤III级标准。
有特殊情况需变更级别时,应做技术经济论证,报规划审批部门批准。
2.2.1计算⾏车速度的规定见表2.2.1。
当旧路改建有特殊困难,如商业街、⽂化街等。
经技术经济⽐较认为合理时,可适当降低计算⾏车速度,但应考虑夜间⾏车安全。
2.4.1城市道路建筑限界见图2.4.1。
顶⾓抹⾓宽度应与机动车道侧向净宽⼀致。
最⼩净⾼见表2.4.1。
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物体侵⼊。
2.5.1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快速路、主⼲路为20a,次⼲路为15a;⽀路为10~15a。
(代表年)2.5.2路⾯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沥青混凝⼟路⾯,沥青碎⽯路⾯与沥青贯⼊式碎(砾)⽯路⾯为15a。
⽀路修筑沥青混凝⼟等⾼级路⾯时,可采⽤10a。
三、沥青表⾯处治路⾯为8a。
四、粒料路⾯为5a。
2.8.1地震区的道路⼯程及重要的附属构筑物应按国家规定⼯程所在地区的设防烈度,进⾏抗震设防。
4.3.2快速路应设中间分车带,不得采⽤双黄线。
4.5.2路侧带各组成部分的宽度确定如下:⼀、⼈⾏道宽度必须满⾜⾏⼈通⾏的安全和顺畅。
5.1.3道路的圆曲线半径应采⽤⼤于或等于表5.1.3规定的不设超⾼最⼩半径值。
5.1.6圆曲线半径⼩于表5.1.3中不设超⾼最⼩半径时,在圆曲线范围内应设超⾼。
5.1.9圆曲线半径⼩于或等于250m时,应在圆曲线内侧按表5.1.9的规定加宽。
5.1.11视距的规定如下:⼀、道路平⾯、纵断⾯上的停车视距应⼤于或等于表5.1.11-1规定值。
寒冷积雪地区应另⾏计算。
⼆、车⾏道上对向⾏驶的车辆有会车可能时,应采⽤会车视距。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是指在城市道路建设和改造过程中,根据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和交通需求,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旨在保障道路安全、提高交通效率、改善交通环境,满足城市交通发展的需求。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道路布局和设计原则1. 道路布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规划,合理布局交叉口、车道、人行道等交通设施。
2. 设计应考虑道路功能和使用需求,包括交通流量、车速、交通组织等。
3. 考虑到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需求,设计应充分考虑人行道、人行过街设施、非机动车道等。
二、交叉口设计1. 交叉口设计应满足不同类型车辆的通行要求,合理设置控制信号、标线、标牌等交通设施。
2. 考虑到行人的通行需求,合理设置人行过街设施、盲道等。
3. 不同级别交叉口设置、类型的交叉口流量分配应符合规范要求。
三、车道规划和设计1. 车道设计应根据交通组织方案和交通量预测,合理设置车道数目、宽度等。
2. 设计中应考虑到车辆行驶速度、通行能力、转弯半径等要素。
3. 考虑道路安全,合理设置车道标线、转弯箭头、交通信号等。
四、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设计1. 人行道宽度应根据人口密度、通行需求、行人流量和功能需求确定。
2. 非机动车道宽度应根据交通量、速度和通行需求确定。
3. 设计中应合理设置人行道标线、交叉口设施、非机动车道标识等。
五、道路设施和标识1. 设计中要设置合理的道路标志、标线和交通信号等,保证交通安全和通畅。
2. 设计中应考虑到道路付费设施、路灯、排水系统、消防系统等。
3. 考虑到道路环境美化,设计中应合理设置绿化、景观和道路装饰等。
六、道路排水和照明设计1. 设计中应考虑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防止道路积水和雨水倒灌。
2. 设计中应考虑道路照明系统的设计,保证夜间交通安全。
七、施工和维护要求1. 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建设质量。
2. 道路竣工后,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维护和管理,保持道路的安全和整洁。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是指在城市道路建设中,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的要求。
以下是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主要内容:一、设计标准1. 道路等级划分:根据城市发展规模和交通流量确定道路的等级,包括快速道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
2. 车行道宽度:不同道路等级对车行道的宽度有不同要求,包括车道宽度、道路标线宽度和车行道交通设施设置。
3. 步行道和人行过街设施:合理设置步行道和人行过街设施,保障行人安全通行。
4. 公交车道和站点设置:对主要道路设置专用公交车道和公交站点,提高公共交通效率和便利性。
5. 路口设计:设计合理的路口几何形状、信号灯控制和交通标志标线,确保交通流畅和安全。
6. 排水系统设计:合理设置雨水排水系统和雨水口,确保道路排水畅通。
二、施工规范1. 道路基层处理:进行适当的土方平整和夯实,为上层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
2. 道路材料选用:选择符合标准的道路材料,包括路面材料、路基材料和路肩材料等。
3. 道路标线和交通设施施工:按照标准要求进行道路标线和交通设施的施工,确保其清晰、准确和持久。
4. 道路绿化和景观设计:在道路两侧进行适当的绿化和景观设计,提升城市形象和环境质量。
5. 设施配套完善:在道路两侧设置合适的交通设施,包括路灯、交通信号灯、指示牌等,提供便利和安全。
三、安全规范1. 交通安全设施:在合适的位置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防护设施,引导车辆和行人正确行驶和通行。
2. 交通事故分析与预防:对已发生的交通事故进行分析和评估,并采取措施预防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3. 施工安全管理:制定严格的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确保道路建设过程中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四、环保规范1. 道路周边环境保护:保护和改善道路周边的自然环境,减少对周边土地、水体和空气的污染。
2. 治理交通噪声:在道路设计和施工时考虑降低交通噪声的措施,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3. 节能减排:推广使用节能环保的建材和设备,减少城市道路的能耗和污染。
市政道路设计要点
市政道路设计要点市政道路设计是指对城市中的道路进行规划、布局和设计,以满足城市交通和人民出行的需求。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需要考虑一系列要点,包括道路类型、道路宽度、道路标志标线、交通设施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市政道路设计的要点。
一、道路类型市政道路设计需要根据不同的功能和交通流量确定道路类型。
主要包括城市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
城市主干道承担城市交通的主要功能,通常宽度较大,交通流量较高。
次干道连接主干道和支路,起到分流交通流量的作用,宽度介于主干道和支路之间。
支路连接次干道,用于居民出行和进出小区,宽度较小。
二、道路宽度道路宽度是市政道路设计的一个重要要点,直接影响交通流量和通行效率。
根据道路类型和交通流量的不同,道路宽度也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城市主干道的宽度应符合城市规划标准,保证交通高效畅通。
次干道的宽度可以适度减小,但仍需满足交通需求。
支路的宽度较小,通常只容许一辆车通行。
三、道路标志标线市政道路设计需要根据交通规则和道路类型确定相应的道路标志和标线。
道路标志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指示牌和交通警示标志等。
交通信号灯是交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控制机动车和行人的通行。
交通指示牌用于指示行驶方向、道路限速、路口标志等。
交通警示标志用于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道路标线是指在道路表面绘制的线条,用于指示车辆和行人通过道路的方向和位置。
主要包括车道线、中心线、停车线和人行横道线等。
车道线用于区分车辆行驶的车道,保证交通有序进行。
中心线用于分隔双向车道,防止车辆违规变道。
停车线用于标示停车位置,保证交通信号的通畅。
四、交通设施市政道路设计还需要考虑交通设施的设置,以提高道路的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交通设施包括交通信号设备、标线设施、交通灯和人行天桥等。
交通信号设备用于控制交通流量,提高交通效率。
标线设施和交通灯用于指示和引导行驶方向,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人行天桥用于保护行人的安全,避免行人与机动车的冲突。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是为了提高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质量和确保城市道路建设项目的安全可靠性,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和法规,以及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一套具有指导性和规范性的文档。
该规范包括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的各个方面,从道路纵断面设计、路面设计、交通标志标线设计、照明设计、排水设计、交叉口设计、交通信号设计等等,都详细规定了不同类型道路的设计要求和技术指标。
首先是道路纵断面设计,规范要求根据道路功能等级和路段的特点确定不同的纵断面设计要求,包括路面边坡的设计坡度、路肩的宽度、圆弧的半径等等。
其次是路面设计,规范要求根据不同的道路类型和交通量确定路面的结构、厚度、材料等。
这样可以确保道路在不同的交通流量下能够承受相应的荷载,并且满足不同类型车辆的行驶要求。
交通标志标线设计是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措施,规范要求根据不同的道路功能等级和交通流量确定交通标志和标线的布置和尺寸。
这样可以提高驾驶员对道路情况的认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照明设计是在夜间和恶劣的天气条件下确保道路可见性的重要手段,规范要求根据道路类型和交通流量确定照明设施的设置和亮度要求。
排水设计是确保道路排水畅通的关键环节,规范要求根据道路纵横坡和附近地形等,合理设置雨水收集和排放设施,以防止路面积水和出现滑坡等情况。
交叉口设计是确保交通流畅和交通安全的重要环节,规范要求根据交叉口的流量和道路的行车速度等确定交叉口的类型和设计要求,以保证交通流畅和交通事故发生率的降低。
最后是交通信号设计,规范要求根据交叉口的流量和道路的行车速度等,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的相位和时序,以确保交通流畅和交通事故的减少。
总之,《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是指导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和建设的重要文件,它的出台和执行,能够提高城市道路工程的设计质量、保证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为城市的交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分析
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分析城市道路设计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好的道路设计可以提高城市交通效率,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为了实现良好的城市道路设计,必须深入分析设计思路和技术要点,以便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
一、设计思路分析1. 人本导向:城市道路设计的首要考虑是以人为本,充分考虑行人、自行车骑行者和残疾人的需求,创造安全、便捷、舒适的行车环境。
2. 综合考虑:城市道路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城市空间布局、交通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形成统一的整体设计方案。
3. 绿色环保:城市道路设计应注重环保理念,通过合理的绿化、雨水收集利用等方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升城市的生态品质。
4. 安全优先:安全是城市道路设计的核心考量。
设计应充分考虑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流线、交通信号灯等方面,确保人车安全。
5. 可持续发展:城市道路设计要考虑长远发展,尽可能采用可再生资源、节能材料,降低城市道路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二、技术要点分析1. 道路规划设计: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需结合城市整体规划,合理划分道路功能分区,包括主干道、支路、步行街等,并考虑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
2. 出行组织:城市道路设计需合理组织车辆、行人、自行车等出行方式,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3. 道路结构设计:道路结构设计包括路面材料选择、路面结构设计、排水设施等,以确保道路耐久、平整、排水畅通。
4. 交通设施设置:交通设施设置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引导设施等,以引导交通、保障交通顺畅。
5. 绿化与景观设计:城市道路不仅是交通工具的通道,也是城市的风景线。
绿化与景观设计能够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6. 市政设施规划:市政设施规划包括路灯、护栏、交通执法设施等,为城市道路提供必要的保障和便利。
7. 智能化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已成为城市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智能技术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
城市道路设计第三章 城市主、次干路及支路
会车视距是在同一车道上两对向汽车相遇,从相互发现 时起,至同时采取制动措施使两车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 离。会车视距为停车视距2倍。 3、超车视距
超车视距是指汽车安全超越前车所需的最小通视距离。 城市道路不允许车辆越过中线超车,因此不存在超车视距。
4、路测带的组成及其宽度
组成:人行道、绿化带、公用设施带等。 (1)人行道
人行道最小宽度如下表所示: (2)绿化带
人行道树株距一般为4~6m,树池采用1.5m方形或1. 2*1.8m矩形。
21
22
(3)设施带 设施带包括设置行人护栏、照明灯柱、标志牌杆柱、信号灯杆柱等的宽度。红线宽度
较窄及条件困难时,设施带可与绿化带合并,但应避免设施带与绿化带的干扰,常用 宽度为:护栏0.25m~0.5m,杆柱1.0~1.5m. ( 4 ) 路缘石 是设置在路面与其它构造物之间的标石,俗称道牙。其形状有平式、立式、斜式等几 种,如下图所示:
规定机动车车行道宽度如下表。
6
7
3、平曲线加宽值及其过渡段
8
9
10
11
12
13
(2)加宽值的过度方式:直线过度、高次抛物线过度、回旋线过度、改进直线过度等。 (3)加宽缓和段长度设置的三种情况: 对于设置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加宽缓和段应采用与缓和曲线相同长度。 对于不设置缓和曲线,但设置有超高的缓和曲线的平曲线,可采用与超高缓和段相同
土路肩:横坡度较路面宜增大1.0%~2.0%;
硬路肩:一般情况下横坡度与行车道横坡度相同,也可以稍 大于路拱横坡。
5.人行道横坡宜采用单面坡形式,坡度为1.5%~3%.
(三)超高
1.超高:是指为了减小行驶车辆在曲线路段产生的离心力,将路 面做成外侧高,内侧低的单向横坡形式。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是指在城市建设中,根据交通流量、交通安全、交通效率等因素对道路进行设计、规划和建设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
下面是一份关于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简要说明。
一、道路宽度设计根据道路的功能和通行量确定道路的宽度。
通常,主干道应设计为4~6车道,次干道和支路应设计为2~4车道。
此外,还需要考虑非机动车的通行和停放需求,并合理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二、车行道和人行道设计车行道应设计为平整、无障碍和安全的行车道。
车行道和人行道之间应设置必要的隔离设施,如护栏和隔离带。
人行道的宽度应根据步行人流量和周边建筑物的需求来确定。
三、非机动车道设计非机动车道应位于人行道内侧或独立设置,并应与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设置合理的隔离设施。
非机动车道的宽度应能够容纳非机动车的通行,并设计有必要的停放区域。
四、交通信号灯设置根据交通流量和交通安全需求,在交叉口和人行横道等地点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
信号灯的设置应符合交通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并能够提供明确的交通指示。
五、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根据道路的功能和通行要求,在合适的位置设置交通标志和标线。
交通标志和标线的种类、位置和布置应符合交通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并能够提供明确的交通指示。
六、交通安全设施设置在交通繁忙的路段和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地点,应设置交通安全设施,如限速标志、减速带、交通镜等。
这些设施的设置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提高交通安全性。
七、绿化和景观设置在道路两侧和中央分隔带等地方进行绿化和景观设置,可以提升道路的环境质量和美观度。
绿化和景观的选择应考虑地区的气候条件和适宜种植的植被种类。
八、停车场和停车位设置根据周边建筑物和道路的需求,合理设置停车场和停车位。
停车场和停车位的数量和布局应满足交通需求,并考虑到停车场的管理和使用便利性。
九、交通流量调控根据道路的通行量和交通需求,可以采取措施对交通流量进行调控,如交通信号灯配时、交通导向标志和路口交通管理等。
城市道路设计工作重点、难点分析
城市道路设计工作重点、难点分析1路面线形的选择一般情况下,控规及修规从整个片区的用地出发,都严格规定了道路的平面走向,设计者只要严格换照控规及修规的要求执行即可。
但实际工程中,由于一些特殊原团,如规划时间较早或规划考虑不周等,规划时未能考虑建设时期的实际情况,按规划走向实施起来比较困难,规划时未能统筹考虑整个新区内土石方平衡等,都需要对整个片区路网布局进行重新设计。
若出现路网平面线形与规划不能保持一致时,设计者在对道路走向进行重新调整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尽量尊重原有规划的整体布局,由于规划文件编制者是从整个新区出发,考虑了各个地块的用地情况、人流、车流等因素后进行的路网主次干道及支路的布局设计,因此,原则上不宜对原规划进行的大的调整。
(2)通过现场踏勘及与业主沟通,了解并掌握片区内已建成或即将动工的建(构)筑物,在道路线形选择时刻意避开此类建(构)筑物,同时减少拆迁量。
(3)片区内如存在山体,公园、湖泊,选线时应尽量避开,并预留一定的放坡距离。
(4)线路走向不能仅仅依据某一条道路来定,应通盘考虑整个片区路网的平面走向及竖向标高,结合控制性节点(如跨河大桥、车站),经过多次方案论证。
平面线形的选择在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线形美观,交叉口曲线半径尽量取大值,最大程度做到新区范围内土石方平衡,避免大开挖及大填方。
平面线形确定后应报规划管理部门,获批后方可执行下一步设计。
2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中应注意与平曲线的结合,满足规范设计要求。
片区路网的建设其根本目的是服务于后期的土地开发、交通疏导。
所以在道路纵断面设计过程中,应将道路周边地块的场地竖向设计标高一并考虑。
若地块内建筑设计方案已通过审查,应保证道路设计标高与地块设计标高的衔接,避免形成高台阶或低洼地带。
纵断面设计中主要应注意:(1)保证片区范围内雨污水能通过自身重力排除,尽量避免通过提升泵外排雨污水。
(2)城市道路中,道路交叉口较多,交叉口范围内(至少前后50m)的纵坡不宜过大,控制在3%以内,避免在交叉口形成交通安全隐患。
城市道路设计范文
城市道路设计范文
一、道路交通分析
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之前,需要对道路交通进行深入的分析,包括交通流量、流向、车速、车辆组成、行人流量等方面的数据。
通过对交通数据的分析,可以确定道路的等级和规模,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依据。
二、道路布局设计
道路布局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需要考虑城市规划、地形、地质、水文等多方面因素。
在布局设计中,需要注重道路的功能性,保证交通的顺畅和安全,同时要考虑到道路的美观性和可持续性。
三、横断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涉及到道路的空间布局和路面结构。
在横断面设计中,需要考虑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同时要考虑到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需求,以及排水、绿化等方面的要求。
四、道路设施规划
道路设施规划是城市道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括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护栏等方面的规划。
在设施规划中,需要注重设施的功能性和美观性,同时要考虑到后期维护和管理的方便性。
五、交通安全设计
交通安全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的重点之一,涉及到道路的线形设计、
交叉口设计、安全设施等方面的设计。
在交通安全设计中,需要注重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行人和驾驶员的安全意识。
六、环境保护设计
环境保护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方面之一,涉及到声、光、空气、水等方面的环境保护。
在环境保护设计中,需要注重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扩散,提高环境质量。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1.道路宽度要求:道路的宽度应根据交通流量、车辆类型、道路功能和周围环境等因素确定。
一般来说,主干道的宽度应大于支路,城市快速路和高速公路的宽度更大。
此外,道路宽度还应考虑人行道、自行车道和停车带的设置。
2.交通流量和容量:道路设计应根据交通流量预测和评估道路的容量。
通过交通流量和容量的比较,可以确定道路的通行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如果道路的容量大于流量,交通将更加顺畅,反之则会导致拥堵。
3.交通安全设施:为了确保道路的安全性,城市道路应设置适当的交通安全设施。
这包括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路灯和交通监控设备等。
此外,还应考虑行人过街设施、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等对行人安全的措施。
4.行人和自行车设施:城市道路设计应考虑到行人和自行车的需求。
为了提供良好的行人通行条件,应设置人行道、行人过街设施和无障碍设施。
为了促进自行车出行,应设置自行车道和自行车停车设施。
5.路口规划和设计:城市道路交叉口是交通流动的关键部分。
在交叉口设计中,应考虑到不同交通参与者的需求,包括车辆、行人和自行车。
合理的交叉口布局和信号灯设置可以提高交通安全和效率。
6.景观和环境保护:城市道路设计不仅关注交通功能,还应注重景观和环境保护。
通过合理的绿化和景观设计可以提高道路的美观性,同时环境保护措施可以减少道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7.可持续交通:城市道路设计应鼓励和支持可持续交通模式,如公共交通、非机动交通和共享交通等。
通过合理的路网设计和交通规划,可以促进低碳出行和减少交通拥堵。
8.辅助设施:城市道路设计还应考虑到辅助设施的设置,如道路排水、路灯、市政管线和噪音防护设施等。
这些设施可以提供道路运行所需的基础设施支持。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是为了保证城市道路的安全、顺畅和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要求。
遵守这些规范,可以帮助城市规划师和道路设计师在规划和设计城市道路时做出合理的决策,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并促进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道路 工程 设计标准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标准
一、道路等级与规模
1.根据城市规划、交通流量、地形地貌等因素确定道路等级。
2.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流量预测,确定道路的宽度和车道数。
二、道路宽度与车道数
1.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流量预测,设置合理的车道数和道路宽度。
2.考虑行人、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的需求,设置适当的步行道和自行
车道。
三、路肩与分隔带
1.设置路肩,提供车辆停靠和行人过街的安全区域。
2.设置分隔带,将不同方向和类型的车辆分隔开来,提高交通安全。
四、交叉口设计
1.根据交通流量和地形地貌,设计合理的交叉口形式和规模。
2.考虑行人和自行车过街需求,设置人行横道和自行车道。
3.考虑公共交通需求,设置公交车站和乘客过街设施。
五、交通设施与安全设施
1.设置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和护栏等设施,提高交通安全。
2.设置行人过街设施和安全岛,提供行人过街安全保障。
3.设置公交车站和乘客过街设施,提供公共交通服务。
六、环保与绿化
1.考虑环境保护和绿化需求,设置绿化带和景观节点。
2.考虑噪声和空气污染控制,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
3.考虑道路排水和防洪需求,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
4.考虑道路照明和供电需求,设置适当的照明系统和供电设施。
5.考虑道路材料和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施工方法。
6.考虑维护和保养需求,制定合理的维护保养计划。
城市道路设计类书籍
城市道路设计类书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加,城市道路设计已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为了提高城市道路设计的质量和水平,许多城市道路设计类书籍应运而生。
以下是一些建议阅读的城市道路设计类书籍:1.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本书由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编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横断面、平面和纵断面、道路与道路交叉、道路与轨道交通线路交叉、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公共交通设施、公共停车场和城市广场等。
这些标准是城市道路设计及工程建设者必须遵循的准则和规定,对提高工程建设科学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程周期具有重要意义。
2. 《城市道路设计手册》:本书详细介绍了城市道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道路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道路交叉口设计、道路与轨道交通交叉设计、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设计、公共交通设施设计、公共停车场设计等方面。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城市道路设计中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和相关软件的应用,如Office办公软件、AutoCAD绘图软件等。
3. 《城市道路设计实例分析》:本书通过大量实际案例分析,对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道路选线、路由分析、交通组织、景观设计等方面。
这些案例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城市道路设计的实际操作过程和技巧。
4.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本书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关系。
内容包括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城市道路网络规划、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等。
本书旨在为城市规划师、城市设计师和交通工程师提供一部实用的参考书籍。
5. 《城市道路设计创新与实践》:本书收录了国内外城市道路设计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涵盖道路设计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等方面。
这些创新成果对于推动城市道路设计的发展和提高设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城市道路设计中基本概念讲解
城市道路设计中基本概念讲解在咱们生活的城市里,道路就像是城市的血管,把城市的各个部分连接起来,让人们能够顺畅地出行。
那城市道路设计是咋回事呢?今天就来给您唠唠这其中的基本概念。
您想想,一条道路要是弯弯曲曲,宽窄不一,那得多闹心呐!城市道路设计就是要让道路既美观又实用,就像给一个人量身定做一套合身又好看的衣服一样。
先说这道路的分类吧。
有快速路,那家伙就像城市里的“飞毛腿”,车速快,车流量大,能让您快速地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
好比您着急上班,走快速路就能节省不少时间。
还有主干路,这就像是城市的“大动脉”,承担着主要的交通流量,连接着城市的重要区域。
次干路呢,就像是“小动脉”,给主干道分担了一些压力,把周边的小区、商业区啥的都串起来。
最后是支路,那就是城市里的“毛细血管”,虽然窄小,但能深入到城市的各个角落。
再说说这道路的横断面。
这就好比道路的“身材”,得有合理的比例。
车行道得够宽,不然车都挤成一堆啦!人行道也不能少,得让人能舒舒服服地走路,而不是和车抢道。
还有绿化带,这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分隔不同的车道,减少噪音和灰尘。
您说,要是没有绿化带,那道路得多单调,多嘈杂啊!然后是道路的纵断面。
这就像是道路的“起伏”,得设计得合理。
要是坡太陡,车爬起来费劲,还容易出危险。
坡太平缓了,排水又成问题,一下雨就积水,那不就成了小池塘啦?还有交叉口的设计,这可是个关键的地方。
就像两条河流交汇,得让水流顺畅,不能堵在一起。
交叉口得有合适的信号灯,让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过。
不然大家都乱走,那不就乱套了嘛!另外,道路的附属设施也不能忽视。
路灯得够亮,不然晚上走在路上都看不清。
标志标线得清晰,不然您都不知道该往哪儿走。
公交站台得设置合理,方便大家上下车。
您看,城市道路设计是不是一门大学问?这可关系到咱们每天的出行是否顺畅、安全和舒适。
要是设计不好,那咱们的城市不就像一个生病的人,血脉不通,处处难受嘛!所以说,城市道路设计得精心规划,用心打造,才能让咱们的城市更有活力,咱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这就是城市道路设计的基本概念,您明白了不?。
城市道路设计全套PPT课件(全十章329p)
第一节 城市道路的组成、功能及特点 一、城市道路组成
1.供各种车辆行驶的车行道。其中供机动车行驶的称为机动车 道,供自行车、三轮车等行驶的为非机动车道; 2.专供行人步行交通用的人行道(地下人行道、人行天桥); 3.交叉口、交通广场、停车场、公共汽车停靠站台; 4. 交通安全设施。如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岛、护栏等; 5.排水系统。如街沟、边沟、雨水口、雨水管等; 6.沿街地上设施。如照明灯柱、电杆、邮筒、清洁箱等; 7.地下各种管线。如电缆、煤气管、给水管等; 8.具有卫生、防护和美化作用的绿带; 9.交通发达的现代化城市,还建有地下铁道、高架道路等。
汽车行驶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称为公路。 城市道路
在城市范围内,供车辆及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
条件和设施的道路,称为城市道路。
厂矿道路
在工厂、矿区、码头内部的专用道路。 林区道路
用于林区内部的生产、生活专用道路。
乡村道路 连接乡、村、居民点的道路,主要供行人及各种农业运输 工具通行。
二、城市道路的功能 交通设施功能
公用空间功能 防灾救灾功能
城市结构功能
1、交通设施功能
是指城市各种活动产生的交通需求中,对应于道路交通需求的交通供给功能。也
就是道路的运输和集散功能。 2、公用空间功能
随着城市发展,道路除了采光、日照、通风、景观作用外,还为供水、供电、通讯、
电力热力等提供布设空间。 3、防灾救灾功能
第二节 城市道路分类与分级
• 我国颁布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根据道路在城市道路 系统中的地位、交通性质和交通特征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 车辆和行人进出的服务功能等,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类或三 类。大城市一般分为四类,即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 支路。小城市一般分为三类,即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中等城市可视规模按四类或三类考虑。除快速路外,每类 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Ⅰ、 Ⅱ、Ⅲ级。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Ⅰ级标准;中等城 市应采用各类道路的Ⅱ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 的Ⅲ级标准。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提纲及答案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设计速度: 当路段上各项道路设计特征符合规定时,在气候条件、交通条件等均为良好的情况下,一般驾驶员能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行车速度。
2、道路建筑限界: 为了保证城市道路上车辆与行人的交通安全,在道路上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任何障碍物侵入的空间界限。
3、道路网密度: 城市道路中心线总长度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
4、道路面积密度: 城市各类各级道路占地面积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
5、道路非直线系数: 它是道路起、终点的实际长度与其空间直线距离的比值。
(是衡量道路便捷程度的指标)6、道路红线: 指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的分界控制线。
7、高架路: 指高架桥连续跨越两条以上横向道路,并由沟通高架桥与地面交通的上、下匝道所组成的道路系统。
8、分流点: 发生一股车流分为两股或多股车流交通现象的所在点。
9、合流点:发生两股或多股车流合为一股车流现象的所在点。
10、冲突点: 交叉口内各方向车流固定行驶轨迹的交汇点。
11、缘石半径: 247 页12、视距三角形: 由相交道路上的停车视距所构成的三角形。
13、识别距离:为保证车辆安全顺利通过交叉口,应使驾驶员在交叉口之前的一定距离能识别交叉口的存在及通信号和交通标志等,这一距离称为识别距离。
14、交织段长度: 当相邻路口之间有足够的距离,使进环和出环的车辆在环道上均可在合适的机会相互交织连续行驶,该段距离为交织段长度。
15、交织角:是进环车辆轨迹与出环车辆轨迹的平均相交角度。
16、互通式立交: 相交道路通过专门设立的匝道互相联系、道路各方向的车辆可以互相之间连续交流的,称为互通式立交。
17、雨水管道埋深: 指管道内壁底到地面的深度。
18、雨水管道覆土深度: 指管道外壁顶部到地面的距离。
19、径流系数: 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只有一部分沿地面流入雨水管道,这部分雨水称为径流量;径流量与全部降水量之比,称为径流系数其值常小于1.20、平均照度: 即为每平方米表面上眼法线方向 1 坎德拉的光强度。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城市交通运行、居民出行和城市形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也逐渐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本文将从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一、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现状1. 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增加,交通需求不断增长,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拥堵、交通安全、交通效率等问题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所在。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成为了城市交通改善的重要途径。
2. 道路规划设施亟待完善在一些中小城市或新兴城市中,道路规划设施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道路网构建不够完善,交通设施不够科学,导致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需要改善和提升。
3.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日益增加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也需要考虑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减少交通拥堵、减少尾气排放、提高交通利用效率等都已成为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二、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1. 规划设计科技化趋势明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已经进入了科技化的新阶段。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道路规划设计的精准度和科学性,实现道路规划设计与智慧城市的深度融合。
2. 多元化交通模式成为趋势未来城市交通将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公共交通、自行车出行、共享出行等模式将逐渐成为主流。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需要更加注重多元化交通模式的融合和平衡,为不同出行方式提供更便捷的交通环境。
4.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与城市景观融合未来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将更加注重与城市景观的融合,通过规划设计打造美丽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
道路绿化、城市雕塑、艺术装饰等将成为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5. 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交通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需要更加注重智能交通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提高交通的智能化和舒适性。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的畅通与安全。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对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现状1. 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压力不断增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交通压力也随之增大。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需要兼顾城市发展与交通需求,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道路网络,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和确保城市交通的畅通。
2. 安全性和便捷性成为设计重点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安全性和便捷性成为设计的重点。
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道路的安全性,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并且提高道路的便捷性,以满足居民出行的需求。
3.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也开始引入智能化技术,通过智能交通系统、智能灯控系统等技术手段来优化城市道路交通,提高交通效率,改善交通环境,提升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水平。
4. 绿色环保理念的融入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绿色环保理念的融入也成为趋势。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环保因素,倡导绿色出行,推广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出行方式,如步行、骑行等,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5. 公共交通体系的完善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公共交通体系的完善。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需要更加注重公共交通的发展,科学规划公共交通线路,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服务质量,引导市民绿色出行,减少城市交通拥堵。
1. 多元化的交通方式未来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将更加注重多元化的交通方式。
除了传统的汽车交通外,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将更加注重非机动车、步行、公共交通等绿色出行方式,通过多元化的交通方式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交通环境。
2. 智能化交通系统的发展4. 人性化设计理念的推进未来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将更加注重人性化设计理念的推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路设计》知识汇编说明:标“◆”为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1.道路工程划分的三大类型:公路、城市道路、特殊道路【含:矿道路、林业道路、机场道路、港口道路】。
2.城市道路组成:车行道、路侧带、分隔带、交叉口和交通广场、停车场和公交停靠站台、道路雨水排水系统、其它设施【安全护栏、照明设备、交通标志等】。
3.城市道路的功能体现在以下方面:交通设施功能、公共空间功能、防灾救灾功能、形成城市平面结构功能。
4.城市道路特点:1)功能多样,组成复杂;2)行人、非机动车交通量大;3)道路交叉口多;4)沿线两侧建筑物密集;5)景观艺术要求高;6)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影响因素多;7)政策性强。
5.在道路规划设计中,常考虑的问题:城市发展规模、技术设计标准、房屋拆迁、土地征用、工程造价、近期与远期、需要与可能、局部与整体等问题。
6.城市道路划分的四种类型: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支路。
7.根据道路所处的城市地理环境划分为:中心、工业、仓库、文教、生活、游览区道路。
8.◆城市主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的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线道路。
9.城市道路快速路完全是为机动车辆交通服务的,快速路应设置中央分隔带,在与高速公路、快速路和主干路相交时,必须采用立体交叉形式;与次干道相交时,暂时采用平面交叉形式,但应保留建立立体交叉的用地条件。
进出口采用全部控制或部分控制。
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出入口。
如需设置,应设置辅助道路。
9.主干路上平面交叉口间距以800——1200m为宜。
10.城市次干路的作用:它是城市内区域性的交通干道,为区域交通集散服务,兼有服务功能,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网络,起到广泛连接城市各部分及集散交通的作用。
11.城市支路既是城市交通的起点,也是交通的终端。
12.我国各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城市道路设计需经过城市总体规划审批部门批准。
13.◆道路设计车速(计算行车速度):道路几何设计所依据的车速,即:在道路各项设计特征、气候条件、交通条件均良好的情况下,一般驾驶员能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行车速度。
14.设计车速的大小对道路弯道半径、弯道超高、行车视距等线形要素的取值及设计起着决定作用。
一般既要考虑车辆交通效果,又要考虑工程的经济性。
城市道路设计车速多在60km/h下,快速路最高设计车速提高至100km/h。
11.设计车辆是作为道路几何设计的依据,设计车辆的外廓尺寸直接关系到车行道宽度、弯道加宽、道路净空、行车视距等道路几何设计问题。
12.设计小时交通量:常采用“第30位小时交通量”。
13.◆非机动车:指自行车、人力三轮车、人力平板车、兽力车。
14.◆道路设计年限:指道路正常工作的年限【含:交通量设计年限、道路路面设计年限】。
规范规定:快速路、主干路为20年;次干路15年;支路10—15年。
13.◆通行能力:道路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车辆的极限数量。
14.◆交通量:道路在某一定时间段内实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数。
15.据通行能力的性质和使用要求可分为三种情况: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实用通行能力。
16.服务水平: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驾驶者和乘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
17.◆服务交通量:在通常的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和管制条件下,在已知周期(常为15min)中,当能保持规定服务水平时,车辆(或行人)能合理地期望通过一条车道或道路的一点或均匀路段的最大小时流率。
18.评定服务水平的高低应包括下列各项因素:1、行车速度和行驶时间2、车辆行驶时的自由程度3、行车受阻或受限制的情况4、行车的安全性5、行车的舒适性和乘客满意程度6、经济性第二章城市道路网规化1.建立结构合理、主次分明、功能良好,完整、连续通畅的城市道路网络,对促进和加快城市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城市道路网络规划应以城市交通规划中对城市客货运输的预测分析为依据,以国家有关规范、编制办法为准绳,满足所要求的各项规划技术指标。
3.城市道路网络规划的基本要求:1、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输需求;2、满足城市用地布局需求;3、满足各种市政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4.城市道路网结构形式:1、方格网式路网;2、放射环式路网;3、自由式路网。
5.城市道路网络规划设计一般方法:1、现状调查,资料准备2、道路系统初步方案设计3、对干道主要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横断面形式、干道纵断面设计等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方案4、修改道路系统规划方案5、绘制道路系统规划图6、编制道路系统规划方案说明。
6.城市道路网规划的评价应从三个方面着手:技术性能、经济效益(成本和效益)、社会环境影响。
城市道路网规划评价原则:①科学性;②可比性;③可行性。
7.◆道路网密度:城市道路中心线总长度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
8.◆道路面积密度:城市各类各级道路占地面积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
9.◆人均占有道路用地面积:城市道路用地总面积与城市人口总数的比值。
10.◆非直线系数:道路起、终点间的实际长度与空间直线距离之比。
【交通干道非直线系数控制在1.4以内,最好在1.1——1.2之间】11.城市道路网系统技术性能分析:1)城市道路系统与城市用地布局的配合关系;2)城市道路网与对外交通设施间的衔接配合关系;3)城市道路系统功能分工及结构合理;4)城市道路网中各级各类道路密度及横截面布置关系;5)城市道路网的交通组织、控制与管理方案。
第三章城市主、次干道及支路1.◆城市道路的横断面:是指道路中线上各点的法向切面,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构成。
2.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应注意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并预留某些规划远期管线断面位置,路面宽度及标高等均应留有发展余地。
3.根据车行道的分隔情况,城市道路常划分如下几种断面形式:1、单幅路2、双幅路3、三幅路4、四幅路5、不对称幅路。
4.加宽缓和段应按渐变率1:15且长度不小于10m的要求设置。
5.路肩的作用:1)保护和支撑路面结构的作用;2)供发生故障的车辆临时停放,防止交通事故和避免交通紊乱;3)作为侧向余宽的一部分,能增进驾驶的安全和舒适感;4)提供道路养护作用、埋设地下管线的场地;5)能增加道路整体的美观。
6.路肩宽度:据条件可采用0.75—4.0m,最窄不得小于0.5 m。
7.中间带:城市道路中的双幅路和四幅路均应设中间带。
中间带由两条左侧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组成,其作用是:1)将上、下行机动车流分开,既可防止因快车驶入对向行车道造成车祸,又能减小道路中心线附近的交通阻力,从而提高通行能力。
2)作为设置交通标志牌及其它交通管理设施的场所。
3)种植花草灌木或设置防眩网,可防止对向车辆灯光眩目,还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4)设于分隔带两侧的路缘带,由于有一定宽度,且车道线划分醒目,既引导驾驶员视线,又增加行车的所必须的侧向余宽,从而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路缘带队行车部分的路面结构还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8.两侧带:布置在横断面两侧的分车带叫两侧带,常用于城市到路的三块板四块板横断面中,以分隔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
9.人行道:1)人行道主要是供行人之用,用步道砖铺设。
Wp(人行道宽度m)=Nw(人行道高峰小时行人流量 )/Nwl(1m宽人行道的设计行人通行能力)2)绿化带:通常在人行道上靠车行道一侧种植行道树。
行道树的株距一般为4-6m,树池采用1.5m的正方形或1.2m×1.8m的矩形。
3)设施带:设施带宽度包括设置行人护栏、照明灯柱、标志牌杆柱、信号灯杆柱等的宽度。
10.路缘石:是设置在路面以其他构造物之间的标石,俗称道牙。
11.路拱:为了利于道路横向排水,将里面做成中央高两边低的拱形,称为拱形。
12.超高:为了减少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内侧低的单向横坡的形式,称为超高。
13.国家规定的最大超高横坡度比公路小,为2%-6%。
14.无中间带三种常用的超高旋转过渡方式:1)绕内侧边缘旋转2)绕中线旋转3)绕外边缘旋转。
有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1)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2)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3)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
15.横断面设计,必须结合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选用合理的断面形式,以满足行车顺适、工程经济、路基稳定且便于施工和养护的要求。
16.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图一般采用的比例尺为:1:100或1:200,在图中应绘出红线行车道、人行道、绿化带等宽度,同时需要标明新建或改建的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和宽度以及排水方向、路面横坡等。
17.平面设计的原则:1)道路平面位置应按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布设,即平面设计应遵循城市道路网规划;2)道路平面线形设计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起来进行,并应符合各类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
3)道路平面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平面线的衔接,合理的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加宽等,合理地确定行车视距并予以适当的保证措施。
4)应根据道路类别。
第四章城市快速路1.◆城市快速路:指在城市内修建的主路、辅路、匝道等组成的供机动车辆通行的道路系统。
2.快速路的主路特点:具有单向双车道或多车道、全部控制出入、通行能力大3.值得研究和完善的问题有:通行能力分析、道路几何设计、地面与高架的关系4.城市快速路通行能力分为:可能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快速路分A-F六个等级5.设计通行能力等于可能通行能力乘以道路设计服务水平的V/C(交通量/道路容量)比率6.城市快速路横断面分为:整体平地式与高架(地道)分离式7.整体平地式横断面包括:快速机动车道、变速车道、集散车道、紧急停车带、中间带、两侧带、辅路(慢速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或路肩等部分组成8.高架(地道)分离式包括:高架式或地道式快速机动车道和地面辅路系统组成,二者由上下匝道联系.9.快速机动车道包括:行车道、中间带、两侧防撞墙、紧急停车带、变速车道、集散车道等组成10.地面辅路包括:机动车道、中间带(桥墩)、两侧带、非机4动车道或路肩等组成11.城市快速路红线宽度应根据:交通发展要求的通行能力、地形条件、城市其它设施布置的要求、城市远期发展等因素考虑,最小值40m城中 50-60m 城外50-100m12.城市快速路车行道车道数由:交通发展预测的交通量与道路通行能力的关系确定,高架桥的车道数以6车道为宜,最少为4车道,并考虑增加紧急停车带。
13.车行道宽度包括主路与辅路,包括根据交通发展预测的交通量与道路通行能力的关系确定的车行道宽度、紧急停车带宽度及路缘宽度。
14.车道宽一般为3.75m小车道为3.5m混行道3.75。
15.增设集散车道的原因:当快速路出入间距无法满足车辆交织以及加减速要求的规定时双车道7M宽。
16.变速车道设在快速路出、入口衔接路段,与辅路或匝道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