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四)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合集下载

高三生物高考复习专题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高三生物高考复习专题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一、选择题1.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并形成热带雨林、温带草原、苔原或沙漠等顶极群落。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演替之初相比,顶极群落的结构更为复杂和稳定b.形成哪种顶极群落与年平均气温和降雨量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c.顶极群落一旦形成,将永远保持原状d.热带雨林较草原、沙漠等群落的自动调节能力更高[知能定位]此题考查的是群落的演替,属于综合运用层次。

[解题关键]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住演替的过程。

[答案解析]c 顶级群落形成后,也会受到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

顶级群落与演替之初相比,其的结构更为复杂和稳定,热带雨林、温带草原、苔原或沙漠等群咯的形成与年平均气温和降雨量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由于热带雨林营养结构较温带草原、苔原或沙漠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也较高。

[易错点击]易错选a,不能正确理解顶级群落。

2.下列有关种群或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有空间结构,种群没有空间特征b.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减少c.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知能定位]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题关键]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种群的特征和群落的空间分布。

[答案解析]d 种群和群落都有空间分布,a项错误;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生物数量增多,土壤中的有机物增多,b项错误;种群密度反应某一区域种群数量的多少,不能反应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项错误;不同的群落中物种的组成不同,因此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种群的重要特征,d项正确。

[易错点击]易错选c,对种群密度理解不深。

3.关于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弃耕的农田不能演替形成树林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灌木取代草本的主要原因是草本植物低等d.任何情况下,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均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知能定位] 本题考查的是群落的有关知识,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题关键]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群落演替的过程及其原因。

最新-2018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4章第2讲群落的结构

最新-2018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4章第2讲群落的结构

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演替、选择题1. (2018年高考安徽理综)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 cm,网身长145 cm,网目孔径0.169 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下表(单位:个):F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A. 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的种群密度大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解析:由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甲类群的物种数目比乙类群的少,所以,甲类群的丰富度小,乙类群的丰富度大;对于物种4来说,甲类群中的种群密度明显小于乙类群的;对于物种7来说,甲类群中的种群密度大约是41个,乙类群中的种群密度大约是27个,所以C项正确。

答案:C2 .据表可以确认的是()A. 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B. 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C. 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D. 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解析: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要随机取样,不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取样,以免数据不真实,A项错误;表格中的统计数据只能表明典型草原的植物平均种数大于荒漠草原的平均种数,而没有每个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信息,B项错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表中的平均产量并不代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还有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掉,还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所以由表中信息得不到C 项的结论;三个生态系统中旱生植物的种数=植物总种数X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计算可知,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D项正确。

答案:D3. (2018年高考全国理综II)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A. 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 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 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 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解析:A项属于共生;B项中,菜粉蝶幼虫以油菜叶为食,而蜜蜂以油菜花上的花蜜为食,两者不是竞争关系;C项中噬菌体寄生在活的细菌中,不能直接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而是利用细菌体内的氨基酸,细菌与噬菌体属于寄生关系;D项中属于竞争关系。

最新高中生物-2018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题35 精品

最新高中生物-2018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题35 精品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三)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全员必做题1.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两种生物竞争的结果一定是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在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最终一定会发展到森林阶段解析:选C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但只是一个种群,不能构成群落;若两种生物的栖息地、食物种类不完全相同,则这两种生物间的竞争较弱,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可以共存于群落中;淡水鱼的分层与它们的食性有关;在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的最终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一定会发展到森林阶段。

2.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种群替代另一个种群的过程B.水生演替都是初生演替,陆生演替都是次生演替C.一般情况下,农田弃耕后,土壤表层有机物质会逐渐增多D.群落中生物个体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解析:选C群落演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不是种群的替代;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是根据演替的起点划分,不是根据水分的有无划分;一般情况下,农田弃耕后,土壤表层有机物质会逐渐增多;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

3.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忽略,不必记录下它们的特征B.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两种:一是取样器取样法;二是目测估计法C.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D.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解析:选C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需要记录下它们的特征;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宜采用取样器取样法,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

2018版高考生物(全国)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9单元第2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含答案

2018版高考生物(全国)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9单元第2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含答案

第2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考纲要求全国课标卷五年考频统计2018高考预期1。

群落的结构特征Ⅰ2。

群落的演替Ⅰ3。

实验: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4。

实验: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2012,T32(2),2013全国Ⅰ,T32(1)(3)2013全国Ⅱ,T3(4),2014全国Ⅰ,T62014全国Ⅰ,T30,2014全国Ⅱ,T31(2)2015全国Ⅰ,T4群落的两种结构和两种演替类型考点1群落的结构与演替1.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1)生物群落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________的集合.(2)生物群落物种组成①意义:是区别________的重要特征。

②衡量指标:________,即群落中________的多少。

③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________。

2.群落的空间结构(1)A图为群落的________结构①表现: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________现象。

③意义: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________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B图为群落的________结构①表现:水平方向上生物常呈________分布。

②影响因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______的不同、生物____________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

(3)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①形成原因:长期________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②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________的充分利用。

3.群落的演替(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___________代替的过程.(2)类型①两种类型的比较答案:1。

(1)种群(2)①不同群落②丰富度物种③丰富 2.(1)垂直①分层②阳光栖息空间和食物③阳光(2)水平①镶嵌②光照强度自身生长特点(3)①自然选择②自然资源3。

(1)另一个群落(2)①土壤条件种子繁殖体长短缓慢较快人类活动地衣阶段苔藓阶段灌木阶段②速度和方向[判断正误]1.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最新-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稳态与环境 43 群落的结

最新-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稳态与环境 43 群落的结

4.3 群落的结构课时训练1(温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八校联考).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乙→甲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两个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2(滁州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A.该研究过程是:提出问题→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D.取样时尽量不要破坏环境,并应事先取得有关部门的同意3(南安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社鼠是主要生活在山地环境中的植食性鼠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社鼠的种群数量波动总是处在环境容纳量之下B.社鼠与其天敌黄鼬的种群数量波动是不同步的C.领域行为是一种调节社鼠种群数量的外因D.在食物十分充足的条件下,社鼠的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4(中山市2018接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叙述,正确的是A.右图中种群呈“J”型增长B.右图中种群在时间相对值为2时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草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D.因为植物群落有分层现象,所以种植农作物时要合理密植5(枣庄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群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6. (2018苏北四市一调)下列有关右图的说法错误的是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是b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个不同的演替阶段,则从光裸的岩地演替成森林的顺序一般为a→c→d→bC.若M表示生物体内汞的含量,a~d表示四种生物,则由它们组成的食物链中,b所处的营养级最高D.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四个野生生物种群,则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7.(2018山东曲阜一中第一次摸底)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发生数量变化。

2018版高考生物(新课标)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9单元第2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含答案

2018版高考生物(新课标)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9单元第2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含答案

第2讲__群落的结构与演替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2。

群落的演替(Ⅰ)3。

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4。

实验: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知识梳理|夯实高考双基回扣教材一、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1.群落的概念及特征2.物种组成(1)意义: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衡量指标--物种丰富度。

①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②常用统计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二、种间关系及实例(连线)【答案】①—b ②—d ③—a ④—c三、群落的空间结构A图B图1.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A图垂直结构,B图水平结构。

2.根据上图,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A图:①植物分层:阳光。

②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B图: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四、群落的演替1.演替的过程(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2.演替的类型下列实例属于初生演替的是b、c(填字母下同);属于次生演替的是a、d。

a.在火灾过后的草原和过量砍伐的森林上发生的演替b.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发生的演替c.裸岩上发生的演替d.弃耕的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基础自测1.判断(1)池塘中鲤鱼的性别比例及出生率、死亡率也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某物种的个体数量多少称物种丰富度。

(×)(3)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是动物分层分布的原因.(√)(4)不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来说,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高。

(√)(5)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显著变化。

(×)(6)火灾后的森林中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2.下图中的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坐标曲线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请将①、②、③与甲、乙、丙配对,并写出各组种间关系类别。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群落的结构及演替教案.doc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群落的结构及演替教案.doc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群落的结构及演替教案.doc《群落的结构及演替》考纲展示考频考纲解读群落的结构特征(Ⅰ)☆识别群落,举例说出种间关系的类型,说明群落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及意义群落的演替(Ⅰ)☆☆阐明群落演替的过程,区别两种类型的群落演替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Ⅰ)☆学会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方法考点一:群落的结构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的集合。

一、群落的物种组成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群落的丰富度越高,群落的结构也越复杂。

如从热带到两极,物种多样性减小;随海拔增加,物种多样性减小;随水深增加,物种多样性减小。

二、种间关系类型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捕食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变化羊和草;狼和兔等竞争一般来说,生态位越相近的生物,竞争程度越激烈。

牛和羊;农作物与杂草;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互利共生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大豆与根瘤菌寄生A寄生者;B寄主对寄生者有利,对寄主有害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例:采蜜的蜜蜂回巢后便围绕蜂房以跳舞的方式将发现的蜜源告诉同伙,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互利共生 D.竞争三、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特点:分层现象原因: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光照强度有关,动物的分层与食物、栖息场所等有关。

高山植物的分层与温度有关,水生植物的分层与光照有关。

1、水平结构特点:镶嵌分布(即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原因:受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人和动物的影响等。

▲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例:下例说法正确的是( )A、生长一致的稻田不存在垂直结构B、高山长草,低处长大树的现象是垂直结构C、只要有生物群落就有一定程度的垂直结构D、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考点二:群落的演替1、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种群和群落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四)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必修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种群和群落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四)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必修3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四)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选择题1.(2018·无锡学测模拟)下列生物间的关系,与图中物种甲、乙数量变化相符的是( )A.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B.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C.豆科植物和根瘤菌D.雪兔和猞猁解析:选D 曲线的变化表明,甲和乙之间是捕食关系。

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之间是竞争关系,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之间是寄生关系,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

2.(2018·徐州学测模拟)为保护生态环境,不少地区进行“退耕还林”,该过程有关生物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活动不会影响群落的演替方向B.群落的垂直结构逐渐复杂化C.群落的水平结构没有变化D.以上变化属于初生演替解析:选B “退耕还林”过程中,群落的物种增加,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均会逐渐复杂化;该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3.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

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解析:选D 由题目所给信息“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可以直接推出新的种间关系和群落空间结构对害虫A是不利的且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但由于乙生长良好,因此与害虫A之间不存在互相抑制的关系。

4.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D.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解析:选D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特征包括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等;群落是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不包括无机环境。

5.(2018·无锡一模)如图中两条曲线表示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①可表示森林火灾前后的演替过程B.曲线②可表示发生在火山岩上的演替过程C.M、N点物种组成基本不会发生改变D.①类型的演替速度明显快于②类型解析:选C 由起点可知,曲线①②分别为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点一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集合”不是简单机械聚集,而是通过生物之间相互影响,互相制约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在长期自然选择与进化中形成稳定的,彼此相适应的有机体】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2)特征:物种组成、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优势种、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不同的群落物种的组成不同(2)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的数目越多,群落的结构也越复杂】(3)丰富度变化情况:从赤道到两极丰富度下降、随海拔高度的增加丰富度减少、随水深度的增加丰富度减少(4)丰富度大小比较:平原<山地草地<林地远离大陆的岛屿<大陆附近的岛屿群落间的过渡地带>非过渡地带拓展:两个或多个群落间过渡地带,即群落交错区,如海陆交界的潮间带、河口湾,森林与草地或农田交界的地带,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常常比相邻群落中多,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5)影响群落物种丰富度的生态因素有多种,如光、温度、水、无机盐等,在某些条件下通常有一种因素起主导作用(6)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不同。

优势种:指对群落影响最大的种群3.群落的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的身体或器官)为食的现象。

注意:同种生物的成体以幼体为食,不是捕食关系,而是种内斗争。

捕食不只是动物之间,动物以草为食,亦是捕食关系。

特点:被捕食者与捕食者之间不同步变化“此消彼长”,相互制约双方的数量,被捕食者不会被(捕食者)淘汰,即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

捕食关系曲线:数量上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被捕食者】,后增加者后减少【捕食者】”的不同步性变化(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如图①)。

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①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②从变化趋势看,先达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四群落的结构和演替1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四群落的结构和演替1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四)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的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丰富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C.竹子有高有矮,属于群落垂直分层D.如果野兔在被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出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低解析:选A 丰富度是群落的重要特征;竹子的高矮是种群内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属于群落的结构特征;如果野兔在被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出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高。

2.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解析:选C 沙丘、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均存在竞争;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更容易形成森林。

3.热带雨林中,常可见所谓的“绞杀”现象,即某些大型藤本缠绕在高大的乔木之上,依靠乔木支撑爬到雨林高层接受阳光逐渐长大,最终将乔木缠死。

这种藤本与乔木的关系可称之为( )A.共生B.竞争C.寄生 D.捕食解析:选B 依题意可知,某些大型藤本与高大的乔木相互竞争阳光等资源,二者存在竞争关系。

4.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D.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解析:选B 统计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一般来说,土壤小动物具有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

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专题10《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复习学案含答案

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专题10《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复习学案含答案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班级姓名学号【考纲要求】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2.群落的演替(Ⅰ)。

3.土壤中的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基础知识回顾】一、群落的结构1.生物群落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中各种的集合。

2.生物群落物种组成:(1)丰富度:群落中的多少;(2)特点:不同群落不同;3.种间关系(1):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2):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和等;(3):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4):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

4.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现象。

群落中的植物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环境因素)有关,该地区动物(填“是”或“否”)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有关。

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水平结构: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分布。

二、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1)丰富度调查方法:由于大多数土壤小动物,因此不能采用,而是采用进行采集、调查。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一是 (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二是 (指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很少等。

)(3)利用诱虫器采集土壤小动物的原理:诱虫器利用土壤小动物的特性,使土壤小动物从土样进入诱虫器下部的试管中,达到采集目的。

三.群落演替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2.裸岩的演替过程:3.类型4.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进行。

【自我检测】1.(2015·合肥一检)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描述正确的是()A.种群都具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B.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C.群落中不同种群间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D.群落演替总是从地衣阶段走向森林阶段2.(2011·镇江质检)下列有关生物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丰富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B.越靠近热带地区,生物的丰富度一定越高C.一般来说,某个区域生物丰富度越高,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D.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过程中,要对取样土壤中的各种生物个体逐个计数3.下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可表示火灾后森林进行的演替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相同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4.(2011·安徽卷,6)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

【创新方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 第十七章 第3、4节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新人教版必修3

【创新方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 第十七章 第3、4节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新人教版必修3

【创新方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第十七章第3、4节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新人教版必修3(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B.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C.植物群落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有关D.动物群落水平分布一般都是均匀的解析:动物的水平分布一般是不均匀的,其主要影响因素是食物的分布。

植物的垂直分层与光照有关,阳生植物分布在上层,阴生植物分布在底层,动物的垂直分布主要与植物的分层及其栖息方式和食物来源有关。

答案:D2.从生物学角度看,下列诗句中表现为种间竞争关系的是( )A.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解析:A说明环境影响生物生命活动。

B说明草和大豆间存在竞争。

C说明植物具有向光性。

D说明温度影响生物的生命活动。

答案:B3.下列有关生物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丰富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B.越靠近热带地区,生物的丰富度一定越高C.一般来说,某个区域生物丰富度越高,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D.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过程中,要对取样土壤中的各种生物个体逐个计数解析:生物丰富度是指生物种类的多少,而不是个体数量的多少。

答案:C4.(2011·开封调研)如右图所示,A表示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数量变化情况,那么B可能代表的是( )A.鹰的天敌B.与鹰为共生关系的种群C.与鹰没有直接关系的种群D.被捕食的种群解析:从种群数量看,种群B的数量比A多,故A项错误,从两者数量变化的关系看,两者应属捕食关系。

答案:D5.(2011·广州模拟)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解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二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时跟踪检测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二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时跟踪检测3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③第三单元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时跟踪检测(限时: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取决于各类生物的生态位。

下列关于生态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中生态位越相似的物种竞争越激烈,结果会导致物种的丰富度下降B.一定区域内生活的各种群中食性相似,栖息环境差异不大,有利于生物的进化发展C.群落中各种群的生态位分化越大,生物生存下来的机会越大,物种的丰富度就越大D.一定区域内生活的各种群间生态位重叠越多,越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解析:群落中生态位越相似的物种竞争越激烈,在竞争中有些个体会被淘汰,甚至有些物种会灭绝,导致物种的丰富度下降;各种群中食性相似,栖息环境差异不大,生物之间的竞争越激烈,对生物进化越有利;群落中种群的生态位分化越大,越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但生态位重叠越多,越不利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答案:D2.线虫与昆虫病原体可被联合用于害虫的防治。

线虫首先感染宿主昆虫,然后细菌从线虫中逃出、繁殖,并杀死昆虫,最后线虫以分解的虫体为食。

这一事实说明( )A.可以利用有害生物的天敌和基因工程等措施综合防治害虫B.有害生物的天敌包括捕食者和寄生物C.同一宿主可同时被多种寄生物危害,寄生物本身又可被另一寄生物寄生D.生物防治可以避免害虫的抗性进化,防止环境污染解析:题干事实说明昆虫被线虫和细菌寄生,线虫又被细菌寄生。

一种寄主可以被多种寄生物寄生,一种寄生物也可能侵入多种宿主(但也有专一寄生的),寄生链是生物链之一,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

A项中的基因工程、B项中的捕食者。

D项中的防止环境污染等内容与题干信息无直接关系。

答案:C3.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演替之初相比,顶极群落的结构更为复杂和稳定B.形成哪种顶极群落与年平均气温和降雨量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C.顶极群落一旦形成,将永远保持原状D.热带雨林较草原、沙漠等群落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解析:生物群落的演替是不断进行的,顶极群落一旦形成,在没有受到影响的条件下会较长时间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

高中生物_专题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专题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三学生已经对一些基础性的生物知识熟记,但是对于一些概念的区分还存在误区,比如种群和群落的概念,种群和群落水平上分别研究哪些问题,种间关系数量变化曲线的区分,群落的两种空间结构,群落演替两种类型的区分等,而这些内容正是高考常考的内容,因此这节课就着力帮助学生突破这些问题。

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对群落的相关问题已经掌握熟练并能够灵活运用,对于易错的知识已经攻克,相信高考中再有此类问题学生们不会再轻易出错。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是人教版必修3第4章第3、4节的内容,包括群落的基本含义,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群落的演替等内容。

生物必修模块三强调从系统的视角认识生命系统,强调系统分析方法,应用本专题的内容帮助学生学习系统分析的方法建构知识。

根据这一特点,本节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过程,建立生物群落的有关核心概念,并运用已形成的概念去尝试解决未知的系统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时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在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由于课时的限制,“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探究性实验在课外单独完成。

第4章第3—4节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复习目标1.理解群落的概念和结构特征2.掌握群落演替两种类型的区别基础过关知识体系易错辨析(2分钟限时训练,每小题10分,满分100分)(1)微山湖中的全部鱼、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

( )(2)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某物种的个体数量多少称物种丰富度( )(3)随机抽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 )(4)“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5)当农作物密度过大时,它们之间由于竞争而减产()(6)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7)森林群落中只存在垂直结构,而草原群落中只存在水平结构( )(8)群落的演替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因而结果往往是可预见的( )(9)初生演替都是从岩石上开始的,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越来越复杂( )(10)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有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 ( )重点突破: 一、群落的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典型例题:(2017•江苏卷.24改编)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生物群落中不同的种群间一定只存在一种种间关系B.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都是寄生C.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D.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梳理提升1.常见种间关系的特点和实例(连线),并找出不同种间关系所对应的能量流动方向写在左边的横线上(课本P73页)种间关系特点实例①捕食 a.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Ⅰ.蛔虫和人②竞争 b.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Ⅱ.根瘤菌和大豆③寄生 c.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Ⅲ.鹰和鼠④互利共生 d.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Ⅳ.牛和羊画出捕食、竞争和互利共生的数量变化曲线(两种生物竞争能力不同)(两种生物竞争能力相同)2.群落结构的种类及成因分析(课本P74页)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 m~3 800 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请据图分析:(1)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2)b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什么?(3)b处不同的植物层次中分布着不同的鸟类,鸟类的这种分层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迁移应用(2014海南)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重点突破: 二、群落的演替典型例题:(2017•天津卷.7)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下图据图回答:(1)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是_____演替。

【三维设计】2018版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文档讲义:必修3-3.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三维设计】2018版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文档讲义:必修3-3.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感性认知][理性归纳]3.据图回答下列有关群落空间结构的问题(1)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A图:垂直结构。

B图:水平结构。

(2)根据图示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2.“表格法”比较四种种间关系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数量[感性认知] [理性归纳](1)图1中正确的演替进程为丁→甲→丙→乙,该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它与火山喷发处所发生的演替的区别在于起始条件不同。

(2)图2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甲,属于次生演替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频考点·讲练悟通] - - - - - - - - - - - - - - - - - -群落的结构命题点1 1.(2014·全国卷Ⅰ)某种植物病毒V 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

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 .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 .病毒V 与青蛙是寄生关系C.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解析:选A病毒V与水稻之间为寄生关系,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故青蛙以稻飞虱为食,青蛙与稻飞虱之间为捕食关系。

2.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B.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C.图乙中b生物对a生物的进化有害无益D.图丙中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竞争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解析:选C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与图甲相符;据图可知,甲表示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乙是捕食,丙是竞争;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相互选择,共同进化,因此捕食关系对被捕食者的进化有益。

根据丙图可知,开始时两物种都能存在,说明存在种内互助与竞争,后来一种生物消失,X的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九)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选择题1.(2013·合肥教学质检)关于群落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A.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形成树林,该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沙丘上造林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2.(2013·孝感统考)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A.某地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一个新岛,后来又逐渐长出了很多植物B.河流因为堵塞而成为沼泽,上面长出了新的植物C.弃耕后的农田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多年生植物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很快又长出新的植物3.巨尾桉具有速生、高产的特点。

某地区将天然林全部砍伐烧毁,大量单一种植巨尾桉,对环境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增加C.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环境D.巨尾桉林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4.(2013·临沂一模)太平洋深处的一座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

由于植被茂盛、物种独特,登岛研究的人员逐渐增多。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岛屿物种发展到现阶段是初生演替的结果B.研究人员的到来可能会影响该岛屿的群落演替C.调查岛上一种陆生动物的种群密度需要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影响D.群落演替过程中岛屿上物种多样性增加5.从光祼的岩地上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所需的时间相对较短,其原因是( )①草本植物阶段,土壤中有机物较丰富,通气性好②灌木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③灌木更高大,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④灌木阶段,群落内竞争激烈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6.下图表示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硬木林阶段找不到生活在草地阶段的植物种类B.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动物种类也会随之改变C.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水平结构未变D.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恢复力稳定性增强7.(2013·东城区检测)如图表示某地域中以湿度和温度为变量,描绘出的两个种群能存活和增殖的范围。

2018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4《群落的演替》课后练习

2018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4《群落的演替》课后练习

第4节群落的演替1. 下列不属于群落演替的特点的是()A. 有规律B.可预测C.有一定方向D.永远进行,无终止解析:群落演替是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与影响的过程测、有一定方向的;当群落演替到同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时答案:D2. 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

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保持,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

该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解析:该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演变成森林后趋于稳定。

物种丰富度、净光合产量、固定太阳能总量、群落稳定性都是不断增多,最后趋于稳定。

答案:B3. 下图表示某海岛珊瑚礁群落演替过程中鱼的种类、鱼的个体数及珊瑚礁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珊瑚礁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过程B. 珊瑚礁体积增加为鱼类生存提供了更加复杂的空间C. 演替过程中鱼类丰富度增加并趋于稳态,这个过程是有规律、可预,群落演替就不再进行。

,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D. 演替过程中鱼的种类数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下降解析:珊瑚礁上原来就有鱼类等生物,所以发生的是次生演替;珊瑚礁是鱼类等生物生存的环境,它的体积增加使鱼类等生物的丰富度增加,从而为鱼类等生物提供了更复杂的生存空间三条曲线的变化趋势都是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图中不能反映出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下降。

答案:D4.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在近期内保持不变B. 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该种群的密度C•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D.人类活动一般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改变演替速度解析: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在短期内维持一定的动态平衡。

杂草不能被称为一个种群。

人类活动可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答案:C5. 下列关于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可看做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典型实例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应属次生演替的实例C. 群落中各种群间不存在地理隔离,因而能进行基因交流D.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可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从而为动物种群分层分布提供基础解析:群落中各种群间不存在地理隔离,但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因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四)群落的结构与演替[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63页]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考点一群落的结构特征(Ⅰ)1.(2017·山东潍坊期末)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能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沙丘和冰川泥上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D.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是区分群落的重要依据解析:种群密度只能反映单位空间中种群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沙丘和冰川泥上开始的演替属初生演替;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也就是说,环境中的种群数量有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

答案:D2.(经典高考题)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田鼠和杂草B.豌豆和杂草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解析:田鼠与杂草之间是捕食关系;豌豆和杂草的生长都需要光、无机盐、水分及二氧化碳等,因此二者间存在竞争关系;豌豆与其根中的根瘤菌之间为共生关系;细菌与其细胞内的噬菌体之间为寄生关系。

答案:B3.下图为甲、乙、丙三种生物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已知甲和丙之间没有能量传递,则甲和乙、乙和丙的种间关系分别是()A.竞争、竞争B.捕食、寄生C.寄生、竞争D.捕食、互利共生解析:由题图可知,乙和丙表现为“同生共死”的同步变化,则乙与丙之间为互利共生关系;又乙的种群密度随甲的变化为非同步变化,故甲和乙之间为捕食关系。

答案:D考点二群落的演替(Ⅰ)4.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

在此过程中() A.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B.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群落的优势物种未发生明显变化D.苔藓和草本植物在森林形成后均逐渐消失解析:农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较为复杂;由于农田中有生物和原来的土壤条件,故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森林生态系统的优势物种为高大的乔木,而农田生态系统的优势物种是农作物,可见群落的优势物种发生了明显变化;森林生态系统中也存在苔藓和草本植物。

答案:A5.太平洋深处的一座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

由于植被茂盛、物种独特,登岛研究的人员逐渐增多。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岛屿物种发展到现阶段是初生演替的结果B.研究人员的到来可能会影响该岛屿的群落演替C.调查岛上一种陆生动物的种群密度需要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影响D.群落演替过程中岛屿上物种多样性增加解析:由于该岛屿位于太平洋深处,与其他环境存在地理隔离,所以调查岛上一种陆生动物的种群密度不需要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影响,C错误。

答案:C6.下列不可能发生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现象是()A.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B.某一种群所处的营养级有可能发生变化C.初生演替所需的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优势物种无种内斗争现象,劣势物种种内斗争明显解析: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因此,既有新物种的出现,也有原物种的消失;随着演替过程中新物种的迁入或原物种的消失,位于较高营养级的种群所处的营养级有可能会发生变化;次生演替发生于存在原有土壤条件,甚至保留了植物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因此演替过程较为迅速,所需时间短;优势物种的种群密度较大,内部也存在种内斗争。

答案:D7. 火山爆发时炽热的岩浆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之后当地生物群落演替过程非常缓慢(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的结构由地衣苔藓阶段到森林阶段,总生产量和有机物的总量在不断增加B.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效率保持不变C.极乐鸟捕食一只蜘蛛后,所获得的能量最多为该蜘蛛同化量的20%D.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均存在捕食、竞争、共生、腐生等种间关系解析: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此群落的结构由地衣苔藓阶段到森林阶段,总生产量和有机物的总量在不断增加,A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生长,可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B错误;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是指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不是在生物个体之间的传递效率,因此极乐鸟捕食一只蜘蛛后,所获得的能量可能高于该蜘蛛同化量的20%,C错误;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竞争等,D错误。

答案:A提能强化练——考点强化·重能力8.(2017·东北三省联考)“烧芭”(焚烧芭蕉树)是一种传统的农耕文化,在巴西等热带国家盛行,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喷出的岩浆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甲地发生过“烧芭”现象,乙地发生过火山喷发现象,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的自然演替。

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和乙地两个位置发生的自然演替类型相同B.人为的干扰也不能使甲地恢复到焚烧前的地貌C.苔藓会比地衣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的火山岩之上D.随时间推移甲、乙两地生物多样性都逐渐增多解析:甲地进行的是次生演替,乙地进行的是初生演替,两地演替类型不同,A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人为的干扰可使甲地恢复到焚烧前的地貌,B错误;裸岩上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先驱物种是地衣,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有机物,这为其他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C错误;演替的趋势是生物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丰富,群落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稳定性逐渐增强,D 正确。

答案:D9.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右图所示。

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

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间的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解析:从曲线上可以看出,甲、乙应该为捕食关系,甲为藻类,乙为浮游动物,而丙为后期向水池投放的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

建立的食物链应该是:藻类→浮游动物→鱼。

投放某种鱼的初期,乙和丙因争夺生存空间而存在竞争关系。

由于鱼是大量的,短时间内它们的食物——浮游动物会急剧减少,而鱼类由于食物缺乏导致生存斗争加剧,种群数量随之也会大量减少。

所以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的话,该种群肯定是藻类,即甲种群。

答案:C10. 乱石窑裸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如下图所示。

据图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乱石窑裸地与人工砍伐后的阔叶林上发生的演替种类相同B.相同群落发生的群落演替演变的群落类型相同C.杂木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大于阔叶林群落D.上述演替中,营养结构趋于复杂,有机物总量增多解析:乱石窑裸地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人工砍伐后的阔叶林有土壤、植被等条件,其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从图形分析,杂木植物群落在山坡地带和凹谷地带由于环境因素不同,发生不同方向的演替;杂木植物群落向阔叶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大;无论是乱石窑裸地→…→针阔混交林群落和阔叶林群落的初生演替,还是砍伐后的阔叶林上发生的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都是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植物种类和数量增多,有机物总量增多。

答案:D11.(2017·河南许昌一中高三上考试)某山区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符合题意的是()A.b→c,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②是阳生植物B.物种①和物种③之间竞争强度小于物种②物种③之间竞争强度C.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将是乔木D.物种①和物种②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解析:根据题意,封山育林后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发生优势物种的替换,b→c过程中,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出现了物种③,物种①②在与物种③的竞争中处于弱势,A错误;物种①和物种③之间竞争强度大于物种②和物种③之间竞争强度,导致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B错误;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将是乔木,竞争环境资源的能力最强,C正确;物种①和物种②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不能表明两者间存在捕食关系,D错误。

答案:C大题冲关练——综合创新·求突破12.(2017·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理科综合生物试卷)鄂黄长江大桥下的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将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问题:(1)从光滩区到核心区这几个区域的不同具体体现在空间结构的____________方向上。

该结构主要由于地形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不同造成。

区别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这两个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调查核心区或近水缓冲区的芦苇种群数量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3)在统计不同区域的植物盖度(表示植被的茂密程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

(4)现在长江中下游不管是白鳍豚,还是普通的江豚的种群数量都在锐减,保护它们的最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

如果规划此区域,改造为江滩公园,这些活动会改变群落的发展方向,也可能会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

解析:(1)从光滩区到核心区正是由于地形的不同、土壤湿度、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等因素导致不同地段种群分布的不同,这几个区域的不同体现了群落水平结构上的不同。

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

(2)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其他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等特征都会影响到种群密度的变化。

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

(3)样方法调查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受主观因素影响。

(4)保护稀有动物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给它们更宽广的生存空间,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

若将此区域改造为江滩公园,势必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使其不能到达顶极群落,物种组成达不到最大值,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影响其稳定性。

答案:(1)水平土壤湿度、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四个中间任意答对两个即可得分)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2)种群密度样方法(3)随机取样(4)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稳态)13.某研究小组的同学调查了野外某山坡上山腰处三个不同地点A、B、C的植物群落,并测量了三个地点的土壤特征等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