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化学试卷
2007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化学试卷参考答案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B2.C3.D4.C5.B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6.B 7.D 8.B 9.C 10.A11.D 12.C 13.B 14.A 15.D16.D 17.B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
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8.D19.AD20.B21.BD22.AC四、(本题共24分)23.(A)(1)6 14C6(2)(3)Cl b(4)H2CO3弱酸性或非氧化性酸(B)(1)(2)H++AlO2-+H2O Al(OH)3Al3++3OH-(3)F c(4)Al 具有金属性24.(1)14HNO3+3Cu2O→6Cu(NO3)2+2NO↑+7H2O(2)酸性氧化性(3)0.6mol(4)使用了较浓的硝酸,产物中有部分二氧化氮生成25.(1)K=c(CH3OH)/c(CO)·c2(H2)减小(2)2n B/3t B mol·(L·min)-1(3)BC(4)Cu2O+CO2Cu+CO2五、(本题共24分)26.(A)(1)a、b(2)干燥气体控制氢气和氮气的流速(3)不会因为混合气体中含有大量难溶于水的氮、氢两种气体(4)说明氨的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有红棕色气体产生(5)4NH3+5O24NO+6H2O(6)NH4+NO3-(B)(1)C E B(2)A B(3)蒸发过滤(4)产生等量胆矾途径II消耗硫酸少途径II不会产生污染大气的气体(5)4(6)a27.(1)CaCO3NH3H2O(2)CaSO4+CO32-→CaCO3+SO42-(3)CaSO4(4)滤液中滴加盐酸产生气泡(5)54g(6)A D(7)碳酸钙用于制水泥原料、硫酸钙和氯化钾转化为硫酸钾和氯化钙、氨在工艺中循环使用等(原子利用率高,没有有害物质排放到环境中)六、(本题共20分)28.(1)C4H4 1(2)d(3)(4)29.(1)加成反应取代反应(2)NaOH/醇溶液(或KOH醇溶液)NaOH/水溶液(3)防止双键被氧化(4)CH2=CHCH2Br+HBr→CH2Br—CH2—CH2Br(5)HOCH2CHClCH2CHO或OHCCHClCH2CHO或OHCCHClCH2COOH 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6)七、(本题共16分)31.(1)28.2g(2)96.25% (3)71g(4)K x O y+x/2CO2→x/2K2CO3+(y-0.5x)O239x+16y 11.2(y-0.5x)6.3 1.12解得x:y=2:3 即n(K):n(O)=2:3即得化学式为:(KO2与K2O22:1)(KO与K2O 4:1)。
高考化学复习07高考.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化学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Al:27 Si:28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Br:80i.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结合来自CO2中的碳1500亿吨和来自水中的氢250亿吨,并释放4000亿吨氧气。
光合作用的过程一般可用下式表示:CO2+H2O+微量元素(P、N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某些无机物通过光合作用可转化为有机物B 碳水化合物就是碳和水组成的化合物C 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催化剂D 增加植被,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的需要ii.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CH2B 石英的化学式为:CaSiO3C 在CS2、PCl3中各原子最外层均能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D Ar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iii.三聚氰酸[C3N3(OH)3]可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NO2。
其反应原理为:C3N3(OH)33HNCO;8HNCO+6NO27N2+8CO2+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3N3(OH)3与HNCO为同一物质B HNCO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C 1mol NO2在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4molD 反应中NO2是还原剂i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晶体中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B 稀有气体形成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C 干冰升华时,分子内共价键会发生断裂D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v.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B 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在瓷坩埚中熔化氢氧化钠固体后进行测量C 制备Fe(OH)3胶体,通常是将Fe(OH)3固体溶于热水中D 某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vi.向存在大量Na+、Cl-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NH3后,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A K+、Br-、CO32-B Al3+、H+、MnO4-C NH4+、Fe3+、SO42-D Ag+、Cu2+、NO3-vii.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①CH3OH(g)+H2O(g)=CO2(g)+3H2(g);△H=+49.0kJ·mol-1②CH3OH(g)+1/2O2(g)=CO2(g)+2H2(g);△H=-192.9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H3OH的燃烧热为192.9kJ·mol-1B 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C 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D 根据②推知反应CH3OH(l)+1/2O2(g)=CO2(g)+2H2(g)的△H>—192.9kJ·mol-1viii.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2.24L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6.02×1023B 0.1L 3mo1·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4+数目为0.3×6.02×1023C 5.6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6.02×1023D 4.5g SiO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数目为0.3×6.02×1023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化学试卷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i 28 S 32 Cl 35.5 K 39 Ca 40 Fe 56 Cu 64 Br 80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
共计3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结合来自CO2中的碳1500亿吨和来自水中的氢250亿吨,并释放4000亿吨氧气。
光合作用的过程一般可用下式表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某些无机物通过光合作用可转化为有机物B.碳水化合物就是碳和水组成的化合物C.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催化剂D.增加植被,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的需要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3.三聚氰酸[C3N3(OH)3]可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NO2。
其反应原理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3N3(OH)3与HNCO为同一物质B.HNCO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C.1 molNO2在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4molD.反应中NO2是还原剂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晶体中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B.稀有气体形成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C.干冰升华时,分子内共价键会发生断裂D.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5.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B.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在瓷坩埚中熔化氢氧化钠固体后进行测量C.制备Fe(OH)3胶体,通常是将Fe(OH)3固体溶于热水中D.某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6.向存在大量Na+、Cl-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NH3后,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A.K+、Br-、CO32-B.Al3+、H+、MnO4-C.NH4+、Fe3+、SO42-D.Ag+、Cu2+、NO3-7.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①CH3OH(g)+H2O(g)=CO2(g)+3H2(g);△H= + 49.0 kJ·mol-1②CH3OH(g)+12O2(g)=CO2(g)+2H2(g);△H=-192.9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1 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D.根据②推知反应:CH3OH(l)+12O2(g)=CO2(g)+2H2(g)的△H>-192.9kJ·mol-18.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24L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 ×6.02×1023B.0.1L3 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4+数目为0.3 ×6.02×1023 C.5.6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 ×6.02×1023D.4.5gSiO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数目为0.3 ×6.02×1023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
07-15化学全国卷高考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一、选择题(本题共13 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已知:C(s)+CO 2(g)2CO(g)△H>0。
该反应的达到平衡后,下列条件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的是A 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B 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强C 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D 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7.0.1mol/L NaHCO3溶液的pH最接近于A.5.6 B.7.0 C.8.4 D.13.08.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 醋酸钠的水解反应CH3COO-+H3O+=CH3COOH+H2OB 碳酸氢钙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Ca2++2HCO3-+2OH-=CaCO3↓+2H2O+CO32-C 苯酚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C6H5O-+CO2+H2O=C6H5OH+CO32-D 稀硝酸与过量的铁屑反应3Fe+8H++2NO3-=3Fe3++2NO↑+4H2O9.已知:①1 mol 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②1 mol 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 mol HCl分子时释放431kJ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2HCl(g)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10.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正极附近的SO42―离子浓度逐渐增大B 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C 正极有O2逸出D 铜片上有H2逸出11.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水作为氧化剂的是A CO+H2O CO2+H2B 3NO2+H2O=2HNO3+NOC 2Na2O2+2H2O=4NaOH+O2↑D 2F2+2H2O=4HF+O261261471271413.在一定条件下,将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1.5g 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80mL 浓度为0.50mol/L的HCl溶液中和,则该生成物的成分是A Na2OB Na2O2C Na2O和Na2O2D Na2O2和NaO226.(16分)用A+、B-、C2―、D、E、F、G和H分别表示含有18个电子的八种微粒(离子或分子),请回答:(1)A元素是①、B元素是②、C元素是③(用元素符号表示)。
江苏省2007年普通高校单招考试化工专业综合试卷(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江苏省2007年普通高校单独招生统一考试试卷化工专业综合理论本试卷分第I卷(客观题)和第II卷(主观题)两部分。
第I卷1至4 页。
第Ⅱ卷5 至16 页。
两卷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共75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如果答案不涂写在答题卡上,成绩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5小题)1.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2NaHCO3△Na2CO3 + CO2 + H2O B.2NaOH + CO2 =Na2CO3 + H2OC.Na2O2+ H2SO4(稀)=Na2SO4 + H2O2D.2Na2O2 + 2CO2 =2Na2CO3 +O2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三氯化铁是常用的氧化剂,摩尔盐是常用的还原剂。
B.红热的铁能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铁和氢气。
C.铁不能与氯化铜发生置换反应。
D.苯酚溶液中加入几滴三氯化铁试剂不显血红紫色。
3.检验氯化氢中是否混有氯气的实验方法是()。
A.移开瓶口玻璃片,看瓶口有无白雾生成。
B.用干燥的有色布条伸入瓶中,看其是否褪色。
C.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伸入瓶中,看其是否变红色。
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瓶中,看其是否变蓝色。
4.用试管加热反应物时,正确的操作是()。
A.试管中所盛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体积的1/2。
B.试管口不准对着自己或他人。
C.见到反应现象后,应立即将反应物质倒掉。
D.注意试管口稍向上倾斜。
5.由pH计(酸度计)测得某溶液的pH=10.31,该溶液[H+]是()。
A.[H+]= 4.9×10-11mol/L B.[H+]=4.989×10-11mol/LC.[H+]= 5×10-11 mol/L D.[H+]=4.99×10-11mol/L6.25℃时,在100ml0.1mol/L的醋酸溶液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醋酸钠溶液,混合均匀后,()。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化学试卷参考答案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32分。
1.B2.C3.C4.B5.A6.A7.D8.D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32分。
9.C10.D11.BC12.B13.BD14.A15.CD16.AD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计22分。
17.(10分)(1)①偏高②无影响③B ④无粉红(或浅红)(2)18.85%18.(12分)(1)增大乙醇的浓度移去生成物(2)原料来不及反应就被蒸出温度过高,发生了副反应冷凝效果不好,部分产物挥发了(任填两种)(3)产生大量的酸性废液(或造成环境污染)部分原料炭化催化剂重复使用困难催化效果不理想(任填两种)(4)①C ②乙醇脱水生成了乙醚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计18分。
19.(8分)NH OH-(1)H2O NH34(2)()33243Al ++3NH +3H O=Al OH 3NH +↓+Al 3++3NH 3+3H 2O()23242222Mg NH H O Mg OH NH ++++=↓+20.(10分)(1)NH 4Cl ....2....[::][::]Cl Ca Cl -+- (2)()32232632Ca N H O Ca OH NH +=+↑(3)Cl 2+2OH -=ClO -+Cl -+H 2O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计10分。
21.(10分)(1)2H 2SO 3+0===2H 2SO 4 2(NH 4)2SO 3+O 2===2(NH 4)2SO 42NH 4HSO 3+O 2===2NH 4HSO 4(任填两个)(2)①反应吸热②(NH 4)2SO 3·H 2O ③防止亚硫酸铵被氧化(3)BC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计18分。
22.(8分)(1)加成反应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2)3322NaOH CH CHO CH CH CHCHO H O ∆−−−−→=+溶液 (3)23.(10分) (1)(2)(3)5七、本题包括2小题,共计18分。
2007年高考全国卷理综试题(化学部分)
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综试题(化学部分)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e 20 Cu 64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6分。
)6.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B.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4%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C.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D.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7.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A.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B.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等体积混合C.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等体积混合D.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8.以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
若阳极上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0.0100 mol,则阴极上析出Cu的质量为A.0.64 g B.1.28 g C.2.56 g D.5.12 g 9.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是A.p (Ne)>p (H2)>p (O2) B.p (O2)>p (Ne)>p (H2)C.p (H2)>p (O2)>p (Ne) D.p (H2)>p (Ne)>p (O2) 10.已知氧化还原反应:2 Cu(IO3)2+24 KI+12 H2SO4=2 CuI↓+13 I2+12 K2SO4+12 H2O其中1 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A.10 mol B.11 mol C.12 mol D.13 mol 11.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化合物在相应条件下完全分解后得到氧气最多的是A.KClO3(加MnO2催化剂,加热)B.KMnO4(加热)C.H2O2(水溶液,加MnO2催化剂)D.HgO(加热)12.某有机化合物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若已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则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最多为A.4 B.5C.6 D.7 13.右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2007年高考江苏省化学试题和参考答案
总能量总能量 2007年高考江苏省化学试题和参考答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i 28 S 32 Cl 35.5 K 39 Ca 40 Fe 56 Cu 64 Br 80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
共计3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结合来自CO 2中的碳1500亿吨和来自水中 的氢250亿吨,并释放4000亿吨氧气。
光合作用的过程一般可用下式表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某些无机物通过光合作用可转化为有机物 B .碳水化合物就是碳和水组成的化合物 C .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催化剂 D .增加植被,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的需要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B .石英的化学式为:CaSiO 3C .在CS 2、PCl 3电子的稳定结构D .Ar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3.三聚氰酸[C 3N 3(OH)3]可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NO 2。
其反应原理为: C 3N 3(OH)3△3HNCO ; 8HNCO+6NO 2△7N 2+8CO 2+4H 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 3N 3(OH)3与HNCO 为同一物质B .HNCO 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C .1 molNO 2在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4molD .反应中NO 2是还原剂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晶体中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B .稀有气体形成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C .干冰升华时,分子内共价键会发生断裂D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5.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加人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B .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在瓷坩埚中熔化氢氧化钠固体后进行测量C .制备Fe(OH)3胶体,通常是将Fe(OH)3固体溶于热水中D .某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 32-6. 向存在大量Na +、Cl -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NH 3后,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于组是A .K +、Br -、CO 32-B .Al 3+、H +、MnO 4-C .NH 4+、Fe 3+、SO 42-D .Ag +、Cu 2+、NO 3-7.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①CH 3OH(g)+H 2O(g)=CO 2(g)+3H 2(g); △H= + 49.0 kJ·mol -1 ②CH 3OH(g)+1/2O 2(g)=CO 2(g)+2H 2(g);△H=-192.9 kJ·mol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H 3OH 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 -1B .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C .CH 3OH 转变成H 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D .根据②推知反应: CH 3OH(l)+1/2O 2(g)=CO 2(g)+2H 2(g)的△H>-192.9kJ·mol -18.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2.24LCO 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 ×6.02×1023B .0.1L3 mol·L -1的NH 4NO 3溶液中含有的NH 4+数目为0.3 ×6.02×1023 C .5.6g 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 ×6.02×1023 D .4.5 SiO 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数目为0.3 ×6.02×1023 参考答案:1.B2.C3.C4.B5.A6.A7.D8.D光能叶绿素 (蛋白质、碳水化台物、脂肪等)+O 2CO 2 + H 2O + 微量元素(P 、N 等) -CH 2-CH 2-CH 2- [ ] n石墨Cu稀H 2SO 4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
2007年高考化学真题12套(附答案)
目录07年高考 (2)山东卷 (2)全国新课标卷 (6)全国卷Ⅰ (9)全国卷Ⅱ (12)北京卷 (16)天津卷 (21)江苏卷 (26)上海卷 (34)四川卷 (44)重庆卷 (50)广东卷 (56)海南卷 (67)07—13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收集07年高考山东卷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加碘食盐中主要添加的KIO3 B.日常生活中无水乙醇常用于杀菌消毒C.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D.在空气质量日报中CO2含量高于空气污染指数10.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下列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跟盐酸反应的溶液中,pH 最大的是A.Na2CO3溶液B.NH4HCO3溶液C.NaHCO3溶液D.NaHSO4溶液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烯的结构简式可以表示为CH2CH2 B.苯、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取代反应C.油脂都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68O2和188O2互为同位素,性质相似B.常温下,pH=1的水溶液中Na+、NO3-、HCO3-、Fe3+可以大量共存C.明矾和漂白粉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杀菌消毒,两者的作用原理相同D.石墨△H>0,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13、下列关于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能形成共键化合物B.只有在原子中,质子数才与核外电子数相等C.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周期含有36种元素D.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只能是2或814、氯气溶于水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某一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再通入少量氯气,c(H+)/c(ClO-)减小B.通入少量SO2,溶液漂白性增强C.加入少量固体NaOH,一定有c(Na+)=c(Cl-)+c(ClO-)D.加入少量水,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15、一定体积的KMnO4溶液恰好能氧化一定质量的KHC2O4·H2C2O4·2H2O。
2007年高考全国一卷化学试题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 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B. 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4%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C. 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D. 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7. 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 )A. 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何种混合B. 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C. 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D. pH=3的硫酸和pH=11的的氨水等体积混合8. 以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若阳极上产生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100 mol,则阳极上析出Cu的质量为( )A. 0.64 gB. 1.28 gC. 2.56 gD. 5.12g9. 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他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 p(Ne)>p(H2)>p(O2)B. p(O2)> p(Ne)> p(H2)C. p(H2)> p(O2)> p(Ne)D. p(H2)> p(Ne)> p(O2)10. 已知氧气还原反应2Cu(IO3)2+24KI+12H2SO4=2CuI4+13I2+12K2SO4+12H2O 其中1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 )A. 10 molB. 11 molC. 12 molD. 13 mol11. 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化合物在相应条件下完全分解后得到氧气最多的是( )A. KClO3(加MnO2催化剂,加热)B. KMnO4加热C. H2O2(水溶液,加MnO2催化剂)D. HgO(加热)12. 某有机化合物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若已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则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最多为( )A. 4B. 5C. 6D. 713. 右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200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
200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化学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本大题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1.科学家目前正在求证一种仅由中个中子组成的微粒,这种微料称为“四中子”,下列关于该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A.呈电中性B.带四个单位负电荷C.带四个单位正电荷D.质量数为22.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A.氯化钾B.二氧化碳C.碳酸钠D.乙烷3.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A.O2 B.CO2C.NH3D.SO24.某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后变红,说明该溶液中存在()A.NO3-B.Fe3+C.SO42-D.Mg2+5.常温下,铁与下列酸溶液作用产生H2的是()A.浓硫酸B.稀硫酸C.浓硝酸D.稀硝酸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CO燃烧是放热反应B.H2SO4与NaOH反应是放热反应C.CaO与H2O反应是吸热反应D.CaCO3受热分解是吸热反应7.下列化学反应中,H2SO4作为氧化剂的是()A.2NaOH+H2SO4=Na2SO4+2H2OB.C+2H2SO4(浓)CO2↑+2SO2↑+2H2OC.BaCl2+H2SO4=BaSO4↓+2HClD.CuO+H2SO4=CuSO4+H2O8.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一组是()A.H+Na+OH-B.Na+NO3-Cl-C.K+H+HCO3-D.Ca2+SO42-CO32-9.下列关于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较多的黑烟B.分子中含有三个C-C键和三个C=C键C.分子中C、H元素的质量为6:1 D.通入氢气即可发生加成反应10.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H2SO4=H2++SO42-B.Ba(OH)2=Ba2++OH-C.NaNO3=Na++NO3-D.HclO=H++Cl-+O2-11.下列物质可用来鉴别乙酸溶液和乙醇的是()A.稀盐酸B.水C.氯化钠溶液D.碳酸钠溶液1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A.钠与水反应:Na+H2O=Na++OH-+H2↑B.盐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H++OH-=H2OC.铁与稀硫酸反应:Fe+2H+=Fe2++H2↑D.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Ag++Cl-=AgCl↓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硝酸具有氧化性B.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C.次氯酸是一种强酸D.钠的焰色为浅紫色14.下列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是()A.SO2B.H2O C.NaCl D.HCl15.下列仪器中一般不用作反应容器的是()A.试管B.烧瓶C.烧杯D.量筒16.右图为铜锌原电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锌片逐渐溶解B.烧杯中溶液逐渐呈蓝色C.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D.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17.下列措施不能增大反应速率的是()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提高反应物浓度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二、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本大题包括“A.化学与生活”和“B.有机化学基础”两个模块各6小题,每小题3分,每个模块18分。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化学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化学第I卷(共66分)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K:39 Fe:56 Ba:137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近期我国冀东渤海湾发现储量达10亿吨的大型油田。
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A 石油属于可再生矿物能源B 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 石油的裂化是物理变化D 石油分馏的各馏分均是纯净物2.23592U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在自然界的丰度很低。
23592U的浓缩一直为国际社会关注。
下列有关23592U说法正确的是A 23592U原子核中含有92个中子 B 23592U原子核外有143个电子C 23592U与23892U互为同位素 D 2359223592U与23892U互为同素异形体3.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错误的是A 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B 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C 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D 葡萄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4.下列有关物理量相应的单位表达错误的是A 摩尔质量g/molB 气体摩尔体积L/molC 溶解度g/100gD 密度g/cm35.请你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A 几千万年前地球上一条恐龙体内的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B 用斧头将木块一劈为二,在这个过程中个别原子恰好分成更小微粒C 一定条件下,金属钠可以成为绝缘体D 一定条件下,水在20℃时能凝固成固体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6.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A 纯碱溶液去油污B 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C 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D 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合理的是A NH4+-气体法B I--沉淀法C Fe3+-显色法D Ca2+-气体法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SO2+OH-→HSO3-B 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HCO3-+Ba2++OH-→BaCO3↓+H2OC 盐酸滴入氨水中:H++OH-→H2OD 碳酸钙溶解于稀硝酸中:CO32-+2H+→CO2↑+H2O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 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B 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C 给盛有2/3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D 倾倒液体对试剂瓶标签面向手心10.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A 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B 共价化合物:是否含有共价键C 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大小D 金属晶体:晶体是否能够导电11.有关物质燃烧时火焰颜色描述错误的是A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苍白色B 钠在空气中燃烧——黄色C 乙醇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D 硫在氧气中燃烧——绿色溶液,沉淀的12.往含I-和Cl-的稀溶液中滴人AgNO质量与加入AgNO3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2007-2011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化学试卷
200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Zn-65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本大题17题,每题3分,共51分)1.科学家目前正在求证一种仅由四个中子组成的微粒,这种微粒称为“四中子”。
下列关于该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A.呈电中性B.带四个单位负电荷C.带四个单位正电荷D.质量数为22.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A.氯化钾B.二氧化碳C.碳酸钠D.乙烷3.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A.O2B.CO2 C.NH3 D.SO24.某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后变红,说明溶液中存在()A.NO3-B.Fe3+C.SO42-D.Mg2+5.常温下,铁与下列酸溶液作用产生H2的是()A.浓硫酸B.稀硫酸C.浓硝酸D.稀硝酸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CO燃烧是放热反应B.H2SO4与NaOH反应是放热反应C.CaO与H2O反应是吸热反应D.CaCO3受热分解是吸热反应7.下列化学反应中,H2SO4作为氧化剂的是()A.2NaOH+H2SO4=Na2SO4+2H2O B.C+2H2SO4(浓) △CO2↑+2SO2+2H2O C.BaCl2+H2SO4=BaSO4↓+2HCl D.CuO+H2SO4=CuSO4+H2O8.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一组是()A.H+、Na+、OH-B.Na+、NO3-、Cl-C.K+、H+、HCO3-D.Ca2+、SO42-、CO32-9.下列关于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较多的黑烟B.分子中含有三个C-C键和三个C=C键C.分子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6:1 D.通入氢气即可发生加成反应10.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H2SO4=H2++SO42-B.Ba(OH)2=Ba2++OH-C.NaNO3=Na++NO3-D.HClO=H++Cl-+O2-11.下列物质可用来鉴别乙酸溶液和乙醇的是()A.稀盐酸B.水C.氯化钠溶液D.碳酸钠溶液1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A.钠与水反应:Na+H2O=Na++OH-+H2↑B.盐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H++OH-=H2OC.铁与稀硫酸反应:Fe+2H+=Fe2++H2↑D.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Ag++Cl-=AgCl↓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硝酸具有氧化性B.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C.次氯酸是一种强酸D.钠的焰色反应为浅紫色14.下列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A.SO2 B.H2O C.NaCl D.HCl15.下列仪器中一般不用作反应容器的是()A.试管B.烧瓶C.烧杯D.量筒16.右图为铜锌原电池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锌片逐渐溶解B.烧杯中溶液逐渐呈蓝色C.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D.该装置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17.下列措施不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提高反应物的浓度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二、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本大题包括“A.化学与生活”和“B.有机化学基础”两个模块各6题,每题3分,每个模块18分。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30分)一、(9分,每小题3分)1 字音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A 校对/校正角逐/ 钩心斗角参加/参差不齐B 湖泊/淡泊铜臭/乳臭未干毒蛇/虚与委蛇C 宝藏/矿藏呼吁/长吁短叹曾祖/ 曾经沧海D 熨帖/熨烫着落/不着边际慰藉/声名狼藉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为了保护自然环境,这项工程的设计人员决定改弦更张....,重新设计,选择更为恰当的施工方案。
B.工会准备组织职工去九寨沟旅游,大家兴致勃勃,小张更是推波助澜....,积极鼓动年轻人提出要搞生态自助游。
C.在签名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诚恳地说,书中不少看法都是一孔之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D.为防止有毒豆制品再次流人市场,有关部门迅速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查封加工窝点,堵住了生产的源头。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一代代艺术家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继承、提高、升华,才有了艺术新形式、审美新形态的诞生和发展。
B.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和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C.苏通大桥建造的初衷是,拉近苏北、苏南的距离,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无论幅度大小,都为减缓地球温度的不断上升和海平面的持续上涨提供了可能。
二、阅读下文,完成4-7题。
(12分,每小题3分)汉学是什么纪宝成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汉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
由于时代和文化观念等原因,汉学研究当然也具有某些历史的局限;然而,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一代代汉学研究者的艰辛努力,为中国文化走出遥远的东方、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动力,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汉学不是我本人的研究专业,但是从人文学术的角度看,对话精神应当是所有人文学科包括形态各异的汉学研究所共同持守的内在品质,同时这也是人文学术可以共同分享的价值命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Al27 Si28S32Cl35.5K39Ca40Fe56Cu64Br80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
共计3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结合来自CO2中的碳1500亿吨和来自水中的氢250亿吨,并释放4000亿吨氧气。
光合作用的过程一般可用下式表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某些无机物通过光合作用可转化为有机物B.碳水化合物就是碳和水组成的化合物C.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催化剂D.增加植被,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的需要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3.三聚氰酸[C3N3(OH)3]可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NO2。
其反应原理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3N3(OH)3与HNCO为同一物质B.HNCO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C.1molNO2在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4molD.反应中NO2是还原剂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晶体中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B.稀有气体形成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C.干冰升华时,分子内共价键会发生断裂D.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5.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B.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在瓷坩埚中熔化氢氧化钠固体后进行测量C.制备Fe(OH)3胶体,通常是将Fe(OH)3固体溶于热水中D.某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6.向存在大量Na+、Cl-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NH3后,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A.K+、Br-、CO32-B.Al3+、H+、MnO4-C.NH4+、Fe3+、SO42-D.Ag+、Cu2+、NO3-7.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①CH3OH(g)+H2O(g)=CO2(g)+3H2(g);△H=+49.0kJ·mol-1②CH3OH(g)+12O2(g)=CO2(g)+2H2(g);△H=-192.9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kJ·mol-1 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D.根据②推知反应:CH3OH(l)+12O2(g)=CO2(g)+2H2(g)的△H>-192.9kJ·mol-18.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24L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6.02×1023B.0.1L3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4+数目为0.3×6.02×1023 C.5.6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6.02×1023D.4.5gSiO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数目为0.3×6.02×1023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
共计32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过量的SO2通入NaOH溶液中:SO2+2OH-=SO32-+H2OB.Fe(NO3)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2Fe3++2I-=2Fe2++I2C.NaNO2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2MnO4-+5NO2-+6H+=2Mn2++5NO3-+3H2O D.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2HCO3-+Ba2++2OH-=BaCO3↓+2H2O+CO32-10.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巳省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11.某同学按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过程中,铜电极上有H2产生B.电解初期,主反应方程式为:Cu+H2SO4电解CuSO4+H2↑C.电解一定时间后,石墨电极上有铜析出D.整个电解过程中,H+的浓度不断增大12.花青苷是引起花果呈现颜色的一种花色素,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它的主要结构在不同pH条件下有以下存在形式:下列有关花青苷说法不.正确的是A.花青苷可作为一种酸碱指示剂B.I和Ⅱ中均含有二个苯环C.I和Ⅱ中除了葡萄糖基外,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D.I和Ⅱ均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13.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s)+2B(g)2C(g)+D(g);△H<0。
现将1mol A 和2molB加入甲容器中,将4molC和2mol D加入乙容器中,此时控制活塞P,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t1时两容器内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1所示,隔板K不能移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保持温度和活塞位置不变,在甲中再加入1molA和2molB,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中C的浓度是乙中C的浓度的2倍B.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乙中B的体积分数均增大C.保持温度不变,移动活塞P,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达到新的平衡后,乙中C的体积分数是甲中C的体积分数的2倍D.保持温度和乙中的压强不变,t2时分别向甲、乙中加入等质量的氦气后,甲、乙中反应速率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t1前的反应速率变化已省略)14.有X、Y两种元素,原子序数≤20,X的原子半径小于Y,且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选项中m、n均为正整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X(OH)n为强碱,则Y(OH)n也一定为强碱B.若HnXOm为强酸,则X的氢化物溶于水一定显酸性C.若X元素形成的单质是X2,则Y元素形成的单质一定是Y2D.若Y的最高正价为+m,则X的最高正价一定为+m15.下列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A.0.1mol·L-1HCOOH溶液中:c(HCOO-)+c(OH-)=c(H+)B.1L0.l mol·L-1CuSO4·(NH4)2SO4·6H2O的溶液中:c(SO42-)>c(NH4+))>c(Cu2+)>c(H+)>c(OH-)C.0.1mol·L-1NaHCO3溶液中:c(Na+)+c(H+)+c(H2CO3)=c(HCO3-)+c (CO32-)+c(OH-)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X和弱酸HX混合后的溶液中:c(Na+)>c(HX)>c (X -)>c (H +)>(OH -)16.某合金(仅含铜、铁)中铜和铁的物质的量之和为ymol ,其中Cu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a ,将其全部投入50mLbmol ·L -1的硝酸溶液中,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假设NO 是唯一的还原产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金属有剩余,在溶液中再滴入硫酸后,金属又开始溶解B .若金属全部溶解,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 3+C .若金属全部溶解,且产生336mL 气体(标准状况),则b=0.3D .当溶液中金属离子只有Fe 3+、Cu 2+时,则a 与b 的关系为:b ≥80y (1-3a)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计22分。
17.(10分)实验室常利用甲醛法测定(NH 4)2SO 4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其反应原理为:4NH 4++6HCHO=3H ++6H 2O+(CH 2)6N 4H +[滴定时,1mol (CH 2)6N 4H +与l mol H +相当],然后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酸,某兴趣小组用甲醛法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I :称取样品1.500g 。
步骤II :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0mL 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Ⅲ:移取25.00mL 样品溶液于250mL 锥形瓶中,加入10mL20%的中性甲醛溶液,摇匀、静置5min 后,加入1~2滴酚酞试液,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
(1)根据步骤Ⅲ填空: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NaOH 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则滴定时用去NaOH 标准溶液的体积__▲。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③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__▲。
A .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B .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④滴定达到终点时,酚酞指示剂由__▲色变成__▲色。
(2)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若NaOH 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1010mol ·L -1则该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_▲。
18.(12分)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溶剂、增塑剂、香料、粘合剂及印刷、纺织等工业。
乙酸乙酯的实验室和工业制法常采用如下反应:CH3COOH+C2H5OH 浓硫酸△CH3COOC2H5+H2O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欲提高乙酸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等。
(2)若用右图所示装置来制备少量的乙酸乙酯,产率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为__▲、__▲等。
(3)此反应以浓硫酸为催化剂,可能会造成__▲、__▲等问题。
(4)目前对该反应的催化剂进行了新的探索,初步表明质子酸离子液体可用作此反应的催化剂,且能重复使用。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乙酸和乙醇以等物质的量混合)①根据表中数据,下列__▲(填字母)为该反应的最佳条件。
A.120℃,4hB.80℃,2hC.60℃,4hD.40℃,3h②当反应温度达到120℃时,反应选择性降低的原因可能为__▲。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计18分。
19.(8分)通常情况下,微粒A和B为分子,C和E为阳离子,D为阴离子,它们都含有10个电子;B溶于A后所得的物质可电离出C和D;A、B、E三种微粒反应后可得C和一种白色沉淀。
请回答:(1)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4种微粒:A:__▲;B:__▲;C:__▲;D:__▲。
(2)写出A、B、E三种微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
20.(10分)右图中各物质均由常见元素(原子序数≤20)组成。
已知A、B、K为单质且在常温下A和K为气体,B为固体。
D为常见的无色液体。
I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在其水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产生。
J是一种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
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未列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1)I的化学式为__▲;J的电子式为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
(3)F的水溶液与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