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工商户工伤保险参保率低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新时代工伤保险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新时代工伤保险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新时代工伤保险面临的困境与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伤事故频发,给职工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为了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我国建立了工伤保险制度。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新时代工伤保险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从新时代工伤保险面临的困境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时代工伤保险面临的困境1. 保障范围不够全面当前,工伤保险的保障对象主要是企业职工,而城乡居民、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工伤保险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完善之处。

一些特定行业的从业者,比如服务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工伤保险的覆盖面比较窄,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

2. 经济实力不足当前一些企业在面临工伤赔偿时,由于经济实力有限,往往难以承担高额的赔偿费用,导致一些工伤职工的利益得不到充分保障。

工伤保险资金的来源和筹集方式依然亟待改革和完善,以保证工伤职工能够得到应有的赔偿。

3. 管理体系亟待完善工伤保险机构的管理体系和监督机制仍存在一些缺陷,容易导致资金流失和滥用现象,也影响了工伤保险的公正性和可持续性。

4. 法律法规不完善针对不同情况下的工伤赔偿标准和程度,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亟待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以提高工伤赔偿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二、新时代工伤保险面临的对策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政策引导为了解决工伤保险面临的困境,我国应当加强对工伤保险制度的立法工作,细化工伤赔偿标准和程度,加大对特殊群体的工伤保险保障力度,确保所有职工都能够在工作中得到保障和安全,从而实现全民范围的工伤保险普及。

2. 完善资金来源,建立多元化的资金保障体系工伤保险基金应当实行多元化的筹集方式,不仅可以通过企业和职工的缴费来筹集资金,同时也可以引入社会资本,建立专门的工伤基金,为工伤职工提供更加充分的保障。

3. 加强监督和管理,防止滥用和挪用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工伤保险基金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保证工伤保险基金的正常使用和安全运作。

目前社保管理中工伤保险存在的问题与改善措施

目前社保管理中工伤保险存在的问题与改善措施

目前社保管理中工伤保险存在的问题与改善措施一、问题分析1. 工伤保险覆盖范围不全面。

目前我国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主要是企业参保职工,但在一些特定领域,比如农民工、个体工商户等群体的工伤保险覆盖较少,导致了这部分人群在发生工伤时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

2. 工伤认定标准不统一。

不同地区的工伤认定标准不一致,导致了认定结果的不公平性,一些工伤案件在不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判决结果,给工伤保险的公平性带来了较大的问题。

3. 工伤赔偿标准不清晰。

工伤赔偿标准不同,导致了一些工伤职工在获得赔偿时产生争议,一些公司为了避免赔偿责任可能会对事实进行掩盖,导致工伤保险的实际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4. 工伤保障服务不完善。

目前我国对工伤职工的康复和职业培训服务覆盖面较窄,导致了一些工伤职工在康复期间无法得到良好的帮助和支持,使得他们很难重新融入工作生活。

二、改善措施1. 完善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为了解决工伤保险覆盖范围不全面的问题,可以逐步扩大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将农民工、个体工商户等群体纳入到工伤保险保障范围内,确保更多的人群在发生工伤时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2. 统一工伤认定标准为了解决工伤认定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可以建立统一的工伤认定标准,确保工伤在不同地区的认定结果一致,提高工伤案件的公平性,使得工伤保险更加公平合理。

3. 明确工伤赔偿标准为了解决工伤赔偿标准不清晰的问题,可以制定明确的工伤赔偿标准,包括一定比例的工资、医疗费用等方面的赔偿标准,让工伤职工在发生工伤时能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减少赔偿争议。

4. 完善工伤保障服务为了提高工伤职工的康复和职业培训服务覆盖面,可以建立更加完善的康复机构和职业培训机构,为工伤职工提供更好的康复和培训服务,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健康,重新融入工作生活。

总之,要解决目前社保管理中工伤保险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通过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加大监督力度、完善服务体系等多方面措施,不断完善工伤保险体系,保障工伤职工的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关于农民工工伤保险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工伤保险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工伤保险现状调查报告篇一:关于农民工工伤保险现状调查报告(一)关于农民工工伤保险现状调查报告农民工工伤保险是指农民工在生产、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职业性疾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在农民工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国家和社会为农民工及其亲属提供医疗救治、生活保障、经济补偿、医疗和职业康复等物质帮助,以保证农民工或其遗属的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从近年我县工伤事故发生情况看,农民工工伤事故发生人数约占到了工伤事故总人数的65%左右,且农民工在工伤认定、医疗救护、康复及待遇补偿方面颇费周折,因而农民工的职业安全与工伤保险在我县发展县域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成为政府不可忽视的紧要问题,由此可见,农民工的职业安全与工伤保险是城市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为此,今年5月我对上饶县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现状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对我县现在农民工工伤保险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现状分析通过调查发现,全县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占了近50%,参保的企业也有58%没有全员参保,有92%的农民工不知道有关伤亡补偿的标准,65%的农民工不清楚是否参加了工伤保险及相关的社保政策制度,很多农民工把工伤保险混同为商业性保险,甚至认为工伤保险是“正式工”的事,与自己这些“临时工”是不沾边的,而且这些人当中相当大一部分人有“拿人工资,替人做事”的思想,既然拿了别人的工资就理所应当为老板做事,即使发生了事故,也是自己不小心,活该自己倒霉,赖不上别人,由此可见许多农民工对工伤保险缺乏必要的了解,对能够切实保障自身权益的工伤保险也迫切需求。

二、总结农民工得不到合法权益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1、企业认识不到位。

调查中发现,很多用人单位普遍存在交工伤保险不划算的错误认识,而且他们认为,农民工素质低,人员流动性又大,人员不容易管理,为他们参加工伤保险的话会增大企业成本,不利于企业在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因而不愿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且在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时,许多企业不但不积极救治,反而百帮拖延、拒绝支付农民工补偿、医疗救治等合理费用,根本不知给农民工买工伤保险本来就是用人单位的应尽义务,而且为职工参加社会保险不仅是社会的责任也可以稳定职工队伍,只有做好了工伤保险工作,维护好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利益,才能提高职工的工作热情,从而使企业更好更快的平稳发展。

工伤保险的现状、问题与相应的对策

工伤保险的现状、问题与相应的对策

工伤保险的现状、问题与相应的对策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引言工伤保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对在工作中受到伤害以及因职业原因引起职业病的职工进行的相关医疗救助、工资补偿、职业康复等一系列的综合性保险制度,也包括对死亡劳动者家属进行抚恤等。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最早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工伤保险制度为受伤职工提供了医疗服务、生活保障和经济补偿等物质帮助,减轻了受伤职工的后顾之忧,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保持了社会的稳定,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然而,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发展仍然相对滞后,存在着很多问题,处在制度改革和现实需求严重脱节的状态。

比如,立法不完善、参保率较低、认定较为困难等问题。

只有结合当前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现状以及问题进行分析,不断探索解决方法,才能使工伤保险制度更加完善。

二、我国工伤保险的现状1工伤保险的立法有待完善我国工伤保险制度规定的适用范围仅限于“职工”和“雇工”,井没有将具有劳动关系的“雇员”包含在内,如家庭雇佣的保姆。

《劳动法》把雇员排除在适用工伤的范围之外,这样以来,在劳动者和雇员同是由于工作导致伤害的情况下,雇员就只能享受到一般人身损害赔偿。

此外《工伤保险条例》井没有对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参加保险进行具体的政策规定,导致现实中大部分雇工没有参加工伤保险。

再者,《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其工伤按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伤政策执行,这种规定导致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工伤待遇产生了很大差别,造成工伤保险的不均匀。

2工伤保险的参保率较低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标准通常主要参考经济发展的指标,地方政府出于地方利益的保护,认为工伤保险的实施不利于企业成本的节约和地方的税收,并且影像地方招商引资能力的提升,导致劳动监察执法的缺位,社会保险执法力度、处罚力度的削弱。

试论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的问题和对策

试论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的问题和对策

试论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的问题和对策一、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灵活就业已成为我国就业市场的重要形式之一。

然而,灵活就业人员在社会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也逐渐显现,特别是他们在社会保险方面的待遇,不仅关系到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本文将试论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的问题和对策。

二、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存在的问题1、参保率低:由于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形式相对灵活,工作不稳定,他们往往难以持续参保。

一些雇主也可能因为种种原因不为员工缴纳社保,这进一步降低了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率。

2、缴费负担重:对于一些收入不稳定的灵活就业人员来说,社保缴费可能成为他们的经济负担。

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这部分费用可能会成为他们的生活压力。

3、制度不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在面对灵活就业人员时,尚存在一些制度上的不完善之处,例如在参保条件、缴费方式、保险待遇等方面,没有充分考虑到他们的特殊情况。

三、对策建议1、增强社保意识:政府应加大对社会保险的宣传力度,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对社保的认识和理解,让他们意识到参保的重要性。

2、完善制度设计:针对灵活就业人员的特殊情况,政府应制定相应的社保政策,完善社保制度设计,使他们在参保方面得到更多的便利和优惠。

3、提高参保率:政府应通过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强化监管等方式,提高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率。

4、减轻缴费负担: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更加合理的社保缴费标准,以及加大对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补贴等方式,减轻他们的缴费负担。

四、结论灵活就业人员是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社会保险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应积极并解决这个问题,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

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问题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灵活就业人员这一群体的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他们在社会保险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就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问题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个体工商户工伤保险参保率低现状分析综述

个体工商户工伤保险参保率低现状分析综述

个体工商业户工伤保险制度落实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个体工商户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2015年2月全国市场主体发展情况》显示,截止到2015年2月底,全国有个体工商户5073.86万户,同比增长13.25%。

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实有2.57亿人,比2014年底增加701.82万人,增长2.81%。

个体工商户在繁荣市场、扩大就业、方便群众、增加社会财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个体工商从业者多为以谋生、糊口为主要目的的进城农民和下岗职工等城市底层群体。

虽然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并得到推广实施,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从业者的权益。

但在实践中,工伤保险制度在个体工商业户中落实落差较大,大部分从业者并没有在工伤保险的有效保障范畴之中,工伤人身损害赔偿事故赔偿责任纠纷数量不断上升。

基于此,笔者从个体工商从业者工伤保险现状入手,分析原因,探讨应对办法。

一、个体工商业户工伤保险制度落实现状在2014年国家出台的《工伤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中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个体工商业主、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个体工商业主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个体工商业主、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个体工商业主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这对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提出了明确的参保要求。

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个体工商从业人员工伤保险制度落实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参保率低,大多数个体工商从业人员游离于工伤保险保障体系之外。

根据《XXX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截止到2014年底,全市有证照个体工商经营户共计71775户,从业人员195521人。

新时代工伤保险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新时代工伤保险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新时代工伤保险面临的困境与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工伤保险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新时代工伤保险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从困境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困境分析1. 缺乏完善的法律保障工伤保险制度虽然在逐步完善,但仍存在一些法律漏洞和不足。

比如一些职业病的赔偿标准、认定程序等方面存在着一些模糊和不明确的地方,导致一些职工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工伤保险法律的不完善,也为一些用人单位和保险机构进行了法律漏洞的空子,导致职工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2. 信息不对称,难以监督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工伤保险的赔偿和理赔程序都发生在保险机构内部,而职工和一般公众都很难了解到保险机构内部的运作和信息。

一些不法保险机构隐瞒事实,降低赔偿标准,违法违规的现象也经常发生,导致职工的权益受到侵害。

3. 职业病防治工作不到位一些企业在职业病防治方面投入不足,导致职工职业病患病率居高不下。

目前,我国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职业病防护设施不到位、职业病防治宣传不足等。

职工在工作中受到职业病侵害的风险较大。

二、对策建议要加大对工伤保险法律制度的完善。

各级政府要制定更加明确、细致的工伤保险赔偿标准和程序,确保职工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要加大对用人单位和保险机构的监管力度,保障职工的工伤保险权益。

2. 加强信息公开,增加监督力度要加强工伤保险信息的公开透明,增加信息公开的途径和渠道,让职工和一般公众更容易地获取到工伤保险的相关信息,提高监督力度。

要加大对不法保险机构的打击力度,加强对保险机构的监管执法,减少保险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

3. 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降低职工伤害风险要加大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投入,完善职业病防治政策和措施,提高企业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配备和使用率,加强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

要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对未落实职业危害因素防控措施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降低职工受职业病侵害的风险。

新时代工伤保险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新时代工伤保险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新时代工伤保险面临的困境与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工伤保险制度在我国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法律基础和政策支持,但是仍然面临着诸多困境。

本文将从新时代工伤保险面临的困境以及应对这些困境的对策进行探讨。

1.参保率不高尽管我国已实施了工伤保险制度多年,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用人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没有按照要求参加工伤保险,尤其是一些中小微企业,他们的参保率较低。

这样一来,一旦发生工伤事故,受伤员工可能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造成了一定的社会问题。

2.保障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国工伤保险的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工伤保险待遇标准相对于生活水平来说仍然有些滞后。

尤其是一些高风险行业和特殊行业的工人,由于工伤造成的伤残或者死亡,实际获得的赔偿比例并不高。

3.保险监管存在漏洞在一些地方,对工伤保险的监管存在一定的漏洞,部分用人单位和保险机构可能会以各种方式逃避责任,造成了工伤保险制度的实施缺乏有效性和公正性。

4.工伤鉴定难度大在工伤保险中,工伤鉴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目前在一些地方,由于鉴定机构的不规范和鉴定标准的不统一等原因,导致一些工伤事故的认定存在一定的难度,这给受伤员工的待遇保障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新时代工伤保险应对困境的对策1.提高参保率针对参保率不高的问题,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更多的用人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参加工伤保险。

可以考虑通过税收政策、财政补贴等方式,发挥激励作用,同时加强对参保情况的监督和管理,提高用人单位的参保积极性。

2.提高保障水平要进一步提高工伤保险的保障水平,可以考虑相应提高工伤保险待遇标准,调整赔偿比例,确保受伤员工在工伤发生后能够得到合理的赔偿和补偿。

还可以适当提高重特大事故的赔偿上限,以满足受害者的合理诉求。

3.加强保险监管应该加强对工伤保险的监管力度,完善监督机制,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提高监督的全流程性和全覆盖性。

对于逃避责任的用人单位和违法经营的保险机构,应该严格追究责任,确保工伤保险的实施和运行合法合规。

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参保情况统计

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参保情况统计

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参保情况统计社会保障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这些项目为就业人员在年老、患病、失业、工伤和生育等情况下提供了一定的经济保障和生活支持。

然而,不同地区、行业和职业的就业人员在社会保障参保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首先,从地区角度来看,经济发达地区的社会保障参保率相对较高。

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的企业规模较大、经营规范,对于法律法规的遵守程度较高,能够为员工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

同时,发达地区的政府监管力度也相对较强,对于未参保企业的查处较为严格。

相比之下,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社会保障参保情况则不容乐观。

一些中小企业由于经营压力大、成本控制等原因,可能存在逃避参保或漏缴、少缴社保费用的情况。

此外,部分就业人员自身对社会保障的认识不足,缺乏参保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参保率。

其次,不同行业之间的社会保障参保情况也存在差异。

例如,在金融、电力、通信等行业,由于企业盈利能力较强,且行业规范程度较高,就业人员的参保率通常较高。

而在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服务业,尤其是小型私营企业中,社会保障参保率可能较低。

这些企业往往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在社会保障方面打“擦边球”。

从职业角度来看,正式编制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以及大型企业的正式员工,其社会保障待遇通常较为完善。

而临时工、农民工、个体工商户等群体的参保情况则相对复杂。

临时工由于工作的临时性和不确定性,参保率往往较低。

农民工在城市就业过程中,由于流动性大、劳动关系不稳定等原因,也面临着参保难的问题。

个体工商户则由于经营规模小、收入不稳定等因素,部分人可能没有意识到参保的重要性,或者因为费用问题而选择不参保。

为了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参保情况,相关部门通常会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统计和调查。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依托企业进行统计。

企业作为用人单位,需要按照规定向社保部门报送员工的参保信息。

工伤保险制度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工伤保险制度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原 因予 以具体 分析 。 关 键词 : 工伤 ; 险制度 ; 因分析 保 原
中图分 类 号 : 9 7 文献 标识 码 : D6 A 文章编 号 :0 5 9 3 2 1 )7 0 4 — 2 10 — 1 X( 0 0 0 — 0 9 0
《 伤 保 险条 例 》 布 实施 以来 , 国的 T伤 保 工 颁 我 险制 度 取得 了快 速 的进 步 和发 展 , 伤 保 险 的参 保 工 率 逐 年 提 升 , 我 国广 大 劳动 者 的权 益 得 到 了更 有 使 效 的保 障 , 动 了企 业 的安 全 生 产 和经 济 的健 康 发 推 展 。 维 护社会 的稳定 也起 到 了积极 的作用 。 而 , 对 然 与 国际 先进 的] 伤保 险制 度相 比还 有很 大 的差距 , 二 仍 存在 诸 多有 待解 决 的问题 。
对 较 弱 , 多 规定 在 实 中难 以实 现 , 旦 出现 不 很 一 遵 循 条 例 的行 为 , 罚 的力 度 也 不强 。使 得 现 行 的 处 T伤保 险制 度远 远 不能满 足 我 国经 济发展 的需要 。 二 、 饬 缳 险 的参绦 率鬣 二
尽 管 《 伤 保 险 条例 》 施 以来 , 国工 伤 保 险 T 实 我 的参 保 率 呈 逐 年上 升 的 趋 势 , 是 , 发 达 国家 相 但 与 比较 ,我 国 的工 伤 保 险 参 保 率 仍 然 处 于 较 低 的 水 平 。我 国《 伤保 险 条例 》 二条 明确 规定 T伤保 险 工 第 的覆盖 范 围是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围境 内 的各 类 企 业 、 “ 有 雇 工 的 个 体 T 商 户 应 当依 照 本 条 例 规 定 参 加 T 伤保 险 , 为本 单 位 全部 职 T或 者 雇 工缴 纳 T 伤 保 险 费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境 内 的各 类 企业 的职 工 和个体 工商 户 的雇工 , 均有 依 照本 条 例 的规定 享 受 工 伤保 险待 遇 的权利 。” 据 人 力 资源 和 社 会保 障部 的统 根 计 数 据 , 止 到 20 截 0 9年 底 , 国的就 业 人 数 已经达 我 到 79 5万人 ,而参 加 工 伤保 险 的人 数仅 为 186 79 4 9 万 人 , 保 率 仅 为 1 %, 且 绝 大 多 数 的参 保 人 员 参 9 而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着保障范围不足、补偿标准不合理、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为此,我们需要扩大保障范围、调整补偿标准,并加强监管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提高工伤保险制度的效能和公平性。

我们应当不断完善制度,提高保障水平,为职工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及时改进工作,确保工伤保险制度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我国工伤保险制度、问题、对策、保障范围、补偿标准、管理不规范、扩大保障范围、调整补偿标准、加强监管、总结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工伤保险是指国家为保障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工伤或患病时的合法权益而设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旨在为受伤劳动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治疗和经济补偿,保障其基本生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劳动者数量的增加,工伤保险制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目前,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包括保障范围不足、补偿标准不合理和管理不规范等方面。

这些问题导致了一些受伤劳动者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和补偿,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积极性。

为了完善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我们需要全面审视这些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来解决。

在接下来的将分别对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具体的对策建议进行分析和讨论。

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有效性,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 正文2.1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问题一:保障范围不足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对于参保人员的保障范围相对较窄,只覆盖了部分劳动力,导致很多劳动者在发生工伤时无法享受到应有的保障,造成了不公平现象。

问题二:补偿标准不合理工伤保险的补偿标准通常是以一定比例来计算的,但是由于各地区经济水平和法律法规的差异,导致补偿标准存在较大的不平等现象,给受伤劳动者带来了经济负担。

问题三:管理不规范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监管不到位,导致一些用人单位对工伤保险的缴纳存在漏洞和不规范现象,给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带来了困难。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伤保险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我国工伤保险制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其正常运行和保障效果。

本文将针对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

一、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1. 保障范围不够广泛目前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保障范围主要集中在工伤事故造成的身体损害和经济损失上,而对于因工作原因导致的职业病等长期慢性病的保障比较欠缺。

此外,对于部分特殊行业和劳动者来说,也存在参保难度大、保障水平低的问题。

2. 保障待遇不足我国工伤保险待遇主要包括医疗费用、丧葬费用和工伤伤残津贴等,但是在实际执行中,部分地区和企业对工伤保险待遇的发放存在拖延、不足和乱收费等情况,导致劳动者未能及时获得应有的保障。

3. 执行缺乏规范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工伤保险法律法规体系,但是在实际执行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审批程序繁琐等,导致工伤保险制度的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

4. 赔偿标准不够客观公正目前我国工伤保险的赔偿标准主要以劳动者失能程度和职业病的认定情况为依据,但是在具体赔偿过程中,往往存在主观臆断、情感因素等问题,导致赔偿标准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

二、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改进对策思考1. 扩大保障范围应该完善工伤保险制度,扩大保障范围,将职业病的保障纳入到工伤保险的范畴中,同时对特殊行业和劳动者提供更广泛的参保政策,确保所有劳动者都能够享受到工伤保险的保障。

2. 提高保障待遇应该提高工伤保险的保障待遇,包括提高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提高伤残津贴标准等,保障劳动者在遭受工伤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及时、充分的经济保障。

3. 规范执行流程应该建立健全的工伤保险执行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建立监督机构,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工伤保险制度的执行能够健康有序地进行。

甘肃工伤保险调研

甘肃工伤保险调研

甘肃工伤保险调研甘肃是中国的一个省份,工伤保险是保障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因工受伤或者患职业病所产生的医疗费用、伤残津贴、丧葬费等费用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为了进一步了解甘肃的工伤保险情况,我进行了调研。

首先,我调研了甘肃工伤保险的基本情况。

根据我的了解,甘肃的工伤保险实施范围涵盖了所有从事劳动的企事业单位职工和其他特定劳动者。

工伤保险的缴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承担,其中用人单位承担大部分费用,职工只需缴纳一小部分。

其次,我了解了甘肃工伤保险的待遇标准。

根据相关规定,甘肃地区的工伤保险待遇标准参照国家标准,包括工伤医疗费用、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生活护理费以及丧葬费等。

根据受伤情况的不同,受保职工可以获得不同的待遇。

然后,我调查了甘肃的工伤保险覆盖率。

据了解,甘肃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在不断扩大,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一些农民工、个体工商户等人群的工伤保险参保率较低。

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存在未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情况,导致职工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最后,我了解了甘肃的工伤保险管理情况。

甘肃省设有专门的工伤保险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工伤保险的政策和规定,监督和管理工伤保险的运行。

同时,甘肃省也加强了对工伤保险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了职工的认知度和参保率。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也了解到了一些问题和建议。

一方面,甘肃省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工和个体工商户的工伤保险参保率。

另一方面,加强对用人单位缴费情况的监督和查处,保证职工的权益得到保障。

此外,还可以加强工伤保险的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的权益意识。

总的来说,甘肃的工伤保险制度在不断完善和改进中,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通过我的调研,我对甘肃的工伤保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希望这些建议能够为甘肃省的工伤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个体工商户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个体工商户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个体工商户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个体工商户是指自然人以个人名义、个人财产承担全部责任,自主创业、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商业企业。

在我国,个体工商户一直占据着很大比重,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

但是,个体工商户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1)发展不稳定,经营成本高。

由于个体工商户规模较小,
资金和技术能力都有限,因此很容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

同时,受到市场变化和政策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成本也相对较高。

(2)缺乏盈利能力,生存压力大。

由于竞争激烈,市场变化
快速,个体工商户缺乏品牌效应和竞争优势,盈利能力不足,经常处于生存边缘。

(3)税收压力大,公共服务不足。

个体工商户缺乏稳定的经
济基础和社会保障,同时税收压力也很大,加之公共服务不足,很难获得良好的发展条件和环境。

对于这些问题,个体工商户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
(1)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合作。

个体工商户应该注重自身素
质的提高,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加强与其他个体工商户的合作,形成有效的联盟,共同应对市场变化和政策风险。

(2)加强品牌建设,提高竞争力。

个体工商户可以通过品牌
建设和营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加竞争优势,
吸引更多的客户。

(3)加强税收管理,优化公共服务。

个体工商户应该合理规避税收风险,加强税收管理,同时积极参与公共服务建设,争取更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机会。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工伤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工伤保险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保障劳动者在工作中发生意外伤害或患病时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和医疗救助。

工伤保险的实施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

工伤保险制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工伤保险制度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途径。

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在工作中遭遇意外伤害或患病是劳动者的普遍现象,工伤保险制度能够及时为劳动者提供经济帮助和医疗救助,确保他们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工伤保险制度有助于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劳动者在工作中感受到保障,会更加投入到工作中,提高劳动效率和生产率。

工伤保险制度能够减少劳动纠纷,并促进劳资关系的和谐和稳定。

工伤保险制度对于保障劳动者权益、促进生产效率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需要不断完善和强化。

1.2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现状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国的工伤认定标准不够明确,导致很多工伤案件存在争议和纠纷。

同时,工伤保险待遇相对较低,无法完全覆盖工伤职工的医疗和生活费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经济困扰。

此外,我国工伤保险的保障范围相对有限,很多特殊行业和岗位的工作者并未得到应有的保障。

另外,工伤保险基金面临不足的情况,存在着基金缺口和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因此,要想建立健全的工伤保险制度,我们需要加强工伤认定的透明性和公正性,提高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和待遇水平,同时加强基金管理和监督,确保工伤保险制度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为工伤职工提供更好的保障和帮助。

2. 正文2.1 工伤认定标准不明确工伤认定标准不明确是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工伤认定标准不够清晰,导致工伤事故的认定存在主管部门之间的不一致性,容易引发争议和纠纷。

这不仅增加了工伤员工的维权成本,也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了不确定性。

工伤保险制度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工伤保险制度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经贸北方B E I F A N G J I N G M A O2010年第7期《工伤保险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取得了快速的进步和发展,工伤保险的参保率逐年提升,使我国广大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了更有效的保障,推动了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对维护社会的稳定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与国际先进的工伤保险制度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仍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工伤保险制度的立法层次低《工伤保险条例》是目前我国工伤保险工作开展和进行的最为重要的法律依据,它的法律约束能力直接影响到工伤保险的实施和发展。

但《工伤保险条例》只是行政法规,立法层次较低,约束能力相对较弱,很多规定在实际中难以实现,一旦出现不遵循条例的行为,处罚的力度也不强。

使得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工伤保险的参保率低尽管《工伤保险条例》实施以来,我国工伤保险的参保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工伤保险参保率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

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第二条明确规定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的就业人数已经达到77995万人,而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仅为14896万人,参保率仅为19%,而且绝大多数的参保人员为国有企业职工。

而国外许多国家的工伤保险参保率都要远远地超过我国,例如日本的工伤保险参保率已经达到98%。

导致此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与国际上工伤保险制度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相比,我国工伤保险的覆盖面不仅小而且工伤保险参保率增长缓慢,尽管《工伤保险条例》将我国工伤保险的适用范围扩大到包括各类企业、含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的劳动者,但我国工伤保险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被排除在范围之外,而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国家的工伤保险基本覆盖了所有的雇员。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工伤保险制度也不断完善,但在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工伤保险是保障职工在工作中因意外受伤或患职业病而产生的医疗费用、伤残赔偿金和生活补助金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它是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益,关乎着职工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本文将就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存在问题1.工伤认定标准不统一我国各地区对工伤认定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了工伤认定结果的不公平性。

一些地方在工伤认定中存在主观性、随意性和政策性,造成了职工的权益受损。

2.工伤保险待遇不够公平在某些地区和企业中,工伤保险的待遇相对较低,导致一些受伤职工的实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一些企业存在故意降低受伤职工的工伤等级、误工天数或伤残程度,从而减少工伤保险的支付。

3.欺诈骗取工伤保险金部分雇主和职工为了追求更多的工伤保险金,采取故意制作事故、伪造医学证明或伪称职业性疾病等手段进行欺诈骗取工伤保险金,侵害了工伤保险制度的公平和正常运行。

4.基金支付压力大随着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一些企业利用各种手段规避工伤保险金的支付义务,导致工伤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加大,甚至出现了基金亏空的局面。

二、对策建议应当建立起统一的工伤认定标准,减少工伤认定中的主观干扰和政策性偏向,确保职工的工伤认定结果公正公平。

应当规范工伤保险待遇的发放标准和流程,防止一些地区和企业对工伤保险待遇的低估,确保受伤职工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应当建立健全的工伤保险监管机制,加强对工伤保险欺诈行为的打击力度,通过加强监管和应用科技手段,切实减少工伤保险领域的欺诈行为。

4.提升企业工伤风险管理水平应当加强企业工伤风险管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降低工伤保险支付的风险。

5.健全工伤保险基金管理制度应当建立起健全的工伤保险基金管理制度,严格监管基金的使用情况,防止基金的滥用和浪费,确保基金的有效使用和充分保障职工的权益。

当前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新时代时代的来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工伤事故和职业病。

本文简要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相关问题,具体阐述了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关对策建议。

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伤保险;制度建立;问题对策引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从农业生产中加入工业生产中的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在工业操作中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生频数也在随之增涨。

作为国家安全生产的保护网,工伤保险制度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通过一些调查表明,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在此背景下,特别迫切需要完善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使工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的保障,实现被保险人群的广泛覆盖,发挥预防作用,使工人真正享有平等待遇和权利稳定、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1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工伤保险制度,是指由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为在生产、工作中遭受意外事故或职业病伤害的劳动者及其家属提供医疗服务、生活保障、经济补偿等物质帮助的制度。

该制度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能为劳动者及其家属解除后顾之忧,增强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安全意识,减少和防止伤亡事故。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劳动者就业种类的增加,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应越来越广,立法应越来越完善,运行机制应越来越顺畅,工伤赔付也越来越高效。

在多数情况下,劳动者受雇于企业主,在劳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身体伤害。

如果是轻微的伤害,劳动者可以凭借自身的经济能力承受,但重大的伤害,劳动者既无法控制,也无力承担,向雇主提出补偿要求有着道义和法律上的合理性。

我国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尚不完善。

首先,在立法层次上属于较低水平,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甚完善。

其次,在覆盖范围上偏窄、参保率也不高。

再者,工伤保险的运行机制尚未健全,很多时候工伤认定程序繁杂,认定困难,获取赔付的难度很大。

此外,工伤保险的待遇不高,工伤预防与工伤康复环节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工伤种类的日益多样化,工伤保险制度亟待进一步改进。

2023年工伤保险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2023年工伤保险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2023年工伤保险行业市场需求分析一、工伤保险行业概述工伤保险行业是中国社保五大险种之一,旨在保障职工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因工作原因而发生意外伤害、疾病和死亡的风险,为受到职业伤害的工人提供医疗和补偿。

根据中国劳动法和社会保险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员工参加工伤保险,保障在生产劳动中发生职业伤害时的赔偿和治疗费用。

二、工伤保险行业市场现状截至2019年底,全国工伤保险参保人员数量已达1.73亿,占全国职工人数的63.9%。

全国工伤保险累计支付职工工伤保险金2036.5亿元,其中2019年工伤保险金支付金额达到了229.9亿元,同比增长13.7%。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人寿、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中国太保、国寿都在工伤保险行业占有较为重要的市场地位。

三、工伤保险行业市场需求分析(一)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撑下,职工需求不断增长目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就业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用人单位数量不断扩大,职工数量不断增长。

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职工对劳动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包括工伤保险的需求。

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职工对工伤保险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使工业安全风险增加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大国,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但是工业安全风险也不断增加。

根据国家安监部门公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发生的安全事故共计9327起,其中造成职工死亡的3178起。

这些事故的发生使得工伤保险需求不断增加。

(三)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行业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国家政策对于工伤保险的支持力度加大,不断推出相关政策和法规措施。

比如《工伤保险条例》、《职业病防治法》等,都对推动工伤保险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加上我国城镇化推进,农民工转化为城镇化职工,劳动关系稳定,职工管理有序,这些都为工伤保险的市场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综合分析,工伤保险行业市场需求与我国的经济大势、工业化进程以及国家政策密切相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业化的推进,工伤保险行业市场需求将不断增长,市场前景广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体工商业户工伤保险制度落实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个体工商户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2015年2月全国市场主体发展情况》显示,截止到2015年2月底,全国有个体工商户5073.86万户,同比增长13.25%。

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实有2.57亿人,比2014年底增加701.82万人,增长2.81%。

个体工商户在繁荣市场、扩大就业、方便群众、增加社会财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个体工商从业者多为以谋生、糊口为主要目的的进城农民和下岗职工等城市底层群体。

虽然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并得到推广实施,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从业者的权益。

但在实践中,工伤保险制度在个体工商业户中落实落差较大,大部分从业者并没有在工伤保险的有效保障范畴之中,工伤人身损害赔偿事故赔偿责任纠纷数量不断上升。

基于此,笔者从个体工商从业者工伤保险现状入手,分析原因,探讨应对办法。

一、个体工商业户工伤保险制度落实现状在2014年国家出台的《工伤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中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个体工商业主、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个体工商业主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个体工商业主、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个体工商业主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这对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提出了明确的参保要求。

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个体工商从业人员工伤保险制度落实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参保率低,大多数个体工商从业人员游离于工伤保险保障体系之外。

根据《XXX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截止到2014年底,全市有证照个体工商经营户共计71775户,从业人员195521人。

从我市社保系统统计看,截止到2014年末,在我市个体工商业户参加工伤保险户数仅为户,参加人数人,雇工中参加工伤保险或有些许工伤医疗补助的仅占%,有%的雇工没有工伤保险。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大多数工商个体经营户,特别是在工伤风险较高的采掘、运输、制造、建筑等个体性质从业单位中,大部分雇工都没有参加工伤保险,远未达到《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全部参保要求。

(二)知晓率低,关于工伤补偿的信息在雇工和雇主之间不对称。

今年3月,我们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定向推送、下发调查问卷实地调查等方式对个体工商从业人员工伤保险制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调查,从统计情况看,许多个体工商从业人员工对工伤保险缺乏必要的了解,89%的雇工不知道有关工伤伤亡补偿的标准,85%的雇工不清楚雇主是否为其建立工伤和职业病补偿制度。

(三)发生率高,部分高危行业亟待工伤保险保障从业者的合法权益。

通过调查发现,在有过工伤经历的个体从业者中,建筑业从业人员所占比例最高,达30.2%,其次是制造业占26.8%,餐饮娱乐业占20.1%。

在各个行业中,工伤发生率最高的也是建筑业,达7.7%,其次是制造业7%,餐饮娱乐业4.9%。

从发生比看,工伤发生率最高的建筑业工伤发生比为45/543,工伤发生率最低的批发零售业工伤发生比是7/415,两者的工伤发生比率为4.88,也就是说,最高工伤发生比是最低工伤发生比的近5倍。

由此可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个体工商从业人员工伤保险制度特别是部分高危行业落实的必要性。

(四)工伤认定难,事后维权处理程序繁杂。

工伤维权是一个相当复杂而且漫长的过程。

从发生工伤到获得工伤保险待遇,一般要经历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保险待遇索赔三个阶段。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受理的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

虽然最新版工伤条例较之以前有不少进步,规定了个体工商业从业人员在没和用人单位签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出现工伤事故,用人单位必须为其缴纳医疗费用等,但是劳动部门做出工伤认定结论后,若用人单位或雇工对结论不服,可能会进入行政复议程序;若用人单位不依法承担工伤保险待遇,又可能进入工伤赔偿劳动仲裁和诉讼程序等。

这样下来,耗时长,成本高,相当多的个体工商从业者不能够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个体工商业户工伤保险覆盖面低的原因分析经过大量走访及相关调查,我们认为之所以出现以上现状,原因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一)由于个体工商业行业特殊性,造成参保率低。

由于工伤保险费用自身的具有单方面性(工伤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和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构成。

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缴纳工伤保险费),个体工商业大部分单位生产效益低、生存率差,位于产业链最低端,用人单位为了自身利益不愿意为雇工缴纳工伤保险基金,也不愿意雇工参加工伤保险。

(二)相关社保法规宣传深度不够,造成信息知晓率低。

社保法制普法工作缺位,许多地区社保部门由于人力和经费的原因,无法进行深入细致的宣传,导致很多个体工商业户对于参加社会保险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政策和申办程序等认识不清,这是工伤保险扩面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很多的劳动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应该为自己办理工伤保险,更不知道应该怎样去维护自己的权益。

对法律的无知,造成对自己权益的漠视,权益被侵害不知道去举报、投诉,发生事故或职业病不能在规定的期限申请工伤认定等。

(三)大部分从业者素质偏低,造成工伤事故发生率高。

个体工商从业者大部分为以谋生、糊口为主要目的的进城农民、下岗职工等社会底层群体;文化结构以初高中为主,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

据XXX市工商局今年1月对全市71775户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调查报表反映:195521名从业人员中初高中文化的153171人,占78.34%;小学以下的39925人,占20.42%。

大部分人员文化素质低,且未进行过任何从事职业培训,为工伤事故的发生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另外,吸纳个体从业者最多的是靠体力取得报酬的重体力劳动及对职业素养要求较低的服务业,这些行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职业风险较高。

(四)户籍制度等的不合理性,造成工伤后续处理难。

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导致我国个体从业者尤其是农民从业者在城市中无法享有正常的劳动者待遇,身份上的游离使得城市中的管理机构对其无管理责任,法律上讲也没有条文可以依据。

他们出现工伤事故,往往免不了陷入“马拉松”式的处理漩涡,用工单位逃避责任,不仅逃避承担损失费用,对工伤处理也不配合,使这部分从业人员陷入工伤认定、工伤鉴定、仲裁裁决、司法诉讼等一系列复杂而又漫长的程序。

而国家也没有对应的专门的管理部门对这一突出问题进行管理。

三、健全个体工商业户工作保险制度的几点建议(一)改变工伤保险缴费方式,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

在2014年我们接触到的个工伤案件中,只有件中用人单位给劳动者上了工伤保险,占总数的%。

如果用人单位没有缴纳工伤保险费,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一切工伤保险责任由其承担,这也就是为什么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发生工伤后不愿意主动申请工伤认定的根本原因。

而用人单位不缴纳工伤保险另一个严重后果就是,劳动者往往愿意选择一次性领取工伤保险金,而不愿意长期支付,但一次性领取所结算的工伤保险金要比长期支付少很多。

另一方面,一次性支付有时并不能起到工伤保险制度所希望达到的给工伤从业者提供医疗保障、促进康复和保证生活的目的,一次性支付大笔费用,有可能使工伤职工或其家人将其用于其他方面,如果将来缺少生活费用,对于工伤职工和其家庭,以及社会来说,都是沉重的负担。

但很多的劳动者仍然愿意选择一次性支付,并不是他们不知道长期支付的好处,而是对于他们来说,选择长期支付就要面临至少两个难题:一是必须按月到单位领取工伤保险待遇,如果单位连工资都拖欠,工伤保险金就不能够及时支付。

二是由于个体经营者的流动性大,若干年后,是否还存在都值得考虑。

如果其破产或被吊销营业执照,劳动者则权利主张无门。

面对这样的问题,发生工伤的劳动者只能选择一次性支付。

因而,要个体从业者尽可能的参加工伤保险,由社保部门支付工伤保险待遇,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

但按照目前工伤保险缴纳的方式,很难保证所有单位的所有职工都能缴纳工伤保险。

鉴于现实的情况,我们认为对于有雇工的个体工商业户来说,可以改变工伤保险的缴费方式,凡达到一定收入额(可参考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不是按照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来缴纳工伤保险费,而是按照一定的收入比例来缴纳。

凡是发生工伤事故的,全部由社保部门承担工伤保险待遇的给付责任,这样才能使个体从业人员真正享受到工伤保险的好处。

(二)简化工伤认定及工伤维权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工伤事故赔偿纠纷处理程序烦琐是由于立法上的不足导致了工伤维权的复杂化和困难化。

因此建议,能否把工伤认定由前臵必经程序改为劳动争议案件审理内容。

工伤认定作为劳动仲裁的独立前臵程序劳民伤财,建议在个体工商从业者发生工伤后,在提起仲裁或诉讼时申请工伤认定。

如在受伤人员提起仲裁申请或诉讼之后,委托劳动部门对其进行工伤认定和伤残等级评定,符合工伤认定标准的按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做出判决,不符合工伤认定标准、不构成工伤的按照民法以及劳动法中非工伤待遇的有关规定做出判决,由此可以大大缩短受伤人员的维权期限,进而降低个人的维权成本和司法成本。

(三)向个体工商从业者全面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其维权能力。

针对个体工商业行业特点以及从业者自身的特点,积极探索社会保障法规普法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

大力拓宽劳动保障普法宣传教育渠道,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

灵活运用各种宣传教育手段,广泛利用诸如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新手段,广泛深入开展相关法制宣传活动,切实增强个体工商从业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使更多的从业者了解工伤保险、劳动仲裁、民事诉讼等相关法律知识以及所享有的合法权益。

了解如何保存证据,提高广大从业者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四)全面加强执法力度,增强其执法的公开性。

工伤认定过程中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程序复杂、漫长,成本太高。

而这一问题是与行政执法以及工伤认定工作人员数量太少密切相关的。

增加劳动执法人员,强化执法力量,对用人单位的劳动安全检查做到经常性,这样才能有效的维护劳动者的权利。

执法部门应督促用人单位与雇工签订劳动合同,按要求缴纳工伤保险。

严格履行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管理,积极改善从业者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