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常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反思与互动(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反思与互动(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反思与互动第一篇范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初中历史教学课堂进行反思与互动。

一、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在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上,教师应注重课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以中国历史为例,可以从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期进行划分,每个时期又可以细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

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全面了解,又能突出重点。

2.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案例教学、讨论教学等。

例如,在讲解抗日战争时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历史纪录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历史。

3.学生学习状况的分析与评价: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定期进行评价与反馈。

除了传统的考试、测验外,还可以采用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学生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

二、教学互动1.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师生互动。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历史问题。

2.生生互动:小组合作学习是生生互动的有效方式。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关课题,让学生分组进行研究。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从而提高历史素养。

3.家校互动:教师可以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状况,同时向家长传达正确的教育观念,引导家长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4.课外互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让学生在实地参观中感受历史,提高历史素养。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参加历史学术活动,如历史论文比赛、历史讲座等。

三、教学改进1.注重历史素养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关注历史研究的最新动态,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初中历史教学探索与实践(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探索与实践(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探索与实践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探索与实践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作为一门兼具知识性与思想性的学科,历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使学生能够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认识人类社会的变迁,从而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本文将结合我国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探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探索与实践。

教学目标与内容1.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初中历史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时空观念,即能够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2)史料实证,即能够通过史料分析历史事件;(3)历史解释,即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评价;(4)历史思维,即能够运用历史观点分析现实问题。

2.教学内容: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主要涵盖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

教学方法与策略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抗日战争时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历史影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2.史料教学法:运用史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历史事件。

教师可以提供各类史料,如文献、图片、地图等,让学生通过解读史料,形成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历史课题。

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研究不同历史事件,最后进行分享和讨论。

4.批判性思维培养: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事件,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

教学评价与反馈1.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通过观察、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终结性评价:通过考试、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3.反馈与调整:根据评价结果,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调整。

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1. 引言1.1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还能帮助学生认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他们对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兴趣。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认识到历史事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培养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度和责任感。

历史课堂也是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认同和国家意识的重要途径,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增强文化自信心,提升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传承人类文明,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价值观的形成,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目前存在的问题1. 历史课程内容单一化和教学方法传统化:很多初中历史课堂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讲授教学为主,缺乏互动和合作,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足。

教师过于依赖课本内容,缺乏对历史故事的生动讲解和讨论,导致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力相对较低。

2. 学生历史意识淡薄和历史思维能力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对历史的重视度和认识度逐渐下降,对历史事件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有所减弱。

缺乏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导致学生无法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对历史背后的原因和影响难以理解。

3. 缺乏个性化教学和多元评价方式:学校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往往采取统一的教学和评价方式,忽视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

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个性化的辅导,导致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体验到的困难和挫折增加,影响了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4. 师资力量和教学研究不足:一些学校缺乏专业的历史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导致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缺乏系统的师资培训和教学研究支持,使得教师在历史教学中难以掌握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2. 正文2.1 教师角色和方法的思考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和教学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实践(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实践(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实践第一篇范文在当前教育环境中,历史教学已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塑造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实践,以期为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兴趣提供有益参考。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导入新课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教师可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播放相关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投入课堂学习中。

例如,在讲解“抗日战争”一课时,教师可引用一些生动的英雄事迹,让学生感受到民族自豪感,从而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注重史料教学,培养实证精神历史教学的核心在于对史料的解读与分析。

教师应注重史料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查阅、筛选、运用史料,培养其实证精神。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地图、文献等,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

同时,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批判性思考,从而提高历史素养。

三、创设情境,深化理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教师可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

例如,在讲解“唐朝盛衰”一课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唐朝皇帝、官员、百姓等角色,通过模拟宫廷政治、经济发展等活动,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唐朝的历史变迁。

四、开展课堂讨论,培养思辨能力课堂讨论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围绕历史事件、人物、观念等,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培养其思辨能力。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不同意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历史,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五、注重历史价值观的传承历史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价值观的传承。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例如,在讲解“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一课时,教师可强调民族英雄的精神品质,让学生认识到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责任感。

六、拓展课外活动,丰富历史体验历史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师可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如历史遗址参观、红色旅游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历史体验,感受历史的真实性。

初中历史教学实践反思(3篇)

初中历史教学实践反思(3篇)

第1篇一、引言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深知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历史不仅是了解过去,更是启迪未来。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秉持着“以人为本,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的教学理念,力求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一番反思。

二、教学实践中的问题1. 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不高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相对较强,但部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不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历史教材中的内容较为枯燥,缺乏趣味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教学方式单一:教师普遍采用讲授法,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3)评价方式单一: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知识点的掌握,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 历史教学与生活实际脱节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思维分析问题。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强调知识传授,忽视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3. 历史教学资源匮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历史教学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校的历史教学资源匮乏,如图书、影像资料等,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反思与改进措施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引入一些趣味性强的历史故事、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改进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小组讨论、辩论赛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创设生活情境:将历史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2. 增强历史教学的实践性(1)开展历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

(2)开展历史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3)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历史知识水平。

3. 优化教学资源(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历史网站、论坛等,丰富教学内容。

初中历史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历史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历史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一、前言历史课程,是人类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历史事实,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以及各国人民在历史中的奋斗和成就。

但是,当前初中历史课程存在的问题也令人担忧,需要引起重视。

本文章将从初中历史课教学实践与思考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初中历史课教学实践的问题1. 课堂板块化严重当前很多学校的历史课程中,老师往往将课程划分成为知识点的讲授、教材阅读、展示讲解等板块,但这些板块的划分过于死板,容易让学生的思维陷入固定模式,忽视多角度的思考。

2.知识点的堆积式传授一些老师在课堂上往往照本宣科地讲授教材,这样不仅教学效果较差,而且会压抑学生的好奇心及探索欲,使学生们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削减。

3.缺乏互动式教学很多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只是讲解,而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由于没有互动,使得许多学生认为历史课是枯燥的,乏味的,缺乏充分的参与感。

三、初中历史课教学思考1.培养学生整体了解历史的能力历史课程不仅要传达历史的知识,还要激发学生探究和发现历史的欲望。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从宏观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人物、地理位置、文化和社会背景等综合知识,从而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

2.多元化的历史教学方式历史教学应该让学生通过体验式的学习来学习,例如实地考察,实物观察等形式的教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内涵。

3.发掘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参与进去,可以通过7C模式(Challenging、Collaborating、Creating、Communicating、Computing、Confidence、Celebrating)来实现。

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学生成为历史学科中的赞助商。

综上所述,要达到好的历史课教学效果,我们在课程设置上要多元化,教学方法上要独具特色,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探究热情,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真正领会历史课程的精髓。

初中历史教学经验与思考分享

初中历史教学经验与思考分享

初中历史教学经验与思考分享引言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深感历史教育的重要性。

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对过去的了解,更关系到他们对未来的思考和判断。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思考,希望与各位同仁分享,共同提高我们的历史教学水平。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处理1. 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力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让他们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例如,在讲述中国古代史时,我不仅讲述历史事件本身,还会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2. 注重人物,注重细节:历史是人的历史,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

同时,细节描述能够让历史事件更加生动,更有说服力。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1. 情境教学:通过设定具体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

例如,在讲述抗日战争时,我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体验那个时代的生活。

2. 讨论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在讲述历史事件时,我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教学评价的多元与公正1. 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更注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例如,我会记录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作为他们成绩的一部分。

2.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相结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时也让他们互相评价,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总结与展望历史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创新。

我希望通过分享我的经验和思考,能够引起更多同仁的共鸣,共同为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水平而努力。

---以上是关于初中历史教学经验与思考的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如果有任何疑问或建议,欢迎随时提出,我们一起交流,共同进步。

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增强他们历史思维和历史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对于历史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等方面,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因材施教,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授课。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参与和课堂管理几个方面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进行思考,以期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方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可以简述为: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使学生对历史有更为深刻的认知和理解。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教学目标,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爱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方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

教师需要根据国家历史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整体性认知和理解。

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接受和理解,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板书讲解、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

教师需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实现个性化教学和差异化教育。

四、学生参与五、课堂管理在课堂管理方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严格控制课堂纪律,营造秩序井然、和谐稳定的教学氛围。

教师需要严格要求学生的作息时间和学习态度,引导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和学习规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教学实践与反思历史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承载着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的重要使命。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并及时进行反思,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教学实践与反思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实践与反思策略。

一、教学实践的重要性教学实践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教学行动的过程。

教学实践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教学实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概念和事件。

历史是一个抽象而复杂的学科,通过教学实践,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到历史的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教学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需要与他人进行合作,共同完成各种任务,这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最后,教学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教学实践,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历史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二、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回顾和分析,教师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可能存在的不合理安排、知识点理解不深刻等问题,并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案。

其次,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总结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发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运用。

最后,教学反思可以促进教师自我成长和专业发展。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素质,不断调整和更新教学理念,实现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

三、教学实践与反思策略1. 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初中历史科教学实践(3篇)

初中历史科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历史学科在初中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国家的发展脉络,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人文素养。

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初中历史科的教学实践,旨在提高历史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引言历史学科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对初中历史科教学实践的探讨,旨在为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了解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历史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发展脉络,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互动式教学: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5. 游戏教学:设计历史知识竞赛、角色扮演等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提问等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 考试评价:定期组织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4. 学生自评与互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五、教学实践案例1. 课堂讲授法:以“秦始皇统一六国”为例,教师通过讲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意义,引导学生了解秦朝的历史地位。

2. 案例分析法:以“三国鼎立”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三国鼎立的原因、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探索(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探索(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探索第一篇范文在教育领域,历史教学一直被视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其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

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不仅需要传授知识,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文将结合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从教学方法、课程设置、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主讲,学生听课,这种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我们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

例如,在讲述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组讨论等方式,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此外,还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述古代战争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战争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战争背景、过程和影响,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课程设置的优化与实践为了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我们需要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

首先,要合理分配历史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历史学习。

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课程内容。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既要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又要关注历史事件的时效性。

例如,在讲述中国近代史时,可以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分析历史事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同时,还要关注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地理、政治、文化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评价体系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检验。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需要打破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全面的评价体系。

首先,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思考能力、合作精神等。

其次,要设置多样化的评价指标,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历史小论文撰写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过去的经验和教训,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和变化。

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历史知识的重要阶段,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成为了老师们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思考,就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进行探讨。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初中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会觉得历史知识枯燥乏味,例如大量数字的记忆、历史事件的背诵等。

作为历史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成为了非常重要的问题。

老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引入历史知识,例如通过历史人物的个人经历或者一些有趣的历史事件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比如图片、视频等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知识,这样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历史课堂活动,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游戏等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实际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注重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除了教授历史知识外,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样重要。

历史思维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思维方式,能够独立地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成为了历史教学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提出历史问题、辩证讨论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思维的训练。

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历史事件、人物等。

在课堂活动中,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探讨历史问题,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注重历史与当下的联系历史不仅存在于过去,还与当下息息相关。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历史与当下的联系,帮助学生将历史知识与当今社会现象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的意义和价值。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是学生接触历史知识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的历史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

对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改进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需要关注历史教学内容的更新与丰富。

当前,部分初中历史课程内容过于单一,更多地是强调记忆历史事件和人物,忽略了历史的深层内涵和历史思维的培养。

我们需要注重历史教学内容的扩展和更新,使之更加贴合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

我们应该注重历史教学内容的体系化,使学生能够在不同层次上学习历史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影响。

可以通过多媒体、互动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历史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需要关注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多样化。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往往以讲述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导致学生学习的效果不佳。

我们应该探索多种历史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问题导向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历史博物馆参观等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还需要关注历史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与完善。

当前的历史教学评价往往以考试分数为主要依据,这种评价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功利心态,而忽视历史学习的深层意义。

我们应该探索多元化的历史教学评价方式,例如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项目评价等。

这些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需要关注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方法的提高。

作为历史课堂的主导者,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方法的提高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历史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注重历史教学的实践与创新。

教师不仅要是历史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历史思维和文化素养的引导者,注重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历史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初中历史教学探索与实践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探索与实践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探索与实践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探索与实践在当前教育环境中,初中历史教学正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

作为一位初中历史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

本文将从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学生评价等方面,探讨初中历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一、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1.情境教学法:历史是一门时空跨度极大的学科,情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历史事件中。

例如,在讲解抗日战争时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历史影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氛围,从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2.讨论教学法:初中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历史事件进行深入讨论。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教学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作为案例,详细分析事件的前因后果、过程及其影响。

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史实分析能力。

4.比较教学法: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发现历史规律,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二、课程内容的丰富与拓展1.结合时事: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关注时事热点,让学生学会从历史角度分析现实问题。

2.融入文化:历史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文化的传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后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跨学科教学:历史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开展跨学科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4.课外阅读:鼓励学生阅读历史名著、观看历史纪录片,增加历史知识的积累,提高历史素养。

三、学生评价的多元化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历史素养。

2.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考试成绩、实践活动、历史素养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

3.自主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4.同伴评价: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历史是一门让人们了解过去、理解现在、展望未来的重要学科。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们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历史,思考历史,并将历史与当下生活联系起来。

本文将围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展开讨论。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首要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历史课堂教学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图文并茂的教材、历史文物的展示、历史人物的故事等,来吸引学生的眼球。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案例、有趣的历史事件、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深入了解历史的愿望。

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历史知识游戏、历史猜谜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增强他们的兴趣和亲近感。

要使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多做些文章,创造出活泼、生动、富有魅力的历史课堂,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和价值。

二、注重历史教育的实践性历史学科是一门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实践性教学。

历史教育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历史文献的研读、历史实物的观赏、历史遗迹的参观等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古代文献、了解古代文化、参观历史博物馆等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感知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去参观古代建筑、历史文物、名胜古迹,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魅力并进行实地调研,从而形成对历史的感性认识。

在实践性教学中,学生可以观察真实的历史实物,体验历史风情,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增强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实践性的历史教育既有利于学生提高历史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历史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历史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分析能力、归纳能力、比较能力、综合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综合运用。

历史思维能力是学生对历史学科进行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案例的讲解、历史事件的讨论、历史问题的引导、历史文献的研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思维的训练。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教学实践与反思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初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为了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兴趣,教师们通过实践教学来创造一个更具吸引力和有效性的教学环境。

本文将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一、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来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如电视、投影仪和电脑等,来展示历史事件的图片、视频和音频素材。

这样,学生可以通过视听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从而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历史教学的内容往往较为复杂,学生需要通过互相讨论和合作来加深理解。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参与讨论、研究和分享,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以加深他们对历史文化的了解。

实地考察可以让学生亲身接触历史遗迹和文化背景,并通过实际参观和观察来感受历史的魅力。

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内容。

最后,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学科要求学生具备辩证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具体的历史案例,让学生参与到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原因,并给出解决方案。

这样的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价历史事件。

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从而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进行及时的反思,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首先,教师可以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思考。

历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而不仅仅只是传递知识。

初中历史常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历史常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我所采取的教学模式是指常规课堂的模式,一般地说,常规教学是以教室为地点,在4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的。如果是“活动课”或该课的活动性很强,也可基本采用这种模式,把阅读、梳理知识、释疑、知识巩固等环节省去或合并到合作交流探究环节中去。广州市历史教改起步比较早,作为非中考学科,历史学科的考评已经建立起比较适当的完整的体系,就是在实行会考时,将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开放性考试结合起来,也将平时成绩纳入期末总评之中去,所以,我的常规教学模式也考虑到这些情况,重视“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开放性思维和能力的训练,同时也考虑到了这里教学设施比较先进和学生相对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因素。在新课改的前提下,各种教学模式不断出现,有很多理论性、实践性比较好的教学模式,各有千秋,但要结合学生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是我们不懈追求的方向。我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还有很多的不足,自己也是在实践中努力改进,力求更好。我想,无论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一切是从学生出发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新课标的理念下进行探索;忽视以人为本的思想,脱离实际的做法,曲解新课标的理念都是不可取的。
课外综合延伸:新课程的“教学目的”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意识”“国际意识”“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将课堂有机地向课外延伸是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个拓展和运用。比如我在教授金字塔时,要求学生在课外学做一个金字塔模型:
尼罗河下游没有石山,修建金字塔的石头都是从“阿拉伯山”上(今西奈半岛)采运过来的,相距首都孟斐斯(金字塔修建地)200千米左右。有的石头重达70余吨,他们是怎样把石头运抵修陵现场的呢?有人说是人拉肩扛,还有人说是借助了船或者是车等交通工具,你的看法呢?

初中历史教学课程反思与改进(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课程反思与改进(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课程反思与改进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课程反思与改进历史教学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历史责任感。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

为了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我对过去的教学工作进行深入反思,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方面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注意到教材中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未能得到充分讲解,导致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较为片面。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重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入剖析,让学生全面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

2.教学方法方面过去我在历史教学中过于依赖讲授法,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这种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

3.教学评价方面在教学评价方面,我意识到过分注重考试成绩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将完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品质及价值观的培养,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

三、改进措施1.丰富教学内容为了使学生全面了解历史,我将加强对教材内容的挖掘,关注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等方面的讲解,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观念。

2.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

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历史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3.完善评价体系我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品质及价值观的培养,完善评价体系。

在考试评价中,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作业完成等方面的表现。

通过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加强师生互动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我将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积极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调整教学策略。

对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5篇可选)

对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5篇可选)

对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5篇可选)第一篇:对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对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吉安县敖城中学王义成“历史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历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的实现预期的历史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1]。

由此可见,历史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教学是否有效,关键还是要看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怎样让学生在“三维目标”上均能有所收获。

笔者以自己执教的七年级下册第二十课《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一课的实践为例,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对于历史有效教学的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钻研课标,用活教材狭义的教材就是指教科书,包括学生用书、教师用书、练习册以及配套的读物、影像资料等等。

每个教师对于教材的重视是不言而喻的,教师要根据教材来安排教学进度,进行教学活动,学生根据教材进行学习及完成教学评价。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对原有的教学大纲的改革和发展。

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钻研课标已成为教师的日常性工作。

实现历史有效教学,既要钻研课标,又要用活教材。

依据历史有效教学的涵义,钻研课标,首先根据课标设计三维目标,尤其是对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的设计。

个人认为,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虽说和目前的中考几乎没有多大的联系,但是却能让学生终生受益,应成为教学的最重要的目标。

在《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一课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基础知识目标:郑氏政权归顺清朝,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康熙帝评定三藩叛乱;粉碎噶尔丹的分裂阴谋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清朝册封**和**,设置驻藏大臣;清朝前期的疆域。

能力培养目标:归纳清朝前期为加强边疆地区的管辖采取的措施,培养综合史事的能力;描绘《清朝前期疆域图》,标出清朝疆域四至,培养学生绘制历史地图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空间观念。

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践,历史教师可以将教学理论付诸于实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
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
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激发他们对历史学
习的兴趣。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教学反思方面,历史教师应认真总结每堂课的教学过程,分析学
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通过反思,教师可
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增强对历史教学的把握能力,使教学实
践更加完善和有效。

同时,教师还应与同事进行交流和分享,借鉴其
他教师的经验和教学方法,不断拓展自己的教学思路,提升教学质量。

总之,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密不可分,通过不断实
践和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
的历史教育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常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作者:华南碧桂园学校戴光明转贴自:中学历史在线点击数:172 更新时间:2004-12-29 文章录入:史记]探索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新课程的改革和新课标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在新课程下,历史课“不是为了学科而存在,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①历史学定位于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的功用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具有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

②作为一门科学,历史学科在倡导创新教育和强调个性的新时代,应该和其它科学一样具有探索性、开放性,旨在培养创造型、发展型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课堂教学就应该以此为目标,整合教学要素,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课堂教学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渠道、主阵地,历史新课改教育目标的实现更多依赖于课堂教学的渗透和落实。

学生完成学习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渡过的,课堂生活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他们当前及以后的多方面的成长和发展。

历史教学,作为依托历史唤醒人对世界的意义和人本身生存的意义的领悟的一项活动,理应创建一种具有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课堂教学新生活。

本文拟就常规课堂教学模式作一个探讨,以求教于大家。

历史课堂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说起课堂教学模式,可谓是异彩纷呈,各有千秋。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姚锦祥教授曾将我国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最常见的教学模式归纳为三种:“讲谈——接受式”、“自觉——辅导式”和“参与——活动式”。

随着课改的深入,各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出现了。

我结合广州市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自己摸索出一套教学模式:情景——导学式。

该模式的结构程序为:情景创设引入——阅读与知识梳理——合作交流探究——释疑与知识巩固——课外综合延伸。

这是一套立足本地实际,以常规课堂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尚须不断的完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教师扮演的角色不仅是学生的导师、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的朋友、学习知识的顾问。

教师的任务是创造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气氛,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独立性与创造性,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我的这套教学模式也是基于这些理念和方法来探索的。

情景创设引入:创设历史情景并将它引入课堂是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进行的。

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主要是靠一本教科书,书是通过文字和图片反映历史,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活动离我们今天的生活相去甚远,学生只能通过文字和图片来想象是不够的。

这对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造成很大的缺陷和困难,为此我们有必要尽可能引入历史情景,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

以多种具有生动形象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情绪,使学生乐于参与活动,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创造条件。

创设历史情景的方法很多,可以采取创设模拟历史场景的方法,如把教室布置成手工工场、宫廷、历史会议的会场;也可以采取再现历史背景的方法,如展现文物、音乐渲染、电视和电影播放等;还可以把学生带入社会,选择典型的历史遗址或博物馆,作为学生活动的场所。

但要注意的是不可盲目地乱创设,为了情景而情景,一定要结合课文的内容需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简便易行,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如在教授人教版(本文所涉及的历史教材都是人教版的)九年级历史(上)第一课《人类的形成》时,我这样开始引入:同学们看过动画片《人猿泰山》吗?泰山(Tarzan)是在婴儿是被遗失在森林里,有猩猩妈妈卡娜抚养长大的人猿。

他兼具人和猩猩的特征、情感。

那么,人和猿究竟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我们先看看《人猿泰山》的片段吧。

又如在九年级(上)第七《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一课的导入时,也可以将动画片《马可·波罗回香都》(Marco Polo Return to Xiangdu)的片段设为情景导入课文。

由于我们地处广州市,学生家里都有电脑,上网查阅资料和参与在线活动成为可能,学校的电教设施比较齐全,有条件把网络搬进课堂,我也采用了这样的导入:“1995年,英国不列颠图书馆伍德博士(Dr. France Wood)表示:马可·波罗并未到达中国。

她说:‘如果马可·波罗真的到过中国,为什么最重要的事物如长城、茶、筷子、方块汉字、女人绑小脚……全给漏掉了?’中国的古代文献中,也没有马可·波罗的名字。

她的怀疑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

是真是假,实地走一走就知道了。

1999年,美国的一个学习专门网站Classroom Connect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将课堂与远隔重洋的现场连接,照当年马可·波罗的路线,请上万学生‘重走’丝绸之路(北京—喀什)。

到现场的考察队由10名卫星及音像技术专家和22名汉学、人类学、考古学、古生物学、历史学方面的专家组成,为网站提供咨询,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同学们想知道他们研究的结果吗?”④在教授七年级历史(上)第18课《三国鼎立》时把学生分成4组(袁绍组、曹操组、刘备组和孙权组),表演3则历史小剧:官渡之战、三顾茅庐、赤壁之战。

在课堂上四方摆开,中央留出空地;各组后面扯上大旗……阅读与知识梳理:用创设情景把学生引入历史课堂后,如果不是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就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由老师或学生来梳理一下课文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对本课的历史知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概念)有个初步的了解。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置,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重视知识的保留和嬗变。

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首先是知识和技能目标,“学生没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历史学习能力,历史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就成为海市蜃楼,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演成‘无土栽培’”。

⑤为此,重视对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是实施教学过程,落实三维目标的前提,保留传统教学模式中有益的东西是应该的和必须的。

比如在教授八年级(上)第8课《辛亥革命》时,在学生自读后对课文的知识进行梳理如下:略看似简单的知识梳理,对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掌握基础知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具体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当场说出,重要的地方老师要予以强调或指导。

合作交流探究: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应为人的一生幸福作好准备,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⑥“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⑦常规课堂教学要着重从这方面进行实践,将新课程的理念贯穿在平时的课堂之中去。

因此在情景导入或知识梳理完了之后,进入合作交流探究的环节。

一般是由老师事先布置问题同学们思考、谈论、表达,或者是指导学生进行活动,由他们自己设计问题、组织活动、得出结论,老师可以作一个小结或由学生自己小结。

合作交流的形式可以是分组讨论、辩论,演历史小剧,收集资料后以讲故事,办小报等形式展示……比如我在教授七年级历史(上)第18课《三国鼎立》时把学生分成4组:袁绍组、曹操组、刘备组和孙权组,表演3则历史小剧:官渡之战、三顾茅庐、赤壁之战。

除了安排旁白角色外,学生还要扮演袁绍、许攸、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孙权、周瑜、黄盖等,在课堂上以舞台剧的形式进行表演。

在此之前,要求学生收集相关事件和人物的资料,体会人物的角色情状,写好台词,到时表演。

表演完毕后,请学生互相评一评,谈谈体会。

又如在教授九年级(上)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课时,要求学生讨论修建金字塔的巨石是怎么运输的?我这样引导:尼罗河下游没有石山,修建金字塔的石头都是从“阿拉伯山”上(今西奈半岛)采运过来的,相距首都孟斐斯(金字塔修建地)200千米左右。

有的石头重达70余吨,他们是怎样把石头运抵修陵现场的呢?有人说是人拉肩扛,还有人说是借助了船或者是车等交通工具,你的看法呢?学生自由发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按观点的不同,学生很自然的分成了不同的组,进行比辩论。

释疑与知识巩固:通过双边和多边的活动,或在课堂上有什么疑难问题,学生们可以提出来,由学生回答或老师回答,不能回答的课后再解决。

知识巩固采用习题训练的方式来进行。

现在的学生,相对来是说见多识广,在课堂上有很多问题,有些是超出了历史学科的范围的,但为了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要一一予以回答的,不能回答的也要作个说明下去查阅资料或求教于他人。

比如有学生问到了“珠江”为什么叫“珠江”?孙中山有几个孩子?金字塔里面是不是有很多的金银珠宝?等等。

用专门的时间来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保持对历史学科的浓厚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

课外综合延伸:新课程的“教学目的”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意识”“国际意识”“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

将课堂有机地向课外延伸是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个拓展和运用。

比如我在教授金字塔时,要求学生在课外学做一个金字塔模型:金字塔在地表呈四面体,斜面与地平线呈57度角,平行于地面的截面是正方形。

请同学们找到合适的材料(高粱杆,橡皮泥、硬纸盒等)试做一个金字塔模型。

(可选用底边长30厘米,斜边长31.6厘米,顶点与地面距离为20厘米这样的数据或他们比例相近的数据)。

在讲到抗日战争时,要求学生课外收集一下抗战的史料,最好是访问抗战老人或参观抗战的历史遗址,做好记录到时间回到课堂上进行展示。

情景——导学式教学模式可以用下面的图来表示:(按一节课40分钟)•情景创设导入(~3分钟)激发兴趣,陶冶情操•阅读与知识梳理(~15分钟)落实“双基”,提倡自学•合作交流探究(~15分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释疑与知识巩固(~5分钟)释疑解难,巩固知识•课外综合延伸(~2分钟)动手动脑,拓展思维它的特点是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师生平等交流,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

关于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我所采取的教学模式是指常规课堂的模式,一般地说,常规教学是以教室为地点,在4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的。

如果是“活动课”或该课的活动性很强,也可基本采用这种模式,把阅读、梳理知识、释疑、知识巩固等环节省去或合并到合作交流探究环节中去。

广州市历史教改起步比较早,作为非中考学科,历史学科的考评已经建立起比较适当的完整的体系,就是在实行会考时,将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开放性考试结合起来,也将平时成绩纳入期末总评之中去,所以,我的常规教学模式也考虑到这些情况,重视“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开放性思维和能力的训练,同时也考虑到了这里教学设施比较先进和学生相对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