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102中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天津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天津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敕造(chì)歆享(xīn)间或一轮(jiān )数见不鲜(shuò)B.朱拓(tuò)吞噬(shì)放诞无礼(dàn)少不更事(gēng)C.庠序(xiáng)狗彘(zhì)养生丧死(sāng)弃甲曳兵(yè)D.亢旱(kāng)戕害(qiāng)苌弘化碧(cháng)前合后偃(yǎ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宫绦嗔视雕粱画栋孽根祸胎敛声屏气B.寒喧俨然百无聊赖沸反盈天宽宏大量C.造孽烦燥走头无路奄奄一息繁文缛节D.震撼盗跖杳无音信望帝啼鹃万恶不赦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为本市的跨越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但也应该看到,我们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
B.虽然我和他只有一面之缘,但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包括他的学识和人品。
C.打开莎士比亚戏剧集,如同打开百宝箱,使人眼花缭乱,处处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闪现着艺术的光芒。
D.暑假大学生勤工俭学招聘市场在武汉华师举行,万名大学生从四面八方赶来应聘。
4.下面各是描写人物眼睛的文字,对描写对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②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④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A.贾探春、贾宝玉、王熙凤、贾惜春B.王熙凤、贾探春、贾宝玉、林黛玉C.王熙凤、贾宝玉、贾探春、林黛玉D.贾迎春、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5.下列句子中填写正确的一组词语是()①祥林嫂比初来时候神气舒畅些,不待指引,自己的安放了铺盖。
她从此又在鲁镇做女工了。
②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天津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天津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铁骑突出刀枪鸣B.门前冷落鞍马稀C.整顿衣裳起敛容D.凄凄不似向前声二、语言表达将下面备选文句分别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使文段语意清晰连贯。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
果然稍微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这个太阳就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
①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②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③射得人眼睛发痛④我知道太阳要从那里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个地方三、其他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吞噬(shì)脊髓(suí)撬开(qiào)韬光养晦(huì)B.拓片(tuò)负疚(jiù)悚然(sǒng)沸反盈天(fèi)C.怯弱(qiè)纨绔(kù)戏谑(xuè)敛气屏声(bǐng)D.石栈(zhàn)朔漠(sù)宵柝(tuò) 群山万壑(hè)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踌躇缭倒恬然自安钿头银篦B.寒喧抚赝惴惴不安瘦消不堪C.草窠训熟司马轻衫咀嚼赏鉴D.洗漱膏粱孽根祸胎懵懂顽童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久居内陆的人眼里,大海的一吟一荡都是诗。
可从小说生长在海边的人,早已司空见惯了归帆片片、鸥影点点B.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C.抗震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部编版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近年来,宋代文学研究的突破与创新多集中于诗、文、笔记等以往关注较少的文体领域,而传统的词学研究则相对较为沉寂。
在此背景下,马里扬《内美的镶边——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考证》一书的出版,可谓为宋词研究的拓展与深化提供了珍贵的尝试。
作者对其研究有着非常自觉的反省,以“内美的镶边’这一巧妙譬喻为其工作定位。
所谓“内美”,盖指词之为词的文体特性。
深入阐明这一点固为词学研究的根本要旨,然而作者自谓本书的研究并不直接探索“内美”,而将先从“镶边”的工作做起。
所谓“镶边”,作者借用高友工《美典:中国文学研究论集》一书中的“外缘研究”概念加以阐发,谓其为对与宋词文体特质相关的外缘因素之考察,但又与以文献、历史考证本身为目的的“外部研究”有所不同:“外部研究,侧重于文献的整理与作家生平及作品背景的查考,而外缘研究则是在文学本体研究之内的,也可以说是文学的历史与文化的批评,不是单纯的文献与历史的研究”,其意图在于“借助文献学或历史学的方法,要来进入对文本的文学特性的研究”。
虽以对宋词“内美”的关怀为底色,然而占据本书主体并最能体现作者研究功力的部分,仍是大量扎实、细腻甚至趋于烦琐的实证性考据工作。
书中所呈现的判断与观点,皆建立在对诸如“犯曲”结构与文辞格式、王安石文集编撰、苏轼与杨绘之交往、晏几道歌词“投赠"事件等具体问题的辨析之上。
在直接材料有限、史实面目不清的情况下,作者在茫茫史料间钩沉爬梳,如农民耕种般对一手文献材料一寸一寸地耐心耕耘,遂使史料间的隐晦联系逐渐显影,模糊的历史事件有了较为清晰的轮廓。
尤令人敬佩的是,虽以深厚的考证功力见长,作者呈现于书中的学术探索却不止于此。
在作者看来,实证性的考据工作,应当通向对文学本质问题的揭示与阐明:“我们认为,古典文学研究当中的‘考证’本身,恐怕不只是一种态度、方式与基础,或者应该本就是一种批评。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2019—2020年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考时:150分钟分值:150分注意:请将所有答案都写在答题卷上一、现代文阅读(28分)(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走失在纳西文字中富遐①与丽江古城的邂逅是在薄暮时分,沐浴着夕阳的余晖走进古城,古老的墙深沉低语,仿佛处处藏着精灵,轻轻触碰,便会有故事抖落。
②从城门走进四方街,那些通往小街的路口,仿佛一下让人迷失,不知该从哪条路起步。
好在担心是多余的,随便选一个路口进入,都不会迷失方向。
因为丽江的水是有灵性的,她完全充当了导游角色,水的方向就是人想要去的方向。
③老街顺地形而建,斑驳且略有些倾斜;小桥下流水依依,和着脚步的节拍轻吟浅唱。
与这宁静截然不同的是那些沿街的小商品铺子,堆满了各种纳西风情,那些散发着浓郁民族气息的纳西头巾,驼铃木刻和叮当作响的银饰,最得游客们的喜爱。
于是,被这热闹吸引了的,便沿街一间间地欣赏把玩下去;而依旧喜欢那平静风景的,也便怡然自得地渐行渐远,或摄影,或写生,享受一份原始的洒脱。
④而我则是在一幅幅纳西手艺人的字画中渐渐迷失了方向,模糊了时空概念的。
浏览小街图文并茂的纳西版画、烫画、木刻画的同时,我被一家名叫“纳艺人”的刻印店所吸引。
这个略显拥挤的店铺里,摆满了款式各异,大小不一的石头,应游人所需把名字或经典妙词,感悟小语刻在石头上,随你到天涯海角。
我把自己的名字写给了纳西艺人,并让他写出纳西文字后予以图解。
他写的“富”字是一口精致的小锅,锅内有米粒,还冒着热气,意寓不愁吃喝,表示富裕;而“遐”字则是一个意象的脑袋在思考,青烟缭绕表示思索后而又浮想联翩。
刻印仅用了一会儿,我却在小店驻足了一小时之久。
⑤而后,我又让艺人刻下了另一方“珍爱一生”的石印,爱的写法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牵着手,中间是一颗针,“P”的样子,表示读音,这是我见到过的最美的象形文字。
我把这些精美的石刻小心包好,揣在怀里,仿佛拥有了一个永久的秘密。
高一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高一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
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
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
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
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
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
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性,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制度。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姓名得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本卷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语言积累(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阻遏.(è)颓圮.(pǐ)漫溯.(suò)鲰.(zōu)生B.长篙.(gāo)彘.(zhì)肩叱.(chì)骂青荇.(xíng)C.犒.(kào )赏忸怩.(nì)濡.(rú )湿船舸.(kě)D.浮藻.(zǎo)淬.(cuì)火河畔.(pàn)游说.(shuì)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惆怅星辉斑澜檐头瓦菲披荆斩棘B.叱骂天伦叙乐秋毫无犯忸怩不安C.长篙书生意气篱墙颓圮离别笙萧D.寥廓沧茫大地峥嵘岁月凄惋迷茫3.下列语句中加点熟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
C.某市玩六合彩被骗者仅记录在案的就已成百上千,被“码主”卷走资金几百万元。
如今,地下“六合彩”东山再起....,值得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D.阿富汗重建资金匮乏,困难重重,捉襟见肘....,临时政府呼吁国际社会,解冻前塔利班政权的海外资产。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徐志摩死亡的噩耗传出,震惊了海内外,胡适连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B.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词: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的确是一语中的。
C.《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诗人献给他的“母亲”(一个普通中国农妇)最真诚的颂歌。
D.用丁香结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2(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2(附答案)考生注意:1.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阅读的力量与价值阅读,是一种能够赋予人们知识、智慧和情感的重要活动。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的力量与价值愈发凸显。
首先,阅读能够拓展人的视野。
书籍如同一个个窗口,带领读者领略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人生。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与古代的智者对话,了解历史的变迁;也可以探索未知的领域,接触前沿的科学知识和思想观念。
阅读让我们的视野不再局限于自身所处的环境,而是能够放眼全球,洞察世界的多样性。
其次,阅读有助于提升人的思维能力。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理解、分析、综合和评价各种信息。
这种思维的锻炼能够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例如,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让我们感受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我们自己的创新思维;阅读哲学著作则能够促使我们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提升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最后,阅读具有丰富人的情感世界的价值。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引发共鸣。
我们可以在阅读中体验各种情感,如喜悦、悲伤、愤怒、感动等。
这些情感的体验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加理解他人,也能够增强我们自身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同时,阅读还可以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和力量,在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为我们提供精神上的支持。
总之,阅读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力量与价值。
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我们成长和进步的阶梯。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已经失去了它的价值。
B. 阅读只能带领读者了解历史,不能探索未知领域。
C. 阅读可以提升人的思维能力,培养多种思维方式。
D. 阅读无法丰富人的情感世界,不能给予心灵慰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2016(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第Ⅰ卷基础检测(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A.寥廓(kuî) 分外(fân)浪遏飞舟(â)挥斥方遒(qiú)B.沁园春(qìn)百舸(gě)峥嵘(zhēng rïng)风华正茂(mào)C.岁月稠(chïu)苍茫(cāng)百侣(lǚ)橘子洲头(jú)D.怅寥廓(chàng)颓圮(qǐ)沉浮(fú)激昂慷慨(kāng)2.下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A.荆棘(jí)掐死(qiā)雕花(diāo)河畔(bàn)B.瓦菲(fēi)典押(diǎn)酱碗(jiàng)青苔(tái)C.忸怩(niǔ)臂膀(bì)冰屑(xiâ)团箕(jī)D.火钵(bō)凌辱(líng)叱骂(chì)漂泊(bï)3.下列各句中不全都是通假字的一项是()A.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共其乏困B.秦伯说,与郑人盟距关,毋内诸侯C. 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要项伯D. 沛公起如厕何厌之有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在句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财物无所取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沛公居山东时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隔膜万户侯漫江碧透书生义气B. 携手竟自由山舞银蛇萧瑟秋风C.遏制翔实中流砥柱沧海桑田D.搏击妖娆英雄气慨浮想联翩6.下列句子属于状语后置的一句是()A.此天子气也 B.毋从俱死C.若属皆且为所虏 D.将军战河北7.选择下列全都正确的一项()A. 谩骂散漫棉絮宽恕惋惜B.竞争毕竟维幕唯一给予C.斑斓波谰瓦菲窗扉忸怩D.朔风上溯携手隽刻惆怅8.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C.若属皆且为所虏 D.夺向往天下者必沛公也9.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大王来何操B.赵氏求救于齐C.是寡人之过也D.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10.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像染过一样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水浅的江底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游泳11.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A.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C.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12.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1)顷之未发(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因击沛公于坐,杀之(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6)臣请入,与之同命(7)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8)是寡人之过也(9)怅恨久之(10)公从之A.(1)(9)/(2)(10)/(3)(5)/(4)/(6)(7)(8)B.(1)(3)/(2)/(4)(5)/(7)(10)/(6)(8)(9)C.(1)(9)/(2)/(3)(5)/(4)(6)(10)/(7)(8)D.(1)(3)/(2)(10)/(5)(8)/(4)(6)/(7)(9)13.下列两句话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两句应当是()①鉴赏诗歌,正是要通过语言媒介,去_______②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诗人都是大自然的朋友,我国唐代有山水、边塞诗派,英国有“湖畔派”,山川风物给他们灵魂,______①a.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b.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
②a.他们从春花秋月中寻求寄托。
b.春花秋月给他们以寄托。
A.aaB.abC.baD.bb14.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15.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古今意义都一样的一项是()A.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B.行李之往来C.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D.沛公居山东时阅读下面诗词,完成文后题目《虞美人·枕上》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
夜色长天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皆灰烬,剩有离人影。
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16.上阕所写的“愁”是____________之愁,“数寒星”透露出作者的_______情怀。
17.试分析下阕中“残月”这一意象在词中的作用。
(2分)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7~18题。
(6分)惠安女子舒婷野火在远方,远方在你琥珀色的眼睛里以古老部落的银饰约束柔软的腰肢幸福虽不可预期,但少女的梦蒲公英一般徐徐落在海面上啊,浪花无边无际天生不爱倾诉苦难并非苦难已经永远绝迹当洞箫和琵琶在晚照中唤醒普遍的忧伤你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令人忽略了:你的裸足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于是,在封面和插图中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18.诗歌抒写了惠安女子真实的生命状态,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惠安女子形象?请你用诗中的话回答。
19.《惠安女子》显示了诗人善于从客观生活中提炼诗歌意向的能力,请你寻找诗中的一些意向,并用散文的语言描绘出诗中所表现的情景。
三、阅读《垓下之围》片段,完成20-25题。
(共16分)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①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
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②,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注:①舣(yǐ倚):整船靠岸。
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
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王军.壁垓下壁:筑壁垒B.持短兵.接战兵:兵器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受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购:购买21.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左右..皆泣,莫能仰视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C.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D.我何面目..见之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B.①汉军至,无以..为乐,请以剑舞..渡②军中无以C.①骓不逝兮可奈何..?”..②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D.①乃.令骑皆下马步行②乃.自刎而死23.从分句间关系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B.失此利也,虽悔之,亦无及也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D.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24.下面诗词是后人对项羽的评价,对其表示同情肯定的两项是()①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②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③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及解析1.【答案】D【解析】:颓圮(tuí pǐ)指“倒塌,败坏”2. 【答案】A【解析】:河畔(pàn)3. 【答案】D【解析】:A项“倍”通“背”,背叛之意;“共”通“供”,供给B项“说”通“悦”,高兴;“内”通“纳”,指接受,容纳C项“蚤”通“早”,早些;“要”通“邀”,邀请D项前句没有通假字;后句“厌”通“餍”,满足4. 【答案】B【解析】:B项财物指金钱物资,与现代汉语相同。
其他三项是古今异义字,A中“行李”古义是“来往的使者,出使的人”;C 项句子“夫人”指“这个人”;D项句子“山东”指是“崤山以东”5. 【答案】C【解析】:A项“书生意气”指同学们意气奔放;B项“竞自由”是指竞争;D项的“气概”,所给字是“慷慨”的“慨”6. 【答案】D【解析】:A项为判断句;B项为省略句“毋从之俱死”;C项被动句;D项省略“于”“将军战于河南”即为“将军于河南战”,状语后置7. 【答案】A【解析】:B项“帷幕”;C项“波澜”,“窗扉”指窗户和门,也专指窗户;D项“镌刻”的“镌”8.【答案】C【解析】:C项为被动句,其他均为判断句式9.【答案】A【解析】例句为宾语前置句A.宾语前置B.状语后置C.判断句D.判断句10.【答案】C【解析】C项,浅底:江水清彻见底,并非真浅。
11.【答案】D【解析】粪土/当年/万户侯12.【答案】C【解析】(1)不译(2)动词,去、到(3)取独不译(4)代词,他(5)取独不译(6)代词,他(7)的(8)的(9)不译(10)代词,他13.【答案】B【解析】①句,根据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应是先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然后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最后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所以应填a。
②根据前后句式一致,前句写山川风物给他们灵感,后句就应对应春花秋月给他们以寄托。
故填b。
14.【答案】B【解析】一般疑问句15.【答案】A【解析】A.扼住手腕16.【答案】离别寂寞孤独【解析】起句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现了愁苦之多,“江海翻波浪”,形象的比喻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愁绪。
“江海翻波浪”是整首词里唯一的一个强音,不但身体反侧难眠,而且心情愁绪也如浪潮翻腾。
巧用比喻,一语双关。
“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此句写诗人因愁苦而辗转反侧难眠,只好披衣、起坐、仰望星空数星星,“寂寞”“寒”等形容词透露出作者寂寞、孤独的处境。
披、起、数三个动词表现了作者的无奈之情。
17.【答案】下阕写“残月”渲染了压抑愁苦的心情和氛围,使得作者触景生情,倍增愁绪。
【解析】“月”有阴晴圆缺,月圆思团圆,月缺伤离别,作者见一钩残月,自然触景生情,愁绪倍增。
18.【答案】塑造了惠安女“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的忧伤而又充满幻想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