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规划

合集下载

海绵城市规划的原理有哪些

海绵城市规划的原理有哪些

海绵城市规划的原理有哪些

海绵城市规划是一种可持续城市发展理念,旨在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防治等问题。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河流和湿地保育:海绵城市规划强调恢复水系的自然功能,保护城市内外的河流和湿地。通过修复河道、拓宽河岸绿地、创造湿地等措施,可以增加水体的存储和调节能力,提高抵御水灾的能力。

2. 防洪和蓄水:海绵城市规划注重雨水的蓄存和合理利用。在城市中设置雨水花园、雨水池塘等设施,通过收集和利用雨水,减轻城市雨水排放负荷,降低洪水风险。此外,制定相应的水资源管理策略,如合理设置水库、调整排水系统等,能够更好地利用雨水资源,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 绿色屋顶和地下空间利用:海绵城市规划推崇绿色屋顶和地下空间的利用。绿色屋顶可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同时能够有效减少雨水径流和提高雨水的保水能力。地下空间利用可以用于雨水的蓄存和污水的处理,减少了雨水的排放和污水的处理压力。

4. 城市景观设计和气候调控:海绵城市规划强调对城市景观的合理设计,通过营造绿地、水体和公共空间等景观,提高城市的生态性和环境质量。此外,利用植被和水体的调节作用,改善城市气候环境,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噪音的传播。

5. 节水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海绵城市规划鼓励城市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实施节水措施,如推广水-saving家电、加强用水管理和监测,提高用水效率。同时,海绵城市规划倡导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水的再利用、回用和资源化,降低了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城市面临着一系列的水问题,如内

涝频发、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恶化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

的理念应运而生。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

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面我们

来探讨一下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思路及方案。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与原则

(一)目标

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

净化,有效缓解城市内涝,补充水资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减少雨水径流

通过各种措施,降低雨水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量径流的情况,减轻排

水系统的压力。

2、提高雨水利用率

将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合理利用,用于城市绿化灌溉、景观用水、道

路清洗等,节约水资源。

3、改善城市生态

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修复水生态系统,提升城市的生态品质。

(二)原则

1、规划引领

在城市规划阶段就要充分考虑海绵城市的建设需求,将其理念融入到城市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各类专项规划中。

2、生态优先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保护生态本底。

3、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以及城市的发展现状和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建设方案。

4、统筹协调

统筹协调城市建设中的给排水、园林绿地、道路交通等各个方面,形成合力。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措施

(一)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一种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的作用,对雨水进行净化和渗透。

海绵城市设计案例

海绵城市设计案例

海绵城市设计案例

海绵城市是指一种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收、储存、净化雨水的城市。随着城市化

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凸显,海绵城市理念逐渐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方向。本文将以某海绵城市设计案例为例,介绍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和实际应用。

首先,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是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充分考虑雨水的自然循环

过程,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建设手段,减少城市雨水径流,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在某海绵城市设计案例中,设计师们充分考虑了城市的地形特点和降雨情况,采用了多种手段来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利用。例如,在城市道路和广场设置了透水铺装,通过透水铺装材料,雨水可以渗透到地下,减少地表径流;在建筑物屋顶设置了绿化植被和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绿化和景观灌溉。这些设计手段不仅有效减少了城市的雨水径流量,还提高了城市的绿化率,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其次,海绵城市的设计案例还充分考虑了城市内部的雨水排放和污水处理问题。在该设计案例中,设计师们通过设置雨水花园、湿地和雨水收集池等设施,将城市内部的雨水收集起来,进行自然净化和慢排放。同时,对于城市污水的处理也采用了一些创新的技术和手段,如人工湿地处理、植物过滤池等,将城市污水进行生物净化,达到了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最后,海绵城市设计案例还注重了城市防洪和水患管理。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设计师们通过设置雨水花园、湿地和雨水收集池等设施,将城市内部的雨水收集起来,进行自然净化和慢排放。同时,对于城市污水的处理也采用了一些创新的技术和手段,如人工湿地处理、植物过滤池等,将城市污水进行生物净化,达到了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海绵城市规划的原理与应用

海绵城市规划的原理与应用

海绵城市规划的原理与应用

1. 什么是海绵城市规划?

海绵城市规划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理念,其核心思想是模拟自然海绵

的水循环能力,通过综合应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绿化与景观等手段,将城市建设和维护成为一个可调控的高效水资源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涝灾害和水资源污染,并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回收利用。

2. 实施海绵城市规划的原理

海绵城市规划的实施原理包括:

•雨水资源管理:通过合理把握雨水的径流规律,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雨水花池、雨水储存池等措施,将雨水利用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实现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雨水径流对城市造成的影响。

•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建设湿地公园、绿色廊道、城市绿地等绿色基础设施,增强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功能,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和抗灾能力。

•多层次的城市排水系统:通过建设城市层层分担的雨水排水系统,采用低影响开发技术等手段,减少城市地表径流,有效降低洪涝风险。

•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建设城市中的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利用系统,将雨水收集、净化、存储和利用,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城市对外部水资源的依赖。

3. 海绵城市规划的应用案例

3.1 新加坡

新加坡是全球知名的海绵城市规划的典范之一。为了应对频繁的降雨和有限的

土地资源,新加坡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建设高效的排水系统和多功能的绿色空间,有效减少洪涝并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3.2 荷兰

荷兰位于欧洲低洼地带,一直以来都面临洪涝的问题。为了应对洪水威胁,荷

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修建堤坝、建设排水沟和湖泊等,将城市规划与水资源的管理相结合,有效地实现了海绵城市规划的目标。

海绵城市设计规范

海绵城市设计规范

海绵城市设计规范

海绵城市是指建设在城市中的各种设施和措施,以增强城市对降雨、洪水等自然灾害的适应能力,并提高城市全生命周期中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为了实现海绵城市的目标,需要制定相应的设计规范,以下是海绵城市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

1. 绿地规划: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考虑绿地的设置,包括公园、花坛、绿化带等,以增强城市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同时,在设计绿地时要考虑其排水功能,可以利用构造湿地等手段进行雨水的净化与蓄存。

2. 雨水收集:设计规范中应包括雨水收集系统的建设,包括设置雨水收集装置和管网系统。收集到的雨水可以用于植物灌溉、冲厕等非饮用水的用途,以减少市政供水压力。

3. 暗管设计:要求在排水系统中设置暗管,将雨水分流到雨水收集系统中,避免将大量的雨水排入污水系统,导致系统超负荷。暗管的设置应考虑雨水的排放速率和容量,以确保排水效果。

4. 构造湿地设置:在城市规划中应设置适当数量和容量的构造湿地,用于雨水的蓄存和净化。构造湿地可以通过人工设置湖泊、池塘等水体,起到调蓄雨水和净化水质的作用。

5. 防洪系统设计:在设计规范中要求设置防洪系统,包括防洪堤、水闸、堰坝等设施。这些设施可以调控河流和城市内部雨

水的流动,减少洪水造成的损失。

6. 绿屋顶设计:鼓励在城市建筑物上设置绿化屋顶,以增加绿地的面积和植物的生长空间。绿屋顶可以减少雨水的径流速度,起到减缓洪水发生的作用。

7. 雨水渗透设计:在城市道路、广场等硬化面上设置雨水渗透设施,如雨水花园、渗透坑等。这些设施可以让雨水渗透到地下,减少雨水的积聚和径流。

海绵城市理念与规划

海绵城市理念与规划

海绵城市理念与规划

引言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兴的城市发展理念,通过改变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管理方式,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为目标。本文将介绍海绵城市的概念、原则以及相关规划和实施策略。通过深入探讨海绵城市的理念与规划,旨在提供一种更加可持续和生态友好的城市发展模式。

海绵城市的概念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指的是一种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收、蓄存和利用雨水的城市。与传统城市相比,海绵城市采用了一系列的设计和管理方法来减少雨水径流,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海绵城市的主要特点包括: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生态水资源的管理、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以及居民参与的社区治理等。

海绵城市的规划与实施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以确保其能够达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

目标。以下是海绵城市的主要原则:

2.1. 自然水循环原则

海绵城市应该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最大程

度地模拟自然水循环过程,减少城市的雨水径流、洪水灾害和城市内的地下水资源消耗。这可以通

过建设绿色屋顶、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湿地和

河流恢复等方式来实现。

2.2. 灵活性原则

海绵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应该具有灵活性,以适应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和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灵活性原则要求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考虑到未来的发展需求,并在规划过程中预留足够的空间和资源。

2.3. 生态优先原则

海绵城市应该优先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为城市提供清洁水源和空气,提高居民的生活质

量。生态优先原则要求城市规划和设计过程中,

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干扰。

2.4. 社区参与原则

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方案

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方案

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方案

海绵城市是一种以海绵为模型,通过自然系统的方式来调节城市的水

文循环,减缓城市洪水排放压力的城市规划和设计理念。它以城市空间建

设为基础,通过调整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城市生态系统、提高城市水资源

利用率等一系列措施,减轻降雨洪峰对城市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应对极端

气候事件和水资源短缺问题,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方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

入手:

第一,改善城市排水系统。目前,许多城市的雨水排放系统设计的还

是采用分流式排水体系,而这种排水方式容易导致城市排洪管网的负荷过高,无法承受大规模的降雨。因此,在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方案中,应该优

化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采用渗透性道路和步道、绿地雨水花园、雨水收

集池等措施,使雨水得以循环利用,减少对排水管网的负荷。

第二,构建城市生态系统。海绵城市的理念是通过提高城市绿地覆盖

率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使城市成为一个自然、绿色、宜居的城市。在设计过程中应提高城市道路和屋顶的渗透性,增加绿地和湿地面积,并在城市中建立湖泊、水渠和水塘等水体,使城市更加生态化。

第三,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海绵城市的设计还需要改善城市的水

资源管理,提高城市用水的效率。可以通过收集雨水、回收污水、提高供

水设施的利用效率等手段,减少城市对外部水资源的依赖。同时,还可以

通过开展水资源引导计划,鼓励市民使用低碳环保的水资源管理方式,如

推广太阳能热水器等。

第四,加强海绵城市的宣传和教育。设计海绵城市不仅仅是规划和建设,更需要引导市民参与到海绵城市的建设工作中来。因此,设计方案应

该注重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市民对海绵城市概念和理念的认识,增强市

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基本概念与综合目标

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基本概念与综合目标

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基本概念与综合目标

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基本概念与综合目标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海绵城市建设逐渐成为国内外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热门话题。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规划理念和生态建设模式,以其强调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有利于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特点备受关注。本文将从基本概念与综合目标两个方面进行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中。

一、基本概念

1. 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以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机制为基础,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涝灾害对城市的影响,实现雨水的径流、渗透和储存,以达到节约用水、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

2. 海绵城市的特点

海绵城市具有以下特点:

(1)水文特点:通过构建多功能水体、雨水花园、绿色

屋顶等措施,促进雨水的渗透和蓄存,减少城市的径流,改善城市的水文循环。

(2)生态环境特点:通过增加绿色空间、改善植被覆盖

率和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3)适应能力特点:通过建设智能监测系统、提高城市

的应急响应能力,增强城市应对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的能力。

二、综合目标

1. 构建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

海绵城市的综合目标之一是构建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减少、延缓和控制城市径流水量,增加城市内雨水的渗透和蓄存。通过建设雨水花园、控制污水排放、提高雨水的利用率等措施,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降低城市用水的压力,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海绵城市及规划方案

海绵城市及规划方案

海绵城市及规划方案

一、定义

海绵城市,是将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水灾防治和水环境治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城市打造成为一个“海绵”,能够自主调节水环境,适应自然灾害,提高城市生态与环境质量的城市。

二、规划方案包

1.径流控制:

海绵城市规划方案包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完成径流控制。该计划考虑环境极端情况下的最大径流率,为城市提供适当的存储空间,保留雨水,并重视优质水的保存。规划中的方案包括:雨水花园、雨水沉淀池、生物滞留池、湿地休闲区、排水系统和地下水蓄水池等。

2.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是海绵城市规划方案包的另一个关键领域。规划方案应包括森林、湿地、城市公园等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的建设,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此外,规划还应探讨有益物种的栖息地,例如,城市屋顶上的绿色空间可以为鸟类生存提供新的机会。

3.水灾防治:

海绵城市规划方案包是城市防洪的一个关键方法。通过增加绿色基础设施、利用生物滞留池吸收多余的雨水、建设防洪堤等方式来降低洪灾的风险。另外,规划方案包中的安全通道与停车场等也会受到特别的考虑,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区域洪水。

4.水环境治理:

海绵城市方案包应涵盖多种水环境治理技术。例如,雨水花园可净化雨水,生物滞留池可以去除有害物质。这些技术维护优质水的供应,但还可以减少雨水冲刷下井的数量,提高水资源的有效性。

三、相关国家法律

1.加拿大:Vancouver 城市降雨管理条例;

2.法国:Paris 海绵城市示范区项目;

3.美国:德克萨斯州的Arlington海绵城市规划;

4.澳大利亚:Campaspe Shire 海绵城市策略;

海绵城市设计标准

海绵城市设计标准

海绵城市设计标准

1. 总则

1.1. 为了规范和指导海绵城市设计,确保城市在面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时能够具备足够的应对能力,制定本标准。

1.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各类民用与工业建筑工程的海绵城市设计。

1.3. 海绵城市设计应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确保海绵城市设施的安全、稳定、可靠和可持续运行。

2. 术语和定义

2.1. 海绵城市:指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通过加强自然环境与人工措施的结合,使城市具备像海绵一样的吸水、排水、蓄水、净水和缓释水的能力,以应对洪涝、干旱等自然环境变化和城市发展带来的各种挑战。

2.2. 海绵设施:指在海绵城市设计中,用于实现吸水、排水、蓄水、净水和缓释水功能的各类工程设施,包括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雨水湿地等。

3. 海绵城市设计目标与指标

3.1. 海绵城市设计的目标是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实现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生态品质。

3.2. 海绵城市设计的指标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峰值控制率、污染控制率、资源化利用率等。

4. 海绵城市设计方法与措施

4.1. 在进行海绵城市设计时,应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水质等自然环境因素,制定合适的方案措施。

4.2. 常用的海绵设施包括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雨水湿地等,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设施类型和规模,并确保其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和安全性。

4.3. 在进行海绵城市设计时,应考虑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并便于维护。

海绵城市规划指标与要点

海绵城市规划指标与要点

海绵城市规划指标与要点

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以模仿自然界海绵的功能原理为

基础,通过灵活的设计和科技手段,实现城市的水循环、水蓄、水净、水

用的有效管理和运用。海绵城市的目标是在解决城市水问题的同时,提高

城市的生态环境、适应气候变化,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水循环指标:

海绵城市通过建立完善的雨水管理系统,优化城市的水资源循环利用。具体的指标包括:建设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降低雨水径流量;建设生态

河道、湿地,提高雨水的自然渗透和净化能力;优化雨水排放系统,减少

对城市排水管网的冲击。

2.水蓄指标:

海绵城市需要建设一定容量的雨水蓄存设施,以应对暴雨等极端天气

事件。具体的指标包括:建设雨水蓄存设施,如雨水花园、雨水湖泊等;

设置地下蓄水设施,以存储雨水供日常用水。

3.水净指标:

海绵城市要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管理,净化和治理城市的雨水。具体的

指标包括:建设适宜的生态稻田、湿地和花园,通过植物和土壤吸附作用

净化雨水中的有害物质;采用雨水过滤技术,使雨水达到饮用水的标准;

建设雨水生态廊道,增加雨水的自然净化能力。

4.水用指标:

海绵城市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的用水。具体的指标包括:提倡节

水意识,减少用水量;建设雨水利用系统,将雨水用于绿化、冲厕、洗衣

等非饮用水用途;推广城市灌溉用水的再利用,减少对地下水和自来水的

需求。

除了以上的规划指标外,海绵城市还需要注重以下几个要点:

1.多领域合作:海绵城市涉及到城市规划、水务、环境保护等多个领

域的问题,需要各相关部门和专业领域的合作。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区

海绵城市设计方案

海绵城市设计方案

海绵城市设计方案

在当前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资源问题,如城市内涝、

水污染和水资源过度开发等。为了解决这些

问题,海绵城市设计方案被提出并逐渐受到

了广泛关注。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和设计,模仿自然的海绵功能,以达到城市表面自然

排水、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减轻城市洪涝灾害

的目标。本文将提出一种海绵城市设计方案,旨在改善城市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

首先,城市规划部门应该在城市发展的初期就充分考虑到海绵城市的概念。在规划过程中,应注重保留和利用城市的自然水源,如河流、湖泊和湿地。同时,应充分考虑降雨量的分布和特点,合理规划城市的绿地和雨水收集系统。

其次,海绵城市的设计方案需要建设大量的雨水花园和蓄洪区。雨水花园可以通过种植适宜的植物和调整土地倾斜度来增强土壤的渗透能力,减少城市径流。蓄洪区可以在

城市低洼地区建设,用于突发大雨期间的洪

水蓄水,避免城市内涝。

此外,城市的道路系统也需要进行相应的优化设计。应通过增加绿化带和植被覆盖来

减少雨水径流量,并利用透水材料和排水沟

等措施来提高道路的渗透能力。对于城市的

地下排水系统,应采用分布式雨水收集和利

用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供绿化和冲洗使用,以减轻城市对自来水的需求。

在建筑设计方面,应推广绿色建筑和低影响开发技术。建筑物的屋顶和立面应当采用

透水和吸水材料,以便更好地收集和利用雨水。同时,应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减少建筑物的用水量。

海绵城市设计方案还需要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努力和参与。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监测和管理城市的水资源,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市民参与海绵城市的建设。市民应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节水减排活动,提高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和理解。

海绵城市—海绵城市设计

海绵城市—海绵城市设计
第三节 海绵城市设计
导言
城市设计的主要工作是对城市空间形态的整体构思与设计,其基本的 要素是用地功能、建筑外观及开放空间。
城市设计应当全面地考虑城市与自然的共生,让雨水、阳光、风、植 物与城市空间形态完美地融合,让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 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真正达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
三 海绵城市设计与生态基础设施设计
低影响开发设施
雨水花园
植被缓冲带
低影响开发设施
绿色屋顶
二 海绵城市设计中的景观生态学应用
1、景观生态学的主要内容
景观生态学主要有三部分内容:空间、格局、尺度。 空间关系,包括城市天际线的关系、植物与岸边的关系和全球气候变化的 空间关系。 格局关系,在自然系统中,空间关系有一定的自然格局,这些格局与系统 的功能和结构相辅相成,只要研究好这个格局,在规划设计中追求自然和艺术, 就能够实现空间格局关系的艺术性和可持续性。 第三,尺度问题。
2、流域治理针对的问题
1)洪涝问题 2)干旱问题 3)污染问题
3、流域治理的思路
在流域治理方面,设计思路以由内向外和自上至下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首先应解决 行洪排涝安全问题;其次采用生态工程措施对水质进行改善,进行河滨景观设计,提升河 滨土地价值,实现产城一体目标;最后对旧城区实现海绵城市改造,加入低影响开发设施 理念,实现其“集、蓄、渗、净”等功能,将雨洪作为资源,保证旱季有水可用,雨季有 水可蓄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案

海绵城市(Sponge City)是指利用新兴技术和理念,通过人工手段

模拟海绵的吸水蓄水、净化径流和减缓径流峰值的能力,以减缓城市排水

系统压力并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的城市建设方案。下面将介绍海绵城市

建设的技术方案。

首先,建设海绵城市需要改变城市规划理念,采用“自然而然”的设

计原则。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内部的绿地,增加景观水体、湿地和绿色屋顶

等自然要素,提高城市的吸水蓄水能力。此外,要避免城市过度密集,合

理分布建筑和道路,减少地面排水的压力。

其次,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改善城市排水系统。传统排水系统以速度为主,把降雨径流迅速引导入水体,容易造成城市内涝和水体污染。海绵城

市建设中,可以采用分布式排水系统,即将降雨径流分散收集在城市不同

区域的绿地、湿地和雨水花园等处。通过带有透水层的铺装材料,以及利

用植物根系和土壤的水分吸附能力,实现雨水在地表的保持和自然渗透。

将雨水分散处理后,可以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减缓径流峰值。

其三,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改善城市水资源管理。通过收集和利用雨水,可以缓解城市的用水压力。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储存后用于景观灌溉、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此外,可以采用

植物过滤和湿地处理技术,将雨水和废水经过自然的净化过程后,用于灌

溉或回收利用。

最后,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加强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程度。通过

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合理利用雨水和水资源,减少

排放和浪费。同时,鼓励居民参与社区绿化和环保活动,如参与绿地的建设和维护,参与废水处理和分散式雨水收集系统的建设等。

海绵城市实施方案大纲

海绵城市实施方案大纲

海绵城市实施方案大纲

一、背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凸显,城市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

管理和水环境保护挑战。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使得城市出现了许多水资源利用不当、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因此,建设海绵城市已成为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海绵城市的理念。

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通过合理利用自然系统,采取多种措施来

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城市水环境污染,提高城市抗洪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城市发展理念。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是通过模仿自然系统的功能,使城市具备自然生态系统的水文循环和水资源调控功能。

三、海绵城市实施方案。

1. 绿地建设。

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的透水性。在城市规划中,

应合理设置绿地,并采用透水铺装材料,增加雨水的渗透和蓄存能力。

2. 道路改造。

改善城市道路排水系统,采用透水铺装材料,增加雨水的渗透能力。在城市道

路设计中,应合理设置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设施,提高城市的雨水利用效率。

3. 建筑设计。

推广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提高建筑的雨水收集和利用能力。在建筑设计中,应

加强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城市的雨水排放。

4. 水系规划。

合理规划城市水系,恢复和保护城市水体生态系统。在城市规划中,应合理设

置湿地、河道等水体,提高城市水体的自净能力,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

5. 智能管网建设。

建设智能化的城市管网系统,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环境管理能力。

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城市水资源的智能调控和管理。

6. 社会参与。

海绵城市建设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方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等问题。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海绵城市概念应运而生,以其具有的强大的吸水、保水、减灾能力,成为了当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之一。本文将就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展开探讨。

一、城市雨水管理

城市雨水管理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我们将采取多种措施来有效处理城市雨水。首先,通过绿色屋顶和透水铺装等手段,增加城市绿地和透水面积,提高城市的雨水渗透能力。其次,建设雨水花园和雨水湿地,收集和净化雨水,降低城市雨洪对环境的影响。另外,制定合理的雨水收集利用政策,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城市绿化、景观水体补给等方面,实现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绿地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我们将大力推进城市绿地建设,构建起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规划中增加更多的公园、绿化带和广场,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有效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净化空气质量。同时,注重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保护和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提高城市抗灾能力。

三、城市洪涝管理

城市洪涝管理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我们将采取多项措施来有效管理城市的洪涝问题。首先,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提升排水能力,减少城市内涝发生的可能性。其次,合理规划城市水系,修复河道生态,增加河道容积,提高防洪能力。另外,引入自然防治手段,如人工湿地和植被带,减缓城市雨洪对下游地区的冲击,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

四、城市建筑设计

城市建筑设计是海绵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将提倡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推广低影响开发(LID)技术,建设具有雨水收集、节能减排等功能的建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城市
6
城镇化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近三十年的城市外延式扩 张,使“水多、水少、水脏”等问题愈发严峻。
4月,北京开 始实行《关于 加强建设工程 用地内雨水资 源利用的暂行 规定》
2013 2月,住建部发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 2014年工作要点》 12月,财政部发布《关于 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 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 2014 10月,住建部发布《海 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4月,财政部、住建部、水 利部正式公布首批海绵城市 建设试点城市 3月,住建部印发关于 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 工作的指导意见 12月,住建部开展 第二批国家海绵城 市建设试点专项督 导工作
海绵城市
19
雁鸣湖依据“把水做活、做精、做美的生态水系”战略规划理念投资建设,建设改造面积2000余亩,是中牟 县投资55亿元建设的8大水系工程之一,项目 以湖、林为载体,兼有淳朴的田园风格,以“绿色、生态、休闲”为 主题,将建成集观赏、游乐、健身、休闲、度假、会议于一体的多功能生态旅游胜地。
海绵城市
城市水系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典型流程示意图
海绵城市
15
充分利用建筑、道路、绿地和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的控制 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模式。
"城市双修"是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的有效手段,生态修复,旨在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河流、植被,重点是通过一 系列手段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城市修补,重点是不断改善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改进 市政基础设施条件,发掘和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和社会网络,使城市功能体系及其承载的空间场所 得到全面系统的修复、弥补和完善。 生态修复是建设健康、美丽城市的基础,其主要内容河岸线、海岸线和山体修复,是保护自 然资源、修复生态环境、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重要保障。 市政基础设施条件的改进对解决城市内涝,建设海绵城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遇内涝,今年以来,已经有41座城镇因暴雨内涝
受淹,因暴雨洪水已经直接造成了约353亿元的 经济损失。目前,“逢雨必涝”已经成为我国城 市重大灾害之一。一方面,随着我国城市化快速
投资。
2)可以增加雨水下渗量,减少城市地面沉降现象 ,缓解地面塌陷现象,强化城市自然水系的循环,解 决城市缺水难题。 3)海绵城市依托海绵体调节给排水,大大减少了 新建设排水管道和钢筋混凝土水池的工程量。 4)调蓄设施又往往与城市既有的绿地、园林、景 观水体相结合,改善城市生活环境。 5)能大幅减少水环境污染治理费用,降低城市内 涝造成的巨额损失。
10
海绵城市
11
海绵城市设计一:建筑与小区
建筑屋面和小区路面径流雨水应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转输,经截污等预处理后引入绿地内的以雨 水渗透、储存、 调节等为主要功能的低影响开发设施。 因空间限制等原因不能满足 控制目标的建筑与小区,径流雨水还可通过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引入城 市绿地与广场内的低影响开发设施。 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选择应因地制宜、经济有效、方便易行,如结合小区绿地和景观 水体优先设计 生物滞留设施、 渗井、湿塘和雨水湿地等。
绿色屋顶典型流程示意图
调节塘典型流程示意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透水砖铺装
绿色屋顶
调节塘
海绵城市建设强调优先利用透水铺装、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 渗井、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雨水罐、调节塘、植被缓冲带、植草沟等“绿色”措施来组 织滞纳雨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海绵城市
发展造成的“热岛效应”和“混浊岛效应”增强
,城市暴雨现象频率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城市 存在大量的硬质铺装,如柏油路、水泥路面,降 雨时水渗透性不好;储水体较少,无法滞纳短期 急剧增加的雨水。 部分城市旱涝急转现象严重。据住房城乡建 设部统计,全国657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属于联 合国人居环境署评价标准中的“严重缺水”和“ 缺水”城市。当前我国99%以上的城市属于雨水 集中快排模式,天然降水对城市干旱现象的缓解 非常有限。
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典型流程示意图
海绵城市
13
海绵城市设计三:绿地与广场
城市绿地、广场及周边区域径流雨水应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转输,经截污等预处理后引入城市绿 地内的以雨水渗透、储存、调节等为主要功能的低影响开发设施,消纳自身及周边区域径流雨水, 并衔接区域内的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 提高区域内涝防治能力。 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选择应因地制宜、经济有效、方便易行,如湿地公园和有景观水体的城市绿地 与广场宜设计雨水湿地、湿塘等。
海绵城市
二、海绵城市定义
1.海绵城市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 2.在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
5
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
3.在遇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 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徙活动 更加“自然”。 遵循原则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城市 规划中应科学划定蓝线和绿线。城市开发建设应
3月,《海绵城市专项 规划编制暂行规定的通 知》
2017
2015
2016
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部署加快雨水蓄排顺畅合 理利用的海绵城市建设
9月,海绵专家联 合发布:海绵城市 建设的顶层设计
2018年5月9号,海绵城市及水生态交流 峰会在福州市召开,会上发布了《2018中 国海绵城市建设白皮书》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
17
绿化类型:花园式屋顶绿化 实施时间:2014年09月—2014年11月 施工周期:60天
绿化面积:1310㎡
项目简介:银城广场辅楼屋顶绿化示范工程于日前 完工,该工程从2014年9月开工,历时2个月,于2014 年11月完工。项目地点位于江东北路287号,是对江苏 省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办公楼屋顶进行的绿化,包括 1310平方米的景观型屋面和24平方米的室外智能墙体 两部分。围绕“放眼看世界”的主题,设计师采用硬质 石板铺装做出眼睛造型的道路,道路两边采用细石子铺 装,不仅美化了路沿也便于排水。种植植物选择乔木、 灌木和地被植物相结合,营造出高低搭配、错落有致的 景观效果。太阳能、电箱等采用木格栅进行遮挡,不仅 起到了遮挡的效果也和整体景观相一致。种植盒系统形 成一道天然的植物绿墙把休息间隔开,让人在工作之余 ,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身心得以放松。
海绵城市规划
海绵城市
2
一、建设背景及概况
海绵城市
3
海绵城市
4
一、为什么要建设海绵城市?
解决城市旱涝不均 据统计,过去几年内我国超过360个城市遭 提高水的利用率
海绵城市优点突出,雨水利用率提高三倍,通过低
影响开发模式防治内涝,可以有效地减少进入排水管 网的雨水总量、单位时间内的雨水径流量。 1)减轻排水管网压力,减少扩建排水管网的巨额
海绵城市
16
南京银城广场辐楼屋顶绿化示范工程位 于鼓楼区江东北路,总面积是江苏省重点屋 面绿化示范工程。根据屋面绿化实际荷载分 区合理布局设计,选择适合江苏本土环境的 乔木、灌木及丰富的低矮植被对屋顶太阳能 板、电箱等公共设施进行合理地遮挡。
该工程使用了轻质量屋面绿化技术,设 计围绕“放眼看世界”的主题,根据屋面绿 化实际荷载分区合理布局设计,使原本硬质 的屋顶变得生机勃勃,也为大楼内的工作人 员提供了放松与娱乐的绿色场所。
保护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
感区,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与低影响开发设施, 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 持续水循环,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 维护城市良好的生态功能。 设计理念 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 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 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三、低影响开发。
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 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在城市中保留足够的生 态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最大限度的 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根据 需求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 水的积存、 渗透和净化。
海绵城市
9
四、海绵城市技术措施
透水砖铺装典型流程示意图
海绵城市
8
四、海绵城市建设途径
一、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
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 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够涵养水源、 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 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这是海绵城市 建设的基本要求。
二、生态恢复和修复。
对传统粗放式城市建设模式下,已经受到破坏 的水体和其他自然环境, 运用生态的手段进行 恢复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
7
三、海绵城市核心
海绵城市的核心实质上就是合理地控制城市下 垫面上的雨水径流,使雨水就地消纳和吸收利用。 要实现它的六个关键字:渗、蓄、滞、净、用、排。 1:“净”通过土壤的渗透,通过植被、绿地系 统、水体等,都能对水质产生净化作用。现在城市 里的初雨,就是第一次下的雨,是非常脏的,应该 蓄起来,经过净化处理,然后回用到我们城市中。 2:“滞”主要作用是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雨水 径流量。比如说,通过微地形调节,让雨水慢慢地 汇集到一个地方,用时间换空间。我们城市内的降 雨,是按分钟计、按小时计的,这跟大江大河不一 样。城市内短历时强降雨,对下垫面产生冲击,形 成快速径流,积水攒起来就导致内涝。 3:“渗”加强自然的渗透,通过土壤来渗透雨 水,这样可以避免地表径流,减少从水泥地面、不 透水路面汇集到管网里雨水,可以涵养了地下水, 补充地下水的不足,还能通过土壤净化水质,还可 以改善城市微气候。 4:“蓄”就是把雨水留下来,要尊重自然地 形地貌,使降雨得到自然散落,现在人工建设破坏 了自然地形地貌后,降雨就只能汇集到一起,形成 积水。所以要把降雨蓄起来,蓄也是为了利用,为 了调蓄和错峰,不然短时间内汇集这么多水到一个 地方,就形成了内涝。 5:“用”尽可能利用天上降下来的雨水,不 管是丰水地区还是缺水地区,都应该加强雨水资源 的利用。比如停车场上面下的雨,我们传统的方式 是快排,那么,可不可以进行收集净化以后,直接 用于洗车,当然是可以的。我们现在浇花浇树要用 自来水,既消耗能源、又消耗水资源。我们应该通 过渗透涵养,通过蓄把水留在原地,再通过净化把 水用在原地,也可用于景观喷灌中。 6:“排”有些城市就是因为降雨多了,渗透 也渗透不了,用也用不了那么多,所以才导致的内 涝。这就必须要采取人工措施,把雨水排掉。
城市绿地与广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典型流程示意图
海绵城市
14
海绵城市设计四:城市水系
城市水系在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城市水循环过程中 的重要环节,湿塘、雨水湿地等低影响开发末端调蓄设施也是城 市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城市 水系也是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水系设计应根据其功能定位、水体现状、岸线利用现状及滨水区现状等,进行合理保护、利 用和改造,在满足雨洪行泄等功能条件下,实现相关规划提出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及指标要求,并 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有效衔接。
海绵城市
2012年郑州都市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开启18 以来,龙子湖公园是郑东新区绿地系统规划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龙子湖高校区,环 绕95万平方米龙子湖水域,绿地面积达96.2 公顷。该公园按照市政道路和水系自然划分 为12处景园,其中内环绿带分为城市阳台、 药草养生园、动感森林、雕塑花园、消暑花 园、管理服务区;外环绿带分为认知花园、 循环花园、台地花园、五彩林带、荷香公园 、婚庆公园。
建筑与小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典型流程示意图
海绵城市
12
海绵城市设计二: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径流雨水应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转输,经截污等预处理后引入道路红线内、 外绿地内, 并通过设置在绿 地内的以雨水渗透、储存、调节等为主要功能的低影响开发设施进行处理。 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选择应因 地制宜、经济有效、方便易行,如结合道路绿化带和道路红线外绿地 优先设计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带、雨水湿地等。
20
近年来,湖南常德市实行全面绿化、屋 顶立体绿化、配电箱、配信箱及通风口的垂 直至绿化。选择具备条件的九华沪昆高速、 阳塘村铁路及护坡等进行立体绿化试点。鼓 励各单位和居民积极做墙面、阳台绿化,并 计划在新建的两座人行天桥和各公交站点实 施挂箱式立体绿化,在挂箱内实施灌溉,在 保证立体绿化成活率和绿化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