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课堂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上的实践课件-精心整理

合集下载

中学历史课堂合作教学模式及实践分析

中学历史课堂合作教学模式及实践分析

中学历史课堂合作教学模式及实践分析摘要: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历史是一门基础性的科目,历史教学的有效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观,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但是当前的中学历史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师在教学中没有重视对学生实践体验感的培养,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本文主要从历史课堂合作教学模式以及实践入手,希望可以提升学生对历史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中学历史合作教学学习小组课堂模式应用策略一、合作教学模式的概念和意义1.1合作教学模式的概念合作教学模式是指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们在共同的小组内进行学习的模式。

一般一个小组的人数4-6人为佳,在小组学习中,学生们可以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也应该灵活的运用合作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1.2合作教学模式的意义首先,合作教学模式的主体就是小组,小组学习的特点就是氛围更加积极,同一个小组中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通过学生之间的帮助和引导触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实现小组学生学习能力的共同提升。

其次,历史是一门相对枯燥的学科,如果全凭教师单一的讲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肯定会非常低下,而合作教学模式则可以激发同一个小组学生之间的求知欲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思想的碰撞才是学习的最终目标,培养学生虚心求学的精神,这也是中学历史教学中很重要的核心目标。

二、中学历史教学现状2.1教学模式有待创新创新的课堂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不同的方式,如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问题教学等方式设计课堂。

但是当前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有待创新,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没有深入的挖掘历史知识背后的内容,学生掌握的的历史知识就是课本上的内容,这样的模式和教学内容会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受到了更多的重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课堂。

历史试题练习题教案学案课件历史教学论教学大纲

历史试题练习题教案学案课件历史教学论教学大纲

《历史教学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历史教学论2、课程类别:必修3、适用专业:历史教育4、课程地位:专业课5、总学时:54学时6、总学分:37、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概况,了解教改所体现的历史教育新理念及其对未来教师的素质要求,在此基础上,以中学历史教师必备的“言、态、书”为核心,初步熟悉中学历史教学的新课程标准以及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新教材,全方位培养学生从教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为学生能够在将来成为优秀教师打下坚实基础。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4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1、在学生通过观看当前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实录片和当前教改概况的介绍,使每位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首先能给自己以目标定位,从思想上能够认识到本课程的重要性,从而产生紧迫感2、介绍中学历史教学法的概念等相关内容,使学生对本课程有初步的了解第一节明确学习目的,提高紧迫感一、以准教师的角度,观看中学历史第二册第二课“贞观之治”二、简要介绍当前教改的相关情况,提出素质教育时期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三、求职的必要环节:说课以及与教法理论之间的密切的现实联系第二节中学历史教学法的概念一、学科性质:应用教育学科二、历史教学法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三、历史教学法的概念四、历史教学法的核心内容两个侧面:教、学三个环节:为什么教学教学什么怎样教学三、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方法和要求第二章中学历史课程的设置和课程标准(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国内外的中学历史课程设置,是处于不断改革和发展之中的。

历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历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历史教学的灵魂和归宿。

作为未来的历史教师应了解国内外历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演变历程,更有必要深刻领会新课程的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总体思路,全面把握新课程目标的构成和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获得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第一节中学历史课程的设置一、我国中学历史课程的设置的演变二、新世纪课程改革中的中学历史课程三、国外中学历史课程设置的概况第二节中学历史学科的课程标准一、国中学历史学科课程标准的沿革二、我国现行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1、新课程目标的总体思路和基本理念2、新课程目标的基本内容三、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落实1、课堂教学目标的制订2、如何表述历史课堂教学目标3、怎样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第三章中学历史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4学时)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历史教材有多种类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必须加以综合运用。

史料实证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史料实证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史料实证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史料实证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通过引言部分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将分别讨论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探索、教学资源整合、评估与反思以及案例分析。

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评估教学策略的效果,并提出启示与展望。

通过系统研究和探讨,旨在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更具实证支持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效。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史料实证、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评估、反思、案例分析、教学策略效果、启示、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高中历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对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死记硬背和知识灌输,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辨能力存在不足。

在史料实证为引领的历史教学理念下,如何改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历史课堂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被动接受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参与度,教学效果有限。

而史料实证教学则强调通过史料的解析和研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思维能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探索基于史料实证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对于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史料实证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史料实证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旨在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通过研究实证史料在教学中的应用,深入挖掘历史事件背后的真相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通过对教学策略的探索和创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教学动力和使命感。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改进教学策略,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完善,推动历史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高中历史大单元整体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中历史大单元整体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中历史大单元整体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增强,课程改革速度加快,高中阶段的学习既紧张又有节奏,高中历史作为高中阶段一门重要学科,需要历史教师认真梳理课程内容,以大单元为指导进行教学,带领学生学习历史。

历史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通过大单元形式重组,在保证教材指导的前提下,有秩序地完成教学任务。

基于此,文章重点探究高中历史教学中大单元教学的教学渗透,希望为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单元整合;新课程前言: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其中大单元教学受教师以及学生广泛青睐。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大单元教学,可以引领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并有效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因此,教师需要将大单元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构建历史高效课堂。

1.大单元教学的特征1.1教学设计的系统化针对以往课程中知识“碎片化”和育人水平“浅层化”的问题,提出了大单元教学模式,保证课程设计的整合和系统化。

大单元教学不仅是指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形成的知识体系,还指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根据实践情况以及对原目标达成检测和新目标提出做准备的完整教学设计的系统化。

大单元设计系统化要求历史教师成为教学研究人员,在深入研究教学标准、学术条件和教材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系列以统一的主题、目标、任务、条件和评价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产品。

1.2知识结构阶梯化大单元教学将教科书的内容转化为问题和结构化的学习任务,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从外观到本质结构的逐步增加,对于历史,可以整合历史时空横向和纵向关系间的关系,才能够实现从史实到规律的上升。

1.3活动开展效率化大单元教学强调“教—学—评”的一致性,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以此落实素养目标。

这要求教师改变以往教学中的形式化现象,避免开展效率低下的学习活动,并强调活动的有效性。

因此,教师应成为教育的设计者,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设计,从总体思路到课堂类型和课程的科学协调,再到单元规划和课堂教学。

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新教材解读课件

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新教材解读课件

第三部分 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 新课堂——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重心转变
(1)从教走向学,实现从学生中心到以学习为中心; (2)从课时教学走向单元教学,实现课程内容结构化;从关注碎片化课时目标 到系统化设计单元目标,实现目标构成链条; (3)从关注三类知识(横向知识体系;纵向知识体系;规律性的知识体系)到关注 学科素养达成,实现从教分到育人转变; (4)从关注知技概念理解到关注概念迁移、运用,实现从刷题到解决问题,从 理解概念到运用概念,在此过程中达成素养;
目录
第一部分 《历史新教材(2024人教版)》目录变化比对 第二部分 《历史新教材(2024人教版)》各章节具体变化 第三部分 《历史新教材(2024人教版)》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 第四部分 《历史新教材(2024人教版)》新课程理念介绍 第五部分 《历史新教材(2024人教版)》新增知识点介绍
第四部分 新课程理念介绍
1、“大概念教学”
“大概念”教学是一种基于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它以构建深厚的知识结构和培养 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强调将重点放在理解概念以及原理等基本知识结构上,注重知识 的整体性、系统性,以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拓展。
“大概念”教学是一种综合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通过教授一些核心概念和原理,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历史领域的知识,将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联系起来,协助学生建构 历史知识体系,更高效地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这个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 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在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建立联系,促进学生的跨学科学习和思 维能力的培养,实现对历史知识的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
《义务教育教材(2024版)》内容解读PPT
➢ 统编版2024 七年级历史上册
时间:2024.08
前言

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中 图分 类 号 : 6 35 G 3.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4 9 2 (0 2 0— 17 0 1 7— 3 4 2 1 )5 0 3 — 2
随着社会 的发展 , 知识呈几何级数 的增 长 , 学生涉
猎范围 的广泛 ,要求我们要 以更高 的教学 水平和多元 的教学方式来适应教育 的变化 。 实现如下几个 目标 : ① 减轻学 生负担 , 降低难度 ; ②增强 趣味性 、 动性 和启 发性 ; ③转变传统 的教学方式 , 培养学生 的仓 新意识 和 j 实践能力。 要实现上述 目标 , 就对老师的课 堂教学提 出 了更高 的要求 ,对老师 自身 的素质也提 出了更高 的要
论 出该历史事 件或者 一系列 历史事 件发生 的原 因 、 结
点, 哪些是需要 了解 的。从根本上说 , 历史 知识没有重
教学模式?


历史 兴趣教学
在过去的传统教学 中,对于学生知识 的掌握是最 重要 的 , 而对于 当代的 中学生来说 , 由于其个性 比较突 出, 兴趣教学变为最重要的教学 目的。 一般来说学生对 于所学科 目或者知识 , 产生兴趣 , 么他就会 产生学 习 那 的主动性 , 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也越强 , 知识 掌握就会 比较牢固。 从而使其在潜移默化当中懂得 了历史 , 会主 动学 习历史 。 那 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 的兴趣 呢? 1 .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有很 多 , 比如 : 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 中, 播放相关历史 的影像 资料 ; 以开展一些历史知识竞赛 , 可 让学生在 比赛 中对 知识进 行巩固 ; 可以带学生参观 当地一些历史古迹 , 看 历史文物并进行讲解等多种学生喜闻乐见 的方式 。 2 学内容的多样化 。 . 教 历史课本上 的知识在选 用范 围上有一定 的局限 。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 加入 相关 的课本上 没有的历史知识 ,让学生感到历史 知识 的博大 精深 , 激发起对 于知识的渴望 , 对历史教学起 到 辅助 、 加强 、 深化的作 用。在课后可 以为学生准备 一些 历史方 面的书籍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 3教学语 言的丰富化 。对于教师来说 , . 教学语 言的 应用要 尽可能的生动 、 有趣 , 但又不缺乏其教学 的严肃 性。 这对 教师本人来说 , 需要一定时间的总结 、 习。 学 在 课 堂上 ,既能够抓住 学生的注意 力,又要严谨 富有逻

“忆、学、练、导”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忆、学、练、导”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忆、学、练、导”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摘要:如果教师授生以“鱼”,把历史知识灌输给学生,就犹如给他们吃“鸡肋”,学生食之无味,弃之又可惜!在素质教育思想和新课改理念的今天,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自学或同伴互助,在自学、互助中思考,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独立见解等。

教师退居课堂“二线”,授生以“渔”,作为“专家”引领学生自学和点拨思维。

构建“忆、学、练、导”4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到历史学习的“成功感”。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高中历史一问题的提出我国目前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虽然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一些成果和经验,但仍存在着许多弊端。

笔者多次调研历史课堂教学,除了一些表演和做秀成分很重的公开课有亮点外,教师原生态的课堂更多表现为:“注入式”、“牵着走”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教法陈旧,管理过死;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教师缺少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以及个体差异的关注等。

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怎样的?最近看到了这样一段话,摘录如下:“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课堂应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那么,如何让高中历史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怎样才能在历史课堂教学有效的时间内实施素质教育?我认为历史教师的观念、角色、教学行为、教学策略等都要发生转变。

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必须把“一言堂”所夺去的学生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个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这段话概括了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直接体验学习的重要作用。

我反思自己多年来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并广泛吸收教育专家和同行的宝贵经验,提出构建“忆、学、练、导”四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设想。

一“忆、学、练、导”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规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规程包括4个必要的步骤:第一步是“忆”,即“温故”,也就是回忆和复习学过的旧知识,“忆”是“知新”的前提;第二步是“学”,即学习新知识,学生自学或同伴互助;第三步是“练”,即随堂练习,可以检测“学”的效果;第四步是“导”,即教师作为“专家”引领学生自学和点拨思维。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打造魅力历史课堂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打造魅力历史课堂

日战争和八 国联军侵华 战争 时 ,可借用多媒体手段 , 这一年发 生的大事 ,而且还在教师 的引导下理解 了 放 映《 火烧圆明园 》 《 、 甲午风云 》、 慈禧西行 》 电 “ 《 的 正路线 ”、 辟新 字”、 政 策好 ”的含义 , “ “ 达到事半 影片段 , 能让学生 了解英法联军、 既 日军 、 国联军 的 功倍的 目的。世界史也可以 , 八 比如讲完英 国资产阶级
界上最肥沃的平原 去 , 富庶的省和大的城市将会落人 确实不易 。作 为历 史教师 , 多想一 些办法 , 找一些技
你们 的手 中, 你们将会在那里找到光荣 、 荣誉和财富。 巧 , 生 就 能 在有 趣 的教 学 中轻 松 记 忆 。 学 士兵们 !你们会缺 乏勇气和毅力吗?” 他就是这样善
你们 之 中 的 每 一 个 人 将 来 返 回 家 乡 时 都 可 以 骄 傲 地 件的时间 , 又能帮助学生把近十年的历史提纲挈领地 说 : 也是 这 支 占领 意 大 利 的 军 队 中 的一 员 。 这 个 掌握 , 我 … 同时还教会了学生梳理知识的方法 。 再如 ,97 12
小故事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 而且对评价拿破仑也有 下 半 年 中 国发 生 了很 多 事情 , 师 可 以发 动 学 生 一 起 教
1 天里你们打 了6 4 次胜仗 ,夺取了2 面军旗和5 门大 年 民主纲领 。2 年讨论合作 ,4 ( 1 5 3 2 年 国共 ) 合作达成 , 炮, 你们没有大炮而打 了胜仗 , 没有桥而渡过了河 流 , 2 年五卅惨案 ,6 5 2 年北伐 出兵 ,7 2 年两次政变 , 大革命 没有鞋而长途跋涉 , 你们常常连面包 也没有 。 我深信 , 最 后 告终 。” 个 小 年 表 既 能让 学 生 轻 松 掌握 重 大 事 这

中学历史课堂中视频教学的设计实践及反思

中学历史课堂中视频教学的设计实践及反思

中学历史课堂中视频教学的设计、实践及反思钱慧珍上海市闵行中学摘要: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的逐步深入,电视与网络媒体为历史知识的获取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使视频教学成为了可能。

本文基于中学生的心理与认知特点以及历史教学本身的特征,就中学历史课堂中尝试视频教学进行设计并通过亲身的实例教学实践及反思,力图将信息技术的运用与历史教学相结合,以探讨信息化的历史课堂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历史课堂;视频教学;实践操作;反思一、背景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的逐步深入,电视与网络媒体为历史知识的获取提供了新的途径:视频学习。

各历史教学网站里的教学资源一栏,视频资料正逐步成为热门搜索;央视热播的《大国崛起》、《复兴之路》、《世界历史》等历史视频也带动了观众学习历史的兴趣。

一方面,信息社会使视频教学成为可能,以19世纪末期以来的历史纪录片为主题制作而成的历史解说视频在丰富历史教学资料的同时,也赋予了中学历史教学以新的含义。

另一方面,相比传统的纸张教学,富有动感特征的视频教学无疑更具吸引力。

视频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的作用早已被关注,如胡光凌的《浅议中学历史教学和多媒体的关系》,张有录的《历史教学中应用音频、视频材料的基本原则》,齐振国的《视频教学案例设计与制作》,周小东的《多媒体课件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于特点》等多篇文献都提到了中学历史课堂中的视频运用,但其中大多关注于如何选取视频材料(如强调选题的真实性和教育性)以及视频材料在创设课堂教学情景中的优势地位,对于如何运用视频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视频教学的系统方法则所论较少。

基于以上教学背景,本文将就中学历史课堂中视频教学的方法设计、实践操作及基于这两者的教学研究反思作一论述。

二、设计思路(一)尝试“视频A加问题A,视频B加问题B”的视频教学模式。

这种视频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一方面将视频与教学内容中的“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在一起。

当每段不超过5分钟的视频播放后,学生对内容的记忆还很鲜活,这时针对视频内容教师及时抛出问题,问题可以由教师设计也可以选用视频内容本身提出的问题。

历史教学中的多样教学方式

历史教学中的多样教学方式

历史教学中的多样教学方式
在历史教学中强调要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把抽象的内容直观化,使历史课堂丰富多彩。

使用各种教具如投影、历史挂图、实物、幻灯、录音机、VCD等等。

在信息时代这些材料日新月异,也日渐丰富。

于是不少教师就产生了认识误区,认为材料越多越好。

出现了课堂上仅仅是一些历史资料的堆砌。

没有体系,没有系统,只是一盘散沙,甚至于教师忽略自己点拨指导者的身份,仅仅将大量的事实、材料、图片罗列。

与此同时,学生获得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以及自己的一些理性认识,至于正确与否却不得而知了。

而教师忽略讲解的同时往往容易造成学生自身认知的误区,对已形成的错误看法没有及时纠正,长此以往就无法正确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又将从何谈起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因此,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并不意味着教师就要“下岗”,反而对教师本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选取典型的材料,如何把握住材料与论点之间的链条,如何挖掘材料内在的灵魂等都成为更高层次教师的必备条件。

简单的理念讲解只会空泛,而简单的罗列材料只会使学生变得具体而缺乏深度。

所以二者如何结合,比例如何,选取的时机等都成为值得教师研究探讨的问题。

最佳的组合、最经典的讲解、最有效的方式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

新课标下历史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探索——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新课标下历史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探索——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中 国科教创新 导刊
Chn E u a in n o a in e al ia d c to In v to H r d

— —
陷 吗 ? ”
邦 政 府 的 建 立 》 , 出这 些 问题 : 时 提
() 国 成 立 之 初 面 临 怎 样 的 形 势 ? 1美 原 因 是什 么 ? ( ) 果 你 是 华 盛 顿你 会如 何解 决 ? 2如 ( ) 何 避 免 专 制 , 何 处 理 中 央 与地 3如 如 方 的 关 系? () 国 1 8 年 宪 法 体 现 了 哪 些 原 则 ? 4美 7 7 如何客观评价 它? ( ) 国 两党 制 形 成 的 概 况 ? 质 ? 5美 本 () 6 美英 两 国政 体 有 何 异 同 ? 这 一 阶 段 可以 培 养 学 生 主 动 参 与 课 堂 教 学 , 于 探 究 的 习惯 和 能 力 。 乐
受知识、 化情感 ,以需生思 , 疑激思 , 内 “ 以 以情 促 思 ” 在 生 动 活 泼 的 学 习过 程 中学 会 , 思 考 、 会 学 习 、 会 做 人 。 在 讲 到 三 权 学 学 如 分 立 时 , 要 求 学 生 自己 动 手 绘 制 三者 关 我 系 示 意 图 , 让 学 生 举 一 两 个 例 子 具 体 说 并 明 三者 关 系 , 样 可 以 充分 发 挥 学 生 动 手 、 这 动 心 能 力 。 者 还 会 设 计 一 个 活 动 课 环 节 笔 美 国 领 导 人 答 记 者 问 的 招 待 会 , 两 让 个 学生 分 别 扮 演 总 统 、 长 , 他学 生 就 扮 议 其 演 记 者 。 生 兴 趣 很 浓 , 常 活 跃 , 学 成 学 非 教 为 了一 个 充 满 活 力 和 激 情 的 活 动 。 评 价 在 宪 法 时 让 一 个 学 生 扮 演 麦 迪 逊 , 受 其 他 接 学 生 的 提 问 : 麦 迪逊 先生 你 认 为 这 部 宪 法 “ 对 于 美 国 能 起 到 什 么 作 用 呢 ? “ 说 它是 ”你 那 么 的 完 美 , 道 它 就 真 的 没 有 一 点 儿 缺 难

高中历史大单元整体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龙梅

高中历史大单元整体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龙梅

高中历史大单元整体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龙梅发布时间:2023-05-11T07:35:15.202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3年5期作者:龙梅[导读]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历史学科应重点在核心素养层面进行必要的改革。

基于此,我们研究并实践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高中大单元整体化历史课堂教学。

扎赉特旗音德尔第二中学内蒙古兴安盟 137600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历史学科应重点在核心素养层面进行必要的改革。

基于此,我们研究并实践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高中大单元整体化历史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内容的切割式碎片化,会严重干扰学生的整体化认知。

当前逐课逐节的教学思路需要进行必要的整合与改变,需要建立以大单元为单位的一种连续性教学,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性认知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大单元;整体化;教学模式前言:就目前高中历史教学现状来看,部分老师依然按照教材编写的顺序来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进行知识学习,并没有站在整体的角度完成知识的整合,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不强,无法将所学的内容迁移到现实生活当中,限制了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所以老师要借由大单元教学设计来提升学生对于历史的整体认知能力,加深学习的深度,促进全面发展。

1.当下高中历史教学理念存在的问题1.1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模式单一不仅是高中历史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还是高中其他学科教学中常出现的情况。

在传统教育理念下,高中教师大都秉持单方面传授的思路为学生灌输知识,影响了学生学习高中历史课程的兴趣,也削弱了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内容时,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大都会应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学习这一知识点,但长时间单方面地使用多媒体设备很容易引发学生的视觉疲劳,降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

1.2评价模式片面在以往高中历史教学中,评价、反馈环节是比较容易被忽视的部分。

开学第一课教案(历史)

开学第一课教案(历史)

开学第一课教案(历史)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年代等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故事、讨论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形象地感知历史知识。

(2)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现象,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的情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脉络:(1)夏商西周:中华文明的起源、封建制度的建立。

(2)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百家争鸣。

(3)秦汉:统一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4)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融合、文化繁荣。

(5)隋唐:盛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

(6)宋元明清: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封建社会衰落。

2. 重点历史事件、人物、年代:(1)黄帝、炎帝: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者。

(3)汉武帝:开疆拓土、加强中央集权。

(4)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5)唐太宗:盛唐时期的杰出皇帝,推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2)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年代。

2. 教学难点:(1)历史年代的识记。

(2)历史事件、人物的理解与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起源。

(2)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2. 讲授新课:(1)按照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脉络,详细讲解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年代。

(2)运用图片、故事、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感知历史知识。

3. 巩固练习:(1)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知识问答,检验学习效果。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反思:(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初中历史课堂小组合作模式(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课堂小组合作模式(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课堂小组合作模式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课堂小组合作模式摘要:本文以初中历史课堂为背景,探讨小组合作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分析小组合作模式的特点和优势,结合实际教学案例,阐述该模式在提高学生历史素养、促进师生互动和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

同时,对实施小组合作模式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进行探讨,为初中历史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学生素养;团队协作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组合作模式作为一种积极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本文将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实际,探讨小组合作模式在课堂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二、小组合作模式的特点与优势(1)互动性:小组合作模式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取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2)自主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协作解决问题。

(3)实践性:小组合作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多样性:小组合作模式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组织。

(1)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2)促进师生互动: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可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给予指导。

(3)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小组合作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激发学习兴趣:小组合作模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三、小组合作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案例以下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法西斯国家的对外侵略”一课为例,介绍小组合作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了解法西斯国家的对外侵略历程,准备相关资料。

2.课堂实施(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组内讨论:各小组围绕预习内容,展开讨论,总结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的特点。

用“六模块”建构式教学思想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以八上第一单元复习课为例

用“六模块”建构式教学思想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以八上第一单元复习课为例
教 改・ 教研
课 程 教 育 研究
C o u r s e 娶 d u c
! !
±
圭鱼
用“ 六模块 ” 建构式教 学思想构建初 中历 史高效课 堂
以八上第一单元 复习课 为例 李 宝霞
( 江 苏省连云港市新海 实验 中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学部 江苏 连云港 2 2 2 0 0 0 )
【 摘要】 六模块“ 建构式课 堂’ ’ 是 一种 运用先学后教 、 以学定教 、 多学少教 的教 学原则而创 立的一种新 的教 学模 式。这一教学 模 式渗透的精 髓是 教师 引导 , 学生自 主, 教 学相 长。 笔者以北师大版《 八上第一单元复 习》 为例 , 浅析如何使 用“ 六模块” 建构式教 学思想构建 高效的初 中历史课 堂。 【 关键词 】 高效课 堂 六模块 教学模式 【 中图分类号 】 G 6 3 3 . 5 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2 0 9 5 — 3 0 8 9 ( 2 0 1 3 ) 0 4 — 0 0 3 4 — 0 2
初中六模 块建构 式课堂教 学模式 的内涵 基本操 作 : 教 师在 导学案上先预设一到 两个能突 出重点 、 历史课 堂教学的六模块是指 : 自学质疑模块 、 交流展 示模 难 点的问题 。 块、 互动探 究模块 、 精讲点拔模块 、 矫 正反馈模块 、 迁移运 用模 探 究一 : 屈辱的历 史—— 叹天朝之沉沦 块。 材料一 : 这 场战争 , 自西方人 1 5 1 4年到 中国起 , 是他 们积 2 5 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炮声震动 了中国, 也震撼 了亚洲 。 对 于 “ 六模块” 建 构式课 堂是 一种新 型的教 学模 式 , 是指教 师 3 依 据课程标准和 学生实际 , 确定适 宜的教 学 目标 , 围绕教 学 目 中国 人 来说 , 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 着中世 纪古老 的社 标 系统把 握教材和 适 当整合其他教 学资 源.灵活 选择 运用六 会 在炮 口逼迫 下赶往近代 的最初 的一步… …鸦片战争不仅是 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 东方的胜利。 模块 , 建构促 进 学生 自主 学习 , 实现对话 交流 、 动 态生成 、 合作 英 国对 中国的胜利 , 陈旭麓《 近代 中国的新 陈代谢》 共享 , 实现 学生知识 、 能力与情感协 同发展 的课 堂。 “ 六模 块” 建构式课 堂教学模式 . 是 在教师的主导 下 , 让学 材料 二 : ……庄 严华贵之 区, 且 曾为 高贵朝觐之 殿 , 经此 生 自己读 书、 自己质疑 、 自己求 索。实施 六模 块建构式课 堂教 吞灭 一切 的火焰 . 都化 为云烟 了。……一百码外 , 就可 以感觉 学模 式的 目的就在 于充分调动 学 习主 体—— 学 生的积极 性 . 到那种 炎热 , 扑通 的响 , 震 心骇 目, 屋顶倒塌下来 了。……这所 引导他们积极 主动 、 生动 活泼地 学 习, 培 养他们 自主 学习、 合 算做世界 最宏伟 美丽的 宫殿 。 绝不存 留下一点痕迹 。 作探究的能力, 培养他们分析 问 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欧阳采薇译《 西 书中关于焚毁 圆明 园纪事》 二、 六模块 建构 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的具体 操作流程 ( 以 材料三 : 日本 臣民得在 中国通 商 口岸城 邑, 任便从 事各项 八上 第一单元复习课为例 ) 工艺制造 。 又得将各项机器 , 任便装运进 口, 只交所定进 口税 。 1 . 呈 现 目标 、 找 准 方 向 《 马 关条 约》 材料四 : 2 0 世 纪的大幕拉 开了,紫禁城依 然巍峨庄严 , 但 基本操作 : 教 师将三 维 目标 问题化 、 具体化 、 过程化 , 并明 确标 出哪些 问题是 需要记 忆背诵的 , 哪 些问题是需要理解 的 , 太和殿 前 却 留下 了 中国在 2 0世 纪的第 一年 所遭 受 的 国耻 。 以 多媒体或展 台的形 式呈现给学生 。使 学生 明确 学 习所要 达 1 9 0 0年 , 列 强再次侵入北京。各 国军队在北京城 划区驻扎 , 要 成的 目 标, 准确掌握 学习重点和难 点。 目的 : 帮助 学生将学 习 求所驻 区域的所有 中国人 家必须悬挂 占 领 国国旗。 一 时间, 中 内容 问题化、 具体化 . 明确学习的方向。 国的心脏插 着的是八个 国家的旗帜。 人类进入近代 以来, 还 没 展 示课标要 求掌握的 内容 。让 学生围绕教 师依 据 学习 目 有哪个 国家曾遭受过如此的屈辱 。整 个中国仿 佛都被撕裂 了 标设计的练 习进行 自主学 习。 ( 1 ) 在 旧民主主义革命 时期 列强发 动 了哪几 次侵 华战争? 《 复兴之路》 解说 词 分别签订 了什 么条约?使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 了怎样的 变化? ( 1 ) 为什 么说 鸦 片战争是 一块“ 界碑 ” , “ 先 进的 西方对 古 的含 义是什 么? ( 2 ) 列举 第二 次鸦片战 争前后 沙俄 割 占的 中国领 土及 签 老东方的胜利 ” 订的条约。 ( 2 ) 材料 二描 述的是哪 一历 史事件 ? 此战争前后我 国共丧 ( 3 ) 简述林则徐 、 左宗棠、 邓世昌的主要事迹, 请你再列出 失了多少领 土?沙俄通过哪 些条 约割 占我 国的 东北和 西北的 同一时期两个 中国人 民抗争的典型事例。 领 土? 此环节也可 以设计成 填空的形式让 学生 自学, 通过 自学 , ( 3 ) 材 料三反 映 了 日本取得 了什 么侵略 权益 ?材料 四 中 学生不但 可 以熟 悉教 材 , 而且 可以在读 中感知 , 在读 中感悟 , 2 0 世 纪的第一年所遭 受的 国耻是什 么? 将 学、 思、 疑、 问连接起 来。 自学 完成后 , 学生会解 决一部分 问 ( 4 ) 《 辛丑 条约》 与《 南京条 约》 、 《 马关 条约》 相比, 其突出 题, 同时也可能会提 出一些 问题进 行质疑 教师此时要不停地 特点是什 么?分析 《 南京条约》 、 《 马关条约》 、 《 辛丑条约》 的内 巡视 , 及 时发现和 解决个别学生的 困惑; 鼓励 学生在 最短的时 容 , 说 明中华 民族危机是 怎样不断加深的? 间 内以最快 的速度 完成 , 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在 完成 自主 学习 探究二 : 悲怆的旋律—— 沉 沦中的抗争 后, 预 留一定的 时间让学生强化记忆。( 自主学 习时 间要 充分 ,

高中历史实践课教案

高中历史实践课教案

高中历史实践课教案1. 介绍思路历史实践课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实践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提供给高中学生一个全面发展的机会。

2. 确定主题和目标我们将选择一个关于古代文明的主题作为教学内容,例如“古代文明与现代社会”。

通过这个主题,我们将引导学生探讨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3. 布置任务和活动学生将被要求形成小组,每个小组需要选择一个特定的古代文明,例如埃及、希腊、罗马等。

然后,他们将开展研究和调查工作,以了解选定文明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内容。

4. 资料收集和整理学生将利用书籍、互联网等资源收集关于选定古代文明的资料。

然后,他们将整理这些资料,提炼出关键信息,以备后续使用和展示。

5. 实地考察为了更好地了解选定古代文明的实际情况,学生将有机会进行实地考察。

我们将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遗址或相关展览,使学生亲身感受和触碰古代文明的遗迹。

6. 分析和比较学生将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实地考察的经验,对选定的古代文明进行分析和比较。

他们将探讨各个文明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7. 团队合作和展示学生将分小组展开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

每个小组将通过展板或其他适当的形式,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发现。

通过团队合作和展示,学生将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协作精神。

8. 实践项目作为历史实践课的一部分,学生将通过选择一个特定的项目,来体验选定古代文明的某一方面,例如剪纸、制作古代服饰、书法、传统舞蹈等。

这个实践项目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

9. 反思和评估在整个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将有机会进行反思并向老师和同学进行展示。

他们将评估自己的工作,发现不足与成长,并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研究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10. 总结与回顾通过这个历史实践课教案的实施,学生将全面了解和体验古代文明的魅力,并提升批判性思维、历史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初中历史无生课堂教学

初中历史无生课堂教学

初中历史无生课堂教学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以初中历史课程为载体,进行一堂别开生面的无生课堂教学。

通过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在没有实际学生参与的情况下,自主探索、思考历史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聚焦于中国古代史的一个专题,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历史教师,他们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但可能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存在一定的困惑。

通过本次无生课堂教学,希望他们能够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创新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也为其他学科教师提供一个借鉴和参考的教学案例,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关键人物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2)学会运用历史资料、文献进行分析、解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3)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4)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教学资源,设计并实施创新教学方案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无生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3)运用比较法、分析法、归纳法等历史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4)结合教育信息技术,如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热情和积极性;(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尊重历史事实,避免历史虚无主义;(3)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公平正义、勇敢担当等价值观的重要性;(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传统文化、关注国家发展的情感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教育的不断改革创新,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历史教师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翻转课堂可应用于历史探究活动、专题知识教学、交流讨论。

实践证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历史课堂学习质量。

关键词:高中历史;翻转课堂;教学运用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21)05-0109-02 DOI:10.12240/j.issn.2095-9214.2021.05.052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执行,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历程中的一项深刻变革。

素质教育使原有的教育思想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提倡不能把学习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而是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素质教育推行的大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成为一线教师推崇的重要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有效拓展了高中历史由点及面的广度,同时还增加了教育探索的深度,让历史教学变得更加游刃有余。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优势“翻转课堂”这一概念,最初是在二十世纪的美国校园兴起的,主要起源于美国的伯尔曼与亚伦萨姆斯两位学者,他们曾经做出预言:翻转课堂是一种能够隔绝传统教育模式的新型教学手段,将会引领教育新时代。

翻转课堂主要是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有利于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并在课堂上与教师深刻交流,进而完成对知识的消化吸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跟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具有很大的区别,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潜移默化的教学模式中,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

在高中教学阶段,历史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融入历史课堂教学,存在较大优势。

一方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从时间、空间上,将成功打破学生学习的某种限制性枷锁,增加学生的自由学习时间,学生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可以实现课下提前学习、事后自主补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与思考徐业享“6+1”课堂教学模式是石家庄精英中学现校长、原衡水中学校长李金池首创的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继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之后的第三大课堂教学创举,既有理论依据,又极富推广和使用价值,吸引着全国越来越多的学校竞相模仿与创新,并在实践中取得不俗的成绩。

高效“6+1”课堂模式的流程主要是课堂的“导”“思”“议”“展”“评”“检”和自习课的“练”七个环节。

一是导,教师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实现旧知向新知的导入,以激发学生对将要学习知识的好奇心(大约5分钟);二是思,教师下发学习提纲,学生按照课堂学习提纲上的路线图读课本,自学深思,勾画圈点,分析归纳,并做好记录(大约18分钟);三是议,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讨论题目,按照小组起立讨论(讨论内容为有一定价值的问题)(大约9分钟,特别是起立讨论,比一般课堂的坐下来讨论效果更好);四是展,学生按照既定的规则激情展示,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大约8分钟,展示的形式也很实在,不追求活泼和气氛);五是评,激情展示结束后,教师开始精讲,对本节知识进行整体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大约7分钟,最体现教师功夫和水平的环节);六是检,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方法和规律进行回顾,接受教师的检测(大约3分钟,这个环节时间很短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还有专门的练的环节);最后是练,通过练习、作业或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夯实双基,最终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他们的课程表上上午第五节课排的都是公共自习课,学生自由练习,主要解决教师下发的“自助餐”,下午三四两节课和晚自习的部分节次排的是学科自习,主要进行限时训练,一般有几节正课,就有几节限时训练课)。

这一课堂模式,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合作、探究,将传统的“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要求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转变,在教学中既要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强调过程和方法。

每节课都要做到环环相扣,让所有学生都紧张、高效,学生要不停地去阅读、思考、质疑、辩论、动手练习等,让学生对当堂内容进行横七竖八的解剖,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最后达到能用多把钥匙开一把锁。

高效“6+1”课堂模式将课堂的主角从老师转变为学生。

课堂上能让学生表达的,尽量让学生表达;能让学生做结论的,尽量让学生做结论。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表出自己的见解,让学习的过程由枯燥变得生动,解决了学生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效率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究其根本,我认为是一种生本教育理论和模式的实践,是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是让学生变“学懂”“学会”为“会学”“会用”。

下面我就以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为例,记录“6+1”教学模式在本课中的具体实践。

一、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包括教材分析、学生学情分析、目标分析和重难点分析、教学方法分析等。

其中关键的在于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目标过高,难以通过教学达到;目标过低,会使学生感到没有味道。

所以,在拟定学习目标时,需要教师充分把握教材、了解学生,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容量来制定具体的、可测的、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

我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和需要,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尽力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学习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同时,教学目标的陈述也要简明扼要,具体准确,分层分类。

为此,我们在集体备课时,通过讨论,最终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依据考纲和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次重点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最后为“师夷长技以制夷”。

依据学情,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二、教学过程教学目标制定与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教学目标的落实与达成,还必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得以实现。

我在使用“6+ 1”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时具体步骤如下:(一)导:目标展示导出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想让学生学好历史课、爱上历史课,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上这一课时,我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林则徐、李鸿章和康有为的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用激情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从鸦片战争以后到19世纪末,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林、李、康三人在思想领域进行的探索。

之后,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使学生通过齐读清楚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最后,展示2013年本课知识点在高考中的考查,如北京高考第15题、2013天津文综第5题、2013福建文综第18题、2013四川第4、18题、2013安徽文综第14题、2013山东第28题等,与高考衔接,让学生自己明白本节课的重要性,督促学生好好学习。

(二)思:自读质疑整体感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

在这一环节,我将教学目标细化成小的学习任务,并以教学提纲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教学提纲快速地阅读教材,并对教材中的重要史实和观点结论进行勾画,然后自主完成学案上的基础知识填空题。

在阅读填空时,对不清楚或有疑惑的地方指导学生做出标记,或提出相应问题,以便在议论环节小组讨论解决或寻求教师帮助。

在《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以下简称“师夷长技”)一课中,我将教学目标细化成以下任务来让学生自主探究:1、列举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人物、著作及意义(C层);2、列举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及意义(C 层);3、列举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政治主张及局限性(C 层);4、列举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著作及意义(C层);5、慈禧太后是晚清封建顽固派的最高代表,她支持洋务运动的原因(B层);6、比较地主阶级抵抗派与洋务派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异同(A 层);7、有人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跪着造反(A层)?(三)议:交流探究议出智慧这一教学环节主要通过小组内学生起立积极讨论来解决上一环节中的问题和困难,集中讨论自主探究环节的7个问题。

在讨论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小组长要积极及时协调,让会的教不会的,都不会的提请老师点拨。

在学生议论的过程中,我积极参与其中,及时发现哪组学生讲得好,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会的程度。

对于有些通过小组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自主探究的第(6)、(7)题,及时进行点拨,重点讲解。

(四)展:激情展示展出风度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小组选出代表来激情展示议论环节讨论的成果。

第(1)——(4)题难度最小,由小组的C类学生上黑板进行默写展示;第(5)题难度较小,由小组的B类学生展示;第(6)——(7)题难度相对较大,由小组的A类学生上台展示。

展示时,C类学生也可以挑战B类、A类题,B类学生也可以挑战A类题。

学生上台展示时,其他学生前5分钟低头记忆本课的重要史实和结论,后3分钟抬头看黑板,看展示的成果,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向展示学生提出质疑。

问题较大的,展示学生要负责解释疑惑。

(五)评:重点讲解评出深度在这个环节教师对整个课堂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生展示的成果进行点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在点评时,首先从学生展示的字体,卷面等方面进行点评,指导学生答题要规范,答案要要点化、条理化和序号化。

对写的好的及时表扬,有问题及时提出并要求改正。

其次,在评第(5)时,从答题思路进行点拨,指导学生从慈禧太后的目的维护封建统治和当时中国的状况内忧外患(内有太平天国运动,外有西方列强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来进行答题;第(6)题,指导学生在做比较题时,先要找到比较的方面,之后再进行答题。

通过点拨,得出如下结论:相同点:①性质:都属于地主阶级;②目的:都为了维护封建统治;③内容:都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不同点:①目的侧重点:抵抗派侧重于对外抵御西方列强侵略,洋务派侧重于对内镇压农民起义,解决内忧;②结果:抵抗派没有付诸于实践;洋务派付诸实践,掀起洋务运动。

第(7)题,指导学生“跪”字进行思考,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答题:①借助孔子的权威;②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③造反是改良非革命。

原因: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②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③减少改革的阻力。

(六)检:巩固强化学会应用达标检测,是检测教学目标,评价教学过程,补救教学不足之处的重要环节。

适当的练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和巩固,而且通过及时的反馈与评价,也可以帮助学生明白其进步的程度,了解并纠正自己的缺点与错误。

同时也为教师改善教学,及时进行教学补充提供了依据。

检测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设计,题目力求新颖、灵活,题量和难度要适当,要符合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既要面向学困生(C类),注重和强化基础知识,又要照顾尖子生,已达到培优的目的,同时更要面向占绝大多数的中等生,力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为此,我设计的检测题如下:1、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

英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

评论认为《劝学篇》()A、顺应时代潮流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2、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家”。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3、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浑圆物,中央谁四旁。

”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提倡维新变法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D、劝导人们放弃天朝上国观念4、“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拾泰西之皮毛……遂乃自足。

”上述言论应当是()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5、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最后,还要进行课堂小结。

归纳小结,即对教学内容的小结,这是帮助学生整合知识结构的过程。

这一过程由师生来共同完成。

三、同仁评课与反思1、注重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问题设计能层层深入,逻辑性比较强,充分调动学生的已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2、学案问题设计难度适中,可操作性比较强,学生讨论比较激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也学习了他人的思维习惯;3、教师点评关注学生的整体情况,不仅有知识点的点评,做题方法的指导,还有字体、卷面的整洁情况等,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