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诊管理制度与流程

合集下载

医院会诊管理制度(五篇)

医院会诊管理制度(五篇)

医院会诊管理制度乡镇卫生院会诊制度一、目的为了使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特制定会诊制度。

二、定义会诊的流程标准。

会诊包括:科内会诊、科间会诊、急诊会诊、院内会诊、院外会诊、赴外院会诊。

三、职责1、医务部主任负责制定和修订会诊制度。

2、医疗科室医师负责执行会诊制度。

3、医疗科室主任负责监督和检查本科室会诊制度的执行。

4、医务部主任负责监督和检查全院会诊制度的执行。

5、院长负责监督和检查医务部主任会诊制度的执行。

四。

程序1、会诊对象急诊、门诊、住院的疑难病例、危重病例、特殊病例和三日未确诊病例。

2、会诊人员资格原则上会诊人员由主治医师以上资格人员担任,紧急状况下除外。

3、会诊申请(1)科内会诊申请由主管医师向科主任提出口头会诊申请,科主任批准后执行。

(2)科间会诊申请由主管医师提出,填写书面会诊单,主治医师以上资格医生审核签字,送达被邀请的科室执行。

(3)急诊会诊申请由主管医师提出,填写书面会诊单,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急”字,立即送达被邀请科室执行。

病情个性紧急可在会诊单上注明“特急”,立即送达被邀请科室执行,或用电话邀请先执行,后补写书面会诊单。

(4)院内会诊申请由科主任提出,填写书面会诊单,科主任签字后,上报医务部或总值班批准。

由临床部或总值班通知受邀请科室后执行。

(5)院外会诊申请由科主任提出,填写书面会诊单,科主任签字后,上报医务部批准。

医务部负责与有关医院联系,发出邀请函;紧急状况时,可由医务部派人派车前往;必要时也可由申请会诊科主任携带病历,陪同患者到外院会诊;也可将电子病历资料,网上转发有关医院,进行远程会诊。

(6)赴院外会诊或手术申请由院外医院邀请,填写院外会诊邀请函,医务部审核后,上报院长审批。

4、会诊人员(1)科内会诊人员由本科室主任主持和召集,科室内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2)科间会诊人员由本科室主任主持,被邀请科室应由主治医师以上资格人员担任,特殊状况除外。

(3)急诊会诊人员被邀请科室应由主治医师以上资格人员担任,特殊状况除外。

医院会诊管理制度范本(4篇)

医院会诊管理制度范本(4篇)

医院会诊管理制度范本(二)会诊制度凡疑难病例,均应及时申请相关科室会诊。

申请会诊医师应做好必要的准备,如化验、____光片等相关资料,填好会诊申请单。

一、科内会诊对本科内较疑难或对科研、教学有好处的病例,由主治医师提出,(副)主任医师或科主任召集本科有关医务人员参加,进行会诊讨论,进一步明确诊断和统一诊疗意见。

会诊时,由经治医师报告病历并分析诊疗状况,同时准确、完整地做好会诊记录。

二、科间会诊1、门诊会诊根据病情,若需要他科或专业会诊者,由病人持门诊病历,直接前往被邀科室或专业会诊。

会诊医师应将会诊意见详细记录在门诊病历上,并同时签署全名;属本科疾病由会诊医师处理,不属本科诊疗范围的病人应转科被邀请科室或再请其他有关科室会诊。

2、病房会诊院内科间会诊申请务必经本科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审批同意,会诊医师要求主治医师以上医师担任(急症例外),会诊医师接到会诊通知单后应签收并注明时间,并于____小时内前往会诊。

如有困难不能解决,应请本科上级医师协同处理。

申请会诊科室务必带给简要病史、体检、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以及初步诊断和会诊目的及要求,并将上述状况认真填写在会诊单上,由主治医师签字后送往会诊科室。

被邀请科室医师会诊时,主管经治医师应全程陪同进行,以便随时介绍病情,听取会诊意见,共同研究治疗方案,同时表示对会诊医师的尊重。

会诊医师应以对病人完全负责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会诊,并将检查结果、诊断及处理意见详细记录于会诊单上。

如遇疑难问题或病情复杂时,应立即请上级医师协助会诊,尽快作出诊疗方案并提出具体意见。

对待病人不得敷衍了事,更不允许推诿扯皮、延误治疗。

申请会诊尽可能不迟于下班前一小时(急症例外)。

3、急诊会诊急诊科值班医师对于本科难以处理、急需其他科室协助诊治的急、危、重症病人,由经治医师提出紧急会诊申请,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急字。

或者直接电话通知和邀请。

会诊医师务必在____分钟内到达申请科室进行会诊。

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

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

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会诊是医疗协作中常见的一种形式,通过多个医务人员的共同讨论和参与,以达到更全面和准确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效果。

为了规范会诊流程,提高会诊效率和质量,医疗机构需要建立相应的会诊管理制度和明确的流程。

一、会诊管理制度的建立1. 概述会诊管理制度由医疗机构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起草,并经过医务部门深入讨论和完善。

制度应包括会诊的定义、目的、范围、权限、责任和工作要求等。

2. 会诊的分类根据不同的病情和目的,会诊可以分为门诊会诊和住院会诊两种形式。

制度需明确不同会诊的区别和处理方式。

3. 会诊的权限制度要明确会诊参与人员的权限和职责。

一般情况下,会诊由临床科室的主治医生发起,并邀请相关专科医生参与。

4. 会诊的责任为了保证会诊的质量和效果,会诊管理制度应明确主治医生、参与医生和协调人员的职责,确保各方的配合和积极性。

二、会诊流程1. 会诊申请主治医生在病例资料齐全的情况下,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书面提出会诊申请,并注明需要会诊的科室和专家。

2. 会诊安排医务部门收到会诊申请后,根据会诊的紧急程度、科室资源和专家的日程安排等因素,合理安排会诊时间和地点,并通知相关参与医生。

3. 会诊讨论会诊的参与医生按时到达会诊地点,开始讨论。

在会诊讨论中,应充分交流各自对患者病情的认识、诊断和治疗方案,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4. 会诊报告会诊的结论需由协调人员整理成会诊报告,包括对患者病情的总结、诊断意见、治疗建议和护理措施等。

报告需经参与医生签署确认后,送交主治医生。

5. 会诊结果落地主治医生根据会诊报告的内容,制定治疗和护理方案,并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参与会诊的其他医生也需在相应地点记录会诊的结果和建议。

三、会诊管理制度的评估和改进1. 评估指标医疗机构要定期对会诊管理制度进行评估,主要包括会诊流程的时效性、质量和效果、参与医生的配合度以及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等指标。

2. 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医疗机构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例如完善会诊流程、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加强协调人员的沟通和管理等,以提升会诊管理制度的水平。

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

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

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1. 简介会诊是指医疗机构的医生就某一病情或治疗方案向其他医生进行咨询或寻求共同决策的过程。

会诊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全面、专业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为患者制定最佳的诊疗方案。

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是为了规范和优化会诊过程,保证患者获得准确、及时的诊疗意见而制定的。

2. 制度内容2.1 会诊需求发起会诊需求可以由主治医生、临床科室负责人或医院管理层提出。

提出会诊需求时,需明确说明会诊目的、病情概况、已采取的治疗措施等相关信息,并注明是否需要紧急会诊。

会诊需求可以书面形式提交或通过医院信息系统进行电子申请。

2.2 会诊组成员确定会诊组成员的确定由医院行政部门或临床科室负责人负责,通常由会诊专家、主治医生、科室负责人等组成。

确定会诊组成员时,需考虑专业领域的对应性、医生的工作繁忙程度及可行性等因素。

2.3 会诊组召集会诊组召集由会诊需求发起者负责。

召集会诊组时,需将会诊需求表明,并明确会诊时间、地点以及召集的目的等信息。

会诊组召集通常可以通过方式、电子邮件等形式进行,确保各成员及时参与和准时到达。

2.4 会诊全程管理会诊全程管理由会诊组长负责。

会诊全程管理包括会诊过程的记录、沟通协调、意见征询、决策制定以及结果反馈等环节。

会诊过程中,会诊组成员应遵守保密原则,确保患者信息的保密,并充分交流,共同完成诊疗方案的制定。

2.5 会诊意见汇总会诊意见汇总由会诊组长负责。

会诊意见汇总应包括各个会诊专家的意见、建议和决策结果。

汇总内容应准确无误地记录会诊过程中的讨论和决定,并提供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推荐的药物治疗方案等。

2.6 会诊结果反馈会诊结果反馈由会诊组长负责。

会诊结果应及时反馈给会诊需求发起方,并与其进行沟通,达成一致意见。

如果会诊结果需要修改、补充或重新评估,应及时进行必要的追踪和调整。

3. 流程图以下是会诊管理制度的流程图示:mermdgraph TD;A[会诊需求发起] --> B[会诊组成员确定];B --> C[会诊组召集];C --> D[会诊全程管理];D --> E[会诊意见汇总];E --> F[会诊结果反馈];4.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的建立,可以提高会诊的效率和质量,确保患者获得准确、及时的诊疗意见。

会诊管理制度与流程

会诊管理制度与流程

会诊管理制度与流程会诊是医疗机构中的重要工作环节之一,特别是在复杂病例诊治中,会诊能够集思广益、提供多方意见,有助于提高医疗水平和治疗效果。

为了保证会诊工作的顺利进行和高效管理,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诊管理制度和流程。

一、会诊管理制度1.会诊审批制度:医院应建立会诊审批制度,明确参与会诊的医师资质和权限,并对申请会诊的医师进行审核,确保会诊真实必要。

2.会诊安排制度:医院应建立会诊安排制度,明确会诊的优先级和时间安排,合理安排会诊的时间和人力资源,确保会诊能够按时进行。

3.会诊报告制度:医院应建立会诊报告制度,明确会诊报告的内容和格式,规范会诊报告的撰写和归档,确保会诊结果能够准确记录和保存。

4.会诊费用制度:医院应建立会诊费用制度,明确会诊费用的承担和支付方式,合理确定会诊费用标准,确保会诊费用合理公平。

5.会诊纠纷处理制度:医院应建立会诊纠纷处理制度,明确会诊中出现的纠纷处理程序和责任追究规定,确保会诊纠纷能够及时有效处理和解决。

二、会诊流程1.会诊申请:患者或医生向会诊科室提出会诊申请,填写会诊申请表,包括病历资料、检查结果和治疗方案等,确保申请内容完整准确。

2.会诊审批:会诊科室接收到会诊申请后,进行审核,确保会诊真实必要,符合会诊条件和权限。

3.会诊安排:会诊科室根据会诊的优先级和时间安排,确定会诊的时间和参与医师,并向申请医师和参与医师发送会诊通知。

4.会诊实施:会诊科室组织参与医师进行会诊,根据病历和检查结果,结合专业知识和经验,提出诊疗建议和意见。

5.会诊报告:会诊科室根据会诊结果,撰写会诊报告,包括病史摘要、检查结果、诊断意见和治疗建议等,确保会诊报告准确清晰。

6.会诊反馈:会诊科室将会诊报告及时送达申请医师,进行会诊结果解读和讨论,协助申请医师制定治疗方案。

7.会诊跟踪:会诊科室进行会诊跟踪,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在必要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8.会诊回访:会诊科室定期进行会诊回访,听取申请医师的反馈和意见,建立评估机制,不断改进会诊质量和效果。

医院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

医院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

医院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一、会诊管理制度会诊管理制度是医院内部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患关系和医疗团队合作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旨在确保会诊过程的高效、准确和科学性。

1.会诊申请与安排制度:医院会诊系统应建立规范的会诊申请与安排制度,确保会诊的及时性和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会诊申请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情摘要、会诊目的等内容。

会诊安排应根据患者病情的紧急程度和会诊专科的负荷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2.会诊专家选择制度:医院应建立会诊专家库,定期评估专家的临床水平和学术能力。

在会诊时,根据患者病情和会诊目的选择合适的专家参与会诊,确保专业性和权威性。

3.会诊报告制度:会诊过程应详细记录和检查治愈患者的病情、会诊资料和会诊结论,并形成会诊报告。

会诊报告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史摘要、会诊目的、会诊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等内容,以供主治医生参考和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4.会诊讨论制度:在会诊过程中,应采用多学科讨论的方式,形成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医院应建立会诊讨论制度,明确会诊的召开时机、对象和程序,保障会诊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5.会诊费用管理制度:会诊费用应根据医院的定价标准进行管理。

会诊申请医生应向患者明示会诊费用,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医院应加强财务管理,确保会诊费用的合理性和透明度。

二、会诊流程1.会诊申请:患者或主治医生向医院提交会诊申请,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情摘要和会诊目的等。

2.会诊安排:医院会诊科根据患者病情的紧急程度和会诊专科的负荷情况进行会诊安排,同时通知患者和会诊专家。

3.会诊讨论:会诊专家根据会诊目的和会诊资料进行讨论,形成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4.会诊报告:会诊专家各自撰写会诊报告,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史摘要、会诊目的、会诊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等内容。

5.会诊结果反馈:主治医生收到会诊报告后,根据会诊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后续治疗方案,并将方案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给予及时的反馈。

6.会诊费用结算:会诊费用按照医院的定价标准进行结算。

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

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

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会诊是医疗卫生机构中一种常见的协作方式,由不同专业的医生共同参与,为患者提供综合诊疗意见和治疗方案。

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的建立对于提高医疗水平和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会诊管理制度和流程两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会诊管理制度1.设立会诊管理机构:医院应设立会诊管理委员会或专门机构,负责会诊事项的统筹安排和管理,明确会诊流程和责任分工。

2.制定会诊管理政策:建立相应的管理政策,明确参与会诊的医生资格、参与的流程、会诊单据的管理和结算等内容。

3.设立会诊管理规范:明确会诊医生的责任和义务,规范会诊医生的行为规范,包括患者隐私保护、会诊报告书的撰写等规范。

二、会诊流程1.触发会诊:当一位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或需要多个专科医生共同参与诊疗时,首诊医生可以启动会诊流程。

触发会诊的方式可以是提出书面申请或通过电子系统发起。

2.确定会诊专家组:会诊管理机构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确定参与会诊的专家。

专家组应包括相关的专业医生,以确保提供全面的医疗意见和诊疗方案。

3.确定会诊时间和地点:根据专家的安排和患者的情况,确定会诊时间和地点,以确保所有参与者都能够按时参加。

4.患者准备:患者在会诊前需要准备相关的病历资料和检查报告,并遵循医院提供的指导准备会诊所需的材料。

5.会诊讨论:专家组在会诊时间和地点集中进行会诊讨论。

会诊讨论应由会诊组长主持,专家按照时间顺序发表意见和建议。

讨论应充分,确保各个专家都能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6.会诊结果:会诊结束后,会诊组长负责整理会诊结果和意见,撰写会诊报告书。

会诊报告应包括患者现病史、体格检查结果、辅助检查结果、专家意见和建议等内容。

7.会诊报告的传达和执行:会诊报告应及时传达给首诊医生和患者,并与患者达成共识后执行。

在会诊报告的执行过程中,需要及时跟踪病情的进展,确保治疗效果。

以上是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的基本内容。

会诊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确保患者得到综合的治疗,减少因专科医生之间沟通不畅导致的错误和延误。

医院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

医院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

医院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机构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疑难疾病需要多学科的专家共同参与诊疗,这就需要有一个有效的医院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来保证会诊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会诊管理制度1. 会诊委员会的设置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会诊的效果,医院应设立会诊委员会,由相关专家组成。

委员会由医院领导牵头,并设立专门的工作小组来负责具体的会诊管理工作。

2. 会诊权限设置为了确保会诊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医院会诊管理制度应明确相关权限的设置。

不同级别的医生可以参与不同层次的会诊,确保会诊人员的专业背景和经验。

3. 会诊申请流程医院会诊管理制度应明确会诊的申请流程,包括会诊申请的形式、内容和提交的要求。

医院可以设立统一的会诊申请表,申请人必须填写完整的患者信息、病情描述和所需会诊科室等内容。

4. 会诊评估和答复医院会诊管理制度应规定会诊评估和答复的流程。

根据会诊的紧急程度和复杂程度,设立相应的评估机制,确保会诊答复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会诊流程1. 会诊接收一旦收到会诊申请,医院应及时进行会诊接收。

会诊小组负责对申请材料的审核和初步评估,确定是否需要会诊,以及会诊的紧急程度和所需科室。

2. 会诊安排医院会诊管理制度应规定会诊安排的流程。

根据会诊的紧急程度和复杂程度,会诊小组应根据专家的日程安排会诊时间,确保会诊工作的顺利进行。

3. 会诊讨论会诊讨论是会诊流程中的核心环节。

医院会诊管理制度应规定会诊讨论的形式和要求。

会诊小组要有明确的议题和目标,并提前将相关资料提供给参会医生,确保会诊讨论的高效和专业。

4. 会诊报告会诊管理制度应规定会诊报告的撰写和发送流程。

会诊小组负责撰写详细的会诊报告,报告中包括会诊结论和意见,以及所需的后续治疗方案等。

报告应及时发送给申请医生和病人,确保信息的快速传递。

四、会诊结果和效果评估医院会诊管理制度应规定会诊结果的评估和效果的监测。

会诊结果可以通过病程观察、疗效评估等方式进行评估,及时调整会诊管理制度和流程,提升会诊的质量和效果。

医疗会诊管理制度(5篇)

医疗会诊管理制度(5篇)

医疗会诊管理制度一、总则医疗会诊是指为了对病情进行评估和处理而邀请专家进行讨论的一种医学实践方式。

为了规范医疗会诊的流程和管理,提高会诊的质量和效率,制定本医疗会诊管理制度。

二、会诊的目的1. 提高病患的治愈率和生存率,降低病死率;2. 提高医疗水平,促进医学进步;3. 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4. 提高医疗机构的综合实力和医疗服务质量。

三、会诊的范围1. 对疑难病、危重病、罕见病等需要多学科协作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2. 对特殊科室无法处理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3. 对手术和治疗方案选择等重大决策进行讨论。

四、会诊的流程1. 提出会诊申请:由病患的院外医生或本院医生提出会诊申请,需提供病患的相关病史和检查资料。

2. 审核会诊申请:由医疗机构的会诊管理人员审核会诊申请,确认会诊的必要性和紧急性。

3. 组织会诊组: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需要的专业知识,由医疗机构确定会诊组成员,并进行通知。

4. 进行会诊讨论:会诊组成员按照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会诊讨论,对病情和治疗方案进行评估和讨论。

5. 会诊报告编写:会诊组根据讨论结果,撰写会诊报告,包括病史摘要、病情评估和治疗建议等内容。

6. 会诊报告的反馈和落实:会诊报告应及时反馈给申请会诊的医生,并根据报告的建议,进行相应的治疗或手术。

7. 会诊报告的归档和保存:会诊报告应归档并保存一定的时间,供后续参考和查阅。

五、会诊组的职责和要求1. 会诊组应由相关专科的专家组成,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2. 会诊组成员应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遵守医疗机构的相关规定。

3. 会诊组成员应按时参加会诊讨论,并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

4. 会诊组成员应保护医疗机构和病患的隐私信息,严禁泄露病患的病史和检查资料。

5. 会诊组成员应加强学习和交流,提高专业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会诊管理人员的职责和要求1. 会诊管理人员应负责会诊申请的审核和组织工作,保证会诊的顺利进行。

医院会诊管理制度与流程

医院会诊管理制度与流程

医院会诊管理制度与相关流程各医院都应制订会诊制度与流程,那么会诊就是临床医疗工作中集思广益,发扬学术民主,共同解决病人诊疗问题得重要措施,病人在诊断、治疗上有困难或涉及其她专业问题需要专科协助解决时,应及时组织会诊,会诊又分为多种形式,如急诊会诊、专家会诊、病区会诊、术前会诊等等,为了让会诊工作更加有章可尊,依法执业,依法行政得权利,特制定如下会诊管理制度与流程。

一、科内会诊:本病区或本科内得会诊。

由主治(主管)医师提出,经科主任同意后,召集本病区或本科室得医护人员参加(亦可结合疑难病例讨论会进行)。

二、科间会诊:1、在本专科领域内对病人得诊治有困难,需要相关学科协助得,可提出科间会诊。

2、急会诊:应邀科室应在接到会诊邀请后10分钟内前往会诊;普通会诊:应邀科室应在接到会诊邀请后24小时内前往会诊;严禁应邀医师未查瞧患者而直接行电话会诊。

3、科间会诊原则上由各科主班医师(或由科主任指定人员)负责完成,并做好会诊得登记工作,如碰到较为疑难得会诊,或同一病人经两次会诊后仍未明确诊治意见得,会诊医师应立即如实地汇报科主任,由科主任安排医师处理。

4、住院病人得普通会诊由管床医师提出,经主治医师同意后,由床位医师填写会诊邀请单。

会诊单上应详细写明患者得病情、邀请会诊得目得与要求,由主治医师签字确认后送至被邀请科室。

被邀请科室医师前来会诊时,必须有分管得床位医师陪同,以便共同讨论。

会诊结束后会诊医师应将会诊意见按规定格式记录在会诊单上,同时在会诊记录本上签字。

床位医师也应及时将会诊意见记录在病程录中。

5、住院病人得急会诊由主管医师提出,经上级医师同意后,可直接电话联系被邀请科室,后补填写会诊邀请单,会诊结束后会诊医师应将会诊意见按规定格式记录在会诊单上。

中午及夜间急会诊必须就是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得医师或经二线医师同意后,方可提出邀请。

6、急诊病人得急会诊由急诊当班医师提出,可直接电话联系被邀请科室,后补填写会诊邀请单。

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

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

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一、引言会诊作为医疗卫生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会诊,可以充分发挥多学科协作的优势,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旨在建立完善的会诊管理制度,明确会诊流程和职责,确保会诊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

二、合用范围本制度合用于医疗卫生机构内的各类会诊工作,包括内部会诊、外部会诊,受理各种难、疑、危重、疑难病例的会诊。

三、会诊流程1. 会诊申请患者或者其家属、转诊医院提出会诊请求时,医院应尽快接受并按照规定程序安排会诊。

会诊申请书包括以下内容:(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案号等基本信息;(2)会诊原因、诊断及治疗情况、现病史和既往史、检查结果等相关资料;(3)初步诊断、治疗方案及意见;(4)会诊要求和时间安排。

2. 会诊接收接到会诊申请后,医院会诊管理员应及时安排专家会诊。

会诊管理员应在会诊卡片上填写会诊专家姓名、联系、工作单位、职务、专业技术职称和代表性论著等情况,通过会诊卡片或者会诊影像资料送达相关专家,并告知会诊时间和地点,确保会诊及时、准确、高效地进行。

3. 会诊执行会诊进行时,相关专家应认真查阅患者病历、检查结果和影像学资料等,并问询患者或者其家属相关情况。

基于会诊结果,会诊专家应提出明确、详细、具有可操作性的治疗方案、建议和意见,并于规定期限内将会诊报告书、会诊卡片或者会诊影像资料等资料反馈给会诊管理员。

4. 会诊报告会诊管理员将相关会诊资料(包括会诊报告书、会诊卡片或者会诊影像资料)向申请医院和会诊专家发送,并及时归档保存。

四、责任和义务1. 会诊申请人的责任和义务(1)提供准确、完整的患者病历和影像学资料等相关资料;(2)提出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的会诊要求,以及会诊过程中可能浮现的疑点和难点等。

2. 会诊管理员的责任和义务(1)负责会诊流程的协调、组织和管理;(2)安排专家,指定会诊时间和地点;(3)将会诊报告及时反馈给会诊申请人和专家,及时归档保存。

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

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

院内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为规范我院院内会诊工作,提高会诊效率和挥着质量,特制定会诊制度和会诊流程如下:一、会诊分类:按范围分:会诊分为科内会诊、科间会诊、院内会诊和院外会诊,按急缓分为急会诊和普通会诊,急会诊要求10分钟之内到位,普通会诊不超过48小时完成。

二、会诊人员资质:正常上班时间,急会诊要求由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参加,普通会诊要求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参加,非正常上班时间均要求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参加。

三、会诊工作流程1、科内会诊:由患者的经治医师所在的医疗小组提出,经治医师书写会诊申请单,组长签字,报科室主任或副主任签字,由科室主任(或被授权的副主任)组织,少于三个人员(不包括三个)参加的会诊,按单人会诊书写会诊意见,三个以上人员参加的会诊按疑难病历讨论形式书写会诊意见。

2、科间会诊: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书写会诊申请单,治疗小组长及科室主任签字后送达被申请会诊的科室主任或被申请会诊人,由被申请科室主任安排合适的人员(或被申请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会诊任务。

3、院内大会诊:院内普通大会诊由经治医师书写会诊申请单,经治疗小组组长何科主任(或被授权的副主任)签字后送医务科,医务科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相关科室人员完成会诊。

4、院外会诊:院外会诊由经治医师书写会诊申请单,经治疗小组组长及科主任签字后报医务科,由医务科技相关医院联系后再确定会诊时间,完成会诊任务。

四、会诊文书书写要求:所有会诊均要在提出会诊当日在临时医嘱上书写会诊医嘱,小会诊由经治医师详细填写会诊申请单,会诊医师在会诊申请单下方会诊意见栏书写会诊意见,并签名。

书写会诊的日期、时间、经治医师要把会诊意见在会诊完成后的当日或次日的病程记录中记录;大会诊按疑难病历讨论记录书写在疑难病历讨论记录本中,经治医师要在会诊当日或次日把会诊总结性意见作为会诊病程记录单独一段书写,该次病程记录的标题要写会诊记录。

五、被会诊患者所在科室的经治医师要在该患者治疗转归(转院、出院)后将会真的及时性、有效性及病人的病情诊治情况告知相关科室或相关医师,由医务科组织的大会诊将要书面反馈意见报医务科,医务科每季度对各科室会诊的反馈意见汇总后进行分析、评价、找出会诊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达到持续改进目的。

会诊制度 流程及办法

会诊制度 流程及办法

会诊制度流程及办法会诊制度是医院为了提高诊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而制定的一项管理制度。

通过会诊,不同专科的医生可以共同讨论和解决疑难病例,提供全面、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会诊制度的流程及具体办法。

一、会诊制度的流程1. 会诊申请当初治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诊断和治疗方案不能满足需求时,可以向相关的科室提出会诊申请。

会诊申请内容应包含患者的基本情况、主要症状表现、已进行的相关检查及已经给予的治疗措施等。

申请时需提供完整的病历资料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以便会诊医生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

2. 科室接受申请接到会诊申请后,相关科室应及时进行审核,并决定是否接受会诊请求。

科室审核时需要综合考虑专业医生的工作负荷、当前科室的工作量情况以及会诊的紧急程度等因素。

如果决定接受会诊请求,科室应及时通知申请科室,并明确会诊的时间和地点。

3. 会诊讨论会诊时,申请科室的医生与被会诊科室的医生共同参与。

在会诊讨论过程中,主治医生首先介绍患者的病情,并提供患者的病历数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资料。

被会诊科室的医生根据提供的资料和自己的专业经验对病情进行评估,并提出诊断意见或治疗建议。

会诊讨论应注重专业性、科学性和严谨性,确保最终提供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

4. 会诊报告会诊讨论结束后,会诊医生需撰写会诊报告,详细记录会诊的过程、结果和意见建议。

会诊报告应包含患者的病历摘要、会诊科室的诊断意见、各方医生的建议及共同制定的治疗方案等。

会诊报告需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申请科室,并及时通知患者及家属。

5. 治疗执行申请科室在收到会诊报告后,应根据报告中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按时执行治疗。

如果会诊报告中的意见与原科室诊断有不同,应及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并获得其同意。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申请科室与会诊科室需要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协作,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二、会诊制度的具体办法1. 建立会诊申请流程医院应建立规范的会诊申请流程,明确申请的渠道和流程。

会诊管理制度与流程

会诊管理制度与流程

会诊管理制度与流程一、制度背景会诊是医院医疗卫生服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多学科融合、共同讨论、共同诊疗的一种重要形式。

会诊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加速疾病诊断和治疗,降低医疗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等。

因此,建立健全的会诊管理制度与流程对于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管理制度1. 会诊权限管理医院应制定明确的会诊权限管理制度,明确各个科室的会诊权限范围和要求,以便规范会诊流程。

2. 会诊申请流程患者或医护人员需填写会诊申请表并由主治医师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会诊。

会诊申请表中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主诊病情、会诊要求、会诊目的等内容。

会诊申请表需经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后方可提交。

3. 会诊接诊流程接诊医生应在收到会诊申请后尽快与主治医生进行沟通,并确定会诊时间和方式。

接诊医生应当对需要会诊的病情进行充分了解、审查病历资料和实施相应的检查,对会诊病例进行认真分析。

4. 会诊意见书写接诊医生需及时书写会诊意见,并将会诊意见书及时送交到患者病案中,确保其他医生可方便查看。

会诊意见书应包括对会诊问题的解答、诊断建议、治疗建议以及预后评估等。

5. 会诊意见反馈主治医师应及时查看会诊意见书并根据意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管理。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沟通,应及时与接诊医生进行联系,保证患者能够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

6. 会诊报告归档医院应建立完善的会诊报告归档系统,对所有会诊报告进行归档保存,并建立索引系统,以便随时查阅。

7. 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医院应定期对会诊管理制度与流程进行质量评价,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以确保会诊工作的顺畅进行。

三、流程管理1. 会诊流程图医院应绘制会诊流程图,明确每一步骤和责任人,以方便人员操作和监督。

2. 会诊引进流程管理对于专科会诊,医院应制定专门的会诊引进流程管理,包括与专家的联系、沟通、时间地点确定、交通食宿等。

3. 会诊结果通报医院应建立会诊结果通报制度,对不同科室的医生进行会诊结果的通报,以方便及时治疗。

医院会诊制度管理制度

医院会诊制度管理制度

医院会诊制度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严格规范医院会诊制度管理,明确会诊的程序和责任,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卫生部门的规定以及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会诊活动,所有会诊医生和相应管理人员应当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医院领导应当加强对本制度的宣传和实施,确保全体医务人员了解并严格执行本制度。

第四条医院会诊管理工作的任务是保证会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规范性,保障会诊医生权益,提高医疗质量。

第五条医院会诊管理工作的领导责任由医院相关领导担任。

医院会诊管理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由医务部门和相关科室负责。

第六条医院会诊管理工作的考核考评由医院相关部门负责。

第二章会诊程序第七条医院会诊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一)医生开出会诊申请单,申请单应当包括会诊要求、患者基本情况、病情资料等相关信息。

(二)会诊医生根据申请单进行患者病情评估,拟定会诊方案。

(三)会诊医生按照拟定方案,完成会诊工作。

(四)会诊医生书写会诊意见,将意见及时报告给会诊申请者。

第八条患者经医生开出会诊申请单后,应当按照医院规定的程序到相应的科室就诊,由相关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第三章会诊责任第九条会诊医生应当遵守医德医风,认真负责地进行会诊工作,确保会诊意见的准确性。

第十条会诊医生应当按照医院相关规定,及时完成会诊工作,将会诊意见书写清楚明了,报告给会诊申请者。

第十一条会诊申请者应当按照医院相关规定提供病情资料和相关信息,配合会诊医生进行会诊工作。

第四章会诊管理第十二条医院会诊管理工作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确保会诊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第十三条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会诊申请单和会诊意见书写模板,规范会诊申请和会诊意见的内容和格式。

第十四条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会诊医生管理档案,记录会诊医生的职业资格、专业技术水平、会诊工作情况等信息。

第十五条医院应当定期对会诊工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会诊医生进行奖惩和激励。

第十六条医院应当建立会诊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会诊工作的信息化采集、处理和共享。

院内会诊制度(五篇)

院内会诊制度(五篇)

院内会诊制度会诊是临床医疗工作中集思广益,发扬学术民主,共同解决病人诊疗问题的重要措施,是十八项核心制度之一,充分体现科室间的合作能力。

为规范我院院内会诊工作,提高会诊效率和会诊质量,特修订会诊制度和会诊流程。

一、科内会诊。

本病区或本科内的会诊。

流程。

由患者的管床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会诊时,管床医师要详细介绍病史,提出会诊要求,并做好会诊记录。

会诊医师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查体,并结合有关检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明确提出会诊意见。

主持人要进行小结。

对会诊意见认真组织实施。

会诊医师职称: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高及副高以上时限:发出会诊后当日(最好立即完成)记录。

少于三个人员(不包括三个)参加的会诊,按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书写会诊意见;三个以上人员参加的会诊按疑难讨论会进行,会诊结束后____小时内完成会诊记录(病程),____小时内完成疑难病例讨论。

二、科间会诊:在本专科领域内对病人的诊治有困难或特殊身份患者,需要相关学科协助的,可提出科间会诊。

(一)、急会诊:1.住院病人的急会诊流程。

由管床医师提出,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经二线医师同意后(中午、夜间及节假日由值班医师直接邀请),可直接电话联系被邀请科室,后补填写会诊邀请单,会诊结束后会诊医师应将会诊意见按规定格式记录在会诊单上。

会诊医师职称:值班医师时限:发出会诊申请后____分钟内到达记录。

会诊结束后____小时内完成会诊记录(病程)。

2.急救中心病人的急会诊流程。

由急诊值班医师提出,可直接电话联系被邀请科室,后补填写会诊邀请单。

会诊结束后会诊医师应将会诊意见按规定格式记录在病历本上。

如不能确定病人会诊去向时,向医务科汇报(中午、夜间及节假日向医疗总值班汇报),进一步讨论后,指定科室收治。

会诊医师职称:值班医师时限:发出会诊申请后____分钟内到达记录:在门诊病历上书写。

(二)、普通会诊1.住院病人的普通会诊流程:由管床医师提出,经主治医师同意后,由管床医师填写会诊邀请单。

医院会诊流程及制度模板

医院会诊流程及制度模板

医院会诊流程及制度模板一、会诊管理制度1. 为规范我院院内会诊工作,提高会诊效率和会诊质量,特制定会诊制度和会诊流程如下,请遵照执行。

2. 会诊范围:疑难危重症患者、病情诊断不清的患者、患者对诊断及治疗有疑问等。

3. 会诊申请:由经管医师填写远程会诊申请单,提出会诊目的,经主治医生及科主任签字,送至医务科审批备案后,由远程会诊室负责实施。

4. 会诊准备:会诊医师应提前30分钟将资料准备好送往远程会诊室,并填写远程会诊申请单。

会诊时会诊医师需穿工作服,佩戴胸卡,并提前10分钟与病人(家属)一同到达远程会诊办公室。

5. 会诊过程:会诊医师要本着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展会诊咨询工作,严格遵守医师道德行为规范。

会诊前仔细查对、分析会诊资料,认真听取对方专家的病情分析,记录治疗方案。

6. 会诊结束后,会诊医师应将专家意见单附入病历,及时收取远程会诊费用。

7. 急会诊时,申请医师应及时与远程会诊负责人员联系,将病人相关资料准备齐全,及时完成远程会诊。

二、会诊流程1. 接受各科室医生会诊申请。

2. 根据会诊要求,联系预指定会诊专家。

3. 若预指定会诊专家未能诊治,征得医生同意后,联系其他会诊专家。

4. 会诊医师准备好会诊资料,并填写会诊申请单。

5. 会诊医师提前到达远程会诊办公室,与病人(家属)一同参加会诊。

6. 会诊过程中,会诊医师认真分析会诊资料,听取对方专家的病情分析,记录治疗方案。

7. 会诊结束后,会诊医师将专家意见单附入病历,收取远程会诊费用。

8. 医务科对会诊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会诊质量。

三、会诊纪律1. 会诊医师应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按时参加会诊。

2. 会诊医师应尊重患者隐私,保护患者权益。

3. 会诊医师应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公正、客观地分析病情,提出治疗建议。

4. 会诊医师应积极参与会诊讨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诊疗水平。

四、会诊效果评估1. 定期对会诊效果进行评估,包括会诊满意度、会诊质量、会诊效率等方面。

医院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

医院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

医院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一、医院会诊管理制度会诊是医疗事业中常用的一种协作方式,旨在提高诊断、治疗和研讨等方面的质量和效率。

但如何规范和管理好会诊活动,是医院领导和医生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医院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会诊管理制度,以保证会诊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1.会诊的定义和范围会诊是指当患者病情不明确或诊疗方案存在争议时,由主治医生向其他科室的医生请教建议,以达到共同治疗的目的。

会诊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病情不明确,诊断难以确定的病例。

(2)治疗方案无法确定,需要多学科协作的病例。

(3)需要手术治疗但手术难度较大的病例。

(4)需要特殊检查或检验的病例。

2.会诊流程(1)主治医生确定需要会诊的科室和医生,并向其发送病例相关资料和病史。

(2)会诊医生收到资料后,对患者进行详细检查、询问和观察,并制定相关治疗方案。

(3)会诊医生将诊疗方案及建议书等资料提交给主治医生。

(4)主治医生负责将治疗方案及建议书等资料整理存档,并在患者病历中进行记录。

3.会诊注意事项(1)会诊医生必须对患者病情进行充分了解,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2)会诊医生应遵守患者隐私保护和医学伦理规范。

(3)主治医生应根据会诊医生的建议,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4)对于重要会诊,应定期收集会诊报告和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和质量控制。

二、医院会诊流程1.会诊申请当患者病情不明确或者疾病难以治愈时,医生应及时发起会诊申请。

医生需要在申请表上详细填写患者病情和病历资料,并注明需要会诊的科室和医生。

会诊申请应有指定的专人管理,并有拟定的时间安排。

2.会诊确认申请收到后,会诊处需查看患者的证明资料和病历资料,判断是否需要会诊,并确定会诊的时间和地点。

3.会诊讨论会诊讨论环节是会诊的核心部分,其目的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为疾病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会诊医生需详细阅读患者资料,进行讨论和分享经验,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4.会诊建议书在会诊讨论结束后,医生应立即制定会诊建议书,将具体的诊疗方案和建议详细记录下来,并发给主治医生。

各科室会诊管理制度

各科室会诊管理制度

各科室会诊管理制度1. 前言为了提高医院会诊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明确各科室之间的合作和协调机制,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专业、全面、协作的医疗服务,特订立本《各科室会诊管理制度》。

2.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科室之间的会诊工作。

3. 定义3.1 会诊会诊是指由一名或多名专科医生对患者进行综合诊治的过程,在需要多学科专家智慧和协作解决疑难、疑难和疑难病例时,由会诊组邀请相关科室的专家共同商讨诊疗方案和治疗方案。

3.2 会诊组会诊组是负责进行会诊工作的专家团队,由会诊组长和相关科室的专家构成。

4. 会诊申请与布置4.1 会诊申请4.1.1 患者的主管医生在推断需要会诊的情况下,应向会诊科室提交会诊申请。

4.1.2 会诊申请应包含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摘要、检查及检验结果等必需信息,并注明需要哪个科室的专家参加会诊。

4.1.3 会诊申请可以通过纸质或电子邮件形式提交。

4.2 会诊布置4.2.1 会诊科室收到会诊申请后,应及时组织会诊组进行讨论。

4.2.2 会诊组应依据患者的病情紧急程度确定会诊时间,并及时通知相关科室的专家参加会诊。

4.2.3 会诊科室应将会诊时间、地方和参会专家等信息告知患者及其主管医生。

5. 会诊讨论与决策5.1 会诊讨论5.1.1 会诊讨论由会诊组长主持,相关科室的专家参加。

5.1.2会诊讨论应认真了解患者的病情、诊断和治疗情况,并重要就诊断和治疗方案进行讨论。

5.1.3 会诊讨论结束后,会诊组应形成统一看法和建议,并书面记录。

5.2 会诊决策5.2.1 会诊决策应通过多数看法原则进行,会诊组长在会诊讨论结束后可依据会诊组看法形成最终决策。

5.2.2 会诊决策应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医学准则,确保决策的科学和可行性。

5.2.3 会诊决策应书面通知患者及其主管医生,并在医院信息系统中进行记录。

6. 会诊报告与总结6.1 会诊报告6.1.1 会诊结束后,会诊组应依据决策结果编写会诊报告。

会诊制度及流程

会诊制度及流程

会诊制度及流程会诊制度是医院内部协作的一种机制,旨在通过不同医生的多学科协作,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专业的诊疗意见。

本文将详细介绍会诊制度的定义、流程、优势以及应用。

一、会诊制度的定义会诊制度是一种医院内部协作的机制,通过医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

在会诊过程中,多个医生根据各自的专业领域和经验,结合患者的病情和需求进行讨论和决策。

会诊可以发生在同一科室的不同医生之间,也可以跨科室进行。

二、会诊流程1. 患者筛查和初步诊断:患者来到医院后,首先由主治医生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

如果遇到复杂的病例或者需要多学科协作的情况,主治医生会考虑发起会诊。

2. 会诊请求:主治医生向相关专家发起会诊请求,通常会提供患者的病历资料和初步诊断结果。

会诊请求可以通过电子系统发送,也可以直接面对面交流向专家提出。

3. 专家讨论:收到会诊请求后,被邀请的专家会与主治医生一起,仔细研究患者的病历和诊断结果。

在讨论过程中,专家可以提出疑问、建议或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4. 会诊意见:经过讨论后,专家会提供针对患者病情的具体诊断意见和治疗建议。

这些意见可以在书面形式上提供,也可以在会议或讨论中口头给出。

主治医生将会诊意见纳入患者的治疗方案。

5. 后续行动:会诊意见执行后,主治医生会定期与会诊专家沟通交流,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和改善。

如果需要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主治医生会再次请求会诊。

三、会诊制度的优势1. 知识和经验的共享:通过会诊,不同科室的医生可以共享各自的知识和经验,从而提供更全面、深入的诊疗建议。

这有助于解决复杂病例或罕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难题。

2. 多学科综合研究:会诊可以促进多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让不同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病例的讨论和决策。

这样更有利于患者病情综合分析和治疗方案制定。

3. 提高诊断准确性:通过多个医生的审查和讨论,可以减少个别医生的主观判断和误诊率,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诊管理制度与流程
各科室:
会诊是临床医疗工作中集思广益,发扬学术民主,共同解决病人诊疗问题的重要措施,病人在诊断、治疗上有困难或涉及其他专业问题需要专科协助解决时,应及时组织会诊。

为了让会诊工作更加规范,特制定如下会诊管理制度与流程。

一、科内会诊:
本病区或本科内的会诊。

由主治(主管)医师提出,经科主任同意后,召集本病区或本科室的医护人员参加(亦可结合疑难病例讨论会进行)。

二、科间会诊:
1、在本专科领域内对病人的诊治有困难,需要相关学科协助的,可提出科间会诊。

2、急会诊:应邀科室应在接到会诊邀请后10分钟内前往会诊;普通会诊:应邀科室应在接到会诊邀请后24小时内前往会诊;严禁应邀医师未查看患者而直接行电话会诊。

3、科间会诊原则上由各科急诊班或值班医师(或由科主任指定人员)负责完成,并做好会诊的登记工作,如碰到较为疑难的会诊,或同一病人经两次会诊后仍未明确诊治意见的,会诊医师应立即如实地汇报科主任,由科主任安排医师处理。

4、住院病人的普通会诊由经管医师提出,经医疗组长同意后,由经管医师填写会诊邀请单。

会诊单上应详细写明患者的病情、邀请会诊的目的和要求,由医疗组长签字确认后送至被邀请科室。

被邀请科室医师前来会诊时,必须有分管的床位医师陪同,以便共同讨论。

会诊结束后会诊医师应将会诊意见按规定格式记
录在会诊单上,同时在会诊记录本上签字。

床位医师也应及时将会诊意见记录在病程录中。

5、住院病人的急会诊由主管医师提出,经上级医师同意后,可直接电话联系被邀请科室,后补填写会诊邀请单,会诊结束后会诊医师应将会诊意见按规定格式记录在会诊单上。

6、急诊病人的急会诊由急诊当班医师提出,可直接电话联系被邀请科室,后补填写会诊邀请单。

三、全院疑难、危重病例会诊
1、住院病人病情诊断有困难或病情危重需要他科协助诊治的,可提出全院会诊。

全院会诊由床位主管医师提出,经医疗组长同意后,由床位医师填写会诊邀请单。

会诊单上除了需要详细写明患者病情、会诊的目的和要求外,应在会诊单右上角标明“全院会诊”字样,并明确写明会诊的时间、地点、邀请会诊的专家,经科主任确认签字后送至被邀请科室,并报医务科。

全院会诊可实行点名会诊,未点名者应邀科室应安排主治以上医师参加,必要时可邀请分管院领导或医务科工作人员一起参加。

全院会诊由科主任主持,并指定专人记录,会诊结束后由床位主管医师及时将会诊意见记录在病程录中。

2、门诊病人经两次就诊仍不能明确诊断者,门诊医师要向门诊主任提出会诊申请,流程参照住院病人。

会诊结束后应及时将会诊意见记录在门诊病历卡上,供门诊医师参考。

四、院外会诊或远程医学会诊
1、本院不能解决的疑难病例或由于本院无相应学科不能解决诊治问题时,可提出院外会诊。

经治科室应当向患者或其授权委托人说明会诊、费用等情况,征得患者或其授权委托人同意后,由经治科室科主任提出,书面报医务科批准;当患者不具备完全
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征得其近亲属或者监护人同意。

2、院外会诊由床位分管主治医师提出,经科主任同意后,由经管医师填写院外(远程医学)会诊邀请单,内容包括拟邀请医院、医师姓名、专业及技术职称、会诊的目的、理由、时间、地点、费用和联系人等情况,并附会诊患者病历摘要。

经审核后加盖医务科公章,由医务科向被邀请医院发出书面会诊邀请函。

3、院外(远程医学)会诊由科主任负责接待会诊专家,必要时可邀请分管院领导或医务科同志一起参加,指定专人记录,会诊结束后由床位医师及时将会诊意见记录在病程录中。

五、会诊登记本的记录
科间会诊与全院疑难、危重病例会诊的会诊登记本的一般项目由经治医师填写后与会诊申请单一起送达拟邀请科室。

双方医务人员在邀请科室会诊登记本上签字确认送达时间。

被邀请会诊的医师在到达科室后在会诊登记本签字确认。

六、会诊费用的收取。

科间会诊与全院疑难、危重病例会诊的会诊费用由提出邀请的科室按物价部门规定收取会诊费。

属我院诊疗需要请外院专家的会诊费、差旅费等均由院方承担,会诊科室按物价部门规定收取相关费用。

支付方式由科室先垫付后再由医院报销。

属患方主动要求邀请的,会诊费、差旅费等均由患方承担。

本管理制度自2015年5月1日起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