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肾脏

合集下载

传统中医知识 五脏之五 肾

传统中医知识  五脏之五 肾

传统中医知识五脏之五肾肾位于腰部,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故《素问》说:“腰者,肾之府。

”由于肾藏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主水液、肾主纳气。

其与其它组织器官的关系是:肾主骨、生髓、通于脑,齿为骨之余。

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

肾与膀胱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1)肾的生理特性肾的生理特性,主要有两个方面:1、肾性潜藏,为固摄之本。

在五脏之中,肾的位置最下,而在生理功能方面主藏蓄阴精,又主命火。

肾精宜藏,最忌耗泄损伤,命火宜潜于水中,不宜升腾。

所以,在古代,以潜藏蛰伏之意比喻肾的生理特性。

正是由于肾的封藏固摄作用,使体内精微物质得以保留,元阴元阳得以闭藏,人的生命力才能旺盛,身体才能健康。

若肾有病变,使肾的封藏、固摄机能失职,就会引起阴精过度耗损妄泄病症,表现为遗精、带下、滑胎、尿浊、尿甜等。

2、肾与冬气相通应。

在五脏之中,肾属阴中之阴,而冬季阴气最盛,故肾与冬气相通应。

表现在病理方面,肾的病变,在自然界之气的滋助下,在冬季易于好转,病人的自我感觉亦较为舒服些。

当然冬季气候变化过于剧烈,对肾也容易产生损害作用。

(2)肾的主要生理功能(一)肾藏精,主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精是人体内最宝贵的物质之一。

在中医学理论中,精的运用甚为广泛,归纳起来,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也就是说,人体的各脏腑组织器官,均是由精这种物质构成,先有了精,在此基础上才有了胚胎的发育,生命的产生。

故《灵枢》说:"人始生,先成精。

"二是指精为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即是说,人出生后,由幼年、青年到壮年、老年,都不断地消耗精微物质,"精"即是对这些精微物质、营养成分的概括。

藏精,是肾的主要生理功能,即是说肾对于精气具有闭藏作用。

肾所藏的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两部分。

中医辨证论治肾脏疾病的诊断与中药组方

中医辨证论治肾脏疾病的诊断与中药组方

诊断要点
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大于3.5g/d);低 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低于30g/表现为水肿起于眼睑、继则 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肢节酸楚等 ;脾虚湿困证,表现为面色萎黄、神疲乏 力、纳少便溏、水肿较轻等;肾阳虚衰证 ,表现为全身明显水肿、按之凹陷难起、 腰腹下肢尤甚、畏寒肢冷等。
节制房事
根据个体情况适当节制房事,以 保护肾气,促进肾脏健康。
01 02 03 04
情志调养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抑郁 等不良情绪对肾脏的影响。
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有利于保护肾脏功能, 减少肾脏损害。
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加强健康教育
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肾脏疾病的认 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康复。
定期随访
慢性肾小球肾炎诊断要点及辨证分析
诊断要点
长期持续性蛋白尿、血尿或水肿、高 血压等症状;肾功能逐渐减退;病程 长,进展缓慢。
辨证分析
脾肾气虚证,表现为腰脊酸痛、疲倦 乏力、纳少、大便溏、尿频或夜尿多 等;肝肾阴虚证,表现为目睛干涩或 视物模糊、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口 干咽燥、腰膝酸软等。
肾病综合征诊断要点及辨证分析
分类
根据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 肾脏疾病可分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性疾 病、肾血管性疾病等。
中医对肾脏生理功能认识
01
藏精主水
中医认为肾脏主要功能是藏精、 主水,与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繁 衍、水液代谢等方面密切相关。
肾主纳气
02
03
肾主骨生髓
肾脏还具有纳气的功能,与呼吸 运动、气体交换等生理过程有关 。
辨证分型与治则治法选择
肾脏疾病的辨证分型主要包括肾阴虚、肾阳虚、肾气 虚、肾精不足等类型。不同类型的肾脏疾病具有不同 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需要采用不同的治则治法。

中医补肾增强肾脏排功能清除体内素

中医补肾增强肾脏排功能清除体内素

中医补肾增强肾脏排功能清除体内素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负责排除体内废物和调节水分代谢。

中医认为肾脏是生命活动的根本之源,充分发挥肾脏的功能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医补肾的方法,以增强肾脏排功能,清除体内素。

一、中药调理1. 丹参丹参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补血消肿等功能。

可以制成丹参水或煎剂服用,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肾脏功能。

2. 黄芪黄芪是一味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补气养血、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可以用黄芪泡水或煎剂服用,以增强肾脏的免疫功能,提高体内素的清除效率。

3. 熟地黄熟地黄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能够调节肾脏的功能,促进尿液排出,清除体内废物。

熟地黄可煮汤或煎剂服用,也可以与其他中药搭配使用。

二、饮食调节1. 多喝水适量饮水有助于增加肾脏排尿功能,清除体内素。

建议每天饮水量不少于8杯,可以选择白开水、淡茶水等清淡饮品。

2. 控制盐摄入量高盐饮食会加重肾脏负担,抑制排尿功能。

应尽量减少食用咸味食物,选择低盐或无盐调料,合理控制盐的摄入量。

3.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C能够增强肾脏的排尿功能,帮助清除体内素。

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等是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在日常饮食中可以适量摄入。

三、生活习惯调整1. 合理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对于增强肾脏功能十分重要。

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增强肾脏的排毒能力。

2. 适量运动适度的运动不仅可以增强肾脏排尿功能,还可以提高整体的代谢水平。

建议每周进行3-4次适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促进血液循环,清除体内素。

3. 规律排便肾脏的排毒功能与肠道的排便息息相关。

保持规律的排便习惯,避免便秘问题,有利于肾脏废物的排出。

总结:中医补肾可通过中药调理、饮食调节和生活习惯调整来增强肾脏排功能,清除体内素。

丹参、黄芪和熟地黄等中药可以帮助促进肾脏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提高肾脏的排毒效率。

在饮食方面,适量饮水、控制盐摄入量和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有助于肾脏的排尿功能。

中医--肾

中医--肾
4
1、肾主藏精 主生长发育,主生殖。
《素问· 上古天真论》:“肾者主 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 五脏盛,乃能泻。” 《素问· 六节脏象论》:“肾者主 蛰,,肾所藏之精,是 先天之精。精是人体生长发 育的根本。 • 所以《素问· 金匮真言论》说: “夫精者,生之本也。”
11
•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 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合,故 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 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 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 衰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 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形体皆 极,则齿发去。”
12
• 这是人体先天之精的发育盛衰而 形成的男女七七、八八的生长发 育的规律,是基本符合人体实际 情况的。
31
• 人体的衰老和疾病的发生, 也主要是由于它们三者发生 衰变,七情可以伤神,六淫、 饮食、劳逸的失度可以伤气, 久劳、房劳可以伤精。 • 因此保持精气神的健全,也 就成了人们防病保健和却病 延年的关键。
32
• 古人以简御繁,创造出了精气神 的理论,使人们在生活中随时重 视它们,保护它们,培养它们。 古代修神仙术者重于练神,习武 术者重于练气,而房中术重于保 精,实际都是全面保养精气神的。
54
• 《素问· 水热穴论》:“肾者胃之 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 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 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浮肿, 许多由于肾不化气,水液不能蒸 化,成形而畜留于体内。
55
7、肾司二便
• 小便的排出,靠肾阳肾气的温煦, 气化则能出矣。肾阳虚,可见畏寒 肢冷,小便清长,余沥,失禁等病 症。 • 肾为胃关,脾胃的腐熟运化功能的 原动力来源于肾。肾虚则脾虚,出 现脾肾两虚,症见腹胀腹痛,肢冷 畏寒,便溏飧泄等病症。

中医中关于肾的描述

中医中关于肾的描述

中医中关于肾的描述如下:
肾为先天之本,主要功能包括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通于脑、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是指肾中藏有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即包括禀收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亦包括脾胃消化吸收的后天之精,肾中精气在胚胎发育、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生命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

肾主水,是指肾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生理功能,肾通过气化作用,维持水液在体内的升、降、出、入等,从而使水液代谢维持平衡。

肾主纳气,是指肾具有固摄(巩固)纳肺所吸入之清气的功能,保持呼吸的深沉、平稳,从而保证体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换。

中医按摩养生了解肾脏按摩的益处

中医按摩养生了解肾脏按摩的益处

中医按摩养生了解肾脏按摩的益处中医按摩养生肾脏按摩的益处按摩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对人体脏腑经络的刺激,调节气血运行,增强机体免疫力,对于促进健康养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

其中,肾脏按摩作为一种重要的按摩法则,在中医养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医按摩养生中肾脏按摩的益处。

一、肾脏在中医中的重要性肾脏是中医学说中的重要脏器之一,被视为人体的“命门”。

中医学中认为肾脏主管水润,控制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还管理着骨髓和脊髓等重要组织。

肾脏也是人体的重要能量之源,主要负责体内能量的储存和调节,对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精力充沛以及延缓衰老具有重要作用。

二、肾脏按摩的益处1. 促进血液循环:肾脏按摩可以刺激肾脏及周围组织,增加血液供应,促进肾脏循环。

通过肾脏按摩,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肾脏及围绕肾脏的血液供应,提高肾脏功能,有助于排除身体中的废物和毒素,保持健康。

2. 强化肾脏功能:肾脏按摩可以刺激肾脏脏器,增强肾脏的功能。

经络系统中的肾经与肾脏密切相关,通过按摩肾脏所在的穴位,可以刺激经络,促进气血循环,增强肾脏的功能。

肾脏按摩还可以增加尿液的排泄量,帮助清除体内多余的废物,保护肾脏功能,维护身体健康。

3. 调节内分泌:肾脏按摩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促进激素的分泌和平衡。

肾脏是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中心,通过按摩肾脏,可以刺激肾上腺和垂体等内分泌腺体,促进激素的分泌和平衡,有助于调节身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

4. 提升免疫力:肾脏按摩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中医学认为,肾脏与人体的先天之本、后天之元密切相关,肾脏的强壮与否与免疫力密切相关。

通过肾脏按摩,可以刺激肾脏的活力,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预防和对抗疾病。

5. 缓解疲劳和压力:肾脏按摩可以缓解疲劳和压力,增强人体的精力。

经常进行肾脏按摩可以刺激肾脏的功能,促进能量的释放和积蓄,提高人体的活力和精神状态。

肾脏按摩还可以调整自律神经系统,缓解精神压力和紧张情绪,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和调节情绪,改善身心健康。

中医补肾提高肾脏排泄功能净化体内素

中医补肾提高肾脏排泄功能净化体内素

中医补肾提高肾脏排泄功能净化体内素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其功能涵盖排泄、补充水分、调节血压等多个方面。

而在中医理论中,肾脏还有着独特的意义,被称为“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根”。

因此,保护和调理肾脏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医补肾的方法,以及如何提高肾脏排泄功能和净化体内素。

一、中医补肾的方法中医补肾有着悠久的历史,经验丰富的中医师们总结出了许多有效的方法。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医补肾方法。

1. 中药补肾中药是中医补肾的主要手段之一,许多中草药具有补益肾脏的功效。

例如枸杞、淫羊藿、海狗肾等都是常用的中药补肾品种。

在应用中药补肾时,应根据自身情况和体质选择适合的中药,并遵循医生的建议来合理使用。

2. 饮食调理合理饮食对肾脏的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推荐一些食物来补益肾脏,如黑豆、黑芝麻、核桃等。

这些食物具有滋补肾脏、增加肾脏功能的作用。

此外,还应避免过量摄入盐分和咖啡因,限制高糖高脂的食物,以减轻肾脏负担。

3. 肾脏保健操中医强调身体运动对补肾的重要性。

进行适量的肾脏保健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肾脏的功能。

例如,下蹲操、转腰运动等都可以起到锻炼肾脏的作用。

二、提高肾脏排泄功能肾脏排泄功能的提升有助于去除体内废物和毒素,维护身体的健康。

以下是几种提高肾脏排泄功能的有效方法。

1. 饮水充足充足的饮水是维持肾脏健康的关键。

足够的水分可以稀释尿液,加速废物的排泄。

因此,建议每天饮水量不少于八杯,但也需根据个人情况来调整。

2. 远离过量药物和化学物质许多药物和化学物质对肾脏造成负担,长期不合理使用会影响肾脏排泄功能。

因此,在使用任何药物或接触化学物质时,应遵循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避免过量和不合理使用。

3. 保持正常体重过度肥胖会导致肾脏过度负荷,影响其正常功能。

保持正常体重可以减轻肾脏的负担,提高其排泄功能。

三、净化体内素中医强调净化体内素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净化体内素可以祛除体内湿热、毒素等有害物质,增强肾脏的清除功能。

中医如何从肾脏角度调理肾功能衰竭

中医如何从肾脏角度调理肾功能衰竭

中医如何从肾脏角度调理肾功能衰竭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肾脏被视为人体的重要脏器之一,对于维持生命活动起着关键作用。

当肾功能衰竭发生时,中医会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整体调理来改善肾脏的功能,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水,主纳气。

肾功能衰竭在中医范畴中多属于“水肿”“关格”“癃闭”等病症。

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往往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劳倦、情志失调、久病伤肾等因素有关。

从病因病机角度来看,先天肾气不足,肾脏本身虚弱,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内在因素。

后天的饮食不节,如过食肥甘厚味、饮酒过度等,会损伤脾胃,导致脾失健运,水湿内生,进而影响肾脏的功能。

情志方面,长期的忧思恼怒、惊恐紧张等不良情绪,可导致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灼伤肾阴。

此外,久病不愈,如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迁延日久,损伤肾脏的精气,也会逐渐发展为肾功能衰竭。

在调理肾功能衰竭方面,中医强调辨证论治。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分为不同的证型,如脾肾气虚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等。

针对不同的证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和方剂。

对于脾肾气虚型的患者,常见症状有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

治疗上以健脾补肾、益气养血为主,常用方剂如补中益气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在用药方面,会选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健脾益气之品,以及熟地、山药、山茱萸等补肾之药。

脾肾阳虚型的患者,表现为畏寒肢冷、面色晄白、腰膝冷痛、腹胀便溏、夜尿增多等。

治疗以温补脾肾、化气行水为主,常用方剂如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常用药物有附子、肉桂、干姜、白术、茯苓等。

肝肾阴虚型的患者,多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等症状。

调理上以滋补肝肾、滋阴降火为主,方剂可选用知柏地黄丸合一贯煎加减。

用药会选用熟地、山药、山茱萸、知母、黄柏、麦冬、沙参等。

气阴两虚型的患者,常见症状有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口干咽燥、自汗盗汗、手足心热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位于腰部,左右各一,是人体重要的脏器之一,有“先天之本”之称。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殖与生长发育,主水,主纳气,生髓、主骨,开窍于耳,其华在发。

(一)肾藏精,主生殖与发育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各种机能运动的物质基础,这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由脾胃化生两者贮藏于肾,称为“肾精”。

“肾精”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生殖功能的物质基础,影响到人体各个脏腑。

肾的精气盛衰,关系到生殖和生长发育的能力。

人从幼年开始,肾的精气逐渐充盛,就有齿更发长等变化;发育到青春时期,肾的精气充盛,产生了一种“天癸”的物质,于是男子就产生精子,女子就开始按期来月经,性机能逐渐成熟,而有生殖的能力;待到老年,肾的精气渐衰,性机能和生殖能力随之减退至消失,形体也就逐渐衰老,故《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

七八,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这充分地反映了肾的精气在主持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方面的作用。

如果肾精亏损,则小儿发育迟缓,筋骨痿软,智力发育不全等;成年人则有早老早衰,头昏耳鸣,精力减退等;女子则有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月经初潮来迟,经闭,不孕等;男子精少不育等。

(二)主骨生髓,通于脑肾主藏精,而能生髓,髓居于骨中,骨赖髓以充养。

所以《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肾主骨”,《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

肾精充足,则骨髓的生化有源,骨骼得到髓的充足滋养而坚固有力。

如果肾精虚少,骨髓的化源不足,不能营养骨骼,便会出现骨骼脆弱无力,甚至发育不良。

所以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常是由于肾精不足骨髓空虚所致。

临床上应用中医补肾的药物,加速骨质的生长和愈合,治疗各种骨髓疾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均收到满意的效果,这是根据中医的肾藏精,精血互生,肾主骨,精生髓的理论为依据的。

髓有骨髓和脊髓之分,脊髓上通于脑,所以《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

脑的功能是主持精神思维活动,故又称:“元神之府”。

因脑髓又赖于肾精的不断化生,如肾精亏虚者,除出现腰酸腿软等症外,还会出现头晕,失眠,思维迟钝等症状。

“齿为骨之余”,牙齿也有赖于肾精的充养,故某些牙齿的疾患也与肾有关,若肾精充足,则牙齿坚固。

如小儿生牙过晚,成人牙齿松动,容易脱落等,均为肾精不足的反映。

临床上肾虚的牙痛齿摇,用补肾的方法治疗常获得疗效,就是这个道理。

(三)肾主水主水,主要是指它在调节体内水液平衡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肾对体内水液的存留,分布与排泄作用,主要是靠肾的气化功能完成的,而气化作用的动力就是肾阳,还要靠肾阳和肾阴的调节作用,通常将这种调节作用比作“开”与“阖”。

一般认为,肾阳主开,肾阴主阖.肾阴不足,则开多阖少,小便则多,常见于尿崩症,糖尿病等,
治疗时应滋补肾阴。

如肾阳不足,则开少阖多,小便则少,多出现浮肿等症,治疗时应温补肾阳为主。

(四)肾主命门火“命门”,即生命之门,含有生命根本之意。

“火”,指功能动力而言。

肾主命门之火是说肾有主管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的功能。

肾有肾阴,肾阳,命门之火就是肾阳,又称元阳,真阳等,它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

从临床看,命门火衰的病人,其病症与肾阳不足病症多属一致,治疗时补命门之火的药物,又多具有补肾阳的作用,之所以称为“命门”,无非是强调肾中阳气的重要性而已。

命门之火有滋养和推动各脏腑功能,暧脾运化,助肺吸气,促进生殖机能成熟,促进生长发育,推动水液运行和气化等作用。

若命门火衰,不暖脾胃则可引起五更泻或久泻,或阳萎早泄,滑精,女子月经不调等证候。

若命门火旺(相火旺),则见遗精,性欲亢进,虚烦不寐等。

(五)主纳气肾主纳气是指肾有助肺吸气和降气的功能,正常的呼吸既赖于肺的肃降,又赖于肾的收纳,肾在下焦起摄纳的作用,只有肾气充足,肺得其滋助才能气道通畅,呼吸均匀。

若气虚而不能纳气时,就会出现呼多吸少。

吸气困难的喘息病,临床上称之为“肾不纳气”。

这种气喘就是要用补肾纳气的方法进行治疗。

(六)开窍于耳,其华在发耳的听觉功能,依赖于肾的精气充养。

肾主藏精,肾的精气充足,听觉才能灵敏。

故《灵枢·脉度篇》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

”如果肾精不足,则将出现耳鸣,听力减退等症。

老年人所以多见耳聋失聪等症。

往往是由于肾精衰少的原故。

精与血又互相化生,精足则血旺,发的营养来源于血,但其生机则根源于肾气,故毛发生长脱落的过程反映了肾气的盛衰,所以《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因此,青壮年肾气盛,毛发茂密而有光泽。

老年人肾气虚衰,毛发易于脱落,枯稿发白。

故有“发为血之余”,“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的说法。

(七)肾阴与肾阳肾阴又叫“元阴”,“真阴”,是人体阴液的根本,对各脏腑组织起着濡润,滋养的作用。

肾阳又叫“元阳”,“真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对各脏腑组织起着温煦、生化的作用。

肾中阴阳犹如水火一样内寄于肾故前人又有“肾为水火之宅”的理论。

肾阴和肾阳在体内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以维持人体生理上的动态平衡。

这一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则形成肾的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

若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男子遗精,女子梦交等,则为阴虚火旺的见症,是由于肾阴虚少,不足以制阳的缘故,而出现精神疲惫,腰膝冷痛,形寒肢冷,小便不利或小便频数,男子阳萎早泄,妇子宫冷不孕等症,则是肾阳虚衰,温煦和生化的功能不足所致。

肾阴虚和肾阳虚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在病变过程中常互
相影响,即肾阴虚到一定程度可以累及肾阳,肾阳虚到一定程度也可伤及肾阴,成为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的肾阴阳两虚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